审计专业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924766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审计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审计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审计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审计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专业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专业毕业论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审计专题结课论文课题名称浅谈我国社会审计模式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学 院 管理学院专业班级审101姓 名卢晓明学 号109104351指导教师刘英 刘素珍 娄文辉 张凌南2012年11月22日 目录 中文内容摘要、关键词3英文内容摘要、关键词4我国社会审计中的问题5审计模式的演变过程6风险导向审计概述7我国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9解决风险导向审计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12结语14 内容提要 所谓社会审计,指的是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独立执业、有偿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活动,其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审计模式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审计目标所采取的审计策略、方式和方法的总称,它规

2、定了审计取证工作的切入点,规定了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从何处入手、如何入手、何时入手等问题。审计取证模式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账目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审计阶段和风险基础审计阶段。本文着重阐述社会审计发展模式方向的选择即风向基础模式,对此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旨在探索更为现代化的风险导向审计,以充分发挥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关键词 社会审计 发展模式 风险导向 Abstract: social audit, refers to the certified accountants to accept commissioned, independent practice, paid for

3、 the community to provide professional service activities, to maintain order in the market econom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udit pattern is to achieve the specific audit objectives the audit strategy, means and method, it defines the audit work to cut a point, set the auditors to audit the imple

4、mentation, from where proceed with, to start with, when the problem such as. Audit pattern evol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accounting basic audit stage, system-based auditing and risk foundation audit stag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ocial auditing development mode to choose the direc

5、tion of that wind patterns, to make brief analysis to thi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iming to explore the more modern risk oriented auditing,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risk oriented audit Key words: social audit development mode risk oriented 浅谈我国社会审计模式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1 我国社

6、会审计工作中的问题 11社会审计概述社会审计也称注册会计师审计或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独立执业、有偿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活动。 社会审计的产生源于财产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社会审计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对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公司法的要求,目前中国上千家上市公司的年度及中期财务报告都必须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并公告。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成为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审计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2社会审计工作中的问题1.2.1审计单位拒绝发表意见的问题实际审计时,由于审计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

7、,如委托人、被审单位等,难以及时的获取有力的审计证据,所以在会计报表方面无法发表意见,通常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很少拒绝发表意见,大部分情况下是由于上市公司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债务造成的,还有其他事因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担负连带责任造成的。1.2.2企业货币资金账实不符企业通常到了年末,不对现金进行盘点,账面上余额与实际月不相等;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具有较大差异。表面上是账务问题,实际上隐藏了许多其他问题。如收入不及时入账,虚列或隐瞒支出、套转现金以及公款存款的行为问题,致使银行存款余额与账面上不一致。1.2.3企业随意的调节利润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利润,不按财务制度规定计算收入、结转成本,不准

8、确计入往来,不正确计提折旧,由于递延资产的形成以及摊销与规范不相符合,将不属于递延资产的部分的管理、财务等费用纳入其中,以调节利润;将摊销年限延长或缩短,以避免多递延资产,以此调节控制利润;应进行的摊销费用不摊或少摊、多摊,以此调节利润。2 审计模式的演变过程审计模式又称审计方式模式、审计取证模式,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审计目标所采取的审计策略、方式和方法的总称,它规定了审计取证工作的切入点,规定了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从何处入手、如何入手、何时入手等问题。21账目基础审计 账目基础审计是指以经济业务、会计事项和账目记录为基础,直接从会计资料的审查入手收集有关审计证据,从而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

9、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22制度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是指从检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入手,根据对内部控制评审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审查范围、数量和重点,根据检查结果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 制度基础审计产生的理论根据是:如果产生财务信息的各种技术和方法,以及为防止与揭示差错或不法行为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是可以依赖的,则由这个系统所产生的结果其可信性水平也就会比较高。 23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对审计全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将风险控制方法融入传统审计方法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10、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审计人员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假设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 控制风险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而该错报没有被单位的内部控制及时预防、发

11、现和纠正的可能性。 审计人员应当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和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3 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31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解析 风险导向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它要求审计师能够降低潜在的

12、审计风险,如果事先认定某个审计项目风险大,审计师一般不会接受聘约;一旦认定风险没有超过其承受范围而签订了审计聘约,审计师应当确定审计风险最高的环节,“投以重兵”,以降低诉讼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审计全过程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并同时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这是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思想之一。由此,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计划检查风险可接受水平控制实质性测试。如果计划检查风险可接受水平高,实质性测试取证量就少,反之就要多取证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审计风险控制在最初确定的审计风险可接受范围内。可以说,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主动控制审计风险的审计模式。32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背景原因3.2.1日益增加的审计风险是风险导向审计出现

13、的直接原因。 风险在审计中是一直存在的,从以揭错查弊为审计目的的第一阶段到以验证会计报表的真实公允为主的第二阶段,审计人员迫于外部压力,采取过硬的立场推卸审计人员的揭错查弊的责任,但愿意承担部分责任。这表明审计界充分认识到社会公众的需求以及自身发展所要解决的矛盾,那就是要把审计风险降到社会可接受的水平,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风险导向审计正是以审计风险为工作的出发点,重视产生风险的每一个环节,使审计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克服和降低风险的过程。 3.2.2传统审计方法的内在缺陷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内在原因。 着眼于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制度导向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导致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往往无

14、法发现这种可以隐瞒的舞弊造假行为;现代财务审计的显著特征是抽样审计,抽样审计就有审计风险,忽略了内部控制系统以外的审计环境。风险导向审计在研究内部控制的同时还研究由于控制的缺陷所产生的控制风险,并对此进行评估,是一种内部控制结构观。 3.2.3审计界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内在原因。 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公众对审计界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一旦被审计单位经营失败,遭受损失的一方必然想方设法弥补损失,将审计人员作为第三责任人要求连带赔偿。现代审计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客户要求为中心的基础上,一旦这样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将会使审计的职业环境恶化,审计的生存面临威胁。审计界只有积极主动的寻求解决弥

15、补这种差距的途径才是明智之举。风险导向审计的优势在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确定高风险项目,从而使重大的差错和舞弊可以揭露出来,使审计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生存和发展,审计人员和会计事务所必须努力降低成本。而审计成本的高低关键决定于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就不得不积极寻求效率更高的审计方法,按照最小成本支出的原则确定行成恰当的审计意见所需要的审计程序,即使保持必要的效果的同时,努力提高审计效率。风险导向审计既能保持审计效果又能使审计效率较高。 33风险导向审计的类型以及发展趋势。 3.3.1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按照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册会计师是否实施审计程序,何时

16、实施以及在多大范围内实施,完全取决于对检查风险的评估。如果注册会计师不深入考虑会计报表背后的东西,就不能对会计报表余额做出一个合理的期望。而且,当企业管理当局通同舞弊时,内部控制是失效的。如果注册会计师不把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就很容易受到蒙羞和欺骗,不能发现由于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的会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和舞弊行为。 3.3.2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职业界在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改进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称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方法。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相比来说,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方法获取证据的领域更广。 3.3.3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不同,现代风险导

17、向审计模式是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它是战略管理理论和系统理论在审计实践中的运用所推动的审计方法的新发展,从实务界来说,在观念上要认同和接受这种审计理念,在行动上要循序渐进,通过实践逐步摸索、完善。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应首先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贯穿审计业务的全过程,从而降低审计风险,达到可接受的最低审计风险以完成审计工作。 随着经济实体规模的不断膨胀,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实际模式变得十分复杂,以评估审计风险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它是审计技术方法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最为一种比较先进的审计模式,已成为英美等发达国家审计的发展潮流,他们在

18、该领域的探索值得我们借鉴。 4 我国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41所处环境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审计理念,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无疑是更加科学的,但在我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尚处于初步了解和认识的阶段,唯有部分会计事务所在对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尝试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从整个审计行业的构成及所接业务情况来看,无论是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仍以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和制度导向为主。 42缺乏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动因。 推动审计由系统导向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因就是审计风险,特别是诉讼风险的增大。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是整个审计行业的恢复建立时期,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会计师事务所几乎没有

19、诉讼风险。在90年代,行业的相关法规逐步完善,有关部门也曾对影响社会的几大会计造假案以及涉及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过处理,但总体来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仍然很小,主要表现在,证券法、公司法、刑法以及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规定对审计人员的工作结果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存在矛盾;相关法律对责任的认定缺乏专业判断标准,独立审计准则作为规范审计行为的重要技术标准,缺乏相应的法律地位等方面。另外,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公众投资人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证券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这也导致了我国审计行业的法律风险偏小。由此可见,由于目前我国立法方面存在的漏洞,导致我国审计人员的法律风险偏低

20、,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不够重视,事务所缺乏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根本动因。43风险导向审计不能节约审计成本。降低审计成本也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动因之一。一般认为,风险导向审计能够降低审计成本: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经营环境及其内部经营管理的分析,确定固有风险;同时更为关注被审计单位已设置的内控制度,识别很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控制风险;通过对风险的更好评估,认定出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水平,进一步确定审计人员收集何种证据以及所需证据的数量,并把有限的审计力量在审计业务之间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审计资源。 通过相关审计成本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风险导向审计并不能节约审计成本,主要原因有:(1)从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到分析评

21、估,再到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进行风险量化,都要花费审计师相当的时间,这样就会增加审计项目的时间成本。(2)风险导向审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更高。作为一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新的审计模式,风险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管理、数理统计等多方面的知识,并有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因此风险导向审计需要更多有经验的合伙人及高级审计人员的参与,并对其提供相关知识的培训,这会导致人力成本增加,也会相应地增加审计的总成本。另外,为了提高信息搜集、传输的效率,实施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利用信息管理系统,为此需配备一定的通信与计算机方面的硬件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审计工作的资金成本。 44风险量化理论与实际应用具有差距。 从

22、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分析,该模型以被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审影响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从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从公式可以看出,风险导向审计的重点是对风险的评估和量化过程,但是,在实务工作中,风险的正确评估和量化缺乏可操作性。目前在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中,虽然发展了一些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建立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的一面,该模式也不例外。 一是系统风险评估方面的问题,现有的许多风险量化模型对系统性风险考虑不充分,当严重的系统风险发生时,以市场基本运行为前提的风险量化模型,在这

23、种市场状况迅速恶化,许多市场变量出现异常值的情况下,对风险评估就显得无能为力。 二是作为基本风险分析工具的数理模型,往往以概率事件为假设,然而事实上该假设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现实情况,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小概率事件的现实发生概率也偏大。这些缺陷降低了通过数理模型进行风险量化的可靠性。 三是风险量化的数据模型存在对历史数据过度依赖的问题。这种对历史数据过度依赖的参数估计法往往面临两难的情况:一方面,较新的经济变量的历史数据并不多或难以获得;另一方面,历史数据虽然较易获得,但难以反映现实的情况。因此,这种数据方面的因素也制约了风险评估技术的准确性。此外,任何依赖于历史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量化模型都隐

24、含着“历史可以在未来复制出其自身”的基本思想前提。然而,这一思想前提经常遭到质疑,被认为存在固有的缺陷,以历史预测未来存在其内在的不可靠性。 另外,上述利用统计学和数学的风险量化方法,在项目管理和金融分析方面的发展较为成熟,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定的实践经验。然而将其作为审计工作中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方法,尚缺乏切实有效的模型公式和应用经验。因此,尽管审计人员在计划中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期望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价都是非常主观的。 45在我国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缺乏审计准则的支持。 目前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是建立在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的,其中关于审计风险模型的规定还

25、局限于仅考虑账户与交易余额的风险测试,如果将审计重点放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不从宏观层面考虑会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就容易忽略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漏报。系统导向审计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建立在其基础上的独立审计准则具有某些局限性,因此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已不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不能为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提供全面技术指导和规范。反映在审计实践中,由于缺少独立审计准则对风险导向审计程序的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只是探索性的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操作过程中有许多不完善之处。 5 解决风险导向审计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模式,已经受到了行业内外的普遍关注。因此风险

26、导向审计是我国审计的必然选择,是适应审计环境变化、审计准则国际协调及审计工作的客观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的审计环境及相关的问题,可以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我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实际中的运用。 51强化培训机制。 一种新的审计模式的推广和运用,必然伴随着一个生疏的阵痛期。为了尽量缩短这个阵痛期,大力推行强制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新的国际审计风险准则于去年底开始实施,“四大”会计公司想必已经实施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这样,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同“四大”沟通,让“四大”将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践做法及成败得失,向我国的其他会计师事务所传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借鉴国际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践

27、,可以使我们迎头赶上审计实务的潮流,降低审计风险。另外,我国的三所国家会计学院,可以借此机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负责人进行强制培训,使得部分注册会计师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精髓。由此以点带面,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52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在现阶段道德约束不很有效的情况下,强化法律法规制度不失为一种现实选择。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就是针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新形势,适时修改相应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现行的公司法、证券法、刑法、注册会计师法虽然都规定了审计人员的责任,但都是以行政责任为主,辅之以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其中关于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定最为薄

28、弱。因此,应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对审计人员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与处罚力度,以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另外,为了适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新形势,现行的审计质量检查制度等也需要相应修改。 53建立风险导向审计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机制。 政府部门、银行、证券公司、行业协会等单位的企业信息应及时上网,实现资源共享,以推动社会建立企业信用体系。会计师事务所本身也应建立庞大的数据库,按类别、行业收集、存储、更新注册会计师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所需要掌握的会计和审计准则内容以及客户所在行业的相关信息、各种审计案例等资料,以便使会计师事务所更方便地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54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夯实风险导向审计的制度

29、基础。 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好坏,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高低直接相关。从经济学角度讲,会计舞弊的实际实施者是企业的实际控制者经理人。当前公司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和经理人信息控制权的存在,客观上妨碍了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因此,应从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着手,在优化公司治理框架下,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评价、改进四个环节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强调高级领导层的控制责任,关注对全部风险的评估,重视日常控制活动,抓住内部审计监督评价环节,才能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推动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 6 结语 虽然风险导向审计较其他审计模型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想成功运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30、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期”。总体而言,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独立性和执业道德更为重要。无论是风险导向审计还是制度基础审计,都是技术层面的,并非是最重要的。独立性不解决,就很难有风险导向审计。对于我们来说,要从根本上改变制度上的弊端,才能减少审计失败的发生。风险导向审计还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发展,需要我们审计人不断地探索与总结。参考文献:1 马贤明,郑朝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2 沈红波 风险导向审计的新发展 财会月刊 2006.43 刘英 林钟高 审计学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4 2010年度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 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5 陈毓圭 对风险导

31、向审计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J。会计研究 2004(2)6 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7 李玲;陈任武;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分析兼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12期8 王生根 审计实务: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9 段宏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10 汪寿成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大连出版社 200911 胡春元 风险导向审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其它参考文献32 徐慧东,谢建华.一类两自由度分段线性非光滑系统的分岔与混沌.振动工程学报,2008,21(3

32、)33 胡海岩,非光滑动力系统周期响应的数值解法,南京航空学院学报,1992,8(1):23-2634 黄安基.非线性振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3:112一l1535 Galvanetto,U.Some discontinuous bifurcations in a two-block stick-slip system.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2001,248(4):653-66936 Narayanan,S.,Jayaraman,K.Chaotic vibration in a Non-1inear oscillator with Coulom

33、b damping.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1991,146(1):17-3137 郭柏灵.具有调和振子的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应用数学学报.2001,24(4):554一56038 Leine,R.I.,Van Campen,D.H.,De Kraker,A.,and Van Den Steen,.L,Stick-slip vibration induced by alternate friction models,Nonlinear Dynamics,1998,16:41-5439 Shaw,S.I.,Van Campen,D.H.,De Kraker,A.,and Van Den Steen,L.,Stickd-slip vibration induced by alternate friction models, Nonlinear Dynamics,1998,16:41-5440 张智星,MATLAB 程序设计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41 张强星,Sainsbury MG,干摩擦振动系统的简化,振动与冲击,1987,6(1):42-58- 1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