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古城矿120万吨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924929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75 大小:5.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古城矿120万吨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5页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古城矿120万吨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5页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古城矿120万吨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5页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古城矿120万吨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5页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古城矿120万吨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古城矿120万吨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古城矿120万吨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1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本科生毕业设 计 姓 名: 学 号: : 学 院: 应应 用用 技技 术术 学学 院院 专 业: 安全工程安全工程 设计题目: 古城古城矿矿 120 万吨新井万吨新井设计设计 专 题: 古城古城矿矿矿矿井火灾井火灾预预防和治理的防和治理的应应用与研究用与研究 指导教师: 职 称: 讲讲 师师 2009 年 6 月 徐州 摘摘 要要 本设计包括三个部分: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 一般部分 为古城矿 120 万 t/a 新井设计。井田南北长约 3.5 km,东西长约 4.8 km,井田总面积为 25km2。主采煤层为 3 号煤,平均倾角为 14,煤层平 均总厚为 5 m。井田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2、。 井田工业储量为 114.24Mt,矿井可采储量 101Mt。t。矿井设计生产能 力 120 万 t/a,服务年限为 64 a。矿井瓦斯涌出量较低,为低瓦斯矿井。 井田采用立井单水平开拓,水平标高为-690m。全矿采用带区布置。矿 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法为抽出式。工作面 采用“U”型通风。 矿井年工作日为 300 d,工作制度为“四六”制。 一般部分共包括 5 章: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2.井田开拓;3. 采煤方法-带区巷道布置;4.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5.安全技术措施 专题部分 为古城矿古城煤矿火灾预防与治理的应用与研究。以煤层火灾特点、 自燃特性和现场观

3、测为基础,加强煤层火灾的早期预测和预报,建立较完 善的矿井防火灾系统,以堵漏、灌浆、注氮、均压和压注胶体为主要防火 灾手段,注重采用先进的防火灾技术研究成果,对古城矿矿井灾进行综合 防治。完善防火灾管理措施,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保障防火灾工作的有序 进行。 翻译部分 题目为惰性气体防灭火 关键词:新井设计; 一通三防; 综合防灭火; 全套全套 CAD 图纸,联系图纸,联系 153893706 ABSTRACT This design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general part, the special part and translated part. T

4、he general part is a new design of Gu cheng mine, 1.2Mt/a. The N-S of the minefield is 3.5 km ,the W-E is about 4.8km,the area is 252.The3#coal seam is the main coal seam, and its dip angle is 14 degree. The thickness of the mine is about 5m in all.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this area is simple. T

5、he proved reserves of the minefield are 114.24 million tons. The recoverable reserves are 101million tons. The designed productive capacity is 12 million tons percent year,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mine is 64, years. The gas of the mine is low gaseous mine. The use of single-level mine shaft deve

6、lopment, the level of elevation for- 690m. With a district-wide arrangement of mine. For the central ventilation shaft ventilation tied. The working methods of the main fan for the out-type. Face the use of “U“-type ventilation. The working system “fore-six” is used in the Gucheng mine. It produced

7、300d/a. This design includes five chapters: 1.An outline of the mine field geology; 4.development engineering of coalfield; 3 The method used in coal mining and The layout of panels; 4. The ventilation of the mine; 5.The safety operation of the mine。 The special subject parts of topics is The ancien

8、t city of the ancient city of Coal Mine Fi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eam fires, spontaneous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n- site observation, based on strengthening the early prediction of coal seam fires and forecasting, establishment of b

9、etter anti-mine fire system to plugging, grouting, injection of nitrogen, are injected colloidal pressure and pressure as the main anti-fire means to focus on fire prevention adop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y research, Mine disaster of the ancient city of a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mpr

10、ove the anti-fire management measures to improve safety awareness among workers, the protection of fire prevention work in an orderly manner. The translation part of main contents is Inert gas to prevent fire Keywords:new design of mine ; comprehensive fire preven-tion and extinguishing 目目 录录 矿区概述及井

11、田地质特征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 1 1.1 矿区概述.1 1.1.1 矿区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1 1.1.2 矿区地形特点2 1.1.3 矿区气候条件2 1.1.4 矿区水文情况2 1.1.5 矿区经济概况2 1.2 井田地形特征.3 1.2.1 煤田地质勘探3 1.2.2 地层情况3 1.2.3 水文地质特征4 1.3 煤层特征.5 1.3.1 煤层埋藏条件5 1.3.2 瓦斯6 1.3.3 煤尘6 1.3.4 煤的自然6 2 2 井田开拓井田开拓 8 8 2.1 井田境界及可采储量.8 2.1.1 井田境界8 2.1.2 矿井工业储量8 2.1.3 矿井可采储量.11 2.1.4 矿井

12、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3 2.2 井田开拓16 2.2.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16 2.2.2 矿井基本巷道.22 2.2.3 大巷运输设备选型.31 2.2.4 矿井提升方式.32 3 3 采煤方法及带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及带区巷道布置 3333 3.1 煤层的地质特征33 3.2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33 3.2.1 巷道布置.34 3.2.2 带区生产系统.35 3.2.3 巷道掘进方法及通风.36 3.2.4 带区的生产能力.36 3.3 采煤方法37 3.3.1 采煤工艺方式 37 3.3.2 回采巷道布置 45 4 4 矿井通风及安全矿井通风及安全 4848 4.1

13、 矿井通风系统选择48 4.1.1 矿井概况.48 4.1.2 选择矿井通风系统原则.48 4.1.3 确定矿井的通风方式.49 4.1.4 通风方式的确定.49 4.1.3 主要通风机工作方法.53 4.2 带区通风54 4.2.1 带区通风概述.54 4.2.2 带区通风系统的要求 55 4.2.3 回采工作面的通风方式 55 4.3 掘进通风56 4.3.1 掘进通风方法选择.56 4.3.2 掘进通风方式选择.56 4.3.3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 57 4.3.4 掘进通风设备选型 58 4.3.5 局部通风机安全技术措施 61 4.4 全矿所需风量62 4.4.1 矿井风量计算标准及

14、原则.62 4.4.2 矿井总风量的计算.62 4.4.3 风量分配.68 4.5 全矿通风阻力的计算70 4.5.1 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70 4.5.2 通风阻力最大路线.70 4.5.3 通风阻力计算.70 4.5.4 矿井总风阻和等积孔的计算.76 4.6 矿井主要通风机选型78 4.6.1 自然风压.78 4.6.2 主要通风机的风压和风量.80 4.6.3 主要通风机的选择.82 4.6.4 配套电动机的选择.83 4.6.5 矿井主要通风设备的要求.85 4.7 矿井反风措施及装置86 4.7.1 矿井反风的目的意义.86 4.7.2 矿井反风设施布置、方法及安全可靠性分析.

15、86 4.8 概算矿井通风费用86 4.9 井下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88 4.9.1 井下防尘.88 4.9.2 瓦斯预防.88 4.9.3 火灾预防.88 4.9.4 水灾预防.89 4.9.5 井下防爆及隔爆.90 4.9.6 避灾线路.90 5 5 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 9292 5.1 粉尘(岩尘、煤尘)灾害的类型及危害92 5.1.1 煤尘爆炸性.92 5.1.2 呼吸性粉尘(煤尘、岩尘).93 5.1.3 导致粉尘灾害的主要原因.93 5.1.4 易发生粉尘事故的场所.94 5.2 煤尘爆炸防治系统评价94 5.2.1 系统概况.94 5.2.2 评价过程.95 5.2.3

16、现场存在问题.95 5.2.4 安全分析.96 5.2.5 安全评价.96 5.2.6 评价结果.97 5.3 防治煤尘措施97 5.3.1 防治煤尘措施.97 5.3.2 煤尘事故的预防106 5.3.3 煤尘事故的处理107 古城煤矿火灾预防与治理的应用与研究古城煤矿火灾预防与治理的应用与研究 112112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2 2 矿井概述.112 2.1 矿井概况112 2.2 地质条件113 2.3 煤层瓦斯及煤尘爆炸指数113 3 矿井防灭火的重点及难点.113 3.1 巷道掘进时期的防火灾重点113 3.2 综采面回采时的防火灾重点114 3.31311 综采面煤层火灾防

17、治的难点114 4 综采面煤层自然发火监测及早期预报方案.114 4.1 沿空巷道自然发火观测方案115 4.2 工作面自然发火监测及早期预报117 4.3 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观测方案118 4.3 采空区煤体自燃危险区域判定方法120 4.4 工作面封闭期间和闭墙内火灾气体检测和预报121 4.5 古城矿现用的防火技术:122 5 巷道掘进期间的防火方案.135 5.1 巷道自燃危险区域防火处理原则135 5.2 巷道高冒区、顶板离层区和破碎区防火方案135 6 综采面生产期间的防火技术措施.136 6.1 开切眼注胶和灌浆137 6.2 综采面回采期间的防火措施139 6.3 综采

18、面停采时的防火技术措施139 6.4 综采面临时停采的防火措施140 6.5 工作面停产撤架期间的防灭火140 6.6 主井口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141 7 1311 综采面防火灾应急方案 142 7.1 应急方案实施的技术条件142 7.2 火灾救灾的基本要求142 7.3 综采面 CO 气体超限应急方案.142 7.4 巷道自燃火灾应急方案142 7.5 采空区自燃火灾应急方案143 7.6 旧巷自燃形成的火灾应急方案144 7.7 进度安排144 7.8 所需仪器设备及材料145 附表 146 结 语 15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51151 翻译部分翻译部分 152152 英文原文 152

19、 中文译文 158 致致 谢谢 163163 中国矿业大学 2009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1 页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 矿区概述 1.1.11.1.1 矿区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矿区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古城矿井位于山东省兖州市新兖镇古城村,距兖州市中心 3km,东距曲 阜市 20km,西南距济宁市 30km。分属兖州、曲阜两市管辖。古城矿井位于 兖州东北侧兖州市境内,由临沂矿务局筹建开发。井田交通方便,327 国道 横贯井田东西,各村间均有简易公路相通。京沪、新(乡)菏(泽) 、兖 (州)石(臼所)三条铁路在兖州交会。矿区自备铁路 2.0km 与京沪线接 轨。327 国道横贯井田东西,各

20、村间均有简易公路相连,井田内交通便利。 图 1.1 古城矿交通位置图 水源:井田内有泗河和沂水两条河流过。泗河发源于新泰市太平顶山 的西部,全长 142km,流域面积 2750km2,该河为全年性河流,主要补给水 源为泗水县的泉村,石缝两条,河水洪峰期流量为 4020m3/s。在井田内泗 河的流量属于红旗闸的泄水量。沂水河发源于曲阜市尼山,在兖州城东的 粉店村汇入泗河,属泗河支流,全长 60km,流域面积 620km2,洪峰期流量 445m3/s 电源:矿区供电由兖州红庙变电站(110/35KV)馈出的专用铁塔架空 线路 LGJ-3*150,35KV,分别来自红庙变电站 I、II 段母线。矿安

21、装 SF7-800 0/35,SF9-8000/35 型变压器各一台,供矿所有用电设备。2003 年 7 月矿煤 矸石电厂安装的两台 6000KW 发电机组投入运行,两台机组分别接至矿变电 所 6KV 母线,其中一台供矿所有用 电设备,剩余电路电量通过 SF7-8000/3 5 升压进入兖州电网,另一台直接通过 SF9-8000/35 升压进入兖州电网。 中国矿业大学 2009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2 页 1.1.21.1.2矿区地形特点矿区地形特点 古城矿井位于兖州市北郊,南距火车站约 2.5km。古城井田即原兖州煤 田之东北部的曲阜井田,其北部为单家村煤矿,其南与兴隆庄煤矿相毗邻 ,属兖州

22、、曲阜两市管辖。井田地势平坦,为冲积平原,海拔标高在+48.7 7m61.82m,一般标高在+50m 左右,地势东高西低 1.1.31.1.3矿区气候条件矿区气候条件 井田的气候温和,属温带季风区,海洋至大陆性气候,由于被鲁南山 区所隔,受海洋影响较小,气候变化显著,四季明显,夏季炎热,冬季寒 冷。根据曲阜、兖州两县气象站 1963 年至 1982 年的统计资料,年平均降 水 702.7mm,年最大降水量 1179.3mm(1964 年兖州) ;月最大降水量 405.5 mm(1970 年 7 月曲阜)最大降水量 160mm(1972 年 7 月 6 日兖州)雨量均 集中在 79 月份,降水量

23、占全年的 61%。年平均蒸发量 1719.5mm,最大蒸 发时间约为 49 月份,约占全年蒸发量的 80%。年平均相对湿度 67.7%, 绝对湿度 12.7 毫巴,年平均气温 13.8 摄氏度,最高气温达 41 摄氏度(19 67 年 6 月 4 日曲阜) ,最低气温-19.3 摄氏度(1981 年 1 月 27 日曲阜) 。年 平均风速 7.9m/s。极端最大风速 24m/s,最大风速的风向多为偏北风(196 3 年 3 月 15 日兖州) 。风向随季节变化,一般春季为南风,夏季东南风,冬 季东北风。雷暴雨一般出现在 310 月份。11 月份到次年 3 月份为冻结期 ,最大冻土厚度 45cm

24、(1958 年 1 月 25 日兖州) ,降雪期从 12 月份开始至 次年三月份结束,最大厚度 19cm(1955 年 12 月 3 日) 。 1.1.41.1.4矿区水文情况矿区水文情况 古城井田范围位于渊源泉水文地质单元的北补给区。单元边界北起长 沟断层和郓城断层,南至凫山断层,东至峄山断层,西到孙氏店断层,南 北长约 55 公里,东西宽约 26 公里,单元面积约 1400 平方公里。区域构造 对岩溶水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控制了含水构造的形成和水文地质单元的 划分区内第四系厚度一般为 170180m,单元内具有独立的补给、径流和排 泄区区内主要河流有泗河、沂水河;泗水河由北向南流入该区,沂

25、水河属 泗水河的支流。 1.1.51.1.5矿区经济概况矿区经济概况 井田内经济作物以粮棉为主。一年两熟,夏季小麦,秋季玉米及棉花 。兖州、曲阜两市,近年来基础工业发展较快,正向着工农业共同发展的 现代化中小型城市迈进。 中国矿业大学 2009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3 页 1.2 井田地形特征 1.2.11.2.1煤田地质勘探煤田地质勘探 向南东南东东,西南部由于受滋阳断层的牵引,地层走向由北东转 为南东, 本区位于兖州向斜的东北隅,由于受滋阳,峄山两边界断层的影 响除保留了向斜构造形态外,其断裂构造发育,且地层倾角变陡为其特征 。 地层倾角因而本区的单独形态为一个轴向近东南的向斜,但东端由于

26、 本峄山断层切割,所以整个井田的构造形态呈一向南东东敞开的簸箕形, 地层倾角北翼陡,南翼缓,边缘陡,深部缓。北部边缘地层倾角 1529 度 。F14 断层以东倾角变缓约为 10 度左右,F14 断层以西,地层倾角一般为 1 4 度左右。 地层走向为 F14 断层以东,地层走向北 4050 度东,F14 断层以西由 近南北走向转北 30 度西。 井构造以断层为主。地层沿走向显有波状起伏,由于受断层的拖引, 局部有小的短轴背斜和向斜出现。 断层的展布规律:受南北向峄山断层和北西向滋阳断层所组成的“人 ”字型构造所制约。区内主要断层的展布方向,以北西方向为主,18 勘探 线以东为北北东方向。北西向的

27、断层均与北北东方向的断层相交。 1.2.21.2.2地层情况地层情况 井田地层: 本区为全掩盖区,经勘探查明的地层层序由下而上叙述如下 1)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 厚度 640660m,上部为灰色、棕灰色厚层状灰岩,灰白云质灰岩和角 砾状灰岩。中部以深灰色灰岩为主,夹黄灰色白云质灰岩及灰质白云岩。 下部一褐灰色厚层状灰岩,花斑状灰岩为主,灰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 及泥灰灰岩薄层,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2)石炭系中统本溪群(C2) 厚度为 16.0547.55m,平均厚度 27.21m.本群地层假整合于中奥陶系 马家沟灰岩之上,底部一层褐红含铁很高的铁铝质泥岩。 3)石灰系上统太原群(C3

28、) 厚度 143.3193.5m,平均厚度 173.73m。本群地层由灰色、深灰色、 灰黑色的细纱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绿灰色粘土岩、灰白色石灰岩 及油页岩和煤组成,其中石灰岩 11 层,自上而下依次编号为二灰、三灰、 中国矿业大学 2009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4 页 四灰、五灰、六灰、七灰、八灰、九灰、十上灰、十下灰、十一上灰。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1 1 P 该组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带,厚度 56.797.8m,平均 76.12m。岩层主 要由灰色至黑色细砂岩、中砂岩、粉砂岩、夹砂质泥岩、泥岩和含砾砂岩 组成 本组含煤 3 煤层。 5)二叠系石盒子组(P) 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厚度东

29、北薄,西南厚,一般厚度为 280320m 6)侏罗纪上统蒙阴组(J3) 分布于 18 勘探线以西及西南部,为砖红色,灰绿色的陆相碎屑岩沉积 厚度变化大,最薄为 75.9m,厚度 564.9m。但在 25 勘探线至 30 勘探线间 ,厚度在 300400m。 7)下第三系(E) 厚度变化大,为 0680.2m。依岩性分上下段。 下段:以灰褐色、棕色砂岩、粉砂岩、砂粒岩和红色粘土岩组成。胶 结不良,厚度 220480m。 上段:以砖红色砂岩夹灰绿色斑块的粘土质泥岩,粉砂岩及砂粒岩组 成。胶结不良,厚度 110220m。 8)第四系(Q) 主要由亚粘土、亚砂土及砂层组成,厚度 107.9254.5m

30、,一般 170 180m 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变薄。 1.2.31.2.3水文地质特征水文地质特征 1) 含水层 井田内主要含水层有 6 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1) 第四系砂砾松散孔隙含水层组: 该层厚度 107.9254.5m,平均为 180.05m,其厚度变化从东北向西南 逐渐变薄。 (2) 山西组 3 号煤顶板砂岩裂隙水含水层 该层厚度 0.9236.69m,平均 17.46m,属于上煤组顶板直接充水含水 层,煤在开采过程中,预计顶板冒落以后,导水裂隙带高度可达下石盒子 组底部砂岩。 (3) 太原群第三层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该层厚度 1.78.15m,平均 4.86m,层位稳定,全区发育

31、。三灰含水 层以静储量为主,易于流干。本层上距 3 号煤 5.3620.82m,上距 3 号煤 中国矿业大学 2009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5 页 39.865.65m。 (4) 太原群第十层下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本层位于 16 号煤直接顶板外,在 17 号煤冒落带之内。是下煤组开采 时的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单位涌水量 0.0000687L/Sm. (5) 本溪群第十四层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该层厚度 0.413.1m,平均 4.95m。岩溶不发育,富水性弱。本层上 距 17 号煤底板 10.14m48.04m,属于下煤组开采时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6) 中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

32、水层 奥陶系石灰岩是煤系的基底,是开采下煤组的间接充水含水层,从揭 露奥陶系石灰岩岩性看,裂隙较发育,岩溶不够发育。 2)隔水层 井田内各含水层间隔水层较多,主要有以下三层: (1) 第四系底界隔水层 井田北部为煤系地层露头部位,但在此区段第四系底部有一层厚度 2.9312.4m 较稳定的粘土类地层与下伏地层相隔可起到隔水作用。 (2) 下二迭系山西组以下隔水层组 井田内二迭系地层由北向南逐渐增厚,其岩性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 粘土泥岩、夹有细粗粒砂岩,此段隔水层组可以防止上部裂隙水下渗补 给其它含水层。 (3) 17 号煤至奥灰隔水层组 井田内 17 号煤至奥灰顶面正常地段间距为 32.75

33、m61.65m,该段岩性 主要为粘土泥岩、砂质泥岩、细粒砂岩及三层石灰岩,该层可以起到一定 的隔水作用。未来矿井深部开采 17 号煤时,由于十四灰,奥灰都具有强大 高水头压力,隔水层厚度难以承受,会给开采 17 号煤带来威胁。因此,应 对十四灰、奥灰进行疏干降压。 3)断层的导水性 从井田钻孔揭露,抽水资料及简单水文观测资料上看,井田断层富水 性 4)水文地质类型 勘探查明,2 上、3 层煤的水文地质类型为二类一型,即以裂隙含水 层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16 上煤、17 煤为三类第一亚类一型, 即以岩溶含水层为主的顶板进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中国矿业大学 2009 届本科毕业设

34、计 第 6 页 1.3 煤层特征 1.3.11.3.1煤层埋藏条件煤层埋藏条件 3 煤:是本区最重要的可采煤层。位于山西组的下部,距山西组底界 10m 左右,距三灰 50m 左右;平均 4.1m,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全区 可采。结构简单,有 7 个钻孔发现有夹石,厚 0.031.25m。直接顶板为深 灰色,厚 3m 左右的砂质泥岩,有少数孔伪顶为泥岩。老顶是灰白色含黑色 矿物较多的中粒砂岩,底板为 57m 的且有清楚波状层理及生物扰动构造 的细砂岩,常相变为灰黑色的砂质泥岩,有时为泥岩。 1.3.21.3.2 瓦斯瓦斯 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瓦斯鉴定结果为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 CH4=2.52

35、m3t、CO2 =2.22m3t,为低瓦斯低二氧化碳矿井。无煤和瓦斯突 出现象。 表 1.1 可采煤层顶板特征表 煤 层 顶板类别顶板冒落性能岩性岩块试验单向抗压强度(104Pa ) 3II中等冒落砂质泥岩 细砂岩、泥岩 4811.8-9476.6 16 上 III-IV难冒落、极难 冒落 石灰岩9623.6-15356.6 砂岩17III中等冒落 石灰岩 9555.0-11652.2 2126.6-5546.8 1.3.31.3.3 煤尘煤尘 据煤芯煤样爆炸性实验:煤尘爆炸指数 36.41%,各煤层均有爆炸性危险。 1.3.41.3.4 煤的自然煤的自然 据煤芯煤样测定结果,自燃发火等级为

36、II 类,各煤层都有程度不同的 自然发火倾向。 根据矿井实际生产资料统计发火期一般在36月。 中国矿业大学 2009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7 页 中国矿业大学 2009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8 页 (m) 层 厚 名 称 煤 岩 1:200 柱 状 (m) 累 厚 岩 性 描 述 中砂岩 8.4046.65 5.8538.25 8.4532.4 1.7923.95 灰白色,微带绿色,成分以石英为主, 长石次之,含云母星点黑色矿物较多, 硅泥质胶结,隐显斜水平层例。 5 4.40 6.60 2.83 紫红色,成分以石英为主,含云母星 点,无层理。 砂质泥岩 11.0 13.83 22.163 煤

37、 砂质泥岩 灰黑色,致密,厚层状,中夹菱铁矿结 核和少量黄铁矿散晶,有少量植物化 石,有滑面。 灰色,泥质胶结,有明显的黑色泥质 量条带,具波状层理。 灰黑色,致密、性脆,块状构造,含 菱铁矿结核,偶见黄铁矿散晶,具纵 向裂隙。 黑色烟煤,半亮型为主,夹有镜煤条 带,煤层结构呈条带状,夹有矸石薄 层。 粉砂岩 黑灰色,块状构造,性脆,含植物化 石,呈滑面。 以白色为主,少带灰白色,含暗色矿 物,钙质胶结。 细砂岩 中砂岩 砂质泥岩 4.40 图 1.2 煤层柱状图 2 井田开拓 2.1 井田境界及可采储量 2.1.12.1.1 井田境界井田境界 在煤田划分为井田时,要保证各井田有合理的尺寸和境

38、界,使煤田各 部分都能得到合理的开发。煤田范围划分为井田的原则有: 1) 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划分,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量利用地形、地 物、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以及煤层特征等自然条件,以减少煤柱损失,提 高资源采出率,充分保护地面设施; 2) 要有与矿区开发强度相适应的井田范围,要保证井田范围与矿井生 产能力相适应,有足够的储量和服务年限及合理的尺寸; 3) 照顾全局,处理好与临矿的关系; 4) 直线原则,井田的划分应尽量采用直线或折线,有利于矿井的设计 和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 根据以上划分原则,以及考虑到古城煤矿煤田内地质构造等原因,本 井田在能满足生产开发强度的前提条件下,不但要考虑了自然条件

39、原因, 而且要考虑到矿区的整体规划,故将古城煤矿的井田范围:西以京沪铁路 东侧煤柱线及兖州市煤柱线,即 Z1Z8、Z12Z17 各点连成为界,东至 F33 断层,北以 F18 断层及 D1D5 各点连成与单家村煤矿为界,南以第 31 勘探线及-1200 米煤层地板等高线为界。 井田水平面积约 17.95km2 ,井田周长 18.68km,井田的水平宽度是: 3.5km。倾斜长度 Lmin=0 平均长度是:4.3km 。井田走向长度 Lmax= 5.92km, Lmin=0.72km 平均走向长度是:4.8km 。储量计算范围为井田境 界内各可采煤层。 2.1.22.1.2 矿井工业储量矿井工业

40、储量 1) 井田钻孔及勘探分布情况及勘探类型 钻孔及勘探分布情况:全区经过普查、详查、精查勘探及使用综合勘 探的精查补充勘探后,成勘探线 7 条,平均间隔 500m;全区可利用钻孔 14 中国矿业大学 2009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9 页 个,其中达到可采厚度钻孔 9 个,达不到可采厚度钻孔 4 个。根据勘探情 况,矿区的地质条件以基本清楚。 2) 煤层最小可采厚度 本井田内煤层赋存条件良好,煤层较厚且煤层倾角平均在 14 度左右, 属缓倾斜煤层,平均厚度 5m,瓦斯涌出量较小,煤尘无爆炸性。 3) 工业储量 工业储量是指在井田范围内,经过地质勘探厚度与质量均合乎开采要 求,目前可供利用的列入

41、平衡表内的储量(包括井田范围的 A+B+C)级储 量。即 111b+121b+2M11+2M22+333K (K=0.70.9)储量。 工业指标的确定 依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有关规定,储量计算中厚度、灰分指 标要求见表 2.1。 表 2.1 储量计算厚度、灰分指标 储量类别能利用储量尚难利用储量 煤 种 炼焦 用煤 非炼 焦用 褐煤 炼焦 用煤 非炼 焦用 褐煤 缓斜煤层(0-25)0.70 0.800.800.400.600.70 最 低可采 厚度 /m 倾斜煤层(25- 45) 0.600.700.700.400.500.60 北 39487000 3948650039486000394

42、85500394850003948450039484000 39487500 3948750039487000 394865003948800039488500 39489000 3948950039489500 39488000 39487500 39487000 39486500 39486000 39484000 39484500 39485000 39485500 39486000 3938500 3938000 39390003939500394000039405003941000 3941500 3941500 3941000 3940500 3940000393950039390

43、00 3938500 3938000393750039370003936500 39360003935500 3935500 3936000 3936500 3937000393750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1050 -1100 -1150 F33 H400 67 F14 H=1326977 F18 H=0420 7682 可靠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

44、000 -1050 -1100 中国矿业大学 2009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10 页 急斜煤层(45) 0.500.600.600.400.400.50 最大灰分40%50% 图 2.1 井田境界 4)其它计算依据 (1)根据古城矿井田地质详查勘探报告和 1998 年 6 月补充勘探提供 的煤层资料计算。 (2)依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关于化工、动力用煤的标准:计 算能利用储量的煤层最低可采厚度为 0.80m,原煤灰分不大于 40%。计算 暂不能利用储量的煤层厚度为 0.700.80m。 (3)依据国务院(1998)5 号文关于酸雨控制区及二氧化硫污染控 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内容要求:禁止新建煤

45、层含硫份大于 3%的矿井。硫 份大于 3%的煤层储量列入平衡表外储量。 (4)储量计算厚度:夹石厚度不大于 0.05m 时,与煤分层合并计算, 复杂结构煤层的夹石总厚度不超过每分层厚度的 50%时,以各煤分层总厚 度作为储量计算厚度。 (5)井田内主要煤层稳定,厚度变化不大,煤层产状平稳, 勘探工程分布比较均匀,采用地质块段的算术平均值。 5)储量计算基础 根据古城矿地质勘探报告提供的煤层储量计算图计算; 依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关于化工、动力用煤的标准计算。 依据国务院过函(1998)5 号文关于酸雨控制区及二氧化硫污染控 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内容要求:禁止新建煤层含硫份大于 3%的矿井。硫

46、份大于 3%的煤层储量列入平衡表外的储量; 储量计算厚度:夹石厚度不大于 0.05m 时,与煤分层合并计算,复杂 结构煤层的夹石总厚度不超过每分层厚度的 50%时,以各煤分层总厚度作为 储量计算厚度; 煤层容重:3 煤层容重为 1.25t/。 3 m 储量等级的圈定 根据对煤矿床的勘探,研究程度和煤炭工业建设的需要,将煤炭储量划 分为 A、B、C、D 四级。 矿井工业储量的计算 矿井工业储量是指在井田范围内,经过地质勘探,煤层厚度与质量均合 乎开采要求,地质构造比较清楚,目前可供利用的可列入平衡表内的储量。 中国矿业大学 2009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11 页 矿井工业储量一般即 A+B+C

47、级储量。 矿井的工业储量根据经纬网网格法来计算。经过计算,得出井田范围内 有 72 个经纬网格。 每个经纬网方格的面积为 S=500500=250000mm2,煤的容重取 1.25t/m3。矿井工业储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 NSM/cos (2.1) g Z 式中: 矿井工业储量,万 t; g Z N网格数,个 S 每个经纬网方格的面积,mm2; M煤层平均厚度; 煤的平均容重,t/m3; 煤层平均倾角,; 靠资料统计,井田边界内可靠的网格网数目为 72 个(网格面积为 500m500m) (2.2) 所以,矿井工业储量一般即 A+B+C 级储量为:114.24Mt。 井田边界周长 C=186

48、77m;井田边界的煤柱留设为 50m; P1=18677*50*5*1.25=5.84Mt 工业广场的平面积为:39801.7048mm2 即: 995043m2。 P2=995043*5*1.25/cos10=6.3Mt 断层留设的煤柱为 30m;断层长 526m。 所以断层煤柱损失 P=2630*60*5*1.25= 1Mt 通过计算井田边界的煤柱损失为 5.84Mt;断层的煤柱损失为 1Mt;工 业广场的煤柱损失为 6.3Mt; 2.1.32.1.3 矿井可采储量矿井可采储量 1、各类永久煤柱的计算 矿井可采储量=(矿井工业储量-永久煤柱损失)矿井回收率。 表 2.2 煤柱留设方法 名 称留 设 方 法 工业广场 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与压煤开采规 程第 72 条:工业广场维护带宽度为 30m 井田边界边界煤柱 50m Mt ms Zg24.114 14cos 25.1572500500 cos 0 中国矿业大学 2009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12 页 断 层断层煤柱每侧 30m 大 巷大巷煤柱每侧 30m 1)各类永久煤柱留设宽度及其依据 工业场地、井筒留设保护煤柱; 各类保护煤柱按垂直断面法或垂线法确定。用岩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