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浅谈学习儿童游戏的目的、态度和方法.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25441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浅谈学习儿童游戏的目的、态度和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浅谈学习儿童游戏的目的、态度和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浅谈学习儿童游戏的目的、态度和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浅谈学习儿童游戏的目的、态度和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浅谈学习儿童游戏的目的、态度和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浅谈学习儿童游戏的目的、态度和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浅谈学习儿童游戏的目的、态度和方法.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毕业论文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题 目 浅谈学习儿童游戏的目的、态度和方法 院系名称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指导教师 职 称 讲 师 班 级 2009级 学前教育(1)班 学 号 学生姓名 2012年 3月 8日 摘 要:游戏在儿童的发展和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儿童从游戏中可以学习到一些生活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促进儿童的认知和技能的发展,两者有共通之处,所以相互之间并不违背。向由于广大幼教工作者长期以来对游戏和教学的关系认识模糊,导致他们在教育实践中 要么重教学轻游戏,要么用游戏替代幼儿园教育的一切,教师仅仅为幼儿提供一个物质和 心理的环境,让他们自由的

2、发展,形成了极端的儿童中心主义。要做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达到游戏和教学的极大融合,从 而让幼儿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收获快乐。关键词:学习儿童游戏的目的、态度和方法目 录一、 学习儿童游戏的目的31. 学习儿童游戏的动力 32. 学习儿童游戏实践 33. 学习儿童游戏方法 3二、学习儿童游戏的理论基础 3三、学习儿童游戏的实践意义 4四、儿童游戏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点和类型 44.1. 探究学习内容的特点 44.1.1开放性 44.1.2综合性 4 4.1.3社会性 5 4.1.4实践性 5 5.1.5问题性 54.2探究学习的类型 54.2.1谓实验研究型 54.2.2谓调查研究型 54.2.

3、3谓讨论研究型 6五、研究性学习性学习对现阶段幼儿教师的影响 651、研究性学习能使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 6 52、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 6六、参考文献 8新课程标准中确立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中的情感态度要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教育对象,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情感态度有机的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一学习儿童游戏的目的1、学习儿童游戏的动力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动力。动力的源泉多种多样,有短暂的,也有久远的,有的有崇高的目的,也

4、有的只有是一种本能。好奇心、兴趣、爱好、责任感、敬业精神、献身精神都有可能产生学习的动力。2、学习儿童游戏实践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数学的教育实践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可分 正式 和 非正式 的数学活动。 非正式 的数学活动,是指幼儿受内在需要的驱动,在一定环境及自然状态下,学习数学活动,即是将数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区角活动、游戏、操作及其他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之中,教师为幼儿提问题,然后让幼儿解决问题。3、学习儿童游戏方法 讲究方法是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学习方法既有通则,又无定则,应不断总结和交流学习方法,选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二、 学习儿童游戏的理论基础学习是以互相学习为基础的。互相学习作为一种新

5、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一系列的解释。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在学生观上强调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建构性。建构主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个体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思维,是衡量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学习重视联系实际生活去寻找学习课题,强调学生通过主体性学习活动获得体验,注重思维的开发,注重学生认知的过程而不是行为产品或结果。三、学习儿童游戏的实践意义在教育改革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认识到,苦于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老师,学生及家长疲于奔命,教育完全变成应试,学生也变成机器,越来越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一切是完全有驳

6、于二期课改的理念和精神。探索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挖掘学习个体的内在潜力,从身边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以自主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化学探索学习内容的特点和类型4、1、探索性学习内容的特点探索性学习的内容应体现在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问题性等诸多特点上。4.1.1、开放性具有开放性质的措施和形式。相对与封闭性来说的,我们称一种理论,一部作品具有开放性,意思是说,这种理论和作品在面对读者和研究者来说,是允许他们介入的,其留给他们相当多的空间,

7、去思考,去拓展,以达到对理论和作品更深入的阐释和理解,并且在给定的条件下成为一种信息源,通过他们不断的介入,达到向外辐射出信息的目的。4.1.2 、综合性社会是复杂的,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涉及到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结合。这就要求学生组织多方面的跨学科的知识问题,从而使学生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忌不要偏课,切忌功利主义,社会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复合性,综合性人才。4.1.3 、社会性探索性学习内容上注重联系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自身发展的现实问题,具有现实社会性特点。比如,环境污染问题,不仅是个化学问题,更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而由于环境污染对社会,对国

8、家造成的危害事件比比皆是。的社会属性中符合人类整体运行发展要求的基本特性。人的社会性主要包括这样一些特性,如利他性、服从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4.1.4 、实践性实践性即实践性原则:是指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参与实践,必须在实践中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实践中检验思维成果的正确性。没有实践,思维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就不会有创造性的思维。没有实践,创造性思维其他原则就会变形或是被误用,比如独立性原则,就会变成“孤癖性”原则,求异性就会变成主观中的多样性,跳跃性就会变成臆想中的胡乱联系。所以,实践性原则是创造性思维中的根本原则,它的贯彻、实行与否,直接关系到其他原则的贯

9、彻与否,并且它统摄着其他原则。? 实践性原则之所以在创造性思维中如此重要,是与下列原因有关。第一,人类思维能力产生于实践。人类同猿人告别之后,在日常的活动中,最初是借助于手势、动作、物体等形象性事物进行交流,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劳动范围的扩大,人在劳动中到了非说不可的地步,于是产生了语言。语言的出现是人类发展中上的一个重要标志,但语言不等于意识。只是在日后的劳动中,语言和劳动一起促使意识得以产生。所以,从自然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可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是在劳动中产生的,人的思维、意识能力也是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根据生物学的重演律,个体的发展史重演着人类的发展史。这就

10、是说人类的发展史以个体的发展史的形式现实地存在着,如人类思维的发展史与个人由小孩到成年的思维能力发展过程相似。没有现实的生活,小孩的思维能力不会形成,如在印度狼窝中发现的“狼孩”;没有现实的生活,业已具备的思维能力也会衰退,如撒切尔夫人等各国前领导人,退出了政治生活实践,他们不会具备当年的政治敏感性和敏锐的思维能力。个人思维能力发展如此,人类的思维能力发展亦如此。第二,人类的思维能力随实践的发展而提高。用进废退,这是自然界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思维能力产生之后,还必须随实践的发展、丰富而发展,时刻同实践紧密相联。例如,几何学是生产于丈量土地的实际需要。当初,尼罗河水每年泛滥一次,泛滥河水冲没了

11、原有地界,于是在河水退去之后,人们就要重新划分土地。正是这每年一次的土地丈量的实践,促进了几何学的产生。再比如,没有生产管理实践的需要,泰勒的管理理论就不会出现,同样,没有管理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泰勒的“古典管理理论”不会被他人修改,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人际关系学派”、“科学学派”。所以,人类的每一项思维成果都是在实践的需要下产生的。随着当今实践的不断发展,给人类思维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思维空间,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需要解决的思维难度。可以说,人类思维总是在实践给予它的机遇与挑战的二难中发展。例如,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人类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这就为“通讯”提供了用武之地,但同时,也给它

12、带来了压力,即通讯观念需变更、通讯技术和设备需更新和提高。正是实践及其压力,使得人们开动思维机器,发明了光线通讯、移动电话、寻呼机等。离开了实践的思维,就象长期不使用(或曰离开了劳动)的铁锹会生锈并归于自然一样,也会退化、衰竭。第三,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创造性思维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及直觉顿悟能力而发生的,但由于认识的主客观条件的复杂性,就使人的认识难免发生偏差,思维活动也会有出轨的危险,而认识成果的对与否,思维活动本身无法验证,只有实践才能检验思维活动成果的真理性。思维活动只能在实践基础上发生,其成果也只能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正确的就会得到推广

13、、应用,错误的会得到修正。4.1.5 、问题性探索性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选取的探索专题必须具有问题性,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兴趣,而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或数据处理过程中自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而善于发现问题是进一步地去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4.2、 探索性学习的类型探索性学习的类型若根据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可以把探索性学习分为实验探索型、调查探索型、讨论探索型等等。4.2.1 、所谓实验探索型主要是研究化学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现实验装置的设计、制作和改进;实验手段和方法的探索;实验设计方案的探索等等。4.2.2 、所谓调查探索型是指

14、学生通过对某一事件的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再通过整理、分类、综合和分析,而获得问题解决的一种探索性学习方式。4.2.3 、所谓讨论探索型一般是指学习小组互相合作、相互讨论的一种探索性学习方式,可以兼有上述几种探索在目前试行阶段,一般的探索性学习都可采用这种类型的学习方式。五、探索学习对现阶段中学教师的影响5.1、 探索性学习能使教师成为教育探索者探索性学习为教师成为探索者提供了条件 。外来的探索者对实际情境的了解往往非常肤浅,因此提出来的探索建议往往无法切入问题的关键,而由教师探索改进自己的专业工作是最直接的最适宜的方法。探索性学习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和组织者,使教师处于一个最佳的研究位置

15、。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递者,而且要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素质,特别是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向学者型、探索型、专家型的教师发展。5.2、 探索性学习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在以前,教师谈到教书育人时,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首先要做“长流水”。可是,教师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长流水”呢?是“自然水”?还是“污水”?以前我们总是从数量上强调要有“长流水”,却往往忽视最根本的乃是“水”质。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及人格魅力都显得很重要。传业授道解惑,教师本身一定要过硬!从探索性学习的内容来看,教师特别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了解学校实际条件、受学生欢迎的探索专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要特别

16、关注与人类共存、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人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绝不能一心只教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那样的话,迟早是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会被新时代所淘汰。探索性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科学探索过程,获得探索体验,养成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搜集加工和应用等能力。探索性学习也使教师变成探索者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种以课题为载体、重在体验探索的整个过程的学习方式,由学校教师开发课题,由教师和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共同开发。因此,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基本方式,以使学生增长学力、养成个性、提高素质

17、、全面发展为主要宗旨的研究性学习为什么在二期课改中受到重视就不难理解了。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学校,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探索性学习的重要性,某些中学也在不段尝试着探索性学习,而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探索性学习的重要性,对于那些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的确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从探索性学习的过程来看,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和对学生开展的探索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能力。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布置研究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教师要及时了解探索活动开展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者创设条件,或者帮助调整探索计划。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乐于奉献、关爱学生发展的博大胸怀。参考文献1 耿承延无机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2 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3 张玉微. “心”面对学生的错J.天津教育,2005.74 徐光宪. 今日化学何去何从 J. 大学化学. 2003.8 叶敏 2012年3月8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