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初探 (3).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926566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初探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论文: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初探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论文: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初探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论文: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初探 (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论文: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初探 (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初探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初探 (3).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让感悟之树“根深叶茂”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初探内容提要:阅读感悟是指对文字符号所负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合的方式、方法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总体感知和领悟,它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教学实例从“丰厚语言积淀”、“注重以情探文”、“加强练笔实践”阐明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几种策略。关键字:感悟 情感 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然而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语文感知的本真状态正受到压抑,语文感知的个性

2、和创造性得不到自由发挥正逐渐枯萎。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感悟之树根深叶茂?笔者将结合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实例浅谈几点拙见:一、丰厚“语言积淀”,扎实感悟之“根”语文课程标准对语言积累中可以量化的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等。正所谓“聆千曲而后知音,阅千剑而后识器”,阅读教学就要在这样的“厚积”中“薄发”,扎实感悟之“根”。(一) 在“博览”中积累语言博览,能在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语言积累,是小学生主要的“语言积累”

3、途径。1、花样翻新“巧激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实践中也证明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激发,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内驱力,主动自觉地大量阅读,因此教师要花样翻新,激发学生博览的兴趣。(1)布置环境:在我们班教室的墙上贴着许多关于阅读的名人名言,如“腹读诗书气自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我还精心布置“班级图书角”,放着学生带来的少年文艺、小哥白尼、大苹果等杂志,努力营造“书香班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2)引入比赛:每天中午11:3012:00定为课外阅读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评比,最认真的阅读小组每人发一颗“阅读星”,每个学生每读完一本书,便发一颗“成果星”,一

4、学期进行一次奖励。(3)开展活动:班里还定期开展换书活动,捐书活动,引导学生交换阅读,进行资源共享。通过这样花样翻新的激趣活动,引发了学生间的良性竞争,保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使“读好书、好读书”在班内蔚然成风。2、持之以恒“勤推荐”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教师应做到持之以恒勤推荐,为学生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向。(1)推荐好书:每学期我都会给学生推荐值得一看的书。如诵读类:人生格言、歇后妙语、小学生必读百家文;故事类:窗边的小豆豆、杨红樱校园系列小说、伊索寓言;科普类:凡尔纳科幻故事十万个为什么,以期通过广撷博采丰富学生的积累。(2)推荐少儿报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还向他们推

5、荐中国少年报、小学生周报小读者等让他们自行订阅,扩大阅读量。(3)推荐网站: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进行阅读,向他们推荐不少优秀的网站,如小山屋作文网:http:/ 在教学中,教师就该引导学生在背诵中积累语言。1、瞄准课内积累: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图文并茂,文质兼美,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范文,在教学中,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让学生自主挑选妙语佳句、精彩片断熟读成诵,通过学习课文中规范、鲜活的语言来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感悟的丰富。2、强化课外背诵:在班级的“学习园地”我专门开辟了一块“古诗乐园”,引导学生每日背诵一首古诗。

6、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课外搜集各类成语、谚语、歇后语、三字经等进行背诵。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二年级上半学期时,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写话训练中就会用上一些优美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感悟。(三)在“交流”中积累语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语言积累不止是对语言博闻强识,还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在教学中,我就经常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他们在“交流”中积累语言。1、 在语文活动课中交流:每周一的语文活动课形式多样,“词语接龙”、“美文欣赏”、“朗诵擂台赛”、“热点讨论会”等。 前阵子还让学生围绕“该不该上网”开展了讨论,学生们有的谈了“上网”的严重后果,有的谈了“健康

7、上网”的方法,还有的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真是成也网络,败也网络 ”在畅所欲言的讨论交流中,更多的学生从中丰厚了语言的积淀。2、在“读书郎”专栏中交流: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除了“古诗乐园”还有一块“读书郎”专栏,我发动学生把自己的佳作和积累的精词妙句摘抄上去。这样的方式既让学生的阅读成果获得了展示机会,又促进了相互的交流学习,学生们个个乐此不疲。二、注重“以情探文”,繁茂感悟之“叶”关于阅读感悟,叶圣陶先生有过这么一段精彩的比喻:“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上站着读者,那边的桥上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作家和诗人常常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借助所刻画的人物

8、,所叙述的事情等艺术地表现他们对客观世界的感悟。而我们阅读教学中的感悟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以情探文”,引导学生紧扣文字,通过联想和朗读,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参与文章的解读,让张扬的个性,飞扬的情思,妙趣横生的感悟溢满课堂,繁茂感悟之“叶”。(一)“品词生情”引发感悟 感悟是一种个体的自觉自得行为,不能灌输,更不能复制,教学中教师唯有通过各种渠道撷取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细细品味,生发感悟。 1、品词切中“文本脉搏处”潜心品词是指在熟读基础上专注词语而引发感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品“切中文本脉博处”的词,用自己各具特色的情智去琢磨、去体验,去品味、去创造。让我们到著名特级教师王崧

9、舟老师执教的二泉映月里去感受品词之精妙吧。课伊始,王老师让学生到文中找描写无锡惠山上的“二泉映月”这处风景的文字,待学生把相关内容一一找到之后,王老师就把这些词语投放到大屏幕上,让它们来了个“集体亮相”:茫茫月夜 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流水淙淙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这一组“闪亮登场”的词语群,诗情地展现了“二泉”的意境,也精准地切中了文本“脉搏”。之后,王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四组词,让学生在品词中感悟“二泉映月”这处风景名胜的优美韵致。此时,王老师仿佛是一位“刺绣高手”,飞针走线,色彩越“绣”越浓,最后姹紫嫣红,光彩照人。学生在数遍的朗读中,读得投入,读得优美,读出了韵味,读出

10、了意境,经受的可谓是情感洗礼!2、品词聚焦“情感喷薄点”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品“切中文本脉博处”的词外,还要注重对“聚焦情感喷薄点”的词句重点玩味,用自己的感悟赋予词语生命。曾听过市名师顾可雅老师执教的浅水洼的小鱼,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小男孩救助小鱼时的那份执着,顾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模仿文中小男孩,弯腰,捡鱼,挺直身子,用力扔。一次,两次,三次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渐渐的,叫累的学生越来越多,这时,顾老师忙问:“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捡得完吗?”“捡不完为什么还要再捡?谁在乎呢?”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在乎”,结合自己的感受说。生1:“也许我救不了那么多鱼,但是救一条是一条。”生2

11、:“每一条鱼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小鱼的妈妈在乎,小鱼的爸爸在乎,我也在乎。”生3:“我的付出能拯救小鱼的生命,再苦再累我也值得。”生4:“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全世界的人都在乎小鱼的生命,我想起一首歌,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台下掌声雷鸣)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在乎”竟能引发学生如此丰富的体验和感悟。这样一个特殊的情景就是聚焦情感喷薄点,紧扣“在乎”一词,抓住“男孩救鱼”这一鲜活、铭心的场景层层展开的。试问学生全身心投入文本,真情体悟语言,感受着文本中丰富的人文内涵,课堂上怎会不出现这种精彩的、感人的场面呢?(二)“想象深情”促进感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

12、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人的联想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创造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感悟才是丰富深切的。1在文本留白处放飞想象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想象的余地,作画如此,语文教学亦如此,教师要巧妙地利用文本中的留白,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进入“虚灵”的佳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蜗牛的奖杯这则寓言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的故事。课文将深刻的道理寓于朴实浅近的语言文字中,为了使学生体会寓意,学完全文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留白处展开想象,“如果这只蜗牛就在你面前

13、,你会对它说什么?”通过想象,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小蜗牛,都怪你太得意了,才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小蜗牛,我真替你可惜,其实你本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飞行员,可是因为你太骄傲了,最后连飞行都不会了。”“小蜗牛,你应该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通过想象,学生们畅谈了对寓意的感悟,一个空白点彰显了一段多彩的感受,也为课堂涂抹了一笔亮丽的色彩。2在文本浓缩处放飞想象 有的语段不是精雕细刻,而是浓缩精华,必须通过想象把浓缩的内容释放出来,以便更深刻体会蕴含在里面的情感。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燕子专列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

14、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师:(放音乐)瑞士境内,气温聚降,寒风刺骨。可是人们却纷纷走出家门,他们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僵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你仿佛看到了谁走出家门在哪儿寻找了?生:我仿佛看到一位年迈的老奶奶拄着拐杖在积雪覆盖的竹林里寻找。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妇女拖着病体在冻得坚硬的岩崖边寻找。生:我仿佛看到一位年青力壮的小伙子放下手上的工作来到了悬崖绝壁间寻找这是我在执教燕子专列时的一个片段,引导学生在此处放飞想象,就放大了文本浓缩的内容,蕴含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便喷涌而出,对“纷纷”“四处”等词的理解,还有比这更生动,更真切,更让人震撼的吗?3、在角色体验

15、处放飞想象小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的限制,与文中人会存在一定的心理和情感差异,如果总以“旁观者”的身份去感悟,即使思维有所触及,往往也是表层感知,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角色体验处放飞想象,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一文时,我故意发问:“小朋友们,我就是拔苗人,我花了这么多力气拔苗,为什么它们都枯死了?”情境的创设,真心地请教,使学生仿佛走到了田间来到了“老农”面前,产生了帮助他解决难题的心理驱动,这种驱动催发了学生劝说的话语:“老伯伯,你错在不按庄稼生长的规律办事。”“老伯伯,庄稼生长靠自己,怎能把他往高里拔呢?” 这样的回答不是对寓意的最好理解吗?(三)“朗

16、读升情”加深感悟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读出滋味,读出情趣,自然而然地升华情感加深感悟。1、 在情境中读所谓情境,就是读者融入书中的情节,启动自身的非智力因素,运用移情和通感体验等手段,达到与书中的情感趋同、角色认同和行为协同的状态。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朗读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1)图象再现情境:课堂上一幅气势宏伟、栩栩如生的挂图,或是一个细致入微、感人至深的画面都能成功再现情境,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如执教荷花时,我出示了满池的荷花图让学生欣赏,并请他们为眼前的美景配上解说。那赏心悦目的画面将学生带入情境,他们读文

17、时自然就读出了那份美。(2)音乐渲染情境:在教学中借助音乐渲染情境,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指导学生读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借助神秘园的音乐渲染情境,小提琴哀婉的旋律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学生仿佛置身长安街泣不成声的人群中,整个教室沉浸在悲哀之中。此时,课文的语言似乎是发自他们内心的感受,朗读的语调、速度因为情感的作用而表达得恰如其分。(3)表演体会情境:孩子是天生的表演家,教师可充分挖掘他们的表演天赋,在表演中体会情境。如执教海底世界一文,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海底世界这么美,有很多人却不了解它,你愿意当个导游来领我们参观一下海底世界吗?”学生的兴奋点被激活,拿着“导游旗”边演边读,朗读质量

18、不断提高。2在比较中读 比较朗读就是在朗读教学中引入比较的方法,通过多种多样朗读方式的比较,寻求适合特定内容的最佳朗读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叶圣陶把“比较”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他曾说:“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会,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能读?”我在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一文时,当学生读到“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一句时,我提出按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受。有同学就针对其中的“啊”,提出了3种不同的读法: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由于学生有着各自的思想与见解,他们在

19、阅读时,根据自己认识问题的角度、方法、经验,用不同的朗读方法诠释对文本的理解,可见,朗读比较法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陶冶情操,获得对作品情感的心灵体验。三、加强“练笔实践”,丰盈感悟之“果”练笔实践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回放、交流、筛选,从而达到运用语言表达感悟的目的。在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巧练笔,勤练笔,丰盈感悟之“果”呢,我们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和习作训练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一)练在知能转换处:如教学太阳一文时,我让学生模仿课文“ ,太阳是 出来的。”这一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写道:“操场上,太阳是同学们喊出来的;田野里,太阳是禾苗盼出来的。”还有的写道

20、:“公园里,太阳是被花儿的香味引出来的;天空里,太阳是白云追出来;喔,美丽的世界是太阳照出来的。”这样的练笔不光使知能转换落到实处,在潜移漠化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二)练在思维的发散点: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提出:“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样做?请以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段话”。学生充满好奇,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的种种设想。再如教学凡卡最后一段话后,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了信后为开头写段话,读给大家听”。这样既深化了课文的思想内容,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当然,让感悟之树“抽枝发芽”“根深叶茂”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一蹴就成,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积极的引导和训练,只要在“丰厚语言积淀”、“注重以情探文”、“加强练笔实践”这些方面寻找规律多下工夫,学生感悟能力的提高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1、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题研究之一(第二稿) 3、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8、10、12期 山西教育出版社4、课程标准解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