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学论文:汲生活之源 育品德之根.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92713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汲生活之源 育品德之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汲生活之源 育品德之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汲生活之源 育品德之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汲生活之源 育品德之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教学论文:汲生活之源 育品德之根.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汲生活之源 育品德之根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润,孩子的成长同样离不开清泉、活水的滋养。儿童的品德养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养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同样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要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因此,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育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教学中采用适合儿童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才能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一、教学内容与生活贴近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教材内容,二是校本拓展内容。(一)、教材内容与生

2、活贴近新课改以来,品德与生活(社会)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选取孩子最熟悉、最感兴趣的材料,从道德教育到健康教育和心理品质,从法制教育到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上学路上、过新年等教材内容的生活化能够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感知到课程的现实意义,增强学习欲望,产生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二)、校本拓展内容与生活贴近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在品德教学中,教材也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如学习我不胆小等课时,除了教材之外,我们可以让学生联

3、系身边发生的事,回忆自己做法的对错,再引出“不蛮干”、“不胆小”等名词,课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孩子们便能深刻地理解和清晰地区分“勇敢”与“蛮干”了。此外,教师尽力做到把课本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促使孩子的认知达到更高的层面。二、教学方式与生活同步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品德与生活(社会)的学习更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因此,我们在学习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时候应当与生活同步,让学生的课堂学

4、习生活化。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可是教学又必须立足课堂,怎样才能更高效地提升孩子们的品德素养呢?我个人觉得学习方式的生活化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生活化的呢?方法当然很多,对此,我认为“角色”扮演不仅能有效地引起孩子课堂学习的兴趣,主动融入文本之中,与文本进行对话,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唤起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主动参与辨析,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达到高效学习、应用的学习目的。 三、延伸课堂至生活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找教育”。学校课堂上、教材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外,还可以

5、根据课程的特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让教育在学校、社会、家庭、老师、学生、家长之间形成互动。比如,学习二上我的好习惯、三下邻居家的小伙伴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节假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在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再通过班级集体交流讨论,用生活指导生活,效果非常明显。另外,我们还应当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的随机性相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所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比如一年级的新生读、写姿势不正确,课上好动、乱讲话。老

6、师就应以我是一名小学生这一主题为切入点,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对照插图中人物分析自己在平时的一些表现,让学生在对照、模仿中知道学校规则、纪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纪律观念。总之,贴近生活的课堂是最亲切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陶行知先生说得好:“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现在的小学生自主意识强,思维成熟早,若再把他们看作没有生活的小孩子,便无法因材施教。所以,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务必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线,以他们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孩子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生活走近学生,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品德与生活(社会)融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品德与生活(社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有效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