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论文:让快乐支撑起孩子的童年.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27527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论文:让快乐支撑起孩子的童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论文:让快乐支撑起孩子的童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论文:让快乐支撑起孩子的童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幼儿论文:让快乐支撑起孩子的童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幼儿论文:让快乐支撑起孩子的童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论文:让快乐支撑起孩子的童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论文:让快乐支撑起孩子的童年.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让快乐支撑起孩子的童年在过去的教学中,有一个问题时时困惑着我,那就是:现在的孩子快乐吗?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是快乐的。你看,他们有父母的宠爱,有优越的物质生活,还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把他们训练成能文能武,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可是,我总觉得他们是不快乐的,在课堂上,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急于求成,要求孩子能立竿见影,讲了关于助人为乐的故事后,就要求孩子个个能帮助别人。它很大程度上将孩子当作接受知识的被动容器,教师的任务只是往这个容器中灌输知识,只是让孩子“学会”,而非“会学”。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恨不能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都由孩子替自己来完成。这时,孩子又成了受人操纵的“傀儡”,父母只

2、是一味地拔苗助长,只是让孩子“去学”,而非“乐学”。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标准,对教师的专业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纲要提出: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和尊重幼儿的需要”;并“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些都向我们昭示了一个道理:以往所提倡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式的“苦学”绝不是幼儿园所应有的学习模式,现代教学更提倡“乐学”的观念,认为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只有孩子感到学习是快乐的,他才有学习

3、的动力。此时,我的心中豁然开朗!是啊,孩子本身就是无忧无虑,是快乐的化身。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那么如何给孩子真正有意义地快乐地童年生活呢?以下是我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一、做孩子的知心者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因此,我们要尊重、理解孩子,成为孩子们的伙伴,使孩子感到老师是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今年我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有一个叫“泽泽”的小朋友是老师、小朋友眼中的“坏孩子”,我没有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他,而是和他谈心、观察他,发现他不遵守常规、爱捉弄别人,都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其实他是一个很有创造性思维的孩子。于是我给

4、他多一些机会去表现,他也没有辜负我的希望,常常冒出新颖的想法,我就趁机表扬他。这样他在同伴面前渐渐树立起了威信,他的自信心也随之提高了。这使我认识到,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内心,以幼儿的角度替他们想一想,是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教师只有努力创造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做他们的知心人,孩子们才会无拘无束,愉快地投入各项活动。二、做孩子的倾听者。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伴随着大量的谈话内容,信息交流,其中包含了许多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内容。这时教师就应该认真地去倾听幼儿谈论的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起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如通过活动桃树下的小白兔,我发现孩子们对写信

5、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我和孩子们讨论了“应该怎样写信”、“到哪里寄信”、“邮递员是怎样工作的”等问题,我和孩子们协商,在角色游戏中添设了“邮局“,我还为孩子们制作了邮箱、邮包等道具,更加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已有经验及收集的资料,逐渐将“邮局”的游戏分为写信、寄信、邮递员送信、收信等几个环节。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不但发展了语言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绘画能力,展示了自我,还学得非常轻松、愉快。三、做孩子的观察者。蒙台梭利认为:要教育儿童就要了解儿童。我们要具有较强的观察意识和科学的的观察态度,要以欣赏、研究的态度去观察幼儿,理解幼儿的行为。观察到某一个幼儿碰到困难,

6、活动无法进行时,我就给予适当指导,鼓励和支持幼儿对他们自己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如有一次上美术课,密凯用黄色画了一只小鸡,画草地时,不小心把绿色画在了小鸡上面,小鸡变成了蓝色,他觉得很奇怪也很有趣,“小鸡怎么会变色呢?”发现了密凯的困惑,我就启发他用其他颜色也来试一试,混合起来会变成什么颜色。通过实验,他发现红色和黄色合起来是橙色、绿色和蓝色合起来是黄色等等,他对自己的发现显得异常兴奋,也进一步激发起他探索的欲望。四、做孩子的点拨者。陈鹤琴教学理论的精华是“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可见,“学”与“做”,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儿童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幼儿自己探究、寻求问题的答

7、案。这就需要教师给孩子独立活动的空间,为他们提供可操作探索的材料,让孩子自己讨论、交流,从而获得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很可能产生各类问题,需要教师的协助。这时,教师的作用就仅是“点拨”,而非“教授”。如有一次,班级自然角中树苗快枯萎了,我带领孩子们为它移盆,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轻轻一拉,泥土便被根带了出来。孩子们纷纷围过来问为什么。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请孩子们观察为什么泥土掉不下来。孩子们发现泥土被根紧紧地抓牢了。我因势利导,请孩子们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孩子们继续探究,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样,孩子们获得的不但是有关植物特性的知识经验,还锻炼了动手操作、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做

8、孩子的引导者。纲要要求,教师要能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给予每个幼儿适宜的支持和引导。教师的时间不再过多地用在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而应用在参与幼儿的活动过程,与幼儿互动;教师的关注点不仅局限在是否完成了教育内容,幼儿学到了多少知识和技能,还应关注孩子的不同需要;教师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兴趣和不同需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发展他们富有个性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引导。如在科学活动“水”中,我在区角投放了各种幼儿操作的材料,让不同程度的孩子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有观察地球仪,知道地球表面大多数是海洋;想象画“没有水会怎样”,了解人类应当保护水资源;模拟实验“可怕的水灾”,知道

9、水灾的危害。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角度了解“水”,充分满足了孩子的个体需要,也使他们对活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六、做孩子的激励者。教师要给予每个幼儿激励性的评价,并挖掘每个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独特价值,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有所发现,都有成功的体验。无论幼儿的想法对或错,教师都要真诚地接纳和认可,鼓励幼儿表达他们的看法,尤其是那些表面看似失败的幼儿,教师更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培养他们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和品质。如在主题活动“我们的树朋友”中,我请孩子们画画你见过的树,只有一个孩子画了一棵黑色的大树,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嘲笑,“树都是绿色的,你的树怎么是黑色的呀?”这个

10、孩子显得很不好意思,我就启发他们,“什么时候我们看到的树会是黑色的?”有孩子说,“晚上看到的树是黑色的。”我看到了那个孩子脸上释然的微笑,也发现其他孩子露出了由衷钦佩的表情。七、做孩子的减负者现在部分家长在“高分升学”的社会浪潮冲击下,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观点影响下,产生了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的片面教育观。还有不少家长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剥夺了孩子本该游戏、玩的时间,这不但严重违反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还使孩子的童年失去了应有的欢乐。我意识到,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不能单纯地靠教育机构,它应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园的工作应该得到家长、社区乃至全社会的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有利减负工作顺利实施的大环境。 于是我通过家长会、家园园地、家园联系册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从而配合和参与幼儿教育,家园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正如黄琼老师所说,“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要面对的是具有三分之一确定性和三分之二不确定性的幼儿“,正是这些确定和不确定因素,使得每一个孩子就象一本本书,丰富多彩、千变万化,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去欣赏、研读。我们教师也只有摆正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位置,处理好与孩子的交往,以儿童发展为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还孩子一个完整、快乐的童年。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