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929573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毕业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呼伦贝尔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专 业200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 名白静学 号2009151336指导教师李晶2013年5月30日目录摘要1一、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依据11、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差距理论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分配理论2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现状分析31、一般现状分析32、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3、运用回归模型从收入来源角度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5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71、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72、城市化水平滞后73、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84、经济发展不平衡85、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86

2、、农业财政支持力度不够9四、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途径91、 完善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二元分配体制92、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93、改革教育体制,加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缩小城乡差距94、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105、加快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06、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10五、结 语10参考文献10英文摘要1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作 者:白 静指导教师:李 晶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随之不断扩大。本文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依

3、据;二是详细测量并分析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三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四是提出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对策。本章旨在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上述四个角度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的掌握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关键词: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差距却在波动中呈不断扩大趋势。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涉及到“公平与效率”孰轻孰重的问题,在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视野逐渐由“效率”转向“公平”。早在1955年,库兹

4、涅茨就提出了著名的“倒U型”假说:随着一国经济的增长,该国的居民收入差距会经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而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却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愈演愈烈,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长期来看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深刻解析收入差距的成因及演变特征并据此探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城乡收入差距角度入手研究其现状、影响因素及缩小差距的对策,更能体现出我国城乡非均衡发展的事实,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一、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差距理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明:平等的权利和公平的状况,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高低和相应生产

5、关系的性质。“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这一平等观念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按劳分配与收入差距的客观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按劳分配”是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物质产品不够丰富、劳动尚未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主义阶段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形式,由于体力、脑力、能力等的差异,人们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也必然存在差异,而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这在事实上就必然会拉开收入上的差距,特别是这一差距还会随着个人努力程度的差别而拉大。这是按劳分配政策本身就包含的不平等性。我国在分配实践上

6、摒弃平均主义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进行实践的过程。在建国初期,片面追求公平公正,大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人为地扯平人们的收入,无疑抹杀了“按劳分配”原则本身。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探索、反思、调整,逐步改正了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片面性和教条性,从理论和实践上承认了劳动差距的客观存在,实事求是地制定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将广大人民的物质利益与劳动成果挂钩,充分调动起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按劳分配与效率优先按劳分配实行等量劳动换取等量产品原则,劳动收入的多少取决于劳动量的多少,劳动报酬的唯一尺度是劳动量。正是由于劳动的差

7、别性造成按劳分配的差别性,内在地生成了促进劳动者继续提高劳动效率,以充分实现个人物质利益的激励机制,这是按劳分配中所体现的效率原则。这种个人的效率追求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整合,就是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可以形象地表述为“将蛋糕做大”。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来看,效率表现为资源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增加可分配的新产品和服务。因而,提高效率是增进财富最重要的手段,在一定意义上,效率即是财富。在社会主义社会,如果不讲效率,脱离发展经济和增进财富这个目标,社会就要停滞,国家就要落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千方百计

8、提高效率,增进财富,这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必然要求。(3)按需分配与共同富裕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所有的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在经济生活中平等地付出劳动,平等地享用劳动所得。在向这个伟大目标努力的社会主义阶段中,共同富裕是根本原则,是本质要求。因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提高效率、增进财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少数人财富的积累。在效率优先的原则下,公平分配就成为避免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这就是我国分配政策中“兼顾公平”的原则,解决的是如何“分蛋糕”的问题。因而,“兼顾公平”原则在分配制度中的具体形式,就是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下,通过税收

9、等手段调节收入差距,并提倡鼓励先富带动后富,促进整个国家在非均衡中发展,缩短先富与共富的水平差与时间差,最终达到社会公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分配理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一个实际历史问题,所以还不能像马克思公平分配理论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的任何阶段去发展,必须找适合中国特有现状的公平分配理论来发展。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现状分析1、一般现状分析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10、。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基尼系数的区段划分: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表1 2003-2012我国基尼系数情况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基尼系数 0.479 0.473 0.485 0.487 0.484 0.491 0.490 0.481 0.477 0.474

11、由上表可知,近十年间我国的基尼系数不断攀升,第一,这些数据说明了我们国家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的紧迫性。第二,说明了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随着我国各级政府采取了惠民生的若干强有力的措施,中国的基尼系数从2008年最高的0.491逐步地有所回落,但均超过了0.4国际警戒线水平,我国贫富差距已超过合理限度,突出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2、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纵向分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与此同时,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是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的主要表现。2011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12、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NO.4 聚焦民生显示,目前我国城乡差距为3.23:1。我国现在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1978 年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过程为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再迅速缩小、再加速扩大(如图1所示)从城乡居民的收入比值变化情况看,1978年到198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2.52.6倍。20世纪80年代,城乡的收入差距几乎都低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1.8到2.3倍间徘徊。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几乎都超过20世纪70年代末的水平,尤其是2000年以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在2009年达到历史最大值的3.33倍,然后呈微弱下降的趋势

13、,到2011年达到3.13倍,而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倘若再考虑城镇居民享受的各种福利和补贴等隐性收入,则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比可能超过5:1,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比远远高出大多数国家不到1.5:1的水平。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绝对值看,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仅仅209.8元;1992年就突破了千元大关,达到1242.6元;2008年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020.14元;2011年达到14833元。从增长速度看,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6859.6元增长到2011年的21810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近10%;而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2366

14、.4元增长到2011年的6977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不到7%。总之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和长期的城乡偏向政策,城乡居民之间历来就存在着差距。(2)横向分析从上述的纵向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从1978年-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从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各省之间的城乡收入差距也很大。根据世界银行的有关公布可知,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比为1.5,城乡收入比超过2就说明城乡收入差距极大,且这种现象是十分少见的。然而,我国的城乡收入比低于2的情况是很罕见的,这可以从图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图2 2011年我国各省的城乡收入状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据此以观,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

15、分配差距已成为我们不能不关注的事实。由上表可知,2011年我国各省的城乡收入比最低为2.07,是黑龙江地区的城乡收入比。我国收入城乡比最大的地区是贵州和云南,城乡收入比为3.98和3.93。另外,我们也可以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比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其城乡收入差距平均为2.93;而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比平均为3.72;中部地区为3.0,超过了东部地区。3、运用回归模型从收入来源角度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按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来看,城镇居民的收入来源是工资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这四项指标。从这个角度运用回

16、归分析的方法,得出这四项指标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贡献率。具体分析如下:(1)、建立模型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年份城乡居民收入比Y城乡工资性收入比X1城乡经营性收入比X2城乡财产性收入比X3城乡转移性收入比X420002.796.340.172.8418.1820012.936.210.192.8418.4220023.116.440.211.919.2120033.236.530.241.9220.420043.216.660.261.9618.6920053.226.150.342.0216.6720063.335.90.392.2414.8220073.65.930.42.5114.08200

17、83.316.10.62.6112.1520093.336.010.612.5811.3520103.235.640.62.5711.2420113.445.20.692.8410.13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2 运用excel办公软件对表1的数据做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下:SUMMARY OUTPUT回归统计Multiple R0.998563031R Square0.997128126Adjusted R Square0.871051173标准误差0.212261633观测值12方差分析dfSSMSFSignificance F回归分析4125.146531.2866169.4

18、40943.57697E-09残差80.360440.045055总计12125.5069Coefficients标准误差t StatP-valueLower 95%Upper 95%Intercept0#N/A#N/A#N/A#N/A#N/AX10.1850296750.2786270.6640770.525314-0.4574846060.827544X22.4339384611.0078812.4149060.0421840.1097605274.758116X30.0046544960.1706130.0272810.978904-0.3887801940.398089X40.0733

19、668630.0780680.9397840.374833-0.1066578230.253392RESIDUAL OUTPUT观测值预测 Y残差标准残差12.933886023-0.143886023-0.83021912822.976118981-0.046118981-0.26610548933.120939171-0.010939171-0.06311877243.298009653-0.068009653-0.39241417553.245471123-0.035471123-0.20466758863.1978992720.0221007280.12752070673.138634

20、0680.1913659321.10417714183.1154895780.4845104222.79561428493.492599719-0.182599719-1.053596287103.441453307-0.111453307-0.643083085113.340536043-0.110536043-0.637790491123.3979969430.0420030570.242356698 从上表的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城乡居民收入比与分项收入来源比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Y=0.212261633+0.185029675X1+2.433938461X2+0.004654496X

21、3+0.073366863X4从回归分析可以看出,X1,X2,X3,X4与Y高度相关,说明这四个要素对Y有显著影响。对以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拟合优度R2=0.99,调整后R2=0.87,城乡收入差距总变量中有87%可以由这四个要素解释,方程拟合度较好。t,F统计量均通过检验,可见,整个方程都通过了检验。 (2)、评价模型 根据上面模型可得出,四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都为正,这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乡居民工资收入比、城乡居民经营收入比、城乡居民转移和财产收入比四项指标都呈同方向变动,四者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解释程度达到了87%。其中,城乡居民经营收入比对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影响最大,也就是说,影响城乡

22、居民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因素是乡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即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主要因为乡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相对优势的逐步丧失;其次为工资收入比,乡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过慢也是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即原有弱势收入来源工资性收入,相对劣势的扩大;第三是转移收入比,即中国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绝对、相对量的扩大;而城乡居民财产收入比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小。所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农民收入水平低。由此,我们应该把缩小城乡差距的重点放在增加农民经营性和工资性以及转移收入上,同时政府应该注意合理的制度安排,防止城乡居民财产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23、1、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所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了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城市和农村被人为分割为两部门,农村部门的经济资源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城市部门,以促进城市发展。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乡居民在户籍、待遇、权利等方面的人为分割,使户口在农村的农民成为事实上的“二等公民”。这种经济体制改革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1)再分配制度上的二元性所谓再分配就是国家为实现公平、公正,收入主体在实现初次分配后将现金或者实物通过各种渠道再次分配,其实再分配也是政府对各种要素收入的一个再次调节。无论是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

24、济,我国的再分配制度明显是偏向城市居民,这就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2)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性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中的大多数居民能够享受到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指失业、养老以及医疗保险,而一部分居民还可以享受到最低生活和国有企业下岗生活保障制度。但在农村,基本上没有像城市居民那样的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即使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只是面对农村极少数的“五保”对象。(3)二元的价格体制我国的二元价格体制的制度设计明显偏向于城市,即工农业价格存在的“剪刀差”。在长期的工农业产品交换中,农产品往往被贱卖,而工业品的价格却往往超出其价值,因此剪刀状的差距就形成了。因为这种长期的剪刀差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

25、国农业的发展,降低了农民的收入,而且不符合价值规律,对我国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土地和劳动力的价格,都不能客观地反映生产成本以及供求关系,城乡收入的差距又一次被拉大就是因为这些生产要素的城乡差别。2、城市化水平滞后城市化的过程,表面看是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但实质上是产业和就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稳步上升。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化水平首次超过50%。蓝皮书指出,2011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虽然城市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也要看到,工作和居住在城市中的农业户籍者大多处

26、于“半城市化”状态,即成为城市中的非农就业人口或常住人口,但难以像本地的非农户口居民那样分享到城市化带来的城镇居民的社会待遇,半城市化人口面临着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覆盖不足等困境。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人口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可见我国城市化水平仍然滞后。3、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经济变量,对其投资不仅有利于经济增长,还能提高个人收入水平。人力资本投资较多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一般较高,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反之亦然。在我国国家对城市的教育资源投资远高于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近些年来,国家虽然在农村教育的投资数量有所增多,但质量上并不能得到保证。我国农民占总

27、人口的80%,但教育投资方面却只占55%左右。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8586.70亿元,比上年的14670.07亿元增长26.70%。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居民在教育方面享受到的权益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因而他们的人力资本存量更少,所以这也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4、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对人均收入水平高低的影响毋庸置疑。只有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来,才能使该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健康、持续的经济发展是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长远措施和根本途径。由于发展环境特殊,中国经济走了一条农村支持城市、工业优先于农业的道路,这种经济发展战略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发生变化。国家总是在基础设施

28、和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倾向城市,使得城市公共事业健全、完善程度远远高于农村。因此,城市一般都具有双重优势制度优势与基础优势。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4万亿元投资的重点投向和资金测算如下: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改造等保障行住房约4000亿元;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约3700亿元;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约15000亿元;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约1500亿元;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约2100亿元;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约3700亿元;灾后重建约10000亿元。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四万亿的投资在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的建设高达45%,其中这45%中的大

29、部分资金是用在了城市,农村的道路建设所占资金寥寥无几。使得只占四万亿中9%的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相形见绌。据相关资料显示,四万亿中救市资金真正投入到农村的仅仅51.5亿,仅仅只占13%,其中农村沼气建设投入30亿,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8个亿,动物防疫检疫7个亿,农产品检验检疫5个亿等。尽管国家逐年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但是,与国家的工业投入和城市投入相比,农村的投入还远远不够,所占比例依然很小。我国农村是个具有广阔的投资空间,农村的投入还远远不够,所占比例依然很小。而农村需要投入更多,因为中国80%的国土在农村,只有把四万亿刺激需求的资金以合理比例投入农村,支持农村发展,才能更有利于城乡居民

30、收入差距的缩小。5、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所存在的就问题,农村金融政策进行了不断调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巨大的金融需求。但是,综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历程,可以发现它是一个政府参与和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虽然政府在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和金融机构建设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就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制度而言,农村金融供给还不能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日益膨胀的金融需求。6、农业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农业作为我国的主导产业,也是我国广大农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但在我国,农业财政的支出比重远远不够。尽管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90亿元,比2011年增加

31、60亿元,增长26.09%。但是相对于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而言,我国农业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只有其1/2,这样的比例与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不相称。四、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途径目前,我国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已接近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这主要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结果。如果对此不加约束,就会造成贫富差距过分拉大,富者越富,贫者越贫,最终导致两极分化,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是相悖的,与我们追求共同富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措施。1、 完善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二元分配体制 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城市政府应

32、制定能够提高农民进城积极性的政策,以工促农,以城促乡,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继续完善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障力度;发展小城镇建设,加速吸收剩余劳动力,实现经济的“二元结构归一”,政府要消除限制城市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具有更高劳动生产率的产业就业;政府还应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让更多的人参与经济发展的过程并获得相应的回报。在收入分配方面,“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只有改革影响城乡差距的无序因素、非自然因素,特别是改革那些固化二元经济结

33、构的政策及体制,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做好统筹规划,引导城乡有序发展,提高城乡资源的配置效率,建设集居住、娱乐、休闲、购物、医疗等一体化的智能小区;推进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产业规模,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实施“农业示范区”建设;强化工业和城镇反哺农业和农村,借助“村企共建”、“园区带动”等模式,以形成城乡产业良性互动局面。3、改革教育体制,加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缩小城乡差距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重视和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在制定教育政策时,要关注城乡差异,促进城乡教育整体发展,尤其是对落后地区、落后学校给予倾斜性支持;在教

34、育师资队伍方面,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地区教学管理队伍的基本素质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首先,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各级各类教育的投入比例和法律责任,使政府真正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主体。其次,加强农村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再次,完善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改进其教学方法,提高其教学能力。同时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4、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启动国内需求、消除过剩生产能力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当前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

35、问题的首要政策。近几年来,国家财政资金用于农业的比例虽然不少,但是其中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直接密切相关的很少。因此国家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重点投资,包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5、加快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生产率水平低,因此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率。具体来说,鼓励农户开展非种植业的多种经营;完善农村土地市场,使得农村土地向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转移,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根据各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农业科技,同时普及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

36、村劳动力流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实现科教兴农。完善农村金融制度,农村金融改革必须以效率为目标,因地制宜地推动制度变迁,以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规模农业和特色农业转变的需要,从而真正建立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缓解农村贫困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6、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 首先,明晰农地产权,明确产权主体,确定产权主体应该享有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限度。国家具有终极的土地所用权,运用宏观调控权,通过监督等职能来规范土地的使用情况,确保农民土地的私权。在坚持农村土地公有的前提下,把土地产权直接赋予农民,实现集体独体与国有土地的

37、“同地同权”,在占有、处置等各方面的权利让农民真正拥有。其次,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在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上政府不仅要给予支持,更要提供一些相关服务和大力的为此创造条件。五、结 语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现阶段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会影响这一目标的实现,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农村居民收入的有效增长。参考文献一、著作1景天魁.收入差距与利益协调M.哈尔滨:黑龙江人W出版社,2005.2杨宜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攻坚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

38、005.3孙居涛.制度创新与共同富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何建华.分配正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杨强.中国个人收入的公平分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6于国安,曲永义.收入分配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7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增订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8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K版社,2010.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0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

39、版社,2011.二、期刊文章1邓超红.我国居K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原因和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6 (4).2陈睛晔.我国现阶段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07(2).3武晓峰.第二次分配:实现分配公正的助推器J.经济问题,2009(12).4王立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总体状况,成因与对策J人口与经济,2010(2)5谷亚光.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状态、原因及治理对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4)6付钦太.近年国民收入分配中动报甽比重下降问题研究综述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5)7吴敬琏.做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篇大文章J.学习月刊,2010(8).8王凤芹.中国城乡收

40、入差距现状及缩小差距的现状研究 J特区经济2010(10)9张小为,李守衡.调整我国收入分配结构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0 (11)10曲顺兰.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基本判断及优化策略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1)11杨宜勇.加大再分配调节公平分配的力度J.求是2011(2)12孙迎联.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科学,2011 (3).英文摘要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gap analysisAuthor: Bai JingInstructor: Li JingAbstract : With Chinas economy sustained

41、 and rapid development,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gap also will continue to expand.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First,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heoretical basis; Second, detailed mea

42、surements and analysis of Chinas urban-rural income gap between the status quot; three urban-rural income gap influencing factors; four is to propose Narrowing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countermeasures. This chapter aims to study abroad have been combing the literature, from the four angles summarized, in order to better grasp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Key word: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gap economic development 第 12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