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学士学位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30211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学士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安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学士学位论文.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题目:延安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学位申请人:学位申请人: 指指导导教教师师 : 学学科科专专业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学位位类类别别 :经济学学士经济学学士 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论文) 题目题目:延安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延安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院院 (系):(系): 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专 业: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 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摘摘 要要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 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

2、足当代人利益,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 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目前,中国的旅游业取得了突 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对环境、社会、文化的 负面影响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红色旅游在中国的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红色旅游资源是我国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政治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也是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红色旅游开发己成热潮,红 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虽然取得较大成就,然而目前红色旅游还面临景点趋同, 缺少特色;区域协调与合作不够红色旅游资源是我国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政治资 源和精神文化资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

3、年来 红色旅游开发己成热潮,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虽然取得较大成就,然而目前 红色旅游还面临景点趋同,缺少特色,区域协调与合作不够,社会效益、经济效 益及环境效益不高等方面一系列解决的问题。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采取 新的保护与开发策略,切实有效地保护与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延安地处陕西北部,在历史上一向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 中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几千年历史的演变、经久不衰,留下了珍贵 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陕西省红色旅游的主要聚集地,也是国家重点开发的红色 旅游景区之一。本论文主要以延安红色旅游业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其 红色旅游发展问题,从而对旅游业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

4、“诊断” ,进而系统地解 决问题,改善旅游管理,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因此,进行有效的调查,找出合 理措施,这对于改善其他地区的红色旅游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红色旅游红色旅游 爱国教育基地爱国教育基地 红色红色景区景区 问题对策问题对策 A Study on re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Yan an Abstrac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o consider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and to consider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

5、ent of the future, not at the expense of the interests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modern people benefit, realize population, economy, societ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t present,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6、has obtained the development which progresses by leaps and bounds,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our country, the negative effect on the environment, social and cultural tourism is gradually known by people, and the red tourism in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7、 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 Red tourism is the precious resources, political resources and the spiritual culture and non-renewable resources, is also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 our country. Re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has a fever, red tourism resources protection

8、 and development, although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the red tourism faces attractions convergence, lack of features; Regional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is not enough red tourist resources are valuable and non- renewable in our country political resources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

9、t component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 our country. Re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has a fever, red tourism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although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the red tourism faces attractions convergence, lack of features, regional coordination and coope

10、ration is not enough, social benefit, economic 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to solve. According to new situation, new problem, new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must be adopted to effectively protect and develop the red tourism resources. Yan an is located in t

11、he north of shaanxi, historically in shanbei region, this paper has always been a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military center, is one of the cradl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ousands of years of evolution, enduring, left behind the preci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s a major hub of re

12、d tourism in Shanx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key national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scenic spots. This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the subject of yanan red tourism, the investigation analysis, understand the red tourism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diagnosis“, and the

13、n systematically solve the problem, improve the tourism management, improve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refore, effective investigation, find out the reasonable measures, to improve in other parts of the red tourism has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red tourism patriotism education bas

14、es red scenic spo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目目 录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I I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I I 目录目录 IIII 第第 1 1 章章 绪论绪论 1 1 1.1 选题背景.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区域背景 1 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 1.2 研究意义1 1.2.1 理论意义 2 1.2.2 现实意义 2 1.3 研究目的2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框架3 1.5 研究的思路及研究方法4 1.5.1 研究思路 4 1.5.2 研究方法 5 第第 2 章章 理论综述理论综述 6 6 2.1 基本概念.6 2.1

15、.1 红色的含义 6 2.1.2 红色旅游的含义 6 2.2 红色旅游的概况.7 2.2.1 红色旅游的内涵 .7 2.2.2 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7 2.2.3 红色旅游的历史发展 .7 2.2.4 红色旅游开发的意义 .9 2.3 红色旅游国内外研究综述10 2.3.1 国外研究综述 10 2.3.2 国内研究综述 11 第第 3 章章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3 3.1 延安概况13 3.2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现状13 3.3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的优势 .14 3.3.1.拥有典型和意义深刻的红色旅游资源 14 3.3.2.近年来,延安红色旅游持续升温.1

16、5 3.3.3.交通条件及综合接待情况良好.15 3.4 延安主要红色旅游景区15 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4 第第 4 4 章章 其他红色旅游其他红色旅游区域及区域及爱国教育基地与延安红色旅游的比较爱国教育基地与延安红色旅游的比较 1 19 9 4.1 其他红色旅游区域和爱国教育基地发展概况 .19 4.1.1 国内红色旅游区域和爱国教育基地 .19 4.1.2 国外红色旅游区域和爱国教育基地 .24 4.1.2 全国十二个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比较 第第 5 章章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3 31 1 5.1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7、.31 5.1.1 经济基础薄,基础设施滞后 .31 5.1.2 旅游整体功能较弱,旅游产品单一,产业链条短小.31 5.1.3 资源利用率低,闲置现象严重.31 5.1.4 制度障碍突出,行业运作不规范,管理机构不健全 .31 5.1.5 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机会和威胁.31 5.2 延安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5.2.1 树立红色旅游发展理念,确立长远发展战略32 5.2.2 加大红色旅游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32 5.2.3 开发保护并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实现资源品牌化33 5.2.4 强调精品工程,创建生态旅游城33 5.2.5 人才培养,加快体制创新,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18、33 第第 6 6 章章 总结及展望总结及展望 3 34 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3 35 5 致致 谢谢 3 37 7 毕业设计(论文)知识产权声明毕业设计(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3 38 8 毕业设计(论文)独创性声明毕业设计(论文)独创性声明 3 39 9 附录附录 4 40 0 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5 第第 1 1 章章 绪论绪论 1.11.1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 1.1.11.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红色旅游起源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瞻仰革命圣地的热潮,80 年代 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解决了基本生存 需求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

19、求。1998 年,随着“红色摇篮,绿色家园” 的旅游宣传促销口号在江西省率先提出,红色旅游便逐渐兴起而发展。2004 年 初,江西、陕西、福建、河北、广东、北京和上海联合发表七省市共同发展红 色旅游郑州宣言,决定就发展红色旅游进行区域协调,打造红色旅游精品链。 2004 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2004 - 2010 全国红色旅 游发展规划纲要,真正把红色旅游提升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发展战略的层面。 2005 年 2 月,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召开全国发展红色旅游工 作会议,对全国范围内深入持久地发展红色旅游进行了全面部署。在此背景下, 国内旅游迅速崛起。革命圣地

20、、纪念地凭借多年来一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条 件,开始发展旅游业。改革开放后,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之一,其依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 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红色旅游资源,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在发 展旅游经济和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1.1.21.1.2 区域背景区域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延安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 延安市境内共有革命旧址 360 多个,仅市区就有 130 处 168 个,目前对外开放 的有 12 处 20 多个,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的有 4 处 15 个。这些革命旧址 和纪念地已经成为开展爱国

21、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延安 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历史特点,着眼于建设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红 色旅游区” (属国家培育的 1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 ,以打造“两黄(黄 河文化、黄土风情) 、两圣(中华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 ”旅游产品为重点, 大力实施红色旅游精品发展战略。近年来,延安市先后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 重点风景名胜区” ,被国家旅游局评为 AAAA 级旅游景区并授予“中国优秀旅游 城市”称号。 “革命圣地延安、民族圣地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 已成为延安发展特色旅游业的突出优势,新建立的抗大纪念馆、新闻纪念馆、 南泥湾纪念馆,和给旧址充实的

22、 500 多件革命文物,让“魅力延安”成为全国 红色旅游首选地。 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6 1.2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1.2.11.2.1 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红色旅游是反映中华民族革命英烈们为保护民族、振兴中华、同仇敌忾的 团结奋斗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与民俗文化、共产党人的光辉业绩 与革命精神,生动地融入了国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党的执 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道路,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 平的经济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 举措,是贯彻

23、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也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一个好形式,是一件利党利国利民的好 事情。 1.2.21.2.2 现实意义现实意义 近年来,红色旅游的异军突起,对中国的旅游市场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 过发展红色旅游,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使革命区的旅游品 牌和形象更加鲜明,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得到更好地整合。延安红色 旅游业它作为一项产业,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今天,以学习革命历史知识、 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弘扬革命精神、颂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型旅游 形式,来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推进 经济

24、结构调整,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推动老区经 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3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延安人民以延安精神为指导,在区域旅游发展的进程中,积极探索新时期 红色旅游发展的道路、模式与经验。研究延安红色旅游发展问题有助于了解延 安红色旅游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和问题及未来的发展优势。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措施或建议,不仅有力推动了本地红色旅游的发展,也为 其他老区发展红色旅游贡献了宝贵的经验。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今天,研究 延安红色旅游业发展状况,对于学习革命历史知识、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 教育、弘扬革命精神、颂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25、我希望本论文能 够为全国的红色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和加快推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7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 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 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 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 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 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二)呼吁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

26、遗产。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 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 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 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 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 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 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 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的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帮助老

27、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 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将 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 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 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四)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 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 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 促进

28、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 极作用。 1.4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框架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框架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方面:(1)关于红色旅游的含义和一些基本 概况以及总结一些国内外红色旅游研究综述(2)分析延安红色旅游业发展过程 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针对延安红色旅游业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合 理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和对策建议,以持续发展延安红色旅游业为 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8 目的,实现当地旅游业最大效益的良性循环。 (4)对论文创新之处及不足做了 说明,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本论文在构成上力求简洁,结构安排上做到内容

29、全面,重点突出,使论文构成一个合理的框架, 具体框架如下: (1)第一章 绪论。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明确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 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和研究思路及方法。 (2)第二章 理论综述。通过了解红色旅游内涵和基本概况以及红色旅游国内 外研究综述,进一步了解红色旅游发展的意义,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3)第三章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在了解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的基础 上分析其资源优势,介绍其重点红色景区。 (4)第四章 其他地区(包括国内和国外)的红色旅游和爱国教育基地与延安 红色旅游的比较。 (5)第五章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针对延安红色旅游 业出现

30、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和对策建议。 (6)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总结了论文的研究结论、创新及局限性,并对未来 研究做出展望。 1.51.5 研究的思路及研究方法研究的思路及研究方法 1.5.11.5.1 研究思路研究思路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对延安红色旅游业发展 进行调查分析,运用旅游业相关理论,对延安在旅游资源运用和管理方面存在 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有效性的改进对策。具体 研究思路如图 1.1 所示: 1.5.21.5.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a.a.数据收集法数据收集法。主要查阅三方面文献资料:其一是红色旅游业发展概况

31、;其二 是对其他 相关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的历史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b.b.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法。通过实地走访相关旅游部门、参观红色旅游地和提出针对性的 问题,进行深度访谈,客观地了解延安红色旅游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和问题及未 来的发展优势。 c.c.归纳总结法归纳总结法。以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来总结分析为基础,在一定层度上推而 广之,为其它地区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文 献 综 述 找出该地区红色旅 游业发展过程中存 在的问题 对存在 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解决该地区 旅游业中发展问题 的措施 总结及展 望 文献回顾与 分析 确定研究 方法 设计调查 问卷及访 谈提纲 调查并数据 分析 西安工

32、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9 数据收集 实地考察 根据论文选题确定论文研究方 向 阅读文献资料 文献综述 确定论文研究题目 找出该区域红色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解决该区域红色旅游业发展问题的措施 总结及展望 文献回顾与分析 确定研究方法 走访红色旅游地 调查并数据分析 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0 图 1.1 研究思路图 第第 2 2 章章 理论综述理论综述 2.12.1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2.12.1. .1.1.红色的含义红色的含义 红色通常在人们的印象、感觉中,红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 激情、斗志甚至暴力、血腥、战争、在许多国家和一些民族中,红色有驱逐邪

33、 恶的功能。比如在中国,占代许多宫殿和庙宇的墙壁都是红色的,传统文化中 五行中的火所对应的颜色就是红色,八卦中的离卦也象征红色。红色传统上表 示喜庆,比如在婚礼上和春节都喜欢用红色来装饰。红色也表示爱的颜色,是 圣诞节常用的一种颜色。由于红色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许多警告标记都 用红色的文字或图像来表示。 红色在政治上经常用来象征革命以及左派,共产主义国家用来表示共产主 义,1917 年,由列宁和托洛茨基组建的赤卫队就是后来的前苏联红军(1917 年 至 1946 年间苏联军队的名称),之后人们将“红色”视为革命或政治觉悟、红 色政权、红色根据地等的象征。 2.12.1. .2 2红色旅游的

34、含义红色旅游的含义 红色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专项特色旅游产品和文化产品。关于“红色 旅游”一词可以追溯到2000 年,江西最早把“红色”与“旅游”两个词结合在 一起,并推出南昌至井冈山、瑞金等地三条“红色之旅”省内旅游专线。2002 年,李宗尧提出红色旅游是以游览革命老区、革命遗迹为主,同时接受爱国主 义教育的旅游方式1;从而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同年,高舜礼认为红色旅游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各个历史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 吸引物2,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和接待旅游者进行 学习缅怀或参观游览,从而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 精神、放松身心

35、增加阅历的一种旅游活动。 具体来讲,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 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年代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 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 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3 。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 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1 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 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 2.22.2红色旅游概况红色旅游概况 我国红色遗产十分丰富,品位极高国务院从 1961 年至 1988 年先后公布的 三批全国重点文

36、物保护单位中,属于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的达 84 处,约 占总数的 16.8%;从 1996 年至 2006 年先后公布的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 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达 296 处,其中大多属于红色遗产,约占 总数的 16%。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现有 266 个,作为红色旅游的主要载 体也大都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中。此外, 从2004-2010 年全国红色 旅游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到 2010 年,中国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已接近 13 亿人 次,综合收入已接近 4000 亿元,年均增长超过 18%。红色旅游已经全国性的政 治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红色旅游发展大格局

37、形成。全国红色旅游已经 形成了 12 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3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 100 个“红 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大格局。 2.2.12.2.1红色旅游的内涵红色旅游的内涵 准确把握红色旅游的内涵,要从以下方面加以理解:一是红色旅游主题的 严肃性。要以尊重历史事实为前提,保护其严肃性,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 不能为吸引游客,随意编造故事。二是红色旅游定位的准确性。红色旅游是一 种历史教育产品,其主要功能就是教育性,其本质在于:它是人类一种高层次的 消费活动,是人类一种积极而健康的交往活动,是人类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消 闲活动,所以,红色旅游又可以称为精神之旅。三是

38、红色旅游吸引力的独特性。 即依托史实的惟一性、客观性吸引游客参观游览。正是由于红色遗产所具有独 特性、珍贵性、不可替代胜,所具有的历史、科学、关学价值,使得红色旅游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功能。 2.2.22.2.2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目前我国红色旅游开发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传统开发模式,即将目的地 建设成为以观光为主的旅游目的地体系;二是体验经济开发模式,即将目的地 建设成为注重游客体验和参与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体系;三是混合开发模式,即 将前两种模式有机组合,使旅游目的地既有传统的观光型旅游项目,又注重体 验参与型旅游项目的开发。 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

39、论文) 12 2.2.32.2.3红色旅游的历史发展红色旅游的历史发展 (1)红色旅游的初步萌芽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初20 世纪七十年代末) 建国后,大部分革命圣地、纪念地和革命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被作为爱国 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得到了有计划开发与建设4。 在新中国的伟大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的家乡湖南韶山, 从 1949 年 8 月开始, 湘潭 县人民政府就对毛主席的故居进行修缮, 收集散失的家具、农具, 1950 年冬将 44 件家具, 6 件农具陈列出来, 大门上也挂起了一块匾, 上写“中国人民伟大 的领袖毛主席的家”, 并于此时正式对外开放。1952 年, 房屋进

40、行了第一次加 固性维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并正式对外宾开放。光 1953 年就接待了国内游客 1. 48 万人和来自 12 个国家及地区的 23 批次的外宾 166 人。不少党和国家领 导人及国内外著名人士都到韶山参观。除了伟人故居之外, 各地还修建了不少 纪念碑、纪念馆来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以至在 1954 年, 中央通知各地要 杜绝滥修纪念碑、纪念馆现象。1963 年还通过关于烈士纪念建筑物修建和管 理工作的报告,求各地严格控制修建烈士纪念建筑物。 这一阶段红色旅游发展的整体特征是:旅游活动以政治接待为主;旅游组 织形式大部分是公费旅行;计划经济环境下,在革命纪念地进行的瞻仰、参观 和

41、学习等一系列活动是不计投入和产出的政治接待任务;缺少现代旅游活动的 主要元素。 (2)逐步探索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初20 世纪 90 年代末)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面对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这一现实, 及 时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并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发展社会主义商 品经济。为了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 1978 年经国务院批准, 中国旅行游览事 业局改为“管理总局”, 1982 年, 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 。80 年代 末, 国家旅游局在国家计划的旅游基本建设投资中, 每年安排资金,帮助延安、 韶山、井冈山等一批革命老区和革命纪念地建设旅游。这项政策在一定

42、程度上 起到了作用。如革命胜地井冈山, 通过发展红色旅游, 由 1950 年的井冈山特 别区发展到了今天拥有 14. 97 万人的井冈山市, 每年吸引了数百万游客来此参 观。井冈山还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优 秀旅游城市和国家 4A 级风景旅游区。 红色旅游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开始正常发展,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政府 加大对革命遗址、纪念地等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红色旅游经营和管理开 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3 始从计划管理体制向市场化经济管理体制转变;旅游形式多样化,各种纪念活 动的开展提升了红色旅游的影响。红色旅游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日益关注; 参观革命

43、纪念地的国外游客越来越多,红色旅游开始迈向国际化;红色旅游目 的地实现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综合效益;提出和讨论了红色旅游的概念,红 色旅游开始进入学术研究领域。 (3)红色旅游的全面发展阶段(二十世纪初至今) 到 2004 年,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人们在满足了低层次的基本的生存需要后, 开始追求高层次的心理需要, 如社 交的需要, 受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等。这就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 了动机。而且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特别是 1999 年“旅游黄金周”制度实施 以来, 大众旅游日益发展起来5。2005 年, 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 60 周年, 是

44、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60 周年, 也是遵义会议召开 70 周年。2006 年, 是红军长征 胜利 70 周年。就是在这种客观历史条件的推动下, 红色旅游的发展达到了高潮。 它充分吸取了前几个阶段的经验教训,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三 大工程来抓。至此, 红色旅游的发展已经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 从最初目的单 一的少数人的旅游活动逐步发展成为“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工程” 的大众旅 游活动, 成为全面构建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一环。 2.2.42.2.4红色旅游开发的意义红色旅游开发的意义 (1)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效结合 红色旅游使传统的革命精神教育不

45、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书本里,丰富的红 色旅游资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一是丰富的精神文明财富。 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既能弘扬革命精神,亦能陶冶生活情趣和高尚情操。 革命前辈在革命实践中一方面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留下了许 多珍贵的革命活动遗迹,展现了优秀的人生品质。踏步红色之旅,漫步革命道 路,亲眼看一看当年留下的文物,想一想当年的情景,更能增强对党的先进性 的理解,更能提高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 和把握。 二是不断创造新的物质财富。红色旅游活动在创造精神文明成果的同 时,也创造了物质文明成果。 革命纪念地在保护开发好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

46、, 合理开发好绿色旅游资源,既美化了革命圣地的环境,又丰富了红色旅游活动 的内容,让游客在观瞻革命遗迹的同时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 因此,红色旅 游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思想政治意义,这也是国家大力倡导的原因所在。 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4 (2)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带动红色旅游地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6 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红色旅游地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将旅游 资源、历史和文化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红色旅游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景 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 收入,为红色旅游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3)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巩固社会

47、主义思想文化阵地7 党中央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革命老区的文化发 展。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红色旅游地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 2.32.3 红色旅游国内外研究综述红色旅游国内外研究综述 2.32.3.1.1 国外研究综述国外研究综述 学习国外遗产旅游经济理论,特别是供需理论,国内红色旅游的发展必须 借鉴国外的旅游发展的经验,才能少走弯路,才能推进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 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的融合发展,对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红色旅游产 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1)理论研究 a.战地旅游 Bertram M Cordon

48、(1998)研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战争 旅游。1940 年德国占领法国时,德国组织的大规模旅游反映纳粹欣赏法国文化, 旅游价值观影响了他们的政治军事决策8。A.V. Seaton(1999)以滑铁卢旅游发 展为例,研究法国的战争旅游,认为滑铁卢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探讨 了旅游者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生存环境是如何影响景点的潜力和稳定性9。 Carlton S. Van Doren, Sam ALollar (1985)研究二战后美国四十年的旅游 发展,认为休闲旅游已经成为美国主要的生活方式,旅游时代接受社会、经济 和技术变革10。Valene L. Smith (1998)通过民族志

49、研究美国的战争和旅游, 指出战争有着深刻的社会影响和长期后果11。Victor B. Teye (1986)研究了 津巴布韦解放战争对赞比亚旅游开发的影响,建议对赞比亚解放战争主要政治 事件进行检查,会有助于其他非洲国家旅游发展12。 b.遗产旅游 遗产(heritage)出现在 1970 年代的欧洲(Richard pren-tice, 1993),是指前人留给子孙后代加以继承的东西,包括文化传统和物品13。 Jonathan R. Edwards(1987)评估了英格兰和威尔士遗产海岸由于遗产旅游而产 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5 生的影响14。T.C. Chang, SimonMilne, Dale Fallon, Corinne Pohlmann (1996)认为遗产旅游是推动城市经济和拓宽城市空问的方法,可以了解到城市 遗产旅游发展的过程和相关结果15。 c.黑色旅游 黑色旅游(Dark Tourism)指人们到死亡、灾难、痛苦、恐帕事 件或悲剧发生地旅游的一种现象。1996 年,列农和弗勒才提出黑色旅游(dark tourism)来定义这种旅游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