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浅析地理新课程中的环境教育.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30689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浅析地理新课程中的环境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论文:浅析地理新课程中的环境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论文:浅析地理新课程中的环境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论文:浅析地理新课程中的环境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浅析地理新课程中的环境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浅析地理新课程中的环境教育.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地理新课程中的环境教育摘要 环境教育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以培养人们善待环境的道德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更具环境相容性的行为观的全新教育,在地理新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施好环境教学,是地理新课程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关键词 地理 新课程 环境教育一、地理新课程中环境教育的优势1环境教育在地理新课程中地位重要地理新课程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为重点,注重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使学生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价值观,使他们能有效地参与或关心当地、国家及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使他们形成珍爱地球,善待环境的良好品质。2

2、地理新课程为环境教育提供了大量素材地理新课程以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地理环境为出发点,以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为主线,以人地和谐理论为依据来编写内容。因此,包含着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环境、人口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为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性素材。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环境中的作用,养成尊重自然,珍爱地球,善待环境的良好风尚;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消费观、发展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环境道德观和环境责任感。从而有效调节、引导、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3地理新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实施环境教育的良好平台。地理课堂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是实施环境教育的良好平台。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和野外考察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亲身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从而增强感性认识,理解各种环境问题,培养其环境忧患意识。通过对各种地理信息的处理,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措施,从而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二、在地理新课程中开展环境教育的途径。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树立环境教育理念良好的环境教育理念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根体。因此,环境教育应贯穿于地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挖掘环境教育素材,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完成环境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从而使学生树立一种全新的环境教育理念。一是环境系统观。组成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

4、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故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环境看作一个系统,从整体上把握该系统的结构状态,功能及其演变。二是人地和谐观。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又不能屈从自然,做自然的奴隶,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改造、改善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三是可持续发展观。要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做到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2发挥地理新课程在环境教育中的优势结合地理新课程教材进行环境教育。 新的环境教育理念要求向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型方向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环境素材,指导学生学习全球、区域等不同空间尺度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培养学

5、生的差异观,因地制宜和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生存环境,使环境教育主线贯穿于整个教材。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环境教育。 国情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懂得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东西部差距较大”的基本国情,并激发其爱国热情,培养其热爱自然、珍爱环境的氛围;增强学生的国土安全与生态安全,走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识。结合乡土地理进行环境教育。 新教材的许多环境素材,如“长江流域的洪涝,洞庭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等都是我们家乡的环境素材。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乡土教材,挖掘环境素材,让学生通过身边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感受到保护环境

6、,善待地球的必要性和紧迫感,从而培养其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环境新闻进行环境教育。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各种媒体对环境新闻越来越关注,如媒体报导的长沙的扬尘问题,湘江水质问题,抗冰冻等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熟悉、关注的环境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鲜活的素材,发挥环境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敏感性等特点进行环境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兴趣。3更新环境教育手段,提高环境教育质量利用多媒体进行环境教育。 多媒体能全方位、多层次、动态、真实地展示环境素材,能大大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如在去年的抗冰冻灾害的环境教育中,利用多媒体,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自然的残酷,人类的伟大和党

7、中央的英明,激发其爱国热情,提高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达到人地协调发展的教学目的。成立环境兴趣小组,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实践活动。 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可调动学生学习环境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其热爱环境,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强烈意愿,又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如组织学生调查学校周边的生态环境,洞庭湖的候鸟,燎原水库的水质变化等,让学生了解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从而自觉投身到环境保护与治理活动中来。环境知识专题讲座。 邀请有关专家做环境专题讲座,把新的环境观念、知识介绍给学生,通过与专家的交流,不仅活跃学生的思想,还能促使学生关注身边环境,了解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时代赋予了地理新课程担负环境教育的主要使命。因此,地理教师在地理新课程的教学中应充分把握好环境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使地理教学真正成为环境教育的主渠道,完成这个光荣的使命。参考文献:环境概论地理实验通讯地理课程标准岳阳史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