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doc

上传人:youshishuohua 文档编号:3931573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5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5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5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5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5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小时候,祖国对于我来说是个模糊的概念。她存在于慷慨激昂的爱国音符里,她存在于战争影片中无数英雄为之奋斗的目标里,她存在于课本中历代志士骚客的诗篇里。于我而言,第一次感受到祖国的概念,是1997年香港的回国,年幼懵懂的我跟着爸妈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回归仪式,看着英国国旗缓缓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知其历史,不明其意义,只是对电视镜头种香港市民在酒吧,在交接仪式场馆外,激动的落泪欢呼,高喊着百年耻辱今日雪,高喊着祖国万岁。虽然还不能理解电视里发生的事情,年幼的我也仿佛知道了祖国是个能令人激动到流泪的词语。2008年的夏天,初三的那个暑假,因为北京奥运会的如期

2、举行,祖国两个字,真切地走进了我的脑海里。虽然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北京申奥成功,将在2008年举行奥运会,但年少的我对于奥林匹克运动会,对于北京,对于之后要发生举国盛事,依旧只有很模糊的概念。不过气势恢宏,光彩炫目的开幕式却极大的震撼,画轴,论语,丝路,礼乐,敦煌飞天。短短几个小时的精彩表演,浓缩了祖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漫漫历程。而后的十六天里,当一次次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声响飘扬在各大场馆,当一次次中华健儿夺金摘银身披国旗庆祝之时,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之感一次次油然而起。祖国带给我这个初中生的,是古远璀璨的文化,是极大推动人类历史进程的各项伟大发明,是无数英雄志士的铁骨铮铮,是新中国改革开放

3、之后的高速现代化发展。我的祖国有辉煌的过去,有令人期待和万事瞩目的未来,她看得见,她摸得着。那一刻,祖国令我骄傲,祖国催我奋进。两年后的上海世博会,有幸亲临现场观摩,浦江两岸的上百个各国场馆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特别是体现中华古代建筑结构的中国馆前,中外观众的排队人数和参观热情令我惊讶。尤其是那次出行的交通工具,沪宁高铁,安全,高速,舒适的新型火车和我的祖国一样,快速地奔向一个又一个目标。地铁,高铁,国际机场这些便利的交通设施也走进了我所在的苏南小市。我的祖国又一次以全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现她的魅力。上了大学,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社会,了解时事政治。很幸运的,在大学老师辛勤指导下和关怀下,经过一段时

4、间的党课学习,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戴上党徽,举起右拳,站在党旗国旗之下,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党员新身份带给我的,不仅是一份自豪,更是一份责任。更多地参与党员活动,更深入地接触我的祖国,一分分的了解加深,一份份的敬爱增加,我更好地了解了她,更加希望完成学业之后为她的建设出一份自己的气力。后来去德国上学,身边的各国留学生谈论到我的祖国时,大多都对祖国近年来在国家建设方面表示肯定,对于北上广等大城市更是如数家珍。特别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英国时,祖国的领导人受到了欧洲老牌强国的最高礼遇接待,在欧各国学子无不为之感叹。本科学业完成之后,我又到了澳洲学习,身边的同学们谈论的更多地是5G技术,是各

5、种先进无人机,短短十年时间,我的祖国从中国制造摇身一变走上中国智造之路。我幸而生今日之中国,经历沧桑巨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之下一步一个脚印,我的祖国再次振兴,我华夏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鱼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潮水升,浪花涌,鱼船儿飘飘各西东。轻撒网,紧拉绳,烟雾里辛苦等鱼踪。鱼儿难捕船租重,捕鱼人儿世世穷。爷爷留下的破鱼网,小心再靠它过一冬。”提起旧社会的渔民生活,使我想起很早就传唱的这首渔光曲歌。这首歌把旧社会渔民的苦难生活境况,描绘得淋漓尽致,对比今日的渔民幸福生活,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划开水面,图张嘴面,拎篮富,掉

6、篮穷。”这是建国初期流行在*地区渔民中的一句老话。“以前,我们渔民是水面漂、收人低、文盲多,被人贬称网船上人。现在也和岸上人一样住进了高楼大厦。”这是渔民沈荣全,最近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的一番心里话。今年60岁的沈荣全,家住*市惠山区长安街道长宁社区。由于他在家中排行老二,并曾担任过原渔业大队“二把手”,人们都喊他“二度”。一天,笔者相约来到了二度的住所,滔滔不绝地说起自己生活的变迁,内心万分感慨。以前,全家人挤在一条渔船上,吃喝拉撒都在那里,所有家当就是一条渔船和一些捕鱼工具。二度生在船上,长在船上。从小跟随父母外出捕鱼,过着“睡觉只能侧着躺,坐着要屈起双腿”的生活。夏天,船舱里又闷又热,冬天

7、,船舱外是冷水,等于睡在水里,船头算是厨房,没有餐桌就端着碗坐在平基板上吃。现在他觉得实在没有什么可烦恼的了。“因为是建国70周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我们得到了很多实惠,渔民有医保,有养老保险,无后顾之忧,现在我们的生活的确很幸福。”说到这里,二度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说:“全家共有8口人,除自己夫妻俩经营水产生意外,2个儿子、媳妇高中毕业后都在企业工作。现有安置房5套,面积420平方米。”二度边说边领着笔者,逐个房间参观。在他布置得井然有序的新房子里,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消毒柜、微波炉等电器一应俱全,天花吊灯、电视柜、大理石茶几、真皮沙发、套椅等,客厅里的布置考究而雅

8、致。二度又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与锡北运河、古庄白荡相连的上舍港河道水清鱼肥,到这里捕鱼的渔民越来越多,一到晚上,一些渔民干脆把渔船停泊了下来。后来,有些渔民还在河边搭起了简易棚。60年代,原*县长安公社管委会在该公社黎明大队上舍港(浜)土窑场上,为渔民建造了12间平房,渔民便开始在陆地半定居,逐渐形成了一个捕渔村,取名“渔业大队”。他跟随父母和其他15户渔民,便在这里开始了陆地半定居的生活。70 年代未,当地政府为了切实解决以船为家的渔民上岸安居问题,采取“渔民出资、政府补贴”的办法,又在原*县长安乡中心大队南头浜口建造“兵营式”二层楼房,并发动数千名劳力,为渔民开挖近百亩鱼池。把分散在长

9、安地区有关自然村的渔民迁移到这里居住,渔民便逐渐离船上岸定居,从事水产养殖。这样既增加了渔民的经济收人,又解决了全乡群众吃鱼难的问题。后来,随着行政区域的划分,渔业大队改称渔业村。渔民有了固定住所,子女都能在附近的学校读书。据悉,目前的渔民子女都具有初高中以上文化水平,考上大中院校的也有20多名。靠了党的富民政策和自己勤劳的双手,生活富裕了。到90年代,16户渔民共建房屋30间,家家都有机动运输车,先富起来的渔民家购买了轿车、面包车,有的还购买了商品房。随着惠山区经济的发展,2008年,他们又住进了环境优美、宽敞明亮的安置房小区,黑色瓦房顶取代了渔船的顶棚、粉红色墙体取代了渔船的桐油木板,铝合

10、金门窗取代了渔船上透气小窗。目前,渔民们和社区居民一样,烧饭用天然气,收看数字电视,人们早已忘了他们曾是一个渔民,终于结束了“四处漂泊”的船家日子,过上了舒适安定的幸福生活。目前,二度经常和儿孙念叨:“今天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如果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呀!今天的幸福生活就像那芝麻开花节节高,都是建国7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果。如果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的祖国也不会走向小康之路,也不会繁荣昌盛,我们也不会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沿着改革开放的大道前进。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富强、更加欣欣向荣。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谨以此文,写给新中国成立70

11、周年一起风雨成长的小镇从前的梦想是要走出去,而今的心愿,是要留下来。每一个人的年少,都会意气风发地将未来定格在远方,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现,原来,最美的远方,在身边。我对厮守小镇的情结,始于落梅的文字,她说,要在某个临水的地方开间茶馆,不招摇,不繁闹,于古旧单薄里不避世却又不烟火。也许生来,江南水滋养了江南的我,而小镇,又那么贴切地包容了所有的元素。犹记千禧之年,举国欢庆,小镇亦是沾染了这跨世界的光变得热闹非凡。50周年的国庆晚会就如投入街中心的一枚烟花,斑斓盛放,惹得人人皆来赴这一场盛世。平日里的小镇,是安静的,安静得像是被遗忘在江南星罗棋布里的一块石头,无彩无辉。当我挤在人群里看到舞台

12、上着盛装的人,止不住内心澎湃。他们来自于他城,他们亦把他城的时髦与新鲜带来了小镇。那年的我,青春年少,小镇于我,还没有强烈的荣辱感,除了生在这方水土,心之所向,应是外面广袤的天地与五彩纷呈的世界。为去到城里,花几块钱挤一班中巴车,中巴车司机开得迅猛,车窗外油亮的柏油马路和两边的法国梧桐树迅速后退,而心却向着前方飞速找寻热闹。那时候的梦,是要走出去,去见识别样的人生。光阴荏苒,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亦在眼前,回首这两个十载,似是一部迅速快进的纪录片,过往岁月如跨越光阴而行,从年少时的黑白色渐变成而今彩色,昔日年少的自己,也已是人到中年,再去回味当初梦想,早已没了澎湃激烈,更多的是一份安心与踏实,而此

13、份安心与踏实,来源于我的小镇,一个春天桃花烂漫的小镇。只道桃花烂漫春来时,是小镇最朴素最不为人道的乡景,然而,就是因为这种朴素,让更多的人追崇,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为温饱而活的时候,生活自然沁出它该有的滋润来,不知道何时,小镇成了很多人梦寐要来的地方。怕是小镇自己也从未曾预料,有一日,它用自己的自然与素朴,博取了无数人的青睐与牵挂。小镇是适合寻香的。春天,去寻那花香。暖阳晴好里,你该是撑着油纸伞行走在十里芳径去寻那粉艳如霞的桃花;亦或是,烟雨霏霏里,摇一尾乌篷船,不结丁香怨,只落桃花泪。夏天,去寻那果香。白胖的娃儿捧白胖的桃儿,种桃的老者眼角有笑意盎然的岁月纹。小镇的蜜桃儿,只消闻一闻,就是人间

14、几回能得的幸福。秋天,去寻那墨香。在小镇找一家书院,坐下来,呷一口清茶,临摹一段心经,翻几页濑川敏郎的花艺书,清简的日子似是陈年的砚台,稍加磨一磨,就是幽幽的墨香。冬天,去寻那年香。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的年味儿,团子香里夹杂着鞭炮味儿,孩童的嬉闹没在锣鼓声中。小镇的寺舍与朱村,依旧留有小时候热闹的过年场景,家家户户蒸团子,写春联,欢天喜地闹元宵。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建国强国的浪潮一波又一波,我很骄傲,我的小镇用它的绿水青山锁住了它自个儿的命运,在江南一隅中,以遗世独立的美丽面向了外界。而我更该庆幸的是,我生在了小镇又厮守在了小镇。曾有很多的日子里,我独自寻香,长腰山暗夜里一

15、株洋槐细语的暗香,朝阳禅寺秋日午后佛音缭绕的禅香,南山居朋客在座杯盏之茶香,还有桃农劳作后汗水滴答入土的汗香,小镇的香,是小镇的魂,更是我厮守在小镇要去点滴记录的缘由。我愿经年后,它还是而今素朴的模样,以正当的风华,接纳那些纷至沓来寻香的人们,不忘初心,始终如一。我亦惟愿此生厮守小镇,在它的怀里安暖度日,直至终老。而小镇,我的桃花故乡,它,亦是在祖国的怀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星火星火是民进*人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建立新中国的不懈奋斗。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与*颇有渊源,在新中国成立前这里走出了民进先贤吴文藻冰心,吴研因等民进先贤,在改革开放之后这里走出了国家领导人张怀西。他们是民进的*人,

16、他们“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 “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吴文藻与冰心夫妇是有着百年传奇的民进先贤。吴文藻出生在*夏港镇,父亲与别人合开米店,吴文藻天资聪颖,1917年他16岁时直接考入清华学堂。1919年的五四运动,吴文藻参加了清华的游行,更受到进步人士和书刊的影响,开始认真思考为什么读书的大问题。他认为中国贫穷落后和任人欺凌宰割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文化和科学技术落后,而要改变这种落后状况,首先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与文化,以学术改造来振兴中国。1923年吴文藻赴美留学,在船上偶遇冰心,罗曼蒂克的邂逅,牵手一生。吴文藻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冰心在韦尔

17、斯利女子大学学习。1929年,吴文藻与冰心回国结婚,并在燕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任教。吴文藻提出了民族学和社会学“中国化”的主张,培养了费孝通、林耀华、瞿同祖等一批学生,为新中国民族学、社会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冰心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 “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1956年,经雷洁琼介绍,吴文藻冰心夫妇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此后,吴文藻担任民进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冰心先后担任民进中央常委兼联络委员会主任、民进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吴研因是一位“民进”情怀伴终身的教育家。他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流光溢彩的烫金文凭,凭着勤奋与执着,

18、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从最基层的小学教师起步,成为影响中国20世纪的教育大家。他1959年加入民进,后当选为民进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他以民主人士的情怀,关注国家大事,关心家乡教育,创办贯庄小学。时至今日,吴研因精神依然在民主党派和教育领域中熠熠生辉。张怀西是新中国成立后从*走出去的国家领导人。他是*人,但他的事业从*起步,在*工作长达15年,先后担任民进中央副主席、常务副主席,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离开*后,他还牵挂*、关心*民进的发展。薪火薪火是*民进人不忘初心,不负芳华建设美好祖国的不懈奋斗。1994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视察*

19、长江大桥,对陪同的*市委书记翟怀新等领导说:“*需要有民进的地方组织,他会助推的地方建设,为*争光添彩”。在雷洁琼主席的关心下,在中共*市委的领导下,1995年12月26日,民进*支部成立,当时有会员13人,他们都是来自全市各行业的骨干专家。1998年8月升格总支部,2002年1月升格市委会。截止2018年底,*民进共有会员177人,9个支部,覆盖了以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各行业。*民进在党派工作中,独创“双岗建功,合作做事”虚拟机关做法,获得各级领导的肯定,并在全省民进组织中推广。迄今为止,*民进共有11人次担任过*市人大代表、8人次担任过*市政协委员;12人次担任过*

20、市人大代表、67人次担任过*市政协委员。近三年递交提案建议170余件,其中集体提案30件、重点提案6件。获得优秀提案12件、优秀政协委员12人次、优秀社情民意9条,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座谈会金丹菁主委的专题发言关于实行集团化办学的建议,得到与会蔡叶明市长的肯定和高度重视,在19上半年推动落实。吴文藻冰心故居、吴研因纪念馆是民进中央确定的首批“民进会史教育基地”。*民进与中共*市委统战部共建花山村新农村社会实践基地。*民进还建立了“民进与*”中心基地、贯庄小学同心实践基地、周庄益家人社会服务基地和长泾老街社会服务基地。民进*市委先后荣获中央统战部、人社部等11各部门共同颁发的“十一五期间各民主党派

21、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集体”,民进全国“先进地方组织”;民进全省“先进地方组织”、“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余次。有多个支部和会员多次荣获全国、省、市先进荣誉。201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视察*,对*民进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民进*市委成立20周年时,中共*市委评价民进*市委:起点高、发展快、示范好。忆往昔,在中华民族身处危难之时,在新中国成立百业待兴之时,在改革开放大潮涌动之时,有民进*人的星星之火;看今朝,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民进人不忘初心,薪火传承,在爱国主义旗帜下行你所行,无问西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

22、*镇*村有一个奇人*,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奇人”,他的前半生经历了农民、商人的角色转换,如今的他又成为一位“书法达人”,用手中的毛笔为美丽乡村书写“新时代,新气象”。聪明好学,艰难困苦中练就致富手艺*,1949年生,在家里排行老大,除了他之外,还有3个兄弟,家中3间草屋,全家人的温饱都系在父母的田间劳动上,贫穷让*从小就要承担家庭的责任。*1965年初中刚一毕业后就参加生产队劳动,白天劳动,晚上和空闲时间就跟父亲学习祖传染布手艺,日复一日,手艺逐步成熟。他一边赚工分,一边疯狂找书看,用他的话说,“凡是有字的印刷材料都会拿来看”。凡是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一本旧的新华字典就成了他的宝贝,跟了他很多

23、年。70年代初,他发现苏北很多地方种植棉花,那里的家庭开始自己织布,缺少为布匹上色的工匠,到了冬季,就去常熟、杨沙、太仓等地染布,染布过程中,第一到工序需要棉布要浸冷水要用脚踩透才行,但是冬天需要光脚踩踏,脚冷的钻心痛,脚上生上冻疮,但有时一周可以赚500-600元。他说虽然很辛苦,但这是他赚到的第一桶金。1976年积累了一点积蓄,告别草屋,建起2间平房。吃苦耐劳,改革大潮中成就商场传奇1982年,全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大潮,给*的人生发展提供了突破性的机遇。他犹如一只羽翼丰满的雄鹰,要搏风击浪,振翅凌空。1982年的一天,在上海市繁华的中山路上,*被眼前灯红酒绿的热闹场景惊呆了,同时还看到许多在

24、建商场等。他心想,“真没想到,开放的上海市发展这么快,看到了商机”。此后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他连着筹集资金、招兵买马,在*城里与人合作成立油漆工程队,第一年比较差,赚了800元,第二年油漆工程队承接了几家公司,还邀上兄弟一块干,生意逐步好转,通过一定的积蓄,1984年,将2间平房拆除房建了3间3层楼。随着改革的发展,人们的头脑日渐灵活,他说,既然人们都说商场如战场,那么就要把经商看作打仗,该出击时就要出击,该防守时就必须防守。1985年自己成立装璜公司,赴全国各地装修。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在红梅电视机厂国家电子工业部验收,从车间的外墙到车间的地面,从一般器件到动力机械的外表都需要油漆,为了赶工期,他

25、4天4夜连续作战,同时还雇用一百多人连续工作,如期完工,通过验收,此时他瘫坐于地上呼呼睡起了大觉。风风雨雨几十年,*总结只有两个字“吃苦”,做生意要把握商机,掌握信息,要考察,要动脑子,还要不断学习,哪一样离开吃苦都不行。不忘初心,夕阳红中挥毫书写美丽乡村走进*镇*村*家中,室内古色古香,映入眼帘一副副宽表的字画,仿佛进入了展览馆。走进书房,“书香”扑面而来,老崔正拿着毛笔练习书法,写下“同心同德跟党走,群策群力向复兴”,如今书法是他的至爱,每天坚持至少1小时。2015年,由于子女都有自己的事业,加上身体原因,他把自己的公司转给了其他人,但他的故事仍在继续。催伯松自幼喜欢书法,到了晚年,他更是

26、对此着迷,2008年10月参加在长城举行的海峡两岸100位书法家现场书法活动;2018年8月3日,受上海宏大拍卖有限公司邀请,参加2018当代艺术品保真拍卖会,一幅字8000多元,另一幅一个字5300元;2019年9月7日2幅作品在*运河公园何珍良纪念馆参展。如今书法不仅仅是他的爱好,他更将其融入到公益事业当中,*每年都参加*及周边各地各单位的,写送春联活动,免费为他人写寿联、喜联,仅2018年就写了一万多幅。当笔问起新中国成立之初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时,*说:“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这是一场天翻地覆的革命,这都是共产党的功劳。我们这一代人和祖国共同成长、共经磨难,更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坚决听党话、跟党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