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让写作教学早日走出困境.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31640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让写作教学早日走出困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论文让写作教学早日走出困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论文让写作教学早日走出困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让写作教学早日走出困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让写作教学早日走出困境.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让写作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让写作教学早日走出困境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让写作教学早日走出困境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让写作教学早日走出困境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很重要的位置,但多数学员在写作中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本文就此阐述了提高写作能力必须改变写作教学的观念,才能让写作教学逐步走出困境。摘要写作教学 写作能力 写作训练一直以来,写作在整

2、个语文教学中都处于边缘的位置,几乎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而且提高写作能力的愿望也非常迫切。但却常感到无从下手。作文教学中也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一些误区。如只着重写作方法的指导而淡化生活的积累;只专一练“写”,而忽视“听”“说”“读”的训练;只偏重谋篇布局的指导而弱化语言的训练等。所以,每写作文,学生总会叫苦连天,抓耳挠腮、叫苦连天也无济于事,最终只能勉强成文,内容空洞、思想贫乏。无数次训练,学员写得辛苦,教员改的更辛苦。而学员的写作水平却并无多大提高。这一直是困扰写作教学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与语文教员的沟通,逐渐有所感悟:要想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写作教学的观

3、念。一、要正视写作教学的特点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一个人的文字能力、思想修养、生活阅历、知识积累,等等。这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容忽视。思想修养关系到作文的思想内容、中心主题的优劣;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影响到文章材料的选择和内容的取舍,等等。所以培养写作能力必须从各个方面去综合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不能局限于语言文字能力的修养,而要树立大语文、大作文的观念。否则,即使学员有更多的写作秘诀,即使进行大强度的重复练习,写作水平也不会有大的提高。只有在平时培养学员一种大语文的思想,督促他们有意识地从各个方面加强训练,写作水平才有可能发生质的飞跃。二、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写作综合训练写作是一种比较宽泛、

4、比较复杂的应用或工具课程,它有着比较全面的、比较宽泛的容纳机制。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反过来讲,写作也可以从任何生活和学科中找到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所以写作的表现内容是广泛的。但也正因为写作这种包罗万象的特点,使得写作能力的提高并不像解答数学题一样,只要有了公式,所有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而且可以一通皆通。写作训练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综合的过程,必须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全面的指导训练,才能使写作整体水平真正得到提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引导学员“开放”五官,体察生活。学员的写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无从说起,每写作文便觉得无话可说。这从根本上阻碍了自身写作水平的提高

5、。学员写作的源泉很多,家庭、学校、社会、世界都可能引起学员的关注。而每一个人的眼里也都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灵动的、鲜活的,每一个“世界”都有生动的人事,有厚重的情感,而且,不同人眼里的世界又不尽相同。学员写作内容之所以贫乏,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对自己心灵的忽视,对自己“世界”的不敏感。教员的任务就是有目的的引导学员自觉地将视野投向生活,主动观察生活、体察生活、感悟生活,在不断的观察、体察和感悟中,增强对生活的敏锐度,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久而久之,使之成为一种能力和习惯。另外,还要指导学员从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材料,正确领会其中闪光的思想道理。最后,再指导学员把从生活中观察、

6、体察、感悟的所得以及从中捕捉到的思想形之于文。这种指导和引导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例如,可以带领学员实地观察,布置观察任务,写观察日记,分析日记等。教员要多对此进行具体的检查和指导,促使学员有意识的“开放”五官,体察生活,获得源源不断的写作资源。2.指导方法必须灵活、得当。写作过程中有三个层次,即课内训练、课外练笔和自觉创作。就课内训练而言,教员对学员的指导方法应该适度灵活,要坚持“要求”与“放手”相结合。“要求”即“绳之以法”,要学员按照规定的要求写文章。“要求”在学员的写作中必不可少。初学者需要用它增强写作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明确性,不至于使文章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高水平的写作者,这种要求能更

7、大程度上提高其写作能力。庄子中有个“运斤成风”的故事:有个极擅长玩斧头的人,经常当众表演他的绝活,他先在助手的鼻子尖上涂上白粉,然后举斧砍去,总能一斧头砍掉鼻头上的白粉,从不需要第二斧,而且绝不会损伤助手的鼻子。歌德曾经说过“巨匠在限制中表现自己”,玩斧头能到如此程度,应该算的上“巨匠”了。这样在严格的限制中大显身手才叫鬼斧神工。写作也同样,不因为“限制”和“要求”而缩手缩脚,在限制中尽情发挥,从容地书写,同样体现了更高的写作水平。必要的限制和要求能促使学员纵深的思考问题,同样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文章在严格的要求中变得更加美不胜收。而“放手”即“给予自由”,让学员在一定的要求中不拘

8、谨、不僵化,鼓励他们大胆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使文章不至于千人一面,枯燥单调。“要求”和“放手”,两者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得当,有人把学员写作形容为“戴着镣铐跳舞”,就是说写作训练既要在一定的限制中进行,还要写得优美,既要符合一定的法则,又要有新意。学员初学写作,无法则乱,而法太严则会呆板。我们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材料、中心、表现方法等方面给学员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使之在限制中表现,在限制中提高。3.在训练中增强实用性。一般写作课中的作文,往往是为了练习而练习、并无实用性,这样可能会降低写作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应当多进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作文训练,让学员把平时训练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例如,

9、经常写一些调查及小型的文学作品等。这样,可以使他们提高对写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增强写作的欲望和兴趣。总之,写作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写作教学是一个大的研究课题,要从多方面入手,逐步培养这种能力,并在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同时,也要让学员认识到,写作不是枯燥、机械的,而是有血有肉的,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培养写作的兴趣,从各个方面加强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作文教学逐步走出困境。(作者单位:武警石家庄指挥学院)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

10、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

11、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

12、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