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对话.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32533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对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对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对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对话.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对话教学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撞。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学生单纯接受的被动活动,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交往的互动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和学生均是相对独立和相互平等的主体。师与生、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使得师生共同达到对文本深刻理解的过程。那么,有效对话就成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一、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达成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主要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率的预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地与文本对话,形成预习的好习惯与能力。二是要讲究教学策略,

2、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有效阅读,达成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1、预习中的有效对话。预习是学生相对独立的学习过程。一直以来,学生预习的低效问题比较普遍。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呢?我认为,教师要注重预习方法的指导,重视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才能提高预习的效率。首先要设置操作性比较强的“任务”,即以人文为引领,达成预习的有效性。所谓任务引导,就是预先布置好预习任务,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完成预习任务,达到预习既定目标。预习任务的布置要遵循学科特点、学生发展特点及学段特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设置预习任务,使学生踮起脚来能够摘到桃子,避免学生对预习的厌倦和抄袭敷衍

3、,真正形成自主的预习习惯,最终形成预习能力。其次,预习要讲求策略,注重预习方法的指导,即方法引导。所谓方法引导,就是让学生掌握必须的预习方法,有能力、有自信地完成预习任务,达成预习目标的方法。学生必须掌握的预习方法主要有三种:借助工具书、上网求助和向别人求教。借助工具书是最常用的预习方法,语文常用工具书有字典、词典和成语词典等。上网求助是一种现代学习手段,通过上网求助进行预习,可以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和培养学生自信心,这一预习途径最好争取家长的配合,防止孩子用心不专。例如,搜集新课相关资料和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就可以通过上网求助的方法来完成。向别人求教也是一种较好的预习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直接

4、简便,但是落实起来却不容易,所以教师可以经常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性的预习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调查中学会向生活求教,向身边的人求教,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有争议的问题,这恰恰是探究问题的良好机遇。2、课堂中的有效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阅读,其内涵比较广泛,包括我们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等等,但无论怎样,一定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时下,

5、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做,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象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书不读熟不开讲”。阅读的宗旨,学生的有效阅读一定要建立在对文本充分理

6、解的基础上。二、师与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如果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对话的实质,简单的理解为只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就是师生对话,而不考虑是否真正启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是否体现了追问和启发的精神。那么教师就只是为了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专门提问一些记忆性的,却根本无须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对话式课堂教学实际上向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现场资源,引发学生“对话”的契机。也就是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性的教育资源,在师生互动中共同获得学习的灵感,擦燃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教学中满灵动的氛围。这样的课堂对话,才能够让师生在共同的学习中不断提高,也才能够真正提

7、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三、生与生之间的有效对话。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包括一对一(单个学生之间,比如同桌)的交流,一对多(单个学生面向小组内其他成员,单个学生面向全体同学)的交流和多对多(学习小组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的交流等几种对话模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灵动的生命体,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富于个性化的见解在相互交流中互相碰撞,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更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与合作能力,这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教学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领学生展开相互之间的多元互动,使学生在共同的探究中获得更搞的学习效率。总之,教学中的对话是一种交流,无论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还是学生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都能够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作为教师,我们也必须在这样的教学对话中不断探索高效的策略,才能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