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撒心灵珍珠的诗人叶赛宁 毕业论文.wps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33017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WPS 页数:25 大小:6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捧撒心灵珍珠的诗人叶赛宁 毕业论文.wps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捧撒心灵珍珠的诗人叶赛宁 毕业论文.wps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捧撒心灵珍珠的诗人叶赛宁 毕业论文.wps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捧撒心灵珍珠的诗人叶赛宁 毕业论文.wps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捧撒心灵珍珠的诗人叶赛宁 毕业论文.wps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捧撒心灵珍珠的诗人叶赛宁 毕业论文.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捧撒心灵珍珠的诗人叶赛宁 毕业论文.wps(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捧撒心灵珍珠的诗人叶赛宁捧撒心灵珍珠的诗人叶赛宁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叶赛宁被称为“俄罗斯诗坛的一颗耀眼彗星。”之所以称 “彗星”,一方面是因为叶赛宁在俄罗斯文坛上的迅速崛起简直是 神话和奇迹。另一方面是因为叶赛宁在 30 岁时便悲剧性地告别了人 世,他的一生仿佛闪电划过长空,炫目却短暂。 写道:“在自己短暂、浪漫,不羁的一生中,叶 赛宁在周围人们的心中唤起了强烈却又充满矛盾的激情,而他自己 也是为那些同样地强烈却又充满矛盾的东西所撕碎的”“他逝 去已经四分之一世纪了,但有关他的一切,仿佛是对死亡、 消解和忘 却的普遍法则的删除,仍然继续存活着。 活着的不只是他的诗,而是 所有叶赛宁 的东西,

2、或者说全部的叶赛宁,如果可以这样 表达的话。曾经不经意地围绕着他的一切,曾经使他激动、忧愁,快 乐过的一切,以及曾经不经意间触及过他的一切,到如今还继续呈 现着若明若暗的生命力”叶赛宁的全部创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阿格诺索夫将其比作独特的长篇抒情小说。 这部长篇小说的结构具有 复杂性和多层次性:情节线索互相交织,而主题旋律则如同多声部 的合弦:抒情主人公的生活道路和俄罗斯乱世的命运,祖国和革命, 诗人与诗歌, 自然与文明的矛盾,乡村和城市,以及生存与死亡, 爱情和追忆等哲学主题。 1 Yecenin “ .“ “, , Yecenin . , Yecenin 30 , , , . : “ ,

3、, , Yecenin , , , . . “ , , , , . , “Yecenin“ , “ Yecenin, . , , , , , Ruomingruoan . . “Yecenin . Nuosuo , . , : , , , : , , , , , , . 2 关键词 关键词 叶赛宁 抒情诗 艺术魅力 诗歌 文艺批评 意象主义 创作道路 文学 现象 内心世界 苏联 Yecenin 目录目录 一 苏维埃的时代弃儿的赤子之心 - 7 8 9 - 3 1“才气横溢的农民诗人”-7- 2用意象体系来代替语言表达的细微的感情色彩 - 8 9 - 二 “天才诗人”与“颓废诗人”- 11 1

4、诗人的大爱-10 11 - 2 诗人的“乡情”-11- 三 才子陨落与众世公认-12 13 14 15 - 1 才子陨落-12 13 14 - 2 众世公认14 15- 四 诗人与中国 - 15 16 17- 1 中国传扬-15- 2“中国特色”-16- 3 叶赛宁同李白“时空交流”-16 17 18- 五 叶赛宁: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 -19 20- 1 诗与生命的结合-19- 2 民族英雄-19 20 - 六“长青之树”-20- 4 捧撒心灵珍珠的诗人叶赛宁 捧撒心灵珍珠的诗人叶赛宁 选题缘由: 叶赛宁是一种复杂的文学现象。诗人内心世界充 满矛盾,创作道路曲折坎坷,他的诗歌也屡遭贬责。

5、然而,最公正的 批评家是时间。 20年代苏联文艺批评界对叶赛宁的评价是毁誉交并 贬多于褒。 有人说他的诗歌反映了“富农心理”,批评他是“意象主 义”的“颓废诗人”。 你可以走进叶赛宁诗中那美丽而忧伤的心灵世 界:孤独的白桦树,失去儿女的奶牛和狗,缓缓发蓝的教堂钟声,酒 馆里痛苦的放纵,难以解脱的死亡的阴影这忧郁是美。 那美透明 而纯净,真挚而灼热 。 意义: 叶赛宁的成就 ,不仅仅属于俄罗斯民族也属于全人类,他 不仅仅属于昨天也属于今天和明天。 目的 : 透过诗歌这个载体,来全面剖析叶赛宁。 他的传奇性、 复杂 性、悲剧性、独创性 。 研究范围:诗歌,历史背景,成就,内心, 成果:叶赛宁诗歌里

6、那些声情并茂的意境、 妙趣横生的通感、 独辟蹊 径的诗情、 一唱三叹的意象 。 这是细微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是精 神的崇高人道主义。 5 正文 正文 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叶赛宁( ,18951925),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杰出的乡村最后一个诗 人。 是热情讴歌苏维埃俄罗斯的民族诗人和时代歌手,他的诗弦上跳 动着清新、 沉郁、 轻柔的音符是家乡、 祖国、 人性和爱情。 他的诗以即景 诗和爱情诗见长,作品中能“那幺出色地捕捉到了俄罗斯的乡土气 息”(帕斯捷尔纳克语)。叶赛宁诗才初露锋芒是在他 15 岁写出的称 得上杰作的抒情诗: 湖面上织出了朝霞的锦衣 ,向俄罗斯诗坛 发出了一颗新星即将升起的最早

7、信息。 他写出不少清新优美的乡村抒 情诗,他在一九一四年一月号的小天地杂志上发表的处女作白 桦,将象征与比喻相融合,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与朝气,颂赞了青春和 俄罗斯。可是,叶赛宁早期的乡村诗中,也有稍许作品笼罩着哀愁的 薄雾,它们唱出了诗人在目睹美丽的田园遭到冷落和荒芜后发出的惋 惜的声音:你是我背离了的故乡。 叶赛宁被大诗人勃洛克视为“才气横溢的农民诗人”。他的诗 6 歌主题是哀叹人间疾苦,而不是寻求天国的幸福。在他的抒情诗中大 自 然的美与诗人恋乡爱国之情达到了物我难分的境界,赋予了叶赛 宁 的诗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叶赛宁以俄罗斯土地的魅力撼动着 俄罗斯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弦,如: 你多美,罗斯

8、,我亲爱的罗 斯 :“假如天兵朝着我喊叫:“快抛弃俄罗斯,住进天国!”我定要说:“天国 我不要,只须给我自己的祖国。”叶赛宁对意象的追求是与俄罗斯民 间文学象征 的传统相吻合的,他强调了意象的生活之源。 叶赛宁抒 情诗的创作,在最后两年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诗人除继续写早年即已纯 熟的田园风景诗外,还频频写出以内心独白为主体的即景抒情的诗, 如 苏维埃俄罗斯 、给母亲的信 、给一个女人的信 ,都是由诗人因 内心矛盾新的激化而抒写悔恨主题所要求的。 叶赛宁第一个用诗的形 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新旧交替时期人们心田里掀起的万顷波澜,他们 的情感世界所体验的苦难历程。这是叶赛宁独特的自我表现,又是对 大革命

9、后新旧交替时代的侧面折射,与马雅可夫斯基从正面表现新时 代的精神风貌相互补充,共同描绘了一幅完整的时代画卷。叶赛宁的 7 创作精美绝伦而又充满矛盾:他一方面写出了向往美好的抒情诗精品 组诗 波斯抒情 ,另一方面又写了长诗 黑影人 ,出色地表现内心深处 新我与旧我激烈搏斗后的绝望情绪。 叶赛宁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是情 与美的交融,它们最充分地体现在 波斯抒情 之中。 这里有美景、 美人, 更有美的心灵、美的情操。 蓦然回首,在一个世纪以前叶赛宁带着 爱和忧来到这个世界, 所独创的“叶赛宁意象体系”之所以具有经 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正是因为他的诗歌不但凭靠天才的灵感,而且植根 于民族的文化,并得益于生

10、活之泉的滋润。经过三十个春秋以后他又 带着爱和憾匆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如法国评论家法朗士说的:“ 不能使用通常对于合乎理智的人们所使用的尺度来衡量这位诗人,他 享有我们并不享有的一 些权利,因为他站得比您无比的高,同时又站 得比您无比的低。这是一个无意识的存在一百年才出现一次的 诗 人。”这段话非常形象地概括 了叶赛宁为什幺被誉为“天才诗人” 又被贬为“颓废诗人”奥 秘了。而这个“一百年才出现一次的诗 人”的诞生至今真的已经一百余年了。一百余年,叶赛宁的悲喜剧就 8 是昔日的“颓废诗人”变作今朝的 绿色诗圣,昔日的“革命同路人” 成为今天保护自然的先知了。 这盖棺定论的诗学地位,我想如果叶赛

11、宁地下有知也应该含笑于九泉了。 因此可见,一个真正的诗人,一个 时代的歌者,文字才是一个最真实最有价值的身份证啊,正应了另 一位俄罗斯诗人丘特切夫的“一切在我身上,我在一切之中”的不朽 名句。 叶赛宁的确是非常独特的,一提起他,人 们总会联想起他的传奇 性、 复杂性、 悲剧性、 独创性的一生,这个天才而又复杂的诗人使苏联 文坛为他的诗作争论了近半个世纪。 他的思想、 感情、 性格、 审美理想、 创作实践等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他写人性论也写阶级论,他崇拜 神灵也亵渎神灵,他参加过意象派又着书 生活与艺术 反对它。 作为 一个诗人,他对大自然都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力和亲和力,是大自然 给了他诗歌的生

12、机、 旋律、 色彩、 想像、 灵感叶赛宁用他 鬃马驹在 铁轮列车前惨败的悲剧, 极富有预见性地为叶赛宁与大自然都划上 一个的句号。 而今天,我们从新品味这个诗人的诗作无不被他的前瞻 性所震撼,它无异是世界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因为它充满 9 了现代的忧患意识和人与自然的亲和意识。这首诗不但早在二 十年 代为人类粗暴对待大自然敲起了警钟,就是今天也依然具有深刻的惊 醒之力量。叶赛宁自己说过:“乡情是我作品的主调。”他在答复一 封青 年 习作者求教的信中说:“我比你大几岁,想听我几句忠告 吗?去寻找故乡吧!找到就是胜利,找不到一切都白费!没有故乡 就没有诗人。 ”叶赛宁的这些自白,无疑是经验

13、之谈,画龙点睛地道 出了他 创作实践 中的诗歌美学信念。在俄文中,故乡和祖国是同 一个词:Po。 叶赛宁诗篇中的乡土之爱和祖国之恋也确是息 息相通的同一种感情,他挚爱自己的家乡和家乡土地上有生命的一 切。 梁赞省奥卡河畔的河流山川,森林草场,这里的一草一木,连路 旁不起眼的矢车菊、 苦洋菊丛、 稠李树、 苹果花,都一一收入诗篇,他 歌唱农家日出而作,日木桥,站在落叶缤纷的白桦间,参加它们诀别前 的祈祷。 ”这是叶入而息的田园生活,农民的木屋的诗情给了俄罗斯 的大自然最善意的灵性和魅力。 他的诗是和大自然亲密地结合起来充 满了生活的真实的气息,并且具有了一种神奇瑰丽的魅力儿光芒四 10 射。 诗

14、是心灵与大自然撞击的火花,没有心灵既不会有诗也不会有诗 人,没有大自然既不会有诗思的火花也不会有诗情的 泉流。叶赛宁 深深懂得这个奥秘,并且用诗不断探索这一真谛。大自然是诗人最基 本的审美对象,诗人的使命就是将自然美转化为心灵美和诗意美。一 个优秀的诗人的出神入化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使大自然进 入诗歌中的 同时也使自己融入到大自然里。 如他的 四旬祭 是以一匹红鬃马驹与 一列火车角逐的悲壮故事为“乡村俄罗斯”唱出一曲深情的挽歌。 这 首诗歌曾被俄罗斯诗坛视为糟粕的诗作,为叶赛宁这位大自然的卫士 敲起了注定以悲剧告终的丧钟。 应验了 四旬祭 中红和炉灶,奶牛和 雄鸡。甚至寄居在屋檐下的家雀,他也以诗

15、人敏锐的 观察投以春水 一样泛滥的温情。 故乡即是叶赛宁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地方,也是 他诗情和彩笔取之不尽、涌流不竭的源泉。叶赛宁是把故乡和祖国看 成是自己矢志不渝、永远挚爱着的第一个和终其一生的情人。叶赛宁 笔下的俄罗斯农村和大自然,并没有远离一定历史条件的社会现实, 也没有用一个暗喻寓意的符号简单地将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进行类 11 比。 叶赛宁独创的故乡形象,表达了对宇宙的辽阔、 习俗的复杂、 人的 命运变化莫测和诗人本人内心生活的诗的认识。人们称赞叶赛宁是 “大自然的歌手”,说他“从大自然中流出爱的旋律”, “善于抒 情”,这是说叶赛宁善于借用一种自然现象说明另一种自然现象, 他擅长从

16、流动、运动和相互联结中找到诗的意象的钥匙。而开启大自 然奥秘的钥匙有一个潜在的出发点和原动力,这就是叶赛宁强调个 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他用自然现象解释人的生命和命运,特别是 俄罗斯农民生活的欢乐和悲苦。叶赛宁几乎回避了农民在沉重压榨 下的愚昧和麻木,他热烈赞颂的是农民对自然美的敏锐感觉所爆发 出来的闪光的灵智。因此,当叶赛宁沉浸于被破坏、被毁灭的美的悲 剧时,对美本身的揭示和讴歌多于由悲剧引伸开的社会批判,他笔 下的自然美包含了一种虽然谈不上深刻和雄浑,却颇为温和、澄澈、 鲜明的充分领略得到的。 其实,作为列宁、齐奥尔科夫斯基、爱因斯坦的同时代人,叶赛 宁不仅从独特的抒情角度、 而且从宇宙的高

17、度感受和思考了自己时代 12 的本质特征。 正如诗人在散文中所说:“地球上的人类将不仅同相近 的卫星星球相呼应,而且还将同广阔无垠的整个宇宙相呼应我 们时代的暴风雨也应当把我们从地球上的进步推向宇宙的进步。” “叶 赛宁的诗歌,是深刻思考历史与革命、 农村与城市、 生与死、 国 家与人民、人民与个人等许多社会哲学问题之源。”(叶尔绍 夫感 真实”的诗人,可说世上比比皆是,而叶赛宁之所以得到全世界公 认,首先是因为他的诗最具民族特色。俄罗斯着名诗人、诺贝尔文学 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认为苏联早期的诗歌良莠不齐,但他“喜欢 叶赛宁的全部作品”,因为叶赛宁“出色地捕捉到了俄罗斯的乡土 气息”。此外,叶

18、赛宁抒情诗的人道主义激愤、高度的艺术性,也都 随着时间的慢慢洗礼和慢慢推移慢慢进化, 世人才公认这位抒情诗 人 。 叶赛宁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大自然的悲剧、 个人际遇的悲剧、 友 情的悲剧、 爱情的悲剧这一环套一环的悲剧之链终于使这个 饱 经了心灵创伤的诗人窒息而死了。 可他的独创的诗篇确是牢牢地扎根 在民族的土壤中,是与俄罗斯古典诗歌和民间诗歌密切相结合的,他 诗歌里那些声情并茂的意境、 妙趣横生的通感、 独辟蹊径的诗情、 一唱 三叹的意象无不说明叶赛宁这一个大自然的忠诚的歌者的睿智 13 和气度。他以抒情诗见长,但在叙事诗的领域里也不无创造,特别是在 扩大诗歌体裁方面更是成绩斐然。 历史是

19、无情的也是宽容的,愈来愈 赢得广大读者的赏识。 闪光的不见得真是金子,但金子即使被 淹没 很久也不会被剥夺闪光的权利。正如俄罗斯着名诗人多里说:“我不 能设想我的青年时代可以没有叶赛宁,正如不能设想俄罗 斯可以没 有白桦一样。他也许属于数百年才出现几个的诗人之列:他们不但进 入俄罗斯的文学,而且也进入俄罗斯的景色,成了俄罗斯景色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犹如河岸的垂柳,犹如原野上的庄稼,犹如掩映在它们中 间的彩霞,犹如俄罗斯的美女白桦。”我想,就是拿我国古典文论的 术语来说,叶赛宁的诗歌就是达到了物我不分、天人合一的最高的艺 术境界了。 也正是如此,叶赛宁这种对故乡大自然至死不渝的爱才使 叶赛宁成为

20、一个超越国界甚至是超越时空的诗人。 正如铁流的作者绥拉菲莫维奇所说:“叶赛宁是一个伟大的 艺术家,但同时又是一个不幸的人。 ”的确,他很不幸。 1925年 12月 28 日凌晨他自杀了,苏联诗坛上从此陨落了一颗明星。噩耗传开, 14 人们震惊不已:一个年仅30 岁,诗歌创作正处在鼎盛时期的诗人, 怎幺竟会自寻短见呢?人们怀着惋惜和悲痛的心情开始思索和推测, 一时间,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当时,苏联国内外形形 色 色的文人趁机掀起了一片叫嚣声,有的把死因归咎于苏维埃政权, 有的对叶赛宁进行人身攻击。 然而,叶赛宁的作品本身,尤其是特别 针对 19241925 年创作的那些歌颂祖国、歌

21、颂苏维埃政权和革命领 袖的诗篇,实际上已是对各种无耻谰言的有力回击。 此后的半个多世 纪以来,关于叶赛宁的死,人们多倾向于认为是属于个人感情上的 矛盾所致。 只要把叶赛宁一生中感情上所经历的坎坷道路比较客观 地加以叙述和分析,围绕着叶赛宁之死所产生的种种疑团也就迎刃 而解了。然而,最近几年俄罗斯文坛上又旧话重提,就“叶赛宁之 死”展开了争论。有的人考证,叶赛宁当年是自杀,有的人认定是 “他杀”,文坛上形成两派,针锋相对,各持己见。 应当指出的是, 关于叶赛宁的死因,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一种论调,即认为那 是“最抒情的诗人”与“毫无抒情味道的革命时代”的矛盾所决定 15 了的。应当说, 古今中

22、外,无论哪个文人都不可能游离于政治之外。在人类历史的 “急剧转变的紧急关头,旧事物如山崩地裂般倒塌下来,同时新事 物又在无法形容的痛苦中产生的时候,有的人头晕目眩,有的人陷 于绝望 。叶赛宁在人类历史的大转折时刻虽然迷惘过,却未绝望, 他仿佛是从“若即若离”的立场转而“投身革命”的,最终他是在 情感冲突发展到内心极度矛盾的时刻才走上了自杀道路的。 基洛夫在 得知叶赛宁的死讯时说:“诗人未能支撑得住。 看来,他是撞在人心 的冷酷石头上倒毙的。 ”也许正是由于这撞击的火花才引发出永不熄 灭的抒情篝火,而从那时以来,世人有多少人的心灵在叶赛宁诗歌 那美妙的篝火旁得到了温暖!无论怎样,在当时,即叶赛宁

23、逝世后 的第三天 ,真理报发表的悼文便称:“叶赛宁的逝世也许使俄罗斯文坛失 去了一位惟一的真正的抒情诗人。 ”文化界举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群众 16 性悼念活动。 在俄罗宁是普希金之后最受读者喜爱 和崇拜的诗人之一。前苏 联先后为他诞辰70、 80、 90周年举行过大规 模的纪念活动。 诗人的 家乡康斯坦丁诺沃村整个被俄罗斯联邦划为国家级“文学保护区”。 在现今的俄罗斯,叶赛宁的肖像被印在邮票上和中学、 大学课本里, 刻在浮雕和版画上,而他的作品,已被印成六卷本广泛发行了。 至于 叶赛宁的一生和诗人形象,在纪录影片谢尔盖叶赛宁(苏联中 央纪录影片制片厂,1965)、 故事影片 歌 唱吧,诗人 (莫

24、斯 科电影制片厂,1971)等许多文艺作品中得到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再 现。 叶赛宁的诗,不仅抒写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如批评家梅特钦科 所说,乃是“别具特色的抒情日记”, 同时也体现出伟大转折的时 代,即暴风雨般的革命时代及这一时代所引起的人的精神面貌的变 化。然而,在斯诗坛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叶赛宁被视为“颓废诗 人”的典型,他的作品被打入冷宫。直到 50 年代末诗人才被恢复名 誉,其闪烁异彩的诗作使人们相信他是“真正苏维埃诗歌艺术的代 表”(诗人阿谢耶夫语)。 此后兴起的“叶赛宁热”一直持续到今天。 诗人的各种选集尽管一版再版,但仍供不应求。 有的叶赛宁诗集,如 同普希金的作品,一印就是上百万

25、册,而且当即销售一空。 这种现象 的本身也可以证明叶赛宁的诗歌地位,诗人沃兹涅先斯基说:“美 利坚的强大在于电脑,俄罗斯的强大在于读者。 ”叶赛宁的诗歌在世 界范 围内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各种外文译本已有几十种流传于世 17 界各国。上,可以说,叶赛宁在 中国读者第一次听到叶赛宁的名字是通过愈之先生于 1922 年 介绍十月革命后苏联文学的文章 俄国新文学的一斑 。 从 1978年开 始,中国对叶赛宁的介绍和研究,进入 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对 叶赛宁诗歌创作的研究和对他的诗歌作品的翻译工作可以说从未间 断过。 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叶赛宁的重要作品几乎全部被翻译介 绍了过来,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26、也多达几十篇。 爱好外国文学的广大中 国读者,可说没人不知 道 叶赛宁的了。从整体来看,叶赛宁诗歌 的这些中文译本可以印证叶赛宁诗歌创作的情感基础:他的抒情诗 只为一种巨大的爱而存在,那就是对祖国的爱;对祖国的感情构成 了叶赛宁全部诗歌创作的基调。 此外,通过上述翻译作品读者还可以 看到,在叶赛宁的诗中抒情与叙事并非“共存”,而是相互渗透, 浑然一体。 读者不仅会受其意象和情节的吸引,而且还会被其激情感 染,仿佛那是自己的经历、体验和心声。或许,这也是叶赛宁诗歌深 受中国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读过叶赛宁诗歌的中国读者, 之八九会对这位杰出的俄罗斯诗 人产生 一种独特的亲切感情,仿佛他那诗人的气

27、质便是“中国 型”的,就像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 就豪放 旷 达的性格、 缠绵悱恻 的情感和浪漫主义的激情来说,这两位相距一千多年的异国诗人, 倒是有许多近似和一致的地方。 我们从苏联作家维尔日比茨基所记述 18 的一段故事中也可以反证这一点。 尼古拉康斯但丁诺维奇维尔日 比茨 基既是作家又是记者,与叶赛宁有莫逆之交。1924年底至 1925 年初叶赛宁在第比利斯和巴统时,维尔日比茨基正主持东方 霞光报的出版工作。有一次他给叶赛宁讲述了有关“八世纪时中国 的天才诗人李白”的故事:“皇后爱上了这位宫廷诗人,但李 白回避和逃离这一爱情。出于感激之情,皇帝赐给他50 头毛驴,满 载着金银财宝和只有在盛

28、大节日才穿的珍贵服装 离开京城 不远,诗人便吩咐随从在大道中央摆设酒宴,款待过往行人和周围 的农民,而且还亲自把御赐的衣服给平民百姓穿上当金银耗尽, 御赐的一切全都分光了的时候,李白以步代车,继续前行,最后来 到了长江边上安顿下来。一天夜里,诗人划着小舟到江心去赏月。 水中的月亮是那幺美妙迷人,诗人想拥抱它,于是就跳进河水,结 果淹死在江中”有关李白生平的片断,在外国人那里常常是以 讹传讹,乃至流传成上述那种“野史”式的离奇故事,不过,倒也 把诗人李白那豁达、豪迈的浪漫主义气质形象地传达了出来。也许, 19 正是这一点引起了叶赛宁的极大 兴趣,从某种角度来看,还对叶赛 宁的诗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9、。 维尔日比茨基的“天方夜谭”式的故事 深深地吸引了叶赛宁。 听得入神了的叶赛宁让他把有关李白的一切更 详细地讲下去。 这时,维尔日比茨基便给叶赛宁朗诵了李白的诗 叶赛宁从未到过中国,不过我们可以想象,当他听完自己朋友所讲 述的有关李白的这类故事和激情 洋溢的诗歌之后,必定会惊奇 地发现,早在一千多年以前,“万里长城”那边所出现的这位中国 诗人,与自己在性格上和气质上是多幺近似!从此,中国的这位伟 大的诗仙李白的形象便萦绕在叶赛宁的脑际,李白的诗人气质 和浪漫主义的追求也铭记在叶赛宁心中 醉酒的李白,在一 对青年男女的陪同下,前往某处漫步。 李白面容慈祥,幸福而陶然宁 静。 画像的背面留有叶赛

30、宁的题词:送给挚友柯里亚维尔日比茨基 作纪念。 我无论如何也不会 拿李白这样的生活 20 去换 其他生活! 谢尔盖叶赛宁 也许,古今中外具有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永远也不会受到时 空的限制,他们那极其敏锐的情感神经的末梢无论何时都是相通 的?! 叶赛宁的不少论文都富有“中国特色”,其独特的视角和 观点是别的国家的学者所无从着手写的,如我国着名诗人艾青的 关 于叶赛宁 艾青以自身的感受、创作经验和东方人的眼光对叶赛宁 的抒情才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的爱情诗是和大自然联系起来 的,是和土地、 庄稼、 树林、 草地结合起来的。 他的诗充满了生活的真 实的气息。 他的诗,和周围的景色联系得那幺紧密、

31、真切、 动人,具有 奇异的魅力,以致达到难于磨灭的境地。 正因为如此,时间再久,也 还保留着新鲜的活力。” 众所周知,叶赛宁是个用生命写诗和把诗视为生命的人。 他的诗, 21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极具磁性、让人心动的。诗和生命的交融正 是叶赛宁的不朽之处,他的诗洋溢着生命,他的生命充满了诗。 帕斯 捷尔纳克说:“叶赛宁像看待童话那样看待自己的生命 是理念 的形成,是灵感的萌发,是创作的冲动。 如今,叶赛宁逝世已半个多世纪了,但他那举世为之赞叹、 洋 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美的爱的优秀抒情诗,至今还使一代 又一代的读者爱不释手,深为激动。 世界文学发展史证明,像叶 赛宁笔下这 种时刻能引起读者

32、感情共鸣的杰出诗篇将万古长存, 永远流传。 22 今天,毫不夸张地说,在俄罗斯没有人不知道叶赛宁其人,没 有人不喜欢叶赛宁的诗。 就连宇航员在飞往星际太空的时候也会随 身带着叶赛宁的诗集。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引为骄傲的经典诗人! “伟大的民族诗人”叶赛宁,是俄罗斯引为骄傲的经典诗人之一。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曾袒露自己的心底,说他“喜欢 叶赛宁的全部作品”,因为叶赛宁“是表现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的 极其典型的俄罗斯诗人”,因为叶赛宁“出色地捕捉到了俄罗斯的 乡土气息”。如今,无论是在俄罗斯本土,还是在俄罗斯境外,人 们只要提到俄罗斯诗歌,便会首先想到叶赛宁。 如今,叶赛宁逝 世已半个多世

33、纪了,但他那举世为之赞叹、 洋溢着对祖国、 对人民、 对美的爱的优秀抒情诗,至今还使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爱不释手,深 为激动。世界文学发展史证明,像叶赛宁笔下这 种时刻能引起读者 感情共鸣的杰出诗篇将万古长存,永远流传。今天,毫不夸张地说, 在俄罗斯没有人不知道叶赛宁其人,没有人不喜欢叶赛宁的诗。 就 连宇航员在飞往星际太空的时候也会随身带着叶赛宁的诗集。 时光荏苒,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打开书柜的玻璃门扇,欣赏各种 版本的叶赛宁诗集,信手翻阅原文版本或中文译本,不知不觉便陶 醉于诗人的诗情画意之中,抑或沉思于诗人的抒情与哲理之中。每 当这时,年逾古稀的我,仿佛又回到青年时代,又回到叶赛宁的祖 国和叶赛

34、宁的故乡,仿佛又看到蓝色的伏尔加河和无边的白桦林 我感受到叶赛宁诗歌艺术的魅力,眼前总是浮现出这位伟大抒情 23 诗人诗歌艺术的常青之树! 2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刘湛秋、茹香雪叶赛宁抒情诗选 2 特瓦尔多夫斯基文集,文艺书籍莫斯科,1971 年,第 5 卷,第 310 页。 3 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 卷,第488 页。 4叶赛宁文集,“文艺书籍”出版社,1980年,16 卷。 5愈之 俄国新文学的一斑 , 东 方杂志 1922年介绍十月革 命 后苏联 文学的文章第19 卷第4册。 1 620 世纪俄罗斯文学人民 文学出版社 7叶赛宁诗选蓝曼等译,漓江出版社,1983年。 2 8 叶赛宁评介及诗选 诗集 白桦 ,郑铮译,外国文学出 版 社,1991年。 9叶赛宁诗选丁鲁译,湖南文艺出版社等,其中顾蕴璞先 生译的叶赛宁诗选 10叶赛宁诗选 张建华 主编,顾蕴璞 译,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2006-5-1。 11 叶赛宁诗歌精选 ,(苏)叶赛宁 着,刘湛秋 编,北岳文 艺出 版 社,2010-1-1。 12 回忆叶赛宁 第 396398页,“莫斯科工人”出版社。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