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33053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探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探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探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探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毕业论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探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2010年 12 月 25 日学 生姓 名 学号 指导教师姓 名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题 目探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题目来源R自拟 所在单位项目 科研课题 其它任 务(主要工作内容及要求)选题符合教学计划及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意选题。1、广泛阅读搜集与选题相关的资料;2、深入社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3、按时完成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语言通顺、结构合理、格式规范的论文。进 度4月20日前完成论文第一稿5月10日完成论文第二稿5月25日完成论文第三稿6月6日前按毕业论文规定的格式交电子版及纸制件指 导 教 师意 见 指导教师

2、: (签字) 年 月 日系 部意 见负 责 人: (签章) 年 月 日教 务 处意 见负 责 人: (签章) 年 月 日探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摘要正确定位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是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考虑到学生现行就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外贸行业岗位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政策与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外贸业务实践能力、洞察形势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的能力,适应外贸行业第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本文主要从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了

3、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就业需求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现状,着重从社会需求角度思考问题,明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定位,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是必须思考的课题。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目录前言11 国内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1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现状22.1. 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于理论型22.2. 专业课程体系趋同于局限纯经济类2 2.3. 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集中于课堂上理论知识的传授23 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目标34 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模式44.1. 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4 4.2. 国际贸易专业应用

4、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44.2.1培养目标的建构44.2.2课程体系的建构54.2.3师资队伍的构建5结论5致谢6参考文献6探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前言中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从传统货物贸易领域向服务贸易领域和知识贸易领域突破;由在自己国家体制下的贸易体制向全球多边贸易体制进行突破;从纯贸易领域向与贸易有关的领域突破。在我国对外经贸合作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理论上,我国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坚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基础、熟悉圉际贸易实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应该并不突出。但实际上就全国701所本科院校中,有384所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再加上大专院

5、校的国际贸易,使得该专业求职市场人满为患,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各高校如何针对社会需求,明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定位。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是必须思考的课题。1国内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改革开放30年。加入WTO也度过了5年的过渡期,国内外贸行业的经营主体已经形成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格局;各种涉外单位的国际经贸合作业务也从简单的对外货物贸易,发展到对外货物、服务、技术和资本的多层次及多领域的复杂经贸关系。国内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也随之表现为多样化即不同层次的涉外单位、不同的涉外主体对国际贸易专

6、业的毕业生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明显的差异。现阶段,以经济效益为衡量尺度的外经贸行业更加重视学生实际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案例1:广东是处于全国外贸行业的最前沿,随着我国经济、广东经济的快速增长,毋庸置疑,广东的对外贸易额在近年内可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2008年广东省1-11月完成进出口总额6311.8亿美元,增长18.7%,增幅回落20.7个百分点。从上述数据可知,虽然金融危机对广东的对外贸易影响大,但绝对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加。如果按2008年11月的数据计算,2008年度进出口额同比增长631.2亿美元。按人才市场经验粗略估计,若按每贸易增加量5000万元人民币需增加各个环节国际贸易专业人员

7、10名,那么本年度相比上一年度增加约12600名国际贸易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就我国目前国内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而言,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表现在3个方向。第一、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研究人才。侧重于对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国际贸易发展历史、现状及其演变趋势的研究。国际分工与合作的经济条件及其相互作用等理论研究。这类专业主要为我国培养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人才。第二、对外经济贸易实务人才。掌握国际商品贸易综合理论与实务操作知识,具备国际贸易实务技能专长,直接从事针对具体工(农)业产品、工(农)业技术的外经贸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第三、国际商务管理人才。此类外贸高端人才倾向兼具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和企业管理能力、知

8、识的交叉型人才,既要熟悉国际商务规则与政策,有良好的外贸操作技能,还要懂得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国际分工与合作的经济条件和跨国经营管理的理沦与实践是主要负责对外贸易项目运作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现状2.1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于理论型 全国各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也许是“高级”等同于“理论型”的错误意识在发挥作用,本属于应用经济学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逐渐形成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于理论型的状态各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偏重于学生在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等宏观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而对于国际贸易具体实务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大多数的国际经济

9、与贸易专业高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在具体业务中的岗位要求。2.2专业课程体系趋同于局限纯经济类 在1998年以后我国政府改变以往以计划为主的调控经济的手段,不断加强宏观市场经济调控手段的运用,通过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发挥来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一时间,国内高校也开始重视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等经济类课程,各种经济类理论课程进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在总培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各校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自然就向纯经济类课程体系趋同。2.3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集中于课堂上理论知识的传授 在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于理论型和专业课程体系趋同于局限纯经济类的

10、特点下,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普遍存在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重理论、轻应用的问题。各高校虽然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各种实习但在高校评价体制以科研为主,国际贸易实务实践集中体现在商品流通过程而非生产过程等客观背景下,高校专业教师不得不集中精力侧重研究国际经济理论的发展以提高科研成绩,外贸公司和企业也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所以,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面对无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精通进出口业务操作的教师流向企业等现实问题,从而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培养方式过于倾向课堂理论教学。 上述国内高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的趋同性,最终形

11、成国内该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的单一和相近。该专业的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企业所需要的大学生他们找不到,大学毕业生找不到需要他们的企业。工作岗位在等人,人也在等工作岗位,这实际是结构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对高校今后的办学方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改革主要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是人才,实际人才没有一个唯一的定义。人尽其用,人人都是人才,如果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或者不知道怎么发挥特长,就没有人才。人人都是人才,问题的关键是能够人尽其才。 3 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目标正确定位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是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考虑到学生现行就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社会

12、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外贸行业岗位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可以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如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政策与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外贸业务实践能力、洞察形势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的能力,适应外贸行业第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该培养目标也可以简要概括为:基本知识够,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就业竞争力强,直接从事国际商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可以把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定位为:一德、二基、三能、四证。所谓“一德”即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需的良好职业道德;“二基”即具

13、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应用技能;“三能”即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四证”即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相关证书。案例2: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外贸工作岗位主要是出口营销、单证处理、报关、报检四项工作,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24%、36%、22%、18%。企业对外贸人才的新需求首先表现在不仅要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实务操作经验,有些企业要求其在岗员工须通过相关的技术资格考试,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从调查可以发现,我们的毕业生若具备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等职业资格,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是比较容易。反之,则很难进入这些岗位。因此“考证”基本是成为了

14、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进入外贸行业的必经之道。4 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模式4.1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国际贸易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它培养的是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既具有一般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又存在国际贸易专业的个性,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教育思想,凝聚着教育主体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认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专业主张、教育理论和教育学说等。其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明确目标的活动。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

15、型人才,这一目标体现了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要求,也是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依据。最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涉及的人才培养活动。既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也包括由学校设计并组织的校外教育教学活动,虽然教育教学活动的地点不同,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形式、运行机制以及非教学培养途径等各方面决定了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要理论和实务要紧密地联系起来。4.2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4.2.1 培养目标的建构 研究培养模式的建构,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培养目标,前面已经分析,我国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科学构建国际贸易

16、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面向”问题,要处理好教育的外部关系。国际贸易专业教育要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迎接挑战、加快发展服务,要紧跟国际贸易发展的潮流,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国际贸易的应用型人才;二是“定位”问题,要处理好教育的内部关系,教育是一个大系统,高等教育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为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通过人才和科研成果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三是“育人”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都亟待提高。在培养国际贸易应

17、用型人才时,我们要把“育人”和“育才”、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既重智育,更重德育;既重理论,更重实践;既重知识,更重素质和能力,要显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构建培养目标时,国际贸易专业院校必须以市场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要充分考虑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及时了解人才发展趋势,使国际贸易专业具有鲜明行业特色,成为同类国际贸易专业院校的“品牌”专业。4.2.2 课程体系的建构 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直接的途径。在课程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必须改革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课程体

18、系的建构不是在现行课程之外增设新的课程,而是根据世界上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变革传统的课程结构。因此,在课程改革中要做到课程纵向横向的交叉渗透,补充新课程内容。要加强相关学科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注重国际贸易实务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理解专业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和协调工作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综合教育,建立综合教育体系,通过增加第二课堂内容,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4.2.3 师资队伍的构建要实现培养从事国际贸易、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必须建立起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既具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换

19、句话说,就是既能做工程师,又能做教师。目前国际上国际贸易专业学校的师资构成,学术型和实务型教师的比例数为l:1。而我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国际贸易专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比较普遍的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纯学术型教师,比较习惯于按学科体系组织理论教学,具有一定职业经历和职业资格的专业教师所占比例较小。所以,加快国际贸易专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已显得十分紧迫。要努力建设自身的专业教师队伍,作为自己教师队伍的常规部队。同事也可以聘请社会实践领域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实践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从我国目前情况看,这个途径是提高国际贸易专业教师队伍

20、建设的关键之一。结论综上所述,人才所需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是必然的,单一性的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成为同时掌握几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已日渐成为趋势。当前,我们更加需求大批优秀的国际贸易人才来加强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开发国际市场。参考文献1陈学飞秦惠民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精论集训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2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3王强宋协青等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东北大学学报,2001年3月28日,第 2版。4陈乃芳特色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2月。5白玲21世纪复合型、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天津商学院学报,2007年4 月 15日,第3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