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浅析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用.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3325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浅析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浅析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浅析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浅析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浅析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浅析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用 浅析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用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浅析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用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浅析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用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在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合理地渗透情感因素,将尊重、信任、关心与理解溶入班级管理中,努力从多方面、多视角、多种方式去培养学生,挖掘学生的价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

2、生能在成长中彰显人性的完美和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关键词尊重 信任 关心 理解情感是人的需要在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内心体验。它直接关系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转变学生的思想和塑造学生的灵魂。作为一个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了解和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只要对被教育者抱有极大兴趣,不断深入到学生复杂的内心世界中去,用真情去感化学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才会理想,师生关系才能融洽。一、尊重学生,启示引导 有效地抓住学生对“尊重”的需求,予以及时有效的激励,不仅可以密切师生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心理上奋发向上的原动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种求知欲,可以焕发学生巨大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成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3、的重要条件。那么,情感激励中的“尊重”,其真谛何在?心理学认为,当人们在劳动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劳动就会使人们感到是愉快的、满足的。这就是说,对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进行正确评价。是班主任对学生工作表示尊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尊重绝不是百依百顺,百依百顺的尊重,只会导致错误思想的蔓延,而不是真正的尊重。曾有一位性格偏执的学生因为与人发生磨擦,而与其他同学关系很僵。大家厌烦他,他仇视所有人。经过了解和分析,我对他说:“你在我印象中还是相当不错的,虽然你成绩不很出色,但你顽强的精神常常令老师为之感动。这一次也许你有很多理由,很多委屈,但你应该学一学歌德,歌德

4、的仇人在路上遇到他,恶狠狠地说:“我从来不给疯子让路!”出乎意料,歌德退到路边说:“我正相反”。一番话说得这位学生流下了眼泪,因为他从老师的语言里读出了真诚和尊重,看出了信任和期望。后来这位同学很主动地处理好了与同学的关系。这种情况如果班主任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封闭一个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二、信任学生,精心培养 信任,是体现情感力量的重要纽带。情感因素中的信任,实质上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对师生诚挚相处的要求,另一种是对学生胜任工作的认可。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通过对学生予以充分的信任,就可以使他们保持愉快的、进取的精神状态,产生高度负责的责任心理。这正是我们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心理基

5、础。尤其是对那些抱负比较远大,追求比较强烈的学生,更要善于通过信任这一情感因素的激励,激发他们确立勇于进取,有所作为的精神。从而使他们保持蓬勃向上的学习激情。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学生的信任,必须建立在培养帮助的基础上,如果只是简单一味地厚爱,也会出现“爱煞”、“捧煞”。另外,这个时期的青年学生,思维特点正由形式思维向辨证思维过渡,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有了显著发展,但还易产生片面性、表面性,所以树立一份持久稳定的信赖是非常重要的。这份持久的信任会时刻的提醒他、激励他,从而帮助他重新找到自信,取得成功。只有教师坚定不移地信任他们,他们才会坚定不移地改正错误,不断进步。三、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关

6、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作为班主任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学生心灵的同时,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不迁就,不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不是指教师提出要求时要有硬面孔,而是指要求应严格,并做到切实可行,坚定不渝的坚持到底,而且要严在理中,严中有爱。这是因为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他们心理生理等都存在个性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学生,由于环境与自身条件的变化,也不会“不变速”前进。所以班主任在工作方法上要灵活变通,做到宽严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处处充满温情,从而产生强烈的亲近感、依赖感,形成渴望进步的内驱力。曾有一位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有段时间经常迟到,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有次在班会上我点名批评了他出操迟到

7、,结果第二天早上他就闹情绪不起床,故意不去上操,我去喊他起床后还和我发火起来,我当时真是气愤极了,真恨不得揍他一顿。但我还是忍住了,心想这个表现不错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想到这儿,我只是轻轻地对他说了句:“发脾气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你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告诉老师,我们一起来解决好不好?”后来他主动向我承认错误,并向我诉说生活中的一些困扰,在我的帮助下,许多问题迎刃而解,从此这个学生对我无话不谈。关心蕴涵着教师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它跟严格要求是相辅相成的,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四、理解学生,疏导教育理解学生不仅是决定教育成败的一个要素,而且也是对班主任的理性要求,是会产生长期效应。然而,理解学生并不是谁都

8、能做到的事情,误解现象时有发生。理解学生需要教师具有爱心、适当迎合学生的需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换位思考、宽容、自我理解与自我反思等,同时需要消除理解道路上的各种障碍。特别是现今的青少年学生,思想非常活跃,甚至有点“异类”。这就需要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疏导原则进行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不少老师把学生的“早恋”视为异端,一旦发现一点蛛丝马迹,便横加训斥或围追堵截,结果常常会事与愿违、弄巧成拙;有的甚至会因为大张旗鼓、扩大事态,使得当事人颜面尽失,觉得没脸做人而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其实,所谓的“早恋”,只不过是初涉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对异性所

9、产生的朦胧的向往、爱慕和依恋,这种因生理变化而产生的心理现象是很正常的。如果采用理解与疏导的方法,通过定期开设青春期常识课,消除学生对异性的神秘感;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情趣转移;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力争防患于未然。而对不慎跌入“情网”的学生,则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其进行推心置腹的谈心,并用哲人康德的名言“伟大的人物不是没有欲望,而是能够控制欲望”来勉励、鞭策他们,使其懂得了在学生阶段,应该以学文化知识、明做人道理为根本点,建立和发展同学间的健康而纯真的友谊。这样就非常有效地防治了学生中的“早恋”现象。总之,班主任所面对的是朝

10、气蓬勃、有思想、有感情、自我表现欲较强的学生群体,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努力从多方面、多视角、多种方式去培养学生,挖掘学生的价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能在成长中彰显人性的完美和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用我们敏锐而友善的目光,独到而缜密的思考,真诚而无私的爱心,去尊重、信任、关心、理解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钢培训中心)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

11、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12、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13、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