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由“京剧进课堂”所想到的.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35822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由“京剧进课堂”所想到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由“京剧进课堂”所想到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由“京剧进课堂”所想到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由“京剧进课堂”所想到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由“京剧进课堂”所想到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由“京剧进课堂”所想到的.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由“京剧进课堂”所想到的 由“京剧进课堂”所想到的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由“京剧进课堂”所想到的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由“京剧进课堂”所想到的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国家教育部在今年3月份推行了部分省市“京剧进课堂”的政策,笔者认为国家关注中小学民族文化教育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具体做法还有待调研和完善。并借鉴了匈牙利中小学民间音乐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中

2、小学民间音乐教育的不足和改变现状的一些措施。关键词京剧 中小学 民间音乐教育这学期开学后,一些中小学课堂里传出孩子们咿咿呀呀学唱京剧的声音,一招一式毫不含糊这便是教育部推行的在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教学的措施。此举措一出,即引发社会各界热议,支持与反对声并存,并被带上了全国两会。在支持与反对的两大PK中,我作为一名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师,也深有一些感触首先,很高兴看到教育部提升民间音乐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这起码是一个信号,体现了国家对发扬传统文化重视。所以,支持是肯定的。在平日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感到现在的高校生,甚至音乐专业的高校生,竟然在民间音乐方面是一片空白,更有甚者称之为“过时音乐”、“老土

3、音乐”我想试问这些学生,在国外享有中国“第二国歌”美誉的茉莉花过时了吗?没有。为香港主权回归而作的交响曲1997天•地•人中童声合唱便是茉莉花。2002年,张艺谋执导的2010年上海申博短片也是以茉莉花为线索将无数精彩镜头串联,人们称赞它“美的令人窒息”。还有,周杰伦、王力宏等流行最前沿的歌手作品频繁的用以昆曲、京剧等古老戏曲为素材,这难道过时了吗?也没有。再有,2000年,中国农历除夕夜,著名古琴演奏家龚一携着一架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宋琴,带着一曲流水走进了西方艺术之都维也纳金色大厅;流水还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外的高级生

4、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难道流水过时了吗?更没有。那为什么这么美的音乐,我们的学生却感觉不到呢?原因来自方方面面,但我觉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过去我国中小学民间音乐教育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伟大的音乐家巴托克•贝拉和柯达伊•佐尔坦在采风中认识到民歌“不仅是原始的残余,而且也是在成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得以成熟、得以精练的一种艺术,一种富有价值的、完美的艺术”“如果我们以严肃的态度去追求一种有机的音乐文化,就必须使它们尽快地为全民占有。”而“通过音乐教育是通向民歌最短的一条道路”。匈牙利人民认识到了这一点,不但将民间音乐从被淹没中抢救出来,而且得到发扬光大。所以,国家通过

5、教育的途径在“提高中小学生民间音乐鉴赏能力”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上是可行的,但是如何教育,本人觉得不是靠推行“京剧进课堂”就能解决的问题,况且“京剧进课堂”这一举措在具体做法上有多处有失偏颇,值得商榷。首先,发扬传统戏剧不应京剧一枝独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陶思炎说:“中国文化本来就是多元的,推广传统文化就不能单一化。”如果让广东学生学粤剧,苏州学生学昆曲,我们安徽学生学黄梅戏岂不也是一件好事。我觉得推广传统戏曲要结合当地特色,这样才能传统戏曲百花齐放,而不是京剧“一枝独秀”,其它地方戏“百花凋零”。其次,从教育部规定的曲目来看,大多数是样板戏,所表现的都是成人内容。我觉得艺术工作者与教

6、育工作者应为孩子创作既有传统韵味又适合儿童心理的新曲目,演唱时应与表演、内容相结合,使孩子获得艺术情境体验。等孩子产生兴趣后,才真正能使孩子们得到享受,从而既陶冶性情,达到美育效果,又传承了民族文化。然而,“京剧进课堂”决非是民族音乐文化的救命稻草。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现在情况虽有好转,但是民间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仍然无足轻重。如我国全日制小学试用课本第九册(五年级用)中共有八首歌曲,其中没有一首是中国民歌,两首补充歌曲中有一首民歌,却是奥地利民歌,只在五首“欣赏歌曲”中,有两首中国民歌。用这样的教材对孩子们进行音乐教育,民族音乐遗产如何能传承下去?我们的民族音乐又如

7、何能为“全民占有”?反之,如果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歌的比重能占到全部内容的50%以上,相信广大青少年不会对民族音乐遗产像今天这样陌生吧!因而,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借鉴匈牙利的中小学民间音乐教育经验。在匈牙利有一千多所中小学每周上四节音乐课,内容以唱歌为主,此外还有乐理、音乐常识和欣赏。教材中匈牙利民歌占有很大比重,如小学五年级课本中共有110首歌曲,其中民歌有30首,占总数27%。中学三年级课本中共有32首歌曲,其中民歌17首,占53%。正因为教材中以民歌为主,从小培养了孩子们对民歌的感情,每个人对民歌都十分熟悉。有位中学外语教师曾说她会唱五、六百首民歌,大半是上小学和中学时学的。所以,我们的

8、教材首先要加大民间音乐的比重。此外,匈牙利许多中小学还特聘了民间歌手做校外辅导员。由于编入教材的民歌毕竟有限,更不能囊括全国各地区各民族所有的优秀民歌。所以除了课堂教学外,有的学校还特聘民间艺人任校外辅导员,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采取口传心授的方式给一些爱好民间音乐而又有才能的孩子教民族乐器和民歌。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效仿。如果每个民歌手能带两三个徒弟,许多优秀的民歌就不至于失传。但是这种校外辅导课,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最好不要使用乐谱,而是要求学生先把歌词背下来,然后由民歌手一句句地教唱。因为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迅速改变着的今天,只有用这种办法,民歌才能原原本本地代代传承下去,从而得到“本源的保存

9、”。此外,我们也可以适当的请一些专家到学校讲座,介绍民间音乐及他们本人研究成果。也可以和当地民歌手合作,讲唱结合,气氛一定生动活泼,受学生欢迎。柯达伊说过:“民间传统的使命不在于为人民的音乐生活提供一个内容它含有一个伟大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和形态。”必须“使这一文化得以开展并日益完善,这样我们方才可能成为一个民族。”为了使民间音乐作为具有民族意义的一项财富世代传承下去,匈牙利音乐学家积极干预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实践。他们认为,如果广大青少年对民间音乐没有正确概念,如果孩子们不能按其真正的实质去接受它,新一代人“将会像飘蓬断梗一样地在世界文化中漂泊,或者不可挽救地消失在国际的半文化中。这一点对中国来

10、说不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吗?我国中小学民间音乐教育是一件大事,只要我们每个人为其普及和发展真正付出努力,民族音乐何愁不能振兴,民族神韵何愁不能长存!参考文献: 1廖乃雄,兴万生译.论匈牙利民间音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2杜亚雄.中国民族音乐学文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作者单位:安徽蚌埠学院)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11、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

12、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

13、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