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欲望书写中的荒凉祈盼.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935853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论文欲望书写中的荒凉祈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学论文欲望书写中的荒凉祈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学论文欲望书写中的荒凉祈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学论文欲望书写中的荒凉祈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论文欲望书写中的荒凉祈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欲望书写中的荒凉祈盼.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欲望书写中的荒凉祈盼 欲望书写中的荒凉祈盼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欲望书写中的荒凉祈盼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欲望书写中的荒凉祈盼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一) 阅读海男的作品,如男人传、女人传、爱情传等,我们常会惊奇的发现,在她那柔美安详的笑容中,跳动着一颗为人性写史的雄心壮志。透过作品的深处,我们会触摸到作者那并不安分的灵魂。领悟到作者那寂寞中的祈盼,荒凉中

2、的真实。并为那灵魂的隐秘与无奈而战栗。 海男试图对人性欲望史作一次清醒而朦胧的梳理,但作者并没有陷入那种常见的宏大叙事模式中。作者采用了白描却又细腻的写法,对人性欲望中最原始、最诡秘的心理作了一次最胆大无忌的坦白,简练而深蕴,复杂而含蓄。 作为一个女人,而且是作为一个未婚的女人,敢于为男人作传,这本身就是一大奇观。海男式的叛逆与探索,在这些作品里暴露无遗。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把所谓的男人、女人、爱情。当作一本书,一页一页地翻开。而对人性欲望的梦幻抒写,以及对诗性和哲理性的刻意追求,都给我们以惊讶甚至震惊! 在这类书中,小说的主题意泉、结构、语言上都有较强的诗的色彩,充满着片段性的情境和意想情绪

3、的描绘。却往往淡化情节。阅读这些小说,我们会被一个又一个充满诗意化的精彩片段所吸引,让我们来欣赏男人传中的两段,去体会作者那过人的才华与无畏: “那个女孩被你看见已经很久。她就住在隔壁。隔壁这个词就像一种梦境飘渺之后所留存下来的意识,她确实住在隔壁,我们因此可以把那个住在隔壁的女孩称之为梦境旁边的、令人愉快的、令人喘息的、绯红闪烁的现实。” “当季节进入暮秋,从窗外凋零的落叶之味在你的十九岁掀起了一层波浪。这是偶然降临的气味,可以说是一种奢华的气味。就是在那场偶然中。在凋零声中,最后一片落叶飘落在溅湿窗帘。你看见一个女人” 诗意化的语言,掩盖了作者灵魂深处的层层波澜,淡化了作者心灵深处的恣意妄

4、为。文体革命的先锋性,却被触目惊心地凸现。相信这种创举,必将在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 海男对小说诗性和哲理性的追求,“反小说”的叙述策略,以及对小说故事情节有意或无意的背离,都使那些阅读习惯已经固定化,并追求小说“情节”的读者敬而远之。但这种写法,在2003年版的长篇小说花纹以及其后的夜生活、私生活、县城和近期刚出版的女逃犯中得到了改变。 这些小说的故事情节委婉动人,结构布局自然精巧。但对于熟悉她作品的读者来说。形式只是她梦幻抒写的附庸或陪衬。作者仍用她那尖锐的手术刀,解剖着男女之间的种种欲望,展示了绚丽的爱与绝望,死亡与残酷,并在诗意语言与动人情节的掩盖下,开始了灵魂的又一次逃亡,而

5、在灵魂的逃亡中,却又浮现着她永恒的主题描写人性。 真的,在海男的这些小说里,我感觉到了人的欲望灵魂的四处漂泊与流浪。 花纹里的三个女大学生,在她们从“女孩”到“女人”的成长历程中,充满了迷茫,寻找,奔突,直到最后,她们也没有找到爱情欲望的栖息地。 私生活中的落红,在经历了琐屑而无奈的欲望挣扎后,仍选择了离家出走式的逃离。而她的父亲,一个外科医生,在才华与温情的外表下,在欲望宣泄的痛苦中,最终仍是一无所有。 而06年刚出版的女逃犯,更是对女性灵魂漂泊的一次集中描写。主人公在每一坐城市里,在遇到的每一个男人中,她一直选择的就是逃离。在“活着”这个强大的现实问题面前,她用其生命的力量一直在逃亡! 在

6、悄然而又错综复杂的爱恋与欲望之间,他们还没有来得及看清那朦胧而来的岁月,一切却早已从眼前滑过,留下的只是酸痛与无望,就象夜生活中的舒丽,最终走向了死亡之地。 于是,在这灵魂的逃亡中,我还发现了人性的一种脆弱,一种狡诈,一种残酷。每一次的欲望挣扎,无论他们怎样执着,怎样算计。都像泥鳅似的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正如陷在泥沼里的瘦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在死亡的泥沼里。 (三) 海男自己曾说过:“试图通过小说来解决社会问题并不是我的追求。然而,我着迷于人性,这个被我所建立起来的人性世界是用语词来构造的。” 确实如此。海男就像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一样,着迷于自己对人性的不断挖掘。不论是哪一类的小说,

7、海男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对人性的解剖。不同的是,沈从文所向往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而在海男作品中的人性世界里,人性,已是背离历史与环境的,人类原始欲望化的人性。 “这是一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世界别的历史不在现场无论他们各自的历史如何杂乱无章此刻,只剩下了他们自己他们可以尽可能地剥开自由的果核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就可以品尝到那又酸又甜又苦又涩的果核(夜生活) 这段话,可以看作是海男小说写作的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对历史与环境的刻意回避。她把她那永恒的主题,落实在了人的欲望与心灵的碰撞中。落实在了男女纠缠与宣泄的梦幻中,她讲述的爱情故事永远都充满着尖锐的人性矛盾。她在她那虚

8、幻的文本中,对人类生活作出了私人化的细腻表述,其罕见的想象力,令人钦佩。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海男在她的诗意描述中,对男性权利和男性欲望作出了温和而又锐利的批判,也对男女命运以及性的归宿作出了悲剧化的描写。在她近几年的创作中,每一部小说,如花纹、夜生活、私生活、女逃犯等,主人公都在欲望的冲击下,落了个“惶惶然不知所措”的悲凉结局。有时候,我会发出一声浩叹:“海男对人性以及欲望的看法太悲观了!” 读海男的作品,最欣喜于她的语言。像香草一样的语言,弥漫着她感受万物的声音,有时瑰丽,有时清新,但更多的是诗意化的繁复,女性式的细腻。在灵魂逃亡与残酷的过程中,透过诗意化的语言,一种人性的诡秘,温暖和忧伤自

9、然而然地涌出。 (四) 海男的勤奋是非常令人称道的。新世纪以来,每年她都有长篇新作问世,有时一年甚至会出版两部或三部长篇,这种创作速度。在当今文坛恐怕很少有人匹敌吧。阅读她的小说。在欣喜感叹的同时,一点遗憾还是缕缕地在我的心头升起。 读海男的小说,我们会逐渐地体味到作者对自我经验的偏执与坚守。她以其尖锐性、革命性甚至极端性凸现了自己的独特存在,但这种存在是建立在作者对虚幻与想象运用的基础之上的,这从而使她那带有刻骨铭心的内在生命体验,在得到释放的同时,也逐渐地走向了重复与虚幻。 海男坚持她一贯的,不仅勇于坦露女性的内心隐秘,而且勇于坦露女性的身体欲望的写作立场,惊世骇俗,无所顾忌。但在阅读她的

10、每一部小说时,我们会或多或少地发现小说那明显的虚幻性,想象性,这是因为她对造成两性关系更深层、更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的故意忽视和掩盖。她在祈盼对人性作更深刻、更本质解剖的时候,有时却会走在这种祈盼的反面。 海男在她那寂静的书房里,挥洒着自己的才华与智慧,建立着自己作品中的人性世界。说起最后的印象,我的脑海里跳出了“荒凉的祈盼”这句话,但这种悲凉印象的背后,我们仍可以触摸到一种真实:只有倾听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来自灵魂深处的真切呐喊,我们的文学想象力才可能得到扩展。在感知男女欲望凄凉处境的同时,我想说,这不是注定的,唯一的,绝望的最后归宿! 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

11、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

12、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

13、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