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935992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研究毕业论文.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研究 内容摘要 中间路线社会思潮在解放战争时期鼎盛一时,学界对中间路线的褒贬不一。 施复亮作为这一时期中间路线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较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由 于他曾经是中共创始人,是最早的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来又脱离了党组织, 抗战期间又积极抗战,抗战胜利以后极力提倡中间路线,他的经历反映了中共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探索过程,他的中间路线的思想也是对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一种挑战,中国共产党通过与中间路线的斗争和团结,使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经验更加丰富。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主要运用了历史分析法、文献法、理 论与实际相结合等方法,查阅了大量施复亮发表的原始报刊

2、,详细分析了施复 亮中间路线思想的缘起及发展过程,并对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挖掘出其中对 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全文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是问题的提出,即选题的意义,主要阐述解放 战争初时期中间路线在国内产生的影响,学界对中间路线的不同评价和认识, 并回顾以往学术界对施复亮中间路线的相关研究状况,其中包括对施复亮中间 路线思想的不同阶段的划分研究,对施复亮中间路线核心内容的研究,对施复 亮中间路线的评价认识研究,中间路线破产原因的研究,以及对施复亮中间路 线思想研究的前景展望等,并对文章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缘起和形

3、成发展的过程。从儒家 中庸思想的熏陶、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国共两党双重党籍身份的影响三个 方面追溯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起源。施复亮的中间路线思想经历了大革命失 败到土地革命初期时候的萌芽阶段,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国内革命开始前初步 形成阶段,1946 年 7 月到 1947 年 6 月进一步发展和 1947 年 11 月后与中共马 克思主义者的论争中走向破产并向中共靠拢四个阶段。 第三部分为主要论证分析施复亮中间路线的核心主张和主要内容。主要从 何谓中间派,即中间派的主要成员,以及中间派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间 派的政治理论和建国纲领,即建立民有民享民治的联合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 2 济,执

4、行政协路线,借鉴美苏,另辟新途等;中间路线的实现途径,即唤醒广 大中间阶层,走和平改良之路,调和国共,用和平的办法解决土地问题。 第四部分主要是对施复亮中间路线的评价和对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启示,这 是本文的创新部分。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进步性表现在,强调民力和民意的和重要性,提出 的和平建国的思路符合广大人民的心愿,又有广大的群众基础,这部分人在中 间路线破产后基本上成为中共的群众力量;另外施复亮在阐述中间路线思想的 时候,大量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群众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一种运用和发展;最后,施复亮本身是一位爱国主义民主人士, 无论何时他的立场都是站在国家和人民的高

5、度思考问题的,因此中间路线中提 到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很多政策,都有利于战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人民 谋利益的初衷是和中共保持一致的,这也是他最终抛弃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 的原因。 施复亮中间路线也有其局限性,表现在施复亮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估计错 误,和对国共力量对比的不了解,低估了中共当时的力量,同时由于资产阶级 本身的阶级局限性,他们没有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建国方案,他们没有自 己的政权和军队,无法保证自己建国方案的实施;中间路线中所倡导的和平建 国方案在当时也没有实现的现实可能性。 对当今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启示。第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依然应 当坚持统一战线这一法宝,任何时候不能动

6、摇。第二,对待当今社会中的种种 社会思潮,尤其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要持理性的态度客观的对待,对其进 行逐步引导,否则就会造成社会动荡,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第三,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为了保障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一定要在国内外创造一个和平安定 的环境,让人们安居乐业,共享发展成果。第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需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关键词:施复亮;中间路线;中间路线思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 目目 录录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ABSTRACTABSTRACT 目录目录 一、一、 绪论绪论1 1 (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1 1 (二)国内学术界研究状况(二)国内学术界研究状况1 1 1

7、.对施复亮中间路线各个阶段划分的研究 2 2.对施复亮中间路线内容的研究 3 3.对施复亮中间路线的评价和认识研究 4 4.对施复亮中间路线破产原因研究 5 5.对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研究的展望 6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三)研究思路与方法6 6 二、二、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缘起和发展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缘起和发展7 7 (一)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缘起(一)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缘起7 7 1. 儒家中庸思想的熏陶 .8 2. 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 .8 3. 自身双重党籍身份的影响 .9 (二)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发展历程(二)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发展历程1010 1.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萌

8、芽 10 2.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形成 11 3.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发展 14 4. 施复亮和其他学者关于中间路线的论争 16 5.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归宿 18 三、三、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主要内容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主要内容2020 4 (一)何谓中间派(一)何谓中间派2020 1. 中间派的社会基础 20 2. 中间派在政治上的地位和作用 20 (二)中间路线的政治理论和建国纲领(二)中间路线的政治理论和建国纲领2121 1. 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联合政府 21 2.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23 3. 执行政协路线 25 4. 另辟新途 借鉴美苏 .26 (三)中间路线的实现途径

9、(三)中间路线的实现途径2727 1. 唤醒广大中间阶层 27 2. 走和平改良之路 28 3. 调和国共 28 4. 用和平合理的方法解决土地问题 29 四、四、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评析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评析3030 (一)进步性(一)进步性3030 1. 强调民力和民意的重要性,为中共党增添了大量的群众基础 30 2.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问题 31 3. 与中国共产党的多种政策具有一致性 31 (二)局限性(二)局限性3232 1. 施复亮对战后国内形势的错误估计 33 2. 中间路线倡导者的阶级局限性 33 3. 中间路线理论自身的缺陷 34 五、历史意义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五

10、、历史意义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3535 (一) 新时期中共党执政仍需坚持统一战线理论 35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应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各种社会思潮 36 (三)当代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37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需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38 六、六、 结束语结束语404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242 1 一、一、 绪论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施复亮(18991970) ,原名施存统,曾用名方国昌、光亮、子元、施复量、 亮、CT 等,1917 年就读于浙江国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浙江新潮上发表“非 孝”一文引起“一师风波” ,1920 年参加发起上海共产党小组,1

11、922 年中国社 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团中央书记,抗战胜利后民主建国会的发起人之一,中间 路线的倡导者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间路线是在我国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是在 抗战胜利初期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条路线,它既不同于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也 不同于共产党的暴力革命,而是倡导走和平民主的道路。关于中间路线的代表 人物有很多,如张东荪、储安平、伍丹戈等,其中施复亮是中间路线倡导者的 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言论在当时颇具影响力。中间路线曾被认为是错误 的路线,在今日重提是否仍有意义。回顾历史,我们走过了不少弯路,也正是 这些教训使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回过

12、头来再看中间路线,跳出思维的限制, 从今天的眼光重新评判中间路线,它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值得我们借鉴的地 方。 施复亮,曾经的中共创始人,曾经的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到最后却脱离 了党组织,不问政治十多年后,又掀起了中间路线的高潮,这位被历史否定的 民主战士,虽然犯过错误,但是从客观评价来说,他对历史的贡献也远远超过 了他的错误所造成的伤害,他所倡导的中间路线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任然有 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一贯坚持的是客观的评判标准施复亮 曾经脱离党组织,给中共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他所倡导的中间路线不符合历史 发展的趋势,同时,他的手迹很多已经遗失,学术界对施复亮的中间路线思想 关

13、注的较少,但从其历史价值来看,仍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有益之 处可以吸收,错误之处可以警戒。 (二)国内学术界研究状况 2 从 1979 年至今 30 多年来的学术界来看,对中间路线的研究文章和著述已 经很多,但对施复亮个人的中间路线研究还很缺乏,对施复亮中间路线研究的 主要代表性作品有:论施复亮与抗战胜利后的中间路线(齐卫平近代史研究 1988 年第 3 期) ;一个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民主革命时期施复亮的政治思想 研究初探(齐卫平宁波师院学报 ,1992 年第 4 期) ;论施复亮抗战胜利后的 中间路线(杨宏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6 年第 1 期) ;施复亮第三条经济 路线述论(

14、杨宏雨南京社会科学 ,1998 年第 4 期) ;施复亮与 20 世纪 40 年 代中间路线社会思潮(宋亚文广西社会科学2002 年第 6 期) ;施复亮的中 间路线述评(宋亚文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 年第 5 期) ;从发表 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来看,对施复亮(含施存统)的研究一共有 34 篇,其中包 括几篇回忆性的文章和散文,研究主要是其早期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 3 篇, 对共青团建团的贡献 2 篇,对共产党的组建 3 篇,还有对其政治思想研究,经 济思想研究、中间路线思想研究等,而对其中间路线的专门研究仅有 8 篇,这 8 篇文章主要是由宋亚文、齐卫平、杨宏雨所写,其研究非

15、常有限。目前为止, 对施复亮的研究学术界关注相对较少,一方面是由于其中间路线的思想偏离了 当时的主流政治方向,另一方面是关于他的很多资料比较散乱,很多已经遗失, 无法找回,给学术研究带来了一些困难和不便。为了推进该课题的进一步深入 研究,更加明晰施复亮的中间路线思想,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施复亮的 中间路线研究状况进行研究综述。 1.对施复亮中间路线各个阶段划分的研究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高潮及衰亡的阶段,中间路线也不例外。对施 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阶段性划分没有专门的文章进行详细研究,但是对中间路 线的研究过程中也不可避免要对其阶段进行大致的梳理和划分,但都非常模糊, 没有明确的表述性研

16、究出现。对其萌芽阶段的界定,学术界一致认为,是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的,但具体的标志性事件说法却有不同。 杨宏雨在论施复亮抗战胜利后的中间路线中认为萌芽于 20 年代,明确 揭橥中间路线是在抗战胜利之后;初步发展是在抗战胜利后 1946 年 1 月 1 日发 表的我的答案 ,后来紧接着发表的何谓中间派等产生和发展起来,但是 何时达到高潮,何时趋于衰落却未提及。 张波在略论抗战胜利后施复亮的中间路线中,认为施复亮的中间路线 萌芽于 20 年代末国共分裂时期,表现为他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政策, 3 同时又反对共产党的暴动政策;后来的发展情况与杨宏雨的观点一致。 齐卫平论施复亮与抗战胜

17、利后的中间路线中认为,20 年代末中间路线 已经萌芽,对此,齐卫平分析的相对深刻一些,他认为施复亮的中间路线萌芽 的历史背景是国共两党的分裂,思想根源则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抗战胜 利后 1946 年 7 月至 1947 年 5 月,施复亮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间路线的文章, 引起广泛的影响,可以说是他的中间路线思想发展到了高潮阶段, “1947 年 11 月,中国民主同盟被迫解散,标志着中间路线事实上的破产” 。这个分析相对来 说是比较完整的。 宋亚文在施复亮与 20 世纪 40 年代中间路线社会思潮中认为,他的中 间路线思想是一种改良主义路线,它的缘起是 20 世纪初来自西方社会的改良主 义

18、思潮也即无政府主义思潮,她没有明确表述施复亮的中间路线思想究竟萌芽 于什么时间,但可以推断他的中间路线萌芽于 20 年代初期的无政府主义。抗战 胜利后中间路线思想发端于我的答案的发表, 中间派的政治路线的发表 则推动中间路线走向高潮,民盟的解散标志着中间路线的破产。 由此看来学术界对施复亮的中间路线思想的各个阶段有了初步的共识,萌 芽于 20 世纪 20 年代,形成于抗战胜利后 1946 年 1 月 1 日发表的我的答案 , 发展和成熟于 1946 年 7 月和 1947 年 5 月,破产于 1947 年 11 月的民盟解散, 关于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阶段性明确的完整的表述仍比较模糊,学者只是

19、在 研究其中间路线的过程中粗略阐述,明确的系统的表述目前还尚未出现。在查 找过大量的报刊文献资料以后,笔者发现,学术界对施复亮的中间路线思想的 形成以 1946 年 1 月 1 日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的我的答案为标志性文 章甚为不妥,因为在国讯上面施复亮于 1945 年 12 月 15 日发表过一篇论 中间派 ,其中对中间派的重要性、中间派所代表的阶层利益,以及中间派的建 国目标等都有明确而详细的论述,因此,笔者认为,施复亮的中间路线思想的 形成的标志性文章应该是论中间派一文的发表。 2.对施复亮中间路线内容的研究 施复亮的中间路线思想在抗战胜利后的中间路线思想中极具代表性,同时 他也是中间路

20、线的一个主要代表,其中间路线思想也是他一生中政治思想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术界对其内容的研究也成为研究中间路线的重点,学术 界对施复亮中间路线的主张大致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在政治上实行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即在形式上模仿英美,但必须为多数平民所共治。 (2) 4 在经济上实行“新资本主义的经济” ,即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各种优点促进 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国家化。 (3)在外交上实行“兼亲美苏”的外交政策,既 不助美反苏,也不反美助苏,始终保持独立自主的态度。 (4)在军事上,实现 军队国家化。 (5)在变革方式上主张和平、改良的手段,即“以和平合作的方 式达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

21、家化和经济工业化” 。其中代表人物有齐卫平、宋亚 文和杨宏雨。 齐卫平发表了论施复亮与抗战胜利后的中间路线 (近代史研究 , 1988 年第 3 期) , 施复亮传略 (晋阳学刊 ,1991 年第 5 期) ,以及一个 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民主革命时期施复亮政治思想初探 (宁波大学学报 , 1992 年第 4 期等论著,他侧重于对施复亮思想的整体变迁研究,对其中间路线 的研究也颇具代表性,对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产生、抗战后施复亮中间路线 的出现及主张、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两重性及其转变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证, 对中间路线做出了客观地评价,既不能绝对的肯定也不能完全的否定,在指出 中间路线的不足同时

22、也肯定了它对中共建设新中国所起的积极促进意义。 杨宏雨侧重于中间路线的经济思想方面的研究,发表了论施复亮抗战胜 利后的中间路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6 年第 1 期) , 论施复亮的战后 中国经济改造观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7 年第 3 期) , 抗战胜利前后施复 亮经济建设思想述论 (复旦学报 ,1997 年第 6 期) 、 施复亮第三条经济路 线述论 (南京社会科学报1998 年第 4 期)等 4 篇文章,通过对中间路线 中的经济路线思想包括混合经济体制、和平土改、相对平衡战略等经济思想的 深刻剖析,充分肯定了第三条经济路线对建国以后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借鉴价值。 在此基础上,宋

23、亚文对施复亮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系统和全面,侧重于各 个时期政治思想方面的研究,对中间路线的政治思想研究也十分透彻。关于施 复亮的研究她出版了博士论文施复亮政治思想研究 19191949对施复亮的 政治思想作了全面详尽的论述,使学术界对施复亮的研究更进一个新的台阶, 期中她发表的施复亮与 20 世纪 40 年代中间路线社会思潮 (广西社会科学 ,2002 年第 6 期) , 施复亮的中间路线思想评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 学报 ,2003 年第 5 期) ,充分肯定了施复亮在中间路线思潮中的地位和作用, 辩证分析了中间派的作用,肯定其对中国发展的作用。并将施复亮的中间路线 思想概括为三个方面即

24、“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 “新资本主义的经济” 、 “兼亲美 5 苏”的外交政策,在和平建国年代施复亮的中间路线思想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对施复亮中间路线的评价和认识研究 对施复亮中间路线的评价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带有争议性的问题,但长期 以来对其评价的总体状态是较客观公正的,不仅看到了其局限性,更看到了其 进步性。学术界对施复亮的中间路线的评价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看法:(1)施 复亮的中间路线确实是资产阶级的一种幻想,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其错误的 地方,例如他对当时国内局势的错误估计,对国民党反动本质缺乏认识,不相 信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人民取得胜利,这些在当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实 起到了

25、消极的影响。 (2)施复亮的中间路线思想中也有进步的因素,民族资产 阶级的双重性决定了他的思想具有革命性的一面,这是不可否认的。张波发表 的略论施复亮抗战胜利后的中间路线思想中认为,对待中间路线的态度应 该是科学的历史的,要看到其双重性,把评价的视角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做辩证的评价。 (3)抗战胜利后,虽然中间路线曾经 有错误的一面,但是他并没有对中国革命起到阻碍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 促进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齐卫平在论施复亮与抗战胜利后的中间路线一文 中认为, “鉴于中间派队伍的复杂状况和中间路线提倡者的表现不一,评价中间 路线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根据时间、地

26、点以及革命和反革命力量对比 的变化,指出在什么时间、什么条件下,中间路线的主张是有利革命或不利革 命的。因此,笼统地对中间路线作绝对的肯定或否定都不是历史唯物主义 的态度。 ”1 总体来看,学术界对施复亮及其中间路线的评价总体上是客观的,不仅看 到了中间路线的错误的一面,同时也肯定了其进步因素。但是,学术界对其评 价没有一致的观点,存在很大的争议。 4.对施复亮中间路线破产原因研究 关于施复亮中间路线破产原因的研究也是研究施复亮中间路线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但是学者对其专门研究却较少,多是一笔带过或是字里行间透露出些 许原因,学者对施复亮中间路线破产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国民党的独裁 专制,二

27、是共产党的正确政策,三是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其中齐卫平 1 齐卫平.论施复亮与抗战胜利后的中间路线J.近代史研究,1988(3):269. 6 在论施复亮与抗战胜利后的中间路线一文中认为施复亮中间路线破产的原 因主要是蒋介石国民党坚持专制独裁政策和中国共产党对中间派采取的正确政 策。宋亚文在施复亮与 20 世纪 40 年代中间路线社会思潮和施复亮的中 间路线思想述评中认为施复亮中间路线的破产是由于中间派自身阶级局限性 和国民党政府的压制。而笔者认为中间路线的破产除了以上几点最基本最显而 易见的原因之外,还受以下几点因素的影响:(1)中间路线代表的是资产阶级 的利益,而非人民大众即大多数人

28、的利益, (2)中间路线的倡导者一位的强调 和平改良,而缺乏对军队的领导权。当然,中间路线的破产远不止这些原因, 还有待进一步进行讨论和研究。 5.对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研究的展望 施复亮等一大批民主人士最终选择了共产党,为新中国的建立及建国后经 济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期间,中共是如何收拢中间路线的倡导 者,为什么他们选择了与共产党合作,而彻底抛弃了国民党,这段时期的中共 统一战线政策是怎样的,中共是如何利用马克思主义与中间路线进行斗争,从 而将这一部分认识争取到中共的力量上来,学术界并没有深刻而系统的论述, 而这一部分是中共在解放战争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重要成果,对统一战线思想 的丰

29、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值得学术界进一步研究。同时,施 复亮在解放战争时期对“三农”问题的思想,学界至今没有人专门研究,只是 把它当做经济思想中的一小部分加以阐述。总之,关于施复亮的研究学术界关 注的还是比较少,其中很多重要的思想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发掘。 国外研究状况:目前国外学者对施复亮的研究仅限于他的早期马克思主义 思想研究,而对其中间路线的研究尚未发现有国外学者对其进行过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从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来看,前人的研究成果无疑为进一步研究施复亮的中 间路线思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研究还比较欠缺,不 够深入,不够系统,对中间路线的当代价值缺乏深

30、刻的挖掘,为了比较全面深 刻的把握施复亮中间路线的深刻内涵及其价值,在研究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 理论为指导,在充分借鉴和利用前人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收集 了大量施复亮关于中间路线的原始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和深 入分析,以求能够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反映施复亮的中间路线思想。本文将按以 7 下思路展开论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从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国 内外研究现状着手,在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础上,从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缘起 及其形成发展到最后破产的经过进行梳理,然后对施复亮所倡导的中间路线思 想的内容进行详细的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对施复亮的中间路 线思想进行

31、客观的评价,找出其思想中对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有益的思想进行借 鉴和参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路更加开阔。 二、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缘起和发展 中间路线,又称“第三条路线” 、 “第三方面” 、 “第三党”等,1927 年大革 命失败以后开始出现,伴随着国共两党力量的消长和国共关系的急缓程度而发 展,萌芽于大革命时期,在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初期迅速发展,在国民党的 反动政策下宣布破产,是介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力量或第三方面的政治路线。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并非一朝一夕所形成的,他的早年活动对他中间路线 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他的青年时期正是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的 时期,在经历了童年时

32、期儒家思想的熏陶之后,他对儒家思想深信不疑,此时 的儒家思想对他来提出的走和平改良之路埋下了最早的种子;当马克思主义和 其他西方社会思潮传入中国之后,尤其是读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青年之 后,他的儒家思想受到了猛烈地冲击,在多种西方思潮的交汇中,他曾选择过 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中的绝对自由,对他中间路线的思想也起到了一定的 影响,他最终是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党小组的发起人, 在日本留学期间还翻译和发表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作品,对当时国内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共关系友好时期,他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加入了 国民党,但是在 1927 年国共两党关系破裂之后,由于对当时形势

33、认识不清,对 被摧残后的共产党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而脱离了共产党组织,此时的双重 党员的经历使他不想再背叛任何组织,于是选择了中间道路。他的一生都在探 寻救国救民之路,但是都没有令他满意,在个人经验和势力积累到一定是时期 的时候,他便提出了一条自己的政治主张。 8 (一)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缘起(一)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缘起 抗战胜利以后,中华民族举国欢庆八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摆脱一百多年来 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压迫,同时,也面临着战后中国向何处去的困境,一触 即发的内战局势,使广大爱国民主人士对祖国的命运甚为担忧。中共在思考怎 样尽快在中国实现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国民党正加紧调集兵力,准备

34、获取 战利品,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在国共之外的广大中间阶层爱国人 士,则提出走和平改良的中间道路,尽快结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他们的 主张迎合了大多数人民的战后心理,因此引起了社会上许多人的关注,形成了 中间路线的社会思潮。其中,施复亮对中间路线的极力倡导,使其成为中间路 线的领袖人物,对他中间路线思想的考察,将对准确把握解放战争时期中间路 线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儒家中庸思想的熏陶 施复亮从小受母亲的教育,和私塾教育的影响,是一位忠实的儒家文化的 拥护者,要做一位家庭的孝子,并且在上浙江一师之前一直是受传统的儒家思 想的教育,自称是“圣人之徒” 。对他最初的儒家思想信仰的颠

35、覆,来自家庭的 不幸,从小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他,力争做父母的孝子,然而,母亲卧病在床, 父亲却百般折磨他的母亲,对母亲的孝与对父亲的恨成了一对矛盾,母亲的去 世使他对中国儒家传统思想中的孝道产生了怀疑甚至颠覆,他写非孝一文 轰动了当时的思想界。后来他受新文化的影响渐渐接受了新的思想,而对 原来的儒家思想也逐渐冷淡。 “非孝”的发表并不代表他从此就不是一个孝子, 相反他永远都是一个孝顺的儿子, 非孝的发表也并不代表他对儒家思想的完 全抛弃,那种人生中最出的信仰永远存在在他的骨子里,并指导着他前进。深 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他,接受的不仅是孝的思想,儒家的“忠孝节义”都深入他 的思想,他最初的启蒙读物三

36、字经 、 孝经和后来的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书籍,使他各方面的思想都深受影响,同样,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思想中庸思想 对他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后来当他所有的信仰都受到冲击和被颠覆的时候,对 最初的儒家思想的回归也不足为奇,他所倡导的既不偏左又不偏右,走和平改 良之路的走中间路线思想,便是儒家中庸思想和“和为贵”思想的充分体现。 2. 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 9 施复亮的青年时期,也就是 20 世纪前 20 年,中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 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为了探索中国的出路,各界爱国人士都进行 了艰辛的探索,尤其是辛亥革命以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控制着中国 的政局,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37、使中国的政治意识陷入混乱,中国人民亟需寻 找一条救亡之路。这一切巨大的社会动荡,虽然发生在施复亮的少年时代,但 是在这样的历史大环境中成长的他,无形之中接受着时代的熏陶,辛亥革命那 年,他还在叶村的私塾读书,年幼的他虽然不懂这场革命究竟有何意义,但他 竟然学者外村人,逼着让母亲剪去他的长辫子。政治环境使这一代青年人身上 留下了浓厚的时代印记。施复亮读中学的时候,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涌入中国。 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潮有无政府主义思潮、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潮、马克 思主义、实用主义、工读互助主义等,这些思潮在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引起了 青年学生的注意,正在浙江一师读书的施复亮也不可避免的接触到了这些先

38、进 的思想,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无政府主义和工读互助主义。1919 年 9 月,施复亮 看了进化 、 民声 、 自由录等宣传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书刊后,便成为无 政府主义的信徒。无政府主义者反对强权,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宣扬“社会 的无政府主义” 、 “建设的无政府主义” ,强调“无限制的自由” 、 “破坏一切” , 反对无产阶级专政,这些强调个人绝对自由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施复亮。虽然后 来他转向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但是并没有彻底抛弃对个人自由的追求,他 没有追随共产党,一方面不相信共产党能够领导革命走向胜利,另一方面,中 共是要搞公有制和国家管制的计划经济,这与他追求个人绝对自由的理想是相 矛盾的。

39、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又令他一次次的失望,因此,在各种思想的游离中, 最后他选择了一条符合自己理想的中间路线。 3. 自身双重党籍身份的影响 施复亮的一生是不断寻求真理,却又四处碰壁的一生。在摆脱儒家思想和 无政府主义的困扰之后,他终于看到了希望,和陈独秀等党的早期领导人一起 成立马克思主义小组,组建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 最早的一批中共党员。可以说,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十分执着,为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成立了留日共产党小组, 并翻译大量的日文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如社会科学的研究 、 社会问题大要 、 欧美无产政党研究等。在任团中央书记期间,将

40、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青年 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时这一切无论 10 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看,施复亮都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与此同时,施复亮于 1923 年加入了国民党 1, “1923 年,中国共产党决定 与公民党合作。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存统由李汉俊、戴季陶介绍, 参加了国民党”2,从此成为一名双重党籍的人,这在当时并不罕见,这是政治 发展的需要,国共合作的需要。1923 年双重党籍必然有双重的信仰,从这时期, 施复亮便开始了对三民主义的接受,于是他的思想便由原来单纯的马克思主义 变为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的集合体。在孙中山先生在世的时候,这两种思想 存在在

41、一个人的思想中并不会有冲突,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当孙中 山先生去世以后,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导致大革命失败,国共两党合作 关系破裂,这时候的双党籍身份确实有些为难和尴尬。最终,在极端痛苦的挣 扎之后,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脱离了共产党,走向了国民党。但是他当时并 没有认清形势,更没有认清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在脱离共产党后不久,他发现 国民党已经不是孙中山先生所领导时期的国民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 也早被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反动集团抛在了脑后,当他发现国民党已经不是他心 目中原来所向往的国民党时,于是便也离开了国民党,从此成了一个民主人士。 当他对政治极端失望的时候,他的信仰就动摇了,

42、他错误的估计了共产党的力 量,同时对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又极度的无奈,如此一来,双重党员的身份并没 有给他带来政治上的希望最终导致他走向了中间道路。 (二)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发展历程 1.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萌芽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萌芽阶段是从 1928 年 8 月宣布“脱党”到 1928 年 底退出“改组派” 。任何一种思想、思潮都会有其产生发展之至消亡的过程,中 间路线思潮也不例外。中间党派在中国最早出现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 后, “一些小资产阶级的激进派及民族资产阶级左翼,期望在共产党与国民党、 革命与反革命两条道路中间另谋一条中国革命的出路,即所谓第三条道路。 ”3他 1 施复

43、亮加入国民党的准确时间各材料中记载不一致,但总体上是在国共打算合作的时候加入的,施复亮 自传年表中记载是 1922 年下半年,见金华县文史资料 第 10 辑 纪念施复亮百岁华诞专辑 金华县政 协教文体与文史资料委员会主编,1999 年 9 月第 1 版,第 85 页。 2 钟复光.施复亮传略M/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 20 辑.军政人物.下册.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350. 3 陈旭麓.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469. 11 们中的一部分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一些曾在国共合作时期在国民党内工作的 共产党员,因对当时党的政策的不理解

44、而从共产党内游离出来的分子,此时的 第三党以邓演达、谭平山为代表。1927 年 8 月 30 号,施存统在中央日报副 刊发表悲痛中的自白 ,宣告脱党,1928 年施复亮邀请许德珩、李达、邓 初民、刘侃之、马哲民等 12 人组成“本社” (即不忘马克思主义之本,反蒋不 反共) ,其宗旨是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反对蒋介石的 屠杀政策,同时也不同意共产党的暴动政策,在此期间施复亮发表了第三党 问题 ,认为中国革命是三民主义的革命,领导中国革命的应该是国民党,团结 工农,小资产阶级,提出了“打右不打左”的口号。这一时期,他的思想主要 是深受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影响,一心想实现孙中山

45、的遗愿,此时的他虽然 脱离了共产党但是并没有反对共产党的意思,因为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孙中山 的三民主义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一些政策难免会犯错 误,于是施复亮对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发生了错误的判断而脱离了共产党。 施复亮脱党和退出改组派以后,就没有了任何组织关系,成为一名爱国民主人 士。随着第三党的垮台,中间路线也随之销声匿迹,很快抗日战争的爆发,国 共合作时期的到来,使中间路线暂时平静下来。从此,施复亮再不过问政治, 而是一心从事“学究式”的教书和写作翻译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这一段暂时期,由于国共关系的破裂,在国共两党之间第一 次出现了第三党,施复亮的中间路线思想也是在这一

46、时期开始萌芽。此时施复 亮的中间路线思想实质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但是由于国民党在蒋介石的控制 下已经偏离了三民主义的方向,而当时共产党的领袖陈独秀又犯了右倾主义错 误,导致施复亮等一大批的共产党员脱离了共产党。施复亮的夫人钟复光在 施复亮传略中指出“1932 年,在此期间,复亮经过长期反省,发现 1928 年后所发表的政治见解和经济认识确是错误的,他所实践的中间运动 也是失败的。因此他在深自忏悔之余,只有埋头做一些基本研究工作和在自己 能力所及范围内做一点译述工作,以期减轻一点过去的罪过。 ”1说明施复亮的 中间路线思想已经萌芽,但是中间路线思想刚刚萌芽就夭折了。从此以后,施 复亮再也没有直接

47、参与政治,而是进行学术研究,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初期。 2.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形成 1钟复光.施复亮传略M/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 20 辑.军政人物(下).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352 12 国际上,美国和苏联虽然价值观上有冲突,但是为了各自在中国的既得利 益,他们都不希望中国发生内战。二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各种势力重新进行利益划分,二战中的最大受益国美国和苏联,成为二战初期 势力最大的两个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 营之间的矛盾成为当时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问题成为其较量的主要问题。 美国推行“扶蒋反共”的政

48、策,希望取代日本在亚洲的占领地位,企图在中国 建立一个亲美政府,维护美国的在华利益,使战后中国成为美国的原料产地, 商品倾销地,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苏联对中国则是采取两 面性的政策,一方面,不赞成中共同国民党进行武装斗争,要求中国共产党随 着美、苏间的妥协,向国民党妥协。虽然战后美苏成为世界上并列的两个大国, 但是苏联的综合国力远不如美国,为了与美国相抗衡,1945 年 8 月 14 日同国 民党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以及关于大连之协定 、 关于旅顺口之 协定 、 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定 ,这些条约和协定,使苏联恢复了沙皇俄国 时期曾在中长路等方面所抢占的权益,严重损害了

49、中国的民族主权和利益,在 这些协议、条约签订的同时,苏联领导人声明:“苏联政府同意予中国以道义 上与军需品级其他物资之援助,此项援助当完全供给中国中央政府即国民政府。 ”1另一方面,为了抑制美国全球战略计划,和考虑本国的安全,苏联领导人不 愿意中国完全受美国的支配,尤其警惕美国势力渗入同苏联接壤的中国东北领 土,因此,苏联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给予一定的支持。 在国内,争取中间力量成为国共战胜对方的砝码。抗战胜利初期,国内出 现了短暂的和平局面,经过抗战的洗礼国共两党的实力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 于当时的政治背景导致国共两党都希望争取中间势力,因此这个时期成了中间 派的活跃时期。在这一时期,武装斗争暂时停歇,但国共双方的政治斗争却愈 加激烈,谁能够争取更多人的支持,谁就拥有了胜利的砝码。 国民党方面,美蒋反动派联合起来拉拢中间势力。为了自身在远东的利益, 美帝国主义加紧扶持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抢夺胜利果实,同时协助蒋介石拉拢 中间势力。1945 年 12 月 7 日,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