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分析论文30770.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936109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业发展分析论文3077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旅游业发展分析论文3077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旅游业发展分析论文3077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旅游业发展分析论文3077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旅游业发展分析论文3077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业发展分析论文3077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业发展分析论文30770.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安市“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分析摘要:论文综述了旅游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查阅了六安市统计年鉴,针对六安市十一五期间旅游业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六安市十一五期间旅游产业现状,研究了六安市旅游产业在十一五期间要素变化趋势,为六安市十二五期间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六安市; 十一五;旅游业;发展Analysis on tourism development of Luan City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AuthorLiu YuanyuanInstructorLi GuangyaoAbstract:The paper r

2、eviews 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ess to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Luan City of Luan City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 tourismrelated data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quo of Luan City tourism industry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Lua

3、n City tourism industry trends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 element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Luan City during the second five recommenda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Luan City; Eleventh Five-Year;Tourism;Development1 引 言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

4、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它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对于区域而言,发展旅游业对区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1.1 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旅游业是地方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2)旅游业是无形出口产业,也是重要的创汇途径。 (3)旅游业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 (4)旅游业的发展能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旅游业虽然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效益,但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旅游者的消费能力高于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他们能够出高价购买食、住、行以及旅游纪念品为代表的各种物质商品。在经常有大量游客来访的情况下,则难免引起旅游目的地的物价上涨,同时随着

5、旅游业的发展,土地价格也会迅速上升,影响当地居民的住房建设与发展。1.2 对区域社会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带来的影响表现在价值观、个人行为、家庭关系、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宗教语言、健康等方面的变化。由于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不同种族以及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之间直接交往的手段,因而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了解,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促进民族文化的的保护和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1.3 对区域环境影响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它与旅游之间存在独立、共生、冲突三种关系。旅游不仅通过自身的活动促进和激刺了环境保护,同时直接以经济手段使保护得以实施。令人遗憾的是措施往往是在失控和过度

6、利用造成旅游资源退化之后才采取的,所以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1.4 对区域文化的影响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往日益增多,从而消除了一些社会和民族偏见,促进了相互理解。游客和旅游地居民的跨文化交流,在引起旅游地文化的适应性变化的同时,保护并振兴了当地的传统文化2。综上所述,发展旅游业对区域而言有利有弊;但只要措施得当,利大于弊。2 十一五期间六安市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俗称“皖西”。南依大别山、北傍淮河、东滨巢湖,中有淠、史、杭(淠河、史河、杭埠河)穿插而过,并有运河将境内大小河流、湖泊、水库依次相连。风景秀丽,环境优美,自古有

7、大别山明珠之誉,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现辖金安、裕安两区和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2.9%,总人口695.5万人,占全省的10.2%。历史上,六安市是古皋陶部族的生息地,故六安又称“皋城”。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用至今。六安人杰地灵,涌现出了西汉大教育家文翁、三国名将周瑜、“宋画第一”李公麟、明代兽医学鼻祖喻本元、喻本享兄弟,一代帝师孙家鼐等著名历史人物。六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分布有大量近现代革命遗址遗迹。六安市气候为亚热带

8、和温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为主,四季分明,年降水量1100mm;且境内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平原纵横交错,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由上可以看出,六安市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将六安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社会经济发展优势。 十一五期间六安市的旅游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旅游收入的增长旅游收入是指旅游接待部门(或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销售旅游商品(门票、旅游纪念品等)而获取的全部货币收入。它能给旅游地带来财政收入,促进旅游地GDP的增长。图1 十一五期间六安市国内旅游收入变化图2 十一五期间六安市国际旅游收入变化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

9、,六安市旅游收入增长显著,十一五末六安市全年旅游收入40.58亿,是十五末的3.3倍多。增长幅度远高于同期六安市GDP(2.16倍)的增长。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大量的就业,促进了旅游景区的发展,直接推动了一些旅游城镇的建设和繁荣。2.2 旅游景区的建设 旅游景区的建设是指通过开发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并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的建设项目。旅游项目的开发是旅游景区建设的一种主要形式。 从表1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六安市旅游项目的开发呈加快之势。总投入超过18.93亿元。十一五期间续建和在建了大量的旅游开发项目,如表1中霍山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景区开发项目,

10、天堂寨度假村,金寨红25军、红28军军部旧址迁址复建工程,独山镇苏维埃城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寿县八公山景区建设等等。旅游项目的建设提高了六安市旅游景区的综合实力,增强了六安市旅游吸引力,为六安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表1 十一五期间六安市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建设性质项目单位建设内容及规模总投资(万元)计划建设时 间项目当前进展情况1大别山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新建市及有关县区5个景点基础设施、配套干线公路、文物维修陈列等338002005-2007建设方案已报国家发改委,在建2天堂寨景区开发续建省旅游集团新景区开发;4A创建200002005-2010在建3万佛湖国际体育运动综合开发项目

11、续建舒城县成万佛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休闲中心、游船370002004-2010在建4舒城县万佛湖泰国风景园续建安徽华厦置业公司泰式风格旅游景点建设135002004-2007在建5横排头风景名胜区建设续建六安横排仙境旅游资源开发中心景点、道路及配套设施200002004-2010在建6大华山旅游综合开发续建金安区政府东石笋景区道路、景点开发,毛坦厂老街保护;大华山景区道路、景点开发200002006-2010部分在建7霍邱县西大山景区开发续建50002006-20088霍山县白马尖大别山主峰景区开发续建南京华厦集团开发白马尖风景区旅游资源200002004-2010在建9八公山景区开发续建北京连

12、五洲集团开发寿县八公山风景区旅游资源200002005-2010在建 资料来源:六安市旅游局,20052.3 旅游部门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部门和旅游事业都是为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设立的机构或组织。包括旅游的管理机构、旅行社和旅游星级宾馆等。下表是十一五期间六安市旅游管理机构、旅行社和旅游星级宾馆的发展情况。表2 十一五期间六安市旅游事业和旅游部门的发展情况单位200520062007200820092010旅游管理机构个8889924职工人数个5256625171238旅游星级宾馆个121819203135五星级个000001四星级个23478三星级个36791516二星级个91097910旅

13、行社总数个273034333637国际旅行社个111111国内旅行社个262933323536旅游社职工人数人285305320320410420国际旅行社人101010125040国内旅游社人275295310310360380 资料来源:六安市统计年鉴,20113 制约六安市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因素3.1 旅游资源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开发六安市以其复杂的地质构造、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老的民俗风情和特殊的区位条件, 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与开发, 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变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3.2 旅游景区级别相对不高 景区级别城市5A4

14、A3A黄山2103六安057表3 六安市与黄山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量对比表黄山市是我省的旅游资源大市。通过表3可以看出,与黄山市相比,六安市的旅游景区档次较低,规模较小。从上表六安市与黄山市3A级以上(包括3A)旅游景区的数量可以明显的看出来。3.3 国际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偏少 图3 十一五期间六安市与滁州市入境旅游人数变化 图4 十一五期间六安市与滁州市入境旅游收入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总面积13398平方千米,人口445.2万人,与六安市相近,近年来旅游业得到了极快的发展。从图3、图4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六安市与滁州市相比较,在吸引境外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上明显偏少。说明六安市的旅

15、游景区以短途旅游为主,对于长途旅游的吸引力较弱。3.4 旅游交通不畅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旅游交通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十一五期间,六安市交通建设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在公路和铁路上面的建设双管齐下,齐头并进。交通的通达度和交通网络密度都比十五末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和一些沿海发达城市或者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较,六安市的交通建设依然比较落后,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图5 六安市旅游地图 从图5可以看出,六安市旅游景点的分布具有“旅游景点多、分散范围广”的特点。由于多数旅游景点以自然景点为主,且多处于大别山

16、区,交通区位较差。通过图5可以发现,大多数旅游景点远离城镇,且与交通干线距离较远。前者限制了旅游景区的容积率,后者降低了旅游景区的吸引力。3.5旅游接待能力相对滞后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区的接待能力要不断提高。限制旅游地区接待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交通、餐饮和住宿。本文以六安市旅游星级宾馆房间数和床位数的变化为依据,研究十一五期间六安市旅游接待能力的变化。图6 十一五期间六安市星级宾馆客房数变化图7 十一五期间六安市星级宾馆床位数变化通过图6、图7发现,六安市旅游星级宾馆的床位数和房间数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平稳较快。但是随着六安市旅游业的发展,每年需要接待700多万的游客,现今的客房数和床位数越来

17、越不能满足。特别是在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时期,宾馆有限的客容率和大量涌来的游客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这种矛盾在餐饮和交通领域同样存在,导致的结果是,旅游地接待能力的不足越来越成为旅游地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以霍山县为例,标准接待能力仅为400人,降低标准也只能接待2000人,接待稍大些的旅游团队和组织旅游节庆活动就显得非常困难。3.6 旅游环境改善不快3.6.1 旅游景区对环境和生态保护力度不够 部分旅游景点对生态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对污染物排放达标管理不严,比如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内,存在着几十家水泥厂、石料厂、石灰厂。这些厂房经常日夜作业,浓烟滚滚,机声轰鸣,而且不时传来阵阵炮声;严重减弱了旅游

18、景区的游玩性。再比如电信部门在霍山一景“睡美人”身上树起了通信铁塔,就象美人身上扎上了一根针,造成了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佛子岭水库水面飘浮一些垃圾,让游人大感失望。3.6.2 交通不顺畅,硬环境不硬 旅游交通分为“外部交通”、“旅游中心城市与旅游风景区的交通”以及“内部交通”6。前文分析了前两类,本处就旅游地内部交通做简要分析。通过图5可以看出大部分旅游景点远离主干线,主要的旅游景点之间缺少直达的道路。部分地区的道路存在道路质量差,常年失修的情况。比如通往天堂寨、马鬃岭、铜锣寨、万佛山等主要景区的道路等级低,影响行驶速度且不利于安全。同时景区内外未能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直接影响了客源市场的

19、开拓。3.6.3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软环境不软 一些外地旅游车辆进入六安市境内,时常遇到拦路罚款现象。还有在通往景区的六霍路一处路段限速标识设在靠近拐弯处,极不明显,而且只有限速标识,没有解除限速标识,经常性发生外地不知情的游客被“坑”罚款。这既影响了游客的心情,也给六安市的旅游形象带来负面影响。4六安市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对策十二五期间六安市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吸收十一五期间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提出对策弥补十一五期间发展的不足。现就十二五期间促进六安市旅游业发展提供如下对策7。4.1 科学规划旅游资源,合理规划旅游区域旅游区划8的科学合理,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必不可少条件。长期以来,前往六

20、安市旅游的人群中,以短途线路旅游为主,旅游区划的不合理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六安市旅游资源主要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一些景点规模小,可玩性不高,周围缺少其他异质性9旅游景点,导致游客在一次游览过程中不能尽兴。旅游的费效比9低。这也是六安市吸引境外旅游人数较少的原因之一。为了提高六安市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必须要科学规划六安市的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的旅游线路。根据六安市人文性和自然性旅游资源都极其丰富的条件,建议未来可以打造三大旅游区域。 (1)以六安市城区为中心,以金寨县为核心区域,以独山等地为重点支撑的六安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域;这里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遗迹。并且有“

21、将军故里”之称的金寨县。为开展红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性条件。 (2)以天堂寨、白马尖、万佛湖等景区为重点,金安、裕安旅游景点为侧应的南部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域;这里湖光山色兼备,景色宜人。有“江北小黄山”之称的天堂寨就位于此地,自然风光秀美,有山有水(万佛湖)。此外在金安区新建了一所高尔夫球场,提高了该区的旅游层次,使得该区域可玩可游可娱。 (3)以寿县、金安为重点,霍邱、叶集与之呼应的古文化旅游区域。寿县是楚国故都,历史名城,历史遗迹(古城墙)保存完整。总之,抓住这些各具特色的旅游区域,必将会使六安市的旅游资源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4.2 加大旅游景区交通建设4.2.1 建设便捷的外部交

22、通 处于华东腹地的六安市,华东和华中是两个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其中,以武汉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及合芜蚌都市圈为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市场。因此加强同这些地区的交通是促进六安市旅游业发展的关键。4.2.2建设好旅游中心城市到风景区的交通 所谓旅游中心城市是指能为一定区域提供与旅游相关的吃、喝、住、行等相关配套服务的城市。通过图1可以发现,六安市是六安地区的旅游中心城市。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应该加快建设六安市区到六安地区内主要旅游景点的交通建设。4.2.3建设人性化的内部交通 内部交通包括旅游风景区内的步行道和特种旅游交通(索道、滑杆等)。因为内部交通是游客游览旅游风景区活动的一部分,所以建设人性化的

23、内部交通可以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提高旅游风景区的魅力。如近些年来,在六安多个旅游风景区兴起的皮艇漂流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4.3 推进旅游景点的建设六安市很多旅游景点属于自然风光。在开发这些自然风景区的时候,一方面要尊重景区的自然性和生态性;另一方面要做好必要的旅游辅助设施和服务设施,如风景区必要的门庭楼廊的建设。4.4 加大旅游风景区的保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旅游景区的保护和旅游环境的建设。大别山地区处于亚热带地区,暴雨较多,地质活动不稳定11。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平衡,防范地质灾害。4.5 加大旅游宣传,打造旅游形象旅游业是典型的形象产业,大众对它的认可就是市场。所以加

24、大旅游宣传,提高六安市旅游产品在目标客户群中的知名度就显得非常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这一点。 (1)精心打造六安中心城市整体形象,争取把六安市建设成为文明整洁的宜居城市12。(2)以节造势。通过节日凸显六安市的旅游特色和旅游优势。如2012年4月举办的“大别山旅游文化节”。(3)强化区域协作。特别是加强与省内外周边城市的互动交流。在建设旅游项目的时候要避免与周边旅游风景区产生同质。在规划旅游线路时加强与周边旅游风景区合作,提高旅游风景区的吸引力。(4)挖掘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之魂。历史给六安市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如皋陶文化、楚文化、红军文化,充分挖掘这些文化的内涵,将旅游景区与这些文化

25、衔接好。构筑一个人文与自然相交融的“文化六安”,从而提高六安市旅游景区的整体档次。4.6 开放创新,开展特色旅游近些年,在国外自驾游和野营发展迅速。综合考量六安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发现,在整个华东地区,六安市的大别山植被茂盛,景色宜人,适合野营和自驾旅游。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障这些新的旅游项目的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和观光。这不仅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游收入,同时有利于人们了解六安了解大别山。5 结 论六安市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十一五期间,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六安市的旅游产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旅游收入的增长上,同时在旅游景区的建设及旅游事业与部门的发展上均

26、可体现。通过本文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六安市旅游产业在十一五期间有较大发展,但仍有不足,在一些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如对旅游资源缺少统一的规划,旅游景区的建设仍显滞后,旅游交通的通达度不高,旅游地区接待能力不足,旅游地区的宣传度和知名度不高等等。通过对十一五期间六安市旅游产业发展正反两反面经验的研究。本文认为,为了更好地推动十二五期间六安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继承和发扬十一五期间发展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六安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不足。如对旅游景区进行科学区划,规划合理的旅游线路;加大对旅游景区的投入,提升景区的综合实力;改善旅游交通,实现便捷旅游;加大旅游宣传,打造旅游形象;加强

27、对旅游风景区的保护;开展特色旅游等等。总之,对于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六安市而言,只要真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不断总结前人发展经验,积极挖掘六安市旅游发展潜力,相信再过两到三个五年计划,六安市必将会由旅游资源大市变为旅游业发展强市。致谢: 本文的主要资料来源于李光耀老师,并在他的细心指导下得以多次修改完成,在此向其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我的同学李小刚、吴雷、陈光、安国华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感谢。参考文献:1马耀峰,宋保平等旅游资源开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保继刚,唐新民.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理论初探J云南社会科学,1988(5):14-16

28、3杜方明.安徽省六安市区位分析与发展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2002年04期:2-34张树萍六安市红色旅游业的SWOT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2):992015张劲松,万青.发展旅游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J甘肃农业,2006(4):101-1026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李永文旅游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9李小建,李国华,李国平等经济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田里,李常林.生态旅游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1陆景冈旅游地质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12颜怀学皖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及其对策J安徽地质,1996,6(1):74-77第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