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论文)-拉深模具的设计.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937861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论文)-拉深模具的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论文)-拉深模具的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论文)-拉深模具的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论文)-拉深模具的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论文)-拉深模具的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论文)-拉深模具的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论文)-拉深模具的设计.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设 计题目 拉深模具 系别 机电系 专业 机电-体化 班级 机电0403班 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 2006年12月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拉深模具的设计设计要求:(1) 模具结构必须满足精冲工艺要求,并能在工作状态下形成压应力体系;(2) 模具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功能可靠,导向精度好;(3) 认真考虑模具的润滑、排气,并能可靠清除冲出的零件及废料;(4) 合理选用精冲模具材料、热处理方法和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性;(5) 模具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设计进度:四周设计时间:一周时间查资料;一周时间做整理资料;一周时间整理电子稿;一周时

2、间修改内容; 指导教师(签名): 目 录摘 要1前 言21拉深模的设计要求31.1 分析零件图31.2确定冲压件的总体工艺过程41.3 确定模具的类型和结构尺寸进行模具设计61.4 合理选择冲压设备72 拉深模92.1 分析零件的工艺性92.2 确定工艺方案142.3 进行必要的计算142.4 模具总体设计162.5 模具主要零部件设计162.6 选定设备162.7 绘制模具总图172.8 绘制模具零件图17结 论24致 谢25参考文献26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摘 要不论冲压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大小如何,其生产过程一般都是从原材料剪切下料开始,经过各种冲压工序和其他必要的辅助工序(如退火,酸洗

3、,表面处理等)加工出图纸所要求的零件。对于某些组合冲压件或精度要求较高的冲压件,还需要经过切削,焊接或铆接等加工,才能完成。冲压件工艺过程的制定和模具设计是冷冲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冲压设计就是根据已有的生产条件,综合考虑影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各方面因素,合理安排零件的生产工序,最优地选用,确定各工艺参数的大小和变化范围,设计模具,选用设备等,以使零件的整个生产过程达到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的目的冲压工艺规程是模具设计的依据,而良好的模具结构设计,又是实现工艺过程的可靠保证,若冲压工艺有改动,往往会造成模具的返工,甚至报废。冲制同样的零件,通常可以采用几种不同方法工艺过程设计的中心就是依据

4、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高效,使用上安全可靠的原则,使零件的生产在保证符合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该零件在冲压加工中的难易程度。在技术方面,主要分析该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冲压工艺的要求。良好的工艺性应保证材料消耗少,工序数目少,模具结构简单,且寿命长,产品质量稳定,操作简单,方便等。在一般情况下,对冲压件工艺性影响最大的是冲压件结构尺寸和精度要求,如果发现零件工艺性不好,则应在不影响产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向设计部门提出修改意见冲压加工方法是一种先进的工艺方法,因其生产率高,材料利用率高,操作简单等一系

5、列优点而广泛使用。由于模具费用高,生产批量的大小对冲压加工的经济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批量越大,冲压加工的单件成本就越低,批量小时,冲压加工的优越性就不明显,这时采用其他方法制作该零件可能有更好的经济效果。例如在零件上加工孔,批量小时采用钻孔比冲孔要经济;有些旋转体零件,采用旋压比拉深会有更好的经济效果。所以,要根据冲压件的生产纲领,分析产品成本,阐明采用冲压生产可以取得的经济效益关键词:冲压件 拉深 落料前 言模具可保证冲压产品的尺寸精度,是产品质量稳定,而且在加工中不破坏产品表面。用模具生产零件可以采用冶金厂大量生产的廉价的扎制钢板或钢带为坯料,且在生产中不需要加热,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重

6、量轻、成本低且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等一系列优点,是其他加工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使用模具已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现代制造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取决于模具工业的发展。9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有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渡,也初步建立了形的经济体制的时期,也是国际产业结重组、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科技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时期。在经济和科技技术、市场等各个 方面我们不断与世界接轨。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决贯彻“以科技为先导,以质量主体”的方针,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振兴。而要实现振兴就必须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制造水平随着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品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模具的需求量

7、越来越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业内专家认为,虽然模具种类繁多,但在“十一五”期间其发展重点应该是既能满足大量需要,又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特别是目前国内尚不能自给、需大量进口的模具和能代表发展方向的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又由于模具标准件的种类、数量、水平、生产集中度等对整个模具行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一些重要的模具标准件也必须重点发展,而且其发展速度应快于模具的发展速度,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模具标准化水平,从而提高模具质量,缩短模具生产周期及降低成本。由于我国的模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因此对于出口前景好的模具产品也应作为重点来发展。而且应该是目前已有一定基础,有条件

8、、有可能发展起来的产品。模具生产的工艺水平及科技含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与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1 拉深模的设计要求不论冲压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大小如何,其生产过程一般都是从原材料剪切下料开始,经过各种冲压工序和其他必要的辅助工序(如退火,酸洗,表面处理等)加工出图纸所要求的零件。对于某些组合冲压件或精度要求较高的冲压件,还需要经过切削,焊接或铆接等加工,才能完成。冲压件工艺过程的制定和模具设计是冷冲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冲压设计就是根据已有的生产条件,综合考虑影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各方面因

9、素,合理安排零件的生产工序,最优地选用,确定各工艺参数的大小和变化范围,设计模具,选用设备等,以使零件的整个生产过程达到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的目的。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冲压工艺规程是模具设计的依据,而良好的模具结构设计,又是实现工艺过程的可靠保证,若冲压工艺有改动,往往会造成模具的返工,甚至报废。冲制同样的零件,通常可以采用几种不同方法。工艺过程设计的中心就是依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高效,使用上安全可靠的原则,使零件的生产在保证符合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冲压件工艺过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1.1 分析零件图产品零件图是分析和制定冲压工艺方案的

10、重要依据,设计冲压工艺过程要从分析产品的零件图人手。分析零件图包括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1.1.1 冲压加工的经济性分析冲压加工方法是一种先进的工艺方法,因其生产率高,材料利用率高,操作简单等一系列优点而广泛使用。由于模具费用高,生产批量的大小对冲压加工的经济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批量越大,冲压加工的单件成本就越低,批量小时,冲压加工的优越性就不明显,这时采用其他方法制作该零件可能有更好的经济效果。例如在零件上加工孔,批量小时采用钻孔比冲孔要经济;有些旋转体零件,采用旋压比拉深会有更好的经济效果。所以,要根据冲压件的生产纲领,分析产品成本,阐明采用冲压生产可以取得的经济效益。1.1.2 冲压件的工艺

11、性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该零件在冲压加工中的难易程度。在技术方面,主要分析该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冲压工艺的要求。良好的工艺性应保证材料消耗少,工序数目少,模具结构简单,且寿命长,产品质量稳定,操作简单,方便等。在一般情况下,对冲压件工艺性影响最大的是冲压件结构尺寸和精度要求,如果发现零件工艺性不好,则应在不影响产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向设计部门提出修改意见,对零件图作出适合冲压工艺性的修改。另外,分析零件图还要明确冲压该零件的难点所在,对于零件图上的极限尺寸,设计基准以及变薄量,翘曲,回弹,毛刺大小和方向要求等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些因素对所需工序的性质,数量和

12、顺序的确定,对工件定位方法,模具制造精度和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都有较大影响。1.2 确定冲压件的总体工艺过程在综合方析,研究零件成形性的基础上,以材料的极限变形参数,各种变形性质的复合程度及趋向性,当前的生产条件和零件的产量质量要求为依据,提出各种可能的零件成形总体工艺方案。根据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原则对各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选出最佳工艺方案(包括成形工序和各辅助工序的性质,内容,复合程度,工序顺序等),并尽可能进行优化。1.2.1 选择冲压基本工序剪裁,落料,冲孔,切边,弯曲,拉深,翻边等是常见的冲压工序,各工序有其不同的性质,特点和用途。有些可以从产品零件图上直观地看出冲压该零件

13、所需工序的性质。例如平板件上的各种型孔只需要冲孔,落料或剪切工序;开口筒形件则需拉深工序。有些零件的工序性质,必须经过分析和计算才能确定。如图2.0 (a)和(b)分别为油封内夹圈和外夹圈冲压件,两个冲压件形状基本相同,只是直边高度和外径不同经分析计算,内夹圈可选用落料冲孔和翻边,共两道工序;而外夹圈选用落料,拉深,冲孔和翻边等四道工序来加工较为合理。图2.0 油封内夹圈和外夹圈的冲压工艺过程a) 油封内夹圈 b)油封外夹圈材料:08钢,厚度:0.8mm1.2.2 确定冲压次数和冲压顺序冲压次数是指同一性质的工序重复进行的次数。对于拉深件,可根据它的形状和尺寸,以及板料许可的变形程度,计算出拉

14、深次数。其它如弯曲件,翻边件等的冲压次数也是根据具体形状和尺寸以及极限变形程度来决定。冲压顺序的安排应有利于发挥材料的塑性以减少工序数量。主要根据工序的变形特点和质量要求来安排,确定冲压顺序的一般原则如下:(1).对于有孔或有缺口的平板件,如选用简单模时,一般先落料,再冲孔或切口,使用连续模时,则应先冲孔或切口,后落料。(2).对于带孔的弯曲件,孔边与弯曲区的间距较大,可先冲孔,后弯曲。如孔边在弯曲区附近或孔与基准面有较高要求时,必须先弯曲后冲孔。(3).对于带孔的拉深件,一般都是先拉深后冲孔,但是孔的位置在零件底部,且孔径尺寸要求不高时,也可先在毛坯上冲孔,后拉深。(4).多角弯曲件,应从材

15、料变形和弯曲时材料移动两方面考虑安排先后顺序,一般情况下先弯外角,后弯内角。(5).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为便于材料变形和流动,应先成形内部形状,再拉深外部形状。(6).整形或校平工序,应在冲压件基本成形以后进行。1.2.3 工序的组合方式一个冲压件往往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因此,编制工艺方案时,必须考虑是采用简单模一个个工序冲压呢?还是将工序组合起来,用复合模或连续模生产。通常,模具的选用主要取决于冲压件的生产批量,尺寸大小和精度要求等因素。生产批量大,冲压工序应尽可能地组合在一起,采用复合模或连续模冲压;小批量生产,常选用单工序简单模。但对于尺寸过小的冲压件,考虑到单工序模上料不方便和

16、生产率低,也常选用复合模或连续模生产;若选用自动送料,一般用连续模冲压;为避免多次冲压的定位误差,常选用复合模生产,当用几个简单模制造费用比复合模高,而生产批量又不大时,也可考虑用将工序组合起来,选用复合模生产。工序的组合方式,可选用复合模或连续模。一般来说,复合模的冲压精度比连续模高,结构紧凑,模具轮廓面积比连续模小;但是,连续模的生产率较高,操作比较安全,容易实现单机自动化生产,若装上自动送料装置,可适用小件的自动冲压。常见的复合模和连续模的工序组合方式,可按图1-2-1选用。1.2.4 辅助工序对于某些组合冲压件或有特殊要求的冲压件,在分析了基本工序,冲压次数,顺序及工序的组合方式后,尚

17、须考虑非冲压辅助工序,如钻孔,铰孔,车削等机械加工,焊接,铆合,热处理,表面处理,清理和去毛刺等工序。如多次拉深工序之间,为消除加工硬化,要进行退火处理;为除锈要酸洗等。这些辅助工序可根据冲压件结构特点和使用要求选用,安排在各冲压工序之间进行,也可安排在冲压工序前或后完成。依据所确定的零件成形的总体工艺方案,确定并设计各道冲压工序的工艺方案。内容包括:确定完成本工序成形的加工方法;确定本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根据各冲压工序的成形极限,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如弯曲件的最小弯曲半径,一次翻边的高度等;确定毛坯的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计算材料利用率,确定各工序的成形力,计算本工序的材料,能源,工时的消耗

18、定额等,由所定的工艺方案计算并确定每个的工件形状和尺寸,绘出各工序的工件图。1.3 确定模具的类型和结构尺寸进行模具设计1.3.1 模具类型和结构形式的确定 根据确定的工艺方案,冲压件的形状特点,精度要求,生产批量,模具的制造和维修条件,操作的方便性与安全性要求,以及利用和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的可能性等确定选用复合模,连续模或者简单模。应特别注意使模具类型,模具的结构形式与模具的强度,刚度,使用寿命要求等取得协调一致。复合模常常遇到强度问题,如落料,冲孔及翻边集中到一副复合模上,而翻边高度又小,这时,复合模的凸凹模壁厚薄,不能满足强度要求。1.3.2 工件定位方式的选择 工件在模具中的定位主要考虑

19、定位基准,上料方式,操作安全可靠等因素。选择定位基准时应尽可能与设计基准重合,如果不重合,就需要根据尺寸链计算理论重新分配公差,把设计尺寸换算成工艺尺寸。不过,这样将会使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提高。当零件是采用多工序分别在不同模具上冲压时,应尽量使各工序采用同一基准。为使定位可靠,应选择精度高,冲压时不发生变形和移动的表面作为定位表面。冲压件上能够用作定位的表面随零件的形状不同而不同,平板零件最好用相距较远的两孔定位,或者一个孔和外形定位;弯曲件可用孔或形体定位;拉深件可用外形,底面或切边后的凸缘定位。1.3.3工件定位方式的选择 计算模具的工作零件,定位,压料和卸料零件,导向零件,连接和紧固零件

20、要尽量按冷冲模国家标准(GB28512875-81)选用,若无标准可选用,再进行设计。此外还有弹簧,橡皮的选用和计算。对于小而长的冲头,壁厚较薄的凹模等还需要进行强度校核。如设计计算确定了凹模的结构尺寸后,可根据凹模周界选用模架;模具的闭合高度,轮廓大小,压力中心应与选用设备相适应,并画出模具结构草图。1.3.4 绘制模具总装配图 根据模具结构草图绘制正式装配图,装配图应能清楚地表达各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应有足够说明模具结构的投影图及必要的剖面,剖视图。还应画出工件图,排样,填写零件明细表和技术要求等。1.3.5 绘制模具零件图按照模具的总装配图,拆绘模具零件图。零件图应标注全部尺寸,公差,表

21、面粗糙度,材料及热处理,技术要求等。1.4 合理选择冲压设备根据零件的大小,所需的冲压力(包括压料力,卸料力等),冲压工序的性质和工序数目,模具的结构型式,模具闭合高度和轮廓尺寸,结合现有设备的情况,来决定所需设备的类型,吨位,型号和数量。选择设备和设计模具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的,许多工作可交叉进行或同时进行。如先根据计算的冲压力,粗选的设备不大,但模具的轮廓尺寸大时,可重选大些的设备,使设备的闭合高度,漏料孔的尺寸与模具的结构尺寸相适应。通常,设计模具和选择压力机应注意下列几点:1 为保证冲模正确和平衡地工作,冲模的压力中心必须通过模柄轴线而和压力机滑块中心线相重合,以免滑块受偏心载荷,从而减少

22、冲模和压力机导轨的不正常磨损。2 模具的闭合高度H应介于压力机的最大装模高度Hmax和最小装模高度Hmin之间,即满足关系式Hmin+10mmHHmax-5mm压力机的装模高度是指滑块在下死点时,滑块下表面至工作台垫板上表面之间的距离。3 对于深拉深的模具,要计算拉深功,校核压力机的电机功率。4 拉深,弯曲工序一般需要较大行程,在拉深中,为了便于安放毛坯和取出工件,要校具出件时压力机的行程,其行程不小于拉深件高度的2.5倍。2 拉深模拉深模及翻边模:零件名称:180柴油机通风口座子生产批量:大批大量村料:08酸洗钢板零件简图:如图2.1所示。图2.1 通风口座子2.1 分析零件的工艺性这是一个

23、不带底的阶梯零件,其尺寸精度、各处的圆角半径均符合拉深工艺要求。该零件形状比较简单,可以采用落料拉深成二阶形阶梯和底部冲孔一翻边的方案加工。但是能否一次翻边达到零件所要求的高度,需要进行计算。2.1.1 翻边工序计算一次翻边所能达到的高度:按照相关表取极限翻边系数由相应公式计算: 而零件的第三阶高度 由此可知一次翻边不能达到零件高度要求,需要采用拉深成三阶形阶梯件并冲底孔,然后翻边。第三阶高度应该为多少,需要几次拉深,还需断续分析计算。计算冲底孔后的翻边高度(见图2.2):图2.2 拉深后翻边取极限翻边系数 拉深凸模圆角半径取 由相关公式得翻边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 取翻边高度计算冲底孔直径:

24、实际采用。计算需用拉深拉出的第三阶高度。 根据上述分析计算可以画出翻边前需要几次拉深成的半成品图,如图2.3所示。图2.3 翻边前半成品形状2.1.2 拉深工序计算图2.3所示的阶梯形半成品需要几次拉深,各次拉深后的半成品尺寸如何,需进行如下拉深工艺计算。计算毛坯直径及相对厚度:先作出计算毛坯分析图,如图2.4所示。为了计算方便,先按分析图中所示尺寸,根据弯曲毛坯展开长度计算方法求出中性层母线的各段长度并将计算数据列于表1中。图2.4 计算毛坯分析图表1 毛料计算附表(mm)根据公式计算得毛坯直径: 计算相对厚度:确定拉深次数:根据 由以上计算可得拉深次数为2,故一次不能拉成。计算第一次拉深工

25、序尺寸:为了计算第一次拉深工序尺寸,需利用等面积法,限第二次拉深后的面积和拉深前参与变形的面积相等,求出第一次拉深工序的直径和深度。由于参与第二次拉深变形的区域是从图2.4中的开始,因此以开始计算面积,并求出相应的直径。 查相应表得第二次拉深系数:因此,第一次应拉成的第二阶直径为了确保第二次拉深质量,充分发挥板材在第一次拉深变形中的塑性潜力,实际定为:按照公式(4-7c)求得:这样就可以画出第一次拉深工序图,如图2.5所示:上述计算是否正确,即第一次能否由的平板毛坯拉深成图2.3所示的半成品,需进行核算。阶梯形零件,能否一次拉成,可以用下述近似方法判断,即求出零件的高度与最小直径之比,再按圆筒

26、形零件许可相对高度得其拉深次数,如拉深为1,则可一次拉成。根据图2.5所示:,查相关表得拉深次数为1,则说明图2.5所示半成品可以由平板毛坯一次拉成。2.2 确定工艺方案通过上述分析计算可以得出该零件的正确工艺方案是:落料、第一次拉深,压成如图2.5所示的形状;第二次拉深、冲孔,压成如图2.3所示的形状;第四道工序为翻边,达到零件形状和尺寸要求,如图2.1所示。共计四道工序。现在我们以第一次拉深模为例继续介绍设计过程。图2.5 第一次拉深工序图2.3 进行必要的计算2.3.1 计算总拉深力根据相对厚度,按照公式判断要使用压边圈。按照公式计算得拉深力为: 压边力为: 式中的值按相应表选取为 总拉

27、深力: 2.3.2 工作部分尺寸计算该工件要求外形尺寸,因此以凹模为基准间隙取在凸模上。单边间隙 凹模尺寸按公式(4-33a)得: 式中由表查得。凸模尺寸按公式得: 圆角处的尺寸,经分析,若该处是以凸模成形,则以凸模为基准,间隙取在凹模上;若是以凹模成形,则以凹模为基准,间隙取在凸模上。2.4 模具总体设计勾画的模具草图,如图2.6所示:初算模具闭合高度: 外轮廓尺寸估算为: 图2.6 模具结构草图2.5 模具主要零部件设计该模具的零件比较简单,可以在绘制总图时,边绘边设计。2.6 选定设备本工件的总拉深力较小,仅有322000N,但要求压力机行程应满足:,同时考虑到压力要使用气垫,所以实际生

28、产中选用有气垫的3150000N闭式单点压力机。其主要技术规格为:公称压力:3150000 N滑块行程:400 mm连杆调节量:250 mm最大装模高度:500 mm工作台尺寸:11201120 mm2.7 绘制模具总图模具总图,如图2.7所示:图2.7 座子拉深模(第一次)2.8 绘制模具零件图由以上的总体设计可以得出:凸模零件图、凹模零件图、凹模与推件板零件图,对于第三道拉深冲孔工序和第四道翻边工序仅介绍总装图。零 件 明 细 表2序号名称数量材料热处理1上模座1HT2002内六角螺钉M12701045HRC40453内六角螺钉M1225645HRC40454顶杆145HRC40455模柄

29、1Q235(A5)6圆柱销12n6100245HRC40457凹模与推件板1T8AHRC56608凹模1T8AHRC56609凸模1T8AHRC566010卸料板1Q235(A3)11顶杆445HRC404512下模座1HT200技术要求:热处理:HRC5660材料:T8A图2.8 凸模零件图技术要求:工作部分热处理:HRC5660材料:T8A图2.9 凹模零件图技术要求:热处理:HRC5660材料:T8A图2.10 凹模与推件板零件图图2.11 座子拉深冲孔复合模(第二次拉深)1上模座;2顶料销;3星形板;4模柄;5顶杆;6垫板;7凸模固定板;8导套;9导柱;10凸模;11凹模;12凹模与推

30、件板;13凸模;14下模座。图2.12 座子翻边模(第四道工序)1上模座;2凹模;3托料板;4翻边凸模;5下模座;6顶杆。结 论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和在刘泽元老师的指导下最终完成了自己都毕业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我多次查阅图书馆的相关资料,经过多次修改和反复计算,最终完成,在此期间,刘泽元老师给我做了多次的修改,提供了很大帮助,毕业设计是在完成了三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和生产实习结束之后进行的最后的一个教学环节。此次设计我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课,结合生产实习中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经过查阅大量相关课题书籍,参照资料,按照设计任务书,逐步完成了毕业设计。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使我初步掌握了

31、冲压成形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冲压工艺过程和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拟订一般复杂程度冲压件的工艺过程和设计一般复杂程度冲压模具的能力;通过这次的设计使我已经能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常见的冲压工艺及模具方面的问题.使我三年来所学的知识得以系统化,初步掌握了一些设计的技巧,锻炼了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了平常马虎的恶习,养成了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一些查阅工具书的技巧,这些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是对自己的三年专业课学习的一个良好的总结。由于能力所限,经验不足,设计中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由于时间精力有限,还有许多功能有待扩展、完善

32、。还有许多知识没有用上,对于拉深模具的许多高级指令没有应用到。这些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解决。致 谢本论文是在刘泽元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刘泽元老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诲人不倦的作风至今令我终生难忘。从刘泽元老师身上,除了学到许多专业知识外,我还学到了如何做人、做事等许多其它宝贵的东西。所有这些都将使我受益终生。在此,我要衷心的感谢刘泽元老师,感谢他在指导我做毕业设计期间对我无私的关怀和耐心细致的指导,并向刘泽元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完成此次设计使我明白,设计一样东西并不是单一的依靠一门学科,某种东西,它可能需要多方面的东西,是通过各个方面的知识积累以及动手实践做出来,而绝非凭空想出来

33、的,它是实实在在不掺一点水儿的,只有自己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去制造去设计,使我更加明白不论做什么都要认真,一点一滴去积累,踏踏实实去做才能慢慢走向成功.由于本人的学识水平、时间和精力有限,文中肯定有许多不尽人意和不完善之处,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以思考和完善其次,要向给予此次毕业设计帮助的老师们,以及同学们以诚挚的谢意,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他们也给我很多帮助和无私的关怀,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不少技术方面的资料,在此感谢他们,没有这些资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论文。在大学三年的学习期间,我还得到了其他众多老师和单位领导、同学们的关怀、帮助,有了他们,我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在设计的这些日子里,

34、我们合作的非常愉快,教会了我许多道理,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我再次向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参考文献1 王芳.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2 徐政坤.冷压模具及设备.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3 成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4 丁松聚 .冷冲模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5 杨占尧.冲压模具图册.高等教育出版社6 马正元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7 模具实用技术从书编委会.冲模设计与应用实例.19868 齐占庆主编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第三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9 孙锡红.模具制造工.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