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3845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毕业论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毕业论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毕业论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毕业论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编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题 目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学生姓名邢可轩学 号030410112学 院自动化学院专 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班 级0304101指导教师王晶 讲师二八年六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尽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作者签名: 邢可轩 2008年6月7日 (学号):030410112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

2、 我国不同区域的差异比较摘 要在当代,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已经愈加明显。本文应用典型的C-D生产函数理论和索洛技术进步模型原理,对我国及不同区域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选取了全国以及浙江、福建、河北、广西四省区的统计数据,进行生产函数模型估计,计算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于计算出的不同贡献率,本文分析了不同地区各要素的贡献作用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做了相关的政策研究,给出了促进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技术进步,经济增长,C-D生产函数,索洛模型,区域差异A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pr

3、ogress contributes to the economic growth-The differenc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districts in our countryAbstractNowadays, the effec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on the contribution of economic growth have already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study our countrys sc

4、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in different districts contribut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analytical production func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classic model of Solow. By selecting authority data of the last years in the four provinces of Zhejiang, Fukien, Hebei, Guangxi

5、and the whole country, we draw up to match a correspond of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and the model carries on a necessary examination and revise, taking into each year of the data to compute an one area in each province of and national each production factors contribution rate for economic growth.

6、At las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ntribution rate, this thesis analyzes different regions main factors of the reason of the creation and influence, and carries out a related policy research, gives some suggestion of strengt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to contribute a function to the econo

7、mic growth and promote district economic harmony development and the whole economic good and then quick development.Key Words:Technology progress; Economic growth; C-D production function; Solow model; District difference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前言1第一章 概 论21.1技术进步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21.1.1 柯布-道格拉斯模型121.1.2 索洛模型31

8、.1.3 不变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模型31.1.4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31.2 技术进步研究的意义4第二章 技术进步研究的理论、指标与数据52.1 原理及指标因素分析1052.2 指标的选取62.3 指标数据的收集6第三章 我国19982006年技术进步模型的构建93.1 模型的建立93.1.1 模型参数的估算93.1.2估计模型的检验与修正103.1.3 模型参数估计的结果123.2 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13第四章 结果分析及相关政策建议154.1 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154.2 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154.3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154.4 四省市的比较分

9、析164.5 相关政策的研究16结束语18参 考 文 献19致 谢20iii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代,科技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支力量,世界各国均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力图提高科技对本国的经济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越来越认识到科技水平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产生的贡献,认识到技术进步是我国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近三十年来,我国的总体科技水平持续上升,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仅同世界发达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国内不同地域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

10、必将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有代表性的选取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相关数据,分别测算出技术进步对该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比对,并尝试给出增强技术进步对经济贡献作用、缩小地区间差异的相关政策建议。第一章 概 论本章中将重点介绍技术进步研究的发展历程,包括从柯布-道格拉斯模型到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等著名的生产函数模型,特别是后文将采用的索洛模型,并简要论述研究技术进步的相关意义。1.1技术进步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1.1.1 柯布-道格拉斯模型1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数学家柯布(Charles Cobb)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Paul Dauglas)为了研

11、究各生产要素对经济的贡献,提出了生产函数这一名词,并基于之前的投入产出生产函数模型,运用1899-1922年的数据资料,总结出了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Cobb-Dauglas)生产函数模型,即:式中Y为经济产出总量,A为规模效益系数,K为资本投入量,L为劳动投入量,和分别为K、L的弹性系数,柯布和道格拉斯利用以上各要素分析预测总产出的变化情况。并假设,即假定研究对象的规模报酬保持不变,总产量的增加比例等于该改生产要素的增加比例(1937年,杜兰德对该函数进行了改进,取消了的假定,认为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也即总产量的增加比例可以大于或小于改生产要素的增加比例)。柯布和道格拉斯还利用美国1899

12、-1922年的数据资料为样本,并以此估计出模型的参数,即:,该模型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在实际应用中发现C-D模型始终存在着不可忽略的误差,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探求更为准确的生产函数模型。1.1.2 索洛模型1957年,索洛(Solow)最先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增加技术进步的因素量来完善生产函数模型,建立了测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索洛模型”,即:式中为加入时间变量的综合技术进步因素,且t为时间序列,表示伴随时间产生的生产效率的自然提高,为技术进步因素。此后索洛模型成为主流的测算工具。1.1.3 不变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模型19

13、61年,阿罗(Arrow)、钱纳里(Chenery)等四位学者又进一步提出了两要素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其基本形式为:其中,Y为经济产出总量,A为技术水平系数,K为资本投入量,L为劳动投入量,为分配系数,为替代系数。1.1.4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1973年,克里斯坦森(Christensen)等三位学者共同提出了一种新的变替代弹性模型超越对数函数模型。该模型是用投入要素对数的二次式来表示产出的对数,具有参数的易估性和模型的一般性等优点,其数学形式为:虽然后两种模型更复杂,也更为贴近实际,但相对于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在相关领域的统计数据还并不十分齐全的情况下,经过广泛应用并得到认可的索洛函

14、数会更加适用和准确。本文也将基于索洛函数进一步测算各地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状况。1.2 技术进步研究的意义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可能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保持这种发展的形势。探其根源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三十年中,我国抓住了科技发展的机遇,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持续加大,科学技术的整体的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科技在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助推作用也日益明显。在我国,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伴随着地区的不同也产生了一定的差异。但是目前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本地区的贡献率的测算,缺

15、乏在纵向发展数据基础上对不同地区的横向比较。研究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区域性差异,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对缩小各区域的差异,增加技术对经济的总体贡献作用,促进我国各区域协调发展和总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第二章 技术进步研究的理论、指标与数据在研究了技术进步的模型后,本章将对索洛函数中的各个指标量进行分解分析,并采集相应数据,为后文进一步的计算做准备。2.1 原理及指标因素分析10在索洛函数中,Y为经济产出总量,A为规模效益系数,K为资本投入量,L为劳动投入量,和分别为K、L的弹性系数。弹性系数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增加1%对产出的影响情况,即,因此,。各生产要素的贡献

16、率我们可以通过索洛余数发推算出。设生产函数为,对变量t求导为:两端同时除以Y,得:即:也即:,所以: (1)式(1)中表示产出增长率,表示技术进步增长率,表示资本要素的增长率,则表示劳动要素的增长率。因此,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资本贡献率:,劳动贡献率:。2.2 指标的选取索洛函数中的Y变量原是指经济产出总量,在实际研究中通常都是选取被研究国家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本文中也将采用官方统计的不同区域GDP作为Y变量的输入值。在索洛函数中K、L一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时间发挥作用的资本量和劳动量,即资本应为资本数量与资本质量的乘积,劳动应为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的乘积。但是,考虑到我国统计领域相关数

17、据并不完善的现实,本文拟采用固定资产投资代替资本实际使用量,历年的就业人数代替劳动量,即假定资本和劳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没有效率上的区别。而这种假定和替代也已被我国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广泛采用3。2.3 指标数据的收集2000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作用也愈加明显,同时各省区市在相关领域的规章制度也逐步完善,故本文选取了2000-2007年以下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和城乡就业人数(万人)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时期全国的总体数据做比对运算分析。(注:本文所选取的统计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200020012002200

18、32004200520062007浙江地区生产总值(亿元)6030.00 6700.00 7670.00 9200.00 11243.00 13365.00 15649.00 18638.00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207.00 2769.00 3458.00 4947.00 5945.00 6652.00 7593.00 8432.80 就业人数(万人)2651.00 2740.00 2835.00 2920.00 2940.00 3035.00 3154.00 3250.00 福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920.00 4258.37 4681.97 5241.73 6053.14 6560.

19、07 7501.63 9160.14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110.10 1123.01 1230.76 1507.87 1899.10 2344.73 3115.08 4321.74 就业人数(万人)1660.81 1676.30 1706.88 1746.08 1795.42 1853.45 2045.22 1983.31 河北地区生产总值(亿元)5076.31 5577.70 6076.60 7095.40 8836.90 10116.60 11613.70 13863.50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847.00 1941.90 2046.70 2515.90 3215.30 4193.5

20、0 5499.40 6876.90 就业人数(万人)3295.10 3329.00 3325.29 3462.40 3515.60 3567.70 3610.00 3665.62 广西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035.55 2231.19 2437.22 2733.21 3320.10 4063.30 4801.98 5885.88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660.00 731.25 835.00 987.00 1254.86 1775.94 2246.03 2970.47 就业人数(万人)2566.00 2578.00 2589.00 2601.00 2631.00 2703.00 2760.00

21、2769.00 表2.1 浙江等四省相关经济统计数值11表2.2 2001-2007年度商品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以2000年为基准值100折算)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98.00097.41299.06899.960100.960102.777109.152表2.3 浙江等四省按商品销售价格分类指数折算到2000年价格水平后的相关数据统计值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浙江地区生产总值(亿元)6030.006836.737873.779286.5511247.5013237.9215226.1717075.27固定资

22、产投资(亿元)2207.002825.513549.874993.545947.386588.757387.847725.74就业人数(万人)2651.002740.002835.002920.002940.003035.003154.003250.00福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920.004345.284806.365291.046055.566497.697298.948392.10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110.101145.931263.461522.061899.862322.433030.913959.38就业人数(万人)1660.811676.301706.881746.08179

23、5.421853.452045.221983.31河北地区生产总值(亿元)5076.315691.536238.047162.158840.4410020.4011299.9012701.10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847.001981.532101.082539.573216.594153.635350.816300.30就业人数(万人)3295.103329.003325.293462.403515.603567.703610.003665.62广西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035.552276.722501.972758.923321.434024.664672.235392.37固定资产投资

24、(亿元)660.00746.17857.18996.291255.361759.052185.342721.41就业人数(万人)2566.002578.002589.002601.002631.002703.002760.002769.00表2.4 1998-2006年全国相关经济统计数值(折算后)国内生产总值Y(亿元)固定资产投资K(亿元)就业人数L(万人)199884402.2828406.2072087.00199989677.0529854.7072791.00200099214.5532917.7073992.002001109655.1737213.5074432.00200212

25、0332.6943499.9073740.002003135822.7655566.6074432.002004159878.3470477.4375200.002005183867.8888773.6175825.002006210870.99109998.1676400.00第三章 我国19982006年技术进步模型的构建在获得具体数据后,本章以全国总体数据为例,建立模型,代入数据测算并进行必要的检验与修正,在此基础上利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其余四省区的相应数据和测算,即可得出全国与各地区技术进步等生产要素对经济的贡献率。3.1 模型的建立3.1.1 模型参数的估算为了进行参数估计,首先对索洛函

26、数模型进行双对数线性化处理,对上式等号两边同时取对数,有 令基期技术水平A=1,t=1,则: (2) 此时。将表2.4中全国的各项数据取对数后得表3.1:表3.1 全国相关经济统计对数值lnYlnKlnL199811.3433496910.2543627111.185629199911.4039702210.3040975611.195348200011.5050400010.4017657911.211712200111.6050959110.5244268811.217641200211.6980156010.6805139211.208301200311.8191060510.92533

27、75811.217641200411.9821684211.1630478011.227907200512.1219727511.3938447311.236183200612.2590018311.6082189411.243738使用Excel软件中的LINEST函数对表3.1中数据按式(2)进行线性拟合2,回归结果如下:表3.2-1 使用LINEST函数首次回归值3.0013672620.3544145-27.79490.9918802540.03729510.751780.9972858590.019317#N/A1102.3221626#N/A0.8226747820.002239#

28、N/A表3.2-2回归结果的检验值拟合优度检验F检验回归值3.0013672620.3544145-27.79490.997285861102.3222标准方差0.9918802540.03729510.75178t检验3.0136271431.835213-8.47665检验又叫方差齐性检验,要对某两个样本进行比较的时候,首先要判断两总体方差是否相同,即方差齐性。且大于时通过检验。检验是对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所进行的检验,且为回归值,为其方差。3.1.2估计模型的检验与修正从上表3.2续中可知,回归的各数据均通过了检验,线性拟合度也超过了工程实践中要求的0.95水平。但其t()检验却均未获得通

29、过。t检验不通过,主要原因在于和两个变量间存在共线性问题。若要使得模型有效,必须通过修正来消除共线性。根据经济学原理,通过(即假定研究对象的规模报酬保持不变)的强制假设来消除或减小共线性的影响4。令,则(1)式可以变换为:则式(2)可变换为: (3)将表3.1中数据变换为:表3.3 表3.1中数据变换处理ln(Y/L)ln(K/L)19980.15772069-0.9312662919990.208622615-0.8912500420000.293327741-0.8099464720010.387454672-0.6932143620020.489714925-0.527786752003

30、0.601464815-0.2923036620040.754261907-0.0648587120050.8857894170.157661420061.0152638520.364480964使用Excel软件中的LINEST函数对表3.3中数据按照式(3)进行线性拟合,回归结果如下:表3.4-1修正后使用LINEST函数的回归值0.6356757780.7931450.019606660.0119160.9933846720.0263961051.14856770.7323598060.004877表3.4-2回归结果的检验值拟合优度检验F检验回归值0.635675780.7931445

31、0.9933851051.149标准误差0.019606660.0119156t检验4.539770077.26597913.1.3 模型参数估计的结果从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和的值均通过了线性度检验、检验及t检验,能够采用进行下一步的运算,即=0.793,=0.636,=1- =0.364。将、和的值及1998年的Y、K、L值带入式中,可得A=2.117。因此1998-2006年全国总量生产函数模型为。同理我们可以得出同一时期浙江、福建、河北和广西四省区的、值,如表3.5所示:表3.5 浙江、福建、河北和广西四省、数值浙江50.60830.3927福建60.68830.4560河北70.44

32、951.8849广西80.55590.9923根据采集的浙江、福建、河北、广西等四省区和全国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就业人数的数据,可以递推出年差额,即dY、dK、dL和dY/Y、dK/K、dL/L,再根据式(1)可以推算出dA/A,得出表3.6的结果。表3.6 贡献率测算过程参数列表9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浙江dY/Y0.1180 0.1317 0.1521 0.1743 0.1504 0.1306 0.1083 dK/K0.2189 0.2041 0.2891 0.1604 0.0973 0.1082 0.0437 d

33、L/L0.0325 0.0335 0.0291 0.0068 0.0313 0.0377 0.0295 dA/A-0.0279 -0.0056 -0.0352 0.0741 0.0789 0.0500 0.0701 福建dY/Y0.0979 0.0959 0.0916 0.1263 0.0680 0.1098 0.1303 dK/K0.0313 0.0930 0.1699 0.1989 0.1820 0.2338 0.2345 dL/L0.0092 0.0179 0.0225 0.0275 0.0313 0.0938 -0.0312 dA/A0.0721 0.0237 -0.0356 -0.0

34、232 -0.0715 -0.0939 -0.0169 河北dY/Y0.1081 0.0876 0.1290 0.1898 0.1178 0.1132 0.1103 dK/K0.0679 0.0569 0.1727 0.2105 0.2256 0.2237 0.1507 dL/L0.0102 -0.0011 0.0396 0.0151 0.0146 0.0117 0.0152 dA/A0.0584 0.0641 -0.0232 0.0667 -0.0112 -0.0094 0.0140 广西dY/Y0.1059 0.0900 0.0931 0.1694 0.1747 0.1386 0.1335

35、 dK/K0.1155 0.1295 0.1396 0.2064 0.2863 0.1951 0.1970 dL/L0.0047 0.0042 0.0046 0.0114 0.0266 0.0207 0.0033 dA/A0.0371 0.0138 0.0109 0.0433 -0.0109 0.0097 0.0208 全国dY/Y0.0588 0.0961 0.0952 0.0887 0.1140 0.1505 0.1305 0.1281 dK/K0.0485 0.0931 0.1154 0.1445 0.2172 0.2116 0.2061 0.1930 dL/L0.0097 0.0162

36、 0.0059 -0.0094 0.0093 0.0102 0.0082 0.0075 dA/A0.0244 0.0310 0.0196 0.0002 -0.0275 0.0122 -0.0036 0.0026 3.2 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根据表3.6中已得数据,利用前文所提的测算方法,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资本贡献率:,劳动贡献率:,可计算出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表3.7所示。表3.7-1 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列表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浙江EA-0.2366-0.0423-0.2311EK1.12850.94241.156EL0.10810.09990.0

37、751福建EA0.73710.2474-0.3884EK0.21990.66741.2766EL0.04310.08520.1118河北EA0.54010.7321-0.18EK0.28230.29190.6015EL0.1776-0.0240.5785广西EA0.35030.15350.1175EK0.60610.79970.8334EL0.04360.04680.0492全国EA0.41550.32290.20630.0027-0.2407EK0.52460.61560.77111.03581.211EL0.05990.06150.0226-0.03850.0297表3.7-22004年2

38、005年2006年2007年平均值浙江EA0.42510.52440.38270.64720.2099EK0.55960.39380.50390.24570.7043EL0.01530.08180.11350.10710.0858福建EA-0.1834-1.0504-0.8551-0.1298-0.2318EK1.08411.84051.46561.23911.1133EL0.09930.20980.3895-0.10930.1185河北EA0.3514-0.0949-0.08320.12670.1989EK0.49840.86110.88820.6140.5768EL0.15020.2338

39、0.19510.25920.2243广西EA0.2558-0.06230.06980.15590.1486EK0.67740.9110.78240.81990.7757EL0.06680.15130.14790.02420.0757全国EA0.081-0.02770.02030.0975EK0.89431.00470.95830.8769EL0.02470.0230.02140.0255第四章 结果分析及相关政策建议从以上测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分析:4.1 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从2000年左右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对资金投入的依赖性很大,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平均水平达到87

40、.69%;在各省份中,最高的福建省为111.33%,最低的河北省也为57.68%。这显示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依然主要靠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所带动,其余要素所起到只是一个辅助性的作用,这也证明了我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依旧是粗放型,离实现集约型增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浙江省,资金投入对经济的贡献作用自2003年来在不降低,而另一方面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却在逐步提高,这一可喜的变化体现出浙江省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道路上先行一步,成果有所显现。4.2 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我国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近几年来不断接近2%,并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可

41、以归结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因而对低素质的劳动力需求逐步减少。这一方面表明我国的经济主体力量开始努力摆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正在由、低附加值产品输出向中、高附加值产品输出转变,我国也在逐渐完成从资源性国家向制造业国家过度的令人鼓舞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目前对高素质人才的缺乏,而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将会对技术进步产生反向的抑制作用。4.3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都十分有限。从全国来看,几年间虽然贡献率有所起伏,但平均贡献率仅有9.75%,这一数据远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平均水平。从四省区来看,广西虽然贡献率数值较高,但由于其自身经济实力较为单薄,所能起到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比较有限;福建省由于资产投资额所占比重过大,致使技术进步所产生的贡献率反而成了负值,这在统计中应该并不常见。浙江省在2003年国家提出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后积极应对,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增长贡献也稳步提升,前景喜人。4.4 四省市的比较分析对比四省区经济增长的数据,可以发现福建资金投入的贡献率最高(111.33%),河北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率最高(22.43%),浙江和广西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