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宋徽宗的绘画艺术.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94015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宋徽宗的绘画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毕业论文-宋徽宗的绘画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毕业论文-宋徽宗的绘画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毕业论文-宋徽宗的绘画艺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毕业论文-宋徽宗的绘画艺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宋徽宗的绘画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宋徽宗的绘画艺术.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谈宋徽宗的绘画艺术【摘要】宋徽宗是中国古代帝王中最富艺术气质而才华横溢的皇帝,他广泛涉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对于金石考古也有一定研究。他大力发展了皇家的画院,积极提倡花鸟画,对促进花鸟画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他的绘画作品同其诗、书、一样表现出一种极为自然、极为特色的美。宋徽宗的绘画拓展了绘画的表现力,其强烈的个人见地是立足于对传统的深入学习和对艺术的真诚。本文分为六个部分:一、环境、社会背景对其绘画的影响。二、宋徽宗的花鸟画。三、宋徽宗艺术表现的特质。四、宋徽宗的艺术论。五、立足现代的审美看宋徽宗的艺术成果。【关键词】 宋徽宗 绘画艺术 花鸟画 【引言】宋徽宗身为当代杰出的艺术家,他工书善画,

2、亦能作诗填词。善画花竹翎毛,风格精细艳丽,在绘画、书法上都有着非凡的成就,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平日的观察,使赵佶较好地掌握了动物的行止习惯和植物的生长规律;大量的写生,令赵佶大大提高了表现对象的能力。对于形象的刻画几乎逼真到无懈可击,体现了生活高度的真实性。他的工笔重彩画用笔精细考究,情调艳丽富贵,从传世的芙蓉锦鸡图、瑞鹤图都达到了形神兼备、生机勃勃、情景交融的境界。其创作继承我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吸收皇家绘画艺术之营养,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深入观察,加以融会提炼,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范。可以说,徽宗赵佶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拥有较高的艺术涵养和绘画才能,并真正称得上画家的皇帝。学习宋徽宗

3、的笔墨精神和创新精神对当代画家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赋予新的生命力和感情。一、环境、社会背景对其绘画的影响赵佶生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为宋神宗第十一子,逝于高宗绍兴六年(1136),一共活了五十四岁。宋徽宗的特殊绘画风格具有十分浓郁的时代特征,说起来有大半原因在于他所生活的时代因素。宋徽宗赵佶生活在诗词书画全盛、名家辈出的北宋时代。他的艺术成就是在北宋书画艺术高度发展的条件下获得的。北宋的皇帝自宋太宗起就没有一个不爱字画的,多年来宫廷采取各种手段到处征集字画,搜罗画师。到徽宗即位时“翰林图画院”已经经营了一百余年,宫中收藏的字画早已超过盛唐,多达几万件。在宫廷的影响下北宋的王公、士大夫无不

4、以收藏鉴赏书画为荣,他们竞相附庸风雅,讲求艺术蔚然成风。宫廷绘画艺术的繁荣与士大夫书画创作的活跃,使北宋名家辈出,李成、黄庭坚、崔白、米芾、范宽等书画大师如群星耀日。当时的京都可谓是艺术家云集,连酒家、茶楼都张挂各类书画供客人欣赏,正是北宋书画艺术发展的全盛时期。宋徽宗赵佶自幼在这种艺术环境陶冶下,开始了对艺术永不疲倦的追求。其绘画风格融合了皇家富贵和徐熙野逸的两大流派,笔法强劲有力,追求笔墨变化的极致,谨细拟物,不会有姿态、数目、季节上的差错。并通过对形体的刻画,来捕捉自然的“真意”。但是,到了北宋后期,这已经不是唯一的创作理念。徽宗皇帝亦受到文人思想的感染,在画院中推行改革,设立画学,以诗

5、题取士,要求院中画家在形象中传达诗的内蕴。时代因素之外,宋徽宗的生长环境也是造成他独特画风的成因。他出生于皇家贵族,在诗书画全盛、名家辈出的北宋时代。他自幼嗜好诗词书画,不同于其他皇卿国戚子弟,整日沉浸于笔墨纸砚、丹青图史的享乐之中,在初习诗词书画时,便与名家交往,耳濡目染,受到很多启发。即帝位后,又为他提供了更为优越的艺术环境。首先,内府收藏的大量书画名迹开阔了宋徽宗赵佶的眼界。赵佶拥有如此珍贵的艺术遗产,并亲手临摹,眼界日益广阔,他的创作水平也日渐提高。其次,与名家的交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赵佶的艺术审美观。经常召见大书画家、大鉴赏家米芾,探讨书法艺术。再次,赵佶嗜好艺术极为笃诚,固因其所好,

6、终日观察花鸟,且对此富有极大的兴趣,据记载,赵佶曾绘出御苑中各种珍禽异兽和奇花稀果等所谓祥瑞,按所画题材以十五种为一册。通过日积月累和平日里细微的观察,使赵佶更好地掌握了动物的举止习惯和植物的生长规律;大量的写生,大大提高了赵佶对物象的表现能力。总的来说,由于北宋时期文学艺术昌盛的优良环境之熏染,前人流传下来的丰富艺术遗产的借鉴,加之赵佶本人对艺术的倾心,终于使他成为一位诗词书画并精,山水、人物、花鸟、杂画兼善,具有全面艺术修养的“皇帝艺术家”。 二、宋徽宗的艺术成就知其人方知其画,所以我们先在上面扼要地介绍了宋徽宗成长的时代、社会背景。接着便说说他的艺术成就,从他的花鸟画来谈时,更能从共性里

7、看出他这一类绝古今之作的特殊之处。他的书与画均可彪炳史册,其书,首创“瘦金书”体;其画尤好花鸟,并自成“院体”,充盈着富贵之气,令花鸟画步入其全盛时期。可以说,早期他仍在不断摸索学习阶段,临摹前人的摹本,认真仔细地画工笔画,注重形似,画面上呈现出来的无非是感情的抒发罢了。其后他的技法日趋走向成熟,对于所身处的时代绘画风格有了极大突破。宋徽宗的花鸟画可称之为富贵而传神,当时宣和画谱记录了他所收藏的花鸟画占全部藏品的44%,可见其喜爱之深。赵佶的花鸟画,以极其严谨的创作态度,既从形象上充分掌握了对象的生长规律,且以特有的笔调活灵活现地传达出对象的精神特质。具有精微传神、设色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的

8、审美特征,达到了高度成熟的艺术境界。流传至今题为赵佶的大量精美的花鸟画作,则已经证实了这种记载的真实性。中国传统花鸟画一直受徐黄两派影响颇深。两派各有所长,黄派长于用色而短于用笔;徐派长于用笔而短于用色。从技术手法来评论,徐不及黄的精工富丽;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黄不及徐的气韵生动。当时,朝廷两种不同风格的画派各走极端,处于阶段性的发展中。由于黄派受画院影响暂居下风,徐派则得以蓬勃发展。凭赵佶深厚的艺术修养,他对徐、黄两派的的技法特点的认识是清醒。当然他并非只学一家,时而继承俆熙写生的系统用笔,又融入黄筌的大胆用色,并力求使两者达到浑为一体的境界。所以,赵佶的艺术独特性和对后代的影响力,也主要从他

9、的花鸟画中体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物象意念安排的独特性。经营位置为画家的总要,所以画面布置因题材内容的繁简不同也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当然一般的方法,这是人人都能学习揣摩得到的;所谓特殊的方法,这是需要每个作者有独到的见地和别出心裁的巧妙安排。赵佶花鸟画的构图时有别具一格的想法。如鸜鹆图,画幅左下方以水墨形式置放鸜鹆两只,并使两只鸜鹆奋翅相争纠结在一起,一正一反,羽毛狼藉。上面一只用利爪抓住另一只的腹部,怒视着对方;但是下面的一只并不甘示弱,依然进行反击,奋勇挣扎着逃脱。左上方留出一大片空白,零落的飘洒着几根羽毛,给人一看就像是两只鸜鹆从高处一直打斗下来,使画面显得相对广阔,画面右下方破出

10、一枝向右上方伸展,上面栖落着另一鸜鹆,似乎有点枯躁不安,俯看着下面两只正在争斗的同伴,不知是喝彩还是劝架,显得极度难为情的神态,又似乎想飞下来参加加入他们的战争队伍。透过几只鸜鹆神态的刻画使整个画面描绘得惟妙惟肖,充满着勃勃生机。同时,鸜鹆的心理感情,也刻画得细致入微。松针与纠结在一团浓墨的鸜鹆相对比,更增强了画面的动感。虽然画中所描绘的也都是比较生活化的写照,但由于物象意念安排得巧妙和独特,从而超出了有限时空里无限理想化的艺术世界。宋徽宗的这种独到安排和表现,开启了构图方面的改革先河。第二,写实技法的独特性。曾经有一位外国专家把赵佶花鸟画的写实技巧称为“魔术般的写实主义”,因为它给人以“魔术

11、般的诱惑力”。(劳伦斯西克曼:中国的艺术和中国的建筑)。北宋的绘画理论中以气韵胜人一筹的很多,但在赵佶时代,严格要求形神兼备。“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益州名画录)。最理想的境界是由形似达到神似,所以赵佶在创作实践过程中,一直是力求由形似达到神似的。赵佶所画翎毛多以生漆点睛,几欲活动,这正是为了由形似达到神似所作的技术性尝试。如御鹰图,论其对物象的描绘,双勾谨细,毛羽洒然,形体生动而自然。尤其是鹰眼的神姿,英气勃发,显示着一种威猛之气。而艺术的格调,却是清新文雅,去除粗犷的情味。尽管双勾是历来的表现形式,而这种新颖的绘画风格,是形神兼备的绝妙写生,已从朴实真诚

12、之趣,变为精致灵动,与崔白、吴元瑜等显示了一定的距离了。又如金英秋禽图中的一双喜鹊,笔画细致,描绘对象无微不至。以潇洒的笔来表达细致的写生,真可谓是绝妙之至。花的妩媚雅致,叶的飘逸生动,枝的挺劲有力,石的玲珑透彻,以及鸟兽的飞鸣跳跃,草虫的飞翔蠕动,无一不是其魔术般的写实技巧款款传出。正如张丑题赵佶的梅花鸜鹆图诗:“梅花鸜鹆宣和笔,十指春风成色丝;五百奇踪悬挂处,暗香疏羽共纷披。”所谓“奇踪”和“色丝”都是形容绝妙之意。这种写生传统是中国画最可宝贵的传统。第三,诗、书、画、印结合的独特性。赵佶的绘画尤其是花鸟画作品上,经常有御制诗题、款识、签押、印章。诗题一般题在属于精工绮丽的画作上,如芙蓉锦

13、鸡图轴,左下角秋菊一丛,斜上方芙蓉一株,花鸟锦鸡相依枝头,回首仰望右上角翩翩戏飞的双蝶,顺着锦鸡的目光,顺着右边空白处的诗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鬼管。”全图开合有序,画因诗更显圆满,诗因画更富情趣。这首题诗实际上已巧妙地成了画面构图的一部分,可见赵佶对诗画合一的大胆尝试和显著成就。画上的题字和签名一般都是用他特有的“瘦金体”,秀劲的字体和工丽的画面,相映成趣。尤其是签名,喜作花押,据说是“天下一人”的略笔,也有认为是“天水”之意。盖章多用葫芦形印等,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押印于书画的款识上,始于宋代苏轼、米芾、赵佶等人。虽说自元明以后,诗、书、画、印相结合已成为中国画的传

14、统特征,但在北宋,却还处于草创时期,赵佶便是开创先河的人。 三、宋徽宗艺术表现的特质自宋代以来,中国绘画的主流从严谨的写实作风,逐渐注重主观感受的抒发。北宋画坛,不论是郭熙的山水,还是武宗元的人物,或是崔白、易元吉的花鸟,都是通过高度写实的绘画技巧,追求笔墨变化的极致,并通过对形体的刻画,来捕捉自然的“真意”。但是,到了北宋后期,这已不是唯一的创作理念。气魄雄大的结构日趋减少,简洁的运笔,屡见不鲜。大多文人画在几百年间虽使笔墨得到了空前的解放,涌现了李公麟、米蒂等有精深书法造诣和文化修养兼备的文人画家。此时宋徽宗以其艺术之修养,结合文人画的笔墨功底与宫廷美术的情趣,成为宋代绘画长河中光亮的一座

15、灯塔。开创了文人画转向大众化的新局面,造就了皇室气派和宫廷审美艺术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作品雅俗共赏,具有时代感,这就是为什么直至今日人们仍然爱护尤佳,喜爱其作品的程度,依然有增无减的重要原因。宋徽宗的作品在艺术表现上,至少具有如下的特点:(一)情感美宋徽宗是在不同于一般艺术家的生活环境中成长,汲取创作灵感,从小生活在皇宫,却向往着大自然的生活,因此,他重视传统法度,强调深入观察生活,以追求绘画的构思与意境。这种情感美,是由生动、强烈、深刻而又个胜化的艺术语言,反映出现实生活。宋徽宗赵佶所画芙蓉锦鸡图是我国经典传世名画之一。此画曾是宋以后历代皇帝珍爱的藏品,显示了巨大的价值。关于绘画创作,赵

16、佶注重对被描绘对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再现,还要求画面蕴含诗歌的意境,令人观之有回味无穷的艺术体验。芙蓉锦鸡图纵81.5厘米,横53.6厘米,为一幅绢本立轴的双勾重彩的工笔花鸟画。通过刹那间的动态,把花、鸟、蝶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芙蓉与锦鸡间的暗连关系,虽然描绘的是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无不赋予作品以空间意义的想象、赋予了诗情般的时间联想。图中芙蓉盛开,随风轻轻颤动,蝴蝶飞舞,相互追逐嬉戏,引得落在枝上的锦鸡回首凝视,目不转睛。一只色彩绚丽的锦鸡落在芙蓉枝上,回首出神地仰望着右上角一对翩翩飞舞的蝴蝶,显出一种跃跃欲试的神态。芙蓉的一枝,由于锦鸡的落下而微微地弯曲了,似乎给人一种颤动的感觉,更显出花枝

17、的柔美。芙蓉锦鸡图无疑完美地体现出这位极具艺术修养的皇帝的美学思想。全图所用双勾法,不仅花卉枝叶和锦鸡造型准确,且芙蓉为锦鸡所压的摇曳之态也能如实体现,加上层次清晰的色彩晕染精妙而自然,浓淡相宜,其严谨的表现,形成富有生活情趣的意境。设色富丽而典雅,整个画面,充满了秋色中一派盎然的生机。富丽堂皇中蕴涵端庄典雅的气质,堪称“形神兼备,曲尽其妙”。就构图而言,画幅左侧集中着芙蓉、锦鸡,与右上轻盈飞舞的蝴蝶遥相呼应,使得错综的布局显得密疏有度。以清瘦劲健的诗文和精致富丽的图画相互辉映,更富有情趣。 宋徽宗所画的东西,以日常能够见到的为多,不常见的,在他看来都是虚无缥缈的。宋徽宗擅长以描绘熟知的生活常

18、景,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深刻感触。他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生活写照,为百鸟传神”,歌颂生活中切的美好东西。他画出的“竹雀图”、“瑞鹤图”等作品皆以山雀、仙鹤等为题材,腊梅山禽图描写的是一株腊梅枝干略弯而劲挺上伸,极富弹性,且互相交错而有变化。枝头几点黄梅开放,似乎有阵阵清香袭来,腊梅枝头上的一对山雀相互依偎于画面左边,将观者视线引向画外。刻画工整细致,富有生活情趣。腊梅枝干以劲细墨笔钩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画出。笔墨的细粗、干湿配合协调。左下题诗:“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宋徽宗在绘制这幅作品时內心充满了希望、理想、爱情,一种美丽的幻想王国生活,不经意

19、间浮于笔中。他借画中的山花、蜜蜂等动植物來描写情感和生命的关系,用寒冬季节的植物來诉说生命的坚定,把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为熟悉的呈現在画里,借鸟类之情來表明人间友情和爱情的坚贞。(二)构成美宋徽宗笔下的各种物象,从不以表现真实空间的大小为准则,而是从心灵空间出发,强调物象的本质特征以及彼止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构思上讲究含蓄巧妙,达到了诗情画意;在笔法技巧方面重视传统却又不守成规,遵循画院“评画标准:“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宋史选举志)这种创作的要求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观察生活,提倡精细准确地描绘,追求意境的审美需求。从而形成了宋代绘画精工细致的“写实”风格特征,给后

20、来的绘画以深远的影响。池塘秋晚图以荷鹭为主体,将各种动、植物分段安排在画面上。卷首画红蓼(lio)与水蜡烛,暗示水岸。接着一只白鹭迎风立于水中。荷叶欹(q)倾,水草顺成一向,衬托白鹭充满张力的姿态。荷叶有的绿意未退,有的则枯萎残破,墨荷与白鹭之间的黑白对比,增强水墨色调的变化关系。后有鸳鸯,一飞一游,红蓼、水蜡烛及枯荷装点出萧瑟的秋意。而白鹭的眼神、鸳鸯的动向尚有往后延伸之势,让观者有意犹未尽之感。这种比例关系和布局在现实生活中恐怕是没有的,但在画面上根据构思的需要却是合理的,从而使观者得到更真实、强烈的生活感受。此图精而造疏,简而意足,恰是以最少构成要素,达到严谨扎实,无可更动的构成美。(三

21、)笔墨美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不掌握精湛的笔墨技巧,就画不好国画。宋徽宗以特有的文人情怀致力于其他文人画家所追求的江湖之思、林泉之趣,但又因其特定的帝王身份,其墨笔花鸟作品仍带有雍容的气貌而缺少荒远之境。而徽宗正以其特有的文人情怀,一改宫廷绘画历来的富丽倾向,创作出此类简淡的野趣之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柳鸦芦雁图是此类作品最有代表性的。卷首画古柳一枝,柳枝轻拂。枝头树下栖息着四只白头鸦,或俯首,或鸣叫。画面另一端是三只栖息在池塘边的大雁,或饮水,或衔叶,情态生动。全图以水墨勾染为主,敷以淡彩,用笔拙重沉凝,富于对比。粗壮的柳干,细柔

22、的柳枝,大雁白鸦的黑羽白肚,使整幅作品在疏密穿插、黑白对比方面取得很大成功。不过徽宗特定的皇帝身份,使他的墨花作品虽画江湖野趣,仍带有雍容气质而缺少荒远的意境。画中物象造型的写实严谨也并不与其院画风格脱节。元人汤屋在画鉴中就评道:“徽宗性嗜画。作花鸟、山石、人物入妙品,作墨花、墨石间有入神品者。”值得注意的是,徽宗将文人情趣引入宫廷绘画,改变了宫廷绘画历来的富丽倾向,再加上用色朗畅,造型简约,因而画面气魄绝大。宋徽宗墨笔花鸟画初探赵佶传世的水墨花卉(包括以水墨为主薄施淡彩)作品中以池塘秋晚图卷及柳鸦芦雁图卷最具代表性。另有写生珍禽图、四禽图及枇杷山鸟图等传世。池塘秋晚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纸本

23、水墨画,纵33厘米,横237.6厘米。卷首画红蓼蒲草迎风摇曳,荷梗支着莲蓬挺生于水中,白鹭一只叉开双足而挺立,衬以枯荷败叶,卷末水鸟一翔一浮嬉游追逐,呈现出水边沙外的潇洒之趣。此图布局平列而疏散,笔墨朴拙灵秀。白鹭用淡墨勾出,与深墨画成之荷叶相衬托,回首望飞翔之水禽,神情生动。枯败之荷叶用干笔皴涂,勾勒叶筋,力求表现出荷叶临风翻卷之态,似信手写出,颇有一些早期文人画的特色。他用水墨渲染的技法,不太注意色彩,崇尚清淡的笔墨情趣。其名作还有柳鸭芦雁及纯用水墨表现的斗鹤鹉图。他的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花鸟画。宋徽宗作品中的笔墨趣味,旨在表现花草禽鸟等的形神特征以及自身主观感受。这种笔墨趣味,不是超脱出世而

24、是热清参与的。是对现实世界的积极感知与评价。这是他与历来众多文人画家在笔墨观上的根本不同之处,也是他的作品能够与时代同步的根本原因。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四、宋徽宗的艺术论(一)绘画本质论南宋邓椿画继记载宋徽宗赵佶所说“孔雀升高,必先举左”等。这些记述体现了宋代美学对真实性、经验性的要求,从而构成为宋代美学的要素,求异思维。宋人的思想属求异型

25、,富于怀疑精神。赵佶的艺术主张,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他是工笔画的创始人,作品以写实为主,题材从人物、山水到花鸟、走兽几乎无所不画,这便是卓然大家的共同特点。他用笔挺秀灵活,舒展自如,充满祥和的气氛。他注重写生,观察入微,以精细逼真著称,相传他曾用生漆点画眼睛,更加生动、栩栩如生,令人惊叹。赵佶的画取材于自然写实的物象,他构思巧妙,着重表现超时空的理想世界。主要表现在:具有新颖独创性,笔墨奔放奇纵,挥写自如,富有变化,画面生机蓬勃,雅俗共赏,独树一格。五、立足现代的审美看宋徽宗的艺术成果。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具有优良的民族传统特色和特殊的审美标准,这种特殊的审美标准

26、使中国画形成独特的审美内涵。纵观中国画发展史,虽然历朝历代的中国画审美标准一直在变化,但艺术家们一直追求的还是作品中的韵味和自我精神的呈现,直至近现代中国画坛的许多画家。立足现代的审美看宋徽宗的艺术成果。虽然近现代的中国画己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但其不平衡,这就是如何协调传统技法与新题材的矛盾。如哪种创新技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按新审美的需要,对传统艺术问题、技法问题予以新的解决,将是当代美术工作者的新问题。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

27、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总的来说,现代花鸟画的创作无论从文化内涵上,线条的提炼上,技法的表现上,以及光的运用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标志着中国花鸟画走向了现代,更反映出中国画家在融合中西方面的能力和中国花鸟画的强盛的生命力。如果我们每位艺术爱好者拿出宋徽宗的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创新精神,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花鸟画作为中国的国粹,会在二十一世纪更加引起海内外同行的注目,每一个有使命感的中国画家都应不负历史的重托,为再创中国花鸟画的新高峰而奋斗!中国绘画的又一特征是意境,艺术家的重要犯筹是艺术家源于自然,又融于自然的表现。因此,首先要了解历史,掌握中国画的命脉和方向,才不会被迷惑!才能超越历史,!笔墨才是中国画发展的正脉!参考文献1.杨思寰梅宝树艺术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