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主义与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学士学位论文.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941859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鲁门主义与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杜鲁门主义与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杜鲁门主义与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杜鲁门主义与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杜鲁门主义与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鲁门主义与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学士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鲁门主义与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学士学位论文.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方民族大学 学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杜鲁门主义与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I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 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 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 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 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

2、用授权说明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 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 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 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II 学位学位论论文原文原创创性声明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

3、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 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 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学位论论文版文版权权使用授使用授权书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Comment b1: 得说出杜鲁门主义的 实质,

4、然后指出它与英美特殊关系的 影响啊。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III 摘 要 二战后期,杜鲁门政府开始掌管美国政权。随着同盟国一方逐渐掌握战争的主动 权,各大国开始重新构想战后的国际新秩序。罗斯福的睦邻政策对美影响深远,杜鲁 门政府成立初期对英建立英美特殊关系的构想反映冷淡。二战以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 而告终,人们渴望和平,但苏联执行大国扩张主义,支持东欧国家建立共产党政府, 并向伊朗、土耳其施加压力,表现出蠢蠢欲动之势。美国继续维护雅尔塔体系感到困 难重重。 1946 年,英国利用希土危机引导美国发动冷战;乔治凯南的 “长电报”为英美 特殊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丘吉尔富尔顿演说正式提出建立英美

5、特殊关系;杜鲁门主 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成立分别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促进了英美特殊关系 迅速发展。 为什么会形成特殊关系呢?同源文化、共同的利益取向和英美两国领导人在处理 外交事务时维护自身利益是其基础。这种英美特殊关系既使英国维护了它的大国利益, 也使美国更好的在欧洲乃至世界贯彻执行了自己的战略意图,即使有时两国有些矛盾 和摩擦也被抵消掉了。英美特殊关系成为解释相互依赖理论极其合适的模本。 关键词:杜鲁门主义,英美特殊关系,冷战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IV Truman Doctrin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U. S.-Anglo Special R

6、elationship Chenrui (School of Art and History,North University of Ethnic ,Yinchuan,Ningxia,750021) ABSTRACT During the post-world war II, the Truman administration began to charge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With the Allied side grasping the initiative of the war, the world major countries began

7、to re-vision a new international after-war order.Due to the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of Roosevelts Good Neighbor Policy to the U.S. ,the Truman administration luckwarmly responsed to establish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which is the British idea. World War II ended with the Allied victory, the people

8、 suffer the ravages of war and extreme desire for peace. Expansionist Soviet Union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jor powers support Eastern Europe countries to found the communist government ,meanwhile she put pressure on Iran and Turkey. It is difficult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continue maintaining t

9、he Yalta system. 1946 American-Soviet conflict and other countries around the convergence of unprecedented tensio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Greek-Turkish crisis, the British used to guide the United States launched the Cold War. George Kennan, “long telegram“ made for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the

10、ory. Churchills Fulton speech, formally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Truman Doctrine, Marshall Plan, NATO was established at the policy, economic, military,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nglo-American special relationship. On the Basis of homology and the common inter

11、ests and cultural orientation to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the two leaders become actively to promote the two countries in dealing with foreign affairs, the principle of doing things naturally followed. This interdependent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o the United Kingdom to maintain its power

12、, while U.S. benefit from a better implementation of its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in Europe even in the whole world. Occasional contradictions and frictions are also offset by the benefits of such lost.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V Anglo-American special relationship as this very suitable model explains the interd

13、ependence theory . Key words : Trumans Doctrine;the U. S.-Anglo Special Relationship;Cold War;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VI 目 录 前言1 一、杜鲁门上任后外交政策上面临的国际环境2 (一) 美国维护雅尔塔体系的困难 3 (二) 杜鲁门政府对英国构建“特殊关系”的回应 5 二、杜鲁门主义与丘吉尔的英美特殊关系8 (一)杜鲁门主义的出笼9 (二)杜鲁门主义为英美特殊关系提供了前提12 三、分析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14 (一)历史文化渊源是其形成特殊关系的基础15 (二)双向互动,共同的利益构成英美特殊

14、关系的立足点15 (三)敏感性和脆弱性一再考验着两国特殊关系16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 杜鲁门主义与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 文史学院 2006 级 历史学专业 陈睿 前 言 杜鲁门主义是冷战时期的开始的标志,该主义对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冷战是指以美苏为代表的两个集团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全方面的对抗 与较量,并在排除两国直接战争这一手段后的一种新的对抗方式。杜鲁门在提出杜鲁 门主义之前曾经受罗斯福政府时期“四大警察”思想的影响深远。但随着斯大林格勒 战役的胜利以及苏联在波兰、捷克的扩张,美国不愿坐以待毙丢失其在欧洲的影响力, 力图

15、摆脱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使美国走向欧洲、走向世界、并对战后的世界做出自 己的安排。此时,当美国积极参与欧洲乃至全球事务以达到消减共产主义在全球范围 内的影响的同时,英国地位江河日下。这是建立英美特殊关系的有利条件,因为英国 无论丘吉尔政府还是继承其外交思路的工党艾德里政府都持赞同态度。但美国曾一度 冷淡回应英国构建“特殊关系”的设想。杜鲁门主义出笼后,英美特殊关系得到迅速 发展。从本质上讲,形成中的英美特殊关系对冷战的爆发虽不是决定因素,但它确实 是美国对外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可以说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为美国杜 鲁门主义的出笼提供了历史条件,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又会反过来加强英美之间的

16、特 殊合作。 我国史学界在论述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时,往往过多强调英国在特殊关系构建中 的重要作用以及两国作为英语国家所具有的共同的历史渊源和血缘文化。但作为英美 特殊关系中的重要一环美国,在这一历史阶段同样对特殊关系的形成产生了巨大 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杜鲁门上台后,联合抗苏成为两国利益的切合点,两国的特殊关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2 系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更加变得特殊。 关于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近年来是国际关系史方面的一个热点话题,国内外相关 论述有很多。因查找材料的限制故仅介绍国内的一些观点。一些学者认为英美“特殊 关系”形成于二战后。如计秋枫、冯梁在英国文化与外交1一书中认为,由于英美 之间

17、共同的血缘和文化纽带、二战期间美国对英国的支持和援助、美国所具有的潜在 能量、丘吉尔在战时有意培养的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关系”等,事实上,到战 争结束时,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建立了起来,并有了相当好的 基础。另一些学者认为英美“特殊关系”形成于二战期间。如钱乘旦认为英美于 1941 年 12 月 12 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代号为“阿卡迪亚”会议上,决定建立“特殊关系” 。 2潘 琪昌也认为二战中英美双方形成特殊关系。3陈乐民的战后英国外交史一书中认为, 艾德礼工党政府上台时,由于英国财政已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只得把目光转向由于 战争而暴富的美国,希望能维持战时英美间形成的同盟

18、,进而发展英美同为英语民族 的这种“特殊关系” ,借美国的力量来维持英国的大国地位。4马歇尔计划加强了英美 两国间的经济联系,为英国所期盼的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一次柏 林危机期间,英美之间在战略上的合作实际上已开始具有对付苏联的军事同盟的性质, 此时英美间的“特殊关系”已经成为事实。由上可知,国内学术界对英美特殊关系外 交政策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很少从杜鲁门主义这个角度出发研究英美特殊 关系形成,所以本题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力求突破。 一、杜鲁门上任后外交政策上面临的国际环境 1943 年 2 月,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盟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此次战役成为第二 次世界大

19、战的根本转折点。 “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三位盟国领袖,终于可以开始想 1 计秋枫、冯梁著:英国文化与外交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年版,第 334 页。 2 钱乘旦、陈晓律著:日落斜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 382 页。 3 潘琪昌著:欧洲国际关系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284 页。 4 陈乐民主编:战后英国外交史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年版,第 22 页。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3 想胜利以及未来世界的大格局了!” “每一位胜利者都以自己本国的历史经验发言。 ”1美 英苏三个大国都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开始考虑对战后世界的安排。 对于战后世界秩

20、序应如何构建,美国的态度显得理想和超脱,这与美国威尔逊式的 理想主义传统、日益增强的实力以及对战后战略利益的考量有密切联系。罗斯福是理 想主义的成功践行者。早在二战前的经济危机中,罗斯福政府利用睦邻政策成功处理 了古巴问题,并在第七届泛美会议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鉴于成功的经验,罗斯福为 维护战后和平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构想,即以美国为首的“四大警察”思想。 “他认为, 和平可以借集体安全体系来维持,而集体安全体系又要靠战时盟国协同行动,以及相互 善意和警觉来维持。 ”2而在欧洲,美国过高估计了英国战后的实力,认为英国有能力 维护欧洲防务,并且不打算在欧洲驻兵以维持均势。基于以上背景,美国参加了二战

21、 后期以及战争结束后一系列构建世界新秩序的会议。 (一)美国维护雅尔塔体系的困境 1、雅尔塔体系 苏美英三国在战争后期的几次首脑会谈和首脑会议上就战后世界的调整和安排所 达成的协议和谅解,形成了构筑战后国际格局的制度和方法。由于有关战后调整的问 题基本上是在雅尔塔会议上最后解决的,所以这些制度和方法就在习惯上被人们称为 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后出现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和两大对立 的军事集团分庭抗礼的国际关系格局。 概括起来讲,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是:(1)划定势力范围:在欧洲:西欧仍旧保留 资本主义,东欧则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和利益范围;德国由美英和苏联分区占领(后来 变为西德属美英,

22、东德归苏联)。在亚洲:外蒙古为苏联的势力范围;中国的华北为 美英的势力范围,中国的东北为苏联的的势力范围;库页鸟南部和千岛群岛归苏联, 日本本土为美国势力范围。(2)建立维护战后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机构联合国,并 确定以“大国一致”的原则作为安理会运作的基础。(3)战败国的殖民地和领地由联 1 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 年版,第 370 页。 2 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 年版,第 371 页。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4 合国实行托管。 对于杜鲁门当局说来,1946 年前后是个部分雅尔塔框架失效的的年头。框架的一 部分

23、:联合国合作,在 1945 年搞得并不好。框架的另一部分:两个未来的超级大国划 分势力范围并企图主宰世界,也受到了种种阻力。 2、美国国外形势 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德、日、意法西斯国家成为战败国,英法 等西欧国家遭到严重削弱,美国则经济实力空前加强,登上了世界霸主地位。与此同 时,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欧亚各国掀起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浪潮。面对风起云 涌的运动,美国维护雅尔塔体已变得十分困难。 此时刚从战争阴霾走出来的人们最关心的是如何维护战后和平的问题,因此,美、 苏、英三大国是否能继续维持战时合作状态备受公众关注。这种合作取决于各国所采 取的外交政策。美国人的注意力无疑集中在

24、苏联的国际行为上,这成为影响美国外交政 策制定的关键因素。而苏联在战后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也确实引起美国人的疑虑和担忧。 从 1944 年至 1947 年,在苏联的支持下,波兰、匈牙利、东德、保加利亚和罗马尼 亚的共产党很快掌握了政权,斯大林还成功地改变了苏联的西部边界,加强了在东欧的 统治,苏联还向伊朗和土耳其施加压力。早在 1945 年 4 月,斯大林就号召外国共产党组 成反西方统一战线,1946 年初苏联领导人重新掀起对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讨伐。2 月斯 大林在一次选举演说中强调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不可调和性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战争的不可避免性;他还告诫苏联人民要随时准备为战争作出巨大的牺牲

25、。1 这是因为苏联在战后的战略核心是保障国家安全。而希特勒的失败使苏联在 19391940 年期间的防御性扩张的外在合理性不存在了。在 1945 年的莫斯科会议上,国 务卿贝尔纳斯建议签订一个条约确保德国的非军事化,即意图通过消除苏联对德国复 仇的恐惧来软化苏联在东欧问题上的立场。5 月,在这一消息公布于众的情况下,苏联 官方拒绝接受建议。苏联的冷淡态度表明其向东扩展绝非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各 种矛盾在各国对战后秩序的安排过程中凸显出来,丘吉尔对这一点最为敏感,他提出 1 杨光斌著:意识形态与冷战的起源 , 教学与研究,2000 年,第 3 期。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5 “当联合起来进

26、行的战争越是临近最后关头,就越要考虑政治因素”。1 罗斯福突然去世,接替他上台杜鲁门最初还遵循着罗斯福时期设定的与苏联合作 的既定方针。而战后国际环境发生的剧烈变化不单表现在苏联咄咄逼人的扩张之 势,日本、德国的相继投降也使两国失去了合作的基础。 3、美国国内形势 国内方面,人们厌战情绪高涨。战争期间美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加速了领导者政治 野心的膨胀。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需要国际市场和海外原材料产地的开放。 面对这一系列变化,杜鲁门政府寻求对外政策上的改变。英国政府所一贯倡导的 构建英美特殊关系客观上引导了杜鲁门政府的这一改变。 (二)杜鲁门政府对英国构建“特殊关系”的回应 其实早在 1935 年

27、,当时的英国首相鲍尔温就在艾伯特大厅演说中展望了英美联合 的前景:“我一向相信,在世界任何地方,无论是欧洲或东方,抵御战争最大的保障将是 大英帝国与美利坚合众国的密切合作。”2“英美特殊关系”一词最早出现在 1944 年 的英国外交文献中,在英美两国正在共同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大背景下, 用来描述两国战 时结成的同盟合作关系以及规划战时英国的对外政策。两国这种特殊关系集中体现在 二战过程中就经济援助、政治结盟、军事协调以及外交斡旋等方面的合作。战后,双 方特殊关系由于构建和谐世界的需要曾一度松弛下来。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英美双 方均根据各自需要重新塑造具有特定含义的新的英美特殊关系,即维护均势、遏

28、制苏 联。 二战后期,英国的任务是迅速构筑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欧州安全体系。1944 年 10 月, 丘吉尔访苏时,英苏秘密达成了“百分比协定”。 按照协定的内容,英国在南斯拉夫 和匈牙利享有 50%的影响,在保加利亚享有 25%,在罗马尼亚享有 10%的影响。但此时 苏军已占领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并且开始进入南斯拉夫,苏联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已是 必然的事实。因此,丘吉尔并不认为秘密协定会一劳永逸地解决英苏间的矛盾。 1 英温斯顿丘吉尔著,张师竹等译: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南方出版社,2005 年版,第 1509 页。 2 计秋枫、冯梁著:英国文化与外交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年版,第 424

29、 页。 Comment b2: 段落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6 丘吉尔把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指望英国和美国结成联盟,这样,一旦发生国际 争端,英国就可以借助美国的力量维护自己的利益。丘吉尔在战争后期总是鼓动罗斯 福采取对苏强硬政策。为了达到英美结盟的目的,丘吉尔不断致电罗斯福,挑拨美苏 关系,1945 年 4 月 6 日,丘吉尔在给罗斯福的信中说希望美国和英国“毅然决然地起 而应战”,在 4 月 11 日的电报中他提醒罗斯福注意上封电报,以此“激励罗斯福保持 坚定”。1而罗斯福无意在世界范围内划分势力范围,并且表示“美国在战后英美关系 是否能合作无间,信心极其脆弱”2。杜鲁门继任总统之后,

30、丘吉尔又不断地致电杜鲁 门,在 1945 年 6 月 4 日的信中说他“苏联的力量深入到西欧的心脏,并且放下一道铁 幕使我们同东边的一切事物隔开,我认为是深可忧虑的事”,他劝说杜鲁门“你和我 都不可避免地要对将来需负重大的责任”。3杜鲁门上台初期,受罗斯福政策的影响, 还处于冷淡回应英国在构建英美特殊关系过程中所做努力的阶段,“但对盟国(指美 苏,作者注)团结一致的承诺就远比罗斯福轻微的多”4。盟国团结一致相较战时建立 的感情和道义需求才是美国现在最需要的。基于这一点,美国政府还是针对英国的行 动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并且参与互动。 1946 年里,最具有爆炸性的局势要算在伊朗了。这里的情况表现出苏

31、联和西方关 系的恶化,也揭示了英美关系微妙之处。关于土耳其海峡和德国的局势则是另外一个 例证。 1 中东问题遏制苏联扩张 (1)伊朗问题 随着二战的结束,英国逐步形成了构建英美特殊关系的政治构想。同时,英国和 苏联之间的冲突更加坚定了英美双方联合起来,共同遏制苏联的决心。苏联在东欧国 家建立了一系列亲苏政权,这使英国担心苏联的扩张会继续西移,从而危及到英国的 利益。在伊朗危机 5中,苏联拒不履行承诺主要是出于战略和安全利益的考虑,应这种 要求,苏联采取了一些行动:分裂伊朗;以防止干涉伊朗内政为由,拒绝在四国外长 会议讨论伊朗问题;坚持石油租让权。为了获得石油利益,苏联借驻军之机大力扶植 反政府

32、势力,企图在伊朗北部建立臣属于苏联的阿塞拜疆共和国。苏联的这一行为严 重威胁了英国的利益。1946 年 1 月的联合国安理会上,英国和苏联代表为伊朗问题进 1 比EN德泽勒皮著,徐耕才译:丘吉尔的秘密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第 8 页。 2 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 年版,第 395 页。 3 英温斯顿丘吉尔著,张师竹等译: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南方出版社,2005 年版,第 2878 页。 4 同,第 400 页。 5 战时,英美苏驻军伊朗,1945 年 5 月 19 日,伊朗要求三国军队撤出,苏联没有响应伊朗政府的 呼吁按期撤军,从而导致

33、伊朗危机。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7 行了激烈的争吵。为了争取美国的支持,英国于 1945 年 9 月同美国签定了“英美石油 协定”,这样,得到了石油利益的美国才肯出面保护中东石油产区。在美国的出面干 预下,伊朗危机以苏联的撤军而结束。苏联在西南边境所采取的进攻态势,加深了西 方对它的猜疑和敌视,并且推动了英美的联合。 (2)土耳其海峡危机 英国在伊朗危机获胜后,在土耳其和苏联又起纷争。1946 年 8 月 8 日,苏联向土 耳其、美国和英国发出照会,表示愿与土耳其政府缔结新的苏土条约,但要求土耳其 归还十月革命后已属于土耳其的卡尔斯和阿尔汗达两个地区,并提出在达达尼尔海峡 建立苏联陆海军

34、基地,修改有关 1936 年缔结的关于黑海海峡的蒙特勒公约。苏联 认为黑海海峡应交由土耳其和其它黑海沿岸的国家共同管理。很显然,苏联的目的是 要控制黑海海峡,迫使英国退出原先拥有传统利益的地区。英国政府在 8 月 21 日给苏 联发出照会,认为控制黑海的权利应归土耳其。美国也意识到苏联如果在黑海海峡建 立军事基地,就会直接威胁西方的石油和交通线,增强苏联控制欧亚大陆的能力,这 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构成了威胁。针对以上情况,英国紧紧依靠美国的实力向苏联发动 攻势,大作舆论斥责苏联的扩张行为。美国也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即炮舰政策。 为了支援英国和土耳其,美国给苏联发出照会,声明如果苏联单方面对土耳

35、其采取行 动的话,联合国不得不作出反应。土耳其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断然拒绝了苏联的要求。 同时。美国在 1946 年初“派遣当时最先进的航空母舰“罗斯福”号访问土耳其,加强 了与土耳其的贸易、贷款等经济联系”1。苏联的图谋未能得逞。 2 德国问题主动对苏进攻 美国面对英国确定的与其建立特殊关系并共同对抗苏联的外交政策,一方面积极 配合英国遏制苏联在世界各地的行动,另一方面也同英国合作采取了对苏主动进攻之 势。二者的首要行动便是加速分裂德国,分裂盟国与苏联在战时建立的同盟关系。 随着战争一天天临近结束,德国问题成为盟国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在 1945 年 7 月至 8 月间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盟国

36、决定通过划分英美苏法四个占领区对德国实行 1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第 348 页。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8 分区占领,分区占领的目的是最终把德国建成一个政治和经济统一体。波茨坦会议上, 苏联要求获得 100 亿美元的赔款,而且它要求这些赔款应从西占区获得。杜鲁门担心 德国重建问题,他提出苏联需从东占区获得这笔赔款。“杜鲁门声称,在德国西区实 现重建之后,如果那里还剩下什么东西的话,那么他一定会告诉苏联人。”1美国和苏 联在处理德国问题上产生分歧。 在 1946 年 4 月 25 日至 7 月 21 日的巴黎外长会议上,贝文公开表示了英国的态度, 威胁

37、说英国纳税的负担太重,不能再这样无条件地支持波茨坦协议。他说:“我必须正 式声明,联合王国将在完全互惠的基础上同其它占区实行合作,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从 任何特定的占区或协定中得利互惠来贯彻整个波茨坦协议,因此,我的政府不得不以 将不会有进一步的责任落到英国纳税人头上这样一种方式来组织德国的英占区”。2这 是英国分裂德国的开始。 之后,美国也声称准备同任何一个占区合作在德国建立经济统一体。贝文主动向 美国靠拢,两国开始公开讨论双占区合并的问题。英国的决策者们明白要想长期有效 地遏制苏联必须让美国更直接地介入欧洲事务,担负起领导自由世界的责任。为此,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向美国大肆渲染苏联在东欧及世界其

38、它地区的扩张,打出共产主义 扩张的旗号来威胁美国,在扶德抑苏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杜鲁门主义与丘吉尔的英美特殊关系 1946 年是战后政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伊朗危机和土耳其争端以苏联的妥 协而暂告一段落,各国在德国及远东的矛盾发展汇流,国际关系显得空前紧张并且焦 躁不安。杜鲁门日益显现出其反共反苏的外交思想,态度变得越来越强硬。而英国这 边刚上台的艾德里工党政府继续贯彻丘吉尔时期的与美修好的外交策略,积极引导、 1 美小约瑟夫奈著,张小明译: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第五版,上海世纪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43 页。 2 转引自孙一萍:论英国在冷战起源中的作用 , 德州师专学

39、报1999 年第十五卷第 4 期。原 文引自安妮戴顿:英国在冷战起源中的作用新探 , 世界史研究动态1989 年第 l 期。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9 配合美国。 (一)杜鲁门主义的出笼 英国在战后不甘于大国衰落的境况,积极活动重建欧洲均势势力。在杜鲁门上台 后,不失时机的大肆宣传苏联未来会给英美各国利益所带来的威胁。英国倚靠美国, 双方结为盟友,与苏联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端尖锐。在围绕中东、德国等问题上冲突 不断升级,针对英国的处境美国政府内部对苏强硬的呼声日益占据上风。 1、乔治凯南长电报 1946 年 2 月 22 日,美国驻苏联使馆代办乔治凯南着手起草了一份长达 8000 字 的电报

40、传回国内。凯南不但全面分析了战后苏联的“理论、意图、政策和做法”,还 提出一整套“遏制” 苏联的政策,对于苏联这样一个旨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集权 主义”政权,美国不能对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应针锋相对地以实力与之抗衡。电报 引起了美国国务院和白宫的高度重视。“无论是贝尔纳斯,还是波伦、哈里曼,无论 是艾奇逊,还是海军部长福莱斯特尔,这些主张对苏强硬的人,正苦于不知如何分析 苏联的行为根源,这份长电报中的观点很容易被他们用来充实自己的备忘录。”1凯南 乐观地认为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并着重指出,同整个西方相比,苏联人还是一个弱得 多的力量。因此,他们的成功与否实际上取决于西方世界所能达到的团结

41、、坚定和强盛 的程度。可见,凯南的“长电报”在为美国决策者“解惑”的同时,也为美英“特殊关 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2、丘吉尔富尔顿演说 1946 年初下野后的丘吉尔应邀访美,接连发表谈话,鼓吹英美建立联盟,美国需 在欧洲驻军以抵消向苏联在欧洲的影响。3 月 5 日他在富尔敦发表题为“和平砥柱”的 著名演讲,十分明确地提出了英美建立特殊关系。他指出,“新的战争和暴政的危险威 胁着世界,其根源是苏联的存在和战后各国革命运动的兴起”2。他强调,“只有操英语 1 李东燕著:走向冷战杜鲁门 ,学苑出版社,1996 年版,第 151 页。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0 的国家结成联盟才能拯救世界”1,“

42、这种联合不仅要在英美两个国家的社会体系之间 不断增长,而且应该在军事参谋部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研究可能发生的问题,研究 武器和条例的标准化,甚至交流技术,交换技术学院的学生和教官,同时必须保持建立在 共同安全基础上的现实条件,共同使用两国在世界各地的海军和空军基地,以增加美国 海军和空军的机动性,同时增强英帝国的军事力量”2。这实际上是鼓吹英美通过建立 特殊关系以主宰世界。他在极力渲染苏联的“暴政”与“扩张”对世界造成的威胁后, 提出了英国的对策“以英联邦与帝国为一方和以美利坚合众国为另一方建立特 殊的关系”。铁幕演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推动了英美从战时的同盟国关系发展为战 后英美的特殊关系

43、,将苏联变为他们共同的敌人。3 月 13 日,斯大林就丘吉尔的演说 答真理报记者问时指出,该演说的“目的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步纠纷的种子,使他 们难于合作毫无疑问,丘吉尔先生的方针是进行战争的方针,即号召同苏联开战” 3。铁幕演说一般被视为冷战的宣言书,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拉开了序幕。 3、希土危机 英国并不满足于此时特殊关系的发展现状,仍在千方百计的寻找机会。1946 年底 希腊和土耳其危机为英国创造了这样的机会。希腊和土耳其扼东地中海,地处国际交 通要道的汇合处,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二战期间,希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在 反法西斯的战火中不断壮大。1944 年底到 1945 年初英国和它支持的反

44、对派曾一度镇压 了希腊共产党。1946 年初,希腊共产党东山再起。1947 年 2 月英国向美国国务院提交 两份照会,声称“由于军事和战略上的原因,不应该允许希腊和土耳其落人苏联控制 之下” , “但英在 3 月 31 日以后将无法提供进一步的财政援助” , “因此,义务就落到了 美国或世界银行的头上” 。4英国强调美国在处理希土危机当中的重要性,加快了美国 发动冷战的步伐。 2 萨本仁、萨支辉著:丘吉尔与英国对外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年版,第 332 页。 1萨本仁、萨支辉著:丘吉尔与英国对外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年版,第 332 页。 2 刘乐华等编著:丘吉尔下册,京华

45、出版社,2003 年版,第 1181 页。 3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第 350 页。 4 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年版,第 26 页。 Comment b3: 背景太多了,一直到 中间,我才见到杜鲁门同志发表国情 咨文,即“杜鲁门主义”出笼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1 4、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 为了使这两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家不落入苏联控制之内,1947 年 3 月 12 日, 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杜鲁门郑 重宣布“这牵涉到我国的对外政策” 。杜鲁门阐述了美国必须援助希、土

46、的“理由”: “自由制度”面临“极权政体”的“侵犯” , “通过直接或间接侵犯而强加于各国自由 人民的极权政体,削弱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因而危害美国的安全” 。 在杜鲁门总统向国会宣读的咨文中,引人注目的并不是他提出的向他称之为受到 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提供四亿美元的援助,重要的是他以不点名的方式,公 开谴责苏联的制度及其生活方式,并宣布美国将予以抵制的决心。杜鲁门认为,苏联 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极权主义的生活方式,它所依赖的是恐怖、压迫、舆论统制、指令 式选举和压制个人自由。极权政权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侵犯,危害国际和平和美国的安 全。美国的政策就是要支持各国自由人民以抵制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

47、所强加的征 服企图。世界各国人民都期待着美国的支持以维护他们的自由。1 杜鲁门对自己抛出的新政津津乐道,欣然接受“杜鲁门主义”的冠名。杜鲁门称 “杜鲁门主义” “ 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 ,是“美国在这个新的极 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 , “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 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2对此,基辛格博 士评论到:“杜鲁门主义象征着一个分水岭,因为一旦美国打出道德大旗,斯大林深 谙的现实政治就永远终结,讨价还价争取互惠的让步已经不复可能。 ”3“杜鲁门主义” 实际上就是公开宣布美国将对苏联采取全面遏制和对抗的政

48、策。 杜鲁门夸大了美国所面临的威胁,并且用意识形态的语言解释美国政策的变化, 因为,在民主国家中改变公众舆论比在极权国家中改变政策要困难的多,这种夸大威 1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第一分册,北京师院出版社,1990 年版,第 92、94 页。 2 美哈里杜鲁门著,李石译:杜鲁门回忆录下册,东方出版社,2007 版,第 128 页。 3 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 年版,第 428 页。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2 胁的做法加快了民主国家公众舆论的转变过程。杜鲁门以遏制取代了罗斯福的大国合 作和集体安全,使美国的外交政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英国也达到了促使美国正面对 抗苏联的目的虽然在杜鲁门主义出台之前美国已经参与到两方特殊关系的建构和 共同抗苏的斗争当中。 (二)杜鲁门主义为英美特殊关系提供了前提 美国发动冷战切合了英美特殊关系建构的初衷,双方为了反苏反共,一致加强与 西欧联系,并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