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在施工中的控制【终稿】 .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94423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在施工中的控制【终稿】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毕业论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在施工中的控制【终稿】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毕业论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在施工中的控制【终稿】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毕业论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在施工中的控制【终稿】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毕业论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在施工中的控制【终稿】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在施工中的控制【终稿】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在施工中的控制【终稿】 .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 题 目: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 在施工中的控制 系 部: 专 业: 建筑工程技术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I 目目 录录 摘 要 III 1 前 言1 1.1 钢筋保护层控制的特点及研究意义.1 1.2 钢筋保护层控制及其质量的研究现状.2 1.3 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的研究内容.3 2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控制的重要性分析4 2.1 从力学角度分析.4 2.2 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分析.4 2.3 从构件的耐久性分析.4 2.4 从混凝土的防火要求分析.5 3 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8 3.1 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8 3

2、.2 钢筋的翻样工作.8 3.3 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8 3.4 重视钢筋的绑扎成型工序.9 3.5 安放、绑扎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9 3.6 提倡文明施工,注意成品保护.10 3.7 钢筋骨架的安装要求.10 3.8 实行四级检查验收制度.10 3.8.1 严格执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度11 3.8.2 加强管理,制订相应的奖罚措施11 3.8.3 严格检测程序11 4 结 论 12 谢 辞 13 参考文献 14 II 附录 A 电磁感应式钢筋探测仪的校准方法 15 A.1 校准试件的制作15 A.2 校准项目及指标要求16 A.3 校准步骤16 附录 B 雷达仪校准方法.17 B.1 校准试件

3、的制作17 B.2 校准项目和指标要求17 B.3 校准步骤17 III 摘摘 要要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房屋建筑、市政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在我们的建设工 程质量监督的日常工作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体质量的检查监督无疑是一个重点。 由于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大面广,在检查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混 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严,造成钢筋位置不准。再加上模板尺寸偏差较大 等因素造成钢筋保护层超标,并且在混凝土浇筑后,又不能直观的看到其内部结构,因 而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是关系到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力学性能和建筑物使用寿命的重要 因素,介绍了施工时 3 种行

4、之有效的控制板负弯矩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方法。 除了原材料质量因素以外,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偏差直接影响到钢筋 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因此,参与建 设、施工的各方均应足够重视并关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问题。下面就笔者参与建 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以来所积累的经验和体会,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提 出几点见解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钢筋;保护层;控制;施工 1 1 前 言 1.1 钢筋保护层控制的特点及研究意义钢筋保护层控制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钢铁工业尽管起步较早,但真正应用于工程施工时间并不长,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 的应用更是近 100 年左

5、右时间的事。自从人们找到水泥这种新兴建筑原材料,工程施工 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特别是近 50 年,由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钢筋 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更使得建筑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摩天大楼拔地而 起,几百米跨度的桥梁建造也由过去的神话变成了现实。这中间都少不了钢筋和混凝土 这两种材料的功劳。 那么,钢筋与混凝土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它们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从材料的 物理力学性能来讲,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而混凝土只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却很低,但是两者的弹性模量较接近,还有较好的粘结力,这样既发挥了各自 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

6、受的外部荷载。 因为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足够的粘结力,在结构计算时,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 一个整体来承受外力的;又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为简化计算,一般混凝土只考 虑承受压应力,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对于受力构件截面设计来讲,受拉的钢 筋离受压区越远,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这样钢筋发挥的效率 也就越高。所以一般来讲,无论是梁还是板,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 构件的边缘。如挑梁的受力筋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如果放置错误或者钢筋保护层过 大,轻则降低了梁的承载能力,重则会发生重大事故。 那么,受拉的钢筋是否越靠边越好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是因为钢筋的主要

7、成 分是铁,铁在常温下就很容易氧化,更别说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钢筋被包裹在混凝 土构件中形成钝化保护膜,不与外界接触相对还比较安全,但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 也就是钢筋过分靠近受拉区一侧,一方面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 落,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用不了多久,钢筋外混凝土 就失去了保护作用,从而导致钢筋锈蚀,断面减小,强度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 粘结力,构件整体性受到破坏,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通常除基础外梁 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 2.5cm。 在工程实际中,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未按规范要求所导致的质量问题不胜枚举。比 较突出的如现在商品

8、住宅楼工程建设中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及现浇框架结构中主 2 次梁交界处主梁的上部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的问题。以住宅楼为例,如今的住宅面积 越来越大,楼板跨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客厅楼板。笔者曾见到过某单位建设的跨度达 5.7 米的楼板,厚度为 15cm,设计是双层双向钢筋网。从结构的力学计算来讲,支座处 的负弯矩不比跨中板底正弯矩小多少,但由于施工时施工单位对支座负弯矩钢筋未引起 足够重视,结果工程刚竣工还未使用就发现楼板上表面四周墙根处出现了许多裂缝。后 经权威检测部门检查测试后发现,支座处负筋的保护层普遍超过规范 2-4cm,最大的甚 至超过了 7cm,使楼板上部的负弯矩钢筋的作用大大降

9、低,有些甚至完全失去作用,最 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经设计同意采取局部加固补强措施,尽管这样还是给施工单位本 身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住宅楼板开裂原因中 70左右是由 钢筋保护层位置不正确引起的。 诚然,钢筋保护层厚度对单项工程质量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但如果不重视它,所 产生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在正确了解钢筋及混凝土的受力机理的前提下,充 分认识到合理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对工程结构的重要性。只有防微杜渐,才能使我们的工 程施工技术水平更上一个档次。 1.2 钢筋保护层控制及其质量的研究现状钢筋保护层控制及其质量的研究现状 钢筋和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已经成了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

10、,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来分析,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而混凝土只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 很低。但两者的弹性模量较接近,还有较好的粘结力,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 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 那么,钢筋保护层又该如何控制呢?我认为重点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抓施工前技 术交底;二是抓过程中要素控制。在施工前,应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根据设计图纸及 施工验收规范,确定正确的钢筋保护层。保护层的厚度并非千篇一律,一般来说现浇楼 板的保护层厚度 1.5cm,而基础的保护层厚度通常为 5cm,有时甚至达到 10cm。因此, 在对操作者的技术交底中必须明确此厚度,否

11、则很容易造成返工。在施工过程中,则重 点要做到规范操作,特别是在混凝土现浇板浇捣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往往是钢筋绑 扎时位置都很正确,但一到浇捣时情况就变了样,不是人踩就是工器具压在上面,由此 造成的结果是支撑钢筋的马墩被踩倒,混凝土上层钢筋弯曲变形,保护层的厚度也就得 不到保证。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规范操作,严禁操作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对 上层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浇捣中还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1.3 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的研究内容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从施工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从而使施工人员更好的认 识保护层的重要性及操作要领。 4 2

12、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2.1 从力学角度分析从力学角度分析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是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从原材料的力学性能而言,钢筋具有 较强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其抗拉强度却很低。这种组合发挥 了它们各自的优势性能,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因此,一般我们在考虑 钢筋混凝土的受力条件时,着重考虑的是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和钢筋的受拉应力。而钢筋 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钢筋的实际受拉应力是否能与设计计算应力相吻合,主要取决于钢筋 在结构中的位置是否正确。这也正是我们要求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讲,无论是梁还是板,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

13、土构件的边缘。 如挑梁的受力筋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轻则由于钢筋不能 有效发挥其应有的抗拉作用,而使混凝土受拉应力超标产生裂缝,重则由于悬挑结构上 部钢筋所受拉力的力矩高度(h0)变小,而使钢筋受拉应力超标发生结构断裂。此类事 故在建设史上并不少见。再比如,大面积的现浇楼板,下排钢筋如果垫得过高,保护层 过大,在外加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下部受拉应力超标,也会产生板底裂缝。 2.2 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分析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分析 钢筋与混凝土之所以能共同工作,是因混凝土硬化并达到一定强度后,两者之间建 立了足够的粘结强度,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握裹力。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保护

14、层必须具有 一定的厚度,才能保证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钢筋过 分靠近结构构件的边缘,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直接导致握 裹力的减小。另外,钢筋保护层过小,表层混凝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碳化,边缘 钢筋失去保护作用而导致钢筋锈蚀,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也会失去粘结力,从而使构件的 承载力降低,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 2.3 从构件的耐久性分析从构件的耐久性分析 保护层的作用除上所述之外,顾名思义还起着保护钢筋不被锈蚀的作用,以确保钢 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很多,除了特殊的外界因素 以外,在一般使用条件下,主要考

15、虑大气的侵蚀而使钢筋氧化生锈。而混凝土不密实、 裂缝、钢筋保护层偏小,再加上混凝土碳化以及钢筋的电化学反应等因素就会因此加速 这种侵蚀过程。钢筋氧化锈蚀又会导致体积膨胀,致使混凝土保护层开裂造成恶性循环, 5 更加加快钢筋锈蚀进程,从而大大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保证保护层厚度在设 计及规范规定范围之内,就能最大程度的保护钢筋免受锈蚀,延缓混凝土碳化深度到达 钢筋表面的时间,确保结构的使用年限。 对一些特殊环境下的建筑物,如处于腐蚀气体环境下的建筑结构,设计上对混凝土 结构的钢筋保护层还要作一些专门的规定,以确保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2.4 从混凝土的防火要求分析从混凝土的防火要求分析 保护

16、层对混凝土内部的钢筋还具有一定的防火功能。 当建筑结构发生火灾时,环境温度急剧升高,钢筋与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是不同的。 当钢筋的膨胀值逐渐大于混凝土的膨胀值时,就会损伤和破坏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 力;此外,当钢筋温度上升到 700时,钢筋屈服强度大幅度降低,就会失去与混凝土 共同工作的条件,而导致结构破坏。然而,混凝土是不良导热体,它能保护钢筋不会立 即受到高温影响,从而延缓结构丧失承载能力的时间,为消防救援赢得时间。 由于以上诸多原因,国家规范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提出强制性要求: 国标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强制性条文中明确规定:纵向受力 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

17、其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距离) 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 2.1 的规定。 表 2.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验收表格 环境类别板、墙梁柱 一类 C20 C20C45 C50C20 C20C45 C50C20 C20C45 C50 A201515302525303030 二类 B-2520-3530-3530 三类-3025-4035-4035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 于 70mm。 国标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特别提出了对钢筋保护 层厚度的检验,对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及验收方

18、法,都做了明确的说明,并对检 验的允许偏差范围做了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 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 在我们建筑施工中尤其要注意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在日常施工中,主要采取下 6 列措施来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1、明确各部位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 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而 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 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 10cm。 2、控

19、制钢筋骨架尺寸。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 规范的要求。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正确。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 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同时确保钢筋在 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 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重视钢筋的绑扎成型 工序。绑扎时要按图纸、规范操作。保证钢筋骨架各部分尺寸及精度,确保主筋位置的 安放准确,是避免出现钢筋保护层偏差的前提。对一些复杂的梁板结构,以及纵横交错 的梁柱交接点应在认真交底的基础上,合理安插主、次梁结构主钢筋的位

20、置,并注意施 工顺序,避免出现钢筋挤占保护层的情况。 3、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 安装。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 露筋现象。 4、做好钢筋限位措施 在实际施工中,对钢筋、模板的限位主要做了一下措施: 墙柱控制在放线后,绑扎好钢筋后,早钢筋骨架上根据控制线焊定位钢筋,并在 钢筋骨架上安放水泥撑棍,间距 0.6m 并与钢筋骨架绑扎在一起,防止支设模板和浇注 混凝土时造成水泥撑棍滑落。 梁板的控制: 梁下部和板下层筋下垫同保护层厚度相同的与混凝土强度相等或高于混凝土强度 的垫块,用的为大理石垫块,密度为 0.

21、8-1m 间距。 梁侧同样架设垫块,防止梁钢筋移位; 钢筋上层筋用钢筋马凳垫设,保证上层钢筋位置,满足钢筋骨架要求。 板上层筋上绑扎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相同的 PVC 管,在浇筑混凝土时浇注到 PVC 管一平,在二次扎找平时将 PVC 管取出,找平即可保证保护层厚度。 5、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提倡文明施工,注意成品保护。施工浇捣混凝土时,统一 7 指挥与监督。在已绑扎成型并经验收的钢筋网上铺设专门的施工马道,施工人员不得随 意乱踩乱踏,更不可将设备器具压在上面,造成支撑马凳和垫块被压扁或踩倒,以及混 凝土内钢筋弯曲变型或位移。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有序振捣,避免局部振捣过分或振动 棒触及钢筋骨架。在混

22、凝土浇注过程中,应有钢筋工随时对偏位的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 进一步保证浇筑质量。 8 3 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 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在有的设计图 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 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而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 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 10cm,这都要根据图纸的要求来绑扎钢筋。但我们在实际工 作中,经常发现钢筋操作工不看结构图纸总说明而仅凭经验操作。不使用相应的标准垫 块,有时为图省事乱用垫

23、块或少用垫块而导致保护层偏差。这些现象都与施工单位不重 视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不严有关。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应该可以完全堵绝的。在施工前, 应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确定正确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对不同的构件可采取不同厚度的保护层垫块;垫块的强度要求与构件主体同标号,并采 用定型梅花状产品,可采用模具加工或外购;保证保护层的厚度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偏差不得超过 2mm) 。 在作业前,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进行现场操作示范和讲解;在交底 时,不仅对钢筋组提出要求,还要对模板组、混凝土组等相关班组提出要求,强调钢筋 保护层的重要性,提高人员的思想意识,化被动作业为主

24、动作业、化被动管理为主动管 理。 3.2 钢筋的翻样工作钢筋的翻样工作 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翻样时箍筋 的翻样尺寸要正确。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 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 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 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 3.3 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模板制作要规范,确保模板平整度、强度及刚度符合要求,避免成型构件局部保护 层存在偏差; 模板安装位置准确; 模板固定及限位措施到位,

25、避免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涨模、移位现象; 9 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 象。 3.4 重视钢筋的绑扎成型工序重视钢筋的绑扎成型工序 重视钢筋的绑扎成型工序。绑扎时要按图纸、规范操作。保证钢筋骨架各部分尺寸 及精度,确保主筋位置的安放准确,是避免出现钢筋保护层偏差的前提。 对一些复杂的梁板结构,以及纵横交错的梁柱交接点应在认真交底的基础上,合理 安插主、次梁结构主钢筋的位置,并注意施工顺序,避免出现钢筋挤占保护层的情况浇 筑混凝土时要尽量减少对钢筋的冲击。任何人员

26、不得随意在安装好的钢筋上踩踏。浇筑 混凝土的操作人员要采取施工措施以避免踩踏钢筋。 在浇筑混凝土时,派专职钢筋工进行护筋,发现钢筋被踩踏移位时,及时进行修整。 杜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无序,局部振捣过分或振动棒触及钢筋骨架。 对易于偏位的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 3.5 安放、绑扎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安放、绑扎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 安放、绑扎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应作为钢筋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苏州地区 几年前就已经推广使用塑料垫块或卡撑式定位件等作为确保钢筋保护层的措施,现在在 建筑工程上应用已比较广泛,但还是发现不少施工单位不重视这个问题。一个是垫块设 置的数量不够,导致钢筋下沉或垫块被压碎、变

27、形的情况屡有发生。我们一般要求是间 距 0.81m 应设置一只垫块,如果钢筋直径较小,则还应适当加密垫块的间距。二是垫 块应合理、准确地绑扎在受力钢筋上(主筋)上,而不应布置在非受力筋上,固定要牢 固,防止在浇筑过程中发生位移和滑落。再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垫块的混用、乱用, 梁、板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即使是相同标号的,其保护层要求也不相同,但在施工现 场,有的工人将梁的垫块用作板筋的垫块,而将板筋的垫块用作梁的垫块,混凝土浇筑 前全面检查垫块是否缺少或损坏。 在一般检测中常发现的问题就是楼板负弯矩钢筋或双层双向钢筋的上排筋保护层偏 大,以及悬挑梁上部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等问题,应作为钢筋绑扎

28、成型中关注的重点 垫块需采用梅花形混凝土专用垫块,标号不低于主体混凝土标号,垫块的数量必须满足 保护层合格率的要求,安放、绑扎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应作为钢筋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 10 要环节。通道、涵洞的墙身混凝土垫块应分层、交错布置,上下的间距不大于 30cm, 水平间距不大于 40cm,骨架之间应增加架立筋,固定两层骨架的间距、位置,确保混 凝土施工时不易变形、移位。 控制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监控的重点。施工单位和 监理单位都要认真做好钢筋工程的隐蔽验收。 3.6 提倡文明施工,注意成品保护提倡文明施工,注意成品保护 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提倡文明施工,注意成品保护。有一

29、些施工单位往往在浇捣混 凝土时,无人统一指挥与监督。已绑扎成型并经验收的钢筋网上施工人员毫无禁忌地乱 踩乱踏,甚至将设备器具压在上面,造成支撑马墩和垫块被压扁或踩倒,以及混凝土内 钢筋弯曲变型或位移。这样就会使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得不到保证。还有在混凝土浇 捣过程中振捣无序,局部振捣过分或振动棒触及钢筋骨架,也会使钢筋骨架变形、错位, 使保护层厚度不均。因此,在混凝土浇捣施工中,应做到规范操作,除了对易于偏位的 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外,应有专人指挥监督,严禁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振捣要按操 作规范要求认真有序操作,振动捧不得随意触及钢筋骨架。 3.7 钢筋骨架的安装要求钢筋骨架的安装要求 1、钢

30、筋表面无锈蚀与焊渣,主筋应顺直,表面不得有裂纹及其他损伤; 2、双层或多层钢筋间应有足够的支撑,骨架不得变形、松焊和开焊,具有足够的 刚度; 3、钢筋加工、制作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 4、为了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固性,在制作过程中,要确保钢筋绑扎及焊接的质量; 5、骨架安装工艺要合理、科学,骨架安装完成后,要对骨架位置尺寸进行认真检 查,确保位置准确,不符合要求,要进行纠正处理;对结构复杂的构件,合理安插主、 次筋的位置,并注意施工顺序,避免出现钢筋挤占保护层的情况。 6、骨架在运输过程中也要防止骨架变形,必要时对加强箍筋进行加密。 3.8 实行四级检查验收制度实行四级检查验收制度 结合工程

31、的具体特点,对桥梁的立柱、墩帽、预制板梁、预制箱梁、现浇箱梁、调 平层等的垫块用量做如下要求:立柱(含勒板)每断面不少于 6 个,上下间距不大于 1.5m;墩帽、预制板梁、预制箱梁、现浇箱梁及桥面调平层等每平米不少于 4 个,通道、 涵洞的墙身垫块应适当加密,可达 6 个/m2,以确保对主筋的固定,提高保护层的合格率。 11 各道工序完工后,首先是工班自检、签字,合格后上报项目部专业工程师,由专业 工程师抽检合格后方可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3.8.1 严格执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度 根据单元划分的编号,将各道工序进行细化,每项单个构件施工前应上报首件施工 方案,经批复后在首件工程施工中实施,首件工程完

32、成后应进行总结,对需完善的工艺、 注意的事项等进行讨论、交底、明确,确保后续施工的工程质量不低于首件。 3.8.2 加强管理,制订相应的奖罚措施 各项目经理部成立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小组,详细制订保护层控制措施,并定期召 开会议研究对策。制订相应的奖惩措施,签订责任书,与经济效应挂钩。对于满足要求 的队伍建议给予适当奖励,存在问题的班组应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以充分调动广大职 工的积极性。 3.8.3 严格检测程序 相关钢筋保护层的验收标准按江苏省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检查标准(2009 年版) 及省局、市高指相关的文件要求执行。按项目部自检、监理抽检、中心试验室 抽检及质监站检测的程序进行,所

33、有外露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合格率不得低于 90%。 12 4 结 论 钢筋保护层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然而却非常重要的问题。保护层的厚度的不当会引 起构件表面露筋或截面有效高度降低,这直接影响着构件的承载力和耐久性,所以必须 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严格控制保护层的厚度:依据规范要求,综合考虑耐久性、截面 有效高度等因素,严格按照设计使用年限、环境类别、构件类型、混凝土强度等确定混 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设计值;并且在施工中模板牢固,钢筋尺寸准确;垫块、马凳等选材 得当、布置合理,严禁错放、漏放;各工种穿插有序,严格隐蔽验收,确保保护层厚度 的准确。 13 谢 辞 首先向所有曾经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

34、友致以诚挚的谢意!向公司里的 各位师傅、同事说声谢谢,离开校园学校的各种事情都是各位老师在为我们操持,在繁 忙的大都市里同学们之间相互关注相互关怀,初入社会各位同事在学习生活上的关注和 照顾。谢谢你们了!紧张的顶岗实习就快要画上句号,这次的历经半年的实习过程既检 验了我对大学三年来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使我在施工现场学到很多的实践经验, 理论结合实践让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回顾整个实习过程,自己刚刚迈出校园对工地现场的实际东西理解甚少,很多工程 量都是由于考虑不周而造成的误算,错算时有发生。但就在错误中学习经验,这样才能 让自己的记忆更加的深刻。本论文根据自己的实习体会,结合网上

35、、课本上的一些资料 作为论述依据完成,但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不详尽甚至不当之处,希望老师指导提出 意见。 我在毕业实习完成论文期间做到了将所学习的知识系统的串联起来,中间我温习了 以前所学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建筑工程 合同管理等书;还有从网上搜索的电子图集,建筑法律法规等,学到了好多东西,再就 是除了掌握自己所学的课本外,了解了一些规范,它是我们工作的准绳。 通过本次实习,我真正体会到了一名建筑工程人员所肩负的责任,作为一名即将毕 业的大学生,只有认认真真的,踏踏实实地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才可能真正的做好大 事。这也是几个月来最大的收获和感触。还有在这段

36、时间的实习过程中我深刻的认识到 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之处,为自己下一步的学习和工作确定了目标。 最后,让我再次对给予我帮助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表示的最真挚的感谢。师傅 们孜孜不倦,不厌其烦的讲解使我受益非浅,老师严格的要求也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督促 我按计划进度完成任务。在老师们的认真指导下,同时谢谢各位同学,他们在实习过程 中提供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自己在电脑方面得到的帮助,让我感触很深,使我能够顺 利的完成设计任务。 14 参考文献 1 侯治国主编. 混凝土结构.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 徐建中, 赵志忠, 陈广德. 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A. 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4)C, 2004

37、. 3 陈小静, 陈新华. 浅谈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重要性及控制A. 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 12 卷)C, 2009. 4 罗向荣主编. 钢筋混凝土结构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5 宋晓冰, 刘西拉. 结构耐久性设计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J. 工业建筑, 2001 年 10 期. 6 徐有邻, 刘刚, 程志军, 王晓锋.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J. 施工技术, 2005 年 04 期. 7 朱江.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强度关系的研究J. 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0 年 01 期. 8 英国标准. BS1881 第 204 章, 1988. 15 附录 A 电磁感应式钢筋探测仪的校准

38、方法 A.1 校准试件的制作校准试件的制作 A.1.1 可根据仪器对于隔离材料的敏感程度任意选择下列一种方法制作校准用试 件: 1、采用对仪器不产生电磁干扰的混凝土、木材、塑料、环氧树脂等材料,制作长 方体试件,将一定直径的一根钢筋预埋于其中,钢筋埋置时两端应露出试件,长度宜为 50mm 以上。试件表面应平整,钢筋轴线平行于试件表面,从试件四个侧面量测其钢筋 的埋置深度应不相同,并且钢筋两外露端面至试件四个平行表面的垂直距离差应在 0.5mm 之内。试件的尺寸、钢筋埋深可根据仪器的量程设定。宜选择直径为 16mm25mm 的钢筋,其埋置深度的变动幅度宜在 10mm60mm 之间。试件尺寸可参

39、考图 A.1。 10 60 2545 直径16mm钢筋 图 A.1 校准用试件尺寸示意图 1-直径 16mm 钢筋;2-校准试件 2、用平整的、对仪器不产生电磁干扰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平板若干,其四边的厚 度差不超过 0.2mm,作为垫在钢筋上的隔离材料。 3、采用对仪器不产生电磁干扰的混凝土、木材、塑料、环氧树脂等材料,制作长 方体试件,在试件中预留若干与试件表面平行的孔,各孔与试件表面的距离不同,距离 至少应为 10mm60mm 之间,且孔两端与试件表面的最小距离偏差不得大于 0.5mm。 孔的直径略大于所选择校准用的钢筋,一般为 1625mm。 A.1.2 当仪器对于不同的隔离材料,其检测

40、数据有显著变化的时候,必须采用混凝 土制作校准试件,且应根据当地常用的原材料制作不同强度等级的试件,分别对仪器进 行校准。 2 16 A.1.3 对于采用混凝土制作的试件,其任何原料均不得含有铁磁性,且应在混凝土 龄期达到 28d 以后使用。 A.2 校准项目及指标要求校准项目及指标要求 A.2.1 钢筋位置检测误差应小于3mm,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5%。 A.2.2 钢筋保护层检测误差,在保护层厚度值为 1060mm 范围内应小于1mm。 A.2.3 对于具有钢筋直径检测功能的数显仪器,直径检测误差应小于2mm。 A.3 校准步骤校准步骤 A.3.1 校准过程中应始终确保仪器供电电压稳定、电源

41、充足,并使外界的电磁干扰 降到最小。 A.3.2 在试件各测试表面标记出钢筋的实际轴线位置,用游标卡尺量测钢筋两外露 端面在各测试面上的实际保护层厚度值,取其平均值,精确至 0.1mm,并量测钢筋直 径,精确至 0.1mm。 A.3.3 正确操作仪器,在试件上进行扫描,标记出仪器所指定的钢筋轴线,用钢卷 尺量测试件表面仪器所测定的钢筋轴线与实际钢筋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记录仪器指示 保护层厚度值。对于具有直径检测功能的仪器,应进行直径检测。 A.3.4 将仪器检测值和实际量测值进行对比,当仪器所有项目指标均符合 A.2 的要 求时,判定仪器合格。当部分项目指标以及量程范围符合 A.2 的要求时,

42、可判定其部分 合格,但应限定仪器的使用范围,并指明其符合的项目和量程范围以及不符合的项目和 量程范围。 A.3.5 经过校准合格或部分合格的仪器,应注明所采用的校准试件的钢筋牌号、规 格以及混凝土材质。 17 附录 B 雷达仪校准方法 B.1 校准试件的制作校准试件的制作 B.1.1 选择当地常用的原材料以及强度等级,制作混凝土板,并采用同盘拌合料同 时制作校正混凝土介电常数的混凝土试块,其大小应参考仪器说明书的要求。当试件较 多时,校准用混凝土板应和校正介电常数的试块一一对应。 B.1.2 校正混凝土介电常数的试块为素混凝土试块。 B.1.3 混凝土板应采用单层钢筋网,宜采用 812mm 的

43、圆钢制作,其间距宜为 100mm150mm,钢筋保护层深度应覆盖 15mm、40mm、65mm、90mm 四个区段,每 种保护层厚度的钢筋网至少应有 8 段间距。钢筋两端应外露,其两端保护层厚度差不得 大于 0.5mm,否则应重新制作试件。 B.1.4 制作混凝土的原材料均不得含有铁磁性,试件浇注后 7d 内应浇水并覆盖养 护,7d 后采用自然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龄期达到 28d 以后使用。 B.2 校准项目和指标要求校准项目和指标要求 B.2.1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测试偏差,宜小于2mm,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5%。 B.2.2 钢筋间距的测试偏差,宜小于3mm,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5%。 B.3

44、校准步骤校准步骤 B.3.1 校准过程中应始终确保仪器供电电压稳定、电源充足,并使外界的电磁干扰 降到最小。 B.3.2 用校正介电常数的试块对雷达仪进行校正。 B.3.3 在外露钢筋的两端,用钢卷尺量测 6 段钢筋间距内的总长度,取平均值,并 计算钢筋的实际平均间距,精确至 1mm。同时用游标卡尺量测钢筋两外露端面实际保 护层厚度值,取其平均值,精确至 0.1mm。 B.3.4 正确操作仪器,在试件上进行扫描,标记出仪器所指定的钢筋轴线,并根据 扫描结果计算钢筋平均间距。记录仪器指示保护层厚度值。 B.3.5 将仪器检测值和实际量测值进行对比,当仪器所有项目指标均符合 B.2 的要 求时,判

45、定仪器合格。当部分项目指标以及量程范围符合 B.2 的要求时,可判定仪器部 分合格,但应限定仪器的使用范围,并指明其符合的项目和量程范围以及不符合的项目 和量程范围。 18 B.3.6 经过校准合格或部分合格的仪器,应注明所采用的校准试件的钢筋牌号、规格以 及混凝土材质。 19 请删除以下内容,请删除以下内容,O(_)O 谢谢!谢谢!The origin of tax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 be traced to the time when the colonists were heavily taxed by Great Britain on ever

46、ything from tea to legal and business documents that were required by the Stamp Tax. The colonists disdain for this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 (so-called because the colonies had no voic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axes) gave rise to revolts such as the Boston Tea Party. However, even after t

47、he Revolutionary War and the adoption of the U.S. Constitution, the main source of revenue for the newly created states was money received from customs and excise taxes on items such as carriages, sugar, whiskey, and snuff. Income tax first appea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862, during the Civil War

48、. At that time only about one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was required to pay the tax. A flat-rate income tax was imposed in 1867. The income tax was repealed in its entirety in 1872. Income tax was a rallying point for the Populist party in 1892, and had enough support two years later that Congress p

49、assed the Income Tax Act of 1894. The tax at that time was two percent on individual incomes in excess of $4,000, which meant that it reached only the wealthiest members of the population. The Supreme Court struck down the tax, holding that it violated the constitutional requirement that direct taxes be apportioned among the states by population (pollock v. farmers loan the explanation of the tax reform act of 1986 was more than thirteen hundred pages long (Pub. L. 99-514, Oct. 22, 1986, 100 S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