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_论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和重塑策略.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944549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_论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和重塑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毕业论文_论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和重塑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毕业论文_论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和重塑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毕业论文_论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和重塑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毕业论文_论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和重塑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_论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和重塑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_论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和重塑策略.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论文论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和重塑策略主考学校:武汉大学专 业:行政管理准考证号:*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刘 杉 工作单位:*有限公司二一四年三月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古往今来,诚信都作为道德的范畴被人们提倡和推崇,但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利益与诚信之间的冲突愈演

2、愈烈,部分人开始摇摆不定,继而做出舍信而取利的决定。同时,惩罚力度不足以惩戒失信行为时,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便愈发突出。针对社会诚信缺失这一突出问题,多数人民表示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刻不容缓。但积难重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诚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必须以强势的姿态,狠抓诚信教育和法律制度健全。1一方面,要在教育管理、教学实践过程中遵守诚信原则,要对受教育者进行诚信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从建立全国通用的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及查询系统、加大失信成本、完善法律等方面来强化社会诚信。【关键词】诚信缺失;法律制裁;利益;冲突;改善目 录引言一、文献综述5二、诚信的起源和含义6三、寻找

3、诚信遗产,重塑诚信有望8四、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91、“强政府”模式下的缺陷引发诚信缺失 92、追求利益最大化是诚信缺失的主体动因 103、学校、家庭对孩子个人诚信的教育的失误 10 4、社会制度的监管缺失或不健全纵容诚信缺失 10(1)制度供给不足10 (2)产权制度改革的滞后11 (3)法律法规监督制度的不健全12 (4)民主与法制还不够完善12五、社会诚信问题的重塑策略思考 12 1、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是诚信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先导工程13 2、树立现代诚信观念,加强诚信宣传,形成诚信文化133、建立和完善诚信法律法规,通过制度化手段构建诚信体系14 4、构建多层次信用服务机制,培育社

4、会化信用服务组织15结论16参考文献17论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和重塑策略引言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范畴的优良品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对社会诚信问题的系统研究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开启了诚信问题的研究,齐美尔认为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 齐美尔是19世纪末 、20世纪初反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社会学的根本问题:个人与社会一书中,认为二人群体没有超个人的结构,而三人群体会发生较复杂的情况:三者中的任何一人可以充作中间人并利用他人的不和从中渔利;中间人还可以对其余二人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他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齐美尔去世后,信任的研究几乎被

5、遗忘,直到20世纪70年代,信任问题重新得到国内外各学科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经济、文化、人际、制度等多个领域出现了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不同领域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分析。一、文献综述 我国学者对信任问题的系统研究始于20 世纪 80 年代,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诚信”问题引发了的国内学者对信任问题的普遍关注。总体看来,学者们充分肯定了信任维系社会的稳定的功能及其在当代的价值。在经济学对社会诚信问题的研究方面,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道德情操论一书中就有研究信任和人类经济行为的关系,他认为,经济活动是建基于社会习惯和道德基础之上的,如果离开了这些习惯和道德,人

6、们之间的交易活动就会受到重大的影响,交易的基础就会动摇。文化价值观取向方面,日裔美藉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中,提出了信任是来自道德传统的伦理习惯,是本社会共享的伦理道德的产物,信任由文化决定,它产生于宗教、伦理、习俗等文化资源。福山认为中国、法国、意大利、韩国是低信任度国家,日本、德国、美国是高信任度国家,并且他通过大量数据指出信任对经济的巨大影响力。从人际关系层面来讲,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在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下册)一书中,把人际信任关系化约为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关系,信任的存在与个人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假定密切相关,并认为理性和情感是人际信任中的两个重要维度,随着社会结构的

7、变化,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都以认知性信任而非情感性信任为基础。制度对社会诚信的影响在于,制度作为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的一种行动机制,使人与人之间能产生合理的相互预期与认同1。可以说,制度信任的关键是组织成员对制度或规则所达成的共识,依赖于成员对制度和规则认同和内化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信任的内涵是对社会制度的信任,也就是“制度规范行为”,因而人之所以讲究信任,就在于受到法规制度的制约不敢做出违背信任的行为,或者是因为某些制度环境比其他制度环境更有利于信任的产生1。在对信任的相关研究中,有学者认为信任从传统文化、习俗、宗教中产生,有学者认为信任可以通过理性的利益算计来获得,有学者认为可以从法律

8、和制度方面来规范。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这一根本视角,结合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对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结合近期社会调查数据指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缩面临的诚信问题,提出了转型期社会诚信重塑的思考及策略。二、诚信的起源和含义 二千多年前,易经中就有“忠信所以进德也”,礼记中的“不宝金玉,而以忠信为宝”,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较早将“诚”与“信”连用,在管子枢言中,他说:“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认为君王能得人心,贵在诚信;正因为有了诚信,才能集结人心、团结天下。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诸侯割据,战乱连年。刚刚建立的封建社会,面临着意识形态的破旧立新问题。“上古竞于道德

9、,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出自韩非子五蠹。,尧舜禹时期的原始社会,人们都以道德为准绳;夏商周奴隶社会,君主们靠智谋来竞争;而春秋乱世,诸侯都凭军事实力来比拼。在这样一个政治上割据、军事上纷争、文化上百家争鸣的时代,一些思想家认为,重新树立道德准绳有着迫切的重要性,于是,他们大力呼吁诚信。孔子说“人无信不立”;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墨子则说:“言必信,行必果。”那么,中国封建社会中的诚信有些什么含义呢?可以参考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诚信的解释。他说,“诚,信也;信,诚也。”二者互训,互相释义。诚实,就是守信用;守信用,就是诚实

10、。总的说来,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了个人、社会的道德诚信。此后的数千年里,在世界范围内,随着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两次革命浪潮推动了经济基础的变革和上层建筑的创新。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完成之后,道德诚信已不再是人们生活的主题,经济诚信取而代之。在西方社会,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诚信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含义。诚信在拉丁文中是Bona Fides, 法文中是 Bonne Foi, 英文中是 Good Faith, 直译都是“善意”;在德文中是 Treu und Glaude,意为“忠诚和相信”;在日文中是“信义诚实”。 1

11、906年英国海上保险法对诚信作了进一步的解释,确立了最大诚信原则:“海上保险合同是一份建立在最大诚信基础上的合同,如果合同一方没有这种诚意,另一方可宣布合同无效”。所谓最大诚信,是指保险双方在签订和履行保险合同时,必须以最大的诚意,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互不欺骗和隐瞒,恪守合同的认定与承诺,否则保险合同无效。诚信,尤其是最大诚信,以保险业为力量辐射的核心,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诚信已不仅是一种道德范畴,而是在道德范畴的基础上,又赋予了法制内涵,实现由道德自律向法律规制的转化,最终筑就诚实守信这一道德准则的法律化。中国当前社会诚信状况令人忧心,国若无信,国何以堪?在中

12、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如何实现传统诚信的现代化转化,重新确立人们对现代诚信文化的信仰,进而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真正建立,始终是中国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诚信现状、导致的社会问题、原因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出当前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策略建议。二、寻找诚信遗产,重塑诚信有望其实,中国自古不缺诚信,在这个问题上留下了丰富的道德遗产。孔子曾说“民无信不立”,一个民族不讲“诚信”是站不住脚的。在论语颜回中就有一段说明孔子对“信”特别重视的话:子贡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事。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人民信任三者而已。”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应该去掉哪一项?”孔

13、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应该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难免一死,但是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国家就无法生存。”在以上故事中,我们看到,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把信任看得高于粮食、军备,高于一切。我认为,孔子的话很有道理的,已说到了极致。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讲“诚信”的民族,自古以来有所谓“五常”,把“信”与“仁”、“义”、“礼”、“智”平列,称作做人的五种常道或常规。可见古人把“诚信”看得非常重要。三、当前社会诚信现状 据专业调查研究机构 据新华网报道,此处专业调查研究机构指的是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原文链接http:/ 让人们震惊的不止是事故造

14、成的人员伤亡,而是那条在建成之初曾享尽溢美之词,被赋予“中国同类铁路中设计标准最高”、“国际一流”、“行车指挥系统,管理模式均与现有铁路不同概念”等美誉的线路!震惊之余人们开始质疑,一共六节车厢发生事故,每节车厢定员128人,而那天车厢又几乎坐满乘客,也就意味中事故车厢中乘客总数目在768人左右,就事故严重程度“40人遇难,172人受伤”似乎不太符合常规。虽然事故发生后的第四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对事故进行严肃调查处理,依法追究责任,并将调查结果向社会公布。但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处理结果仅为给予54名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原因无非就是设备原因,程序原因,还算上了自然原因

15、(雷电),而且在事故后,不是立刻彻查事故原因,而是草草掩埋事故车厢和遇难人员遗体,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片嘘声,并表示政府不敢直面真相,草菅人命,政府诚信问题再次受到重创。国家政务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如果政府不实事求是,刻意掩盖事实真相,势必会在社会公共关系中起到反面的引导作用,如果政府不讲诚信,企业诚信就难以做到,个人诚信就更无从谈起。在一轮又一轮的质疑风波中,当今社会公信力受到的挑战无疑已变得越来越严峻,如不及时加强公信力建设,未来化解危机的成本势必将愈来愈高昂。没有什么比社会公信力缺失更可怕的了,它是社会的毒素,无声无息却充满负面的能量,足以摧毁社会诚信的根本,足以销蚀社会的

16、正义正气与人们的仁爱友善。因为社会公信力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和保障,当社会公信力出现问题时,哪怕是局部性的、地方性的、地区性的,都会对社会诚信体系造成致命影响。个人诚信的倒塌对公民社会生活秩序带来影响,商业诚信的倒塌对国家经济生活秩序带来影响,而社会公信力的倒塌,将会给一个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我们一直在追求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可是,如果社会之公信力缺失,像“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坍塌”事件中,一座造价为18亿人名币,使用不足18个月的大桥仅因“货车超载”就可倒塌的大桥怎能叫大桥?一个人民需要“开胸验肺”、“断指证清白”的民族如何走向复兴?2、信息获得不对称是诚信缺失的外因条件 信

17、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在数量、质量等方面不一样,一部分人所掌握的信息总比另一部分人多。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经济个体获取信息能力的不对称性。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企业往往企图通过设置信息障碍,维护差别价格和垄断价格3。因此,消费者无法完全了解所购买的产品质量如何、价格是否公道,所签订的合同是否到期履行等,从而很难达到既定收入下的最大满足。这时,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容易选择违约。3、学校、家庭对孩子个人诚信的教育的失误教育诚信在塑造诚信中具有奠基石的作用,因为教育是培养亿万青少年的巨大社会基础工程。当今学校的诚信

18、教育,大多泛泛而谈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而且学校本身诚信缺失的问题就由来已久。比如,高考移民事件、教育官员腐败、违规收费、顶考事件、考试作弊、择校过程中的金钱交易。在教育过程中,有不少诚信丧失的表现,其根本原因就是有些人脑海里多了功利主义的自私自利。比如,屡禁不止的补课行为,某些中小学校长吃校服回扣行为,一些学校不顾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赶走成绩落后学生的行为,教师拿教辅回扣行为就是有些人脑海里多了功利主义的自私自利。如果教育者的身上丧失了诚信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内涵,丧失了用制度维护现代社会平等、公正的基本理念,将给教育本身带来巨大伤害4。4、社会制度的监管缺失或不健全导致诚信缺失(1)制度供给不

19、足对当前我国政府来说,在处理某些经济问题时,政府会发现并无现存的制度或规则可参考,行动时的主观任意性增大,甚至对同一经济问题做出完全不一样的决策,从而产生政府被动失信行为5。如果没有很好的监督机制,腐败惩罚成本大大小于腐败收益,政府成员很容易走向腐败,政府成员腐败机会主义盛行,这时政府被动失信行为可能转变为主动失信行为,产生主动寻租行为。对企业而言,在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政府逐步退出直接管理的角色,由企业自主经营,由于内在制度约束力弱、外在制度没有建立健全,企业在做出试探性的违信机会主义行动后,发现惩罚成本很低或没有,惩罚成本大大低于其机会主义行动的收益,所以企业将会采取进一步的机会主义行为。久

20、而久之,就出现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一个古老的原理,它说的是铸币流通时代,在银和金同为本位货币的情况下,一国要为金币和银币之间规定价值比率,并按照这一比率无限制地自由买卖金银,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由于金和银本身的价值是变动的,这种金属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动与两者兑换比率相对保持不变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现象,驱使很多讲诚信的“好人”逐步变成了“坏人”,很可能引发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6。至于个人信用,当代交通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的交往日趋开放,在这种开放的群体中,内部惩罚机制很明显不能有效地抑制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必须依靠外在制度提高违信人的

21、违信成本,打击违法以约束人们的败德行为。计划经济条件下也存在诚信缺失问题,但在许多领域特别是经济领域表现并不突出。这除了思想和道德教育的原因之外,还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在计划经济体制和较为封闭的社会环境下,人们之间的纵向联系多于横向联系,熟人之间的联系多于陌生人之间的联系,行政联系多于经济联系,道德责任多于经济利益。具体来说:一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是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社会运行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人们的社会关系主要是行政隶属关系,人主要作为“单位人”而存在。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如果出现背信弃义、弄虚作假的行为,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这就从客观上减少了不

22、诚信行为。二是在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社会活动的空间不大、交往联系不广,社会基本上是一种“熟人社会”,这也使得不诚信行为出现的几率减少。三是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中,人们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大都是政治性的,经济方面的联系较少,经济利益冲突也较少,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不诚信行为也不容易发生。(2)产权制度改革的滞后市场主体诚信的基础在于产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备,财产的“公平、透明、自由交换与分配及自主契约”是实现并充分体现竞争与诚信原则的主要形式。产权是诚信的基础。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从而使得人们自觉地去遵守诚信原则。当产权不清晰或保护不充分时,人们

23、则可能选择要么以权利优势去侵占他人的财产,要么用行贿来消除各方的威胁。这些行为的出现,必然导致诚信在中国传统诚信观难以适应今天飞速发展的时代的条件下,要发挥社会信用体系的强大功能和现代诚信观的舆论作用,从思想上廓澄清人们的认识误区,确立义利并重的现代诚信价值理念。总之产权制度的不完善是市场主体诚信缺失的制度根源。(3)法律法规监督制度的不健全法律制度是通过界定人们的利益、权限和责任及事后仲裁和惩罚机制的设立,来实现社会诚信的供给。在契约社会,尽管经济生活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但信用制度使外部性、风险性和交易成本所引起的收入潜在的增加内在化,人们失信的动机大为降低,守信用的动机得到激励。一旦缺乏监管

24、,人们的机会主义就会占据上风,违约的行为就在所难免。毕竟在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违约受到法律制裁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相比之下违约的收益更大。因此针对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我们必须采取应对举措,从社会文化诚信氛围的营造,建构科学、合理、健全的制度,构建立体式的信用服务机制和组织等方面进行。(4)民主与法制还不够完善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必然是一个民主与法制比较完善的社会。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民主与法制还不够完善。从历史上看,我国经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封建统治下,民众根本无民主权利可言,法制也是为维护封建统治集团利益服务的,一切都以封建统治者的

25、利益和意志为转移,根本无社会诚信制度可言。从现实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获得比较充分民主和自由权利,由于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与法制还不够完善,因此体现民主与法制要求的社会诚信的环境和制度也就不够完善。这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乃至政府信用的缺失。一段时间以来,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差已成为影响生产经营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能应对经济转型,及时转变政府职能,仍以官僚主义作风指挥工作,朝令夕改,失信于民,也使政府的诚信形象削弱。五、解决当前诚信问题的对策思考现代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一个把与诚信建设有关的文化、制度、工具等资源有机

26、地整合起来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花大力气抓紧抓好。维护社会诚信,既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又要运用法律和制度等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把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起来7。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必须加快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用信用制度建设支撑诚信、重建诚信、保障诚信。在信用制度中,最重要的是法律信用制度。诚信原则不是自然形成的,必须靠规范养成。诚信道德规范是软约束,着眼于自律,着眼于“劝善抑恶”;而法律信用规范是硬约束,着眼于他律,着眼于“惩恶扬善”。法律的信用规范、信用制度建设具有关键性、基础性、根

27、本性作用,是培养人们诚实守信意识的催生剂和助推力。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物质和金钱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利益冲突,应注重运用法律规范来调节。在法律的强制规范下,诚实守信的道德自律约束力会越来越强,社会的道德他律会逐渐变成内在的道德自律,从而使诚信原则不断深入人心。1、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是诚信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先导工程政务诚信作为诚信体系建设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民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才能政令畅通,才能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在政务诚信方面,一方面,要加大党的建设,提高党执政能力的建设,具体而言就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政府管好该管之事,而将管不好、管不了、

28、不该管的事交由相关的中介组织和社会机构,让它们去做好规范行业行为,监督执行行规行约的工作;最后,政府应该出面为社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确立市场规则和信用以实现优胜劣汰,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另一方面,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建设,尤其要防止公职人员的渎职行为。所谓先进性,“三个代表”已作了非常好的表述,关键是要落实。具体而言,又体现在公务员身上,公务员作为政府行为的决策者和体现者,讲诚信不仅是其个人的道德要求,更是对公众利益的一种承诺,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打造诚信政府,树立健康的主流社会风气,才能营造一个诚信的社会大环境。2、树立现代诚信观念,加强诚信教育,形成诚信文化首先,加强教育

29、行政部门的诚信建设,提高教师诚信修养教育行政部门是国家法律法规及教育政策的执行者,是教育诚信建设的组织者。校长、教育行政人员是教育的参与执行者。在教育系统建设教育诚信,首先要建设好教育行政部门工作者的诚信,他们的诚信对教师的影响极大,只有他们的诚信意识增强了,才能在日常工作中折射出来。这一环节建设好了,整个的教育诚信就有了重要保障。其次,要重视教师在教育诚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在师德建设中,强化教师的诚信品格培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行树立教育诚信的榜样和典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打下坚实基础。然后,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培养学生

30、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中小学生的诚信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民族的未来。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在公民诚信道德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校在办学理念上,必须坚持诚信原则,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环节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贯穿于学校德育的全过程。把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落实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要加强对考试制度的改革,引导学生诚信应试,着力打造诚信氛围。在小学、中学阶段加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一个学校的健康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诚信品质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学习风气

31、、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学校不仅要充分利用榜样的选择、批评奖励的执行等无形的、无声的教育资料,而且要求其运行过程及结果公正、合理。从而形成诚信的校风,进行诚信的教育。当然,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我们一定不能忽视另一个阵地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诚信教育是诚信教育的基础,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对子女进行良好的诚信教育,使之养成自觉的习惯。全社会都应当重视和关心诚信家庭的建设,诚信的家庭氛围,友好、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利于诚信观念的形成。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最直接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为子女在生活、工作各方面做出诚信的表率,夫妻之间相敬如宾,互相尊重,真诚相待

32、,对孩子诚信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3、建立和完善诚信法律法规,通过制度化手段构建诚信体系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守信者未得到肯定、失信者未得到惩处8。完善信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信用制度,搭建诚信体系的制度框架。打造诚信社会,既要重视道德教育,培育诚信的文化氛围,更要重视法制建设,为“诚信”提供制度支持。首先要重视政府诚信制度建设。政府自身的诚信,无疑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关键,对公众起着示范和表率作用。其次,要建立稳定有效的产权制度,切实保护私有产权。产权是信誉的载体,信任的基础,其主要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复杂交易的规则。再次,要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个人

33、信用制度是社会诚信制度的核心,完善高效的个人信用制度是建立我国社会诚信体系的突破口。当前,应借鉴发达国家信用管理的先进经验,尽快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建立以信用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社会诚信体系。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并逐步扩展个人基本账户,逐步建立起包括个人信用登记、查询、评估制度以及个人信用风险预警、管理及转嫁制度在内的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引导个人增强诚信观念,抵制失信行为。加大个人失信成本,通过拒绝交易形成全社会对失信者的联防惩戒机制。4、构建多层次信用服务机制,培育社会化信用服务组织当前企业之间、个人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政府与企业和个人之间,信用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是导致社会诚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34、因此,有必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信用信息服务组织,并建立起对公众开放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和信用信息数据库。一方面要鼓励信用中介组织注重自身信用数据库的建设;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行业或部门的数据库,待条件成熟时,将这些数据库中的内容提供给信用中介组织共享,最终建立起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在发展信用中介组织时,要明确诸如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估公司、信用担保公司等必须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产权明晰的企业,否则它们不会有维护信用的积极性,也会丧失中立、公正的性质。并且信用中介组织必须在法律的规范下开展信用数据的收集、评估和使用,并应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从事信用服务;再次,有必要建立严格的行业退出机制,淘汰

35、违规的中介组织,规范信用服务行业的行为,使其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应鼓励发展非盈利性的中介组织,独立承担信用服务的法律责任。结 论1. 诚信缺失不仅败坏社会风气,更阻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损害国家声誉,对社会信用体系产生严重破坏。2.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经济转轨引起社会道德秩序失衡,并且与诚信相关的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3.诚信缺失这一社会问题是可以逐步扭转的,但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4.个人诚信缺失问题可以通过高水准的诚信教育来改善。5.企业诚信缺失问题可以通过制度化手段来扭转和监管。6.政府应鼓励发展非盈利性的中介组织,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来监管个人、企业及政府的诚信问题。参考文献1

36、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112 晁永国.教育诚信的反思与建构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1):113.15-183邓凤香.我国企业失信的关键内因及对策探析J.中外企业文化,2004.167-1694 刘松山论政府诚信J中国法学,2003,(3).2205 邱建新.信任文化的断裂对崇川镇民间“标会”的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56 张维迎产权政府荣誉H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20史瑞杰. 1487 魏胤亭.诚信导论M.北京市: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898 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下册)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年.22-25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