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945687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毕业设计(论文)-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毕业设计(论文)-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毕业设计(论文)-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毕业设计(论文)-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的设计由于部分原因,说明书已删除大部分,完整版说明书,CAD图纸等,联系153893706摘 要:本文首先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说明,其次分析说明蓄电池充放电原理,然后对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原理进行分析说明,最后设计充放电控制器,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智能电路,采集蓄电池两端电压,通过单片机内编写的程序判断,由驱动电路对蓄电池的过充、过放采取保护措施,实现了对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的合理控制。关键词:光伏发电;蓄电池;充放电控制;AT89C52The design of the charge and discharge controller f

2、or storage battery (Ori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College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on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the working principles are analyzed and explained,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battery charging discharging principle, and

3、 then on the solar battery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controller is analyzed, the final design of the charge and discharge controller based on AT89C52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intelligent circuit, two ends of the battery voltage acquisition, through the microcontroller program written judgment, driv

4、en by the circuit of the battery overcharge, overdischarge protective measures are taken, the realization of solar battery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control.Key words: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battery; charge and discharge control; AT89C521 前言 21世纪随着化石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和地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且对生态环

5、境无污染的新能源。作为绿色再生能源,太阳能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得到青睐。但因为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大,而且,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低且价格昂贵,光伏发电系统的初期投入较大,为有效利用太阳能,需要对光伏发电系统加以有效的控制。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采用单片机(MCU)智能控制的方法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蓄电池充放电进行控制,该方法能实时侦测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压,并调整电路中的充放电开关,智能切换充放电过程,使蓄电池实现智能充放电管理。 1.1 国外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现状和趋势首先,这些年来在太阳电池及其组件的制造枝术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占主流的太阳电池是硅太阳电池,它又分单

6、晶硅太阳电池、多晶硅太阳电池(总称晶体硅太阳电池)和非晶硅太阳电池。此外,还有CaAs 太阳电池、 CdTe太阳电池和CuInSe2 (CIS)太阳电池等。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的平均效率已达到3%15%, 实验室最高效率已达到2个4%(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的平均效率也有12%14%儿实验室最高效率已达到19.8%。由于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工艺的改进,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的制造成本已降到3.03.5美元/Wp,组件的售价也相应降到3.54.5美元/Wp左右,光电系统成本约为79美元/Wp 对于非晶硅太阳电池由于其稳定性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一度曾放慢了开发速度。然而近来由于引入了

7、引C之类的功能材料和研制成了叠层非晶硅电池,其稳定性得到了显著的改善,重新获得了人们的重视。目前单结非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稳定值已达到5%7% ,实验室最高效率为13.2人多结电池为7%9%,实验室最高效率为15.3% 单结非晶硅电池组件原材料成本0.3美元/Wp,售价3.03.5美元/Wp;多结电池组件的成本差别较大,售价为3.54.5美元/Wp。太阳能光电技术应用系统方面,在历经了交通信号、通信、管网保护和边远无电、缺电地区的居民家庭供电等方面的特殊场合应用以后,现在正在迈向较向较大规模的商业应用。一方面,兆瓦级阳光电站不断出现,在已建成兆瓦级电站中,最大的已达到6.5MWp(美国加

8、州)。目前正在建造阳光电站规模达到50MWp(希腊克里特岛),而准备建造的更大的阳光电站规模将达到100MWp(美国);另一方面,近年来许多国家的政府都非常重视屋顶阳光发电系统的发展。这些系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安装供电,同时为了降低造价省去储能部件(蓄电池),与大电网相联,互相补充电能。1990年德国政府率先推出“一千屋顶计划”,至1997年已完成近万套屋顶系统,每套容量15KWp,累计安装量已达33MWp。1998年德国政府进一步提出了10万套屋顶计划,今年将完成0.6万套。日本政府1994年开始实施“朝阳七年计划”,到2000年将安装16.2万户屋顶系统,总容量达185MWp,1997年又再

9、次宣布实施“七万屋顶计划”,每套容量扩大4KWp,总容量为280MWp。意大利1998年也开始实行“全国太阳能屋顶计划”,将于2002年完成,总投入5500亿里拉,总容量50MWp。甚至印度也于1997年12月宣布在2002年前推广150万套太阳能屋顶系统。1.2 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现状和趋势我国的太阳能光电技术自70年代以来也有相应的发展。现有主要生产厂有六家:宁波太阳能电源厂、云南半导体器件厂,秦皇岛华美光电设备总公司、哈尔滨一克罗拉太阳能电力公司,深圳字康电子有限公司。 目前国内生产的太阳电池组件年销售量为2.53.0MW。,单晶硅太阳电池的效率已达到12%一14%,实验室效率最高为2

10、0人草结非晶硅电池的稳定效率为5.0%55%,实验室最高效率为8.35%(南开大学),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制造成本为3035元/WP,市场售价42元/WP;单结非晶硅太阳电池组件的原材料成本约为3元/WP,售价为24元/WP。历年来太阳能光电系统的总安装容量在10MW。以上,多数用于交通信号、通信和阴极保护等方面,约占60%以上,其余用于我国西部和西北部阳光资源比较丰富的边远地区,如新疆、青海、甘肃、西藏和内蒙古等省区供人民家庭用电。这些家用小系统的功率多在50W。以下,估计全国己有10万套以上。现有最大的阳光电站容量为100kWp(西藏安多)。并网屋顶光电系统也已起步,在深圳和北京分别安装了1

11、7kWp和7kWp。根据电力部制定的19962020年国家太阳能光电(PV)发展计划,我国在2000年和2020年太阳能光电总容量将分别达到66MWp和300MWp,其中家用阳光电源分别为15MWp和50Mwp。在联网阳光电站建设方面,计划2000年完成二座500KWp的阳光电站, 2020年前建成5座兆瓦级阳光电站。以上可见,我国的太阳能光电发展也相当快,但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其发展速度实在不尽如人意,1998年,我国太阳电池组件的销售量为3.03.5MWp,仅占当年世界总销售量的2%左右,多晶硅太阳电池及组件的规模生产尚属空白。应用系统的商品化程度很慢,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与国际先进的水平差距

12、正在扩大。总之,无论是太阳电池组件,还是阳光发电应用系统,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在研究和开发水平、产业化规模,商品化程度上匀有根大的差距。我国有960万km的土地,其中有2/3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200h以上,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我国有12.5亿人口,其中还有近0.6亿人生活在无电地区。目前我国的年消费量约为15亿吨标煤,其中煤炭占75%以上,由于燃煤造成的烟尘排放量和CO排放量均在2000万吨左右。至2020年,预测我国能源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040亿吨标准煤,环保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无论从当前来看,还是从长远来看在我国都存在着巨大的太阳能光电市场。2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研究分析2.1 太阳能光

13、伏发电系统的构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组、蓄电池、光伏控制器、交流逆变器、光伏发电系统附属设施组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的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并通过控制器把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能储存于蓄电池中。当负载用电时,蓄电池中的电能通过控制器合理的分配到各个负载上。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可以直接供给直流负载使用,也可以用交流逆变器转变为交流电,供交流负载使用。(1)太阳电池组件:太阳电池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供负载使用或存贮于蓄电池内备用。但单体太阳电池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一般很小,工作电压约为0.450.5V,工作电压约为202

14、5mA/cm2,一般不能单独作为电源使用。将太阳电池单体进行串并联并封装后,就成为太阳电池组件,其功率可以达到几瓦、几十瓦、几百瓦,就可以单独作为电池使用了。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和成本是太阳光伏发电研究过程中重要的两个指标。(2)蓄电池:当白天阳光充足时光伏电池发出的电相对负载可能有多余而在晚上或阴雨天时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为零或很小不能满足负载的要求时,需要一个储能装置,此时蓄电池可以作为太阳能不足时的补充,由可以作为多余太阳能的存储,大大提高了太阳光能的利用率1。(3)光伏控制器:光伏控制器又叫充放电控制器的基本作用是为蓄电池提供最佳的充电电流和电压,快速、平稳、高效的为蓄电池充电,并在充电过

15、程中减少损耗、尽量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保护蓄电池,避免过充电和过放电的现象发生。(4)交流逆变器:交流逆变器是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设备。由于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发出的是直流电,当负载是交流负载时,逆变器是不可缺少的。(5)光伏发电系统附属设施:光伏发电系统附属设施包括直流配线系统、交流配电系统、运行监控和检测系统、防雷和接地系统。2.2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太阳能发电系统从大类上可分为独立(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两大类。图1是独立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基本原理是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的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并通过控制器把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能存储于蓄电池中

16、。当负载用电时,蓄电池中的电能通过控制器合理地分配到各个负载上。太阳能电池所产生的电流为直流电,可以直接以直流电的形式应用,也可以用交流逆变器将其转换为交流电,供交流负载使用。太阳能发电的电能可以即发即用,也可以用蓄电池等储能装置将电能存储起来,在需要时使用。图1 独立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Fig 1 The independent solar energy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schematic diagram图2是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组方阵将光能转变成电能,并经直流配线箱进

17、入并网逆变器,有些类型的并网型光伏系统还要配置蓄电池组存储直流电能。图2 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Fig 2 The grid-connected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working principle diagram并网逆变器由充放电控制、功率调节、交流逆变、并网保护切换等部分构成。经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供负载使用,多余的电能通过电力变压器等设备馈入公共电网(可称为卖电)。当并网光伏系统因天气原因发电不足或自身用电量偏大时,可由公共电网向交流负载供电(称为买电)。系统还配有监控、测试及显示系统,用于对整个系统的工

18、作状态的监控、检测及发电量等各种数据的统计,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远程传输控制和显示数据。本设计中的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采用面对独立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而设计。3 光伏电池的研究与分析3.1 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分析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太阳能电池(一种类似于晶体二极管的半导体器件)的光生伏打效应直接把太阳的辐射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能量转换器就是太阳能电池,也叫光伏电池。当太阳光照射到由P、N 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同质半导体材料构成的太阳能电池上时,其中一部分光线被反射,一部分光线被吸收,还有一部分光线透过电池片。被吸收的光能激发被束缚的高能级状态下的电子

19、,产生电子-空穴对,在PN结的内建电场作用下,电子、空穴相互运动,N区的空穴向P区运动,P区的电子向N区运动,使太阳电池的受光面有大量负电荷(电子)积累,而在电池的背光面有大量正电荷(空穴)积累。若在电池两端接上负载,负载上就有电流通过,当光线一直照射时,负载上将源源不断地有电流流过。单片太阳能电池就是一个薄片状的半导体PN结。图3是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原理示意图。图3 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原理示意图Fig 3 Schematic diagram of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3.2 光伏电池等效电路分析太阳能电池的内部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理解

20、,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太阳能电池的内部看成是一个光电池和一个硅二极管的复合体,即在光电池的两端并联了一个处于正偏置下的二极管,同时电池内部还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存在。由于二极管的存在,在外电压的作用下,会产生通过二级管PN结的漏电流,这个电流的方向与光生电流的方向相反,因此会抵消一部分光生电流。串联电阻主要是由半导体材料本身的体电阻、扩散层横向电阻、金属电极与电池片体的接触电阻及金属电极本身的电阻几部分组成,其中扩散层横向电阻是串联电阻的主要形式。正常电池片的串联电阻一般小于1.并联电阻又称旁路电阻,主要是由于半导体晶体缺陷引起的边缘漏电、电池表面污染等使一部分本来应该通过负载的电流短路形成电流

21、,相当于有一个并联电阻的作用,因此在电路中等效为并联电阻,并联电阻一般为几千欧,则通过电流很小,对光生电流消耗很小。通过分析说明,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越小,并联电阻越大,就越接近于理想的太阳能电池,该电池的性能就越好。图4太阳能电池的等效电路Fig 4 Equivalent circuit of solar cell3.3 光伏电池主要性能参数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峰值电流、峰值电压、峰值功率、填充因数和转换效率等。(1) 短路电流:在给定日照强度和温度下的最大输出电流。(2) 开路电压:在给定日照强度和温度下的最大输出电压。(3) 峰值电流:在给定日照强度和温度下相

22、应最大功率点的电流。(4) 峰值电压:在给定日照和温度下相应最大功率点的电压。(5) 峰值功率:在给定日照和温度下光伏电池可能输出的最大功率。(6) 填充因数(FF): 太阳能电池在给定日照和温度下最大输出功率与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乘积的比值。 (1)(7) 转换效率:输出功率与阳光投射到电池表面上的功率之比,其值取决于工作点。通常采用光伏电池的最大效率值作为其效率, 。以上各个参数可以在图5中表示如下: 图5 太阳能电池的I-U特性关系曲线Fig 5 Solar battery I-U characteristic curves图6 太阳能电池的P-U特性曲线 Fig6 The P-U cha

23、racteristic curve of solar cell图5中,在I-U曲线上总可以找到一个工作点,此点处的输出功率最大,此点就是最大功率点(MPPT),即图中M点。M点所对应的电流为最佳工作电流,为最佳工作电压,为最大输出功率,由图和公式还可以看出,光伏电池不工作于最大功率点时,其效率都低于按此定义的效率值,甚至会低到零。原则上讲,可对输出功率求导使其为0,即可得到该电池的最佳工作点,,从而求出最大输出功率:。图6可表示太阳能电池的P-U曲线。此处已删除部分图15 脉冲式充电曲线 Fig 15 Pulse charging curve4.3.7 智能充电智能充电是以美国人J.A.MAS

24、(马斯)研究提出的蓄电池快速充电的一些基本规律为基础。它是以最低析气率为前提,找出蓄电池能够接受的最大充电电流和可以接受的充电电流曲线。虽说可以使蓄电池的充电电流始终保持在可接受电流的附近,从而使蓄电池能得到快速充电,且对蓄电池影响较小。但是在光伏系统中因为充电电源本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限电源”,而是来自太阳能光伏阵列这个“有限电源”,对蓄电池充电的同时还必须考虑电源电流的“来源”是否足够。因此还未见到在光伏系统中采用充电可接受电流控制的智能充电的研究报道5。5 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原理分析 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又称太阳能光伏控制器,它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也是平衡系

25、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小型光伏发电系统中,控制器主要用来保护蓄电池。在大中型系统中,控制器担负着平衡光伏系统能量,保护蓄电池及整个系统正常工作和显示系统工作状态等重要作用。目前市面上的光伏控制器种类繁多,型号不一,虽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根据光伏系统的不同其复杂程度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图16所示的是最基本的光伏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框图。该电路由太阳能电池组件、控制器、蓄电池和负载组成。开关1和开关2分别为充电控制开关和放电控制开关。开关1闭合时,由太阳能电池组件通过控制器给蓄电池充电,当蓄电池出现过充电时,开关1能及时切断充电回路,使光伏组件停止向蓄电池供电,开关1还能按预先设定的保护模式

26、自动恢复对蓄电池的充电。当开关2闭合时,由蓄电池给负载供电,当蓄电池出现过放电时,开关2能及时切断放电回路,蓄电池停止向负载供电,当蓄电池再次充电并达到预先设定的恢复充电点时,开关2又能自动恢复供电7。图16 光伏控制器基本电路框图Fig 16 Photovoltaic controller basic circuit diagram6 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硬件电路的设计6.1 充放电控制器系统结构设计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一定要具备检测、传输、运算、执行部分,这个设计也不例外。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的系统结构设计如图17所示,本系统的能量由太阳能电池提供,系统具有以下功能:(1)数据采集:

27、通过对蓄电池两端电压进行检测,后经过整流和滤波,及A/D转换后,输入给AT89C52单片机的。(2)电压判断控制:在得到瞬时的电压数据后,自动运行单片机内软件预先设定的电压值对比程序,作出相应的判断,电压信号从单片机输出端口输出。(3)命令执行:通过对相应的端口输出高电平,相应线路上的三极管截止,断开相对应的充放电开关,达到智能控制充放电的目的。图17 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的系统结构Fig 17 Solar battery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controller system structure6.2 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电路设计6.2.1 光伏电池的选择 对

28、于光伏电池的选择考虑到前面对光伏电池的分析说明,在本电路系统设计中采用SUNTEL公司型号为M-sol50W的单晶硅光伏电池,电池板规格:100845335mm,4.5kg、短路电流:3.2A,开路电压:25.43V,峰值电流:2.9A,峰值电压 :17.2V峰值功率:50W。6.2.2 蓄电池电池的选择根据光伏电池的选择,蓄电池选择YOUTOP公司的12V12AH型号的铅酸蓄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外形尺寸:长:151mm 宽:98mm 高:95mm 总高:100mm,额定电压:12V,额定容量(20hr):12Ah,重量:约3.4Kg,不同放电率实际容量:20小时率:12.0Ah,10小时率

29、:11.4Ah,5小时率:9.6Ah,1小时率:7.8Ah,在25(77)时完全充电的内阻:约32m,充电方法(恒压),循环:最大充电电流为3.6A,充电电压14.5-15.0V/12V 77(25),充电温度补偿电压 -24mV/,浮充:最大充电电流为3.6A,充电电压13.6-13.8V/12V 77(25),充电温度补偿电压 -18mV/。本设计采用两个12V的蓄电池串联使用。6.2.3 充放电电路其他元件选择根据前面的选择,在下表1中选择保护蓄电池的保险丝8。表1常用的铅锑合金保险丝的规格Table 1 Common lead antimony alloy fuse specifica

30、tion直径(mm) 额定电流(A) 熔断电流(A) 直径(mm)额定电流(A) 熔断电流(A)0.28 120.71360.321.12.20.813.757.50.351.25 2.50.985100.361.352.71.026120.401.5 31.257.5150.461.85 3.71.5110200.522 41.6711220.542.254.51.7512.5250.602.551.981530因为蓄电池最大充电电流为3.6A,选择一个比它大一点的电流,选择直径为0.46mm, 额定电流1.85A 熔断电流3.7A。整流二极管选择型号6A05二极管, 最高反向峰值电压50V

31、,平均整流电流6A 最大峰值浪涌电流400A最大反向漏电流10A 正向压降0.95V。对于场效应管的选择,因为考虑到要用单片机实现蓄电池充放电的智能控制,需要随时导通和断开电路,所以这里采用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增强型管子的N沟道只当外加电场U0时才能存在,而当U=0时,N沟道就不存在了。图18 关闭状态下的场效应管Fig 18 Under the closing state of the field effect tube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如图18、19,这里开启电压为U ,当0UU出现耗尽层,此时场效应管为关闭状态;UU出现N型沟道,此时场效应管为开启状态9。图19 开启状态下的场效应

32、管 Fig 19 Under the opening status of field effect tube这里选择型号为G50N05E的场效应管。考虑到负载的选择,根据以上元器件的选择,采用直流负载,额定功率满足工作运行需要即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为蓄电池充放电的控制,不考虑直流负载是否能实时达到额定功率。选择直流负载,额定电压为24V或24V以下,额定电流为3.6A或3.6A以下即可。 图20 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电路图 Fig 20 Solar battery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circuit diagramG50N05E的场效应管的最大通过电流为50A,远大

33、于蓄电池的最大电流3.6A,可以满足电流要求。漏-源击穿电压U约为48V,漏-源击穿电压U为50V,蓄电池组的额定电压为24V,可以满足电压需要。场效应管内阻为23m,经过计算其耗散功率为82.8mW, 场效应管的漏极最大耗散功率P为100 mW,可以满足耗散功率要求。所以选择型号为G50N05E的场效应管可以满足电路的正常工作。选择好了相关的电子元件后,就可以连接电路图了,连接好的电路图如图20所示。6.3 A/D转换电路的设计6.3.1 三端集成稳压块LM7805的介绍LM7805,采用TO-220封装方式。 压降:2V ,针脚数:3 ,其中针脚1输入,针脚2输出,针脚3接地。封装类型:T

34、O-220 ,工作温度范围:0150,电压整流器类型:正固定 ,电源电压最大:20V ,电源电压最小:8V ,输入电压最大:35V ,输入电压最小:7V, 输出电压最大:5V ,输出电流最大:1.5A 。在本设计中,蓄电池两端的电压,经过LM7805处理后,转换为5V的电压接入AT89C52和ADC0809的V引脚,供给AT89C52和ADC0809工作。图21 LM7805实物图 Fig 21 LM7805 physical map6.3.2 A/D模数转换器ADC0809的介绍ADC0809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CMOS工艺8通道,8位逐次逼近式A/D模数转换器。其内部有一个8通道多路

35、开关,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只选通8路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A/D转换6。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8位通用A/D芯片。 ADC0809的内部逻辑结构由下图22可知,图22 ADC0809的内部逻辑结构Fig 22 ADC0809 internal logic structureADC0809由一个8路模拟开关、一个地址锁存与译码器、一个A/D转换器和一个三态输出锁存器组成。多路开关可选通8个模拟通道,允许8路模拟量分时输入,共用A/D转换器进行转换。三态输出锁器用于锁存A/D转换完的数字量,当OE端为高电平时,才可以从三态输出锁存器取走转换完的数据6。ADC0809芯片有28条引脚

36、,采用双列直插式封装,如图23所示。下面说明各引脚功能: D0-D7:8位数字量输出引脚。IN0-IN7:8位模拟量输入引脚。VCC:+5V工作电压。GND:地。REF(+):参考电压正端。REF(-):参考电压负端。START:A/D转换启动信号输入端。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入端,输入,高电平有效。(以上两种信号用于启动A/D转换).EOC:转换结束信号输出引脚,开始转换时为低电平,当转换结束时为高电平。OE:输出允许控制端,用以打开三态数据输出锁存器。CLK:时钟信号输入端(一般为500KHz)。A、B、C:地址输入线,送要转换的哪一通道的地址到A,B,C端口上。ADC0809对输入模

37、拟量要求:信号单极性,电压范围是05V,若信号太小,必须进行放大;输入的模拟量在转换过程中应该保持不变,如若模拟量变化太快,则需在输入前增加采样保持电路10。图23 ADC0809外部引脚图Fig23 ADC0809 external pin diagramADC0809的工作过程:首先输入3位地址,并使ALE=1,将地址存入地址锁存器中。此地址经译码选通8路模拟输入之一到比较器。START上升沿将逐次逼近寄存器复位。下降沿启动 A/D转换,之后EOC输出信号变低,指示转换正在进行。直到A/D转换完成,EOC变为高电平,指示A/D转换结束,结果数据已存入锁存器,这个信号可用作中断申请。当OE输

38、入高电平 时,输出三态门打开,转换结果的数字量输出到数据总线上11。 ADC0809内部带有输出锁存器,可以与AT89C52单片机直接相连。转换数据的传送 A/D转换后得到的数据应及时传送给单片机进行处理。数据传送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认A/D转换的完成,因为只有确认完成后,才能进行传送。为此可采用下述三种方式。 此处已删除部分 6.6 驱动电路的设计驱动电路的电流输入口为AT89C52单片机的P2.6和P2.7接口,电信号从单片机输出后通过C9013三极管的多级放大后,又经过18V的稳压二极管稳压后作用于充放电控制开关Q10和Q11。根据铅酸蓄电池性能,在充电过程中通过软件设置停止充电电压为14

39、.5V、恢复充电电压为13.5V;同样在放电过程中设置停止放电电压为11.5V、恢复放电电压为12.5V。铅酸蓄电池的端电压被电阻分压后送入A/D变换成数字量,AT89C52一方面将数字量送给LED数码管显示,另一方面对数字量进行比较判断,如果比较结果超过14.5V时,P2.6口输出高电平,Q6截止、LED2熄灭、Q11也截止,使太阳能电池停止对铅酸蓄电池充电;如果比较结果低于11.5V时,P2.7口输出高电平、Q4截止、LED1熄灭、Q10也截止,使铅酸蓄电池停止对负载放电。这样就达到对铅酸蓄电池过充电、过放电的保护目的。驱动电路的设计就是为了避免充放电过程中过充电、过放电对蓄电池的损害。驱

40、动电路的相关计算:在充电电路,当P2.6口输出低电平,Q6导通,由前面可知V=5V,LED2的工作电流I=3mA,压降为V=1.7V,三极管C9013的电流放大系数为64202之间,这里取=80,压降为V=0.7V,三极管保护电阻r=1k,则有:U=R=2000=1.8 VI= I=0.003AI=37.5A 单片机AT89C52的输出电流为2mA,大于37.5A,可以启动C9013。I= I=800.003=0.24AI=0.0012AI= I+ I=0.24+0.0012=0.2412AU= IR=0.2412A2010=4824V计算结果远大于3.6V,可以认为是一个高电平,使得Q9截止

41、。电流通过R和R,分压后,由稳压二极管DW2导通场效应管Q11,开启充电过程。当P2.6口输出高电平,Q6截止,电流经过Q7接地,同时另一电路的电流通过Q9接地,效应管Q11的G端没有电流输入,Q11截止,充电过程关闭。驱动电路如30图所示。图30 驱动电路电路图 Fig30 Drive circuit circuit diagram在放电电路,当P2.7口输出低电平,Q4导通,由前面可知V=5V,LED1的工作电流I=3mA,压降为V=1.7V,三极管C9013的电流放大系数为64202之间,这里取=80,压降为V=0.7V,三极管保护电阻r=1k,则有:U=R=2000=1.8 VI= I

42、=0.003AI= I=800.003=0.24AI=0.0012AI= I+ I=0.24+0.0012=0.2412AU= IR=0.2412A2010=4824V计算结果远大于3.6V,可以认为是一个高电平,使得Q9截止。电流通过R和R,分压后,由稳压二极管DW2导通场效应管Q10,开启放电过程。当P2.7口输出高电平,Q4截止,电流经过Q7接地,同时另一电路的电流通过Q9接地,效应管Q10的G端没有电流输入,Q10截止,放电过程关闭。7 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软件的设计图31 控制器程序流程图Fig 31 Flow chart of control program根据设计的要求,太阳

43、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要实现蓄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不仅如此本设计还实现了对铅酸蓄电池过充电、过放电的保护功能,铅酸蓄电池的端电压被电阻分压后送入A/D变换成数字量,AT89C52一方面将数字量送给LED数码管显示,另一方面对数字量进行比较判断,如果比较结果小于11.5V时,P2.7口输出高电平,Q4截止,Q10截止,P2.6口输出低电平,Q6导通,Q11导通,太阳能电池对蓄电池充电;如果比较结果11.5V12.5V时,P2.7口输出高电平,Q4截止,Q10截止,P2.6口输出低电平,Q6导通,Q11导通,太阳能电池对蓄电池充电;如果比较结果12.5V13.5V时,P2.7口输出低电平,Q4导通,Q

44、10导通,P2.6口输出高电平,Q6截止,Q11截止,蓄电池对负载单独供电;如果比较结果13.5V14.5V时,P2.7和P2.6口输出低电平,Q10和Q11导通,太阳能电池对蓄电池充电,同时对负载供电;如果比较结果大于14.5V时,P2.7口输出低电平,Q4导通,Q10导通,P2.6口输出高电平,Q6截止,Q11截止,太蓄电池对负载单独供电。单片机驱动开关充放电控制的工作情况如表2,设计的主程序如图31所示:表2单片机驱动开关充放电控制的工作情况Table 2 Single-chip driver switch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control work单片机

45、P2.6引脚 单片机P2.7引脚 系统工作情况0 0 太阳能电池同时对蓄电池和负载供电0 1 太阳能电池单独对蓄电池充电1 0 蓄电池单独向负载供电1 1 系统不工作8 结论8.1 设计总结太阳能是一种干净的可再生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人们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说明,其次分析说明蓄电池充放电原理,然后对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原理进行分析说明,最后设计充放电控制器,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智能电路,采集蓄电池两端电压,通过单片机内编写的程序判断,由驱动电路对蓄电池的过充、过放采取保护措施,实现了对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的合理控制。8.2 设计展望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在目前的市场上已经有了技术非常成熟的产品,控制效率也十分的高,针对本设计的不足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进行改进,具体如下:(1)在满足对单片机选择遵循性价比的前提下,尽量倾向于速度更快的单片机,目前市场上单片机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因此单片机的选择应该考虑更广范围的选取。(2)对电路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更加稳定的电路元件。参考文献1朱小同,赵桂先.蓄电池快速充电的原理与实践M.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58-92.2王德志.蓄电池原理及使用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1989:296-320.3王鸿麟,许梦渊.蓄电池快速充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