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及其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946060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及其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毕业论文-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及其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毕业论文-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及其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毕业论文-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及其策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毕业论文-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及其策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及其策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及其策略研究.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论文第一章绪论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金融对当前经济市场已越来越重要,已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被称为经济的核心,国家繁荣昌盛、国民经济稳步增长都离不开“金融”两字。金融的主体是银行,银行问题是金融体系至关重要的问题。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银行的地位也日渐凸显,无可厚非,它在其发展路上获取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在缓解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也因此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期。2014年,我国准备启动“民间资金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这一试点,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机构,更加完善金融业。从2013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初次建议“探索设立民营银行”到

2、201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稳步推进由民间资金出资设立中微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指引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为止,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已开始接受审批检查。这样民营银行又即将迎来它的又一黄金时期。现在,国有银行处于一种垄断的地位,民营银行的出现和不断的发展能够打破这种局势,提高市场竞争力,让大众的资本有一个合理规范的出路,它的发展的另一个作用还在于能够解决规模比较小的企业筹资的问题,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在适当时机合理发展民营银行业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国银行业的主导地位已由国有银行占据,而在银行业的民营银行还较少。而且随着我国进WTO后,我国民营

3、银行正面临着国有银行高度垄断和外来银行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的局面,而且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尚未成熟,还在摸索着前进,仍然要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所以目前要针对我国民营银行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其健康、稳健的发展起来,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及银行业的发展。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研究民营银行的合理性中,斯弟格力兹和维斯(1988)的信息不对称和信任成本理论揭示了两层民营银行存在的意义:第一层,由于银企之间的消息不对称导致中小企业几乎无法得到大银行的贷款,因此在资金运转上出现困境;第二层,指因为大银行面临其与微小企业之间的消息不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很难会贷款给那些微小企业,所以民营银行

4、的存在是及其重要的。Johnson(2000)发现,大股东往往会利用各种手段将其控股企业的资产及盈利转移到自己旗下的企业中,而占据当今企业一席之地的民营银行也存在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一旦股权过于集中,小股东的权益便有因关联贷款而受大股东侵占的风险,所以民营银行的股权分配必须公平合理。周海燕(2014)在其中国民营银行发展问题研究中指出我国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保障银行股东利益,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中,有必要建立一个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金融风险管理体制。余赤平、赵雪涛在(2013)在其民营银行 梦真难中国民营银行发展调查中指出中国民营银行的实际经验积累甚少,因此存在几乎

5、没有任何人才储备、缺少民营银行的产业传统等先天性缺陷。兰日旭(2013)在其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变迁及其绩效研究中指出中国的银行体系的起源是在传统金融机构的基础上秉承西方现代银行体系的结晶,而银行制度则经历了以西为主、中西结合和一中为主这一过程的演进,揭露出银行制度未达到预期效果的表象背后实质却降低了新旧制度交替摩擦成本、与社会的实际的现象相投合,为当前民营银行的设立及发展提供了有用的历史经验借鉴。三、研究内容我国民营银行拥有政府和企业之间分离、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针对性强等优点,其发展是实现各银行之间良性竞争的关键突破口,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国金融体制变革进程中发挥不可缺失的作

6、用。但是民营银行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在其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首先,对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及其战略的背景及意义进行了论述,并剖析当前国内和国外民营银行的学术研究。其次,具体概述我国民营银行的概念,对其产生、衰落、再发展到如今的现状这一整个发展历程进行叙述,对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有充分的了解。再次,重点研究了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主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问题这两个方面来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并且联系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找寻出能够促进我国民营银行快速发展的方针,最终目的是能够究其根源,解决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使其能健康稳步的发展,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中国金融市场中站稳脚

7、步,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提高中国金融整体实力。 第二章我国民营银行概述一、民营银行的界定一直以来,我国理论界对于民营银行的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目前主要有三种学术流派:产权结构派,主要是从产权结构来定义,认为由民间控股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对此不同学者有过不同的定义,曾康霖则将民间占有资金较多,并且是由民间所有,民间经营的银行称为民营银行。姜应祥认为股权结构有一半以上为民间资本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而不将其资产结构或者经营方式作为考虑。这一流派主要是以产权结构为标准,不考虑资产结构,经营方式和服务对象来定义民营银行。服务对象派,该派的观点是以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服务于民营企业,为民营

8、企业的贷款提供帮助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现有的商业银行都是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大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而与其相比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银行即为民营银行。沙虎居也曾认为民营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区别,其主要区别就是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个人和小微企业。治理结构派,以采用市场化运作,由股东大会来选取并授权优秀的管理人员的银行来定义民营银行。熊继洲提出民营银行是一个市场化的公司治理导向的商业银行。因为市场经营机制能够带来更具竞争力的银行,但国有银行要做到真正的市场化改革是很困难的,所以只能设立新的具有市场导向经营机制的民营银行。总体来说,本篇文章将有民间资本的参入,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合理科学的产权分配,完

9、善的奖赏机制,精明的银行家队伍及优秀的企业文化的银行称民营银行。二、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历程近几年关于民营银行的探讨已愈来愈激烈,民营银行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实民营银行并不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新起的,早在清朝末期就出现了民营银行,也就是中国通商银行,它才是中国民营银行最早的雏形。回顾我国民营银行一路的发展历程,为我国民营银行今后的发展提供经验及启示。(一)民营银行的产生民营银行是中国银行最早出现的形式。在近代中国民营银行出现之前,票号,当铺、钱庄等民营金融机构在当时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是当时最为传统的金融机构。直到1897年,时任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大臣的盛宣怀在经光绪皇

10、帝准许创办了中国第首家民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这同时也是中国的首家民营银行。近代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的成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必然受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重重压迫,或许它的发展并不是那么的顺风顺水,但是它的成立有着历史性的意义,它开创了先河,并且它的制度、条件等都并不落后,能基本满足现代金融的要求,为以后民营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继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之后,一些著名的民营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盐业银行等民营银行相继出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民营银行经历了晚清,民国,到抗日战争的胜利,它的规模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二)民营银行的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民族

11、工商业一步一不走向衰败,垄断资本的不断扩张,在资本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民营银行发展的越发困难,甚至连生存下来的几率都很渺小。从抗日战争爆发到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局势动荡,经济衰退,国民政府推行了严格管制国民银行的政策,全国仅仅有10%左右的存款未被垄断资本控制。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使得民营银行不仅无法继续前行,反而一步一步走向了衰亡。社会主义改造的推动下,中央极力推行由其统一调节和控制经济政策,即计划经济体制。当时中国除中国人民银行外再无其他银行的存在了。“民营”二字更是被误解为“资本主义的产物”,民营经济和与之对应的民营银行被全面禁止。改革发展以后,我国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

12、济也逐步过度到市场经济。尽管国有银行也在不断的扩大规模,但毕竟数量上较少,仍然无法满足当时整个社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的需求。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的金融体制改革目标。在这一历史条件下,以民营企业资金为主要股份、重点为私有经济提供服务的民营银行应运而生。在社会趋势的推动下,在1996年1月12日,当代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也顺势而生,即中国民生银行,为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开立了新的篇章。三、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民营银行可以分为

13、两种类型,即已存在的民营银行和正在申请建立的民营银行。已经建立的民营银行主要有民生银行、稠州银行、深圳微众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浙江网商银行等。从2013年1月到现在,中国工商联一共审核批准了36家民营银行的设立,而正等待审核申办民营银行的民营企业的更是不计其数。中国民营银行相对其他大型银行来说有其劣势,如发展规模小,营业网点少等,但同样也有其优势,如股权结构清晰,商业化的服务及灵活的奖赏机制等,这些优势在其完善公司内部机构,有效经营管理银行,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上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更能打破国有银行长期处于一枝独秀的地位,并且在抵御外部竞争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到今天我国的

14、银行体制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国有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一直处于主要地位,从2011年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协会给出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与民营银行的资产规模在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中分别占据47.3%与1.986%的比重。显而易见民营银行资产规模较小。与此同时民营银行规模小,营业网点少的局限性也暴露出来了,它的运作效率和存款结算能力远远比不上国有银行。总的来说,虽然我国民营银行相比国有银行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其发展的速度极快,空间极广,它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微小企业的发展。第三章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问题分析一、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外部

15、问题分析(一)民营银行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不健全从金融行业在我国发展起大半部分时间都是由国家垄断,不允许其他经济成分进入。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金融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些非国有的金融企业如民营银行的加入已成为当前趋势。目前,一方面虽然国家对民营银行的准入限制有所放松,由于民营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远远大于一般的银行,特别是在信用风险上,因此民营银行想要进入金融市场依旧困难。另一方面,在金融市场的巨大需求下,不断有民间非正规金融出现,迫使当局不断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把握好民营银行的准入问题是非常关键的。当前,我国的金融行业的市场退出机制不健全。在我国要想完成对金融体制的改革,最

16、关键的就是进行市场化改革,使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公平合理的竞争,剔除其中存在问题并无法继续发展的多余的金融机构,这种改革能够有效的对银行业内部机构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合理利用。而这样实现这样的改革则需要在银行业中建立一种机制,即能够让不符合要求的银行机构退出银行业的机制,避免让这些机构对银行业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造成道德的败坏,使银行业陷入一种恶劣的竞争环境中。目前为止,我国的这种机制不是很完善,对于无法在银行业中生存的民营银行的退出没有详细的监管规定,没有一套完善的银行援助或者退出的程序,所以说,银行若是倒闭了,也就缺少一系列有关的完整法规,这将导致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多民营银行面临这样

17、的一种情况,由于缺乏经营的经验而导致了银行的倒闭,所以说对于即将倒闭的民营银行如何退出银行业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二)缺乏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我国民营银行需要一个好的社会信誉来促进它的发展。可是,在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信誉并不良好,社会信用环境有待改善。首先,对于国有银行来说民营银行的优势就是按市场机制自行运行,不受政府干预。但这一优势的发挥必须以健全的信用环境为基础;其次,在资金来源方面,民营银行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的直接因素在于是否能够有足够的公众存款,我国的民营银行在接收公众存款方面上有很多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在于没有一个让大众信赖的防范信贷风险,缺少了它,公众利益的风险系数就高

18、了;再次,从资金运作的角度,由于社会信用环境存在纰漏,而且我国目前没有一个较为严谨的失信惩戒机制,导致各行各业都普遍存在信用风险,存在道德风险,一些地区或企业想尽办法逃避金融债务,拖欠贷款等现象,直接影响了银行贷款的收回,导致不良贷款大量上升,特别是经济实力较差的中小企业,而这些对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民营银行来说,这将不可避免的阻碍民营银行的发展。二、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内部问题分析(一)关联交易风险问题商业银行的关联交易指的是银行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资源转移或义务的事项,具体包括担保、授信、提供服务、资产转移等。在关联交易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诸多的风险,大致有如下四种风险:信用膨胀、保证虚化

19、、拖欠贷款和挪用信贷资金。关联交易往往更容易发生在民营银行中,民营银行的股东一般都是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来讲,民营企业不如国有企业那样有足够的资金,广阔融资渠道,民营企业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为了摆脱这样的困境,他们很可能会利用自己设立的银行来融资,从而摆脱困境。可是,这种民营企业参股民营银行的模式最大的问题的就是会被民营企业不正当的“借贷”,从而造成银行和公众的损失。然而当这种不正当的“借贷”发生时,民营银行由于自身的条件限制,即使非公平关联交易暴露出来,他们自身也没有能力解决,而微小企业更是没有偿还能力,这样民营银行将面临这很大的风险。(二)公司内部结构不完善目前,我们国家的民营银行在管理结

20、构方面有诸多的不足。第一,在银行股权结构上,民营银行较容易出现问题,其中最常出现的情况就是股权分布的不合理,一般情况下分到散股权的人很少,而一个大股东或许就能占有一半以上的股分,在这种情况下若民营银行的股东还不到10个,就很有可能出现独裁现象,在财政问题和决策问题上由一个人说了算,这样公司内部就很可能出现各种问题;第二,在董事会结构上,我国现阶段,有很多的民营银行董事会结构并不完善,无论是在理事会还是股东大会这样的权利机构设立上都缺乏科学合理性,甚至还有一些银行没有设立独立的监事及董事,或者由一个人担任诸多的位置,使得很多事情都是由某一个说了算,这些都将直接导致最终决策的不合理,并且严重违背了

21、现代企业精神。以上两点是造成内部控制的直接原因。在这些因素的导致下,很容易造成监管机构如同虚设,银行内部会有不正当的交易,其后果不堪设想。(三)人才匮乏问题银行一直以来面临着的许多的竞争压力,为了保持自己处于不败的地位,银行需要收纳许多专业性知识雄厚的人才。民营银行作为一种新兴的银行,面对着国有银行这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银行,更需要引入高素质的人才。更何况,如今是21世纪,是以人才为主的时代,对于民营银行来讲,所需要的不仅仅只是一名或者几名单方面的人才,它所需要的几乎是所有类型的人才。因为民营银行的服务涉及面很广,除了给自己的客户买理财产品,还需要给客户提供保险等服务。但由于民营银行在我国起步比

22、较慢,这样的人才少之又少,有些甚至起初没有专业性的知识,只是半途上车的,他们十分缺乏先进的理财管理理念,对其他业务的能力就可想而知了。同时对于专业性的管理人才民营银行又是少之又少。另外,由于外资银行和国有银行起步较早,待遇较优,人才大量的涌向他们,民营银行的竞争有点力不从心。在这样缺乏专业人才的情况下,民营银行经营落后,运转效率低下也是无可厚非的。(四)市场竞争力薄弱问题至今为止,我国的银行业中国有银行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国有银行除了有国家的全力支持,还有丰富的发展历程,完善的体制结构,早已深入人心。与其相比,我国民营银行起步晚,规模小,资金实力相对较差,公信力较低,运营成本较高,体制发展的还

23、不够完善,面临的风险较多,抗风险能力又弱,竞争力相对较薄弱。另外,随着我国金融产业的对外开放,在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外,还带来了很许多新的挑战,不断有大量的外资银行涌进,其中不乏有在国际上知名度较高的银行,这又进一步消弱了我国民营银行的市场竞争力。除了面对国内外银行的挤兑压力,我国民营银行本身的企业文化不够明确,大家对民营银行的认知还不够,而且存在着政治文化取代企业文化的倾向,缺乏特色的企业文化及创新理念,这将直接影响了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止步不前。第四章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策略一、完善准入-退出机制所谓“市场准入”制度是指金融机构建立,对其市场运行的法定要求和系统规范的总称。规范完

24、善银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是保证银行业安全稳健发展的有效措施。我国对民营银行的审核必须有严格的要求,民营银行的建立须通过相关部门的同意,审核的大体内容有一下几点:一是对银行的股东进行调查,看看他是否存在不诚信的行为;二是要求有足够的资本进行银行的日常运营;三是企业负债率相对较低;四是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五是经营的组织机构完善,以此来保证新办民营银行的质量。另外还要考虑经济发展需求,因地制宜的考虑民营银行的开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地域差异十分明显,东南沿海省份和西部内陆省份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早已实现小康生活,而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还未脱

25、贫。因此需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考虑民营银行的布局及所需的数量。除此之外,民营银行的审批过程需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公开透明的面向公众,给予大众监督权利。对于民营银行的退出要有规范的制度。民营银行无法避免的面临着银行企业所要面临的各种风险,在这样的环境下总会有个别经营不善的民营银行不得不退出市场,而民营银行又不像国有银行一样有国家的全力支持。所以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对民营银行来说是不可忽视的,使问题严重的民营银行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行为准则,妥善退出金融市场,真正实现银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首先,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能安全让民营银行退出的实施办法,并且要设置明确的退出的机构,一切要从其制度

26、出发,严格把关银行的退出及对处理好后续工作。其次,民营银行健康的退出对整个金融市场有着重要作用,并为民营银行稳定的发展提供保障,民营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依法进行兼并,重组或者是破产清算的方式进行债务结算,对于一些存在重大风险或者有不合法行为的民营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可以依法对其进行强制性的管理和制裁。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由于民营银行的特殊性,它不像国有银行有整个国家作为“靠山”,不会出现破产倒闭现象而无力返还存款人的存款,因此其公信力远远低于国有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公众更愿意将钱存入国有银行而非民营银行,这直接影响到了民营银行的生存。民营银行在信誉方面不佳,大家对国有银行的信任度更强,所以吸收

27、存款是个难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国外私人银行的例子中吸取尽经验,建立存款保险这项制度,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已存在。有了这项保险,就能够大大提升民营银行的信誉,避免无法返还存款人存款而导致社会不稳定。该制度的建立,将切实的保障了存款人的利益,提升民营银行的公信力,为其赢取公众的信任,摆脱经营竞争中的尴尬局面,更有利的促进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此外,这项制度能够防范民营银行的破产、倒闭引发金融风险和社会动荡等问题,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三、加强民营银行的监管力度面对我国如今民营银行的关联问题,要考虑的重点是民营银行和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一致,而且民营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总是容

28、易被隐藏起来并且很难被控制,很多隐型的关联交易在认定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要加强我国民营银行的监管力度。首先,应该设定一个独立的机构,只对银行进行监管,建立一个专业的监督团队,运用先进的监督技能,其目的是加强对民营银行的监督和管理,对股权结构、扩股、募股、转让等重要事件进行严格监控,防止股东之间相互串通,恶意收购,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其次,为防止非法占有投资者的贷款,必须对贷款的最高金额进行规定并严格遵守,同时要对在贷款进行审核时应确保关联贷款的审核条件不比普通贷款宽松,并且审核时需实行相关人员回避制度。除此之外,要对民营银行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其完成的进度进行监督和管理,详细的了解它的资产是

29、否充足,是否存在不良的贷款等。最后,要追求公平的原则,利用市场进行相互的约束,使其透明化,实施信息的透明化制度,预防关联贷款的出现,为民营银行的发展做出很好的贡献。四、完善民营银行内部治理结构无论是为保障银行股东的利益,还是促进民营银行的发展,对于民营银行来说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必不可少的。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民营银行的治理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完善我国民营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以德国为例子,德国主要通过严密的组织结构对民营银行公司进行治理,政府的监督和管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民营银行十分重视长期的利益,并且有着大众意识和团队凝聚力。和中国的民营银行不同,德国的民营银行的股份大部分掌握

30、在其他银行,保险公司和企业的手中,大众所持的股份不是很多。这样做的优点是保护了持股者的利益,缺点是让人缺乏危机感。根据我国民营银行现有的问题,首先要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所以需要培育中等规模的股东形成大、中、小股东的合理结构,既避免一股独大,又防止股东过于分散。其次,构建严密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明确规定管理机构对应的职责和权力,让他们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相互监督、约束,使民营银行内部的组织具有科学性。此外,要缩减内部股权比重,这样的优势在于能够体现出民营银行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最佳性,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对股东大会进行监督,有利于银行内部的发展,并为其发展添砖加瓦,输送新鲜血液。五、加强人才的引进及培

31、养一个企业如果想发展壮大,最需要的也就是人才,和一般的企业不同,银行所需要的人才十分紧缺,是因为银行所需要的人才是那种了解银行又具有管理能力的。对民营银行来说,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提高员工整体业务素质,拥有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一般银行的业务或许所要求的专业性不强,可是民营银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会很高,他们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能力,而恰恰这就是它得以发展的核心力量。例如要想成为一个民营银行的客户经理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他所具备的更是丰富的经验和对市场运作的洞悉能力,更能知晓国内外的一些投资状况。为解决民营银行的人才缺失问题有以下几个措施:一要大胆引进。大胆的引进具有高素质全能型的海内外专业化管理

32、人才,要致力于打造一个有长远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团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化服务。二要留住人才。通过先进的奖赏制度激励员工,使其能够不断保持自己团队的竞争力。三是积极培养人才。培养专业化人才,提高银行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更给新入行的年轻人一个学习及提升价值的机会。六、差异化发展我国民营银行需要壮大就必须选择差异化的发展,和传统银行之间进行差异化竞争,民营银行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扬长避短,在银行业中突出自己的优势及特色,使其能持续并壮大的发展起来。对于我国民银银行来说,其差异化发展一是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专注服务微小企业;二针对国有银行的一些陈旧的无法变通的业务设计出灵便的服务方案;三加快互联

33、网与银行业务的融合,通过网络化运营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创新独具特色的业务,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的、有特色的金融产品,以此吸引客户。除此之外,培育独具特色的民营银行企业文化也是其差异化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清晰准确的提出民营银行的文化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发展特色的企业文化。第五章结束语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民营银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除了能打破国有银行的长期稳固的垄断地位,还能从根本上缓解微小企业的融资贷款问题,并且为金融业的发展及完善提供助力。总体上看民营银行快速稳健的发展影响着一国GDP的增长及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故本

34、文对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国家应大力支持发展民营银行,并从根本上分析解决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外关于民营银行研究的相关文献甚少,但国内学者对我国民营银行的探讨一直很火热,总体来看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民营银行现存的一些问题,从外部看,我国外部环境还不够完善,相关的法律机制也不够健全;从内部看,民营银行本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治理结构不完善,人才不足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建立有效机制,完善内外部环境等,促进我国民营银行的健康稳步的发展。在时间和理论知识有限的情况下,本文章一定还存在很多问题。但还是希望本论文所提出的中国民营

35、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可以为我国民营银行的壮大起到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1 卢福财,张荣鑫.民营银行的现实问题剖析及发展路径J.财经科学,2014,012 曲莉莉.我国发展民营银行问题及其对策探析A.金融市场,2014,123 谢俊美.中国通商银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094 史少文.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份额现状及对策J.大庆社会科学,2010,065 姚成杰.民营银行关联贷款问题研究综述J.现代经济探讨,2008,026 王晓茹.民营银行关联交易的法律制度D.浙江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087 高菲.我国民营银行准入退出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08 李文

36、韬.社区银行: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J.金融与经济,2014,019 冯曙光.设立民营银行的现实意义J.时代金融,2014,0310 孔祥祥.民营银行笨鸟能否先飞N.中国企业报,200611 红花.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与启示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5,0112 马健.完善民营银行的监督管理体系J.宏观经济管理,201413 郝帅,曾会生,李凉.呼之欲出的存款保险制度J.浙江人大,2015,0114 汤媛媛.民营银行未来发展的忧思、定位与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5,0115 Hans Geiger,Harry Hurzeler.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wis

37、s Private bangking marketM.The Joumal of financial transformation,2007 16 David Maude,Patrick Neuwirth.Global Private Bangking and Wealth ManagementM.The New Realities,2006致谢时光匆匆,转眼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就要走到尽头。回想大学四年的生活少不了酸甜苦辣,和同学一起度过的欢乐一起讨论学习的时光也将成为记忆。大学四年让我不论在思想、生活、学习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成长,我要感谢同学和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中对我的帮助,这四年是充实的四年,

38、在以后的日子里这将是一段美好并值得怀念的记忆。同时在此我要非常感谢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给我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老师、朋友和同学们。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周勇老师!周老师在我的论文撰写过程中,从论文的选题、拟定提纲、构思、初稿的修改直至最后的定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提出了众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给予了精心的指导,让我的论文得以最终完稿。周老师的严谨治学态度、深厚的学识和悉心的教导让我受益很多,在此谨表示我深深的谢意!再者感谢我的家人,在我的求学路上,是他们为家庭的默默付出和对我的支持,使我得以全身心的追求学业的进步。最后,再次感谢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对我的培养!附录1. Introduction A con

39、struct Banking sectors in the transition economies of Central and Southeastern Europe were restructured dramatically the 1990s.Beginning with a financial organization that, in most cases, was designed to support the central planning apparatus, new governments moved to create modern commercial bankin

40、g sectors immediately. The first rudimentary step was to divest commercial and retail activities from the portfolios of national banks and to set up new joint-stock banks with universal licenses that were fully state-owned initially. Bank privatization wa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financial reform a

41、gendas in these countries. Although much descriptive work exists on these financial sector reforms and bank privatizations, e.g., Bonin, Mizsei, Szkely, and Wachtel (1998), no systematic empirical work was possible until sufficient time had elapsed to mak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eaningful dataset po

42、ssible. The basic issue to investigate is whether or not privatization improves bank performance. Although the theoretical literature indicates that private firms should outperform government-owned firms, empirical evidence is needed to confirm this theoretical hypothesis for banks in transition cou

43、ntries.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provides evidence of the influence of ownership on the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 banks and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banking sector. In a cross-country study, La Porta, Lopez-De-Silanes, and Shleifer (2002) fin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government-owned banks is infe

44、rior to that of private banks. Claessens, Demirgc-Kunt and Huizinga (2001) investigate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banks in eighty countries,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over an eight-year period from 1988 to 1995. These authors find that foreign bank entry was followed b

45、y a reduction in both the profitability and the overhead expenses of domestic banks and that foreign bank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erform better than do domestic banks. For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Crystal, Dages, and Goldberg (2001) argue that foreign bank entry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produc

46、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and more banking competition; in addition, they claim that it facilitates the early waves of privatization ofgovernment-owned domestic banks. Hence, this empirical literature provides evidence that ownership matters; in particular, government ownership of banks is less eff

47、icient than private ownership and foreign bank entry has a salutary effect on banking sectors.Much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on banking in transition countries addresses the impact of foreign bank entry on banking efficiency. Hasan and Marton (2003), Drakos (2003), and Fries and Taci (2003) demons

48、trate that the entry of more efficient foreign banks creates an environment that forces the entire banking system to become more efficient,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in transition countries. Buch (2000) compares interest rate spreads in the three fast-track transition countries, Hungary, Poland and the Czech Republic, from 1995 to 1999. She finds eviden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