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云南省龙陵地区中酸性岩浆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46661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云南省龙陵地区中酸性岩浆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毕业设计(论文)-云南省龙陵地区中酸性岩浆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毕业设计(论文)-云南省龙陵地区中酸性岩浆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毕业设计(论文)-云南省龙陵地区中酸性岩浆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毕业设计(论文)-云南省龙陵地区中酸性岩浆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云南省龙陵地区中酸性岩浆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云南省龙陵地区中酸性岩浆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i 云南省龙陵地区中酸性岩浆岩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姓名:马福 专业班级:200601050315 指导老师:李佑国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云南省龙岭地区区域地层、构造地质、岩浆岩等地质背景, 较详细的论述了该区中酸性岩浆岩蚌渺岩体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讨论 了岩浆岩的侵入时代及形成环境,并且较准确的确定了蚌渺岩体的侵入时代。 区内中酸性-酸性岩浆岩位于怒江断裂带东西分支之间,出露了花桃林岩 体、蚌渺岩体、龙新乡岩体、平坡岩体、凡家坪岩体、雪山岩体 6 个岩体,总 体呈北东向展布,主要为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多呈侵入接 触。 本次主要通过对研究内蚌渺

2、岩体规模、分布、主要岩石类型及造岩矿物、 岩石地球化学、成因构造环境等分析,以提高区内岩浆地质研究程度,查清奥 陶纪的主要岩浆岩的分布、特征、成因及其构造环境,为区内大地构造演化阶 段划分和演化规律和找寻与岩浆岩有关的矿产提供岩浆岩方面的基础资料。服 务于大理-瑞丽铁路工程,为大理-瑞丽铁工程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岩浆岩;地球化学;云南龙陵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ii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ratigraphy, structural geology, igneous rocks and other geological b

3、ackgrounds in LongLing ,Yunnan province, and discusses in detail on the geologic feature and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area about acidic magmatic rock- Bang Miao rock. In addi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imes of magmatic rocks intrusion and formation environment, and determines accu

4、rately the times of intrusion for BangMiao rock . In this area, the acidic - acid rock are located in the Nu River faulted zone between East and West branches. There are finding six sorts of rock mass, such as Hua Taolin rock, Bang Miao rock, Longxin Xiang rock, Ping Po rock, Fanjiaping rock, Xue Sh

5、an rock. On the northeast extension, there are mainly two long granite, alkali feldspar granite, syenite granite, and most of them are intrusive contacts. By analysing the scale and distribution of Bang Miao rock, major types of rock and rock-forming minerals, lithogeochemistry , tectonic and geneti

6、c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 the thesis lays firm foundations for further studing regional magma ,figuring out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causes and tectonic environment of major magmatic rock in ordovician period, providing the basic data on magmatic rock for dividing tectonic evolution and evolu

7、tive law, and looking for some related mineral in this region. All these job are done to serve the constructin of the Dali - Ruili railway by providing a scientific basis for making decisions. Key words: Magmatic rocks; Geochemistry; Yunnan Longling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iii 目录目录 第 1 章 前 言.1 1.1 目的任务 1 1.2

8、 工作区地理概况 1 1.2.1 位置与交通.1 1.2.2 自然理地 2 1.2.3 社会经济概况 2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3 第 2 章 区域地质背景.4 2.1 地层4 2.2 地质构造 6 2.3 岩浆岩 7 第 3 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9 3.1 地层 9 3.1.1 震旦系寒武系(Pz2) 9 3.1.2 寒武系.9 3.1.3 奥陶系.9 3.1.4 志留系10 3.1.5 泥盆系10 3.1.6 二叠系10 3.1.7 侏罗系10 3.1.8 第四系10 3.2 地质构造 .11 3.2.1 构造单元划分及各构造单元组成特征11 3.2.2 主要构造行迹特

9、征12 3.3 岩浆岩 .17 第 4 章 中酸性侵入岩地质特征19 4.1 岩体规模及空间分布 .19 4.2 岩石类型 .19 4.2.1 二长花岗岩20 4.2.2 似斑状二长花岗岩22 4.3 岩浆岩主要矿物 .23 第 5 章 地球化学特征.26 5.1 岩石化学特征 .26 5.2 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特征 .28 结论.32 致谢.33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iv 参考文献3434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 第 1 章 前 言 1.1 目的任务 工作区位于云南高原滇西峡谷地区,是大理-瑞丽铁路工程的主体工程区, 工程的最长的穿越高黎贡山隧道就在测区。开展大理-瑞丽铁

10、路工程区域地质调 查,调查该区基本地质条件,工程、环境地质条件,服务于大理-瑞丽铁路工程, 为大理-瑞丽铁工程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2 工作区地理概况 1.2.1 位置与交通 工作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龙陵县、施甸县,德宏洲梁河县及潞西市 的部分行政区,昆明至保山高等级公路已全线开通,保山-龙陵高速公路于 2008 年建成通车。保山至瑞丽公路有 320 国道相通、龙陵至腾冲公路有省道在 测区中部穿过,测区中心城镇龙陵县距芒市机场 30 公里,距保山机场 120 公里, 各乡镇政府及村委会均有简易公路通达,测区交通便利(图 1-1) 。 工作区地理坐标:东经 98309900、北纬 243

11、02450。 包括 15 万清河街(G47E020011) 、镇安街(G47E020012) 、龙陵县 (G47E021011) 、龙新幅(G47E021012)4 幅,工作区面积 1868km2。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 1.2.2 自然地理 工作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地形高差较大, 立体气候表现明显,高海拔地区潮湿阴冷,河谷地区则四季炎热,最高气温在 45C 以上。全区年平均气温则为 1521C。每年 510 月为雨季,11 月至次 年 4 月为旱季,年平均降水量 8002000mm。 工作区位于著名的“三江”地区中南段西部,山河壮丽,风景优美,全区 地势

12、北高南低。高黎贡山与怒江并列向南蜿蜒,高黎贡山峰脊一线海拔多在 3000m 以上;而怒江河谷海拔仅 500900m,形成高山峡谷地貌。区内最高峰为 高黎贡山中段的大脑子,海拔 3780.9m;最低点为盈江县拉沙河与穆雷江交汇 处,海拔仅 210m。最大高差达 3570.9m,一般高差在 4002000m 之间,属中高 山中深切割地区。区内水系属怒江萨尔温江水系,呈南北向纵贯全区;主 要二级水系有大盈江、龙川江等,江河落差巨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1.2.3 社会经济概况 工作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锡、铅、锌、钨、铜、汞、锑、铁、锰、 金、银及硅藻土、宝(玉)石、煤等多种矿藏。农业以种植水稻、

13、玉米为主,兼 图 1-1 工作区交通位置示意图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 种植甘蔗、花生、茶叶、橡胶等经济作物,工业以造纸、制糖、制茶、采矿、 酿酒等为主;总体上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及边贸较为发达,著名的世界 自然遗产保护地“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腾冲地热火山风景名胜区、瑞 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等一大批世界级、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分布于区 内。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本次主要通过对工作区内蚌渺岩体规模、分布、主要岩石类型及造岩矿物、 岩石地球化学、成因构造环境等分析,以提高区内岩浆地质研究程度,查清奥 陶纪地质主要岩浆岩的分布、特征、成因及其构造环境,为区内大

14、地构造演化 阶段划分和演化规律和找寻与岩浆岩有关的矿产提供岩浆岩方面的基础资料。 服务于大理-瑞丽铁路工程,为大理-瑞丽铁工程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4 第 2 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本区域为 125 万腾冲县幅和 125 万潞西市幅的国内部分。地层分区属 藏滇地层大区东部。按云南省岩石地层的意见,以怒江断裂为界,区域范 围可划分为腾冲地层分区(1)与保山地层分区(2) 。根据我们工作的结果, 保山地层分区在调查区内可进一步划分为泸水龙陵地层小区(21)(新建) 与施甸地层小区(22) (图 21) 。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5 图 21 125

15、万腾冲县幅、潞西市幅地层分区简图 1地层分区界线,2地层小区界线,3腾冲地层分区,4泸水龙陵地层小区,5施甸地层小区 表 21 125 万腾冲县幅、潞西市幅(国内部分)地层单位序列表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7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8 区内各时代地层发育齐全,但分布不均。出露总面积 14151km 2。其中施 甸地层小区(22)岩石地层出露最全,从新元古界(震旦系)新近系各时 代地层均有其存在,且多为稳定的海相沉积。泸水龙陵地层小区(21)地 层出露情况较为复杂,既有大面积出露的斜坡盆地相的古生界蒲满哨群、三 叠系杂多组,也有潞西微小地块上稳定型的奥陶系、泥盆系、二叠系、三叠系

16、 沉积物。而腾冲地层分区(1)则发育古元古界、新元古界、上古生界与少量 上三叠统和新近系,缺失下古生界;古元古界地层已遭受强烈的变形、变质改 造,现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组成,构成腾冲地层分区的结晶基底。此外,区域 内还有新近系、第四系的山间盆地沉积和新近系第四系的火山喷发堆积。特 别是火山喷发堆积,是我国第四系以来三大有强烈火山活动的区域之一(表 21) 。 2.2 地质构造 云南省地质矿产局(1990)以“多旋回槽、台学说”为理论指导、结合应 用板块构造理论及方法,将云南地壳划分为扬子准地台、华南褶皱系、松潘 甘孜褶皱系、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 等 5 个一级大地构造

17、单元;区域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之伯舒拉岭 高黎贡山褶皱带与福贡镇康褶皱带 2 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的接壤地带。 表 2-2 工作区构造单元划分简表 滇缅泰马微大陆()昌宁构造混杂带()扬子微大陆() 保山镇康地块 (3) 大雪山勐统陆 缘褶断带 (4) 习谦幸福陆 缘逆冲推覆构 造带 (2) 云县崇山 陆缘弧同 碰撞花岗岩 带 (3) 兰坪思茅 增生地体 (1) 丽江陆缘 褶皱带 (2) 崇山同碰撞 花岗岩带 (31) 小定西 同碰撞 滞后 型弧火 山岩盆 地 (11) 云龙 巍山前 陆内 陆盆地 (13 ) 腾冲微地块(1) 泸水潞西海槽(2) 保 山 微地块 (31 ) 镇 康 微地块

18、 (32 ) 勐统早 古生代 被动边 缘褶断 带 (41 ) 大雪山 晚古生 代被动 边缘褶 断带 (42 ) 铜厂街蛇绿构造混杂带(1) 习谦晚 古生代 被动 主动陆 缘逆冲 推覆构 造带 (21 ) 幸福基 底逆冲 推覆构 造带 (22 ) 云县陆缘弧 同碰撞花 岗岩带 (32) 无量山弧后盆地 (12) 点苍山断块(21) 洱源断块(22)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9 2.3 岩浆岩 区域内岩浆岩较为发育,在各构造单元中均有分布(图 31) 。形成时代 贯穿了古元古代至第四纪的整个地史时期。据岩石的 SiO2含量的不同可划分为 酸中酸性岩类、中性岩类、基性超基性岩类。按其产出状态可

19、划分为深成 岩、浅成岩、超浅成岩及喷出岩四大类。其中侵入岩出露面积约 9010.7km2,喷 出岩出露面积约 1303.3km2。中元古代片麻状花岗闪长岩(Pt2) 、花岗岩 (Pt2)等是云南省地调院从前人划分的高黎贡山岩群中深变质岩系中识别出 来的变质深成岩类,其出露面积约为 2512.3 km2;梁河、勐养、户撒等地的三 叠纪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也是从前人划分的高黎贡山岩群中识别出来的高 侵位花岗岩;目前划分的高黎贡山岩群表壳岩系仅为前人划分的高黎贡山岩群 出露面积的 2530%左右。 区内脉岩主要有花岗斑岩脉、花岗岩脉、石英闪长岩脉、闪长岩脉、辉绿 岩脉、基性岩脉等。岩脉呈零星状分布,

20、同一种岩石类型的岩脉相对较集中出 露。本文未对脉岩进行深入研究,一般性的概述如下。 一、花岗斑岩脉() 该类脉岩仅在腾冲县古永乡北西的古近系钾长花岗岩中见有出露,由 2 条 脉岩组成,单个岩脉长 100500m,宽 2050m。 花岗斑岩:具斑状结构,基质具微细粒-隐晶结构。斑晶由斜长石 (515%) 、钾长石(810%) 、石英(718%)及少量黑云母(56%)组成, 基质由微细粒长石、石英及隐晶质组成,含少量铁质。斑晶粒度多在 0.53mm 之间,个别达 4mm,斜长石半自形板状、柱粒状,有弱绿泥石化;钾长石半自 形柱状、板柱状,高岭土化发育;石英自形、半自形粒状,边缘弯曲圆滑,多 被熔蚀

21、呈港湾状;黑云母自形片状、鳞片状,普遍发生绿泥石化,有铁质析出。 局部偶见角闪石斑晶。 二、花岗岩脉() 该类脉岩分布在测区中部腾冲县明光乡至潞西市象滚塘乡一线,大小由 17 条岩脉组成,单个岩脉长 2004000m,宽 25150m。岩脉侵入于古近系钾长花 岗岩之前地层中。主要岩石类型有:花岗岩、黑云二长花岗岩。 三、石英闪长岩脉() 、闪长岩脉()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0 石英闪长岩脉仅在腾冲县北东怒江边的梅子树村附近见有 1 条岩脉出露在 侏罗纪勐戛组中,脉长约 1km,宽 0.2km。闪长岩脉见有 1 条出露在腾冲县胆扎 北西的古近纪花岗岩中,岩脉长约 1.1km,宽 0.

22、10.2km。 石英闪长岩:灰、深灰色,具微-细粒结构,偶见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斑杂状构造。由斜长石(5054%) 、钾长石(1118%) 、石英(720%) 、角闪 石(930%)和黑云母(618%)组成。 闪长岩:岩石具细粒半自形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及含量为:石英 17%、 斜长石 60%、钾长石 11%,黑云母 12%。 区域内火山岩集中分布于西部腾冲地区及怒江沿岸地区,以腾冲地区规模 较大。火山岩时代分属晚元古代、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上新世和第四纪, 以上新世和第四纪火山岩(腾冲新生代火山岩)分布最广。按火山岩所属构造 单元由西往东可划分为三个火山岩带:腾冲火山岩带、泸水潞

23、西火山岩带和 保山镇康火山岩带。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1 第 3 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3.1 地层 根据云南省岩石地层 (云南省地质矿产局,1996)区划方案,工作区 属藏滇地层大区岗底斯腾冲地层区腾冲分区和羌南保山地层区保山分区中 施甸小区。 3.1.1 震旦系寒武系(Pz2) 震旦寒武系公养河群(Pz2G):岩屑石英杂砂岩(长石石英杂砂岩) 粉砂岩泥岩;砂岩中见小型斜层理,粉砂岩中见小型斜层理、变形层理、水平 层理,泥岩中见水平纹层。 3.1.2 寒武系 (1).核桃坪组(3h):岩性组合特征为灰、黄绿、灰绿色(粉砂质)页 岩、粉砂岩。产丰富的三叶虫及腕足类化石。 (2).沙河

24、厂组(3h):岩性组合特征为浅黄绿、灰黄绿色粉砂岩、页岩、 细砂岩、泥质灰岩。沉积环境为潮下带沉积。为浅海相至潮下带沉积。产大量 的三叶虫及腕足类化石。其地层时代为晚寒武世长山期 (3).保山组(3b):岩性组合特征为灰黄、灰绿、灰色绢云板岩、 (含长) 石英砂岩、粉砂岩与灰岩、白云质灰岩、泥晶灰岩不等厚互层。未见底。板岩 中含丰富的三叶虫及腕足类、笔石化石。 3.1.3 奥陶系 (1).老尖山组(O1lj):为浅紫、灰、灰白色中厚层-块状石英砂岩夹泥晶 灰岩、泥质灰岩、页岩、粉砂岩,厚1058.88m。 (2).施甸组(O):为褐灰、浅灰绿、黄绿、灰绿色(泥质)粉砂岩、页 岩夹石英砂岩。 (

25、3).蒲缥组(Op):为灰绿、紫红、暗紫红色(泥质)粉砂岩、页岩夹泥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2 灰岩。 3.1.4 志留系 仁和桥组(OSr):为黑、灰、黑灰色笔石页岩、粉砂质页岩、硅质页岩、 硅质粉砂岩夹石英细砂岩、泥灰岩。 3.1.5 泥盆系 (1).向阳寺组(D1x):为浅灰、灰、灰黄色中厚层(少量薄层或块状)砂 质、粉砂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沉积环境为碳酸盐台地相。 (2).何元寨组(Dh):为浅灰、灰、灰黄、少量灰绿色中薄层厚层灰岩、 泥灰岩、泥质灰岩夹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礁灰岩及钙质泥页岩。 3.1.6 二叠系 岩、泥质粉砂岩夹含砾粉砂质泥岩、生物碎屑灰岩。产腕足类、

26、苔藓虫、 双壳类、海百合茎等化石。该组中见含砾粉砂质泥岩,砾石具“冰筏落石”特 征。丁家寨组(P1d):底部为黄褐色厚层钙质砾岩,中上部为灰、深灰色薄 中层状粉砂质泥 3.1.7 侏罗系 (1).中侏罗统勐戛组(J2m):紫红色薄中层状钙质砾岩、钙质长石石英 砂岩、紫色泥岩,其,砾石成分为浅灰色纯灰岩。 (2).柳弯组(J2l):深灰色、灰黑色薄-中厚层介壳灰岩、鲕状灰岩、微晶灰岩、夹 黄、黑色页岩及介壳灰岩。 3.1.8 第四系 (1).更新统(Qp):主要见于各盆地的边缘,形成高出现代河床 30-100m 之低矮丘陵。 (2).全新统(Qh):区内的全新统沉积层主要分布于各盆地内,另外在怒

27、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3 江两岸有零星的分布。 3.2 地质构造 工作区处于保山地块与腾冲地块结合部位,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成都地 质矿产研究所合作编著的西南“三江”造山带成矿地质背景综合研究(2006) , 调查区由西向东分属波密-腾冲弧(12)保山地块西缘晚古生代前陆褶冲带 (11-1)保山地块西缘前陆盆地(11-2) 。 3.2.1 构造单元划分及各构造单元组成特征 1波密-腾冲弧(12) 波密-腾冲弧(12)北、东以班公湖-怒江消减杂岩相为界,西与下察隅- 苏典喜马拉雅岩浆弧为界;大体以下察隅-槟榔江断裂相隔。 出露的最老地层原岩为火山沉积建造的中元古界高黎贡山群深变质岩系

28、, 变质程度达高绿片岩低角闪岩相,属陆块结晶基底。变质岩普遍糜棱岩化, 沿怒江断裂带及龙陵瑞丽断裂带,形成由糜棱岩组成的韧性剪切带。 其后的沉积具较稳定沉积特征,上志留统为碳酸盐岩建造;泥盆系为含锰 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建造;石炭系是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中上三叠统分布零 星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第三、第四系为砂砾岩含煤沉积及中基性火山岩。 2保山陆块(1) 介于怒江断裂和柯街断裂之间,出露地层从震旦系至第三系。除震旦系-中 下寒武统公养河群为复理石砂板岩夹火山岩、硅质岩,具有浊流沉积特征,显 示较活动的过渡型沉积外,上寒武统至二叠系渐变为稳定地块型浅海碎屑岩和 碳酸盐岩沉积。奥陶系至泥盆系西部有粗

29、碎屑和镁质碳酸盐岩发育,泥盆系向 东水体逐渐变深,表明西部接近物源区,东部临近较深水海盆地,即昌宁-孟连 小洋盆。志留系与下伏奥陶系普遍表现为假整合接触,表明原特提斯澜沧江洋 向西俯冲时,保山地块曾一度隆升。下二叠统发育有玄武岩(卧牛寺组),二叠 系缺失上统,系昌宁-孟连洋向东俯冲,在昌宁-耿马一带的被动边缘带形成早 期边缘前陆拗陷或残留海,保山地块发生前陆隆起所致。中生界超覆不整合在 下伏不同时代地层之上,为一套碎屑岩夹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顶部出现红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4 色磨拉石堆积,磨拉石主要分布在东西两侧。第三系上新统为砂砾岩、含煤碎 屑岩,分布局限。 保山陆块岩层变质

30、轻微、未变质,在构造变形上,由于两侧发育前陆盆地, 出现总体向地块中心的对冲,东部局部地段可能有前陆反冲构造。 (1)保山地块西缘前陆褶冲带(11-1) 叠瓦状逆冲岩片构造较为发育,在施甸第三系盆地两侧,可以看到奥陶系 和泥盆系的逆冲推覆和褶皱。在六库-漕涧的花石桥-来福桥一带可见石炭系和 寒武系依次向西的逆冲推覆及向西倒转的褶皱。 (2)保山地块西缘前陆盆地(11-2) 保山地块西部前陆盆地是在三叠纪拗陷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中侏罗世 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及高黎贡山逆推带向东推覆造山,在其前缘形成的前陆拗陷, 也是一种后造山边缘前陆盆地,发育了中侏罗世陆相磨拉石-海相碎屑岩和碳酸 盐岩。 3.

31、2.2 主要构造行迹特征 工作区内主干褶皱和冲断裂等构造形迹均呈北西北北西向延伸。代表性 主干构造成分有:大坪子背斜、大窝子背斜、新寨子背斜、金岗元背斜、潞西 红岩一带褶皱、沙水背斜、双阳见向斜和怒江断裂带、镇安断裂、龙陵-瑞丽断 裂、白泥塘断裂、腊勐-长箐断裂、龙潭一楠木桥断裂等(图 3-1) 。 (一)褶皱 (1)大坪子背斜 褶皱轴迹北西西向 340展布于大坪子一带。向斜轴面直立或向北东倾斜, 核部地层为沙子坡组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西翼出露的勐戞组一段紫红色砂 泥岩产状为走向 300-20,倾角 40,倾向以南西、北东为主。东翼出露的勐 戞组一段紫红色砂泥岩产状为走向 120-170,倾

32、角 35,倾向以北东、南西 为主。转折端舒缓、开阔,两翼变陡,断层破坏,保存不全。次级褶皱与主褶 皱特征一致。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5 图 3-1 测区构造纲要图 1-第四系 2-中酸性侵入岩 3-英安岩 4-玄武岩 5-区域性断层 6-向斜 7-背斜 8-构造单元 编号 (2)大窝子背斜 位于怒江大断裂的东侧,北段轴向呈北北西 350,向南则呈南北向,北延 出图,轴长 2 公里。轴部为二叠系沙子坡组灰色白云质灰岩、灰岩,西翼倾角 45-60 度。东翼 25-30 度,为一不对称之长轴背斜,核部陡、两翼缓,西翼陡, 东翼缓。背斜西侧次级小断裂较发育。 (3)新寨子背斜 位于怒江大断

33、裂的东侧,轴向呈北北西 345,北延出图,轴长 5 公里。轴 部为二叠系卧牛寺组玄武岩,两翼为二叠系组沙子坡组灰岩、白云质灰岩,勐 戞组一段砂泥岩及二段玄武岩。西翼倾角 45-60 度。东翼 50 度,为一不对称之 长轴背斜,呈线状,核部陡、两翼缓,向南倾没。东翼被断层切断,保存不全。 (4)金岗元背斜 位于怒江大断裂的东侧,轴向呈南北向,向南倾没,轴长 3 公里。轴部为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6 二叠系组沙子坡组灰岩、白云质灰岩,两翼为勐戞组一段砂泥岩及二段玄武岩。 西翼倾角 50-65 度。东翼 35-40 度,为一不对称之短轴、紧密背斜,核部陡、 两翼缓,向南倾没。 (5)潞西

34、红岩一带褶皱 褶皱较宽缓,两翼倾角均在 30-45,局部受断裂影响而呈 60-70,甚至于倒 转。西部及西南部褶皱受断裂破坏,部分呈北西倾斜之单斜构造,岩层倾角一 般在 30-40 左右;边缘尚保存部分规模较小的褶皱。由西向东包括大湾向斜、 红岩背斜和红岩坡向斜,均呈北东 20-北东 45 延伸,南北两端均为断层所切或 第四系所掩盖。轴长 6-12 公里,背斜轴部为中泥盆统向阳寺组,向斜轴部为中 泥盆统何元寨组白云岩、灰岩。 (6)沙水背斜 位于怒江大断裂的西侧,北段轴向呈北西 340,向南则呈南北向,北延出 图,在三江口之北向南倾伏,轴长 17 公里。轴部为上寒武统保山组第三段,西 翼倾角

35、43 度。东翼 48-60 度,为一不对称之长轴背斜。背斜西侧次级小断裂较 发育。 (7)双阳见向斜 位于怒江大断裂的西侧,轴向呈南北向 340,轴长 28 公里。轴部为上寒武 统保山组第四段,两翼为保山组三段,西翼倾角 52-58 度。东翼 43 度,为一不 对称之长轴向斜,西翼为断层破坏。背斜西侧次级小断裂较发育。 (8)绕廊街向斜构造 该构造两翼同层小褶皱发育,北段,背斜形态有西翼缓而东翼陡的特点, 南段则不够明显。在张赛背斜之东翼常见有倒转褶皱存在,轴面一般倾向西。 (二)断裂 (1)怒江断裂带(F1) 相当于前人所称的怒江断裂带东支,断续出露延伸,北段沿怒江河谷西岸 呈北西 340

36、度方向延伸,北延出图;中段则呈近南北向;南段沿怒江向南西西 转弯,组成一向南东凸出之弧形,从白泥塘附近延出工作区。据物探重力异常 反映明显,认为具深断裂性质,怒江大断裂的性质,具两侧地层褶皱形态及牵 引褶皱均具向东向南逆推的性质;北段两侧次级断层面倾向西,一般倾角 40- 60 度;南段掩盖虽较厉害,但大致可见向北倾斜。可能属逆断层。沿大断裂两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7 侧次级断裂发育。 怒江大断裂除地面标志明显外,从其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控制作用来 看,自奥陶纪以来,断裂以东长期稳定沉降,并有多次基性火山活动,地层发 育较全,各时代地层均厚。中生代时,沿怒江河谷形成断裂凹陷。两侧

37、则具有 相对隆起的特点,由于断裂随各期构造运动而多次活动,形成了区内强烈挤压 褶皱及束状逆断层组;东侧由于断裂强烈活动,中生代地层强烈褶皱,而形成 了紧密长轴倒转向斜。沿断裂带常见宽、窄不一的构造角砾岩带、劈理化带, 多显示脆性变形的特点;怒江断裂带也是滇西地区重要的活动性断裂,是滇西 地区重要的控震构造,对大型工程建设的影响不言而喻。 图 3-2 高黎贡山西坡变质岩强烈挤压现象剖面图 1、花岗质片麻岩 2、眼球-变斑状变质岩 3、混合岩化黑云斜长变粒岩 4、糜棱岩 (2)镇安断裂(F2) 镇安断裂大致沿北西 340 度方向延伸,相当于前人所称怒江断裂的西支, 它控制着怒江、保山一带沉积岩的西

38、界,是具有区域性特征的深大断裂,它控 制了现今高黎贡山岩群基底岩系分布的东界,并使基底岩系逆冲推覆于石炭 二叠系较新地层之上,断裂两盘形成明显的地质差异。断裂带两侧岩层的变质 程度迥然不同,断裂带上新生代盆地、温泉发育,岩石破碎,糜棱岩化剧烈。 沿断裂不仅有地貌上的显示,而区有混合岩化、糜棱岩化及碎裂岩、角砾岩带, 岩石普遍碎裂,地层挤压褶皱,产状零乱,小断裂发育。断裂东盘为保山系统 沉积岩,西盘为高黎贡山变质带,变质岩的片麻理均平行断裂呈近南北向分布。 断裂面北段西顿,南段局部东倾,倾角。断裂性质压性为主,压扭性兼有之。 (3)龙陵-瑞丽断裂(黄草坝-龙陵断裂) (F3) 区内龙陵-瑞丽断裂

39、沿高黎贡山东麓呈南北向延伸,至龙陵附近呈弧形转折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8 后,沿南西方向展布。断面总体向西北西陡倾斜,断裂东侧二叠系三叠系 一盘沿河谷等低洼地形区分布,西侧深变质岩占据高山峻岭,表现出断裂具有 逆冲推覆作用特点。断裂变形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糜棱岩化,并向两侧逐渐减 弱,局部叠加有脆性断裂变形,糜棱岩带一般可宽达上百米,部分地段可达一 千余米,糜棱面理向西或北西陡倾,糜棱岩中的碎斑旋转亦主要显示向东的逆 冲性质,南段断裂带可见由钙质糜棱岩形成不对称倾竖褶皱,显示晚期兼具右 行走滑性质,它可能是总体向东逆冲推覆的背景下在南段北东向断裂中应力调 整的结果。断裂东侧二叠三叠系系

40、普遍具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岩石变质结晶 程度亦具有明显的向东逐渐减弱的特征,该变质带亦应是属于怒江断裂逆冲推 覆构造影响下的线性动力变质。根据该断裂南段局部分布有超基性岩体及地震 测深资料,显示断裂延伸已深及地壳底界。从断裂对东侧泸水潞西海槽二叠 三叠系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来看,该断裂可能至少在二叠之前即已开 始活动,并且在晚三叠世有过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而从腾冲地块中具有相似 特征的脆韧性剪切带中获得的同位素年龄及断裂切割了下白垩统及古新世酸性 侵入体来看,喜马拉雅早期亦表现为脆韧性断裂作用,而晚期的脆性断裂尚对 脆韧性断裂形迹局部形成叠加改造,使早期的千糜岩或糜棱岩化岩石进一步形 成碎裂

41、岩,因此,该断裂是一条具有长期活动历史的深大断裂。 (5)白泥塘断裂(F5) 白泥塘断裂包括段家寨候家寨断层、大滚塘断层、白泥塘断层、海罗地 断层、金竹坪断层(图 3-4) ,断裂一般多与褶皱轴向一致,而以平行于怒江大 断裂的走向断层为主,此外,尚有北东向及近东西向斜交褶皱之平推断层,并 具有北盘或北西盘向西推,南盘或南东盘东移的特征,其平推平局均在两公里 以内。具体特征如表 3-3: 表 3-3 断层特征表 名称 长度(公里) 走向性质标志 段家寨、候 家寨断层 12 150 度向南转 为 185 度 不明 产状相反,擦痕,小褶曲,地层缺失,岩石 破碎 大滚塘断层8185 度不明产状乱,陡壁

42、 白泥塘断层10160-180 度不明产状相反,地层缺失,岩石破碎 海罗地断层6165-170 度不明地层缺失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9 金竹坪断层5.595 度平推产状乱,岩石破碎,地层错动 图 2-4 龙陵白泥塘一带构造剖面图 (5)龙潭一楠木桥断裂(F4) 位于镇安-黄草坝-龙陵断裂断裂以西,与其大致平行,呈近南北向展市, 图幅内长 50 公里,南北延至潞西幅和泸水幅。断裂而北段倾向东 80,南段 倾向西,倾角大致 73,具压扭性特征,中段形迹不明。沿断裂岩石挤压破碎, 碎裂岩带宽数百米,并有糜棱岩化现象。断裂两盘显示变质差异,混合岩化强 烈,岩石中眼球结构、矿物压扁、拉长现象

43、普遍。断裂旁测出现扭曲现象,两 盘产状相反,有的地方地貌上显示突变现象,两盘富集有一定联系。 3.3 岩浆岩 测区内岩浆岩较为发育,据岩石的SiO2含量的不同可划分为酸中酸性岩 类、中性岩类、基性超基性岩类。按其产出状态可划分为深成岩、浅成岩、 超浅成岩及喷出岩四大类。 1)岩体多严重风化,露头差,对野外剖面测制、样品采集等工作很困难。 2)前人对区内各岩体测年数据很少,依据不充分。 研究区内岩浆侵入活动主要沿怒江断裂带及其其分支断裂带分布有中酸性 侵入岩,形成大规模的复式岩体。 在怒江断裂带东、西分支所辖地区有花桃林岩体、蚌渺岩体、龙新乡岩体、 平坡岩体、凡家坪岩体、雪山岩体 6 个岩体。其

44、出露岩体分别为二长花岗岩、 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侵入的围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0 岩为古生界蒲满哨群、公养河群;著名的岩体包括平河岩体等。另外,前人在 高黎贡山东坡划分的高黎贡山岩群通过本次工作也被分解为古生界蒲满哨群浅 变质岩系、奥陶纪的片麻状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晚白垩世的二云二长花岗 岩。其中: 工作区内的奥陶纪花岗岩最早在 120 万潞西幅中认为属加里东期华力 西中期;后来的工作中在平河岩体中先后获得了 349 Ma(全岩 K-Ar) 、 526Ma(全岩 Rb-Sr)等一些加里东期华力西期的年龄数据。但却又将勐冒街 一带出露的似斑状

45、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划为燕山期;并认为在勐望街一带 出露的加里东期华力西期花岗岩侵入到了晚志留世的地层中。总而言之,对 工作区内的加里东期花岗岩一直存在争议。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1 第 4 章 中酸性侵入岩地质特征 4.1 岩体规模及空间分布 在怒江断裂带东、西分支所辖地区有花桃林岩体(二长花岗岩)、蚌渺岩体 (二长花岗岩)、龙新乡岩体(碱长花岗岩)、平坡岩体(正长花岗岩)、凡家坪岩 体(二长花岗岩)、雪山岩体(二长花岗岩)6 个岩体。 侵入的围岩为古生界寒武纪蒲满哨群、公养河群;著名的岩体包括平河岩 体等。另外,前人在高黎贡山东坡划分的高黎贡山岩群通过本次工作也被分解 为古生

46、界蒲满哨群浅变质岩系、奥陶纪的片麻状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晚白 垩世的二云二长花岗岩。 由于研究区内中酸性岩体侵入围岩相近且数据及资料有限,本论文主要针 对奥陶纪蚌渺岩体进行了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研究区内蚌渺岩体较为发育,主要沿泸水潞西一线出露,夹持在怒江断 裂带东、西两支之间,即泸水潞西海槽中。另外在泸水石缸河一带出露的奥 陶纪花岗岩沿断裂带向北西方向也延入了本区,并呈断块形式产出。 蚌渺岩体的出露范围严格受地质构造的控制,仅出露于泸水潞西海槽中, 侵入的围岩为古生界寒武纪公养河群(见图 4-1) 。 4.2 岩石类型 主要岩石类型为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中粒中粗粒黑云二长花 岗

47、岩。邻近怒江断裂带西支(即高黎贡山韧性剪切带)的岩石由于后期构造的 改造可形成花岗质糜棱岩、花岗质片麻岩等。本次工作中根据原岩的粒度结构 特征划分了两个填图单元,即(似斑状)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中粒 中粗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以后者分布最为广泛,著名的蚌渺岩体的主体岩性 就是似斑状中粒中粗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前者主要出露于大滚塘平达雪 山勐冒一带,在芒宽敢顶一带也有少量出露,其中可见一些暗色闪长岩、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2 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的包体。二者之间可能为侵入接触关系。部分地段由于矿 物分布不均匀,可形成少量花岗闪长岩 图 4-1 测区内岩浆岩分布图(来源于四川省地调院,

48、2008) 其中,蚌渺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平坡岩体、龙新乡岩 体及凡家坪岩体岩石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桃林岩体及雪山岩体主要岩 石类型为靡棱质岩化的二长花岗岩。 4.2.1 二长花岗岩 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 浅黄色, (变余)细粒花岗结构,透镜条痕状定向构造。主要造岩矿物为斜 长石、钾长石、石英及少量的黑云母。斜长石(40%,d0.21.5mm)呈自形 半自形板状,发育聚片双晶,弱绢云母化;钾长石(23%,d0.52mm)呈 半自形它形板状,以条纹长石为主,见自形较好的斜长石、黑云母包裹体; 石英(30%,d0.22 mm)呈它形粒状、不规则状、集合状,部分呈透镜条痕 成

49、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3 状聚集产出。黑云母(2%)呈透镜条痕状聚集产出,细粒化明显,Ng:绿褐色、 Np:淡黄色;绢云母(3%)呈透镜条痕状聚集产出;长英质糜棱碎基(2%)呈 透镜条痕状聚集产出。 糜棱岩化似斑状中细粒二长花岗岩: 灰色,变余斑状结构,含自形较好的钾长石长石似斑晶(10%,d2cm 左 右) 。初糜棱结构,变余斑状结构,基质为中细粒花岗结构(图版8) 。主要 造岩矿物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及少量的黑云母。斜长石 (1315%,d0.60,表明岩浆在成 岩过程中未经历过强烈的斜长石的分离(熔融残余、或分离结晶)。 Ce0.931.14(平均 0.99),表明岩石主要形成于还原环境中。 蚌渺岩体花岗岩微量元素特征如表 5-4 所示。总体上显示了富集 K、Sr、Rb、Ba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 Zr、Ta、Nb、Th 等高场强元素的特点。 K/Rb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