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从“三平面”理论看“N1 (V )给 N2 NP”结构.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46742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从“三平面”理论看“N1 (V )给 N2 NP”结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毕业设计(论文)-从“三平面”理论看“N1 (V )给 N2 NP”结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毕业设计(论文)-从“三平面”理论看“N1 (V )给 N2 NP”结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毕业设计(论文)-从“三平面”理论看“N1 (V )给 N2 NP”结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毕业设计(论文)-从“三平面”理论看“N1 (V )给 N2 NP”结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从“三平面”理论看“N1 (V )给 N2 NP”结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从“三平面”理论看“N1 (V )给 N2 NP”结构.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题 目 从“三平面”理论看 “N1+(V+)给+N2+NP”结构 姓 名 学 号 2004070006 所在学院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年级专业 汉语言2004级 指导教师 职称 副教授 完成时间 2008 年 05 月 04 日II综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可另附A4纸):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答辩小组意见(可另附A4纸):评定成绩:答辩小组长签名: 日期:从“三平面”理论看“N1+(V+)给+N2+NP”结构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汉语言(涉外文秘)042班摘要:从句法结构上看,“N1+(V+)给+N2+NP(名词短语)”结构以“(V+给)”作为中心,强调动作行为;“N2+NP”形成

2、的双宾结构后带动词V形成兼语句。从语义上看,“给”、“N1”、“N2”和“NP”形成“施事”、“与事”、“受事/工具”的关系,NP一般为“数+量+名”,存在隐现机制。从语用功能看,“给”在不同语体、语用环境中表示人物的意愿,具有主观性、灵活性;“数+量+名”有精确性和形象性。关键词:给;句法结构;语义;语用Analyze N1 + (V +)give + N2 + NP Structure by three plane theory Zhang Wei Facult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Abstract: By syntactic structure

3、 theory, N1 + (V +) give + N2 + NP (noun phrase) structure, with its central part (V +) give, emphasizes action and behavior; the two-object structure “N2+NP”, followed by a verb, composes pivotal sentences. By semantics theor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give, N1, N2 and NP is giver, receiver, objects/

4、tools; NP often occurs in the form of number + classifier + noun, and there is abbreviation mechanism. By pragmatics theory, give expresses the wishes of people, subjectivity and flexibility in different style and pragmatic environment. numeral + classifier + noun expresses accuracy and vividness.Ke

5、y words: give; syntactic structure; semantics; pragmatics目 录摘 要 Abstract 1绪论 1.1研究概况1.2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1.3论文写作的材料、方法和意义2“N1+(V+)给+N2+NP”的句法分析 2.1“N1+(V+)给+N2+NP”的两种类型2.2“V+给”句式转换问题2.3“N2+NP”形成的双宾语句式分析2.4“N1+(V+)给+N2+NP+Vp”形成的兼语句分析 3“N1+(V+)给+N2+NP”的语义分析3.1动词“给”的词义3.2动词“给”的语义特点3.3“给”与宾语的固定关系3.4 NP对整个结构的制约(接

6、受程度) 3.5“数+量+名”结构及数词、量词的隐现分析3.6光杆NP及带修饰成分的光杆NP3.7含领属关系的NP3.8 NP的语义范畴4“N1+(V+)给+N2+NP”的语用分析4.1语体分类4.2各种语用环境下的句类分析4.3“给”的主观性4.4“给”的简明性和灵活性4.5“数+量+名”的精确性和形象性5结论参考文献致 谢1绪论1.1研究概况汉语学界对“N1+(V+)给+N2+NP”这种结构的讨论日益深入,从句法结构、语义分析、语用价值等角度,对“(V+)给”短语、N1、N2和名词短语NP三者及其内在联系做过很多分析性的研究工作。其中,吕叔湘、朱德熙、胡裕树、施关淦先生等的研究成果比较深刻

7、透彻。1.1.1“给”字句句法结构分析“给”字句存在多种句式变换,这些变换,又是跟动词V或“V+给”的语义联系起来的,各种句式存在着可逆或不可逆的变换。“给”的兼语句在结构上事关词义搭配的选择性,与其他句型之间的变换往往是受限制的。在句法结构的时间顺序上,俞敏在翻译叶斯林柏森语法哲学时,讲道:“汉语的叙述句型是时间坐标+空间坐标+线索+核心事件” 俞敏.在叶斯林柏森语法哲学“主语与谓语”一章所写的“译者的话”J.国外语言学,1978,(5)。把胡裕树等与俞敏的观点结合起来,就能很好地把握句子的时空要素,做出更透彻地分析。1.1.2“给”字句语义分析在“给”字方面,吕叔湘主要针对“给”字的词性(

8、动词、介词)作解释,并进入句子分析其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性1P12-13;朱德熙深入到“给”字句,并根据动词的传递性、方向性并结合受事、施事的关系作进一步分析12。关于名词性成分,据统计,“数+量+名”成分占优势,量词对名词的修饰存在“有界性”、“典型性”1等特点;数词跟量词也存在隐现机制。凡上种种,都是名词性成分对整个句式的合格度制约问题2。数词、量词和名词的隐现也有一定的机制。1.1.3“给”字句语用分析在语用方面,“给”字句存在于各种语气的话语中,表叙述的较为常见;由于“给”叙述的是“给予”义,往往带有主观性。这种主观性也是结合语言环境的空间性而相伴相生的3。以上三点成果分析参考了“三平面理

9、论”。胡裕树最早提出的“三平面理论”,他和范晓还进一步讨论了该理论中“三平面”的结构问题。施关淦、范开泰也对此作了更透彻的分析,他们以句法结构为核心,把语义和语用分析系统地联系起来。这样,句法、语义和语用三者构成了一体两翼的有机体202122。本文的整体架构来源于这些理论。1.2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然而,语言学界的各种研究方法和理论,并非无以指瑕。第一,语言学界对“给”字句的讨论是基于受限语料的。例如,延俊荣4比较“V给”与“给”的分布范围时,仅仅采用了老舍文集、王朔文集和二十世纪文学精品当代文学100篇这些非常有限的语料。在这之前,由于未普及计算机信息检索的方法,不少语言学研究者还是用原始的人

10、工检索方法,一遍遍地查阅文献,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劳动,却没有占有较为全面的语料。第二,语料库分类不完善。朱德熙先生在讨论“给”的相关句法问题时,采用的仅仅是口语语体,即论文里所引用的句子来源于日常口头交流用语。事实上,这篇文章是发表在方言期刊上的,谈的也只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而没有谈其他语体。再则这篇文章成于70年代,其语料库里的语言风格也不外乎是70到80年代的。因此,这些年陆续有不少学者,如沈家煊27、晋家泉8、延俊荣2、周红11在朱德熙先生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掘“给”字句在不同语体、不同语言系统、不同时期中的各种用法。尤其在统计学、自然语言处理等学科迅猛发展的今天,学者更易于掌握语

11、料库中“给”字出现的范围、密度和特殊情况等。第三,我们在做语法分析时还能把时、空、事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N1+(V+)给+N2+NP”这种格式还可以按照时空状况区分NP的语义(受事或工具);对于“V+给”和单一“给”句的辨析问题上,我们可以使用句型转换、删词的方法,并从中得知单一“给”的使用范围和灵活性。1.3论文写作的材料、方法和意义1.3.1语体材料本文主要针对以往语料库容量不足,语言语体类型不全、现时性不强等情况,寻找研究的切入点对各类型语料进行系统分析。按照统计学中随机抽样定理,本文以老舍茶馆,钱钟书围城,贾平凹浮躁,余华兄弟、活着代表口语语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

12、权法、国务院文件集(包括各类通知、意见、决定等)代表公文语体;以邓小平文选、毛泽东选集和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法托克维尔,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M.商务印书馆,2004代表政论语体;以读者小说月报代表文艺语体;以达尔文物种起源,朱光潜西方美学史,马克思资本论,程书林最有效的赢利模式,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以及海洋工程、企业管理经典案例代表科技语体。这五种类型的语料,共8,857,290字,其中包含“给”的句子共有5924个,符合“N1+(V+)给+N2+NP”格式的占1004个,在当前研究过程中具有现时性和一定的代表性。1.3.2研究方法在语料统计方面,考虑到了语料和语体的关系,选择多种语体的文章、

13、书籍。根据样本抽样原理,从一定量的样本中得到统计量,并通过对比分析,推断出总体的情况。本文运用我的导师魏慧斌博士研发的Mark&search 软件以及统计学抽样理论处理和分析各种语体的语体材料。计算机信息检索功能在逐步完善,这对普通文字检索带来了便捷。我们可以在几万篇论文中较快速地检索到“给”字的出现次数,并统计其相对出现频率。然而,我们不仅仅是要检索单一的“给”字句,为了深入对“给”的语用分析,还要考察带有“给”的兼语句、近(或远)宾语省略句以及不同语气的“给”字句。于是,二次检索成为了必须步骤,这无疑是更艰巨的检索任务。更难的是,汉语是一种文字形态多样,语义复杂,句型多变,句意内涵丰富的语

14、言,计算机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往往不能非常“理智”地给我们做出完美的答复。1.3.3意义本文针对前人研究理论中出现的系统零散性、选择任意性,选择当前较流行的语法分析理论胡裕树先生提出的“三平面理论”,按照句法结构、语义、语用三方面分析以上语料,并以句法结构为核心,系统考察“给”字句的语义内涵,结合语言环境和人的主观性来分析其语用功能。2“N1+(V+)给+N2+NP”的句法分析2.1N1+(V+)给+N2+NP的两种类型2.1.1“给”字句句法格式(句型)我们先对“N1+(V+)给+N2+NP”的格式进行分类。朱德熙先生曾概括“(V+)给”组成的几种句式11,这里选取其中两种:S1:N1+V+给

15、+N2+NP(我送给他一本书)S4(双宾语):N1+V+N2+NP(我送他一本书)这里的“给”前面还有一个动词,单一的“给”是“V+给”的一个特殊的形式。这里,我先结合“V”来理解“给”的作用。按照朱德熙先生的理论V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跟“给”分开表示两个不同却又有前后顺序关系的动作,我们称之为“独立V”;另外一类跟“给”联合起来表示一个动作,我们称之为“关联V”。因此,S1还可分为以下两个句式:S1a:N1+独立V+给+N2+NP S1b:N1+关联V+给+N2+NP从语义上看,“关联V+给”只表示“关联V”的这个动作,是一种“连动关系”,即两个动作相连。例如(1)、(2)中“送给/卖给”的意

16、思是“送/卖”,“给”包含在“送/卖”中。(1)我送给你一袋子白面(茶馆)(2)一下子就卖给我两斤(读者06年16期) “独立V+给”表示两个分离的动作,在(3)、(4)中,是先完成“批/留”(“独立V”)再做“给”的动作。这两个有连续关系的动词,语义重心落在“给”上。(3)在下院也有很多代表的地主们,批给自己一笔巨大的国家补助金(资本论)(4)父亲把我安顿好后,留给我150块钱做生活费(读者2006年11期)2.1.2区分“独立V”和“关联V”为了区分“独立V”和“关联V”,我们以“给”为探针,考虑它们分别跟“给”连用时,N2和NP的共现情况。“关联V”后的“给”可以算作助词,它对“关联V”

17、起加强语气作用,表示“给予”义。这就在“送给、卖给、借给”之类动词中表现出来。但在“独立V+给”后,出现双宾语的根源在于“给”。这里的“给”不能理解为助词,应看作动词。下面重点考察句型S4,它是本文“N1+(V+)给+N2+NP”结构所隶属的一个较大的类。2.2“V+给”句式转换问题2.2.1V的分类,V的方向性动词具有动态性、传递性、方向性。因此,经过“动词”的作用,句子里的主语、宾语(无论是直接宾语还是间接宾语),往往都会发生位移,从一处移位到另一处,如图1。BABACCVbVa图1由图,我们看到,通过Va,物品C由A处顺向传递到B处,这里A是失者,B是得者;通过Vb,物品C由B处逆向传递

18、到A处,A与B的角色互换了。根据朱德熙先生的理论,我们把Va称作“给予”义动词,如:送、卖、交等;把Vb称作“取得”义动词,如:偷、买、抢等。2.2.2几种句式之间的转换朱德熙先生证明了Va能全部出现在S1中,S1是一个含“给予”义的句式,如:(5)学院发给教师每人一张“学术体系评价报告”调查问询表 (读者06年12期)(6)粮站售货员知道我看病,卖给我100%的细粮(读者06年16期)S1中各成分的排列顺序很灵活,以上两句可以转换为:(5)学院发了一张“学术体系评价报告”调查问询表给每位教师(6)粮站售货员知道我看病,卖了100%的细粮给我(5”)学院给每位教师发了一张“学术体系评价报告”调

19、查问询表(6”)粮站售货员知道我看病,给我卖了100%的细粮再看Vb,它比较难在S1中使用了:(7)*他偷给我一颗砖石(8)*我买给他一套文具(9)*孩子抢给自己一个变形金刚2.2.3“V+给+N2+NP”与“给+N2+NP”的出现频率根据本文使用的受限语料显示,“给”的分布范围约是“V+给”的六倍,即单一“给”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如表1(见下页)。“V+给+N2+NP”与“给+N2+NP”两个结构是不对称的7,这说明两者之间不一定能互相转化。所有的S4都能变换为S1,相当于把“给”添上,如:(10)老华顿则根据一般的工人标准付他们工资老华顿则根据一般的工人标准付给他们工资(读者06年18期)(

20、11)银行家C借他一笔款子银行家C借给他一笔款子(资本论)但这不是可逆变换,当我们遇到某些表示与“卖”意义相近的动词时,S4不能转换为S1,如“踢、掷、扔”等不在S4里出现。V+给+N2+NP 给+N2+NP合计例句舟舟继续说:“妈妈,我今天演出了。有人送给我一个蛋糕,给你吃。”(读者06年22期)好,我给你三十块!只要你们赶快走(小说月报07年1期)观察频率 观察频率指样本容量中符合条件的样本个数1348701004相对频率 相对频率是把观察频率除以样本总数得到的数再乘以10013.3586.65100表12.2.4“给+N2+NP”与“给+给+N2+NP”的平行关系由S4与S1的转换关系,

21、我们可以把不带“给”的S4看成是带“给”的S1的紧缩形式。“给”字出现与否,取决于V的类别。如果V是与“卖”意义相近的动词,“给”字可出现也可不出现,即任意的。如果“给”表示类似“寄”或“写”的动词,则“给”字必须出现5。按照朱德熙的观点,我们可以把“给+N2+NP”看成是跟“卖送+给+N2+NP”平行的“给+给+N2+NP”。那么,“给+N2+NP”与“给+给+N2+NP”是平行的,我们可以把前者看作后者的紧缩形式。这种平行关系使得“V”的存在与否都不影响句意,例如:(12)尼布尔有一句有名的祈祷词:“上帝,请赐给我们胸襟和雅量,让我们平心静气地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人性的弱点)尼布尔有一

22、句有名的祈祷词:“上帝,请给我们胸襟和雅量,让我们平心静气地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2.3“N2+NP”形成的双宾语句式分析双宾语指述语(动词)后边接连出现两个宾语(真宾语、准宾语)。若真宾语指人(名词或代词),往往真宾语在前,准宾语在后。如:(13)不看,拿不到人,谁给我们津贴呢?(茶馆)(14)李光头也给了他一拳(茶馆)当然,还存在两可的情况。据语料库统计,人称代词做真宾语较多。动词“给”一般要带两个名词性成分,构成所谓双宾语语句,我们在下文用与事N和受事N来表示,与事N一般指人,受事N一般指物,通常地,与事在前,受事在后,如表2。与事N+受事N受事N+与事N合计例句给常四爷钱(茶馆)给了它

23、们足够的营养(小说月报07年5期)“不要吵,乖乖的叫声大伯伯,大伯伯给糖你吃”(围城)观察频率100311004相对频率99.010.09100表2由上,得知“给+与事N+受事N”较“给+受事N+与事N”更为常用,即真宾语前置占多数(下面用大于号“”表示)。例如:(15)给常四爷钱(茶馆) 给钱常四爷(16)给了他们钱和粮票(兄弟) 给了钱和粮票他们2.4“N1+(V+)给+N2+NP+Vp”形成的兼语句分析“(V+)给+N2+NP+Vp”在口语语体的语料中出现频率比在其他语体高,这属于兼语句式。表“给予”义的动词不仅可以构成双宾语句式,还可以构成兼语句式6。在“(V+)给+N2+NP+Vp”

24、构成的兼语句式里,NP身兼二职,既是前面动词“给”的宾语,也是后面动词(或动词短语)的主语,如表3。N1+(V+)给+N2+NPN1+(V+)给+N2+NP+Vp合计例句他愿不愿意给你一份工作(兄弟)她塞给他们两个肉包子(兄弟)孙太太道:“笑话!他早该给你房子住了。”(围城)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茶馆)观察频率984201004相对频率98.011.99100表3这种兼语句的句法特点是前后连用的几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同一个对象发出来的。主语N1发出动作1“给”,动作1“给”的宾语N2发出动作2“Vp”。这属于动词的越位现象7,根源于动词自身的越位要求,即动词1“给”不但需

25、要带上宾语“N2”,而且对这个宾语有进一步的要求使得这个宾语相应地发出其相应的动作行为“Vp”。无可厚非,“给”与Vp是不同施事者做出的动作行为,两个动作行为之间存在逻辑联系,Vp还受到NP的影响。我们可按Vp的语义特点将其分为三类8 :第一类Vp表处理方式,如:(17)我现在跟地铁里讨饭的没啥区别,都是求人家给我一口饭吃(小说月报07年2期)*(17)我现在跟地铁里讨饭的没啥区别,都是求人家给我一口饭喝我们以“吃”来解决“饭”。“给”跟“吃”之间的逻辑关系存在先后顺序,符合生活常理。这里还涉及搭配,“吃饭”是习惯性搭配。第二类Vp表接受方式,如:(18)他早该给你房子住了(围城)这是以“住”

26、、“戴”的方式接受“房子”、“高帽”,NP是Vp的接受对象。第三类Vp表使用方式,NP是Vp使用的对象,如:(19)父亲把我安顿好后,留给我150块钱做生活费(读者06年11期)这是以“做生活费”的方式来使用“钱”的。Vp出现条件有二:一要看NP是的类型。NP可以分为具体和引申,据统计,NP为具体时,Vp则根据情况来使用;NP为引申时,Vp较少出现,如表4。具体NP+Vp引申NP+Vp合计例句给他们一张表格去填(围城)有一个倒是给了林红一把瓜子吃,(兄弟)他们认为应该给我点颜色瞧瞧(读者06年18期)工厂主只要在下午2点以前不给儿童活干,就可以使他们在工厂中连续不停地干到晚上8点半!(资本论)

27、观察频率15419相对频率7921100表4二则要看整个句法和语用环境。根据语言的经济原则,在不需要强调Vp时,我们就可以不用Vp,例如:(20)政府给当地每户农民工家庭一套廉价出租屋(住)(21) 田中正在门外说:“咬什么,给你个包子吃吃。” (浮躁)(20)的“屋”是用来住的,不言而喻。报刊文章标题非常注意这点。(21)强调“吃”,表达说话人希望听话人停止“咬”,去“吃”。3“N1+(V+)给+N2+NP”的语义分析上面分析了“N1+(V+)给+N2+NP”句法结构这个中心问题,剖析了此句型的表层意义,下面看隐藏在这个句法关系后头由“给”的语义范畴构建起来的语义关系。吕叔湘先生列举了动词“

28、给”的义项:使对方得到、使对方遭受和容许9。3.1动词“给”的词义“给”在表示“使对方得到”时,可带双宾语,或只带单宾语(近宾语或远宾语)。NP后面还可以再加动词,构成兼语句式。“给”在表示“使对方遭受”时一般带双宾语。远宾语可以是带数量词的形容词或动词,构成名词性NP。(22)她多么希望他能伸出手,揽紧她的肩,给她一丝温暖(读者06年20期)(23)我们只有给他们再一次的教训和打击(邓小平文选)“给”还可以表示具体的动作,因而可以替换某些动词。如:(24)马宝贵咧开嘴笑了,给王广茂一拳头(小说月报07年5期)马宝贵咧开嘴笑了,打王广茂一拳头(25)父亲从地里回来,冲过来便给了我一记响亮的巴掌

29、(读者06年11期)父亲从地里回来,冲过来便刮了我一记响亮的巴掌3.2动词“给”的语义特点动词“给”的词义是“使对方得到某些东西或某种遭遇” 10,因此具有很强的“传递性”、“空间性”与“方向性”11P9。如:(26)他给她一张白纸(读者06年11期)“白纸”从“他”处传递到“她”处,方向是“他她”,“白纸”的空间在动作“给”的作用下发生转移了。在“N1+(V+)给+N2+NP”这个结构中,N1是施事,NP是受事,N2是与事。3.2.1N1、给、N2以及NP之间关系(1)N1和“给”是施事与动作的关系,由N1发出施与性动作“给”。N1是NP出发的起点。施事具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11P10。随着人

30、类语言发展,“给”字句从“有意识”发展到“无意识”,并通过隐喻的形式出现,这在文艺语体中比较常见。无生命者被赋予生命,主动“施事”,如(27)。有生命的人被无意识化,在“给”的动作下,无意识地接受,如(28)。(27)黑暗总是给人一半恐惧,一半安全。(读者06年11期)(28)你也许可以给我一点忠告(人性的弱点)(2)“给”和N2是动作和与事的关系,由N2接受有传递性质的动作“给”。N2是NP到达的终点。施事对与事有“给”的动作行为,与事分为三类:表示得到益处,即受益;表示遭受损害,即受损;表示既没有受益也没有受损,即承受。分别如下:(29)上帝造了一群鱼,又给了它们一个法宝,那就是鱼鳔(读者

31、06年12期)(30)孙伟说完也给了李光头一腿,让李光头也一个跟头翻了出去(兄弟)(31)过了商业中心,往城东的路上,车辆和行人就稀少了,所以路敞亮了,给人一种素净的感觉(小说月报07年2期)(3)N1(施事)与NP(受事)之间存在支配的关系。按照给予物产生时间,可以分为两类:已产生和导致产生12P117。第一类,已产生表示受事在给予动作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给予物是给予者的领属物,如:(32)中年男子给了他一个蓝色的牌子(小说月报07年4期) 第二类,导致产生表示给予物由给予者导致产生,如:(33)那一身的肌肉平时一跳一跳的,像是有一种不耐烦的表情,给人一种随时想攻击人的感觉(小说月报07年3

32、期)为了区分这两种句式,我们可以观察它们是否可以转换为“把”字句。在已产生型中,给予物可以前置,在导致产生型中,给予物的位置就不如前者灵活11。(32)中年男子把一个蓝色的牌子给了他(33)*那一身的肌肉平时一跳一跳的,像是有一种不耐烦的表情,把一种随时想攻击人的感觉给人(4)“给”和NP存在两种关系,一种是(4-1)动作和受事的关系,NP是被施事(N1)“给”出去的东西,是动作的承受者;另一种是(4-2)动作和工具的关系,NP是被施事(N1)使用的某个工具。例如:(34)林红真想站起来狠狠地给他一巴掌,(余华兄弟)下面举(4-1)“他给你一支笔”和(4-2)“他给你一刀”两个简单的例句分析。

33、我们可以参考朱德熙先生有关变换句式的理论13来区分者两种关系。他给你一支笔他给你一刀他给你一巴掌他不给你一支笔*他不给你一刀*他不给你一巴掌他给不给你一支笔*他给不给你一刀*他给不给你一巴掌他所给你的一支笔*他所给你的一刀*他所给你的一巴掌“笔”是施事(他)对当事(你)的施与物,这种“给”字句变换句式比较灵活;“巴掌”、“刀”都是施事(他)对当事(你)做某个动作的工具或手段,这种“给”字句变换句式欠灵活,转换成否定、“所”字名词性成分则显得牵强,拗口。下面,我们还能通过划分时间段的方式区分这两者,如图2: 【他准备给你一支笔】 【他在给你一支笔】 【一支笔到了你手上】【他准备给你一巴掌】【他正

34、给你一巴掌巴掌落在你脸上】 【巴掌离开你的脸】 【他准备给你一刀】 【他正在给你一刀刀捅入你的身体】【刀掌离开你的身体】图2易知,“笔”等受事在“给”完成后就交到与事(你)手上的;而“巴掌”、“刀”等工具或手段没有直接在动作完成之后交给受事(你),而是回到施事(他)那里。3.3“给”与宾语的固定关系述语“(V+)给”和远宾语之间存在“非固定”和“固定”两个关系,我们又可以分成两类,如表5。非固定固定例句送给你笔 借给你礼服还给你债/钱 拨给雪灾地区救灾款分析“送”、“借”后头可以跟其他的成分“还钱/还债”,“拨款”都是固定的表5当然,“给”字句是“给+给”字句的缩略形式,属于“非固定”类,这使

35、得“N1+给+N2+NP”这一句法结构在运用上灵活多变。3.4 NP对整个结构的制约(接受程度)NP对“N1+(V+)给+N2+NP”整个句法结构受到语义的制约,影响到对NP的格式,这是NP的接受程度 张豫峰.“对于”句的语义和语用分析J.中国语言学报 第十二期,商务印书馆,2006:93问题。一般来说,带“给”的S1和S4句,宾语NP可以是单独的词或复杂的名词性结构,单独名词接受程度比复杂的略低。如:(35)S1:我送给他糖 我送给他一包糖(36)S4:你给我笔 你给我一支笔前面一句都是由单独的名词做宾语的,只能存在于较大的句法环境中,如果单独成句则显得比较牵强。下面我们采用添加成分的方法扩

36、大这个句子的句法环境,以提高单独名词对整个句子的接受程度。(37)S1:我给他饭(吃)(38)S4:你给我知识(,教我做人) (读者06年12期)在S1和S4句中,NP有多种形式,包括“数+量+名”结构(如:一杯水),光杆NP(如:水),领属结构(如:我的地盘、过去的记忆)。据以下统计,NP中“数+量+名”占优势,如表6。数+量+名光杆领属结构合计例句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最有效的赢利模式)记得一位哲人说:只要给我人才,把我放到沙漠里面,我照样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最有效的赢利模式)朋友给我你的号码?(小说月报07年1期)观察频率480462621004相对频

37、率47.846.026.18100表63.5“数+量+名”结构及数词、量词的隐现分析在“N1+(V+)给+N2+NP”的“NP”中,以“数+量”来修饰名词性成分较多,有其历史渊源。先秦汉语中有两种语序,一种是“数+单位词(+之)+名”和“名+数+单位词”,西汉时,“(+之)”脱落,“名+数”格式衰落。唐代以后“数+量+名”真正成为优势语序14。今天,“名+数+量”出现的频率也颇高,属于“移位”现象。所谓“移位”,是对某个参照点而言的,即唯有存在“基本句式”才可能有“变式” 胡明扬.基本句式和变式J.汉语学习,2000(1):1-2。在“N1+(V+)给+N2+NP”的结构中,NP一般是静止的事

38、物,因此,在“数+量+名”的结构中,名量词占优势,如表7。数+名量+名数+动量+名合计例句收发处给他一封电报(围城)不好意思,请你再给他一次机会吧(读者2006年第12期)观察频率35610366相对频率99.272.73100表7数、量、名三者还存在隐现不均:数词、量词共现,名词隐型;数词隐,量词、名词现型;数词、名词现,量词隐型。它们的出现频率如表8。数、量共现,名隐数隐,量、名现数、名现,量隐其他(只出现其一)合计例句他掏出香烟匣来给她一支(围城)顺手儿把剩茶递给老人一碗(茶馆)给我面镜子(围城)给你个包子吃吃(浮躁) 我给了她两巴掌,家珍的脑袋像是拨郎鼓那样摇晃了几下。(活着)来吧,给

39、我碗喝吧!(茶馆)人家给我一,我要是有,就会还十啊。(小说月报07年2期)观察频率6717228114相对频率58.7714.9119.307.02100表83.5.1量词隐型现代普通话中个体量词出现变调15现象,口语中“数+量”发生了弱化16,使量词的音段成分发生脱落17的迹象。这反映口语遵循经济原则和省时需要。有些看似名词的成分也可以当作量词。朱德熙认为“一个世纪”可说成“一世纪”。“一个世纪”里的“世纪”是名词,而“一世纪”里的“世纪”可以看成名词,也可以看成量词,但更倾向于量词。还有这样的特殊情况,我们可以比较一下:(39)我给你一刀(40)我给你一把刀两者句意不能划等号,前者表示“施

40、事(我)”要捅“与事(你)”一刀,刀是动作行为的工具;后者表示施事(我)把受事(刀)给当事(你)。NP作为受事、工具(或“服务”)的语义环境不同,因此所要表达的过程不同。3.5.2数词隐型数词隐型较多出现在表示单数的“一+量+名”结构中,在表示多数的结构中则较罕见。从以上两例可见,数词隐型多出现在简洁明了的口语语体中。数词的隐去,遵循了语言的经济原则。这种用法的语义特征是由其作为单独的个体量词的特点来决定的18,它在使用过程中已有“一”的意思。3.6光杆NP 及带修饰成分的光杆NP非“数+量+名”结构之一就是光杆NP或者前边带形容词、疑问词的单一名词。这类NP使用情况不自由,受句法环境影响,在

41、不同的句型里,光杆NP出现的频率不同,通过统计,如表9:肯定、感叹否定条件、祈使、疑问合计例句给予他人关注,代表着你对他人的重视。(人性的弱点)宋钢,你太善良了,我以后不能再给你钱了(兄弟)与其诅咒报复我们的敌人,何不给他们谅解、同情、援助、宽容以及为他们祈祷呢?(人性的弱点)观察频率3724644462相对频率80.529.969.52100表93.7含领属关系的NP领属关系是另一种非数量名结构,它不同于带形容词的单一NP,因为对名词起修饰作用的不是一般形容词。狭义的领属关系指人对某事物的所有,形式为“人称代词+的+NP”;广义上的领属关系还包括表处所、时间以及从属关系的NP,如表10(见下

42、页)。根据句法环境需要,领属关系有传递性。我们比较这样两个句子:(41)我给你这支笔(42)我给你哥哥的笔在(41)句里“笔”本来属于“我”,接着我们以“我”作为参照点,“笔”作为传递性事物,转移到“你”处,位置的转移使领属关系发生变化,即属于“你”。在语言时间坐标轴上,“笔”跟“我”的距离变远,跟“你”的距离拉近了。这里的两个领属关系(“我”与“书”以及“你”与“书”)是移动的。在(42)句里,存在内层结构“哥哥的书”,“哥哥”领有“书”,这种关系是静态的;但是,“我”和“你”分别对“哥哥的书”的领属关系却是移动的,“书”从“我”转到“你”。领属关系处属关系时属关系从属关系例句对方居然还能沉得住气,“不好意思,打扰了?那你知道乌鸦的电话吗?朋友给我你的号码?”(小说月报07年1期)就先给她城西的小套间吧他不可能给予我们现成的好事(读者06年18期)他没敢给父亲最后的安慰。 (读者06年19期)我想,他是不是来感谢我,因为我在电话里给了那个女人很多心灵的慰藉。(小说月报07年5期)这事要上下奔波,当然得给人家鞋子的补贴(读者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