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政府在城市低碳出行管理中的协调运作模式.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948532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政府在城市低碳出行管理中的协调运作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毕业设计(论文)-政府在城市低碳出行管理中的协调运作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毕业设计(论文)-政府在城市低碳出行管理中的协调运作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毕业设计(论文)-政府在城市低碳出行管理中的协调运作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毕业设计(论文)-政府在城市低碳出行管理中的协调运作模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政府在城市低碳出行管理中的协调运作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政府在城市低碳出行管理中的协调运作模式.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提供全套毕业论文图纸,欢迎咨询 集美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政府在城市低碳出行管理中的协调运作模式 专 业: 工程管理 准考证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2014年5月政府在城市低碳出行管理中的协调运作模式摘要全球变暖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而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根源。行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日渐成为全球共识。低碳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发展低碳交通和建设低碳社会由此拉开了帷幕。目前,我国城市低碳交通刚刚起步,低碳发展模式还不够完善。政府,就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及改善措施,并达到完善。可见,

2、城市低碳出行是我国实现低碳目标和建设低碳社会的必要步骤和重要途径。 此文,通过对低碳出行的来源和发展了解,人们的出行方式和发展趋势,重点强调了低碳交通发展方向及列举实例来证明,低碳交通的重要性。结合政府的管理职能中的管理方式和能力进行强化及推广低碳出行。让更多的人们加入到低碳出行的队伍中来,使自己的周围的环境更加美好,自己的城市更加的美好,自己的国家的环境更加美好。甚至,我们所生存的地球环境走向良性循环。关键词 低碳出行 政府管理模式 倡导环保 城市发展 可持续发展I目录引 言1一、低碳出行的发展进程21、什么是低碳出行22、低碳出行的来源和发展23、低碳出行的特点24、低碳出行政府的职能2二

3、、城市居民出行概述41、人们出行方式的种类42、各出行方式的特点及发展趋势43、低碳交通的重要因素5三、低碳交通发展方向及实例61、城市低碳交通研究述评62、城市低碳交通研究展望6 3、鼓励健康出行“公共自行车”政策解读7四、政府在城市低碳出行管理中的协调运行模式81、政府在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的角色82、低碳出行管理中政府的协调作用8结论10致谢语11参考文献12II引 言 环境恶化、气候变暖让低碳成为各学科的重要命题。城市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空间载体,是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交通是城市各类活动中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近几年,中国交通运输部门化石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为10. 8

4、% ,比全社会总能耗年均增长率高出1.06% ,已经成为能耗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 政府提出低碳出行倡议书并制定全国节能宣传周。设立每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3天为全国低碳日。作为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份子,我们应该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加入到低碳出行中,成为绿色出行的践行者、倡导者、先行者。让绿色出行开创一个和谐时代,为健康、环保、低碳的生活新方式贡献力量。本文通过对低碳出行的来源和发展了解,出行方式的阐述,低碳出行的展望,结合政府的管理职能中的管理方式和能力进行强化及推广低碳出行。人们应在政府的带领下共同发展低碳出行。爱护自己的家园,保护好自己的家园,使自己的国家更加美好。一、低碳出行的来源和发展1、什么

5、是低碳出行 在出行中,主动采用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交通方式,谓之“低碳出行”。 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出行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方面。低碳出行,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应当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2、低碳出行的来源 事实上,低碳出行在民间早已进行。多年前,在九寨沟等出行景区,已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不无关系。 日前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

6、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3、低碳出行的特点 低碳出行,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应当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其中包括3个重点: 1)、转变现有出行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出行生活,增加出行项目。2)、扭转奢华浪费之风,强化清洁、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3)、加强出行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

7、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4、低碳出行政府的职能 政府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及管理。使低碳出行得到真正的管理及发展。有以下几点:其一,低碳文化的培养。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交通特别是机动车消耗化石能源所排放的CO2,人们并不能每天都体验和感觉到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环境气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媒介传播的信息了解到的。其二,财政税收的激励。十二五期间,中国交通运输部将完善激励政策,设立专项资金以激励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探索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组织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调查,以保障专款专用。其三,金融政策的支持。实现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与环境友好,发展低碳交通产业,低碳金融的

8、支撑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二、城市居民出行概述1、人们出行方式的种类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构成较为简单,可分为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和个体交通出行方式两个大类,其中,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主要包括公交车、地铁、轻轨等,而个体交通出行方式主要是私人小汽车参考文献1 刘雪岩.出行路线选择行为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6。我国的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结构相对复杂,类别众多,有公交车、地铁(包含地上轨道)、步行、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出租车、单位车、私人小汽车等等。根据各出行方式的机动化程度,可分为纯体力出行方式、半机动化出行方式和机动化出行方式2 陈卓.城市居民对外出行方式选择研究D

9、.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7。多数现有研究又根据各出行方式的选用条件,将它们分为自由类出行方式、条件类出行方式和竞争类出行方式三种。2、各出行方式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步行 步行出行方式自由、灵活,但速度较慢,并且体力消耗比较大。一般来说,娱乐之类的出行,人们会更有可能以步行出行。 (2)自行车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在绝大多数的城市中,自行车在居民出行方式分布中都占很高的地位。但随着城市居民拥有的出行工具趋向于多元化,自行车出行开始向摩托车、私人小汽车转移,居民出行方式分布中自行车出行比例呈下降的趋势。 (3)摩托车 摩托车作为半机动化的出行方式,消耗体力较少,出行费用可

10、以承受,且具有机动灵活、可达性好等优点。(4)私人小汽车 私人小汽车在我国的起步缓慢,但发展速度惊人。过多的使用私人小汽车出行会导致道路交通拥挤及环境污染,而使得出行效率低下,所以,私人小汽车的发展也应该适当控制,北京市先后出台“限号出行”、“摇号购车”等政策来调控私人小汽车出行。 (5)公交车、地铁 作为公共交通,公交车和地铁具有运载量大、能耗低、占地少、污染小的优点,可以解决我国大城市中人口拥挤、能源稀少、环境污染严重等疑难问题,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出行方式3 黄树森,宋瑞,陶媛.大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 市为例J.交通标准化,2008,(9):124-128。但由

11、于经营机制、管理水平以及道路通行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不尽如人意。据世界银行的预计报告,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在6-25之间,而国外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分担率一般在40-80之间。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居民出行需求迅猛增长的需要,充分认识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中的主导作用并综合治理其存在的问题,是确保城市居民出行水平健康、稳步发展的前提。(6)出租车 出租车具有方便舒适、机动灵活的优点,对于具有较高层次出行需求的人群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出行费用较高,主要服务于居民中较高收入者。由于出租车出行需求量有限,出租车超过一定数量会带来大量空驶,不仅无法取得效益还给城市带来拥堵和污染

12、,因此,对出租车必须坚持宏观调控与稳定发展的方针。 (7)单位车 相比其他出行方式,单位车在使用对象方面是具有很大局限性的,使用的效率也比较低,随着当今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占用企业资金但提供效益低下的单位车必将受到严重影响。3、低碳交通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作为主要碳排放源之一,是国际温室气体减排、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4 陈征.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布组合模型研究与软件设计D.南京:东南大士 论文,2004。 据2009年国际能源署出版的运输、能源与二氧化碳:迈向可持续发展报告表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约有25来自交通运输,美国大气污染的50来自运输工具。目前,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耗量最大,也是能源消耗增

13、长最快的行业。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业能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比例一般在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之间。2000年,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量为9721万吨标准煤;2004年上升到14783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1,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7.8。预计2020年我国交通运输能耗将是现在的2倍以上,这还不包括私人小汽车出行的能耗。所以,低碳交通的措施,对于我们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三、低碳交通发展方向及实例1、城市低碳交通研究述评 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梳理发现,国内外有关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研究具有三大特点:第一,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都非常重视政策驱动在城市低碳交通建设中的指导性作用,均把政府部门出

14、台的低碳交通政策视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风向标。第二,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创新驱动在城市低碳交通建设中的工具性作用。尽管部分学者对现有低碳交通技术能否在交通碳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表示质疑,但同时也对低碳交通技术的突破与创新给予厚望,总体上学术界对低碳交通技术的作用持乐观态度5 郑常龙.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2,12 月下:85-87。第三,国内外学者对城市低碳交通的人文驱动有所研究,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敏锐地发现了政府出台的低碳交通政策在激励市民选择低碳出行方式方面的作用,国内有少数学者还对低碳理念在引导市民低碳出行的特殊作用进行了研究。 综合来看,

15、国内外有关城市低碳交通的研究大多都偏向于政策性研究和技术性研究。尽管有少数学者对城市低碳交通或者其局部领域进行实证研究,还有个别学者从伦理学视角对城市低碳交通进行了基础性研究,但是与政策性研究和技术性研究相比,国内外相关研究对于人文驱动在城市低碳交通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关注度严重不足。2、城市低碳交通研究展望 通过对既往研究的分析和梳理,未来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研究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理清低碳交通建设与城市整体规划的关系。城市低碳交通建设要求与城市整体发展的长远规划相协调,规避交通发展与城市整体发展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后续研究需要深入探讨低碳交通与城市整体发展的关系,从促进城市整体

16、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合理定位和长远规划。二是注重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研究。既往学者对城市低碳交通体系的探讨多囿于传统学科限制且缺乏系统研究。后续研究应明确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原则、层次和范围,系统研究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驱动要素以及各驱动要素的作用机理,并深入探讨不同要素驱动下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基本路径和具体对策。三是系统研究国外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经验。对国外典型城市的低碳交通建设进行实例研究,深入研究其具体思路、方法以及规划、政策、措施等的全过程,为我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提供可行性经验和启示6 夏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2A):33- 35.。四是

17、加强城市低碳交通的实践研究。注重对低碳交通建设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实践性检验,并从实践中发现理论研究的局限以促进其完善,提高理论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3、鼓励健康出行“公共自行车”政策解读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将杭州打造成为一座品质生活之城。在杭州市新的城市定位中,低碳城市交通首当其冲。相关数据显示,杭州市的人均汽车拥有比例在全国36个大中型城市中排名第一。中石油、中石化在杭州的汽油销售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排全国第三。然而,与汽车数量暴增相对应的是,车辆剧增堵塞道路,交通梗阻不畅,废气污染影响空气质量等等城市问题7 吴晓江.转向低碳经济的生活方式J.社会观

18、察,2008,(6):1 9- 22.。在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政府管理的前提下,以完整的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公共自行车等大众运输系统为主干的“公交优先”体系将成为最佳的选择。在“公交优先”的大前提下,“最后一公里”则成为了城市大众运输系统的一大难题,像杭州这类人口规模的城市,公共汽车站点安排无法密集,否则一趟公交车乘坐下来要数小时。“经过研究后发现,乘客在公交车站下车后,平均要走一公里路才能回到家”,王国平学者在解释公共自行车交通的概念时说:“因为这一公里路的不方便,许多市民选择买车,开车上下班,关键就在最后一公里。”于是,2008 年5 月1 日,杭州市政府率先在全国推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

19、统”,以解决杭州日益拥挤的交通问题。为让市民出行能主动选择自行车这样节能环保的大众运输工具,从沿西湖的公共汽车站开始,设置了60 多个自行车租赁点,提供2000 多辆自行车供人借用8 张海龙.杭州开启“自行车时代”J.决策,2009(1 2)50- 52.。为鼓励市民及游客多骑自行车,公共自行车的租赁价格设定十分便宜:第一小时免费,2 小时内1 元人民币、3 小时为3 元,还可以采用适合本地居民的“甲地租、乙地还”模式。四、政府在城市低碳出行管理中的协调运作模式1、政府在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的角色(1)监管者角色政府作为监管者,应该通过立法和政策制度创新为低碳城市发展提出目标和可能的措施。那么,制

20、定相关的低碳城市交通法规与政策,形成低碳城市交通政策体系应该是发展低碳城市交通最重要的因素9 叶建红,陈小鸿,李晔. 上海城市快速扩张中交通系统特征变化分析J. 城市规划学刊,2007,(6) : 103 108.。因此,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是发展低碳城市交通最重要的因素。(2)提供者角色政府作为提供者,通过财政预算和有效手段为低碳城市交通发展提供条件和支持。可以借鉴城市常规交通的发展经验,给予低碳城市交通更多支持。如增加自行车道和自行车线、使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相结合、改善自行车停车设施、改进灯控路口、自行车道的日常维护和清洁等等。只有为城市低碳城市交通提供条件和支持,才能促进其快速的发展,

21、同时,也能取得更为广泛的社会效益。(3)促进者角色政府作为促进者,通过促进社会其它部门,包括各级地方政府、社会机构、企业、市民等方面,来推动低碳城市交通的发展。对推广使用绿色汽车的鼓励政策措施:对研发新能源汽车的资助和奖励政策措施;对大排量重污染汽车重税及对废气排放量低的汽车减税政策措施;鼓励自行车出行的政策措施等等。通过政策引导加上广泛的宣传,联合相关机构开展定期的宣传活动,同时推广“交通与环境周”,号召市民尽可能地选择公共交通出行10 黄建中,蔡军. 对我国城市混合交通问题的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6,(2) : 87 90.。政府在发展低碳城市交通的时候,应该将经济效益与环境和城市发

22、展的整体效益相结合,并抓住城市发展的特点,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2、低碳出行管理中政府的协调作用(1)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战略取向城市低碳交通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的需求,又要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与建设、土地利用形态的调整、交通科技和管理的创新等,最大限度地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减少CO2排放量。与发达国家低碳交通建设的战略取向是主要致力于交通工具和燃料的创新不同,当前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城市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上,其体现主要在以下三个方向:1) 倡导城市低碳交通理念,引领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特别是机动车消耗化石能源所排放的C

23、O2加剧了全球的气候变化,并非人们每天都能体验到和感觉到,而是通过各种媒介传播的信息了解到的。2) 加大交通低碳技术创新与推广力度,构建低碳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需要在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交通设施建设与维护、综合交通系统与安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营运管理与装备等各个领域进行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11 张文忠,尹卫红,张锦秋等.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北京)M. 北京: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74 196.。3) 科学规划城市及其交通,塑造低碳城市形态结构近十年来,中国城市正处于快速扩张的时代,虽然城市形态结构和城市交通结构都处于塑形阶段,但已暴露出土地资源利用等许多问题,为了避免由于

24、城市空间结构的锁定作用而导致城市交通所需要的化石能源及CO2排放量增长迅速难以控制,需要改变城市交通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的现状,整合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科学规划城市及其交通,对城市交通发展和城市土地开发进行必要的控制和调节,形成用地紧凑、低碳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2)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主要措施 1) 实施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策略城市快速扩张加上公共交通发展滞后、机动化程度提高及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不协调所带来的碳排放量日益增加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我们改变城市发展方式,实施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策略( TOD)。实施TOD 策略比较成熟的模式目前主要是

25、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BRT)。建立起一个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车为本的出行环境。2) 因地制宜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城市交通需求缺乏有效调控、小汽车出行大幅增加而非机动车出行急剧减少等等,要求我们改变城市交通管理思路,从供、求两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城市低碳交通建设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以需求管理的思想来建设城市低碳交通12 潘海啸,汤諹,吴锦瑜,卢源,张仰斐 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J 城市规划学刊, 2008( 6) : 57 64。3) 推进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城市政府应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交通管理改革,改变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与城市低碳交通建设不相适应的状况。可以将城市低碳交通建设作为市政府最

26、高领导的工作业绩评估的指标之一。4)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及行业协会的力量,借助各种渠道和各种活动进行低碳交通理念的宣传教育,培养全民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少CO2排放量的整体意识。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交通行为和方式,尤其应当对各级政府部门、规划设计部门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创造低碳、健康的生活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5) 依靠技术进步减少交通碳排放技术进步可以降低城市交通领域的能耗水平减少CO2排放量,是中国城市交通节能减排的重要依靠手段,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改变城市交通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的现状,支持重点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大,人口数

27、量增长,造成出行需求的急剧增长,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主要是温室气体的影响。在当下,低碳出行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我国研究已经探讨了城市低碳交通的各个侧面,阐明了我国城市低碳出行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交通高碳问题的部分根源,提出了建设低碳交通战略思路和一般性对策措施。针对某些城市低碳交通发展,设计了模型和对策,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概括了城市低碳交通体系。进一步研究和创新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清城市低碳交通目标与其他交通目标的关系。第二,完善城市低碳交通体系。第三,探索城市低碳交通的实现路径。第四,深入研究国外低碳交通发展的经验。第五,加强城市低碳建设实践的跟踪研究。总之,只要每个人为我们的环境,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的地球会更美好。致谢语 本文要感谢李萍老师的指导,使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感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的全体老师,是他们的言传身教,才使我日有所长,学有所成;感谢我的朋友和同学,两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