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滤油器外壳模具设计.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952097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滤油器外壳模具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毕业设计(论文)-滤油器外壳模具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毕业设计(论文)-滤油器外壳模具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毕业设计(论文)-滤油器外壳模具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毕业设计(论文)-滤油器外壳模具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滤油器外壳模具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滤油器外壳模具设计.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丽水学院20xx届毕业设计丽水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20届)题 目滤油器外壳模具设计指导教师院 系班 级学 号姓 名二一一年四月十八日滤油器外壳模具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自0xx 钱XX指导老师 胡XX摘要模具生产的工艺水平及科技含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与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因此这次我的毕业设计要求设计一套模具以便检验自己所学模具有关方面的知识是否牢固。本套模具设计,我所设计的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机油滤油器的外壳模具,主要介绍的是冲压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落料拉深工序,设计的模具是它其中的首次落料拉深复合模。我首先对

2、冲压工艺性件进行了分析,比较和确定工艺方案,然后进行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再进行模具的总体设计,选择合理的冲压设备,最后选择工作零件的加工工艺及模具的装配和试冲等十个步骤,完成了对整套模具的设计与制造。通过本次的毕业设计,我不仅巩固了所学中有关冷冲模具设计课程的内容,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而且掌握了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手册,熟悉标准和规范等,使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和提高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The level of moldproduction processandthe level oftechnology content havebe

3、come an important measurement ofa countrystechnology andmanufacturing because it largelydeterminesproducts quality, efficiency and the capacity of new productdevelopment. Thereforemy GraduationDesign will designof aset of moldin order to testmy mastery of knowledge about therelevantscienceof mold.My

4、 set ofmold design isthe oilfilterof the shell, which is very commoninlife,introducingthe drawingblankingprocess that is most widely used instamping, and the designof the moldisone of thefirstdropitCompositedrawingdiematerial.Firstly, Ianalyzed stamping process, comparing and determining aprocess pl

5、an. Secondly, I calculatedthe mainprocess parameters and thengave an overall design ofthe mold, choosing reasonable stamping equipment. Finally, I chosethe work process and diemachiningandassembling and other ten steps tocomplete thefull set ofmold designand manufacturing.through this GraduationDesi

6、gn, I not onlyconsolidated the knowledge of theDieand masteredthe design methods andsteps of cold stamping die, but also masteredthe basic skills of thecold stamping die, such as computing,graphics, accessingDesign informationand manuals,getting familiar with thestandards and norms, and integrated u

7、sed the theoretical andpractical knowledge ofthe ofproductiontodevelop and improvemy independent working ability.前 言模具是用来成型各种工业产品的一种重要的工艺装备,是机械制造工业成型毛胚或零件的一种手段,是工生产的重要装备,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工业化国家实现产品批量生产和新产品研发所不可缺少的工具。用模具生产制品所表现出来的高效率、低消耗、高一致性、高精度和高复杂程度是其他任何制造方法所不及的。换句话说,没有高水平的模具就不会有高水平的

8、工业产品。模具业是否强盛也反映出一个国家工业的强弱。 模具工业的发展是和现代工业发展紧密相联的,随着机械、电子、轻工、国防等工业的不断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的不断的飞速发展,对模具的需要量与日俱增,给模具工业带来了广阔的前景,所以说模具生产是要求也是与日俱增的,且模具化生产也是工业化国家实现产品批量生产和新产品研发所不可缺少的工具。用模具生产制品所表现出来的高效率、低消耗、高一致性、高精度和高复杂程度是其他任何制造方法所不及的。我设计的是滤油器的落料拉深模具,此模具为中型中批量生产,因此对模具的寿命和精密度要求中等,所以在设计的任务主要是模具类型的选择和工作部分的制造,模具制造时的材

9、料选择,在满足模具工作负载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价格低廉的材料,这样不仅能设计和制造合格的模具,也能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虽然我们国家的模具业每天也是在飞速的发展,但和国外的相比,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我们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就要求我们的模具设计人员在以后的路途中要刻苦努力,不断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也需要我们这些年轻人虚心学习,努力奋斗,为我国的模具的工业发展献上我们的一份力量!目 录1 分析零件的工艺性12 分析比较和确定工艺方案22.1 计算毛坯尺寸22.2 计算拉深次数和拉深系数42.3 确定工序的合并与工序顺序53 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73.1 确定排样、裁板方案(

10、见图3.1)73.1.1 选取搭边值73.1.2 采用纵裁:73.1.3 采用横裁:83.2 确定各中间工序尺寸83.2.1 首次拉深83.2.2 二次拉深93.3 计算各工序压力,选用压力机113.3.1 落料、拉深工序113.4 落料和拉深的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134.模具的总体设计154.1 模具类型的选择154.2 定位方式的选择154.3 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154.4 导向方式的选择155 主要零部件设计165.1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165.1.1 拉深凸模的设计(如图5.1所示)165.1.2 落料凹模的设计175.2 其他零部件的设计与选用186 模具总装图217 冲压设备的

11、选定237.1 冲压设备的选定的要求237.2 选定压力机238 编写冲压工艺过程卡片249 工作零件的加工工艺2710 模具的装配和调试2810.1模具的装配2810.2 模具的调试29致谢30参考文献31301 分析零件的工艺性工件名称:滤油器外壳工件简图:如图1.1所示生产批量:中批量材 料:冷轧钢板材料厚度:2.1 图1.1 机油滤油器外壳该零件是滤油器的外壳,除外,其它尺寸均为自由公差,工件厚度为2.1,保证了足够的刚度。材料选用冷轧钢板进行拉深,拉深性能较好。与两圆筒连接部位以过渡,半径太小,在拉深过程中不可能形成,因此,在拉深以后要加一道整形工序。从冲压工艺性分析可知,加一道整形

12、工序对提高零件的刚度有利。在拉深过程中因板材各向异性的影响,使拉深件口部不齐,为使筒形件口部严整,需要在拉深工序以后加一道修边工序。因此,该零件的基本冲压工序为:落料、多次拉深、整形、修边和冲小孔。该零件为中批量生产,制订工艺应考虑零件生产的经济性。2 分析比较和确定工艺方案2.1 计算毛坯尺寸(a) (b)图2.1 毛坯尺寸计算简图根据久里金法则计算毛坯尺寸:= 2.2)=现列表计算见表2.1:表2.1 机油滤油器外壳毛坯计算母线线段编号线段长Li线段重心与回转轴距离XiLiXi110+=10+5=15(修边量=5,查文献10)44662244+2()=43.56 103.35340.5+4

13、(1-)=41.38 195.124(修边量=5,查文献10)40.53622.25445.66651.257105522.2 计算拉深次数和拉深系数2.2.1 拉深次数的计算坯料的相对厚度为: (2.3)查表2.2需用压料装置,采用压料装置后,首次拉深可以选择较小的拉深系数,有利于减少拉深次数。表2.2 采用或不采用压料装置的条件拉深方法第一次拉深以后各次拉深用压料装置根据,查表2.3得各次极限拉深系数=0.55 =0.78 =0.80故 (2.4) (2.5) (2.6)因所以应该用三次拉深成形。表2.3 圆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带压料圈)极限拉深系数坯料相对厚度2.0-1.51.5-1.

14、01.0-0.60.48-0.500.50-0.530.53-0.550.73-0.750.75-0.760.76-0.780.76-0.780.78-0.790.79-0.802.2.2 确定各次拉深系数总的拉深系数 (2.7)而=0.3432因此需调整各次拉深系数,使更为合理。经调整后的各次拉深系数为:=0.56 =0.3885=2.3 确定工序的合并与工序顺序2.3.1 确定基本工序为落料、首次拉深、第二次拉深、第三次拉深、整形、修边、和冲小孔。2.3.2 确定工艺方案因采用单工序工艺以及在机床上修边,对中批量生产来说,效率较低,所以,拟定以下三种方案进行比较(如图2.2示):方案一:落

15、料拉深、两次拉深、整形和冲孔、修边、翻边方案二:落料拉深、两次拉深、整形、修边、翻边和冲孔方案三:落料拉深、两次拉深、切边、翻边和冲孔、整形、在以上三种方案中:方案一与方案三相比,方案三的缺点是口部较为锋利,不能满足口部质量的要求;方案一工序较少,但冲小孔时容易变形;方案二需要六套模具,零件的要求容易达到口部质量,比方案一、三都好。通过对三种方案的比较,在冲压生产中,以取方案二为最佳。因此,工艺顺序为:落料拉深、第二次拉深、第三次拉深、整形、修边和翻边冲孔。方案1 方案2方案33 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3.1 确定排样、裁板方案(见图3.1)图3.1 排样简图3.1.1 选取搭边值查表3.1可得:

16、 则进距 (3.1) 条料宽 (3.2)表3.1 最小搭边值材料厚度工件间侧面0.25以下1.82.00.25-0.51.21.50.5-0.81.01.20.8-1.20.81.01.2-1.61.01.21.6-2.01.21.52.0-2.51.51.8查表选取轧制钢板规格,选用宽度长度为9002000的08F冷轧钢板。3.1.2 采用纵裁:裁板条数 条 余30 (3.3)每条个数 个 余59 (3.4)每板总个数 个板的材料利用率 (3.5)3.1.3 采用横裁:裁板条数 条 余41 (3.6)每条个数 个 余37 (3.7)每板总个数 板的材料利用率 (3.8)由以上计算可知:采用纵

17、裁,可裁条料4条,每条可冲9个毛坯,共得36个毛坯;横裁可裁板料9条,每条可冲四个毛坯,共36个毛坯。所以,采用纵裁板的材料利用率与横裁相同,但两者的余料不同,纵裁的余料比横裁的要多,采用横裁有较高的材料利用率和较高的剪裁生产率,所以选用横裁。3.2 确定各中间工序尺寸3.2.1 首次拉深首次拉深直径 (中线直径) (3.9)首次拉深时,凸模圆角半径查实用冲压模具设计手册可得: (3.10) (3.11)(3.10)中前后工序中凹模的圆角半径由于三次拉深,各次拉深工序的变形程度减小,可取:,图 3.2 落料、拉深后制件高度 图 3.3第二次拉深后制件高度首次拉深,如忽略的圆弧,以尖角代替,则首

18、次拉深后的制件高度为: (3.12) 取73(见图3.2)3.2.2 二次拉深二次拉深直径 (中线直径) (3.13)因 第二次拉深后的制件高度为: 取103 (见图3.3)3.2.3 三次拉深三次拉深直径 (中线直径) (3.15)取(达到零件所要求的圆角半径)第三次拉深后的制件高度为: 取126 (见图3.4) (3.16) 因为在第三次拉深后,还要加一道整形工序,因此在第三次拉深以后制件的高度是可以达到工件高度的。为了便于计算,可近似地取整形后制件高度尺寸为第三次制件高度。图3.4三次拉深后制件高度3.2.4 整形后制件高度制件如整形后并在修边,就可得到如图3.5(a)所示。由局部放大图

19、3.5(b)可得(3.17)式中,为整形后高度;129为制件要求高度。 (a) (b)图3.5整形后制件高度按翻边前后体积相等,得 (3.18)解得 3.3 计算各工序压力,选用压力机3.3.1 落料、拉深工序落料力 (3.19)式中,查文献10得。卸料力 (3.20)式中查文献10得。拉深力 (3.21)式中查文献10得。压料力 (3.22)式中查文献10得。压力机吨位选择:由于采用刚性卸料,则压力机所需要最大吨位为根据车间设备吨位和有无气垫情况,可选用大于567的630、800、或1000的压力机,故选用800的压力机就足够了。3.3.2 二次拉深计算拉深力 (3.23)式中查文献10得。

20、故选用800的压力机。3.3.3 三次拉深计算拉深力 (3.24)式中查文献10得。故选用800的压力机。3.3.4 整形力的计算整形力 (3.25)式中查文献10得。由于整形力最大,且在临近下死点拉深工序快完成时产生,可只按整形力选用压力机;而且整形时,压力机容易超载,故应选用吨位较大的压力机,此处可选用800的压力机。3.3.5 修边力的计算 (3.26)修边力 (3.27)所需压力机吨位故可选用800的压力机3.3.6 翻边力、冲孔力的计算翻边力 (3.28)冲孔力 (3.29)所需压力机吨位故可选用800的压力机。3.4 落料和拉深的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该零件属于一般的落料拉深。外

21、形由落料获得, 由拉深同时获得,查文献10得则 (3.30)由机械制造公差表查得:为级,取设凸、凹模分别按 和加工制造,则落料: (3.31) (3.32)校核: (满足条件)拉深: (3.33) (3.34)校核: (3.35)不能满足间隙公差条件因此,只有缩小提高制造精度,才能保证间隙在合理范围内。因此可取: (3.36) (3.37)故因此,落料和拉深的凸、凹模的工作尺寸计算可列表3.2:表3.2 落料和拉深的凸、凹模的工作尺寸计算尺寸及分类凸、凹模间双面间隙(mm)尺寸偏差与磨损系数计算公式结果备注落料查表2.3.3得,模具制造公差是查文献10所得,满足拉深查表4.8.2得,模具制造公

22、差是查文献10所得4.模具的总体设计4.1 模具类型的选择由冲压工艺分析可知,采用复合冲压,所以模具类型为正装式落料-拉深复合模。4.2 定位方式的选择因为该模具采用的是条料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导料板(本副模具固定卸料板与导料板一体),无侧压装置,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采用挡料销初定距。4.3 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因为工件的料厚为2.1,相对较厚,卸料力较大,可采用刚性卸料,采用固定卸料板卸料。4.4 导向方式的选择为了提高模具寿命和工件质量,方便安装调整,该复合模采用中间导柱的导向方式。5 主要零部件设计5.1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5.1.1 拉深凸模的设计(如图5.1所示)图5.1 拉深凸模由于

23、工件形状复杂,所以模具的工作零件采用螺钉固定在模座上,拉深凸模的结构如图5.1所示,为了实现先落料后拉深,模具装配后,应使拉深凸模的端面比落料凹模端面低。所以,拉深凸模的长度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根据板厚的大小,决定取5.1.2 落料凹模的设计落料凹模采用镶拼式结构,采用凹模固定板固定凹模,各冲裁的凹模孔均采用线切割加工。凹模厚度 式(5.1)查文献10得凹模壁厚 式(5.2)取凹模厚度 凹模壁厚 凹模宽度 式(5.3)凹模长度 漏料孔比型孔单边扩大值,一般取图5.2 落料凹模 图5.3 凸凹模5.1.3 凸凹模的设计(如图5.3所示)采用镶拼式结构,凸凹模通过螺钉在合模时与固定板固定在一起。

24、因此模具为倒装结构,凸凹模内孔为直孔形刃口形式,凸凹模最小壁厚查表可得凸凹模厚度 式(5.4)式中 查表得取凸凹模厚度 5.2 其他零部件的设计与选用5.2.1 定位零件的设计在此零部件中,设计与卸料板制成整体的结构,固定卸料板与导料板一体,导料板采用45钢制造,热处理硬度为,用螺钉固定在凹模上,固定挡料销安装在落料凹模上,操作者把条料往前送出方向推料,条料即被自动挡住,起初定距,规格为。5.2.2 卸料部件的设计卸料板的设计:卸料板的周界尺寸与落料凹模的周界尺寸相同,厚度为,卸料板采用A3制造,淬火硬度为。推件块、顶杆、推件板的设计:在复合模中,冲裁后,工件嵌在上模部分的拉深凸模内,需由刚性

25、推件装置推出,刚性推件装置中,推件板、顶杆、推件块推件可靠,可以将工件平稳地推出凸模,此处顶杆需六根,且分布均匀,长短一致,有足够的强度。推件块一方面起压料作用,一方面还可将成形后包在拉深凸模上的工件卸下,起卸料作用。其压力由标准缓冲器提供。推件板选用C型推件板,材料为45钢,硬度为。顶杆直径比模柄小,材料为45钢,硬度为淬火。5.2.3 模架及其他零部件的选用该模具采用中间导柱模架,这种模架的导柱在模具的中间位置,冲压时可防止由于偏心力矩而引起的模具歪斜,可承受较大的冲压力。以凹模周界尺寸为依据,选择模架规格:上模座厚度取50, 即上模座垫板厚度取20,即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固定卸料板厚度

26、可取凹模厚度的0.8倍,由此可得:固定卸料板厚度 下模座厚度取65,即模具闭合高度 式(5.5)=(50+20+28+35+90+65-20)=268式中 因为在确定模具的闭合高度前要先确定压力机的闭合高度,冲模的闭合高度是指滑块在下止点,即模具在最低工作位置时,上模座上平面与下模座下平面之间的距离H。冲模的闭合高度必须与压力机的装模高度相适应。压力机的装模高度是指滑块在下止点位置时,滑块下端面至垫板上平面间的距离。当连杆调至最短时为压力机的最大装模高度,连杆调至最长时为最小装模高度图1.2.5 模具闭合高度与装模高度的关系模具闭合高度与装模高度的关系,如上图理论上为:式中:H-模具闭合高度;

27、HmaxHmin压力机的最小闭合高度Hmax压力机的最大闭合高度H1垫板厚度;M连杆调节量;Hmin H1压力机的最小装模高度;Hmax H1压力机的最大装模高度冲模的闭合高度H应介于压力机的最大装模高度和最小装模高度之间,其大小关系为:冲模的其它外形结构尺寸也必须和压力机相适应,如模具外形轮廓平面尺寸与压力机垫板、滑块底面尺寸,模柄与模柄孔尺寸,下模缓冲器平面尺寸与压力机正整板孔尺寸等都必须相适应,以便模具能正确安装和正常使用。如果冲模的闭合高度大于压力机的最大装模高度时,冲模不能在该压力机上使用。反之,小于压力机最小装模高度时,可加减经过磨平的垫板。模具闭合高度必须与压力机闭合高度相适应,

28、应介于压力机最大和最小闭合高度之间。,可见该模具闭合高度小于所选压力机JH21-80的最大装模高度320可以使用。6 模具总装图图6.1 模具总装图表6.1 落料拉深复合模零件表通过以上设计,可得到图6.1所示的模具总装图,模具的上模部分主要有上模座、垫板、凸凹模、推件板、凸凹模固定板等组成。卸料方式采用刚性卸料以固定卸料板为元件卸料,下模部分由下模座、凸模、导料板、推件板、顶杆、挡料销等组成。7 冲压设备的选定7.1 冲压设备的选定的要求1 计算的总压力,压力机的公称压力必须大于,=800 2 机的装模高度必须符合模具闭合高度要求( )3 机滑块行程必须大于拉深件高度2-2.5倍()7.2

29、选定压力机通过校核选择开式固定台压力机JH21-80能满足使用要求。由实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手册查得,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公称压力:800滑块行程:160最大闭合高度:320公称压力行程:4.5行程次数:40-75次封闭高度调节量:80滑块中心线到机身距离:310工作台尺寸(左右前后):950600模柄孔尺寸(直径深度):5060工作台孔尺寸:150电动机功率:7.58 编写冲压工艺过程卡片厂冷冲压工艺卡片车间工序工序说明加工草图设备型号名称0剪床下料1落料及首次拉深 800KN压力机2二次拉深 800KN压力机3三次拉深800KN压力机4整形 800KN压力机5修边 800KN压力机6翻边冲

30、孔800KN压力机7检验设计更改标记处数文件号签字日期9 工作零件的加工工艺本副模具的工作零件为旋转体,加工主要采用车削。凸凹模的加工工艺过程如表9.1示:(拉深凸模和落料凹模的加工工艺方法与凸凹模相似,在此不做说明)表9.1凸凹模的加工工艺过程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1备料将毛坯锻成圆棒2热处理退火3车削车削外形4热处理调质5磨端面工作端留单边余量0.056钳工划线划出各孔位置线7加工螺钉孔按位置加工螺钉孔8车削按零件图车削外形,留单边余量9热处理按热处理工艺淬火回火达到10磨削精磨内、外圆端面至尺寸,保证端面与轴线垂直11钳工精修全面达到设计要求12检验10 模具的装配和调试10.1模具的装

31、配本模具的装配选凸、凹模为基准件,先装上模,再装下模。落料凹模刃口面应高出拉深凸模工作端面5mm,推件块上端面应高于落料凹模刃口面1 mm,以实现落料前先压料,落料后再拉深。装配后应保证间隙均匀,并调整间隙、试冲、返修。具体装配见表10.1所示。表10.1 滤油器复合模的装配序号 工序工艺说明1 凸、凹 模预配a) 装配前仔细检查各凸模形状及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尺寸精度b) 将各凸模分别与相应的凹模孔相配,检查其间隙是否加工均匀。不合适者应重新修磨或更换2 凹模装配a) 以凸凹模定位,将凹模压入凹模固定板的形孔中,并挤紧牢固,用螺钉固定在下模座上b) 以凸凹模外形为基准,装配落料凹模相对凸凹

32、模间的位置,调整间隙用螺钉固定3 装配上模a) 预装上模座,划出与凸、凹模固定板相应螺孔、削孔位置并钻铰螺孔、销孔。用螺钉将垫板、固定板、上模座等连接在一起,但不要拧紧b) 复查凸凹模间隙并调整合适后,紧固螺钉c) 安装推件块d) 切纸检查,合适后打入销钉4 装配下模a) 在下模座上划中心线,按中心预装凸模b) 在下模座、导料板上,用已加工好的凹模分别确定其螺孔位置,并分别钻孔、攻丝。将卸料板装在已装入固定板的凹模上使其高出凹模下端约1mmc) 将下模座、导料板、凹模、挡料销、顶杆、推件板装在一起,并用螺钉固定5 试冲与调整装机试冲并根据试冲结果作相应调整10.2 模具的调试模具装配以后,必须

33、在生产条件下进行试冲。通过试冲可以发现模具设计和制造的不足,并找出原因给与纠正。并能够对模具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理,直到模具正常工作中生产出合格的制件为止。拉深模在试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调整方法见表10.2表10.2拉深模试冲时常见的缺陷、产生原因和调整方法存在问题产生原因调整方法制件高度太大a) 拉深间隙太小b) 毛坯尺寸太大c) 凸模圆角半径太大a) 加大拉深间隙,使其合适b) 减小毛坯尺寸c) 减小凸模圆角半径凸缘或制件口部起皱a) 没有使用压边圈或压边太小b) 凸、凹之间间隙太大或不均匀c) 凹模圆角过大d) 板料太薄a) 增大压边力b) 减小拉深间隙值c) 采用小圆角半径凹模d) 更换

34、材料制件表面拉毛a) 拉深间隙太小或不均匀b) 模具或板料表面不清洁,有脏物或沙粒c) 润滑液没有用合适a) 修正拉深间隙b) 清洁模具表面和板料c) 改变润滑液制件高度不够a) 毛坯尺寸太小b) 拉深间隙太大c) 凸模圆角半径太小a) 放大毛坯尺寸b) 更换凸模或凹模c) 加大凸模圆角半径致谢忙忙碌碌了八个星期,我的毕业设计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从开始提交设计题目到设计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与挑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胡小平老师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的毕业设计悉心指点与帮助,感谢他为我指点迷律、出谋划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领会了思考问

35、题的方式,掌握了学习研究的方法。而且在我有疑惑时给予我无私的支持与帮助,使我的毕业设计能够顺利完成。再次,我要感谢我自己。两个多月以来,我紧张而又忙碌的搜集整理,精心设计、计算、整体设计、修改、定稿。在这次的毕业设计中,我耐心的去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克服一个一个和疑难问题,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自始至终都抱着一颗坚定的信念,即如何做能使其我的设计更加美观、精度更高、工作效率最高的心态。正是我的耐心,坚韧,永不服输,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才使我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并且这一笔人生的宝贵财富,将使我收益无穷。同时使我更加明白不论做什么都要一点一滴去积累,踏踏实实去做才能最终走向成功!同时,我还要感谢在一

36、起愉快的度过大学生生活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共同研究,共同讨论,我才能向老师呈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还有许多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此,我向他们真诚的说声:谢谢!并向本文所参考文献的作者们表示我最真诚的谢意!由于本人的学识水平、时间和精力有限,文中肯定有许多不尽人意和不完善之处,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地思考和完善。参考文献1 乔世民.机械制造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张超英.冲压模具与制造M.北京:学工业出版社,2003.6.3 王孝培.冲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4 侯维芝,杨金凤.模具制造工艺与工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5 王芳.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06 成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7 杨玉英、崔令江.实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8 彭建生.模具设计与加工速查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9 刘建超、张宝忠.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10 钟锍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11 郑可煌.实用冲压模具设计手册M.北京:宇航出版社,199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