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专业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53580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语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法语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法语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法语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法语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语专业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语专业毕业论文.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汉语法语色彩的对比 -从汉法主要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看两国文化的差异摘要:语言是文化的直接体现,而颜色词汇是语言表达方式中一类颇有特色的词汇,既体现了人类在生理神经官能上对自然色彩的感知,也体现了不同颜色在不同社会所代表的特殊的文化内涵。从汉法两种语言中主要颜色词汇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风俗民情,审美观念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特征。关键词:汉法颜色词汇 文化内涵 差异 民族性 历史性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是由无数种缤纷绚丽的色彩组成的,这些色彩被人类的生理神经系统所感知,然后又作用于人的心理,人类对色彩的这种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感受通过特定的符号表达出来,逐渐变成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

2、即今天语言这一庞大的符号体系中重要一类词汇颜色词汇。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说过:每种语言都定出一个语言社会,即通过共同的语言能直接和间接地彼此进行交流的一群人。在多数情况下,语言社会的界限与政治疆界是一致的。颜色词汇本身既是对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自然界色彩的生理和心理感受的一种客观描绘,同时在不同的语言社会里,受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及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颜色词汇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体现着不同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等文化特征。本文将对汉语和法语中主要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作一番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异同点。一 概述汉

3、语和法语中颜色词汇的来源颜色是自然界的一种客观存在,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对颜色符号的选择和颜色词汇的表达方式反映出两个民族先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综观这两种语言,颜色词汇的来源基本上有以下两种途径: (一)来自于可以用于制作颜料的植物或者矿物,如:汉语中的“蓝色”,是由一种名叫蓼蓝的植物演变而来。说文中记载,“蓝,染青草也。”指的就是这种植物,它的叶子可用来制作蓝色的染料。而“赭”本意为赤铁矿石,颜色呈赤褐色,可以用来制作颜料,后来用来表示红褐色这种颜色。在法语中也存在这种例子,如le pourpre(紫色,紫红色),源于希腊语,本义指的是古代地中海一带的一种有壳水生物,可以从中提取紫红色的颜

4、料,后来也指这种颜色。 (二)由物的颜色发展而来,这类颜色词的范围比较广,它们大体上可以分为: (1)植物类:汉语中的草色,栗色,葱绿色,枣红色,杏黄色,梅红色等,法语中有le violet(紫罗兰的颜色代指紫色)、le marron(栗色的)citron(柠檬色的)olive(橄榄绿的)等等。(2)动物类:汉语中的驼色,孔雀蓝,鱼肚白,鹅黄等,法语中的le gris souris(鼠灰色,银灰色),ivoirin(象牙色的)。(3)矿物或宝石类:如汉语中的银色,古铜色,宝石蓝,法语中的bronz(古铜色的), argent(银色的,银光闪闪的),cuivr(铜色的,赤褐色的)vert mal

5、achite(孔雀绿)等。(4)食物和饮料类:如:汉语中的茶色,酱色, 米色,奶白色等,法语中的caf(咖啡色的),laiteux(乳白色的),crme(奶油色的),chocolat(巧克力色的)(5)其他事物:如:汉语中的土色,湖绿色,天蓝色,烟色,将军红,学生蓝等;法语中的terreux(土色的),carmin(胭脂红色的),couleur chair (肉色的),tabac(烟草色的),rouille(铁锈色的),bleu ptrole(石油蓝), bleu roi(王室蓝,瓷蓝)等。另外,为了使颜色词汇更加生动,更具有意境,汉语和法语中会用其他词来修饰颜色词汇,如:汉语用娇,嫩,翠,酣

6、,暗,明,深,浅等词来修饰主要颜色词汇,如:娇红,嫩黄,翠绿,酣红,暗黄,深蓝等,或者加重复缀词,如红彤彤,白花花,黑黝黝,黄澄澄,红扑扑等,以求更加形象和准确地表达自然界的颜色。法语中也一样,用clatant(鲜艳的,发亮的)brillant(亮的),ple(浅淡的), fonc(深的),clair(淡的),sombre(暗的)等词来修饰主要颜色词,如:rouge clatant(艳红) bleu clair/brillant(浅/明黄)。另外法语中在颜色词后添加后缀-tre表示接近于某种颜色,如:blanchtre(微白的,近白色的,白兮兮的), verdtre(带绿色的,稍绿色的),no

7、irtre(稍黑的,带黑的)等。少数情况添加后缀-oyant,如:verdoyant(绿油油的),rougeoyant(浅红的,带红色的)。在汉语中还有某些偏口语化和方言化的颜色表达方式,它们更有生活气息,如:黑不溜秋,红不拉几,紫不楞登,黑咕隆咚等。总之,两种语言在颜色词汇的来源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是汉法两个民族祖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颜色词汇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符号系统,下面将对七种主要颜色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文化涵义做一下比较。二 汉语和法语中七种主要颜色词汇文化内涵的比较1) 红色(le rouge) 红色无疑是中国人最钟爱的一种传统颜色,中国人的认知和文化结构表现出明显的红色情节,这首

8、先体现在中国人自古就把红色和喜庆事务联系起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红色具有喜庆、兴旺、昌盛、繁荣、吉祥、好运、胜利、温暖等多种美好的寓意。重要节日,中国人会把大红灯笼高高挂,以示庆祝。特别是春节,红色更是营造喜庆和热闹气氛的主角,除了随处可见的大红灯笼,墙上会贴红底黑(金)字的对联和“福”字,祭祖敬神的供桌上燃放的蜡烛是红烛,摆放的是红色的筷子。比较讲究的人家过年分发的红包也用红色纸包着。在一些重要仪式上,红色则象征着吉利、昌盛、好运,如开业的时候剪裁会用大红花,请柬,喜帖要写在红纸上。而在某些按照传统模式举办的婚礼上,新娘要穿红色的衣服,婚房里贴着红色的“囍”字,燃红烛,铺红色桌布,连鞭炮也

9、是用红色的纸加工的,此时红色不仅代表喜庆,还表达了人们祈求好运及幸福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另外红色还象征着成功,古代状元及第要披红挂彩,劳模先进分子在表彰大会上会佩戴红花等等,我上小学时,年级考试第一名也会得到一朵大红花。在民间,红色还是幸运色,特别是本命年,很多人佩戴红色的手链,穿红色的袜子,内衣,系红色的腰带,此时红色象征着好运和平安。 当然也有某些特例,比如:中国人忌讳用红颜色的笔写人的名字,认为这样对生者不吉利;还有民间传出中,穿着红颜色衣服死去的人,会变成厉鬼;当然在葬礼上,红色及一些鲜艳的颜色也是被禁止的,它们被认为是对死者的不尊重。红色的美好象征意义在汉语词汇中也有体现,如:形容某

10、个人气色好用“红光满面”“面色红润”,喜庆事是“红事”,成名是“走红”,受宠之人则是“红人”,媒人称作“红娘”,美丽的女子称作“红颜”,女人的装束叫“红妆”,生意兴隆是“红火”,股份制企业年终分给股东的利润叫“红利”,从红色所表现的积极健康的语义场可见中国人在审美方面上的喜好。中国人对红色的这种喜爱由来已久,早在一万八千年前,祖先山顶洞人就喜欢用红色装饰自己的住处。及至周代宫殿建筑上已普遍用红色,阶地涂丹漆,叫做“赤樨”。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也多用朱漆来涂色,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诗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朱颜就指建筑物表面的红色。这种审美上的特殊喜好,追根溯源是因为远古先人对太阳、火和血

11、的崇拜,太阳带来光明,火能带来热量,驱赶寒冷和野兽,而“歃血为盟”在古代社会是一种宣誓的象征。红色的褒义语义场逐渐延伸,在汉语文化结构里成为各种美好寓意的集合体。随着社会的发展,红色在近代逐渐具有政治意义,代表着革命和政治觉悟。如红旗,红领巾,红军,红色革命,红色中国,红色政权,又红又专等。这些政治词汇在汉语中属于褒义范畴。按照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上,红色在法语中指血液和虞美人花的颜色(De la couleur du sang, du coquelicot,etc)。在法国,重要节日场合会铺红地毯表示对隆重地欢迎尊贵的客人;圣诞节,人们会带红色的圣诞帽来庆祝节日,圣诞老人穿的衣物也是红色的;在

12、基督教中,红色表示对基督的热忱和坚定的信仰,而法国的三色国旗上的红色代表着一种博爱的精神。在现代社会,红色信号也随处可见,代表着危险,警告和停止,谨慎。和汉语一样,法语中红色也具有政治意义。“在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时候,红色第一次与革命联系到了一起,红色被赋予新的含义革命。”如法语中的journal rouge(红色刊物), pouvoir rouge(红色政权),des ides rouges(红色思想)等。但是与中国不同,在法国,红色在意义上偏激进,偏左派,如:Une rgion rouge指左派占优势的区域, dput rouge 指思想激进的左派议员。总之,法兰西民族并没有像汉民族这样

13、赋予红色丰富的寓意,把红色上升为一种“国色”的崇高地位。在法国,虽然红色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也具有某些政治上的特殊含义,但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它就是一种普通的颜色,装点了世界,丰富了人们生活。2)白色(le blanc)与红色相反,中国人把丧事称作“白事”。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白色象征着庄严和哀悼。与西方丧礼上黑色的送葬队伍不同,中国式的葬礼上除了肃穆的黑色,还有白色,特别是在有些按照传统仪式举行的葬礼中,要设白色的灵堂;家属,尤其是直系亲属要穿白色的孝服,头上扎白色带子,鞋子也要用白布包裹。另外在中国古代,没有学问的人称作“白丁”。而现在也有一些和白有关的贬义的衍生词,如:小白脸是年轻的手无缚鸡

14、之力的文弱男人的蔑称;还有白痴,白眼,白字等。同样,和红色所象征的革命意义相对应,白色在汉语中象征着反革命,如:白区,白色政权,白旗等。而在法语语境下,白色并没有哀悼之意,法国人更不会把它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相反,在婚礼上,新娘会穿白色的婚纱,纯洁而高贵。法国的很多建筑也是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这符合法国人的传统的审美观念,他们认为白色是单纯,圣洁,美德和美好的象征。在这一点上,法语和汉语有相似之处,汉语中白色也有干净,纯洁之意,如:白璧无瑕,清白,洁白等。另外,两种语言中的“白”有着共同的贬义意义,表示没有结果或效果,如:汉语中的白搭,白费劲,白干等;法语中的opration blanche(不

15、赔不赚的交易), nuit blanche(不眠之夜)mariage blanc(形式上的婚姻)等。在政治层面上,法语中les Blancs则指的是法国大革命中的保皇派,属于腐朽落后的政治势力,和汉语中的含义比较相似。同时 Blanc还指“白种人”,和“黑种人”“黄种人”等有色人种相比,很多持种族主义观念欧洲人认为白种人属于优越的种族,在社会等级中居上层的地位。3) 黑色(le noir)黑色是黑夜的颜色,给人以压抑的感觉。在法语中,黑色代表着死亡,不幸和灾难。在中世纪的基督教堂中,黑代表死亡和墓地,所以在西方的葬礼上,人们有穿黑衣的习俗。在汉语的文化结构中,黑色的基调也是庄严肃穆得,在现代的

16、追悼会上,吊唁死者的人也着黑色衣装。在中国古代,黑色是平民的颜色,他们的衣着大多为黑色,是地位卑贱的象征。而在京剧里,黑色又代表着正义,如铁面无私的包公就是黑脸。在法语和汉语中,黑色本身又让人联想到道德的败坏,见不得人的秘密勾当,甚至是邪恶和犯罪,如:汉语中有黑心,黑市,黑工,黑幕,黑货,黑帮,黑社会等词汇。法语也中有me noir(丑恶的灵魂), de noirs desseins(邪恶的意图), travail noir(黑工),march noir(黑市)等。另外,法语中的Noir表示黑种人,与上文中提到的Blanc(白种人)相对,在西方种族主义者眼中,黑种人属于劣势种族,在社会的等级中

17、处于下层。4) 蓝色(le bleu)很多中国人喜欢蓝色,因为蓝色是代表天空的纯净,大海的广袤和深邃。蓝色有时也代表浪漫,比如新的玫瑰品种“蓝色妖姬”,就被年轻人当作情人节表达爱意的礼物。在法语中,蓝色代表贵族,如avoir du sang bleu(有贵族血统)。同时蓝色表示“皮肤发青”,如avoir les mains bleues de froid(手冻得发青),由此可以联想到悲伤,不幸,如:peur bleue(极度恐惧),colre bleue(狂怒), rester bleu(因大吃一惊而愣住)等。5) 绿色(le vert)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是生命和活力的象征。在中国的文化中,

18、绿色象征着豪杰侠义,中国古典小说中有诸多绿林好汉的形象。同时绿色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中又具有贬义色彩,例如汉代卑贱者须带绿头巾,唐代责令罪人头裹绿头巾以示羞辱,元明两代令娼妓以及乐人家的男子戴绿头巾以别贵贱。而直至今天,中国人仍然用“戴绿帽子”来戏谑妻子出轨而受辱的丈夫。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在现代汉语中,绿色还象征着环保,例如政府一直在提倡使用的绿色能源和走绿色发展道路。在法语中,绿色有多重涵义,除了颜色的本意,还指农业的,乡野的la rvolution verte(农业革命,绿色革命), lor vert(农林资源),leurope verte(欧洲农业共同市场)。其次绿色还是生命力旺盛,精力充

19、沛的象征,尤指老人,如:Une verte vieillesse(老当益壮),viellard encore vert(经历仍很充沛的老人)。另外因为在交通信号系统中绿色信号表示通行,在汉法两种语言中都有给别人开绿灯这种俗语,法语是donner le feu vert qn,表示越权违规给别人提供便利。6) 黄色(le jaune) 黄色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尊贵的颜色,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大约从隋唐时期开始黄色成为皇帝的专用颜色,因此天子的衣袍叫“黄袍”,皇帝的仪仗叫“黄钺”,天子即位叫“黄袍加身”。黄色除了在封建社会中代表一种社会等级,在我们的传统思维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我们是“黄帝”的后裔,是

20、“炎黄子孙 ”,我们的母亲河是黄河,好日子我们称作“黄道吉日”,黄色象征着成熟和丰收。 众所周知,黄色在汉语中也具有贬义意义,如:黄色小说,黄色电影,黄色段子这些词语中“黄色”指的是淫秽色情。而我们说“某事要黄了”,指的是要失败了。 在基督教中,因为叛徒犹大穿着黄色的衣服,因此在中世纪时被视为最低级的颜色,意味着背叛。在法语中,黄色并不表示色情,它象征着妻子对丈夫的背叛,如:民间用porter du jaune表示妻子出轨。黄色在法国人的认知语义场范畴内多为贬义,如le teint jaune(脸色蜡黄,多指肝病), ltoile jaune(黄星,指二战期间纳粹强迫犹太人佩戴的侮辱性的标志)

21、, le passeport jaune(旧时法国官方发给获释苦役犯的身份证明)。7) 紫色(le pourpre)在汉法两种语言中,紫色都是一种高贵的象征。唐朝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穿紫色的朝服。“腰金衣紫”在古代中国代表着尊贵的身份。而在法国,紫红色是红衣主教教袍的颜色。另外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紫色代表着祥瑞,如“紫气东来”中的“紫气”指的就是“祥瑞之气”。三 汉法两种语言中颜色词汇的共同特点 民族性所谓语言的民族性,指的就是语言所反映出的民族自身的特性。每种语言都有自身的特点,汉法两个民族受到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在颜色词汇的表达和文化含义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文

22、化思想、审美观点和习俗,充分表现出语言的民族性特征。应该指出的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不同,例如:壮族服饰的颜色主要有蓝、黑和棕三种颜色;侗族人大多喜欢的服饰颜色是青、紫、白、蓝色;而苗族的服饰以五色,即红蓝黄白黑为主。历史性语言是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是动态的而非静止不前的。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的语言也发生着变化。有些词汇的文化涵义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发生改变。如:中国古代的黄色是帝王之色,紫色是重要官宦之色,普通百姓无权穿黄色和紫色的衣服。但现代社会中,这两种颜色已经失去了封建专制制度下

23、的政治和等级色彩,成为众多颜色中普通的一份子,任何人都可以用。而以前新人结婚穿白色的裙子会被认为不吉祥,但现在青年人结婚大部分都穿白色的婚纱,已经完全西方化。相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很多西方人开始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特别是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结婚时反而会穿中国传统的红色衣装举行婚礼。这说明语言具有历史性,其文化内涵是变化发展的;汉法中的颜色词汇的内涵也是不断变化的,也具有历史性。 文学语言中对颜色词汇运用的主观性 颜色词汇在文学语言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是作家描写自然环境,烘托气氛的重要手段。但作家在选择具体的颜色词汇上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例如:艾吕雅描写地球是一个蓝色的

24、橘子(La Terre est bleue comme un orange)。超现实主义作家安德烈布列东的作品中也把风描写成蓝色的,表达一种不确定性。而在中国作家的作品中,也有诸多这种例子,如艾青的诗歌绿: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用绿色表示希望,放眼望去,整个世界都笼罩在希望之中,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也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胜利的信心。这种纯主观的运用本质上体现的是作者的一种创造性,是为表达主题服务的,是一种创新。 汉法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汇受各自不同的语言环境的影响,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反映出两个民族不同的风俗和审美情趣。从两种语言的词汇中可以看出其中折射出的不同的文化内涵,我们在语言的学习及跨文化交流中应该注意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总结。参考文献:(美)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 索振羽、叶蜚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第7页蒲志鸿:透过汉、法成语中的色彩词看中法文化差异,中山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第137页郭春燕:俄汉颜色词汇的文化伴随作用,松辽学刊,1997年第2期,第87页曹成龙:汉语颜色词研究第39页,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蒲志鸿:透过汉、法成语中的色彩词看中法文化差异,中山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第13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