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955636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小学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小学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小学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小学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逐步激增,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人们的高度关注、重视。独生子女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素质和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教育过于理想化,主要指的是家长给孩子提出不切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实际的要求,期望过于理想化,犹如揠苗助长。教育过于目标化,是指由父母单方面为孩子设计未来发展方向,全然不顾孩子自身条件与素质、兴趣等。教育过于成人化,指的是某些家长全然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不顾孩子的特点,进行成人化的教育。做为家长,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

2、趣和好习惯。关键词:独生子女;小学;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董进宇一针见血地指出: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家庭教育的方法,我们必须找到家庭教育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才能为大众所遵循。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1我国古代有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叫揠苗助长。2它寓喻人们做事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而如今用来形容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之初,性本善。养不教,父之过。一个小孩从出生到容入社会,有三分之二的生活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

3、一课堂,是培养和教育子女的重要园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目前,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逐步激增,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人们的高度关注、重视。独生子女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素质和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就说明,孩子不良的品性和不良的行为习惯是来自于不良的教育。做为家长,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好习惯。鉴于目前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本人进行了一些粗略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以下几点肤浅的见解。一、教育现况分析1 家长究竟要培养孩子什么董进宇(家

4、长学校培训材料)日期: 2008-01-09 2 揠苗助长;【出处】先秦孟轲:“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1、板芙小学地处中山市南部板芙镇河西大道阳光路。该镇属于水乡大沙田地区,河网交错,土地肥沃,盛产水稻,甘蔗,四大家鱼,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我校第属中山市市一级学校,共有12个教学班,学生人数618人。全校学生大约80%来自本市本镇各个自然村,20%是来自本省外市或外省的外来工子弟。2007年学年度我所任教的三年(1)班学生有52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5人,独生子女大约占85%。据我平时的观察了解,如今的独生子女大部分

5、性格特点都是活泼好胜,好奇心强,凡事都要追根究底,也就是说他们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很强。但是由于他们生活在各自不同环境家庭的种种客观原因,对这些独生子女或多或少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这些独生子女他们大部分比较任性、刁蛮、攀比心强,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其次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甚至于还存在着某些私心杂念,缺少关心集体、吃苦耐劳、助人为乐的精神。而20%的外来工子弟大部分都是来自边远的农村地区,由于他们从小生活在环境比较艰苦的地方,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一部分地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而言比较强,他们热爱劳动,任劳任怨,毫无娇气,没有虚荣心、攀比心,从他们的身上多多少少都能体现出其父母亲具有

6、的那种埋头苦干、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是父母亲离异、或父母亲其中之一去世的单亲家庭的独生子女比较而言,他们其中某些孩子性格比较自卑或内向。自卑的学生平时则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动不动就喜欢吵闹、打架;而内向的学生平时则比较沉默寡言,不喜欢合群,而且非常小气,常常是因为发生在身边的一些琐碎的小事就哭哭啼啼、一发不可收拾,有小题大做之意。追根究底,这类单亲家庭的独生子女是由于平时缺少了家庭温暖,缺少了父爱或母爱,更大程度上是缺少了其他亲人更多更好的关怀和爱护。2、个例:梁X德,男,今年9岁,独生子女,升读小学四年级,父母亲离异两年多,现跟随父亲生活。由于父亲整天忙于工作,早出晚归,为口奔驰,无暇管教

7、,平时日常生活只好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由于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每天只能为他提供饮食起居的生活所需,至于对孙子的教育问题,无动于衷,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因此,梁某的性格从始渐渐变得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目光呆滞,呆板,自卑,不合群,自尊心比较强。在校上课时无精打彩,无论是上午还是下午都经常打磕睡。平常做起事来总是丢三落四,不是忘记带这样就是忘记带那样,精神恍惚,甚至于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早上上学经常性迟到。经过我耐心的一番询问,才了解到他的家庭近况。原来是他每天放学回到家里一放下书包不是看电视就是跑到外面去玩。吃完晚饭后又继续看电视,一直看到晚上10点多钟困了才睡觉,根本没有

8、过温习功课。爷爷、奶奶也根本管不了他,只好任其随心所欲,放任自流。久而久之,每况愈下,难怪他无心向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即使如此,离异的母亲也无从过问。我曾经多次与他父亲通过电话、亲自见过面,向他详详细细地反映孩子的情况,但他父亲也显得一脸无计可施,无可奈何的样子。当时他父亲曾经很无奈地对我这样说:“老师,我也没办法,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时间来陪孩子,我每天早出晚归,当我晚上回到家里时他已经睡觉了,我也想了解一下他的学习情况,可是没有机会。我也尝试过聘请家教帮他补习功课,但效果也不是那么显著。我也不知道如何办法是好?”看着他父亲那疲惫不堪,无可奈何的样子,当时我除了说一些安慰的话语,也显得心有

9、余而力不足。说老实话,自己心灵深处总是觉得有一点点无从谈起的酸楚。说实在的,无论如何,尽管大人们的婚姻出现了任何问题,到头来受害者还是无辜、可怜的孩子们。3、正因为如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面对这类为数不多的单亲家庭的独生孩子,只能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中,尽量从多方面去无时无刻地关怀备至,尽力而为地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爱心,用老师的爱心去唤起这些可怜的孩子们的童心,以此来祢补他们所缺乏的父爱与母爱,从中抚慰他们幼小心灵深处的创伤。例如,经常性单独与他们谈心、聊天,及时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送一些学习之类的用品给他们,并且发动全班同学随时随地地为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或生活上的困难。如

10、果发现问题随时与家长取得电话联系,或实施家访,及时把不良的苗头压制;如果发现有进步的,及时表扬鼓励,以此来增强他们的生活、学习自信心,使他们深有感触地体会到在他们的身边还有其他的亲朋好友、学校的老师们、同学们在无时无刻地关怀,帮助、爱护自己。常言说得好:教者父母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要能看见这些孩子们能够与其他普通的孩子一样地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茁壮成长,说实在的,自己的心灵深处也无时无刻都能得到一点一滴的欣慰,也总觉得自己也确实无愧于党的人民教育事业。二、教育过于理想化1、所谓的教育过于理想化,主要指的是家长给孩子提出不切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实际的要求,期望过于理想化,犹如揠苗助长。李X侬

11、,女,今年8岁,就读于某乡镇的小学三年级,独生子女。其父亲在一个外资企业任职部门主管,母亲是小学教师,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富裕。由于其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望女成凤。因此,从她读幼儿园起,就安排她参加了各式各样的学习兴趣班。如绘画班、珠算班、写作班、书法班、舞蹈班、小提琴、扬琴等。每逢节假日,父母亲就开着小车轮流陪送,好不费力、辛苦。难以想象的是,如果遇到举行什么的汇报演出时,下午一放了晚学,一家人就倾巢出动,马不停蹄地赶赴演出现场参加演出。演出完毕,接着又马不停蹄地驱车十几公里路程连夜赶回家。一路上奔波忙碌,直到深夜12点左右才能休息一下。第二天早上7点钟又要早起赶上学,生怕迟到。由于

12、连续不断的折腾,孩子已经累得疲惫不堪。上课不久,那里有精神听课,就呼呼地打起磕睡来。这样一来,不但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学习,更加重要的是严重危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难怪孩子今年8岁多了,还长得又矮又瘦,面黄肌瘦,弱不襟风,不知内情的,还以为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呢!2、经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较高,则子女受到的激励越大。但如果期望过高,高到子女不可能达到的地步,孩子就会失去信心。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望子女成龙成凤心切,对孩子期望过于理想,希望自已的孩子多才多艺、希望将来能考上名牌大学、希望他们将来能出国深造,能从事社会上的热门职业等,把自已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不惜倾注大量

13、的心血、过分地重视所谓的智力投资。每逢双休日、寒暑假、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就强迫他们参加五花八门的兴趣学习班。如奥数、英语、作文、美术、书法、舞蹈、器乐等,不惜一切花钱为他们购的买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为了让孩子能进入理想的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不惜一切代价花费金钱钱、托人情、找关系,家长们的这种心理过程所表现出急功近利而忽视了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不但对孩子起不到积极的促动作用、反而使孩子“望而生畏”,产生了厌倦的情绪,从而,过早地丧失了上进的勇气。这样易造成儿童自卑、刻板、对抗、谨小慎微、情绪紧张等不良性格特征。3、:一些家长认为自已的现状(职业、地位、收入)已无法改变,便寄厚望与子女

14、,希望他们出人头地、希望他们能实现自已未曾实现的理想,所以对孩子过高要求,这是一种补偿心理。还有些家长自认为自已社会地位高,怕孩子不成器给自已丢面子,影响自已的形象,这是虚荣心理。还有些家长存在着攀比心理。家长要避免对孩子期望过高,应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降低期望值。心理学研究当中表明,在某一限度内,人的动机越强,解决问题的效率越高,当超过了这一限度,解决问题的效率不随着动机的增强而增强,反而降低。这就告诉我们:生活当中,家长不能对孩子过高期望,过高期望就会引起孩子过强的动机,引起心理上的焦虑,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人们常说:期望越大,失望也会越大,正是这个道理。所以家长在对儿童提要求时,适当降低

15、期望值,要注意从孩子的实际水平及发展状况出发,不能一步登天,确保他们“跳一跳、够得到”,让他们慢慢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先实现小的目标,然后家长再一步地提高要求,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三、教育过于目标化1、教育过于目标化,是指由父母单方面为孩子设计未来发展方向,全然不顾孩子自身条件与素质、兴趣等。某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早日成才,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确定了发展方向,让孩子专攻某一方面的技艺,如音乐、书法、绘画、舞蹈等等,其它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则弃之不顾,以为只有早“定向”早下功夫,才能成为专门人才。李X仪,女,今年8岁,就读于某镇区小学三年级,独生子女。其爸爸在某镇区公

16、安部门任职,妈妈在居委会工作,家庭生活算是比较富裕。父母亲对她视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夫妻倆早就为独生女儿设计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什么绘画兴趣班、语文写作班、拉丁舞蹈班、最终的目标还是让女儿专攻扬琴,原由是音乐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如按现时学扬琴一般是一对一式教学法,按时计费。1小时学费大约是70-80元不等。逢星期六、星期日各上一节课,每节课大概是一小时。如果两个小时的话,大约需要140-160元。这样的高昂学费对于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来说,是绝对负担不起的。然而做父母亲的全然不顾自己女儿的自身条件与素质,兴趣等,强迫她去学扬琴。由于他们的女儿性格外向型,生性好动,结果事与愿违,适得其反,水中捞

17、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得不偿失,孩子学琴只好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众所周知,对于某一种技艺所表现出来的专门兴趣,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诚然有某些家长,总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造就成专门人才,不是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管孩子有没有某个方面的兴趣,而是根据家长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制孩子学习某个方面的技艺,或者有某些家长受社会上某种风气左右,追赶什么时尚,学器乐、学舞蹈,学声乐,然而孩子本身对此却并不是很感兴趣。经有关部门专家调查表明,有50的家长不能了解孩子的实际需要。这种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只发展孩子一个方面的智能,过早地专业化,易导致儿童内向、消极被动、性情烦燥、好发脾气等不良性格特征。2、对儿童早期定

18、向培养是受家长预定模式的影响。一是家长的自身模式。父母是科学家、艺术家、画家,就认为子女理所应当走父母之路,一定要继承父业;二是家长羡慕的模式。孩子小时候,其兴趣爱好是非常广泛而又很不稳定的,常常是朝秦暮楚、变幻无常,如果家长这样按固有的模式按自已的主观愿望去发展孩子特长,势必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付出了很多,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有恨铁不成钢之感。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应坚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原则,在促使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孩子的特长,做到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要大力支持孩子参加各种自己喜爱的兴趣活动。特别是学龄前儿童(37岁)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在游戏中,儿童

19、的运动器官、心理过程都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儿童优良的个性品质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所以,家长应积极引导孩子的游戏,当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对某方面的活动产生了较为稳定的兴趣爱好,并有了较为强烈的追求之后,再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发展为特长。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四、教育过于成人化1、教育过于成人化,指的是某些家长全然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不顾孩子的特点,进行成人化的教育。其表现在:一是任意提前进行智力活动。 孩子刚会说话,家长就教他们背古诗,算术、学外语;还未到上学年龄,就强迫孩子先学习小学的课程;未进中学,就提前学习中学的课程。难怪我国著名

20、小品表演艺术家赵本山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时风趣幽默地对节目主持人说:现在4岁的孩子就懂得12岁的事情,真是难以思议。某媒体曾经有过这样一则报道:在某地有一位中学教师,为了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所谓的“小神童”,特意辞退了教师工作,专心致志地呆在家里专职教自己的儿子语、数、英、物、理、历史、体育、美术等,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高考,一心要把儿子培育成天下超凡脱俗的“小神童”。结果其孩子就整天呆在家里,跟随他父亲学这学那,父亲就是他的私人教师,与世隔绝,脱离了群体的生活 ,严重危害了孩子的正常生活与身心健康。当某报刊记者采访当事人时,该家长颇振振有词,强词夺理地说;他的孩子的生活很正

21、常,身心很健康,与同龄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哀哉,可怜天下父母心,真可谓用心良苦。二是任意增加学习内容,加大学习难度,增加学习负担,吃“小灶”请家教、做补充练习题,把孩子的生活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今天参加奥数兴趣班,明天参加剑桥英语兴趣班,后天参加语文写作提高班,整个寒暑假没有一点娱乐、休息、活动的空间。家长既脱离了孩子的实际,又违背了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样做的结果肯定是事与愿违的。这种过度的教育直接会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及恐惧心理,并且易使儿童形成孤僻、刻板、抑郁、冷漠、创造力差等性格特征。2、某些家长对孩子盲目地进行“过度”教育有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家长不懂得的教育科学,把“提前教

22、育”、“强化教育”当成了“早期教育”,强调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兴趣培养、智力开发。二是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理迫切、攀比心理作怪,使孩子成为全才、超人、想一步登天,盲目地增加孩子的负担。三是一些家长受社会上那种对早期教育、早期智力开发作用过分夸大的影响,认为小时候教育不抓紧、抓不出成效来,以后的教育就不起作用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避免过度教育,作为家长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个过程。人的身心发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有限的,他们的思维形式主要是形象思维,要得到一些知识也只能是在游戏中,在日常生活中、在与成人交往中吸取。另外

23、,学龄前儿童的大脑还未成熟、过早地给大脑加重负担,会使大脑过分早熟,当孩子进入青少年期时,大脑便很容易产生疲劳和惰性,反而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所以,家长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另外,学习知识、发展智力,也不是任意增加学习内容、加大学习难度、加快学习进程、大搞突击便可以奏效的,它是一个渐渐积累的过程,孩子还没到那个年龄阶段,心理水平还没发展到那个程度,接受和理解能力还没那么强,硬要提前学习他们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知识,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所以,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即既要按照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发展水平,又要遵循科学知识本身的发展秩序,应根据孩子的特长需要和

24、爱好可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地提高要求,千万不要迷信那些所谓的“神童” 、“超前教育”之类的荒言,以免弄巧成拙,事与愿违。3、从以上的种种问题中,不难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那么的重要。因此,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父母自身的观点,也就是说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关键是要解决父母的认识问题。俗话说的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壮元。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是你努力过,付出过,就一定能创出一番事业。不一定要图读个什么大学后才能出人头地,荣华富贵,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曾记否六十年代初北京不是有个普普通通的掏粪老工人也成为了全国劳动模范,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

25、章,还光荣地受到了国家党和领导人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呢!这难道不能不令世人崇拜,敬佩吗?教育是一抓抓两代,是两代人的素质教育。为了促使儿童有最佳的发展,父母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增加自身的教育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提高教育水平,使教育向着科学化、艺术化的方向迈进。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古人曾有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凿壁偷光。黄香温席。囊萤映雪。有关这类经典的教育成语故事,确实是数不胜数,举不胜举,脍炙人口,意味深长,流芳百世,传为美谈。而如今,在科学社会主义迅猛发展的今天,在如何对待独生子女教育的方法上,难道21世纪的教育比古人还要滞后、愚蠢吗!?但愿我们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