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原经济区县级区域经济发展论文21971.docx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56116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原经济区县级区域经济发展论文2197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浅谈中原经济区县级区域经济发展论文2197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浅谈中原经济区县级区域经济发展论文2197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浅谈中原经济区县级区域经济发展论文2197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浅谈中原经济区县级区域经济发展论文2197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原经济区县级区域经济发展论文2197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原经济区县级区域经济发展论文2197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河南理工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以长垣县为例浅谈中原经济区县级区域经济发展摘 要长远看,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最终能够带动大多数农村的发展,但是,这要经过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因此,我们在关注大区域发展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县级区域的发展。县级区域虽小,但它是激活农村经济的最有效的因子,它能够使一个区域内的千家万户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共同富裕起来,即走上“集群化致富”之路。作为广大的农村来说,发展县级区域经济,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有着最直接、最迅速、最现实、最广泛的意义,是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长垣县这一中原经济区发展典型县的分析,探讨整个中原经济区县级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式、发展经验。本文

2、第一部分简单介绍县域经济的含义、特点及发展的意义,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中原经济区发展与县级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意义,第三部分介绍了长垣县县级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集群理论,第四部分使用产业集群理论对长垣县级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详细分析,第五部分中原经济区县级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第六部分通过对长垣县发展经验中总结出中原经济区县级区域经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第七部分是对发展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总结。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县域经济 长垣 产业集群 ABSTRACTLong-term vie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Plains area finall

3、y be able to drive most of the rural development, but it has to go through a long historical period. Therefore, when we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a large area, we must not be ignored at the county level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at the same time. County region is small, but it is the mo

4、st effective factor to activate the rural economy. It can make millions of households within a region roughly the same time, common prosperity, that is embarked on a cluster of rich road. As the majority of the rura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at the county level which has the most dir

5、ect and rapid, the most realistic, the most widely meaning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the three rural,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the urban and r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common prosperity for the majority of farmers . By the analysis of Changyuan typical counties of the central zone, w

6、e could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way and experience of entir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and county regional economic.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I introduce the meaning, the character and the meaning of development of count economy. In the second part, I introduce the relation of the Centra

7、l Plains Economic Zone and the county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third describes the Changyuan county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ndustrial cluster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clusters. The forth includ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yuan regional economic w

8、ith the industrial cluster theory. The firth is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ounty economy of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The sixth says through the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yuan to summarize the inspi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regional economic of central zone econom

9、ic. The seventh part is the summary of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Keywords: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county economy Changyuan industrial cluster目录1.县域经济含义及其重要性31.1县域经济的含义31.2县域经济的特点31.3发展县域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2.中原经济区与县域经济32.1中原经济区概况32.2县域经济对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意义33.长垣模式与产业集群理论33.1长垣奇迹与长垣模式33.2产业集群理论33.2.1产业集群理论

10、概述33.2.2产业集群与产业聚集34.长垣模式分析-产业集群理论34.1长垣县产业集群的规模与分布状况34.1.1长垣县产业集群的规模分析34.1.2工作长垣县产业集群的分布状况34.2长垣县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利条件34.2.1产业优势34.2.2营销人才优势34.2.3企业体制优势34.2.4政策优势34.3长垣县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障碍34.3.1政府职能转变缓慢,市场环境不完善34.3.2干部队伍思想僵化,制度、体制创新滞后34.3.3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产业面临升级34.3.4高级生产要素缺乏34.3.5行业管理不规范,传统营销模式阻碍行业发展34.3.6缺少有利于创新的区域制度和文化环境3

11、5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的发展35.1县域经济发展现状35.2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35.2.1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35.2.2产业结构调整较慢35.2.3农业现代化进程不快35.2.4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35.2.5县(市)级行政职能弱化,经济调控乏力36长垣县对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36.1发展特色经济,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36.2发展劳务经济,化人口负担为经济优势36.3发展民营经济,形成富民强县的主体支撑36.4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和谐发展36.5实施开放带动,拓展发展空间36.6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36.7走科学的新兴城镇化道路37.结论3致 谢3 221.县域经济含义及其重要性1.

12、1县域经济的含义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内统筹安排和优化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的、功能完备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尤其是建制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然后,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最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

13、、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1.2县域经济的特点(1)区域性。它是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且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2)农村性。农村在县域内占据着绝大部分地域,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农民在县域内的居民中占据着绝大多数;(3)系统性。它是一个综合性经济体系,经济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和分配各个环节;(4)以市场为导向。县域经济具有开放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同时还要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5)差异性。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县域社会差异性成为全面

14、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总之,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是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化。1.3发展县域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县域”这个概念,而且发出了“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县域经济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种种迹象和现实表明,中国走向县域经济时代已经是大势所趋。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说:“中国的县域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对农业的发展,对农村的繁荣,农民的富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

15、快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县域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县域,是国家政策最直接、最主要的操作平台。县域经济是当前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也是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器。县域,既是生产大场所,也是消费主群体,更是各种资源的主要供给地。县域经济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中原经济区与县域经济2.1中原经济区概况中原经济区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包含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等省部分地区的综合性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接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北依京津塘,南临长江经济带

16、,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连、使命相近,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涵盖河南全省全部和晋东南、冀南、鲁西南、皖西北等面积25.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亿,是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基地,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之后,于2010年由豫鲁苏皖冀晋鄂7省28市组成的经济区域。2.2县域经济对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意义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中原经济区指的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

17、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这一区域总人口约15亿,粮食产量占全国的七分之一,经济总量占全国的八分之一。 但长期以来,这一区域一直属于欠发达地区。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研究表明,以经济规模而言,中原经济区在国内六大经济区中排名第二,但人均排名却是倒数第一。 无论从历史沿革还是从现实状况,以及从未来这一地区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所承担的重大责任来讲,中原经济区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是第一位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河南是全国传统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核心区,连续11年粮食产量全国第一,以占全国6%的耕地生产出了1/10的粮食和1

18、/4的小麦。建立粮食稳定增产长效机制,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第一要义。县级区域虽小,但它是激活农村经济的最有效的因子,它能够使一个区域内的千家万户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共同富裕起来,即走上“集群化致富”之路。作为广大的农村来说,发展县级区域经济,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有着最直接、最迅速、最现实、最广泛的意义,是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在发展的同时, 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如经济强县少、地域发展不平衡、工业化水平低、不少县( 市) 经济发展缺乏明显特色等, 特别是县域产业、产品结构趋同的矛

19、盾非常普遍。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 制约了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研究经济发达省份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 不难发现, 凡是经济发展快的县(市) , 其经济发展一般都具有明显的特色, 往往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而发展模式的雷同和经济发展特色的缺乏正是制约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 如何对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总结中原经济区各县(市) 在县域经济发展道路选择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帮助中原经济区各县(市) 选择和确立符合各自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模式, 进而促进中原经济

20、区县域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是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3.长垣模式与产业集群理论3.1长垣奇迹与长垣模式长垣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的豫鲁交界地区, 紧临黄河, 居开封、新乡、鹤壁、安阳、濮阳、菏泽等城市群的中心, 与上述城市的距离均不超过百公里, 全县国土面积1 0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万亩,人口81.9万。改革开放之前,长垣县面对的是“四个条件差”: 一是自然条件差。地处黄河故道, 在历史上又是黄泛区, 十年九淹;二是资源条件差。地上无资源、地下没矿藏, 只有贫困的人口和贫瘠的土地;三是区位条件差。地处周边几个中心城市的边缘地带, 向东被黄河隔断, 交通闭塞;四是经济条件差

21、。基础设施非常落后, 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然而, 改革开放后, 长垣的经济发展却出现了奇迹, 打造出闻名全国的起重机械、医用卫材、防腐建筑、营销、烹饪、绿色产业六大支柱产业, 成为领跑长垣县域经济的“六驾马车”, 带动长垣县域经济不断超越自我, 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2010 年,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3.7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4亿元,增长25.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亿元,增长1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7亿元,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亿元,增长1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90.8元,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7263.

22、4元,增长15.7%。各项存款余额146亿元,较年初增长20%;各项贷款余额91.2亿元,较年初增长34.8%。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居“中国中部经济百强县”第69位,较2007年提升了18个位次。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认为,长垣闯出了一条真正农产区科学发展的一条新路。这条路就是你们(长垣)所提到的劳务经济、回归经济、特色经济、集群经济之路,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将是我们国家解决中国农村问题,解决城乡差别,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措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院长邹东涛深有感触地说:河南长垣县县建制整体发展,是全国第一个样板,是改革开放30年出来的第一个县建制整体发展的样板,非常可贵。长垣

23、县经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或出现了三次大的飞跃: 第一次是20 世纪80 年代不甘贫困的长垣农民纷纷走出去发展“ 劳务经济”; 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长垣县实施“回归工程”“劳务经济”迅速提升到民营经济的层次, 转化为本土化的实体经济和特色产业; 第三次是21世纪以来, 通过建立特色民营科技工业园区, 把“民营经济”迅速提升到“集群化发展”集群化发展的最高层次, 把六大色支柱产业迅速提升到国际化竞争的水平。特别是近几年来, 先后建立了“河南省起重机械工业园区”和 “河南省卫材工业园区”,建立了包括农业产业化和黄河生态游的绿色产业园区, 并推进防腐建筑、烹饪、营销产业在县域之外的地区实现集群化发

24、展。为什么长垣经济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实现飞跃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到很多,比如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化;大力营造发展环境。我们可以看出产业集群化无疑是长垣经济迅速发展的支柱,这就是“长垣模式”。3.2产业集群理论3.2.1产业集群理论概述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西方的出现比较早,西方对此研究也比较早,是亚当斯密(AdamSmith),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名国富论)一书中对分工与市场范围关系的论述被看作是对集群形成原因的最早解释。他认为,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中小企业为了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而形成的群体。他主要从分工的

25、角度来定义集群。产业集群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一种西方经济理论。产业集群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竞争战略和国际竞争领域研究权威学者麦克尔波特创立的。其涵义是:在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别领域,集聚着一组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通过这种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使企业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从产业集群的定义来看,产业集群不仅包括企业、供应商、金融机构及相关厂商,还包括由于产业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基础

26、设施供应商、政府、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的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等组织。因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的产业范围,形成了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的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产业特色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考察某个地区或某个经济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3.2.2产业集群与产业聚集产业集聚:是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从国际范围看,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在工业发达国家,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采取集聚的方式,某类产品与某个城市的名字联

27、系在一起。如美国底特律的汽车,西雅图的飞机,硅谷的电子产品等等。 产业集群:是指大量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它主要有两种类型:即传统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并非产业集聚的同义语。产业集聚属于动态的运行过程,产业集群则是静态结果。产业集群是特定的产业集聚现象,特定产业的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并非任何产业集聚都能发展成为一个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是因为某产业的有关企业集聚于某地,而形成的一种聚集效应,它是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当这些企业之间发生某些有目的的合作时,则产生联合行动效应;当政府有意识地参与其间时,会出现制度效

28、应。这三种效应都是产业集群的效应。 传统经济地理学者的研究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运输成本和劳动力集中形成的成本节约对于经济活动的地理集中的重要性上;但产业集群的研究则主要把精力集中在劳动力市场的共享、专业化附属产业、技术外溢、组织间治理机制等知识共享机制对于产业集聚的解释力上。简言之,产业集聚主要研究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空间作用,而产业集群主要研究知识共享机制的空间作用,这是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的主要区别。4.长垣模式分析-产业集群理论4.1长垣县产业集群的规模与分布状况4.1.1长垣县产业集群的规模分析由长垣县的产业集群规模与产值(表1)可知,从集群实现产值来看:起重机械产业集群是长垣最大的产业集

29、群,拥有整机生产企业99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6家,年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其中龙头企业卫华集团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从业人员45万人,50吨以下起重机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部分企业产品已成功打开国际市场,出口东南亚、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拥有79家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家,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从业人员34万人。防腐产业集群拥有企业24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4家,年实现经营收入8亿元,劳务收入4亿元。从业人员82万人。施工范围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走出国门,打入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筑产业集群拥有40多家企业,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企

30、业2家,年实现经营收入7亿元,从业人员7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亿多元。烹饪产业全县有专业厨师23万人,其中,在国外从厨者200多人,年实现劳务收入5亿多元。现已建成全省规模最大、教学设施最先进的河南省博大烹饪学校,每年可培养厨师、酒店管理等专业人才3000多人。绿色产业:拥有涉农龙头企业68家,经国家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52个,其中亿隆农林生态园被命名为“河南省高科技林业表1 长垣县产业集群规模分析(2006年)产业集群行业各产业集群中企业总数/个年产值或年销售收入/亿元各产业从业人数/万起重机械99784.5医疗器械79303.4防腐业2488.2建筑业 4077.1绿色产业686.4

31、44.5烹饪业52.3数据来于自官方数据示范园区”,宏力万亩红提葡萄园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特色红提葡萄种植基地”。年产值已达644亿元,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2家,带动农户15000户,从业人员达45万人,是长垣县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从上面分析说明长垣县产业集群规模以中小规模为主体。据浙江省政策研究室2001年统计。浙江省有519个产业集群,积聚237万家就业人数3801万人,平均每个集群内企业不足17人,产业集群却创造全省的GDP的49。可见,走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小而强的产业集群道路,也是一种成功的模式。4.1.2工作长垣县产业集群的分布状况由长垣县的产业集群各乡(镇)分布表(表2)可以看

32、出,长垣县产业集群在各乡(镇) 中均有分布,通过长垣县产业集群各乡(镇)分布与人均GDP的对比,发现人均生产总值排在前列的乡(镇)集群产值大体也排在前列,反之亦如此。如按人均GDP排序,后排的武邱、苗寨、芦岗等乡(镇)产业集群产值平均不超过2000万元,而前排的几个重点镇却平均超过l亿元。表2 长垣县产业集群分布等级名称职能城区城关、浦西、工业园豫东北区域性商贸城市、新乡市副中心城市重点镇魏庄以起重机械、汽车配件工业为主恼里丁栾以起重机械、汽车配件工业为主以医用卫生材料、医疗器械工业为主张三寨以医用卫生材料、医疗器械工业为主一般乡镇孟岗以养殖、农产品加工、机件加工和防腐工业为主常村以养殖、农产

33、品种植樊相以养殖、农产品种植及化工工业为主赵堤满村方里佘家张寨芦岗苗寨总管武邱以商贸及绿色食品加工为主以卫生材料、医疗机械及农产品种植以农产品种植、加工工业为主以农副产品加工和仿佛建筑业为主以起重、管材、煤炭器械滩区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建筑业滩区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建筑业滩区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起重机械滩区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速生林业、防腐建筑为主数据来自于官方数据这反映出集群规模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此可见,一个区域的产业集群发育程度与集群规模和区域经济活跃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并为互动关系。产业集群可直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发育越好的区域,其经济越活跃,经济发展也为产业集群提

34、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医疗器械行业是长垣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该行业主要分布在县城北部的丁栾、张三寨、满村、城关、余家5乡镇。长垣县起重装备制造业起步于80年代,三十多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己曾现出典型的产业集群特点。拥有个体、私营股份制企业120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4家,涌现出:中原起重集团、河南重工集团、长远集团、宇华起重设备、发达起重、永强起重、等一批龙头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达35家,其中100吨以下起重机销售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起重机械生产基地。4.2长垣县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利条件4.2.1产业优势长垣县产业集群具有以下

35、明显特征:长垣集群形成的初期是从少数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的企业家创办企业开始的,后来形成了现在这样一个或几个乡乃至整个县域范围内积聚众多企业的产业集群。在长垣,一个独特的现象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脱胎于本行业的推销员。“先跑市场,再建工厂”已成为长垣企业家成长的明显路径。经过多年的发展,长垣县己形成了闻名全国的“起重机械、医用卫材、防腐建筑、营销、烹饪、绿色产业”六大支柱产业,成为领跑长垣经济的“六架马车”,带动长垣县域经济不断超越自我,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长垣县的防腐、起重、卫材、烹饪、建筑五大行业产业优势明显。4.2.2营销人才优势如今,长垣县共造就了一支八万余的农民营销队伍,活跃在全国市

36、场的各个角落,形成了稳定的市场网络,这是长垣民营经济起步和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在全国形成了“只要有市场就能见到长垣销售员”的局面。仅起重机械业在全国各地就设立了2000多个销售处。这些营销员多数不隶属于某一个企业,而是以专业代理商或经销商的形式出现的相对独立的群体,他们熟悉市场,善于开拓市场,经营方式灵活,市场信息反馈快。他们既是长垣产品的推销员,又是企业新产品开发的信息员,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向企业反馈信息,使企业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组织生产,把市场机会转变为企业机会、盈利机会。正是这样一支专业化的营销队伍,架起了长垣通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桥梁,构筑了专业化生产基地与国内外大市场之间的绿色通道,

37、有力地促进了长垣特色县域经济的孕育和发展壮大。4.2.3企业体制优势长垣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体制优势明显。有一批懂市场、善经营的企业家。长垣的民营企业家大多出身于推销员,“先跑市场,再办工厂”的经历,使他们对市场规律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和比较敏锐的把握,也积累了丰富的开拓市场的经验。他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方式,走出了以销定产、以销促产,先有订单、再有生产,先有扩大的市场销路、再有扩大的企业生产规模这样一条比较稳健的经营路子,不断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民营企业机制灵活,企业资产负债率低,投资能力强,产权明了,抉择果断,具有较强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4.2.4政策优势政策优势可以从国家和地方政府两

38、个层次上进行分析。从国家层面上看,目前我国面临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时期,中部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第六增长极,国家也适时提出了把中部崛起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对中部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这为中部各省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从地方层面上看,在中部崛起的战略大背景下,河南省也正在实施中原崛起战略,许多地方在搞县域经济大发展战略,对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并把它逐渐纳入到政府的产业政策当中,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目前,河南省已经充分认识到产业集群的作用,并把产业集群化发展列入未来五年的经济规划中,因此,将从各方面扶持现有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这些政策优势无疑会为长垣

39、县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改革开放以来,长垣县历届县委、县城府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4.3长垣县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障碍4.3.1政府职能转变缓慢,市场环境不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近年来,长垣县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交通、通信、电力等硬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城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城市承载力不强,城区内文化、体育、娱乐设施不健全,公厕、中转站、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场、供水供气管网等服务设施建设不到位。政府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不能规范自身的言行,

40、不能作到文明执法,依法行政。政府在精简机构设置、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规范市场秩序,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离真正的服务型政府差距还很大。4.3.2干部队伍思想僵化,制度、体制创新滞后长垣县由于某些干部队伍的传统思维定势,导致对制度、体制创新的意义认识不够,使他们对先进的新生事物持观望态度,有的产生抵触情绪,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是支持推进制度、体制创新,而是找碴制约发展,致使制度、体制创新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4.3.3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产业面临升级当前,长垣县经济社会发展己进入新的阶段,在新的竞争环境下,该县产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要保持和扩大该县产业

41、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加快产业升级步伐。目前该县产业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产业层次低。主要表现为传统农业比重大,现代农业比重小;传统工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一、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小;传统服务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比重小。特别是起重机械行业特征,大而不强。行业总体规模大,但企业个体规模普遍较小,属低水平扩张,大而全、小而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制造能力,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弱,产品多为模仿型或国内、国外产品改进型,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二是产业素质低。主要表现是:产业技术水平低;工业装备落后;产品科

42、技含量低。三是产业集中度低。主要表现是: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要素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集中缓慢。 4.3.4高级生产要素缺乏长垣大多数企业已进入规模扩张阶段,但多数企业仍实行家族制管理,企业制度相对传统,受家庭或家族成员文化素质、管理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不利于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素质的提高,制约企业的长足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引进高素质管理与技术人材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另外各产业链中缺乏生产要素市场支撑。产业发展建立在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零资源”基础上,随着生产成本的日益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和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等传统优势开始淡化,产业

43、集群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压力和考验,要素市场的构建和完善,尤为迫切。4.3.5行业管理不规范,传统营销模式阻碍行业发展长垣行业协会组织发展缓慢,仅能起到组织、协调、建议、引导的作用,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仍停留在较为原始的自然的分工状态,盲目跟风、恶性竞争现象严重。以品牌和销售为纽带的大中小企业之间的纵向分工关系没有建立起来。企业间缺乏交易联系,缺少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良好互动的创新合作网络,限制了产业集群发展,没有形成整体的区域竞争能力。长垣现有的营销模式阻碍行业发展。营销模式造成的弊端主要有三个:一是大量市场信息掌握在营销员手中,致使生产企业对市场的动向和商机

44、不能全面及时的把握,进而影响到企业研发新产品的主动性和企业新产品及时推向市场。二是企业为争夺市场而争夺营销人员,让利于营销人员,致使生产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三是营销人员处于无组织状态为争夺订单而互相压价,恶性竞争,致使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大幅降低,行业积累大幅减少。4.3.6缺少有利于创新的区域制度和文化环境营造区域创新环境,特别是加强区域制度和文化环境的创新,提高本地企业的学习能力,增强整个区域的学习效应,并加强与区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延伸区域创新网络的范围,是提高和维持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长垣县在继承、挖掘传统优秀文化,培植、学习现代先进文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由于人口整体

45、文化素质较低、传统观念在一定范围内还有不同程度的残留、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步伐,以文化因素为核心的软环境己制约了长垣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5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的发展5.1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河南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河南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创新体制,完善政策,采取措施,强力推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产业层次大幅提升。2009年,河南县域生产总值13 829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7 450亿元;粮食产量连续3年突破500亿kg;县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7亿元,支出13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连续3年突破两位

46、数,达到5 010元。在第十届中国中部百强县中,河南占了39个,远远超过其他五省,位列中部六省第一。可以说,河南县域经济己进入提质增速、加快转型、城乡协调发展的新阶段,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迈进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新阶段。经济总量增长较快。2009年,河南县域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3 829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7l,有17个县(市)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最高的达到3528亿元;自2005年以来,县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县域财政收入增长的强大拉动力。2009年,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3983亿元,有10个县(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0亿元,最高的达到15

47、85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在22以上。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随着各县(市)大力发展工业,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县域经济已经脱离了仅依靠农业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2009年,河南县域工业增加值达到7 45041亿元,占全省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87;5年来,县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比县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5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在国家扶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支持下,河南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涌现出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5.2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5.2.1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在第十届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中,河南省有8个县级市,其中巩义市列第39位,偃师市、新郑市、荥阳市、新密市、禹州市和登封市并列第64位,永城市列第93位;而江苏占据28席,浙江占据25席,山东占据27席。排名前20位的县(市)中,江苏有8个,浙江有6个,山东有6个,表明河南县域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