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论我国银行营销国际化发展战略.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56542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论我国银行营销国际化发展战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毕业设计(论文)-论我国银行营销国际化发展战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毕业设计(论文)-论我国银行营销国际化发展战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毕业设计(论文)-论我国银行营销国际化发展战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毕业设计(论文)-论我国银行营销国际化发展战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论我国银行营销国际化发展战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论我国银行营销国际化发展战略.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学校代码 110249 学 号 160102006093070004 1分类号 1密 级 毕业设计(论文)论我国银行营销国际化发展战略学习中心名称浙江丽水电大专业名称经济学(经济管理 专升本)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2008 年 10 月 25 日论文封面书脊论文题目姓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四号黑体字 四号黑体字 小四号黑体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论我国银行营销国际化发展战略、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意义及要求: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是指银行以国际市场作为其业务活动范围,营销网络覆盖全球或世界主要地区,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进行金融合作与竞争,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直接或

2、间接参与全球性金融服务。其主要服务对象是进出口贸易公司及跨国公司,金融产品实现了高度的标准化和市场化。它既是国际借贷资本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必然结果,又是衡量一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标志之一。跨国银行业的蓬勃发展是二十世纪以来国际银行业的重要趋势之一,是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历史选择。与西方国家高度发展的跨国银行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尚处在起步阶段,学习并借鉴西方国家跨国银行发展的成功经验,发展中国的跨国银行业,是迎接全球竞争的必然选择。中国的银行业如何在经济、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顺应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趋势,积极开展跨国经营,积极稳健地培育和发展世界一流的跨国银行已

3、成为当前紧迫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课题,尤其是在中国加入 WTO 之后,外资银行纷纷涌入,争夺中国的国内银行市场之时,中国的商业银行更应把握好形势,积极地向国外寻找发展空间,开拓市场,增强自己的跨国经营实力。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笔者在文中,主要侧重的是商业银行外向发展即海外扩张的分析,通过把国际贸易,战略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知识的结合,提出了自己在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扩张中的一些思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内容:一 对商业银行海外扩张的动因做了总结。二 端正的经营动机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通过对西方商业银行海外扩张动机的研究总结,我们看到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扩张动因还不是很端正。进行国际化,我国商业

4、银行必须调整动因,注重商业银行的企业特征,同时把盈利和战略考虑两个重要的动因结合起来,不能因为短期的不盈利而放弃了国际化的战略考虑,放弃国际化;也不能只图短期的国际化盈利而不进行战略的调整。因为战略制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长期盈利和健康发展。三 具体分析了战略思考。首先是业务国际化的思考:总体构思包括以下两点:一是选择成熟的国际金融产品为平台,逐步构建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金融产品序列;二是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加强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协同。其次是机构国际化的思考:介绍了商业银行海外扩张的机构组织形式,其次通过比较,结合我国当前的形势,总结出在海外扩张中应该怎样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那就是根据银行

5、海外扩展的进程,分阶段选择;分因素选择;适当扩大子银行的比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 页 、主要参考资料:1 刘永章等.银行营销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01-1512 郑先炳.西方商业银行最新发展趋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231-2333 尚晓玲. 浅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问题J济南金融, 2007,(07) .4 张元再.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宏观思路与微观对策J金融论坛, 2001,(05) .5 刘凤军,杨秋萍. 企业营销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障碍及对策J学习与探索, 2000,(01) .6 张天义. 入世后竞争环境的改变与国内商业银行的

6、发展D武汉理工大学, 2003 .7 邹江. 市场化进程中的国有商业银行效率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 2006. 丽水电大 校外学习中心 经济管理 专业类学生(学号) 160102006093070004 毕业设计(论文)时间: 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答辩时间: 年 月 日 成绩 指导教师: 陈国珍 兼职教师(并指出所负责部分): 校外毕设组织协调小组 注:任务书应该附在已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的首页。本人声明我声明,本论文及其研究工作是由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作者:陈音签字:时间:2008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7、 第- III - 页 论我国银行营销国际化发展战略摘 要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是指银行以国际市场作为其业务活动范围,营销网络覆盖全球或世界主要地区,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进行金融合作与竞争,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直接或间接参与全球性金融服务。其主要服务对象是进出口贸易公司及跨国公司,金融产品实现了高度的标准化和市场化。它既是国际借贷资本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必然结果,又是衡量一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标志之一。跨国银行业的蓬勃发展是二十世纪以来国际银行业的重要趋势之一,是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历史选择。与西方国家高度发展的跨国银行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尚处在起步阶段,学习并借鉴西方国

8、家跨国银行发展的成功经验,发展中国的跨国银行业,是迎接全球竞争的必然选择。中国的银行业如何在经济、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顺应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趋势,积极开展跨国经营,积极稳健地培育和发展世界一流的跨国银行已成为当前紧迫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课题,尤其是在中国加入 WTO 之后,外资银行纷纷涌入,争夺中国的国内银行市场之时,中国的商业银行更应把握好形势,积极地向国外寻找发展空间,开拓市场,增强自己的跨国经营实力。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笔者在文中,主要侧重的是商业银行外向发展即海外扩张的分析,通过把国际贸易,战略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知识的结合,提出了自己在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扩张中的一些思考。关键词:银行国

9、际化经营, 环境审查(ES), 战略选择 Strategy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Banks Marketing Author : Chen Yin Tutor : Chen GuozhenAbstractInternational banking i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As an economic activity, it is central to the flow of capital around the world through the provision of l

10、oans, the supply of financial advice, and its involvement in securities markets. The role of banks has been and continues to be shaped by a number of mega trendsthe globaliz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the rise of nonblank competitors, the ongoing evolu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11、 deregulation and disintermediation.Those banks the have opted to go internationalthat is, to extend their business a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and into the larger world in search of new customers and profitsfind a pressing need to be more innovative. They must also be able to reconsider traditional

12、ways of competing and be willing and flexible in their commitment to finding solutions to new challenges, such as marketing their services and products in multiple foreign markets, striking alliances with institutions in new markets, or developing secure ebanking service systemsComparing to the fore

13、ign banks,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on the early stage. However, under this situation which China has joined into the WTO,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and enterprises have great challenges and chances in going aboard. To study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banks, Chinese commercial

14、banks should find the opportunities positively,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on and make great progress in globalizationKey words: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 Environmental scanning , Strategy arrangement目 录1 绪论12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环境分析32.1 西方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特点分析32.1.1 母国强大的经济实力。32.1.2 发达的金融市场32.1.3 适时的金融改革支持银行国际化经营生存

15、与发展32.1.4 银行国际化经营形式的多样性42.1.5 国际业务范围广,且有侧重点42.2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扩张的国内环境42.2.1 良好的国际贸易发展状况42.2.2 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53 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73.1 商业银行的业务国际化分析73.1.1 根据形势选择恰当的国际业务种类73.1.2 为引进外资和贸易融资进行业务国际化创新83.2 商业银行的机构国际化战略安排133.2.1 组织机构形式分析133.2.2 组织机构地域设置战略分析16结语.19致谢.20参考文献.2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 22 - 页 1 绪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全部金融总量

16、中有绝大部分比重,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自身也在支持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得到了发展与壮大,并在向商业银行转轨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很明显的是,相对于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而言,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明显滞后。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中国经济外向型成分占比越来越大、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如何适应与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自身的海外扩展战略,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任何经济活动都有一个基础理论做支撑,从经济数学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国际化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商业银行将遵循一个基本模型,从国内和国

17、外两方面的生产要素运用来实现这个目标。当前世界经济和金融领域内关于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基础理论主要有:引导效应说,从贸易和投资方面分析银行国际化的动因;区位优势说,从东道国拥有的区位优势和提供的优惠条件分析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原因;规避风险说;银行综合优势说和参与银行体系重整说等五大理论假说。在中国主要是伍海华教授对商业银行国际化有着比较系统的阐述,是对商业银行国际化基础知识的介绍;最近2004年,朱正罡的博士论文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是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系统分析,主要是从我国银行在内部进行研究提出了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国际化经营的现实选择;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必由之路;基础建设产权变革和

18、股份制改造。另外,就是众多的对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各方面的零散阐述和研究。从以上资料的研究我们能找到两个商业银行国际化研究的趋势:一是在商业银行内部的分析,主要是治理结构,股份改造等的研究;再就是对商业银行外部的分析,主张在商业银行对外扩张方式,战略选择方式等的研究。本文在对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中主要是采用了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研究经济运行规律的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通过同质及相关联事物的对比,可以找到经济运行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通过对欧美等西方国家银行跨国经营历程的比较,我们得出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如何进行海外扩张的启示;通过对经济发展环境的比较,我们比较清楚地看出银行在经济发展过

19、程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该如何确定自身的发展战略;通过对海外机构设置地域和设置方式的比较,我们理性地制定适合中国当前经济形式的海外扩张战略。2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环境分析2.1 西方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特点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中我们看出,无论是在母国方面,还是在其商业银行自身上,都具有着极其有利的优势,通过国际扩张过程分析得出以下几条西方商业银行在国际化扩张过程中,不论国家环境还是商业银行自己,所形成的特点:2.1.1 母国强大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是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基础,脱离了它,银行国际化只能是一句空话。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在经济各方面都有着比较完善的体系。没有英国的

20、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经济实力空前提高,就不会有英国的银行在近代银行国际化经营中扮演主要角色。同样,近现代美国的银行业之所以能够独步天下,也是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日本银行业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独领风骚也是其经济、贸易迅速发展的结果。在国内强大的经济实力是银行在国外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基础保证,可以说,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到渠成的事。2.1.2 发达的金融市场首先,外汇市场活跃,有着大规模的外汇交易。其次,货币市场健全,外汇银行剩余的或不足的资金可以通过货币市场调剂。在此,外国外汇银行在本国普遍设有本国的货币账户,各国外汇银行之间的交易和借贷关系的清算,可以通过本国银行进行。

21、2.1.3 适时的金融改革支持银行国际化经营生存与发展纵观美国银行业近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它实际上是一部不断实行金融改革的历史。美国银行在 20 世纪 80 年代由于自身经营的问题和“外敌入侵”,一度导致银行业国际排位下降和国内外金融市场份额减少:面对这种局面,美联储打破以前的限制,允许美国银行在各州建立国际银行业务设施。这一举措使美国本土银行和海外分行享受同等待遇,都可以办理境外美元业务。这使得大量资金进入美国改善了美国国际收支状况,提高了纽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1994 年 9 月,为彻底打破地区分割,提高银行机构的效力和竞争力,美国颁布了州际银行法,允许商业银行跨州经营金

22、融业务,设立分支机构,这一改革又掀起新一轮并购潮,使美国银行在全球十大银行中的地位不断巩固。1999 年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GrammLeachBliley Act),废除了 1933 年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GlassSteagallAct),彻底打破了银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的限制,使美国务银行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日本的银行在 20 世纪90 年代的并购则更有改革的味道。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银行产生了大量的坏账,日本银行业亏损严重。日本银行期望通过并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以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2.1.4 银行国际化经营形式的多样性银行国际化经营形式的多样性使得银行国际化经营有更多选

23、择。我们看到,经过了几十年的开拓,西方商业银行具备了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经济环境敏锐变化,考虑自身实力选择最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式的能力,根据国情的不同,开展海外业务特色化。如美国跨国银行除了传统的设立分行,代表处等做法外,还有埃奇法公司等对外直接投资的专业机构,还有离岸银行业务。2.1.5 国际业务范围广,且有侧重点国际业务范围广,主要原因是其跨国发展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英国在 19 世纪下半叶英帝国权力高涨时期开始发展并带有浓厚的英联邦色彩,美国则须经过法律的批准才可进行海外扩张,日本则主要和一些国家签订合约设立分支机构。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统治使国际贸易,海外投资都遍布世界各地,从而伴

24、随而发展的银行的国际业务也具有范围广的特点。2.2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扩张的国内环境2.2.1 良好的国际贸易发展状况20 多年的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我国GDP 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由 1992 年的 2.4 万亿元增长到 2002年的 10.2 万亿元,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做好了物质准备。1对外贸易迅速增长。1950 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只有 5亿美元,1983 年出口增长到 222 亿美元,1994 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 2367 亿美元,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在全球贸易中排第 11 位。1997 年外贸进出口总额 3252 亿美元;2002

2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超过 6208 亿美元,在全球排名上升至第 5 位。2外贸依存度逐步扩大。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持续推进,中国贸易开放逐年提高。从下表(表1)看出,中国贸易开放的水平(进出口总额/GDP)在 1985 年仅为 23.05%,1992 年上升为 34.23%,2001年达到 43.98%,2002 年已经接近 50%。表1 中国历年贸易开放度测算表 对外贸易的发展,要求商业银行为我国内外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提供国际结算、外汇信贷、外汇买卖、保值、套期等服务。2.2.2 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我国对外合作与投资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4 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开展劳务合作合同新

26、签金额达 79.9 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达 59.7 亿美元。1999 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合同额和营业额分别达到 130 亿美元和 112.3 亿美元,已跻身于世界十大工程承包国家之列。20 年中,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达 23.3%,远高于同时期货物贸易年均 13.7%的增长率。我国已有 30 家工程承包公司入选世界最大的 225 家国际工程承包商的行列。我国对外投资也蓬勃发展,2002 年经批准或备案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共计 350 家。中外协议投资总额 14.46 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金额 9.83 亿美元,2002年底,我国设立境外中资企业数6960家,中外双方协议投资总额137.8

27、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总额 93.4 亿美元。截至 2005 年月底,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共计 7720 家,中方协议投资额 121.96 亿美元。其中,境外加工贸易企业 523 家,中方协议投资额 13.66 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 1012 亿美元,合同额 1408 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 283.3 亿美元,合同额 340 亿美元。目前中国走出国门的企业以家电、电讯类为多,基本上以投资建厂为主,而且大多数集小在东南亚、中东、非洲一带;近年来,中国企业也开始将触角伸到了欧美市场。继海尔成立美国公司后,创维也打算在有望加入欧盟的波兰建厂。2002 年

28、 9 月,TCL集团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拉开了中国家电企业收购欧洲家电巨头的帐幕。此后,长虹、海尔先后参与另一家德国家电巨头并购案。11月中旬,网通宣布与亚洲环球电讯达成收购协议,其总裁称此次收购表明网通完成“走出去”成为区域性或全球性电讯公司的战略构想。2003 年上半年,北京东方科技集团以 3.8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韩国现代集团显示技术株式会社 TFT-LCD 业务的资产交割终告完成。从 2002年开始,中国企业的跨国战略从单纯的项目投资向资本运作、跨国融资发展,逐渐转向海外并购。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呈以下特点:一是企业数量稳步增加,投资规模逐渐扩大,投资主体进一步优化,多为实力强、有

29、一定信誉的国内生产企业;二是地域分布广,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投资增加较多,现在出现向欧美投资的动向;三是投资规模多元化,以设备和成熟技术为主,大多采取的是合资兴建的形式,开始出现海外并购潮流;四是投资涉及行业从初期的贸易到资源开发、加工生产、工程承包、旅游、服务等多领域。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全球经营,迫切需要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国际化经营,将经营网络伸向全世界,为其提供结算、清算、融资、避险等多种金融服务,这对与其有着天然联系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又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3 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包括业务品种国际化,人才国际化,股权国际化,产品服务国际化,市

30、场国际化。但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业务国际化,即银行的业务品种、经营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达到了国际化的水平;二是机构国际化,即银行在世界各金融中心都设有分支机构,在海外的业务量和利润占较大份额。前者是商业银行业务的国际化,后者是国际化经营的商业银行。当前中资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目标应首先确定在业务经营管理上,应加快在业务品种、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上与国际靠拢。与此同时,在海外有选择性地设立分支机构,适当扩大其业务量和利润在总额中的占比。具体应该是根据本国经济的发展要求,比如引进外资,国际贸易的发展,本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的加强,这些都是商业银行海外扩张中应该支持,从“贸易引导理论”和“投资引

31、导理论”的可行性分析上也能看到,我国当前的商业银行海外扩张战略中国际业务应是要以为贸易融资,为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提供咨询,融资支持为主导;在机构设置地域、经营方式的选择上都要以我国的经济形势来安排,调整,以国际贸易以及企业海外扩张的目标市场为主要机构设置点。3.1 商业银行的业务国际化分析业务国际化包括两方面:一就是在银行业务上国际要根据国际形势来选择自己的主要业务种类,包括国际零售银行业务、国际商业银行服务和国际批发银行业务;另一方面就是业务的服务对象的选择,包括为引进外资服务,为国际贸易融资服务。这两方面本质上是一个概念,就是为当前中国的外向型经济服务。3.1.1 根据形势选择恰当的国际业

32、务种类国际银行业务大致包括国际零售银行业务、国际商业银行服务和国际批发银行业务。国际零售银行业务主要是利用在东道国设立的分支机构、控股机构为当地居民提供各种银行业务。国际商业银行服务是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尤其是为本国跨国公司的国外分支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国际批发银行业务则主要是庞大金额的离岸业务。相比之下,国际零售银行业务很难与当地银行竞争。一般地,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客户基础比较稳固,外国银行在短期内并不容易获得当地客户。而且我国商业银行在管理技术和销售技能方面与国际一流大银行差距甚远。从我国国内市场来看,银行业对外开放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外资银行在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技术服务等

33、方面具有国内银行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即使有优势,这些有利条件也是不可靠的。此外,银行零售业务的经营需要设置完善的、一定规模的机构网络,包括雇用较多的员工等,显然导致较高的成本。而以对本国跨国公司在海外分支机构的金融需要为主要客户开办的国际商业银行服务,由于在对跨国公司的金融财务状况、管理、信息等方面的搜集和了解更容易、更快速,因而可降低业务成本和风险。特别是许多银行与设在国内的跨国公司总部已有长期的合作,顺理成章地这些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成为跨国银行的关系户。这是许多国际银行跟随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而向海外发展的原因。七十年代美国银行的海外扩张、八十年代日本银行大举向美国和其他金融市场的扩展,包括

34、现在各国银行抢滩登陆中国市场等,都与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虽然这类业务的竞争激烈,但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与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关系,境外投资企业有 4000多家,而且,加入 WTO 以后,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规模还将会有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跨国企业对国际银行服务需求的增加为我国商业银行海外业务的扩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3.1.2 为引进外资和贸易融资进行业务国际化创新从当前中国的实际上看,有两个契机,一是引进外资;再就是反方面,对外直接投资,支持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引进外资是一方面是为了本国经济发展筹措资金,同时我们商业银行应该借引进外资的机遇,战略系统性的学习国外

35、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业务扩张时的经验,包括机构设置,管理方式等等。我国银行业与我国经济的外向型发展尚不具备必要的战略协同性。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潮流,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普遍加强了金融扩散和资本输出,以期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机遇中,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加快金融结构和金融功能的调整,全面推动经济增长,提升本国(地区)的国际经济地位和经济竞争力。因此,以金融为先导的跨国经济输出和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和主流趋势。长期以来由于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与经济日益全球拓展的不同步性相当严重。我国设立在境外的中资企业总数达 6960 家,协议投资额达 137.

36、8 亿美元,项目分布在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育和发展了如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首钢集团、中国港口建筑总公司和中国五矿进出口总公司等一批大型跨国公司,我国企业和产品己经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随着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扩大,产业链进一步延长,迫切需要强有力的本土金融体系的支持和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战略协同。如不能尽快解决我国经济、金融存在着的这种体制性缺陷,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乃至进出口贸易的扩大,今后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金融困难及风险。综上所述,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尚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一问题如不能尽快加以解决,将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因此,需要从战略高

37、度重新审视和推进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第一,与外资银行合作促进中国引进外资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不存在美国经济学家霍利斯B钱纳里(Hollis BChenery)和奥兰姆斯特劳特(Alanm Strout)所说的 “双缺口”现象,但是中国通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力度数量却是越来越大,并且对外直接投资确实对我国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确切数据,2002 年末,国内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42.4万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 8280.6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4479.7 亿美元。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一直被认为是推动世界各国经济的主要力量,但是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国际直接投资对经济的推

38、动作用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关注。中国改革开放的20 年也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逐步增加的 20 年,实践也表明,FDI 对推动中国经济的作用十分明显。据分析,1993 年到 2001 年外资银行进人上海的方式主要是以机构数量的扩张为主,目的以追随已有的客户为主。国外客户特别是大型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过程就是中国引进外资的过程,国外银行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为其进行外贸融资还是资本运作的服务,外资银行都已经具备了丰富的运作经验,因此我们所说的商业银行积极地参与到引进外资的大战略中的目的就是:学习国外跨国银行在其本国或其他国际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所作的业务,总结学习

39、他们的经验,以此推动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协助中国的企业进行国际化拓张。正确认识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积极学习国外银行的管理创新理念,比如说,通过分析国外银行的情况得出中国银行在国际化前要做到的业务多元化等等。另外就是与国外银行合作开展国际业务: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贷款,如共同进行辛迪加贷款;共同为公司上市或者发行债券提供服务,依托国外商业银行的良好信誉来赚取利润,在合作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的竞争力。第二,加强对本国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所谓国际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对进出口企业办理国际贸易业务而提供的资金融通便利,它涵盖了对外贸易信贷和结算融资联大业务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国际贸易短期融资及

40、一年以内(含一年)的进出口贸易融资,主要有贷款和透支、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票据贴现、使用信用证额度等融资方式;中长期国际贸易融资,主要是期限在 15 年以上的出口贸易融资,也称出口信贷。另外还有一些国际上通行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如保买票据业务(付费廷)、国际保理业务、银行包含业务等。近两年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不定,挑战频生:2001 年以来普遍范围的经济不景气;恐怖主义的不断袭击;伊拉克战争;以及2003 年伊始爆发的 SARS 疫情等,一系列难以预料的政治经济事件使得国际经济贸易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这就要求银行要随着国际贸易和金融业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品种也应不断推陈出新。简要地

41、说,现在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比过去愈发关注商业银行或其他机构提供的服务能否更加便利其整个交易过程、扩大信息来源、减少相关风险,使得出口商更快地得到付款,进口商更好地管理存货。企业对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服务的要求已经从最初的交易支付和现金流量控制的需求,发展到对资金利用率及财务管理增值功能的需求。这种变化意味着对现金流、贸易流、物流、信息流的趋同管理要求。上述变化给一些从事贸易融资和贸易结算业务的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多的业务机会,同时也使另一些银行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份额,因为他们面对变化做出了不同的反应:一些银行继续局限于所谓传统的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产品以及传统的风险管理技术;另一些银行已经意识到时代在前

42、进,世界正在发生变化,不但需要继续注重传统的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产品,更重要的是关注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在国际贸易领域,银行必须从仅仅提供商品交易中的资金运作服务(传统的国际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发展到介入商品交易的全部环节,形成供应链融资的新理念:将供应环节中商品、信息、资金三方面的循环进行一体化整合管理,将国际贸易周期各个环节上的服务综合为一个产品包。当前,要想成为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领域的领先者,必须有能力达到以下全部或大部分要求:1.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多种传统的和采用电子商务技术的贸易融资产品组合。2.通过安全的国际互联网渠道提供全球性的交易技术平台。3.提供能够满足

43、客户实际需求的现金流与贸易流的整合方案。4 具有良好的全球贸易信息技术操作执行体系。5.与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物流公司、船运公司、信息技术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6.拥有一支勇于创新、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员队伍。综上所述,理论的分析与我国的现实考虑,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扩张策略应以为国内企业的对外贸易、跨国投资、金融交易和海外融资等提供国际银行服务及批发业务为首攻方向。但零售业务对银行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一流的花旗银行、汇丰银行都非常重视零售业务在全球的发展,而且都取得了成功。花旗银行约一半业务在国外,而每处的零售业务都不少于 50%。汇丰银行的海外扩展则是以零售业务开始的,其分布 82

44、 个国家和地区的 5000 多家分支机构一直来倾向于发展零售业务。正是这种最基本的金融服务为他们赢得了全球知名度,建立了牢固的顾客基础。因而随着我们海外网络的不断完善,也应努力拓展这类业务,这不仅是市场的需要,也是银行业务发展的要求。由于跨国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的相对劣势,我国商业银行的扩展策略可借鉴国外银行的经验,如通过合并或兼并的方式,很快获取当地客户资源、经营网络和人力资源,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此外可利用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通过网上银行服务占领新的业务领域。具体安排如下:1 选择成熟的国际金融产品为平台,逐步构建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金融产品序列。随着国际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加快,国际金融市场上新型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层出不穷。但是,金融创新的加快特别是大量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