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理论视角下的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探究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56802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7.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理论视角下的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探究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活动理论视角下的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探究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活动理论视角下的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探究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活动理论视角下的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探究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活动理论视角下的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探究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动理论视角下的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探究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理论视角下的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探究 毕业论文.doc(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活动理论视角下的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探究目录摘要VAbstractVII第一章 绪论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21.3 论文结构3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52.1 任务型教学52.1.1 任务的定义52.1.2 任务的特征72.1.3 任务的结构要素82.1.4 任务型教学的模式82.2活动理论102.2.1 社会文化理论102.2.2 活动系统112.2.3 活动层面132.3 相关研究评述142.3.1国外相关文献评述142.3.2 国内相关文献评述15第三章 研究设计173.1 研究目标173.2 研究方法173.3 参与者及数据收集183.4数据分析18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94.1小组任务的“活动”层面194.1.1 主体小组成员204.1.2 客体任务目标与活动内容214.1.3 共同体教师和任务小组214.1.4 工具语言中介与物品224.1.5 劳动分工与规则234.2小组任务的“行动”层面244.2.1 教师的指导和小组的行动244.2.2 目标驱动下的任务行动环274.3 小组任务的操作层面284.3.1 A小组的操作及产品“Bomb Club”294.3.2 B小组的操作及产品“Literature CLub”314.3.3 C小组的操作及产品“Melody Club”324.3.4 D小组的操作及产品“Games Club”364.3.5 E小组

3、的操作及产品“Table Tennis Club”38第五章结论415.1主要研究结论415.2教学启示42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43参考文献44附录49附录一:录音话语转写标拄符号49附录二:课堂录音与学生小组对话转写(部分)50附录三:小组学生行动记录(部分)56附录四:小组产品图像57致谢58 摘要 任务型教学是当代外语/二语教学倡导的主流教学方法之一,其核心是学生在完成真实交际任务的过程学习和发展语言,同时发展学生参与、探究、合作的能力。过去十多年人们主要从交际教学和二语习得的理论视角探讨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本研究尝试用“活动理论”这一新的视角探析任务型教学中的小组活动实际过程

4、和学习成效。活动理论是社会文化理论的一部分。由维果斯基建立的关于人类心智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类心智机能的发展源于社会活动的参与,个体在参与活动中与他人发生交往与互动,在此过程中参与者以语言和其他文化制品(artifact)为中介工具,实现意义共建,并最终内化为个体的心智功能。活动理论是对该社会活动过程及其运作的描述分析框架。主要包括一个由主体、客体、中介、共同体、分工和规则等六个要素构成的活动系统,和分为活动、行动和操作的三个运作层面。本研究运用活动理论的分析框架,对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小组活动进行深入观察与分析。揭示出参与者如何开展任务活动,从活动,行动,操作三个层面及其关联解析小组

5、任务活动的运作过程,并对任务活动中主体,客体,共同体,规则,劳动分工,工具六个要素分别进行了描写;尤其侧重在第三层面(操作)和主体、客体、中介要素上,运用会话分析方法,深入描述了小组成员的互动过程与特征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发展。研究数据是在南京某高中两个班学生按小组完成制作海报任务的活动过程中收集的,包括课堂录音行动记录,小组讨论录音,任务产品收集。研究者在活动理论框架下经过数据的细致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果:第一,任务小组的学生可以构成活动系统,主体是小组学生、在工具中介下对客体实施行动是其核心的内容,这些行动指向意向中的“产物”,即任务目标。根据系统中的每个要素来分析,能够比较全面的观察任务的

6、执行过程,因此活动理论提供了一个综合的角度去观察任务,分析任务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第二,工具在任务小组的活动中有布置任务,思维表征,制作产品的功能。就实体工具而言,电脑是使用最频繁的工具;在抽象(心理)工具中,语言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教师的语言能够促进学生对任务目标的理解,输入任务信息,帮助主体结合生活情景理解任务,学生互动的话语可以加深学生对任务活动的理解。第三,任务小组活动的“共同体”与“分工”与“规则”两个要素有密切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领者,任务布置者,学生为学习者,规则是学生会遵从教师的意愿。小组活动的过程中,不同成员完成不同的工作,小组的组长,和其他小组成员之间构成了一种组织

7、、指导的关系。小组成员之间彼此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关系有利于任务产品的完成。 第四,在“行动”层面上,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行动可以连接成一个以行动目标驱动的环形(Lai,2013)。在教师的中介作用下,学生的语言发展是先内化任务的信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经过合作,在教师和同伴的语言中介作用下加工信息,最后将内化的信息外化为任务的产品。 第五,任务产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小组学生在决定任务主题时的认同度或一致性,认同度高的小组学生更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成员间有更好的讨论互动,集体活动内化为个体的认知发展;2)任务小组讨论中是否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明确有利于对任务活动的情景主题的把握,并最终影响

8、小组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3)讨论内容是否应用于任务产品的制作过程:只有将讨论中形成的集体智慧明确反映到任务产品的实际制作中才能够提高任务产品的质量。关键词:高中英语,活动理论,任务教学,小组活动Abstract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one of mainstream moder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in which students learn a language through engaging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ve tasks. Beside learn

9、ing language, students also gain in their capabilities of inquiry-based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Over the past decades people have mainly discussed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TBL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is research attem

10、pts to use the framework of activity theory,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to examine TBLT, focusing on the actual process of students doing the task in groups and effectiveness of TBLT activites. Activity theory is a part of social culture theory originally developed by Vygotsky, which holds that deve

11、lopment of human mind is the result of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activities. When communicat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others in such activities, humans use language and other cultural products (artifact) as mediating tool to realize the meaning construction, and finally it will turn into the individual

12、 mental construction. Activity theory is a descriptive framework on the process of social activities and operations,which includes six elements: subject, object, mediation, community,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rule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a social activity can be analized at three levels: activit

13、y action and operation.This study uses the activity theory as the analytic framework. The researcher observed and analyzed the team work of TBLT in senior high schools,which reveals how teachers and student groups carried out the tasks at the levels of activity, action and operation; and how the six

14、 elements of the TBLT group activity system, ie. subject, object, community, rules, labor division functioned and related to each other. Particularly, the researcher use conversation analysis method in the third level (operation) to deeply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ction process of team

15、members as well as their cognitive development.The research data was collect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ng a poster-making task in two classes of a high school in Nanjing. The data included tape recordings of classes and group discussions, and collection of the club posters as products. Aft

16、er activity-theory-based data analysis, the following results are achieved:Firstly, the task group of students could form an activity system, subject being the group members, and the core content is implementation of tools toward the object, these actions point to the intention of the product, namel

17、y the objective of the task. From each element in the activity system, it is a very comprehensive aspect to analyze the process of how students do the task.Secondly, the tools used performed functions of assigning the task, mental representation, and making the product. In terms of entity or physica

18、l tools, the computer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In terms of abstract/psychological tools, language plays an important mediating role: teacher talk ca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task goals, input the task informatio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asks in context. Students interactive discourse ca

19、n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task.Thirdly, the community and division of labor and rules in the TBLT activities investigated were closely link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teacher acted as the leader, the assigner, the students are learners, and will follow the rules in the wishes of teac

20、hers. In group activity process, different members did different work. The team leader forme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 members as an organizer and guider. Establishment of mutual trus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eam members were highly important to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he product achieved.Four

21、thly, the students actions and the teachers aim-oriented guidance formed a graphical blueprint of the guidance cycle. The cycle was based on students concrete actions taken under the drive of their goals. With the mediation of teachers, the first step of students language development was the interna

22、lization of the task. And in the process of completing the task through cooperation, students processed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teacher and other peers discoursive mediation. Finally they externalized the mental development into product.Fifthly, effectiveness of the activity and quality of the produ

23、ct were affected by several factors. 1) The agreement of group membersopinions when deciding on the task subject-matter: more congruous preference about the subject led to better individuals initiative and group cooperatio,hence individuals cognitive development. 2) A clear goal in group discussion:

24、 the grasp of the situational context had effects on the product. And 3) Application of the group discussion results to product-making: only when applying explicitly the collective wisdom arising in discussion to actual making of the products can the good quality of products were achieved.Key Words:

25、High School English;Activity Theory;TBLT;group work60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己成为我们日常交流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相应的,英语教育就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和片面地追求高考升学率的影响,造成一些高中的英语教育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外语的效率不高。新世纪基础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过去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同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26、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英语教学中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改革。教育部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讨论、探究和合作中,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交流。鼓励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角色,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和发展标提出适合自己教学条件和学生需要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写进了实施建议,对英语教师来说,无论是从教学还是从能力还是专业知识水平上来讲,都着实是一大挑战。译林出版社推出了与新课标配套的新版牛津高中英语教科书

27、。这本教材的编写积极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改变了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培养的倾向,倡导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来驾驭教材。在这个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包含了Task板块和Project板块,这些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执行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从实践角度看,任务型教学被一些师生认为任务难以实施和操作,或觉得成效不大、浪费时间,因此教材中的有关部分常不当使用甚至弃之不用。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学生仍然面临重大的考试压力,家长、学校和社会对任务型教学方法了解还不是很透彻,这些对中国本土化任务型语言教学

28、模式的推广不利,不能反映其特有的优势(林琳,2012)。因此,任务型教学法在实践中的运用还面临着重重困难。另外,从研究角度看,已有的研究侧重对任务教学的性质概念特点进行理论探讨,国外学者如Nunan(1989),Skehan(1998),Ellis(2003)把任务理解为学习者运用目的语来实现某个目标的有意义的活动,并且认为这一活动是一个完整的交际过程,二语习得的研究者更注重任务活动中的语言交际功能。国内对任务型的教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龚亚夫、罗少茜(2003)出版专著,介绍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到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鲁子问(2002)从宏观方面介绍了任务型教学,

29、并阐述了任务型教学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程晓堂(2004)提出任务教学理论是交际教学和二语习得理论共同推动的结果;贾志高(2005)指出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必须明确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国内任务型教学的研究更偏重于理论介绍,实践中的问题以及任务的设计等,对任务具体实施的情况,尤其是学生小组的活动缺乏实证分析,因此关于有效运行任务教学目前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近期,在2011年11月第四届任务型语言教学国际会议上Ellis也指出以往的任务型教学研究往往忽视了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的自身经历。(颜奕,裴光钢 2013),许多研究者从输入/互动理论、认知理论的视角研究探讨了任务型教学的定义,设计,

30、任务结构,但是从微观角度去观察学习者的实际活动相对缺乏,学生学习动机、表现及成效的微观评价框架还不够完善。1.2 研究意义任务型语言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目前成为我国外语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相比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结果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自主权。本研究的意义可以分为如下几点:(1)实践意义:本研究关注任务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以及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直接用英语完成各

31、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不仅关注任务本身,更关注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联系从社会文化理论,活动理论观察任务教学的过程,更对促进任务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意义。(2)理论意义:鉴于任务型教学的广泛应用,对此的研究也已经成为了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论题。目前,国内对任务型教学的研究,重点在于教学模式及其意义的探讨、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角色的转变、任务设计等等,对于任务型教学的分析模式基本从任务设计和任务结构出发,而对于任务型教学中,学生具体的活动,如何具体开展任务,产品的影响因素和任务过程中学生认知发展研究比较单一,缺乏更深入的探讨,所

32、以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视角活动系统理论视角,观察并分析学生怎么样进行任务,以此探讨任务型教学实施的有效性。活动理论来源于社会文化理论。 1934年,维果斯基过世后所出版的思维与语言,标志着社会文化理论的开端。列昂节夫,根据维果茨基的思想路线,将中介作用、工具使用、人际互动等概念置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分析框架下,强调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该理论后经Engestrom等人(1999)的发展,形成了更完整的体系。本研究基于维果茨基学说的社会文化理论包括中介、内化、活动、最近发展区等核心概念,把主体(学习者)与周围环境(其他主体、资源、

33、社会的、文化的因素)等联系到一起,对推进任务教学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外语教学具有实际意义。(3)方法探新意义:本研究的框架是活动理论,其中活动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有主体,客体,工具,共同体,规则和分工。这对我们理解英语课堂的活动系统、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中介作用和课堂互动与促进发展的关系可以提供一种更宽阔的视野。任务型学习中的“任务”就是指做真实生活(或接近真实生活)中的事情(Nunan,1989),这就是学习者所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任务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有明确有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询问、沟通、交涉、协商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

34、任务,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分析活动系统中的因素是主要部分,而这个活动系统都是围绕主体(即学习者)展开的,可以说这种研究框架真正实现了“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学生会借助各种工具,从课文材料到网络资源、从教师到同伴,都可能成为被运用的中介手段(刘学惠,2011)。本研究应用活动系统理论来分析英语教学中的任务,主要探究在任务型教学中的几个要素(主体,客体,共同体,劳动分工和工具),活动的层面(活动,行动,操作)与任务型教学的有效性的联系。所以用活动系统为框架进行学生任务活动的分析、会话分析可以起到丰富定性研究的意义。1.3 论文结构本篇论文一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介绍部分,介绍了论文题目的研

35、究背景,研究的理论,实践和方法探新的意义以及论文的总体结构。第二章是本研究的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文献综述包括关于任务型教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任务的定义,特征,任务教学的模式,理论基础部分是本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社会文化理论,其中包含社会文化理论的几个核心概念:中介作用,最近发展区,活动系统理论以及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三章是研究设计部分,包括研究目标,研究问题,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四个部分。第四章对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分别按照小组任务的活动层面,行动层面和操作层面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将活动系统的六个要素与这三个层面进行具体的结合,讨论任务小组活动的过程和小组成员的认知发展与任务产品的有效性。

36、最后一章为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总的结果、教学建议以及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2.1 任务型教学2.1.1 任务的定义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的核心思想就是模仿人们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运用语言来从事这种活动。在中国目前以英语作为外语的情况下,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原则就是要尽量创造类似于二语习得的环境,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分成若干具体的“任务”,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林琳,2012)。国内外的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任务”进行了不同的定义。Michael Long是较早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学者之一,他认为(1985):任务是一个人为了无偿地或为了某种目的去

37、承担的一份工作。任务的例子包括:给栏杆刷漆,给小孩穿衣服,买一双鞋子,填一份表格,预定机票,去图书馆借书,报名驾照考试,打字,将信件分类,写一张支票等。也就是说,任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做的事情,无论是工作,学习,或是介于两者之间。 从Long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任务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有意义,有目的的活动。语言教学中的任务应该是与现实中这些事情相同或类似的事情。Richards等人在1985年版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中给任务下的定义是:任务是学习者在处理或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项活动或行动,比如一边听指令一边画地图、根据指令进行操作。

38、任务一般要求教师明确什么是成功完成任务的标志(Richards, Platt & Weber, 1985: 289 ) Richards等人认为任务就是学习者首先理解语言,然后输出语言,完成的各种事情。Prabhu的定义与Richards等人的定义比较相似。他在其经典著作Second Language Pedagogy中给任务下的定义是:任务是一项需要学习者从所给的信息中,经过一些思考过程,让学习者控制和规范这个过程,从而取得结果的活动。Prabhu的定义有两点重要的地方,即“思考过程”和“得到某种结果”。任务不是简单的语言操练活动,需要学习者通过一系列的思考和合作活动,进行交际活动才能完成。

39、另外,任务要有结论或结果。没有任何结论的任务称不上是真正的任务。David Nunan也是较早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在经典著作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lassroom中,给交际性任务下的定义是:交际性任务是指课堂上学习者理解、处理、输出目的语或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各种学习活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不能主要集中在单纯地操练语言形式上,要以表达意义为主。后在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中指出任务分为目标性任务和教育性任务,教育性任务是发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应该是形式与意义的和谐统一。(David Nunan著

40、,黄爱凤导读,2011) Peter Skehan是近些年来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非常活跃的学者之一。他在专著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中指出了任务的几个要素:表达意义是首要目的;学习者需要解决某个交际问题;学习者所做的事情要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活动有联系;完成任务是最重要的;对活动的评价要以结果为依据(1998)。从目前的文献情况来看,Skehan对任务要素的归纳是相对比较全面的,并且这几点要素己经发展成为设计任务的原则了。Willis(1996 )认为:任务是学习者为了取得某个结果运用目的语进行有目的交际的活动。Breen (1987)从语

41、言学习的角度来界定任务,他认为:任务是教师精心组织设计的以促进语言教学为目的的各种教学活动。这些活动有自己特定的目标、适当的内容、特有的学习程序以及各种不同的成果。Ellis(2003)认为任务是一项工作计划,要求学习者学会使用语言去达到成果,这个成果可以被评价是否有足够的内容传递,最后,需要他们给予更多对于意义的关注,并且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资源。虽然对任务的界定有很多,也包括不同方面,以上大多数的定义者是交际教学倡导者或二语习得研究者,定义的侧重点更偏向于语言的交际和语言交际的成果,本研究从活动理论来分析任务,更侧重于任务活动的过程,即中学生小组怎样完成这个活动。 团队合作能够更有效地完成任

42、务(VandeBerg,1980),在本研究中基于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以主体学生为中心,以合作为方式,以任务型活动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体验、探究、讨论共同制作出任务产品的整个过程。所以,基于对于以上定义的借鉴和分析,笔者认为从活动理论视角看任务必须要涉及到情境、目标、活动、合作、结果五个方面。首先,创立真实情景对语言学习非常重要,语言离开特定的情境,意义无法独存。其次,任务需要有特定目标,没有具体目标无法设计任务。在本研究中,活动系统的框架中一个核心成分就是客体,即任务的目标。再次,团队合作可以更有效地进行任务的开展,在同伴,教师的中介作用下,学生的认知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最后

43、,所有任务都要付诸于一定的活动,在互动交流中完成。这是本研究的重点研究对象任务开展的活动过程。所有的任务完成后都必须有产品输出,产品体现任务小组学生的思维过程,判断任务实施有效性。2.1.2 任务的特征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任务型教学的特征进行了总结。Skehan(1998)结合了之前学者的研究,提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五个特点:(1)意义是最主要的。(2)学习者不是机械刻板地去重复别人给的意义。(3)任务与真实世界活动有相关联系。(4)任务完成具有优先权。(5)任务的评价要根据任务的结果。我国学者鲁子问(2002: 1213)通过对任务型教学的研究,总结了任务型教学的五个基本特征

44、:(1)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教学的一种新的形态,而不是交际法的替代物。(2)任务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3)任务型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4)任务型教学强调以完成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活动。(5)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Ellis(2003)认为任务标准具有六个重要的特点。表1 任务标准的六个特点(Ellis,2003)标准解释任务是一项工作计划任务需要教师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计划。但是学生的真实表现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与教师计划相同。任务的主要焦点在于意义学习者的焦点应该在交换信息,相

45、互理解和交流上,而不是在形式练习上。学习者应该可以选择语言资源或者非语言资源去完成任务。任务需要真实世界的语言使用过程学习者应该参与能够在真实世界中找到的活动,比如有目表的填表,问答任务可以涉及任何四种语言技能中的任意一种工作计划可能需要学习者阅读或者听一篇文章,展示他们的理解能力,或者完成口语表达或是写作,或者是对于接受技能(读,听)和生产技能(说,写)的结合。任务需要认知过程这个工作计划需要学习者为了完成任务有认知的过程比如选择,分类,排序,找理由,评价信息。过程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语言选择但并不是决定学生的语言。任务需要有一个清晰的交际结果任务需要一个非语言的任务成果,是活动的目标,成果决定

46、了任务是否完成。 程晓堂(2004)认为,任务型教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通过任务来学习语言;强调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学习活动以表达意义为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鼓励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理念有很大区别,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在交际中实现语言的表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各种任务来实现语言教学,即用目的语进行各种交际活动,完成有目的的教学,任务型教学实际上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2.1.3 任务的结构要素 D.Nunan(1989)认为,“任务型教学

47、”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一定结构性,它由以下要素组成: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 动 方 式(activity)、师 生 角 色(teacher/student role)、教 学 环 境 (setting) 等要素组成。Goals Teacher roleInput TASK Learner roleActivities Settings 图1 Nunan(1989)任务的结构要素图1中目标是隐含在任何学习任务后的总意向,输入是指使任务开始的资料,活动是指学习者所做的事情,学习者的角色指的是学习者在任务中所起的作用,包括参与者、讨论者。教师的角色是指教师在任务中所起的作用,包括设计者、建设者和促进者,场景是指教育环境的布局和安排。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真实生活任务教学强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即做各种事情),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探究学习、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2.1.4 任务型教学的模式自从90年代中期,有很多学者对任务型教学的模式进行研究。本文探讨一些第二语言教学领域最受关注的一些模式。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