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海音小说中平民意识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57018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林海音小说中平民意识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浅析林海音小说中平民意识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浅析林海音小说中平民意识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浅析林海音小说中平民意识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浅析林海音小说中平民意识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林海音小说中平民意识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林海音小说中平民意识毕业论文.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摘要平民意识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思想,肯定了普通人的价值及其存在的意义, 意图引起社会对平民施以人文精神的关怀。林海音出生平民家庭,她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文坛最有实力的女作家之一。林海音选择平民话语叙述的方式进行文学叙事,传达出她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而对林海音的代表作品城南旧事的平民意识进行分析,某种程度上也是进入作家内心的1条 通道。因此,本文以城南旧事文本为依据,探讨林海音小说的浓郁的平民意识,对于深入研究林海音的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和他个人的生命体验、精神世界以及艺术气质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也是对林海音小说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关键词:林海音;城南旧事;平民意识Abstr

2、act Civilian consciousness on the life of the common people, ideas, affirmation of the value of ordinary people and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Intention to cause social care to civilians with humanistic spirit. Lin was born in civilian family, she is ShangShi Ji literary world in the fifties and sixti

3、es Taiwan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woman writer. Lin choose civilian discourse narration Literary narrative in the form of conveys her unique aesthetic temperament and interest and values, and generation of Lin Table works of the city civilian consciousness were analyzed, and the inner part into the

4、 writer a channel.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ity in the text, explore the rich, Lin novel Civilian consciousness, for further study of Lins novel creation of artistic style and his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 spiritual world and artistic temperament has a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

5、ficance and academic value,is the dee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Lin novelKey words: Lin haiyin; City; Civilian consciousness目 录1 引 言12 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中的平民意识的表现22.1 平民意识塑造纯美的世界22.2 平民意识体现生活的本真32.3平民意识构建起悲惨的女性世界42.4平民意识中的家园思想53 林海音小说的平民意识产生的原因63.1 林海音的人生经历是其平民意识产生的根源63.2 信仰影响林海音的文学创作73.3 社会责任历史使命

6、使其创作关注平民生存状态74 林海音小说创作中平民意识的意义84.1林海音对平民文学的继承和改造94.2作品展示林海音的审美理想94.3 多维度还原生活的真相10结语11致 谢12参考文献13浅析林海音小说中平民意识1 引 言意识是人性的本原,平民意识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产物。古代儒家的“民本”思想是朴素的平民意识体现,“平民”就是普通的百姓,是相对于特权统治阶级的一种阶级身份。平民意识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思想,肯定了普通人的价值及其存在的意义,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种平等包含思想、交流、生活等各个层面的内容,同时意图引起社会对平民施以人文精神的关怀。平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是

7、时代发展的主流。林海音出生平民家庭,她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文坛最有实力的女作家之一。作家根据她7-13岁的生活背景为原型创作了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集城南旧事。全书由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等五个各自独立的故事组成,每个部分各自描写了一个故事。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包含着作者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以深挚的笔触追述了老北京城南的旧事,诉说着人世复杂的情感,可以说书中浸润着林海音深沉的平民意识。林海音选择平民话语叙述的方式进行文学叙事,传达出她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而对林海音的代表作品城南旧事的平民意识进行分析,某种程度上也是进入作家内心的一

8、条通道。林海音城南旧事中平民意识呈现出来的北平具有时代特色的生活画卷、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索、外乡人对故土的眷恋,更能引起读者的思索,让她的作品富有感染力。林海音之所以钟情于北平市民世界的描写和摹写,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有着非常强烈的平民意识。正是这种明确而强烈的平民意识,使得林海音笔下的平民形象特征鲜明、栩栩如生,从而丰富了五四以来“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的题材和表现领域,也使得林海音笔下的平民世界有别于或高于其他作家的同类作品。综观前人对林海音及其作品城南旧事的关注与研究,可以集中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分析城南旧事艺术特色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较为典型的有:余之小说艺术特色赏析、曹普军光

9、阴的故事林海音解读等文,这些文章是从作家人生经历、作品人物刻画等方面集中讨论的。第二,童年情绪与儿童视角也是众多学者研究城南旧事所关注的一个焦点。学者罗相娟的以质朴童心感悟人性之美林海音的儿童叙事视角以及曾欢的趣味人生的趣味书写论林海音散文中的两个世界等文集中研究作品中儿童视角及儿童化语言。第三,受文化乡愁的深刻影响,前人肯定文化与创作的继承和连续,因而多把自传性质的城南旧事归结为抒发作家的一己之情。在研究城南旧事的文章中,从平民意识角度研究城南旧事的论著目前还比较少。探讨林海音小说的浓郁的平民意识,对于深入研究林海音的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和他个人的生命体验、精神世界以及艺术气质有着非常重要的理

10、论意义和学术价值,也是对林海音小说研究的深化和拓展。本文尝试在这些论述的基础上,研究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平民意识”的表现,产生原因及其独特性意义,深入到林海音的精神世界和创作世界,从而希望对全面真实的研究林海音做些帮助,以期对林海音著作的平民意识有更深层次的解读。2 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中的平民意识的表现2.1 平民意识塑造纯美的世界 随着以“平民意识”为主导思想的现代平民观的提出,许多作家纷纷关注平民的生存状态,并通过创作作品体现平民的生活,平民在文学中的话语权受到越来越多的作家的重视。作家们试图通过描绘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通过平民的眼光,运用平民的思维来关注这个世界,还原生活的本真状态。林海

11、音小说中塑造起一个纯美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人物几乎都来自普通的百姓,对这些普通人生活的描绘,展示其作品的平民意识。平民是社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平民的生活也最能展示社会生活最本真的状态。在城南旧事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平民的生活状态对作家的影响是很大的,作家为了使她所描绘的这个世界更加纯美,特意借助平民儿童英子的独特视角来观察平民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反映最底层平民的真实存在。平民儿童与其他出身高贵的儿童不同,由于生活的艰难,他们更早地体会到人生的不易与艰辛。虽然如此,但由于儿童的天性使然,使得平民儿童的世界远比成人的世界来得清澈纯美。城南旧事通过英子这一平民儿童的眼光来描绘老北京平民的生活也显得更为

12、真实。作家在小说中化身为一个平民儿童,通过她的眼睛观察平民世界生活百态,以平民儿童的口吻讲述平民成人世界的故事,使得作家所构造的这个世界更为清澈纯美。林海音让平民儿童英子来述说故事,用英子充满童稚的眼睛观察世间百态,回忆故乡童年生活的片段。小说描绘了童年生活的各种景和人:悦耳的驼铃、小胡同深处的井窝子、唱匣子、宋妈、兰姨娘等等。透过这些充满着温情而细腻的人和景,作家把一幅美好亲切的童年生活画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小说以一个平民儿童小英子的眼光来观察世界,把不同的事件贯穿在英子的成长的过程中。林海音通过平民儿童英子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揭示成人世界的生存景象、表现世界。在惠安馆传奇中,作者这么描绘平民

13、儿童世界单纯的生活“一个破藤箱子里,养了最近买的几只刚孵出来的小鸡,那柔软的小黄绒毛太好玩了,我和妞儿蹲着玩弄箱里的几只小鸡。看小鸡啄米吃,总是吃,总是吃,怎么不停啊!”这种充满童真的幼稚与单纯可以唤起人们沉睡在记忆中的童年往事。“她摘下来了几朵指甲草上的红花,放在一个小瓷碟里,我们就到房门口儿台阶上坐下来。她用一块冰糖在轻轻地捣那红花。”。在平民成人的世界里,秀贞被当做一个伤风败俗的疯女人,但是在英子眼中,她却是自己的朋友,是一个值得可怜的母亲。“英子,人家都说我得了疯病,你说我是不是疯子?”“不,我只觉得秀贞那么可爱,那么可怜”在英子眼中,秀贞根本不是疯子,她的种种异于成人的举动,只是因为

14、难以控制对爱人和孩子的思念。只有在儿童纯洁的心灵中,我们才能看到的单纯的不带功利性的同情。当然,小说中同样存在成人平民的一些话语表达,这些是对故事完整性的一种补充。平民儿童与成人的生活紧密相连,过早地体会人间的艰辛让他们能通过眼睛洞悉世间的忧愁和悲惨命运,但由于缺乏人生阅历,他们并不能看穿生活本身,也难以发现忧愁和命运的根源。所以,平民儿童眼中的世界是清澈的,是充满希望的。作家借助平民儿童天真无邪的目光来观察世界的人和事更有助于作家描绘和体现平民世界中人性的真善美。这更利于我们阅读者从作品中发现独特的人性美,感悟她的小说清新自然的风格。由此,林海音通过平民儿童的眼睛,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纯美的平民

15、世界。2.2 平民意识体现生活的本真生活最真实的状态寓于普通世人平凡的生活之中,林从海音的平民世界中我们可以发现,诗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们身边的一切或美好或丑陋的事物。城南旧事作者通过讲述各色平民的人生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告诉读者生活最为本真的状态。这也给予了作品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要充分感受这个空间带来的美感,我们就需要用一双清澈的眼睛,一颗纯洁的心灵透过作者对平民生活状态的描写去感悟作品对生活最为本真的展示。城南旧事之所以能同时得到成人和儿童的喜爱,获得读者群体的普遍认可,与其所描写的故事充满着人性的刻画、人生的描述及社会的描写,是一种弥漫着哲思和诗情画意的本真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其他作家

16、展示平民苦难生活不同的是,林海音通过讲述一个个平民的故事,写出平民生活的艰辛,这种艰辛不会让读者感到压抑的沉重,而是带给读者一个真实又有诗情画意的平民世界。女作家比男作家有着更细腻的情感表达方式,她们的思维与情感更能够帮助他们认真细腻地去感受生活、描绘生活,并把她们所看到、所认识到的生活用文字表达出来。林海音笔下的平民世界的生活不仅有苦难,也是充满诗意的存在。这种诗意通过童年时代的英子去讲述,借助一颗童心去表达,使得故事显得更加的亲切自然。英子是平民儿童的代表,她的心灵是纯洁美好的,她的生活是无忧快乐的,她的世界还未受到功利思想的污染,她的感情还没有被岁月钝化。林海音所构造的平民世界中我们可以

17、发现,诗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们身边的一切或美好或丑陋的事物,是我们从平民世界生活中得到的最美好的感悟。2.3平民意识构建起悲惨的女性世界林海音小说从底层普通女性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去看待世界,通过描绘底层平民女性的生活更能够充分展现特定时代女性的真实生活。作家本人作为一个女性,带着对平民女性的关切的情怀去塑造底层平民女性人物形象,以女性所特有的心理反映底层平民女性的命运和生存环境等问题,更细致地体察底层平民女性所被人忽视的悲苦感受,展现出女性的无奈和她们充满悲剧色彩的命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的宋妈、秀贞和兰姨娘是她塑造的三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通过这两个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作家在不停地思考着中国妇

18、女的婚姻命运之路。宋妈是那个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北方家庭中忠实色仆妇的典型。她为了生计,到了英子家里当奶妈,希望靠着自己赚钱能养活丈夫和年幼的孩子。由于找了一个不负责任的丈夫,她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最终沦为生育的工具,无法超越历史安在女性身上的枷锁。兰姨娘是个苦命、泼辣叛逆的女性,她三岁被卖,十六岁成了妓女,二十岁当了比自己大六十多岁的老头子的小妾。秀贞的命运则更具悲剧色彩,她与大学生相恋并生下孩子,心爱的人不知所踪,孩子也被送人,在对爱人和孩子的思念中,精神失常,最终死在寻找爱人的车轮下。作家把笔下的人物和自己生命的体验相结合,借助小说书写自己对人生、婚姻、家庭的体悟。2.4平民意识中的家园思想林

19、海音是台湾乡愁文学的代表作家,她的作品无疑也带着深厚的地方色彩,其作品通过一系列平民朴素的思想之前展示家园意识。北京是林海音的第二故乡,她在那里求学、恋爱、结婚、生子,那里有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是她魂牵梦绕的地方。然而,作为一个漂泊的外乡人,对故乡台湾的思念也无时无刻不在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中体现出来。在作品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表述“我们从前不住在北京,是从一个很远的岛上来的。”,“我想起妈妈说过,我们是从很远很远的家乡来的,那里是个岛,四面都是水,我们坐了大轮船,又坐大火车,才到这个北京来。”。作为一部自传性的小说,幼年的英子实际是作家的化身,英子的话说出了海音内心的声音。即使他们一家在北京生活

20、的时间很长,就连她的父亲也在北京逝世,但北京之于他们就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地域,他们一家客居在这里,过着与北京城里其他人一样的生活,但他们的根在遥远的海岛上,他们在北京仅仅是“既然来了,就多住几年”,并没有打算长久在这里扎根。因而在作家30岁的时候,她又带领家人毅然回归到台湾。台湾与北京在文化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她的父亲和母亲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在台湾客家文化的熏陶中成长起来,所以即使他们生活在北京,却很难真正地融入到北京的文化中去。北京人秀贞的妈妈称英子为“小南蛮子”,英子的父亲则用“他们这些北仔鬼”来称北京人。彼此之间存在文化的隔阂。语言根植于母体文化中,是母体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自然而然

21、要受到漂泊作家的关注。台湾的乡愁文学在追踪传统的道德思想的同时,也在追忆带有浓郁地方风情的民俗文化。林海音是一名成长在北京的普通的台湾平民,作为台湾乡愁文学的代表作家,她的作品无疑也带着深厚的地方色彩,尤其是富有特色的方言的运用,更是这一特点的有力体现。作品中英子的妈妈一直说不好北京话,她把“买一斤猪肉,不要太肥”说成“买一斤租漏,不要太回”,把惠安会馆说成“灰娃管”,把二十念成“二俗”。英子的父亲则把惠安会馆说成了“飞安会馆”,父亲在日常生活中也总是说台湾客家的方言“做唔得!”。在他们这些充满着诙谐的北京话背后潜藏着的是深沉的故园意识。3 林海音小说的平民意识产生的原因3.1 林海音的人生经

22、历是其平民意识产生的根源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家的生活经历是其创作素材的来源,也是其审美理想的表现。林海音在写第二故乡北京时带有浓郁的地方民俗民风。林海音平民生活的经历使其创作关注普通大众的生存状态。1918年林海音在日本大坂出生,3岁随父母返回台湾,5岁全家迁居北京南城。30岁时她举家再次返台。地域的变迁带来了不同文化的碰撞,自幼迁徙漂泊的林海音,羁旅漂泊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文学主题,从孔子开始,我们的文人似乎都不能逃脱漂泊的宿命。基于这种原因,中国古代的文人更是表现出对这一主题的独特情怀。在林海音无奈漂泊的人生中,北京是她的第二故乡,她在那里求学、恋爱、结婚、生子,那里有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是

23、她魂牵梦绕的地方。在那里,她走过了二十多个春夏秋冬,北京的民俗民风潜移默化地渗入了作者的血脉。老北京的生活琐事、民风民俗、人文景观都由她向人们娓娓道来。比如佛照楼的八珍梅,打糖锣的酸枣面儿、印花人儿、虎坊桥这些使得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人是富有感情额动物,面对漂泊,尤其是平民迫于无奈的漂泊,在与亲人天涯海角互相别离的生活中,内心深处总是潜藏了深厚的情怀。正因为如此,林海音就更能理解平民无奈的漂泊之苦,更能感悟平民们为了生活背景离乡的无奈。一生漂泊的林海音,对于平民林海音生活在北京的平民世界中,她周围的人几乎都是最为普通的平民。她的小说城南旧事中的宋妈、兰姨娘都是一直漂泊求生存的平民妇女。宋妈为了

24、生计,从农村漂泊到了英子家里当奶妈,希望以此来养活家人。兰姨娘的人生更是处在不停的苦难的漂泊中,她三岁被卖,十六岁成了妓女,二十岁当了比自己大六十多岁的老头子的小妾。作为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城南旧事里面的宋妈和兰姨娘都是以林海音人生中遇到过的真人为原型进行创作的。正因为有了这些漂泊不定的人生经历,使得林海音在创作城南旧事这部小说时,给予了那些与她有着相同的命运的底层平民女性的生活以极大的关切。3.2 信仰影响林海音的文学创作作家的信仰会影响其创作。上世纪初期,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不断推进,各种新思潮纷纷涌入中国,并对作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古代文人信仰单纯不同,新时达的作家的信仰和追

25、求日趋多样。林海音的父母笃信基督教,这对其信仰产生了影响。基督教的救世信念对林海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城南旧事中的平民意识源于基督对平民的关注。如果说林海音漂泊不定的人生经历是其作品中平民意识产生的基础,那么基督教救世情结则把林海音小说中的平民意识提到了更高的境界。在基督教救世思想的影响下,出生于书香世家的林海音,在成为作家之后,就把基督教的济世救人的教义寄托在她笔下那一群底层平民妇女的身上,把创作的主体定位为那些在精神上受到她极大关注的平民妇女,并以深情的笔触刻画了诸多的受到磨难和迫害的底层平民妇女形象。林海音同情这些妇女的遭遇,描写底层平民女性不幸的家庭和婚姻生活,通过这些反映了底层妇女地位

26、的卑微低下和凄清哀怨的心灵。林海音非常同情这些底层平民女性的不幸遭遇,与其他女权主义作家的激进的做法不同,她以温婉的言语,包含深情的描述表达了对底层平民妇女的关怀。林海音孜孜不懈地追求人性的善,在作品中评判人物的善恶,并把对底层平民妇女的关怀上升到宗教关怀的层面上。我们从林海音的生平经历中不难看出,林海音的思想中,始终浸润着中国文人济世救人的情怀的思想,同时在基督教救世思想的影响下她又对底层平民妇女抱有一种宗教式的同情。这使其人格更为高尚,同时也使其作品中增添了难能可贵的平民意识。正是因为城南旧事中所流露出的平民意识,给予了林海音的作品以更长久的艺术生命力。3.3 社会责任历史使命使其创作关注

27、平民生存状态作家都有其创作的使命感,这是作品拥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源泉。林海音的社会责任使命使其创作时关注平民生活的状态。作为一名著名的女性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创作大多数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女性的生活为题材。她以女性的柔情去刻画底层平民女性的痛苦和悲哀,通过底层平民妇女不幸的人生来反映人生的苍凉。正如台湾著名文学评论家叶石涛所言:“她(林海音)往往能从世界妇女问题的症结,来思考今日台湾妇女的特殊遭遇,深度已达到超越女性的界限”。 综观几千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几千年来世界一直处于男权统治之下。话语权掌握在男性手中,这种现象导致了女性自主意识的失落和泯灭,表明对自身性别的自卑和回避已经根植于

28、许多女性的内心深处。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我国的兴起,人道主义思潮在我国得到了发展,男女平等的呼声日益高涨,女性自主意识的重新唤起和发扬就成为一种强大的呼声。这时候,“女性意识”开始崛起。“从女性主体的角度来说,女性意识可以理解为两个层面: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二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而在学术研究中,往往因为男性本位的艺术观念或者整体的偏见,在很长的历史时期甚至持续至今,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女性的社会身份,造成了女性社会性别的丧失。女作家们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努力通过笔下那些生动具体的女性形象,思

29、考和表现她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从而来发现自身,确认女性自身的价值。一位女性作家,当然会以女性的感官去审视自己的生活、生命和情感经历。林海音通过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关注身边平民女性的感情和生活,表达底层平民女性的心声,并借此来传达她对于近现代女性生存处境的诸多层面的思考,作品中充满了对于底层平民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五四”新文化思想中带来了社会变革的思潮,女性意识由此崛起并影响了一批从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女性作家,她们创作了大量的反映底层平民女性命运和生活状态的小说,底层平民女性的人生经验和人生命运得到了极大关注。带着对关怀底层妇女,批判男权话语社会对女性压迫的作家使命感,林海音运用女性特

30、有的柔情去讲述底层平民妇女悲惨的生活,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苦难的底层平民女性形象,使她的作品中真实地流露出她对女性的真情的关怀和对女性命运的思索。4 林海音小说创作中平民意识的意义4.1林海音对平民文学的继承和改造文学的发展是一个继承和发扬的过程。中国文化对平民生活的关注古已有之,孟子朴素的民本思想到封建社会与民休息的政策,都是平民思想的一种萌芽。尽管如此,封建时代的文人们并未具有平民意识,他们关注平民的生活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稳固封建统治,带有封建贵族文化的色彩。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的文学创作开始真正关注平民的生活状态,平民文学由此开始进入文学视野。五四运动以来所提出的平民文学的口号,是为了与

31、传统的文言贵族文学区别开来的,通俗的、能体现普通大众的生活与感情的文学样式。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平民文学思潮的指引下,老舍、鲁迅、冰心、周作人的作家纷纷进行平民文学的创作,并留下了大量的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的平民文学作品。林海音深受五四新思想和这个时代的作家创作的影响,她的小说城南旧事所展现的平民意识可以说是对中国平民文学的继承和改造。林海音出生于书香世家,又深受五四思潮的影响,她的城南旧事所体现出来的平民意识是对五四以来提倡的平民文学的继承。城南旧事中所描写的是普通的底层平民妇女群像的生活,这契合了平民文学关注平民生活与情感的主体思想。林海音创作的思想基础来源于五四以来的女性解放思潮,虽然她以

32、比较委婉的方式去描绘底层平民妇女的生活面貌,但她的创作仍然离不开五四平民文学思潮的滋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同样体现着平民文学创作的使命和意识。但同时她的城南旧事在描写平民妇女不幸的生活,也是对平民文学的改造。与其他平民文学作家人物的丰富多样不同的是,林海音笔下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是生活不幸平民妇女,但与其他女性作家激进的反男权思想不同的是,林海音对女性的关注以及对男性、对社会的批判都选择了较为温和的方式,通过描绘传统家庭中女性所扮演的角色来表现她们的命运悲剧。这样是书写可以说是对平民文学的改造。4.2作品展示林海音的审美理想 作家的创作往往寄予着他本人的审美情怀。中国现代作家深受欧美理想主义思潮的

33、影响,他们努力在作品中展示自己理想中的世界与人物。林海音来自平民,其小说带有明显的自传色彩。她通过理想的平民世界表达自己独特的什么理想。作品作为融入了作家审美情感的文字载体,往往在叙事中溶进了作家对人生、对人类命运的思索,这些正是作家独特审美情趣的真是表达。 作家的创作往往寄予着他本人的审美情怀。作家的审美理想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视角得以体现。城南旧事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作者通过儿童英子的眼光回忆了她曾经生活多年的北平城南的那意义段难忘的往事。“童年快乐地终结使童年成为成年人发自内心的宗教情绪,追忆童梦则成为童年人寻找精神家园的基本内容之一”儿童平民叙述故事成为作家表达这一审美理想的有效载体

34、。平民儿童小说所书写的童年记忆,成长经验等带有作家更多的生命体悟和情感回忆,融入了作家最真实的情感。作家的父母是台湾人,由日本迁居北京,漂泊的人生积淀着深厚的故园情怀。北京是作家的第二故乡,但作家与传统的北京居民还是有距离的作家通过平民儿童纯真的眼光描写最真实的平民生活的状态,表达这种源于生命本能的感情,真挚而可靠。再者,作为一名在传统的书香门第家庭中成长起来,而又接受过五四新思想熏陶的女性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表达出关注女性人生命运的主题。传统的女性观对作家的影响是很大的,虽然她的作品中透露出对女性的关注和对女性命运的思索,这些思索是有局限性的,依旧把对女性的关注限定在男权的范围内。但不管怎样,

35、作家对女性的悲悯情怀,体现了作家独特的女性审美理想。这种理想在城南旧事这部作品中,作家描绘了平民世界中女性悲惨的生活状态,通过对女性悲惨命运的关注得到了表达。总之,作品作为融入了作家审美情感的文字载体,往往在叙事中溶进了作家对人生、对人类命运的思索,这些正是作家独特审美情趣的真是表达。平民意识的运用,更有利于全方位表达作家的审美理想。4.3 多维度还原生活的真相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本身,文学作品中的生活场景是现实生活折射。作家在描绘文学作品中的生活场景,塑造人物形象的生时候,往往把他们人生真实的生活经历融入作品中。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学作品的生活场景是现实生活的折射。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描绘了上世

36、纪二十年代北京社会的生活画卷,这些画卷的依据是作家童年生活过得北京城的原型。作品中描绘的那些人和景,没有一个不是作家这段真实生活的写照。为了更真实地描绘这段真实的生活,林海音以平民世界的生活来展示生活中最本真的存在,通过遥远海岛移居北平的小女孩英子的眼睛,考量着北京城的生活图景,通过宋妈、秀贞、兰姨娘等几个底层妇女反映了那个时代妇女的生活现状,全方位,真实地展现了时代在劳动人民身上留下的生活痕迹,力求最真实地折射生活的真相。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是衡量一部作品成功的标准。那些能够真实体现人类某一阶段生活感悟的作品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而,作家在进行问学创作的时候,也会注意到作品的真实性问

37、题。平民意识的运用成为作家展现作品这一特性的有效手法。一部文学作品如果能从平民的角度去关注生活,往往更能从多个方面,多维度全方位呈现作品的逼真性。城南旧事这部作品在这一点上是成功的。由于作家在作品中描绘的二是年代老北京的真实的生活画卷,描绘了儿童生活的世界,展示女性悲惨的生活,抒写外乡人心中永不磨灭的家园意识,作家在平民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笔触,勾起人们对那段难忘的童年生活最真实的回忆。引起人们对于旧时代女性命运的思索。童年情怀和悲悯情怀是人类的最朴实真挚的情感,拥有了这两种情感的作品,读起来给人的感觉更真实,更可靠,更能带给读者真实的感悟。结语 林海音的小说中呈现出来的北平具有

38、时代特色的生活画卷、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索、外乡人对故园的眷恋,更能引起读者的思索,让她的作品富有感染力。在一部文学作品中,作家心中的思想意识往往通过所叙述的故事作为载体,不露痕迹地传达出作家的身份和情怀,赋予作品更强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因而,作家的创作意识蕴含着作家内心的情感,尤其是平民意识更体现出作家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关注,对他们命运的关怀与思考。对作家创作意识的研究,也成为通向作家心灵的一条通道。杨义先生指出:“从作家作品所流露出的意识,揣摩作者心灵深处的光斑,情结合疤痕,乃是进入作品生命本体的重要途径”。林海音选择以平民世界为载体,以平民的生活去体现艺术世界的真实,传达出她独特的审美情趣

39、和价值观念,而对林海音的代表作品城南旧事的平民意识的运用进行分析,某种程度上也是进入作家内心的一条通道。林海音城南旧事通过平民意识所呈现出来的北平具有时代特色的生活画卷、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索、外乡人对故园的眷恋,更能引起读者的思索,让她的作品富有感染力。致 谢 这次论文的写作,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 老师。我以前从未写过正式的毕业论文,对论文写作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从不知道开题怎么写,到最终论文的完成, 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对于写作中遇到的细节问题,也都悉心地给予指导,反复的给我批阅并提供有用的信息,在此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和真诚的祝福,谢谢您 老师!参 考 文 献1 吴晓

40、东,倪文尖,罗岗.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 J,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丛刊,1999(1):第67页.2 林海音,林海音经典作品集 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2593 杨义.中国叙事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23页.4 汤锐.儿童文学本体论.南江: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第58页.5 陶咏白.女肖像:是文化的主体,还是文化的宠物?批评的时代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7.6 乔以钢.论中国女性文学的思想内涵J.南开学报(哲社版),2001,(4).7 叶石涛.台湾乡土文学论集M.远景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79年版72页.8 夏祖丽.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M.北京:三联书店.2003.第216页.9 林海音,林海音研究论文集 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1:25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