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958139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毕业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酒 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毕 业 论 文 2009 级 种子生产与经营 专业 题 目: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毕业时间: 2012年月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班 级: 09级种子生产与经营(1)班 2011年12月25日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摘要:玉米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瘤黑粉病等,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蚜虫、玉米红蜘蛛等,这几种病虫害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本文阐述了这些病害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症状、防治方法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在许多地区为主栽作物,栽培面积大。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品种的更换及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病虫害

2、的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发生严重的病害有玉米瘤黑粉病、大斑病、小斑病等,发生严重的虫害有玉米螟、蚜虫、玉米红蜘蛛等,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了解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发病规律,掌握防治技术,对玉米生产有积极意义。一、病害(一) 玉米瘤黑粉病玉米黑粉病有散黑穗病和瘤黑粉病,在北方地区主要是瘤黑粉病。1. 症状 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cm,小的12cm。初期瘤外包1层白色发亮的薄膜,后呈灰色,干裂后散出黑粉。叶片上有时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的瘿瘤。其他部位则多为大型瘤状物。2. 发病条件和

3、传播途径 高温干旱,施氮肥过多,病害易发生。以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土中或病残体及堆放的秸秆上越冬。越冬的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小孢子,供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从植株幼嫩组织、伤口、虫伤处侵入为害。 3. 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重病区栽培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避免氮肥过多,抽雄前后要保证水分供应;田间早期发现病瘤应及时刈除并深埋,秋收后彻底清除病残体,进行深翻,可减少初侵染源。(2)药剂防治 播种时用种子量0.4%的20%粉锈宁乳油拌种,同时以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土壤和粪肥处理。生长期彻底防治玉米螟等虫害。(3)加强肥水管理 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灌溉要及时,特别是抽雄前后感病阶

4、段,保证水分供应。及时防治玉米螟等虫害,减少伤口以避免病菌侵染。减少病原,在瘤成熟破裂前及时摘除并深埋;玉米收获后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并将病瘤茎杆深埋销毁;秋季深翻土壤,促进病残体腐烂,减少初侵染菌源。(二) 玉米小斑病1. 症状 主要为害叶、茎、穗、籽等,病斑椭圆形、长方形或者纺锺形,黄褐色、灰褐色。有时病斑上具轮纹,高温条件下病斑出现暗绿色浸润区,病斑呈黄褐色坏死小点。2. 传播途径 温度高于25度和雨日多的条件下发病重。3. 防治技术 (1)摘除下部病叶 清除病残体,可有效减少田间病菌浸染。(2)加强田间栽培管理 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提高抵抗力。(3)把握时机合理

5、喷药 即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1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农村信息网版权所有喷雾,或亩用50%多菌灵悬浮剂5080毫升,对水20公斤,于晴天下午均匀喷于叶面,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三) 玉米大斑病1.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焉,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2. 发病条件 温度1822,高湿,尤以多雨多雾或连阴雨天气,可引起该病流行。3. 防治方法 (1)农业

6、防治 改善栽培技术,增强玉米抗病性夏玉米早播可明显减轻发病,适当增施磷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重施喇叭口肥,实行玉米、大豆间作,或与小麦、花生、甘薯等间作套种,宽、窄行种植;合理灌溉,低洼地注意田间排水。(2)药剂防治 由于玉米植株高、密植等客观条件限制,可重点对制种田、间作田各高产试验田等进行药剂防治。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敌菌灵可湿性粉或90代森锰锌,均加水500倍,或40克瘟散乳油800倍喷雾。每亩用药液50公斤75公斤,隔7天10天喷药1次,共防治2次3次。二、虫害(一)玉米螟1. 症状 玉米螟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杆,使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遇风

7、易断,则减产更严重。幼虫直接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变质。2. 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 一般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1代卵量和被害株率就高。越冬幼虫耐寒力强,冬季严寒对其影响不大,春寒能延迟越冬幼虫羽化。湿度是玉米螟数量变动的重要因素。越冬幼虫蛟食潮湿的秸秆或吸食雨水、雾滴,取得足够水分后才能化蛹、羽化和正常产卵。低湿对其化蛹、羽化、产卵和幼虫成活不利。以高龄幼虫在寄主植物秸秆、穗轴或根花中越冬,来春化蛹、羽化、成虫产卵于寄主植物叶背,孵化成幼虫后形成为害。3. 防治技术 (1)消灭越冬虫源 在越冬幼虫羽化前,将玉米、高粱等有虫秸秆作燃料、铡碎沤肥和封存穗轴,是消灭越冬幼虫,压低虫源基数的

8、有效措施。(2)药剂防治 于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三指一撮”法以3%呋喃丹颗粒剂或1.5%辛硫磷颗粒剂按每亩1.52公斤用量灌心,防治效果明显。(3)生物防治 心叶中期撒施白僵菌颗粒剂,即将含菌量为50亿500亿/克的白僵菌孢子粉500克与过筛的煤渣5公斤拌匀,撒施于玉米心叶中;放赤眼蜂治螟。即在越幼虫羽化率达到20%时,每亩设510个放蜂点,放蜂量为1500030000头放蜂防螟。(二) 蚜虫1.症状 玉米蚜在玉米苗期群集在心叶内,刺吸为害。随着植株生长集中在新生的叶片为害。孕穗期多密集在剑叶内和叶鞘上为害。边吸取玉米汁液,边排泄大量蜜露,覆盖叶面上的蜜露影响光合作用,易引起霉菌寄生,被害植株

9、长势衰弱,发育不良,产量下降。2.发病条 7月中下旬,旬平均温度达2829高温,但如玉米正值抽穗始期到扬花期,但对其繁殖仍十分有利。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清除田边沟旁的杂草,消灭孽生基地,减少虫量。(2)药剂防治 可喷洒40%乐果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另外,可结合防治玉米螟用颗粒剂防治,也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久效磷乳油100倍液在玉米雌穗上节涂茎。 (三)玉米红蜘蛛 1. 症状 以成、若螨刺吸玉米叶背组织汁液,被害处呈失绿斑点,影响光合作用。为害严重时,叶片变白、干枯,籽粒秕瘦,造成减产,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2.发

10、生条件与传播途径 玉米红蜘蛛喜高温低湿的环境条件,干旱少雨年份或季节发生较重。以雌成螨在作物、杂草根际或土缝里越冬。越冬雌成螨不食不动,抗寒力强。春季气温达712以上产卵孵化,发育至若螨和成螨时,转移至杂草和玉米上为害。78月进入为害盛期。 3. 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深翻土地,将害螨翻入深层;早春或秋后灌水,将螨虫淤在泥土中窒息死亡;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害螨食料和繁殖场所;避免玉米与大豆间作。(2) 药剂防治 当叶螨在田边杂草上或边行玉米点片发生时,进行喷药防治,以防扩散蔓延。可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73%克螨特乳油或5%尼索朗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其它防治麦红蜘蛛的药剂亦可用于防治

11、玉米红蜘蛛。参考文献1 孔令军,王兆民,马玉萍. 玉米粗缩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52 王勇,张文革,何璐. 生物农药草酸青霉水剂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J. 2007.3 郭厚文. 玉米大斑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 2007.4 薛玉梅. 玉米主要病害的鉴别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5 孔令军,王兆民,马玉萍. 玉米粗缩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5.致谢本论文是在李方华老师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身体到审阅,一遍又一遍的耐心指出论文中所存在的问题,细心的指导,严格把关,循循善诱,李老师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再次向李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