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58884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教育的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命教育的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命教育的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命教育的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命教育的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命教育的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教育的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爱生命 爱护孩子黑山县四家子镇中心小学:赵海莲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我们的孩子享受着前辈为他们创造的幸福。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成长于被家人、长辈娇宠甚至溺爱的环境里,成为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与他人相处相容的观念非常淡薄,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能力都比较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有意回避生命的沉重。这种生命状态犹如泡沫一般轻飘,一时间可以在阳光下呈现五彩缤纷,但转瞬就在阳光中破裂

2、消散,不会留下任何生命印迹。 自己从事小学教育许多年,对小学生生长和教育的有了深刻了解,可以说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处在尚未形成、容易塑造的阶段,而且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珍爱生命的意识相对淡薄,自我保护的能力相对低下,属于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因此,从小学开始进行有关生命的启蒙性、基础性教育,提高他们对生命意义和目的认知的水平,增强他们珍爱生命的意识,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生命的能力和行为取向,是十分必要的。 世间万物都有生命,但生命的历程都很短暂。要让学生知道个体生命充满特色,而正是这些鲜明的特色,才造就了世界的纷繁复杂、多姿多彩。如,自然学科中的花的构造、蚂蚁、蜗牛等,围绕生命的产生、成

3、长、消亡的过程,给学生介绍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教师在讲授这些科学知识的同时,可以趁热打铁地对学生进行尊重生命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动植物也是生命个体,我们应该尊重、保护它们。品德与生活教材里的花草树木点头笑、我和动物交朋友,语文教材里的金色的脚印、朱鹗飞回来了等,都是关于保护动植物的故事,反映了主人公心地善良的品质。教师可以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深挖文本内涵,从认识生命的本质入手,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由物及人,达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情感教育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想让学生对生命充满敬畏、珍惜,就要唤起学生对生活环境的热爱。在各科教材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情感教育素材,如:音乐学科中的

4、在祖国的怀抱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在美妙的歌境中向学生进行了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教育;语文学科中的她是我的朋友、掌声,培养了学生理解、尊重、关心、帮助他人的道德情感;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来自社会的爱,让学生在感受幸福的同时,学会对生命的欣赏、热爱,从而感激生命、感激父母,感激社会。这样,孩子们才能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美好和魅力。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对小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主要制定以下策略:(一) 课程传授策略比较系统地传授一些有关生命的知识。为此,安排专用的教育时间,并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这方面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开

5、设专用课时。我们利用每星期的一节晨会课时间,将十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教育专题,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时尽可能地结合学生和当前社会实际,内容上把向学生传授生命科学的知识与解决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模糊认识结合起来,方法上把教师自上而下的教育灌输与运用具体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辨析的自下而上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2.充分发掘各学科教材中所蕴涵的有关生命的教育因素。比如在思想品德、社会、语文、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我们有机地融合、运用和渗透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寓珍爱生命教育于这些学科的教学之中。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孝敬父母、敬重老人、珍惜时间、讲求安全等方面的知识点进行珍爱生命教育

6、;在语文学科中运用英雄人物舍己为国为民的事迹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教育;在自然常识学科中充分运用教材中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生存环境的教育。3.班会课、队会课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教育形式。我们充分运用班会、队会课,组织学生开展以“认识生命之源、读解生命意义、探讨人生价值、学会求生保护、感悟人生幸福”为主题的专题讨论和心得交流等形式的自我教育活动。先后运用北京小学生刘思影迷信“法轮功”的歪理邪说,为“上天堂”而跟随母亲自焚身亡的事例;浙江一学生嫌母亲管教太严而残忍地将其杀死的事例;我区一学生因生活中遇到困难而投河自尽的事例;以及本校学生顾某为了逞能、显示自己的“

7、勇敢”而冒险从楼上往下跳的事例,让学生对这些来自生活中的真实而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讨论,明辨了是非,受到了教育。4.建立写周记和日记的制度。为了使珍爱生命教育的效果能够及时得到反馈,我们让学生将所受教育以后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并且运用中队会里演讲、黑板报上刊登等途径与同学进行交流,使学生在教育自己的同时能够互相教育。(二)文化熏陶策略无数的伟人对于生命的意义、价值以及人生态度有着许多精辟的阐述和独到的见解,形成了有关生命教育的深厚文化积淀,成为对小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重要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充分运用这些教育资源,以直观具体的演绎、潜移默化的熏陶对学生进行教育。1.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有关生命的图书资料,让

8、学生从图书资料所叙述的真人真事中丰富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如学生阅读了张海迪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革命英烈故事等书籍以后,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学生蒋某某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写道:“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仍然坚持写作。是什么在激励着他呢?正是完美的人生价值观和坚定的人生信念。”2.引导学生收集并学习名人、伟人论述生命的名言以及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和行为的事迹。特别是从那些英雄人物“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等感人肺腑的事迹中,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3.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生命科学的影视,了解生命的起源等知识。4.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

9、有关生命知识的信息资料。(三)环境影响策略在对小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时,必须营造与教育内容相协调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这一环境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1.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向家庭成员作有关生命的调查、访问。如让学生通过向自己的母亲作调查,了解自己生命的孕育过程和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从而知道生命的来源和宝贵,感受母爱的崇高和伟大,体味家庭的温馨和人生的幸福。2.引导学生融入社区,通过参观、访问,考察了解现代社会对于人的生命的关注以及保护人民生命的措施。例如,充分运用今年上半年“非典”期间,为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宝贵生命,党和政府所作的重大决策、白衣天使舍己救人的壮举、全国人民的守望相助

10、的感人事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宝贵、生命的美好。3.在学校和班级集体中,努力营造和培育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关爱的浓郁氛围,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里感受人生的快乐。4.组织学生参观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展览会和博物馆,感悟生命的内涵。(四)师爱感染策略在对小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中,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尊严的关注,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生命的关爱。所以教师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关爱学生的过程,实际上是最直接、最形象、最具体、最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的过程。1.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强调教师敬业爱生,强调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为学生生命的发展奠基的理念,用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实感来感染学

11、生。2.培育师生互敬互爱的情感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被人爱”和“爱别人”的氛围里,懂得应该如何感激、报答别人给予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如何去爱别人。3.教师组织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尽可能地充分体现“人情味”“人性化”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使教育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感受、珍爱生命的过程。4.教师要以自身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对人生积极、乐观、进取、向上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起珍爱生命的榜样。 综上所述我认为每个教育者应该是一个具有主动的理性自觉精神的先行者,可以在一个相对高远的立足点上引领学生。由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一方面要立足于真实的人生体验,另一方面要打开广阔的视域,呈现丰富灵动的视角。故而进行生命教育时,我们可以将科学的、伦理的、文学的、美术的、音乐的等等多种角度交融,引领学生调动丰富敏锐的生命感受力,对生命意义进行多维度的思考,以积极主动的态度直面生命、担当生命。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的责任 。撰稿人:赵海莲日期:2012.10.15关爱生命 爱护孩子黑山县四家子镇中心小学:赵海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