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城市的交通规划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59411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5.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型城市的交通规划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生态型城市的交通规划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生态型城市的交通规划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生态型城市的交通规划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生态型城市的交通规划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型城市的交通规划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型城市的交通规划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生态型城市的交通规划方法研究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的有关规定由本人独立完成。文中所引用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已标注并加以注释。论文研究过程中不存在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如若出现任何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问题,本人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承诺人(签名): 日 期:生态型城市的交通规划方法研究摘 要近几十年,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但是由于传统城市采用了不科学的发展模式而导致了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严重恶化。在交通领域,人们面

2、临着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城市交通已经成为了经济社会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生态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被公认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生态交通系统作为生态城市复合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城市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格外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生态型城市的交通规划方法。首先对生态城市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关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传统的交通规划方法不足之处,同时总结了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发展过程,并探讨其发展方向。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生态交通系统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并结合未来能源、交通工具对交通系统影响的分析,

3、提出了生态型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框架,这是在交通规划思想和方法上的突破。本文还从国外、国内两方面举例,介绍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生态城市交通规划的实践。本文分别介绍了目前已出现的四种生态城市的交通规划方法,分析出各规划方法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之处。最后以上海市为例,采用交通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结合上海市的经济社会现状对上海市如何建设生态交通系统从六个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关键词:生态城市 交通规划 生态足迹 生态交通 A STUDY O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METHODS FOR ECOCITYABSTRACTIn recent decades, the wo

4、rldwide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accelerated, but the traditional urban development model which is unscientific led to serious deterioration of the urban residents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transportation field, people are faced with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of traffic congest

5、ion, energy consump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urban transport has become the constraints factor of the further improve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eco-city as a brand new urban development mode, has been recognized as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urban development. Ecologic

6、al transport system plays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ity running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as a subsystem of the eco-city composite system.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tudy of the eco-city, this thesis is focused on the eco-city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methods. Firstly this paper int

7、roduces the eco-city, then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transport and land use, analyses the inadequacies of the traditional transport planning approach,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raffic demand forecasting model, as well as explores the direction of its development. Accor

8、ding to the front research, the concept,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transport system is put forward. Combined with the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of future energy and transport vehicles,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ecological urban transport planning is proposed, which is the breakt

9、hrough of ideas and methods i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Through some examples both home and abroad, this article also introduces some successful ecological urban transport planning practi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four new transport planning approaches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planni

10、ng methods as well as the links between them. Finally, an empirical study of transport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 for shanghai is accomplished. Combined with Shanghais economic and social status, this article gives some advices in six aspects for how to develop ecological transport system in Shangha

11、i.KEYWORDS: eco-city /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 ecological footprint / eco-traffic 目 录摘要ABSTRACT第1 章 绪 论11.1研究的背景11.1.1 生态城市的国外研究概况21.1.2 生态城市的国内研究概况21.1.3 交通规划的国外研究概况31.1.4 交通规划的国内研究概况4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51.2.1 研究的意义51.2.2 研究的目的61.3 研究思路与内容61.3.1 论文的结构与研究思路61.3.2 论文的内容7第2章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82.1 生态城市的起源和发展92.2 生态

12、城市的理论研究122.2.1 生态城市的概念122.2.2 生态城市的内涵142.2.3 生态城市的规划理论162.2.4 生态城市的建设模式182.3 生态城市的评价192.3.1 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202.3.2 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方法20第3章 生态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233.1 生态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研究233.1.1 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关系233.1.2 传统的交通规划理论263.1.3 传统的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缺陷283.1.4 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发展303.1.5 能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交通规划的约束323.2 生态型城市的交通规划理论研究343.2.

13、1 生态交通的定义和内涵343.2.2 生态交通规划相关的概念373.2.3 生态城市的交通模式、工具和燃料研究383.2.4 生态交通规划的理念和原则443.2.5 生态型城市交通规划规划的框架473.3 生态城市交通规划的实例503.3.1 国外实例503.3.2 国内实例52第4章 生态城市交通规划的方法研究554.1 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交通规划554.1.1 交通环境承载力理论简介554.1.2 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方法574.2 绿色交通规划644.2.1 绿色交通的概念644.2.2 绿色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654.2.3 绿色交通规划的原则664.2.4 绿色交通规划的具体措施

14、664.3 基于生态足迹的交通规划704.3.1 生态足迹的概念及意义704.3.2 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的修正与展望724.3.3 生态足迹约束下的交通结构优化744.3.4 交通方式生态足迹模型754.4 生态交通整体规划方法论784.4.1 生态交通整体规划方法的内涵784.4.2 生态交通整体规划方法的原则79第五章 上海市生态交通规划研究805.1 上海市交通现状805.1.1 上海市交通设施现状825.1.2 上海市交通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835.2 上海市生态交通规划建议87第6章 总结与展望906.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906.2 研究展望91致谢92参考文献9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

15、文)第1 章 绪 论1.1 研究的背景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列茨曾经预言,21世纪对世界影响大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这说明中国的城市化是一件有世界影响的大事 侯天怡. 关于当前生态城市建设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思考EB/OL. http:/ 。目前,全球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全球的城市化速度也越来越快。从世界范围看,1800年的世界城市人口只有3%,1900年也只有14%,而经过19902000年,城市人口达到了55%,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的情况。据估计,到2030年,全球6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如此多的人口致使城市的承载力将面临巨大的

16、挑战。而我国目前正处在跨越式发展阶段,国家正在大力进行城市化建设,城市化率从1978年17.4%增长到2009年的46.6%,从1997年到2007年这十年时间,中国的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城市人口增加2000万。201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已在47%左右,而随之,城市作为一个独特的人类聚居模式,对于人们的生活和一个地区、国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正逐步扩大,城市运行中所产生的问题正不断地挑战其当前的发展模式。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和上海社科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近日联合发布了首部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2,报告指出,虽然我国一直以来是农业大国,但是近年来快速的城

17、市化使得人口结构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变化。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了50%,在统计学意义上,我国已成为“城市化”国家。估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55%,其间1.5亿中国人将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空间和身份转换。报告还首次提出了“国际城市2.0版”的概念并认为,相比这一概念,我国城市治理仅处于1.0 版水平。报告认为,我国诸多大城市在城市化发展阶段参差不齐,其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秩序紊乱、运营低效、行政区划分割等一系列问题,制约城市的发展。诸多城市病急需治理,城市的发展方向也亟待研究 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55%.J城市问题2012年第2期 103页。现代的城市是一个

18、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管理体制上是链状而非循环式的,社会生态上也是不道德的 叶世聪.生态城市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广东科技,2010,47.。除报告中所指出的问题外,目前的城市发展模式还面临着人口问题、气候变化、能源消耗、生态破坏和经济增长等诸多问题。人们在城市发展模式上已开始进行了研究,成果包括可持续发展城市、绿色城市、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山水城市和生态城市等。当前,世界上普遍认为生态城市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最优途径,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新的聚居模式 毕涛.鞠美庭.孟伟庆.路立,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进程及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对策.论文集粹,。1.1.1 生态城市的国外研

19、究概况生态城市理论是城市生态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大体来说,国外生态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一下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发展阶段 赵清等.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述评。萌芽阶段在20世纪以前,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人们对城市的建设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代表是理想城市“乌托邦”、“太阳城”和“田园城市”。形成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学者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城市的研究。1945年芝加哥人类生态学派以城市为研究对象,倡导创建了城市生态学。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6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人类聚居地的生态综合研究”(MAB第11项计划),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明确提

20、出要从生态学的角度用综合生态方法来研究城市4。1977年,B.J.L.Berry发表了当代城市生态学,奠定了城市因子生态学研究基础 沈清基.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5255.。到1977年,生态城市学理论的框架基本完成。发展阶段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发展迅速,随之生态城市的研究与实践也在全球掀起了热潮。众多研究者主要从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主要特征、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内容、规划思路和步骤以及建设原则等方面进行研究。1984年“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组织提出了生态城市的五项原则:生态保护战略;生态基础设施;居民的生活标准;文化历史的保

21、护;将自然融入城市。这些原则从整体上概括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成为后来生态城市理论发展的基础 王如松,马世骏主编城市生态学M. 现代生态学透视.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R.Register在1984年和1987年相继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四项原则和生态城市的八项原则,1996年他领导的“城市生态”组织又提出更加完整的建立生态城市的十项原则5。1987年,O.Yanitsky首次对“生态城市”的概念进行定义并将生态城市的实施分为五个阶段 王如松.高效和谐城市生态调控原则与方法M.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年8月第一版.。1993年,T.Dominski提出了关于生态城市的演进的三步走

22、模式 黄肇义,杨东援.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 城市规划,2001,25(1):5966.。随后,全世界关于生态城市的研究速度加快,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和建设思想也不断地被提出。1990年到2002年召开的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有力地推动了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建设步伐,生态城市的建设成为了全球的热点,美国、巴西、丹麦、德国等国均已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的建设。1.1.2 生态城市的国内研究概况我国关于生态城市的研究起步较晚,1979年中国生态学会成立 黄光宇.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进展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3):68.。1984年12月,中国生态学会在上海举行了“首届

23、全国城市生态科学研讨会”,会议探讨了以生态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城市生态学的目的、任务、研究内容和方法 杨荣金,舒俭民主编.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4045。会上成立了我国以城市地区生态学为主要目的第一个组织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它标志着中国城市生态研究工作的开始5。我国著名生态学者马世骏和王如松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城市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生态系统、文化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的典型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1132。1986年,我国江西省宜春市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并与两年后开始试点工作,迈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第一步。同年天津举办了首届全国城市生态研讨会11。1

24、987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城市及城郊生态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作用”国际学术讨论会,标志着我国城市生态学研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5。1988年由中国生态学会和天津市环保局联合主编的城市环境与城市城市生态在天津出版发行。1989年,黄光宇提出了生态城市的衡量标准。1990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山水城市”的设想11。1992年黄光宇对生态城市进行了定义。1994年王如松等人提出建设“天城合一”的中国生态城思想以及生态城市建设的控制论和原理和原则。2000年王如松综述了转型期城市生态学的前沿研究5。2001年黄肇义、杨东援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生态城市定义。2002年董宪军系统地阐述了生态

25、城市理论体系 董宪军.生态城市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005年李扬帆、朱晓东、黄贤金等人构建了生态城市系统概念的模型框架11。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全国各地的生态城市建设工作也正在逐步地展开,例如上海、天津、深圳、哈尔滨等城市纷纷提出并正在建设生态城市。但迄今为止,全球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甚至对于生态城市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生态城市理论研究与实践建设之间还存在着脱节的现象。所以,有必要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总结,从而尝试找出理论与实践之间有效的桥梁,为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有力的指导5。1.1.3 交通规划的国外研究概况 在国外,交通规划的研究很早就已经起

26、步。交通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是随着汽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的。自1886年Karl Benz和Gottlieb Diamler发明汽车以来,交通系统的研究就已经起步。1926年美国哈佛大学首先创立道路交通专业,1938年耶鲁大学也创立了该专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交通规划的工作便愈来愈科学性,加利福尼亚大学运输工程研究所和德克隆斯大交通研究所等专门的研究机构相继成立。从此,以美国城市为典型,交通形态的中心开始从大量输送工具向私人轿车偏移。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各种规划理论应运而生。1898年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1924年恩温提出卫星城概念,1929年美国社会学家、建

27、筑师佩里(C.A.Perry)在编制纽约区域规划方案时提出了邻里单位的概念。1942年沙里宁在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有机疏散理论。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城-第三代卫星城的理论出现。按照Jones(1983)的分类,交通规划分为六个发展阶段:1930年1950年,主要为道路网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1950年1960年,主要解决城市内部由汽车交通急剧增加所带来的交通阻塞;1960年1970年,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此间,1962年完成的芝加哥地区交通研究突破了以往交通规划等同于道路网规划的局面,揭开

28、了交通规划崭新的一页 徐慰慈.城市交通规划论 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8. 3239;1970年1980年,强调局部性,注重短期性规划,低成本交通营运政策;1980年1990年,强调微观性和局部性;1990年目前,注重环境保护,复苏公共交通 http:/。而根据陆健和王炜的研究,上世纪60年代期间,欧美地区的公共交通受到了私人小汽车的致命打击,城市交通陷于混乱,于是城市交通开始与土地功能利用相结合,出现了常规公交的规划、公交优先通行、和轨道交通规划等技术 陆健,王炜.从城市交通规划发展看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3,20(3):1115.。70

29、年代时期,城市规划在土地利用、人口和就业等信息分析基础上进行交通需求预测,提出了城市交通规划应该由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动态交通、静态交通、公共交通、行人交通及规划的滚动实施等,“以人为本”的思想初露端倪。同时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交通规划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80年代时期,交通规划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开始分析交通系统间的联系以及与内在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规划方案与政策建议等,明确提出大城市必须把公共交通放在首位,并且交通系统也对城市的运行和发展有重大影响。90年代的交通规划,在以往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明确了“交通系统调查-现状分析诊断-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交

30、通需求预测-交通专项规划”的城市交通规划工作程序,城市交通规划的流程、方法和内容更加的完善与成熟,出现了需求与供给平衡、网络效率、交通组织、交通控制与管理等全过程的协调和优化的思想 王云玲.生态城市交通模式与规划方法研究.武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34。1.1.4 交通规划的国内研究概况建国以来,我国的交通规划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周江评将中国的交通规划发展进程以1979年和2001年为两个节点划为三个阶段,并对前两个阶段进行了分析 周江评.中国城市交通规划的历史、问题和对策初探.。在1949年1979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和相对低下的机动化水平,这一时期并

31、没有特别严重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交通设施的规划、投资和建设,归属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是这一时期交通规划最主要的特点。在此时期,由于政府财政对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投入很少,人均城市道路占有率扩展缓慢,尤以大城市为甚17,如表1-117。 表1-1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19531994)国际推荐指标中国3月5日19531985(平均值)1990199319940.370.681.661.10在城市尺度上,这一时期人们理解的交通规划就是道路规划。这种状况在西方大约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但在中国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于是,直到改革开放初期交通量预测一直是中国城市交通规划的一个

32、核心工作13。人们把道路(交通)规划等同于预测交通量,确定道路网的形态及主要道路的宽度和建设时序,而对道路建设融资和社会、经济因素却很少考虑。交通规划被视为一种纯技术的工作,资金供给、社会性和经济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17。1979年,美籍华人交通学者张秋先生回国讲学,我国交通规划进入新的时期。同年,隶属于中国建筑学会的城市规划协会委员会成立了大城市交通规划学术组17。 1981年,天津进行了我国首次大规模的居民出行调查(Person Trip Survey),并在调查数据处理时应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我国城市交通应用微型电子计算机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使我国城市交通规划进入了新时期。1982年,众

33、多学者联合提出了“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大城市交通的倡议书”。1985年4月,国务院在批转关于改革城市公共交通工作的报告中指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必须综合治理。对各种车辆严格管理,大力发展公共车辆,增加客运车辆”。1986年之后,大多数交通学者开始意识到现代的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交通问题的解决在于“综合治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也将城市交通在内的公用事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确定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基础行业,并确定了发展目标。2001年,随着跨学科、多部门参与交通研究的开展,大城市密集区与城市间交通规划、城市综合交通换乘枢纽、交通政策与战略、停车设施、城市轨道交通、交通工程

34、设计、交通规划技术、物流系统与规划成为了新一轮中国城市交通规划研究的热点和当年中国交通规划协会学术委员会年会的主要议题17。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1.2.1 研究的意义从前边的研究背景中可以看出,城市的结构和功能在不断地变化,而交通系统对于整个城市内部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城市的发展模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交通拥堵和经济增长等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亦给整个国家、地区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阻碍,人类应该调整城市发展模式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生态城市作为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城市发展模式的必然趋势,其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经济的发展、社会整体的和谐等特性,使得生

35、态城市有着广大的研究空间。同时,生态城市虽然已成为城市发展模式研究的热点,但其理论研究和建设依然方兴未艾,尤其对于我国来说,具体的标准、实施原则、思想与方法都还未到达成熟的地步。交通系统作为城市的一个子系统,被包含与城市的大系统中,但是其自身又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对于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有着巨大的影响。生态城市的交通系统是在以往的交通系统设施和研究思想背景下,加入生态思想的新鲜内容,同时结合众多现代科技以及整体规划和管理的理念,使得生态城市交通系统的研究完全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怎样使交通系统自身完善为生态城市的一部分而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这不仅关系到整个

36、城市的运行和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甚至还影响到一个国家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模式。交通规划在交通研究和建设领域中起着统领性、指导性的作用,其思想理念和内容对后期的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影响甚大。在生态城市交通系统的背景下,交通系统的模式已经完全焕然一新,其理论发展和建设思想关系重大但目前还未成熟。国外交通从“以机动化为导向”的交通规划模式,发展到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的绿色交通,再到目前的生态交通,交通规划正在逐步关注能源问题、环境影响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其落脚点更加以人为本。科技的进步,理念的进化,方法的提升都为生态城市交通规划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动力和方向。但是如同生态城市的研究和建设一

37、般,其不成熟性和不系统的状态值得每一位交通研究者对其进行深一步的探索,无论是最基本的概念,还是深层次的生态城市交通规划的方法,都有着巨大的研究空间。如果将生态城市交通规划的研究系统地展开并且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法,这对城市内部的人居环境、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将会做出重大的贡献.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创新性、现实性和前瞻性。1.2.2 研究的目的本论文的研究旨在通过对传统的规划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并结合目前城市的发展方向和交通规划的新思维和理论方法,总结出生态城市下交通系统的规划框架和方法,并对生态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提出个人的观点。世界范围内城市普遍的交通问题、各类

38、新型规划指标及思维的提出和交通规划方法的发展都为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在对目前存在的几种交通规划方法对比之后,分析出各类规划方法的优劣之处,然后根据这些规划方法之间的联系,对生态型城市的交通规划方法进行总结和实践分析,这些研究都会让本人对交通规划的发展方向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研究中模型的确立、数据的计算等工作都会让我们更加了解目前工作中的不足和以后需要继续研究的方向。希望本论文的研究可以让本人和其他读者更加地了解和熟悉交通规划的方法和以后交通规划工作的发展方向,并培养出大家在日常的交通出行活动中所需要的生态意识。目前生态城市的建设工作正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我们国内,也是城市发展模式的必然

39、趋势,已有诸多城市正在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如果自己对生态城市的交通规划方法所作出的分析和提出的建议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工作的发展做出一定的支持和推进,则更是本人莫大的幸运,希望居住在城市的居民有着更加环保、生态的生活环境和高效、舒适的交通出行!1.3 研究思路与内容1.3.1 论文的结构与研究思路研究时所使用的思维:(1)在传统规划中求改进和创新;(2)结合建设过程中的实际约束;(3)以城市的发展方向做为引导;(4)定量计算法和极限约束思想; (5)发展的眼光结合开放式研究;论文的结构和研究思路的框架图如下页所示。研究思路论文结构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论文定位第一章 绪论研究对象的载体分析第二章 生

40、态城市的基本理论理论研究方法分析第4章 生态型城市的交通规划方法研究第3章 生态型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实践应用第五章 上海市生态交通规划研究研究结论与展望第六章 总结图1-1 论文结构和研究思路框架图1.3.2 论文的内容 本论文是针对生态型城市交通规划方法的研究,同时包括对规划理论的研究。论文分六章对以上内容进行系统论述,第一章是绪论,最后一章是总结,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中间的四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和交通规划的发展进程概况。从城市发展和交通规划之间的互相影响关系来阐述本论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二章对研究对象(交通规划方法)的

41、载体(生态型城市)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从生态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概念和内涵、规划理论和建设模式,最终到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均概况性地进行了介绍,从而明确了论文后续重点的研究方向和内容。第三章首先分析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总结了传统交通规划的研究进程,然后通过对传统规划方法不足之处的分析,引出生态交通的概念,并对其内涵、特点等进行了阐述,接着分析了能源和交通工具对交通系统的影响,并在以上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本人关于生态型城市交通规划的框架。最后,以三个国外城市和两个国内城市为代表对生态城市交通规划的案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四章研究了生态型城市交通规划的几种侧重点不同的方法。分别对基

42、于环境承载力的交通规划方法、绿色交通规划方法、基于生态足迹的交通规划方法和生态交通整体规划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于这四种规划方法的侧重方面和内容特点分别进行了分析,其中对前两种方法通过数据信息的搜集进行了佐证分析,并研究了生态足迹方法的不足之处,对于后两种规划方法还通过图示的方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第五章通过对上海市近几年交通领域数据的搜集,结合第四章中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了上海市2008年的交通生态足迹总量及各类交通方式生态占用的比例,并对上海市2007年-2010年四年间的交通生态足迹变化情况作了计算和分析。最后结合上海市的社会经济水平和目前的交通设施建设现状给上海市的生态交通建

43、设提出了个人的建议。 第六章总结了全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同时展望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2章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城市交通规划的变革方向从根本上是由未来城市的最终发展方向决定的 黄肇义.面向生态城市交通规划的若干理论与研究方法.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0。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会对交通用地、交通结构和交通工具等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对生态城市这一城市模式进行研究,以把握好生态型城市交通规划的总体背景、目标要求和方法研究等。本章介绍了生态城市的起源、发展、概念、内涵、理论研究、建设模式和评价等,在介绍其起源于发展之前,总结了目前较流行的城市发展理论,并将这些理论与生态城市理论进行对比分析,

44、其中可以看出,生态城市的内涵更为广泛和深刻。本章也列举了国内外在生态城市建设上较成功的典型实例,并介绍了这些城市的现状和建设特点。2.1 生态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随着科技飞速进步,人们的生活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发展城市的理论也在不断地进化和完善。21世纪中,各个学科之间的渗透和各种技术的综合利用,使得城市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为了应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如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社会稳定等,各种城市发展理论也应运而生。本节主要结合这些诸多城市模式介绍了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在城市的发展中关注生态了。虽然生态城市的概念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但是学术思想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中国风

45、水理论就很看重自然环境的状况和“天人合一”、“观乎天时”的思想,而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古代城市中也都可以看得出生态思想的痕迹。如柏拉图突出的“理想国”、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伟的建筑十书、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阿尔伯蒂等人“理想城市”的理论、16世纪英国摩尔的“乌托邦”,18-19世纪,傅里叶的“法郎吉”,欧文的“新协和村”,西班牙索里亚的“线状城”等,这些理论和思想中都包含着生态的痕迹。而现代生态城市思想直接来源于田园城市等思想。19世纪末叶,1820年,欧文提出了“花园城”的概念,倡导花园城镇运动4。玛希(George Marsh)首次提出合理规划人类活动,使之与自然协调而不是破坏自然。鲍威尔(P

46、owell)在规划实践中指出,要制定法律和政策,促进与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发展。1898年,英国的E.Howard在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一书中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规划设想18。田园城市服务的核心对象是人民,金经元认为体现了规划的人民性特征 金经元.明日的田园城市的人民性标志着城市规划的新纪元.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第6期。E.Howard还在书中设计的田园城市的特点是是:人口密度很低、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外围拥有大片永久绿地。1903年他还在英格兰设计了一个名为Letch worth的小城并取得良好的效果18。这是生态城市的萌芽阶段。自E.Howard之后,人们开始更多地将生态思想注入到城市规划和城市研究中。王如松认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自本世纪以来出现了两次高潮 王如松.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