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五莲县杏树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60684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论文五莲县杏树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会学论文五莲县杏树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会学论文五莲县杏树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会学论文五莲县杏树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学论文五莲县杏树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论文五莲县杏树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莲县杏树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五莲县杏树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五莲县杏树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五莲县杏树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介绍了杏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五莲县杏树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指导。关健词 杏树;病虫害;综合防治;山东五莲中图分类号 S4

2、36.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6-0124-02山东省五莲县杏树栽培历史悠久,现有杏园面积1 700hm2。多年来,由于杏园投入少,管理粗放,致使病虫害发生较重,影响了杏树产量和杏果品质。为此,我们从2001年开始对全县杏树的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同时设点测报,并进行药剂试验和综合防治,取得了较好效果。1杏树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调查发现,全县杏树病害有20多种,其中危害比较严重的有流胶病、杏果实斑点病、锈病、杏裂果病、杏疔病等。(1)流胶病。这是核果类果树枝干的主要病害之一,它是由真菌和细菌侵染所致。据报道,此病是由外因诱发乙烯大量合成,刺激产生过量的细胞壁多糖而导

3、致的。(2)杏果实斑点病。本地区发生比较严重,主要以菌丝在树上残留的病叶和地面上越冬,翌年以孢子从叶片气孔、果实皮孔侵入发病。(3)锈病。此病多发生于89月,使叶片落光,造成树势衰弱,影响树体的生长发育。(4)杏裂果病。它是在杏树近成熟时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害,果皮开裂,杏果外观差,易浆烂腐败,影响果实品质,降低价格。(5)杏疔病。本地区发生比较严重。为害杏树的新梢、叶片及果实。受害病梢伸展慢、叶柄短、病枝易干枯。受害叶片变黄变厚,其后叶脉红褐色、叶肉暗绿色、肥厚、革质化,而后出现红褐色小点粒,以致叶片红黄色,向叶背卷曲,病梢变黑,产生子囊壳,并成簇残留枝上。受害花不易开放,花苞增大,花萼花瓣不易

4、脱落。果实受害后,生长停滞,果面有淡黄色病斑,也生有红褐色小点粒,病果干缩脱落或挂在枝上。2杏树主要虫害的发生规律调查发现,全县杏树害虫有近20种,其中危害较重的果实害虫有杏仁蜂、桃小食心虫、杏象鼻虫;枝干害虫有杏球坚蚧、桑白蚧、桃红颈天牛;花叶部害虫有杏白带麦蛾、天幕毛虫、杏星毛虫、舟形毛虫、黑绒金龟子等。(1)杏仁蜂。五莲县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落地杏核内或枯干枝条上的杏核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杏树落花后,开始羽化成虫,在幼嫩的杏果上产卵,5月中旬幼虫开始为害果实。造成大量落果,或将杏仁蛀食一空,造成杏园严重减产。(2)桃小食心虫。五莲县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作冬茧在树下土壤内越冬。翌年以

5、幼虫蛀食果实,果面被蛀食成小孔。果肉内虫道弯曲纵横,果肉被蛀空,并有大量虫粪,还有的被害果变成畸形果。(3)杏象鼻虫。五莲县发生普遍,本县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壤内越冬,翌年杏树开花时出现成虫,咬食嫩芽嫩叶和花蕾,5月中、下旬产卵于幼果虫孔内,孵化幼虫在果内为害果肉和果核,使被害果落地,幼虫老熟后从果肉中爬出,入土化蛹,秋末羽化为成虫越冬。(4)杏球坚蚧。五莲县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固着在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雌雄分化,雌若虫3月下旬蜕皮形成球形。雄若虫4月上旬分泌介壳并蜕皮化蛹。5月上旬产卵,10月进入越冬。若虫和成虫都为害枝条,吸取枝条汁液,被害枝条生长不良,严重的致死。(5)桑白蚧

6、。五莲县1年发生2代。以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翌年杏树枝条芽萌动后开始吸食为害,4月下旬开始产卵,雌成虫产卵后死亡。5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6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雄成虫交尾后死亡;雌成虫7月中旬开始产卵,7月末为孵化盛期。此虫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着在枝干上吸食养分,发生严重时,介壳虫密集重叠,使枝条表面凹凸不平,严重削弱树势,致使枝条或全株死亡。(6)桃红颈天牛。是五莲县核果类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23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蛀道内越冬。主要以幼虫蛀食枝干,造成枝干中空,叶片小而枯黄、树势弱,受害严重者植株死亡。(7)天幕毛虫。五莲县1年发生1代,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壳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杏树开

7、花时,幼虫从卵壳中钻出,在卵环附近为害嫩叶,并在小枝交叉处吐丝结网张幕而群集天幕上,白天潜居天幕,夜间出来为害。幼虫老熟后,常于叶背面或杏树附近杂草上结茧化蛹。蛹期1015d,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成虫交尾后,产卵于小枝上,以胚胎发育完成的幼虫在卵壳中越冬。(8)舟形毛虫。幼虫群集叶面啃食叶肉,仅剩下叶表皮和叶柄,被害叶片呈网状。幼虫长大后暴食叶片,仅留下叶柄,为害严重时可将全树叶吃光,造成开2次花,影响来年产量。此虫在五莲县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于6月中旬至8月上旬陆续出土,产卵于叶背面,幼虫孵化后,群集为害叶片。幼虫长大后分散为害,8月中、下旬,幼虫老熟并入土化蛹越冬。

8、(9)杏星毛虫。五莲县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老树皮裂缝中做小白茧越冬。翌年2月底杏花芽刚萌即时出来蛀食芽,在芽旁蛀有针孔大小的洞,芽即不萌发。严重时枝条不萌发而枯死。花期为害花和嫩叶。幼虫白天躲藏,傍晚69时上树为害。6月上旬成虫羽化,成虫有假死性,羽化后不久即交尾。幼虫孵化后咬食叶肉,使叶片成窗孔状,为害不久即陆续潜伏越冬。3杏树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3.1农业和人工防治措施(1)杏树病虫害危害程度与杏树品种有关。新栽植应选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如凯特杏、玛瑙杏、红玉和金太阳等;旧杏园中,对于抗病虫害能力弱的品种,可选抗病虫性强的品种进行高接换种。(2)凡是从外地引进的杏树种子、苗木、接穗等

9、材料,必须经过检疫,防止新的危险性病虫害被引进本地。同时,从本地外运的苗木种子及接穗等,也要做好检疫和消毒,防止病虫害蔓延。(3)秋冬季节对杏园的病虫枝、枯枝落叶、落果及残果、杏核等,彻底清理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地下,同时,及时清理干净杏园周围的杂草,以减少越冬病源和害虫。(4)初冬或早春深刨树盘或深翻果园30cm深,并将残杏核埋入15cm深的土层内,可有效防止杏仁蜂和桃小食心虫的羽化出土。(5)3月下旬用硬毛刷或铁丝刷,刷除枝干上的介壳虫类,冬春刮树皮并集中烧毁,消灭白带麦蛾的越冬蛹。(6)冬剪时,剪除病虫枝(桑白蚧和杏球坚蚧在枝条上越冬)。夏季修剪于7月上旬,剪除树冠内过密枝、刺蛾和蝉的产卵枝

10、,并集中烧毁。(7)利用黑绒金龟子的假死性,在成虫发生期,于傍晚或早晨露水未干时,轻击树枝,震落害虫,进行人工捕杀。还可以利用其趋光性,采用黑光灯诱杀。夏季可人工捕杀桃红颈天牛幼虫。(8)11月中旬可在幼树根茎处培土,树干绑草把,大树枝干刮老皮、涂白,保护树干不受病虫侵害。3.2生物防治措施利用天敌进行防治,如黑绒红瓢虫的成虫和幼虫可捕食杏球坚蚧,每年秋末可以人工招引大量瓢虫,尽量不喷施广谱性杀虫剂,以利于提高天敌的自然控制力。杏园每年于4月和7月释放软蚧蚜小蜂和黄蚜小蜂,放45万头/hm2就可以基本控制桑白蚧危害。3.3药剂防治措施萌芽前树上喷施5B石硫合剂,树下喷施40%敌马粉或50%辛硫

11、磷粉,用药75120kg/hm2可杀死越冬害虫及刚出土开始活动的幼虫。落花后10d喷施50%快杀亡乳油1 2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20%百步死1 000倍液,防治天幕毛虫和杏果实斑点病等病虫害。5月中旬喷施40%速蚧杀乳油1 500倍液20%螨死净2 000倍液,防治介壳虫和红蜘蛛。6月上旬喷施60%菌锈敌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20%甲氧菊脂乳剂(灭扫利)3 000倍液,防治流胶病和食叶害虫。在蚜虫和红蜘蛛发生期,可喷施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0.5%齐螨素乳油2 000倍液,防治蚜虫和红、白蜘蛛。此外,可根据病虫实际发生情况再酌情喷23次杀菌杀虫药剂。其他参考文献B

12、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13、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

14、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