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论文徐州地区布利塔长茄温室栽培技术.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61612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工论文徐州地区布利塔长茄温室栽培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理工论文徐州地区布利塔长茄温室栽培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理工论文徐州地区布利塔长茄温室栽培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理工论文徐州地区布利塔长茄温室栽培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工论文徐州地区布利塔长茄温室栽培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工论文徐州地区布利塔长茄温室栽培技术.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徐州地区布利塔长茄温室栽培技术 徐州地区布利塔长茄温室栽培技术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徐州地区布利塔长茄温室栽培技术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徐州地区布利塔长茄温室栽培技术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介绍了徐州地区布利塔长茄温室越冬栽培技术,包括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布利塔长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技术参考。关键词 布利塔长茄;温室;

2、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64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037-02布利塔长茄是由荷兰瑞克斯旺公司培育的高产、抗病、耐低温优良品种,适于日光温室种植。该品种植株开展度大,无限生长,花萼小,叶片中等大小,无刺,早熟,丰产性好,生长速度快,采收期长;果实长形,长2535cm、直径68cm,单果重400450g,紫黑色,质地光滑油亮,绿萼,绿把,比重大,味道鲜美,货架期长,商品价值高。正常栽培条件下,产量270t/hm2以上。1育苗1.1播种时期越冬茬布利塔长茄播种时间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初。8月中旬播种的盛果期在春节前后,9月上旬播种的可在春节前上市。1.2苗床

3、准备100m温室需要苗床面积34m2。床土用4份土加1份腐熟的农家肥,用98%的恶霉灵3 000倍液或高锰酸钾消毒,装入营养钵中。注意床土严禁使用棉花地土、茄科地土、西瓜地土,最好使用大田土。苗床周围垒5cm高的床沿以利浇透育苗水。1.3种子处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选择晴天中午,把种子放在木板或是纸板上,曝晒2h,进行催芽;再放入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30min,捞出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播种。1.4播种浇透底水,待水渗下去后均匀的摆放茄籽,用恶霉灵拌土,均匀撒在畦面上,或用72% 的普力克喷洒苗床,覆盖0.5cm的厚细土,然后加盖薄膜、遮阳网和防虫网。1.5苗期管理因天气炎热,育苗阶

4、段要注意通风,防止高温蒸苗。苗床温度保持在2530,一般57d即可出齐。苗出齐后,及时喷洒72%普力克800倍液,或5%恶霉灵400倍液,防止猝倒病、立枯病和枯萎病的发生;防虫药用阿维菌素或阿可泰。2定植2.1整地施肥布利塔茄子喜欢大肥大水,定植前20d施足底肥,一般施腐熟的猪粪或鸡粪150m3/hm2左右、复合肥或复混肥11.5 kg/hm2、过磷酸钙3t/hm2、硫酸钙750kg/hm2、硫酸钾7501 500kg/hm2、硫酸镁112.5150.0kg/hm2、锌肥75kg/hm2、硼砂75kg/hm2、硫酸亚铁45kg/hm2、硫酸铜45kg/hm2,深翻30cm,拌匀。用75%敌克松

5、600倍液或福尔马林整棚喷洒消毒,封棚、熏棚710d,然后开棚通风灌水。57d后,整地做畦,要求床面宽1m、高15cm,2个床之间间距0.6m,每床内定植2行,床中间为灌水沟,宽30cm、深8cm,行距70cm、株距0.5m。采用地膜覆盖,膜下暗灌或膜下软管微喷技术。2.2定植定植时要覆土1cm左右,与地面齐平,过深、过浅均会影响幼苗的生长,定植后浇足缓苗水。在7d内,必须进行灌根防病,用恶霉灵1 500倍液、敌克松或DT 800倍液灌根,隔57d再灌1次,防止枯萎病、根腐病和黄萎病,叶面喷1次阿米西达防病。3定植后的管理3.1肥水管理定植后至开花前,要进行滑除、中耕、疏松土壤,增加地表的通透

6、性,并控制浇水,以防苗徒长,结合扶垄,适当包肥。布利塔茄子喜欢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分,浇水时要随水冲肥,以保证养分供应。前期果少时,可少施肥,盛花盛果时要多施肥。当门茄蛋黄大小时开始追肥,每次用120150 kg/hm2硝酸钾复合肥随水冲施即可。在11月中旬以前,避免过量施用氮、磷肥,以防植株生长过旺;11月中旬至翌年2月初,适量用生物菌肥和腐殖酸类肥料,活化土壤,以利于作物顺利越冬。春、秋季节要810d浇1次水,并适当通风;进入低温季节后,不便于通风排湿,可每隔15d浇1次水。3.2温湿度管理茄子为喜温作物,一般在定植后1周内,白天温度保持在32,夜间1820;缓苗后逐渐降到白天2528,夜

7、间15;在盛果期的温度为白天30左右,夜间17左右。通风排湿要采取多次少放的办法,使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在深冬季节,温度过低时,采取早放帘晚拉帘的方法,延长光照时间,达到保温效果。3.3植株调整采取双杆整枝、侧枝循环结果的方法。因为充分利用了侧枝,大大提高了茄子产量。植株7080cm时及时吊蔓。长出的第1个侧枝,作为主侧枝,以后再长出的侧枝要打掉,留着叶腋处长出的小侧芽作为以后的丰产枝,其余的主侧枝都打掉,只留2个杆,这就形成了双杆。对茄以上主干上每对茄子下留1个侧枝,侧枝上留1个茄子,留1片叶掐尖,离侧枝茄子最近的腋芽打掉,离主干最近的腋芽留2片叶掐尖,留着接回头茄子,特别是低温季

8、节,也可根据情况只留主干茄子。1个侧芽(侧枝)可长78个茄子,这时要适当把下面的老叶打去,充分利用新出的新芽、新叶作为营养叶,一方面可以提高透光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产量。越冬茄子要打头23次,新枝出来后留几片生长叶,再把头打去,连续打3次,可缩短节间,茄子就不会把枝压断而影响产量。一般情况下每个侧枝只留1个茄子,如果出现很多的侧芽就只打头。后期要打头,不打侧枝(除非是侧枝很长,茄子会把侧枝坠断)。3.4保花保果布利塔茄子要采用3040mg/kg的2,4-D点花,点花的时机和位置会直接影响果形和产量,点在主干(侧枝无所谓)上,激素会影响上面的生长点;点在花萼上,容易导致茄子弯曲。因此,点花要点在

9、花柄中间偏上的部位,拉长1cm左右。春天点花要点未开放的花;冬天花开的慢,点花要等到花略微开放点再点。对于茎叶生长过于旺盛或徒长的植株,可用50100mg/kg的B9喷洒全株。3.5采收果实果实成熟要及时采摘。若采收不及时,种子发育消耗养分多,不但品质下降,还影响上部果实发育,抑制营养生长;采收过早则会影响产量。采收最好在下午进行,因上午枝条易断,中午含水量低、品质差;为防止机械损伤,宜采用剪刀采收。3.6剪枝再生越冬茬茄子全部采收后,田间肥力较足,植株生长仍然旺盛,可采用剪枝再生,促进二次结果。在茄子老茎(主茎)距地面1820cm处将老茎剪掉,67d后即可发出新芽,选粗壮芽12个加以培育,其

10、余全部去除。新枝生长较快,20d左右即能开花结果,肥水管理必须跟上。剪枝萌芽后结合灌水追施肥水1次,施标准化肥150300kg/hm2。果实迅速膨大时再追施1次肥料,施标准化肥300kg/hm2左右。及时整枝,方式同常规整枝,其他管理同上。4主要病虫害防治在茄子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及时打掉老叶、病叶、残花、病果、病株、病枝,带出棚外集中烧毁或深埋。(1)黄萎病。土壤传播病害,主要采取土壤消毒进行防治。在大棚整地以前,1m2土地用10g敌克松加8g乙磷铝锰锌均匀撒入棚内深翻入地,并且在移栽时穴内撒施DT。一旦发现黄萎病病株,立即用锹挖出,撒石

11、灰粉,附近植株用甲霜灵加恶霉灵灌根23次。(2)早疫病。随着气温下降、棚内空气湿度增大,易感染早疫病,其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边缘褐色,中部灰白色,具有同心轮纹,直径24cm。可采用金雷多米尔、杀毒矾、霜脲锰锌进行叶面喷雾,每隔57d喷1次,连喷23次。(3)绵疫病。俗称掉蛋、水烂,对果实危害比较严重,12月至翌年3月均可发生,结果盛期是发病高峰,常用药剂有甲霜灵锰锌、抑快净、杜邦克露等,喷药时要均匀周到,重点保护茄子果实,隔7d左右喷1次,连喷23次。(4)灰霉病。低温、高湿时易发生。病菌多从开败的花蕾处侵入,由病花侵染果实,导致果实腐烂脱落。阴天不进行农事操作,以防止病情蔓延。要及时摘掉萎蔫

12、落花,增强通风透光。防治药剂有农利灵、扑海因、百可得、速克灵。(5)白粉病。可用0.2%小苏打、粉锈宁等防治。(6)白粉虱、蚜虫。可用吡虫啉、菊酯类药剂等防治;也可用黄板诱杀白粉虱,用银灰色膜驱蚜。5参考文献1 山东农业大学.蔬菜栽培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 北京农业大学.蔬菜栽培•保护地栽培(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3 周长久.现代蔬菜育种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4 李式军.设施园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

13、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14、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

15、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