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供应链企业间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63419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论文供应链企业间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供应链企业间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供应链企业间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供应链企业间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供应链企业间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供应链企业间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供应链企业间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供应链企业间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供应链企业间利益分配机制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供应链企业间利益分配机制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供应链企业间利益分配机制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使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成本最低,效益最好。那么,通过供应链各企业间的合作,节省的成本或增加的效益怎样在企业间进行分配,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一个

2、简单的供应链模型揭示出,制造商与销售商是如何制定价格以分配利益的,并用博弈论的观点进一步说明他们的选择。关键词 供应链 利益分配 博弈一、引言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商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企业之间除了通常的买卖关系外,更为重要的是合作关系,即企业间通过协商供需关系,以获取更高的整体收益。但是,供应链中的企业本质上仍是各自独立的,利益各不相同的法人。它们虽然有共同的合作基础,但对于具体如何进行合作,如何分配利益则各有思路,

3、双方必须通过反复协商及讨价还价才能达成合作协议。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将供应链简化为制造商和销售商两个环节。制造商与销售商是否能够建立合作关系以实现整体收益最大化,关键在于能否就整体收益的分配协商一致,特别是对供应链建立后所增加的收益的协商,而这种收益的分配主要由产品的定价决定。二、供应链模型本文建立的供应链模型,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销售商构成。制造商将一种产品以代理价格卖给销售商,销售商以零售价格卖给消费者。设销售商的单位售价为P,单位库存成本为C1。制造商的单位制造成本为CM,单位库存成本为C2,其他成本在本文中不作考虑,销售商以单价X向销售商供货。假设在最终用户需求Q与售价P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4、:Q=-P,其中,0,一旦他设定价格P,他就可以确定需求,并对制造商下订单。这样,我们可以得到销售商的利润为:R=(P-X-C1)Q 制造商的利润为:M=(X-CM-C2)Q 这种情况是在未建立供应链各自所得利润,那么,在供应链情况下,制造商与销售商可实施VMI,由制造商保管库存,假设销售商可实现零库存。这时设制造商的单位库存成本为Cs,C2 Cs C1+C2。三、未建立供应链时假定制造商设定价格为X,则销售商为追求最大利润。可得R=(P-X-C1)(-P)。根据微积分,对P求导,令其为0,得销售商的最优售价为 。由式可得销售商的最优订单为 将,代入,可得销售商的利润R1=制造商的利润此时,制

5、造商与销售商的利润完全取决于X,问题是制造商应定价多少才合适,制造商为了利润最大,即M1最大,可求得,此时 把代入,。可得四、供应链管理下的情况为了使整个供应链利润最大,可求得很明显,即优化过的供应链的最终售价降低,订单量增大,消费者、制造商、销售商都从中受益。但是,对于所增大的利益,制造商与供应链如何分配必须加以解决。由于售价下降,销量上升,所定的X只要满足使,即是可接受的。为此,可画出一个图来说明X的取值范围。从图可知,X应取在(a,b)之间,可满足条件至此,我们确定了X的取值范围,但到底应定多少,还需做进一步研究。五、利益分配的博弈论分析1.问题的一般化设想制造商和销售商A和B,要就总价

6、值等于V的分配问题讨价还价;如果他们之间能达成协议,V按照协议规定分配;如果不能达成协议,A得到a,B得到b。(a,b)被称“威胁点”或非合作状态(status quo),是不能达成协议时的最好选择.a+bV; S=V-a-b是合作带来的剩余(surplus)我们用x表示A得到的价值,y表示B得到的价值,假定A和B分别从剩余价值S中达到h和k的份额,那么:x=a+h(V-a-b);x-a=h(V-a-b)y=b+k(V-a-b);y-b=k(V-a-b)一般来说,总价值V并不是一个固定数,可能与分配方案有关;在存在激励问题和边际效用递减的时候尤其如此。纳什证明:如果满足以下原则:(1) Par

7、eto efficiency; 最后达成的协议应该是帕累托最优的,也就是说,不应该有没有被分配的剩余。(2) Invariance of linear transformation; 期望效用函数的假设:不改变个人风险决策;(3) independence of irrelevant alternatives. 如果原来可行的选择没有被选择,去掉这些“无关”选择并不会影响讨价还价的结果那么,讨价还价的惟一结果是如下纳什福利函数的解:纳什福利函数的解释:(a,b)对最后的分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可以理解为“谈判砝码”(bargaining power);h和k:是剩余价值的分配比例,又可以理解为谈

8、判力(bargaining strength),可能与个人的耐心有关,或与个人的边际贡献(可替代性)有关;如果两个人是对称的(即可分配价值以过(a,b)点的45度线对称),h=k=1/2。2.轮流出价谈判基本特征:两人,A和B,分配价值V;A先出价,B决定接受还是拒绝;如果接受,按照A提出的方案分配,谈判结束;如果B拒绝,B提出方案,A决定接受还是拒绝;如果接受,按B的方案分配,谈判结束;如果不接受,再由A提出方案;如此等等。此时决定结果的关键因素有:谁先出价?谈判有无最后时限?谁最有耐心(时间偏好)?谈判的固定成本多大?假设制造商与销售商就如何分享所增加的价值V进行谈判,确定各自利益后,价格

9、自然可算出。首先定下这样的规则:制造商先提出一个分割比例,对制造商提出的比例,销售商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如果拒绝,则他自己应提出另一方案,让前者选择。在上述循环过程中,只要任何一方接受对方的方案,博弈就结束,而如果方案被拒绝,则被拒绝的方案与以后的讨价还价不再有关系。讨价还价每多进行一个回合,由于谈判费用和利息损失等,双方的利益都要打一个折扣 (01),我们称这为”消耗系数”。如果进一步假设讨价还价最多只能进行三个回合,到第三回合时销售商必须接受制造商的方案,则可用下述方式作更清楚的描述:第一回合,制造商自己得S1,销售商得V-S1,销售商可选择接受与否,如接受,谈判结束,如不接受,则开始下一

10、回合;第二回合,销售商的方案是制造商得S2,自己得V-S2,由制造商选择,接受则双方得益分别为S2和(V-S2)。谈判结束,如不接受则进入下一回合;第三回合,制造商提出自己得S,销售商得V-S,这时必须接受,双方实际得益分别为2S和2(V-S)。用图表示为:用逆推归纳法分析这个博弈,先分析第三回合。在第三回合,因为的出价S,必须接受,因此,通常会选择S=V,也就是自己独得这笔钱。但是,在供应链这个合作博弈中,不能这样做。这里暂不确定S,仍然保留S作为在该回合的出价。这样此时双方的得益分别为2S和2(V-S)。现在推回到第二回合的选择。知道一旦博弈进行到第三回合,将出S,自己将得到2(V-S),

11、如果已经拒绝了第一回合的方案,此时他该怎样出价才能使自己的得益最大化呢?如果他出的S2使选择接受的得益小于第三回合的得益,那么方案肯定会被拒绝。如果自己出的S2既能让甲接受,又能使自己的得益尽可能大,那么这样的S2最得符合的利益。其应满足S2=2S,即S2=S。此时,的得益为(V-S),比第三回合的得益2(V-S)大,这是可能得到的最大利益。最后再回到第一回合,根据第二回合的思路,可得V-S1=V-2S, 即S1=V-V+2S即可。此时,乙方接受,1,2双方得益分别为V-V+2S 和V-2S。是此博弈的均衡解。现实供应链中,我们不可能规定只能进行三个回合,也不可能规定最后出价必须接受,但也不可

12、能无限期的讨价还价,双方要考虑合作伙伴所承担的风险,企业努力水平和对供应链的贡献等诸多因素,逐步磨合,最后达到一个最好的状态。 供应链企业间利益分配机制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供应链企业间利益分配机制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供应链企业间利益分配机制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六、小结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供应链模型分析了制造商与销售商供应链前后各自的收益情况,

13、证明通过供应链管理,不仅使整个供应链的利润增加,并且各自的利润也有所增加,并通过图形找到了双方利益分配时,定价的取值范围,最后用博弈论的理论找到了利益分配的均衡点。当然,现实环境是复杂的,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而且本文也忽略了一些相关因素,致使结论并不完全准确,只能说对供应链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机制提出了一些参考价值。参考文献:1Qinyuanjian Madianming.?Study on Profi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among Enterprises in?Supply Chain?Proceedings of 2003 International Confer

14、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2陶文源:基于供应链伙伴关系的产品定价问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3,13李世新等:供应链企业合作问题的博弈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 2003,24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5、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

16、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17、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