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质量论坛论文集.docx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64102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X 页数:149 大小:70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质量论坛论文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社会质量论坛论文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社会质量论坛论文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社会质量论坛论文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社会质量论坛论文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质量论坛论文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质量论坛论文集.docx(1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4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 会 质 量 论 坛论文集 论坛主办单位:浙江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论坛负责人: 林卡 潘屹 (20147 武汉)目录1、 生活保障制度公平性研究生基于重庆市两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调查叶 慧 李俊杰.3-92、 基于国际经验的民族地区农村牧区社会保障模式选择 安 华.9-153、 人类发展指数:评述与重构陈友华 苗 国.15-254、 社会质量理论视域下养老品质的内涵及指标体系研究 张旭升.26-315、 现代生活质量的休闲维度 王守颂.31-356、 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一伟.35-417、 社会质量、社区能力与城市居民的能力贫困

2、徐延辉 龚紫钰.41-568、 深圳市社会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王小刚.56-649、 城市基层合作治理视域下的社区公共性重构 高 红.64-7310、 城市小网格 民生大舞台湖北宜昌社区管理创新样本探析 周 伦.73-7711、 社会融合对大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居留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李振刚.77-9212、 转型期城镇就业质量与居民幸福感积极就业政策背景下的经验研究卿石松.92-11813、 价值维度:社会质量研究的重要取向兼论社会质量视野下的社会信心 丛玉飞.118-12514、 社会融合与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基于杭州个案的分析 易龙飞.125-13215、 中国老年服务政策的评估和展望:基于“生活

3、质量社会质量”的视角 朱 浩.132-14116、 社会质量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建设 许 芸.141-14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公平性研究基于重庆市两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调查叶慧 李俊杰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430074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族地区特殊类型贫困与反贫困研究”(13JZD02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1BMZ045)。作者简介:叶慧(1979-),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贫困与社会保障。李俊杰(1970-),男,汉族,湖北房县人,教授,博导,经济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民族问题研究。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182号中

4、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邮编430074联系电话:15327384436电子邮件:摘要:以重庆市两个国家级贫困县295户农户为样本,本文通过构建低保户识别Logistic模型和农户低保政策公平评价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来评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公平性。研究发现贫困地区低保产生程序不受人情因素影响,但农户对政策公平性评价不高,且评价结果受主观人情因素影响。由此说明政府应加强宣传和管理,提高农户对政策的认知和理解。关键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户识别;公平性;人情因素JEL分类号:H55, E62, D19 Study on Fairness of Minimum Living Secu

5、rity Policy in Rural ChinaA Survey of Two State-level Poverty-stricken Counties in Chongqing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n 295 rural households in two state-level poverty-stricken counties in Chongqing, the paper has made the Logistic models to identify low-income families and to evaluate the

6、fairness of rural minimum living security policy. The results turn out that the human feelings factors do not affect the producing procedure of low-income families, but the evaluation of policy fairness is not high. The human feelings factors have the effect on the policy fairness evaluation. So the

7、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and management to improve farmers 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icy.Key words: Rural Minimum Living Security; Identify Low-Income Families; Fairness; Human Feelings FactorsJEL Classification: H55, E62, D19一、引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低保)是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权利和维护其最低生活

8、需要的社会救助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2007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1,至此农低保制度正式确立,维护社会公平是其核心建制理念。但是,由于收入核查难,导致“错保”、“漏保”与“关系保”、“人情保”等个别现象出现,极大损害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公正形象,造成干群矛盾,尤其是在社会保障最被需要的贫困地区。陆杰华和吕智浩(2008)提出,在实际操作中,过分强调低保户认定过程中的民主,以票决制确定低保户,这在民主与法治程度不高的农村易于异化为按宗族、亲缘等关系获得低保资格,损害低保确认的公正性2。丁建文和刘飞(2009)认为越是贫困落后地区,贫困农民的诉求

9、能力越是薄弱,民主意识越是不强,低保服务人员水平越是不高,入保公平越是难以保障。不公正的入保带来的是低保资源无效使用。公平入保在低保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越显得重要。3易红梅和张林秀(2011)研究发现全国样本村只有25.5%的最贫困农户在2007年得到了低保,农低保制度瞄准效率不高,瞄准遗漏和瞄准漏出同时存在。4据此,2012年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基本原则,即要坚持应保尽保,坚持公平公正,坚持动态管理,坚持统筹兼顾。5那么,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吗?为回答此问题,本文以重庆市两个国家级贫困县295户农户为例,通过构建低保户识别模型

10、和农户低保政策公平评价模型来评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公平性。二、研究背景与数据来源(一)研究背景A区和B县位于重庆渝东南地区,均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社会保障是贫困地区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经济运行的“调节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社会救助制度。农低保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制,按属地进行管理,调查地区以县(区)为单位进行管理。低保标准依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来合理确定,低保金实行差额补贴,调查地区低保金(低保标准家庭人均收入)家庭人数6。低保对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产生,并实行按年、半年或季度的

11、动态管理方式。调查地区低保户产生程序:审查受理、调查核实、听证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区县民政局审批、张榜公布、发放低保证和低保金6。低保资金来源主要以地方筹集为主,调查地区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市级财政。20122013年重庆市A区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185元(约每人每年2220元),接近于国家统计局公布每人每年2300元的贫困标准。2012年第四季度全区有7822户16698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占全区农业人口310978人的5.37%。第四季度发放保障金3033.9万元,月人均补助水平129.76元。7B县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180元(约每人每年2160元),2012年第四季度全县有1524

12、8户24641人享受农低保政策,占全县农业人口773926人的3.2%。第四季度发放保障金3720.4万元,月人均补助水平123.5元。7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公平吗?为回答这个问题,笔者2013年7月带领经过培训的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对重庆市A区和B县进行抽样调查。走访4个乡镇,共收集300户农户资料,剔除信息不全的样本,有效样本量为295户,样本数据是个截面数据。为了评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否公平,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客观上评价低保户产生程序是否公平,通过构建低保户识别Logistic模型来分析农户“吃低保”是否存在某些人情因素;二是主观上评价低保政策是否公平,

13、通过构建农户低保政策公平评价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来进一步明确人情因素的作用方向及影响程度。其中因变量1表示农户是否是低保户,0为否,1为是;因变量2表示农户对农低保公平评价,1为公平,2为一般,3为不公平。自变量包括三类变量组:(1)户变量组,包括户主民族、家庭人均耕地、劳动力人数、医疗支出比例、教育支出比例。(2)个体变量组,包括受访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3)人情因素组,包括家庭特殊经历、亲朋好友交往程度、参加村活动次数。模型变量赋值及其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述。根据表1发现,一是低保政策评价不高。样本户低保覆盖率为7.5%调查样本7.5%的低保覆盖率高于A区5.37%

14、和B县3.2%的官方数据,可能的解释是:官方数据是季度数据,调查数据是年度数据,由于低保程序实施动态管理,申请者可能在一年内只有一段时间吃低保。在不吃低保的季度,申请者在官方数据中是不算低保户的,但在调查的年度数据中算低保户,故调查覆盖率肯定大于官方数据。,45.4%样本户认为低保政策公平,35.3%样本户认为政策一般,19.3%样本户认为政策不公平。二是样本户生计资本一般,生活负担较重。样本户中少数民族家庭有245人,约占样本数的83%,其中土家族是样本户最主要的民族;家庭人均耕地面积1.42亩,劳动力人数3人,劳动力约占总人口的60%,耕地和劳动力资源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

15、计年鉴2012资料,以2008年全国土地调查数据为依据,全国耕地面积121.72万平方公里,人均耕地1.38亩。以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全国15-64岁人口占家庭比例74.53%。;2012年样本户人均医疗支出888.5元,教育支出1277.3元,家庭生活负担较重。三是受访者人力资本条件一般。受访者平均年龄为46岁,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健康状况自我评价大多为一般或比较健康。四是样本户社会资本较丰富。20.7%的家庭有干部或老板;受访者与村寨亲朋好友交往程度大多为非常亲密、比较亲密或一般;受访者参加村活动次数平均为4.65次。表1 模型变量与统计描述变量变量解释百分比/平均数因变

16、量1低保户识别是否是低保户0(否)调查户不是低保户,参照组92.5%是否是低保户1(是)调查户是低保户,为1,否则为07.5%因变量2低保政策公平评价低保公平评价1(公平)受访者认为低保政策公平45.4%低保公平评价2(一般)受访者认为低保公平程度一般35.3%低保公平评价3(不公平)受访者认为低保政策不公平19.3%自变量(户)民族民族0(汉族)户主为汉族,参照组16.95%民族1(土家族)户主为土家族,为1,否则为068.81%民族2(苗族)户主为苗族,为1,否则为014.24%家庭人均耕地人均耕地面积(亩)1.42劳动力人数16-64岁人口数(人)3.0医疗支出比例医疗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

17、例(%)11.33教育支出比例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例(%)14.21自变量(个体)年龄受访者的年龄(年)46受教育程度受访者受教育年限(年)9健康状况健康状况1(非常健康)受访者身体非常健康19.66%健康状况2(比较健康)受访者身体比较健康35.25%健康状况3(一般)受访者身体一般29.15%健康状况4(较差)受访者身体较差13.90%健康状况5(非常差)受访者身体非常差2.03%自变量(人情)特殊经历特殊经历0(无)家庭没有干部或老板79.3%特殊经历1(有)家庭有干部或老板20.7%亲朋好友交往程度亲朋好友交往程度1(非常亲密)与村寨朋友或邻居交往程度非常密切33.33%亲朋好友交往

18、程度2(比较亲密)与村寨朋友或邻居交往程度比较密切29.25%亲朋好友交往程度3(一般)与村寨朋友或邻居交往程度一般33%亲朋好友交往程度4(不太亲密)与村寨朋友或邻居交往程度不太密切3.74%亲朋好友交往程度5(基本无来往)与村寨朋友或邻居基本无来往0.68%参加村活动次数近一年参加村里召集会议和活动的次数(次)4.65三、低保户产生程序公平性检验(一)理论假定理论上,影响农户“吃低保”的因素仅仅是家庭人均纯收入,但在实践层,政府会考虑低保申请者的贫困类型,即属于因病、因灾、因学中的哪一种,涉及到对申请者所在家庭生活支出的核算。另外,低保户申请是以家庭为单位,政府会考虑整个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情

19、况,而不会考虑个人收支特征。因此,本文主要选择户自变量和人情自变量来分析因变量1,包括民族、家庭人均耕地、劳动力人数、人均医疗支出、人均教育支出、特殊经历、亲朋好友交往程度、参加村活动次数。理论假定如下:假定1,家庭生计资本变量与低保户识别变量呈负相关。即人均耕地越少或劳动力人数越少,农户越有可能“吃低保”。假定2,家庭支出变量与低保户识别变量呈正相关。即医疗支出比例或教育支出比例越多,农户越有可能“吃低保”。假定3,家庭人情变量与低保户识别变量无相关性。即无论家里是否有干部或老板,无论与亲朋好友交往亲不亲密,无论参加村活动次数多少,均与农户能否“吃低保”无关,由此说明低保户产生程序是公平的。

20、(二)实证结果与经济分析运行STATA统计软件,采用自变量全部回归法和逐步回归法分别估计低保户识别Logistic模型,并计算出比值比,结果如下表2。根据表2的回归结果,全部回归法的模型拟合优度为22.33,逐步回归法为12.45,两模型均通过似然比显著性检验,回归方程有效。其回归系数及比值比OR如下所述:第一,民族变量对低保户识别无显著影响。由此说明,农户能否“吃低保”与农户民族身份没有直接关系。第二,家庭生计变量对低保户识别有显著影响,劳动力人数越少,农户越有可能“吃低保”,假定1成立。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家庭劳动力每增加1人,农户成为低保户的概率将是劳动力人数没有增加时的0.502倍,

21、即劳动力人数增加将减少农户成为低保户的概率。第三,家庭支出变量对低保户识别有显著影响,教育支出比例越高,农户越有可能“吃低保”,假定2成立。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教育支出比例每增加1%,农户成为低保户的概率将是教育支出没有增加时的6.013倍,即教育支出比例增加将增加农户成为低保户的概率。第四,家庭人情变量对低保户识别无显著影响,假定3不成立。由此说明,低保户产生程序不受家庭是否有干部或老板、亲朋好友交往程度和参加村活动次数影响,低保户产生程序是公平的。表2 低保户识别的Logistic回归结果变量全部回归法逐步回归法回归系数比值比回归系数比值比民族1(土家族)1.5514.716民族2(苗族

22、)1.8246.195人均耕地0.1491.160劳动力人数-0.697*0.498-0.689*0.502医疗支出比例1.8756.521教育支出比例2.622*13.7571.794*6.013特殊经历-0.2840.753亲朋好友交往程度-0.0020.998参加村活动次数-0.1040.901截距-2.9730.051-1.263*0.283LR chi222.33*12.45*伪R20.16110.083对数似然值-58.150-68.748注:比值比OR代表在其他情况不变时,xi变化1个单位,新发生比是原发生比的exp(bi)倍,其中bi代表xi的回归系数;*,*,*表示在10%、

23、5%和1%水平上显著。四、低保政策公平评价检验(一)理论假定影响农户低保政策公平评价的因素包括农户家庭经济条件、农户对政策理解程度、农户政策参与程度等,涉及户、个体和人情三类自变量。因此,本文选择民族、家庭人均耕地、劳动力人数、人均医疗支出、人均教育支出、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特殊经历、亲朋好友交往程度、参加村活动次数等变量来分析因变量2。理论假定如下:假定1,家庭生计资本变量与低保政策公平评价变量呈正相关。即人均耕地越少或劳动力人数越少,农户越能从低保政策中受益,对政策公平评价越高。假定2,家庭支出变量与低保政策公平评价变量呈正相关。即医疗支出或教育支出越多,农户越可能陷入贫困,越能从

24、低保政策中受益,对政策公平评价也会越高。假定3,受访者人力资本变量与低保政策公平评价变量呈负相关。即年龄越大或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政策越能理解,对政策公平评价越高。健康状况越差的农户,越能从政策中受益,对政策公平评价可能越高。假定4,家庭人情变量与低保政策公平评价变量无相关性。即无论家里是否有干部或老板,无论与亲朋好友交往亲不亲密,无论参加村活动次数多少,均与农户低保政策公平评价变量无关,由此假定低保政策是公平的。(二)实证结果与经济分析运行STATA统计软件,采用自变量全部回归法和逐步回归法分别估计低保政策公平评价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并计算出比值比,结果如下表3。根据表3回归结果

25、,全部回归法的模型拟合优度为67.82,逐步回归法为63.34,两模型均通过似然比显著性检验,回归方程有效。其回归系数及比值比OR如下所述:第一,民族变量对低保政策公平评价无显著影响。由此说明,农低保政策是否公平的主观评价,与农户民族身份没有直接关系。第二,家庭生计变量对低保政策公平评价有显著影响,符合假定1。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家庭劳动力每增加1人,农户对低保政策公平评价的概率将会下降,比值比为1.178,由此说明,劳动力人数越少,农户越能从低保政策中受益,对政策公平评价越高。第三,家庭支出变量对低保政策公平评价无显著影响,不符合假定2。由此说明,农低保政策是否公平的主观评价,与农户生活压

26、力没有直接关系。第四,受访者人力资本对低保政策公平评价有显著影响,符合假定3。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受访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可能认为政策公平,比值比为0.885。第五,家庭人情变量对低保政策公平评价有显著影响,不符合假定4。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亲朋好友交往越亲密,农户对政策公平性评价的概率就越高,比值比为1.278。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受访者参加村活动次数越多,对政策公平性评价的概率越高,比值比为0.856。人情变量的影响虽然不符合假定4,但是也无法否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对其解释为,一是亲朋好友交往程度虽然对低保政策公平评价有影响,但对低保户识别无显著影响,说明亲朋好友交往程

27、度对低保户的民主评困影响不大,同时亲朋好友交往越亲密的家庭可能对生活满意程度高,因此对低保政策更能理解和认同。二是参加村活动次数虽然对低保政策公平评价有影响,但对低保户识别无显著影响,说明参加村活动次数对低保户的民主评困影响也不大,同时农户参加村活动次数越多,对政策理解程度会越高,对低保政策公平评价就会更高。表3 低保政策公平评价的Logistic回归结果变量全部回归法逐步回归法回归系数比值比回归系数比值比民族1(土家族)0.2901.336民族2(苗族)0.1391.149人均耕地-0.0480.953劳动力人数0.177*1.1940.164*1.178医疗支出比例-0.3350.715教

28、育支出比例0.6591.933年龄-0.0030.997受教育程度-0.134*0.875-0.122*0.885健康状况0.1251.133特殊经历0.3771.458亲朋好友交往程度0.243*1.2760.245*1.278参加村活动次数-0.160*0.853-0.155*0.856LR chi267.82*63.34*伪R20.1140.105对数似然值-262.563-269.901注:比值比OR代表在其他情况不变时,xi变化1个单位,新发生比是原发生比的exp(bi)倍,其中bi代表xi的回归系数;*,*,*表示在10%、5%和1%水平上显著。五、结论与对策以重庆市两个国家级贫困

29、县295户农户为样本,本文通过构建低保户识别Logistic模型和农户低保政策公平评价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来评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公平性。研究发现:一是贫困地区低保产生程序不受人情因素影响,影响“吃低保”的因素包括家庭劳动力人数、教育支出比例变量;二是农户对政策公平性评价不高,仅有45.4%样本户认为低保政策公平;三是低保公平性评价结果受主观人情因素影响,亲朋好友交往程度越高的家庭对政策公平性评价更高、参加村活动次数越多的受访者对政策公平性评价更高。由此说明,低保政策客观上在低保户产生程序方面是公平的,但在农户主观评价上公平程度不高。以上结论得到的政策启示包括:一是加强政策宣传,

30、使农户理解和认同低保政策实施的意义,即低保政策是扶危济困的救助措施而不是普遍受惠的福利措施;二是完善低保户产生程序,评选出真正贫困家庭,让农户对评选结果心服口服;三是完善低保户动态管理制度,包括低保户退出机制、低保户监管机制等等,杜绝低保养懒汉现象,使低保资金真正用在最需要和最应该帮助的人群身上;四是加强低保工作监管机制和投诉举报核查机制,杜绝人情保和关系保现象,让低保工作时刻接受老百姓的监督。五是整合低保、五保、扶贫等到人到户政策,杜绝给低保户打上特殊身份标签,使其享受多种政策的重叠优惠。参考文献1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EB/OL.http:/ 陆杰华,吕智浩.完

31、善农村低保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J.北京观察,2008,(2):23-25.3 丁建文,刘飞.公平与效率下农村低保“准入-退出”机制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3):54-57.4 易红梅,张林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瞄准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6):67-73.5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EB/OL.http:/ 白润嘉.新政策低保标准涨至340元 能不能拿30天就知道 EB/OL.http:/ 民政部规划财务司.2012年12月份全国县以上农村低保情况EB/OL.http:/ 华(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内蒙古

32、呼和浩特 010070)内容摘要:民族地区农村牧区社会保障政策既属于公共政策的范畴,也属于民族政策的范畴。作为政策的交叉领域,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形成了民族地区居民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体对社会保障的差异化制度需求,因此采用统一的、单一的社会保障模式无法满足民族地区居民的多样化的社会保障特殊需求。借鉴国际社会保障模式选择的经验,构建适应民族地区特点的多元化、差异化社会保障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牧区;社会保障;模式选择Mode Sele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Based on Internation

33、al Experience on Rural and Pastoral Areas in Ethnic AreasAN Hua(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 Inner Mongolia 010070)Abstract: Social security belongs to the cross-cutting areas of national policy and public policy on rural and pastoral areas in ethnic areas, th

34、ere are spe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evel as well as particular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in ethnic areas, which bring about the differentiated needs of social security, a single mode of social security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a variety of social security of

35、 the residents in ethnic areas. There i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lear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of mode sele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to build diversified and differentiated mode of social security to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in ethnic areas.Keywords: ethnic areas; rural and pas

36、toral areas; social security; mode selection长期以来,我国没有专门针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社会保障特殊制度安排,而是将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社会保障纳入到了全国统一的制度中,采用统一的准入条件和待遇享受资格以及运行机制。尽管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的发展基本与国家同步,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民族地区居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但在一些保障项目的进入门槛、保障水平和标准、待遇享受资格方面仍存在一些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实际不相适应的情况,影响了社会保障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从公共政策与民族政策融合的视角,重新审视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问题。对少数民族地区而言,一

37、方面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相对比较滞后,另一方面是居民对社会保障的现实需求又十分迫切。由于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民族文化特征与自然社会风险特征,单一的制度设计与模式选择无法满足民族地区居民的多样化社会保障需求。而社会保障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制度模式,民族地区应借鉴国际社会保障模式选择的经验,并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模式创新与重构,将社会保障理论的一般性、普遍性与民族地区的实践特殊性相结合,进行社会保障的差异化制度设计和模式选择。一、社会保障模式选择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社会保障模式可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就行划分,笔者按照社会保障的典型模式划分、安德森的福利模式

38、划分和世界银行的政策设计对各种社会保障模式进行梳理,并对其经验与教训及其对中国民族地区的适用性及借鉴意义进行评述。(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典型模式及启示国际上通常将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划分为四类:一是以瑞典和英国为代表的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二是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保障型社会保障模式;三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四是以新加坡和智利为代表的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1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即福利国家模式,20世纪70年代遭遇了财政危机的挑战,并且我们的经济发展状况也决定了不适用于我国,特别是我国的民族地区农村牧区。我国从建国初期直到改革前都一直采用的是前苏联的国家保障模式,国家承担所有体制内职工的社会

39、保障责任,其实是一种国家保障和企业保障相结合的综合保障模式。改革开放后,这一体制与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国家保障、企业保障逐步被社会保障所取代。储蓄型的社会保障体现个人权利与义务对等,个人成为了自身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但统筹互济功能丧失,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唯有保障型社会保障模式适合我国的民族地区,民族地区应建立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具体包含新型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二)安德森对福利模式的划分及启示安德森将资本主义世界的福利模式划分为了“自由主义”的福利国家、“保守主义”的福利国家和“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国家三中基本

40、模式。2其划分的标准和在内逻辑联系是与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紧密相联系的。西方经济中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辩论在社会保障领域的焦点集中于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和社会保障的水平差异上。“自由主义”的福利国家将政府的责任边界降到最低,政府仅负责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除此之外其他社会成员的保障问题通过市场来解决。“保守主义”的福利国家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强调社会福利与职业的关联性,因此社会保险制度在这些国家较为发达。“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国家坚持普遍性的原则,政府提供的福利既与特殊需求无关,又与就业状况无关,而只与公民资格有关。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所有公民被包括在一个全民保障体系内,社会福利的水平取决于政府

41、的财政收入水平和福利供给能力。这类国家提供的福利水平通常是比较高的。这三类划分的社会保障模式所提供的保障水平从低到高。“自由主义”的福利国家几乎完全依靠市场提供福利,这与我国由政府承担农村社会保障主要责任的制度设计理念严重不符,因此,该模式不适应于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牧区。但该模式中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护措施可供我国民族地区社会救助制度借鉴。“保守主义”的福利国家模式对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险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其权利与义务对等的社会保险技术机制有利于效率的提高。“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国家与公民资格相关的普惠型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可供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制度借鉴,可以将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部分转变为

42、普惠型养老金,以户籍和年龄为待遇享受的资格。在起步期,可以采用低水平的普惠制模式,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增强,可以逐步提高普惠型养老金的待遇水平。此外,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可以通过提高普惠养老金的方式提高其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同时普惠型制度与缴费脱钩的设计将有利于民族地区农村牧区社会保障的扩面。未来,也可以将民族地区农村牧区的医疗保障转变为普惠性。(三)世界银行的多支柱模式及启示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世界银行于1994年提出了“三支柱”的养老保险模式,即国家公共养老金、强制性的积累制养老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金。3在实践中,“三支柱”因不利于为贫困者和就业及收入不稳定者的提供充足的保障而受到挑战

43、,2005年世界银行又提出了“五支柱”的养老保险模式,在原有三个支柱的基础上增加了针对贫困者的零支柱和以家庭内部互助和转移支付为特征的第四支柱。4通过发挥政府、单位、市场和家庭的作用扩大了保障范围,提高了保障标准。世界银行的养老金改革对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是,不能仅依靠单一模式的社会保障,单一模式不能应对各种风险,必须建立多样性的社会保障机制,提供基本保障、补充保障和自愿保障功能。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提高抵御和分散风险的能力,也有利于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提高,所以这一模式的建议适合于我国民族地区的农村牧区。民族地区农村牧区的社会保障应包含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两个层级的制度设计,要做好新农保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农合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在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方面,应建立基本保障和补充保障两个层次,基本保障由新农保和新农合制度来承担,补充保障需要各种形式的商业保险的作用发挥。应发挥商业人寿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对新农保和新农合的补充作用,提高农村牧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