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枳椇幼树生长特性研究.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64133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论文枳椇幼树生长特性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会学论文枳椇幼树生长特性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会学论文枳椇幼树生长特性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会学论文枳椇幼树生长特性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学论文枳椇幼树生长特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论文枳椇幼树生长特性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枳椇幼树生长特性研究 枳椇幼树生长特性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枳椇幼树生长特性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枳椇幼树生长特性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对枳椇幼树的物候期、播种方式、茎生长规律、叶生长规律进行调查研究,为搞好前期的栽培管理工作,促进树体生长提供依据。关键词 枳椇;幼树;生长特性中图分类号 S793.1.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2、5739(2008)16-0016-02枳椇(Hovenia acerba Lindl),又名拐枣、木室、万寿果、鸡爪子、龙枣等,为鼠李科枳椇属落叶乔木,高达1525m。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河、长江流域等19个省市1。枳椇是材、果、药兼用的珍稀树种,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2。枳椇的果实和种子、叶、根、木皮及木汁均可入药。枳椇果能解酒,有“千杯不醉鸡爪子”之称。种子能利尿,泡酒服用还能舒经活络,治左瘫右痪、风湿麻木。果实鲜食,还可治气管炎、哮喘等。枳椇树冠伞型,树态优美,叶大荫浓,是理想的园林绿化树种。枳椇树体高达10m,树干通直,木材硬度适中,呈紫褐色,心材黄色,粗而美观,收缩率小,不易反翘

3、,常用于制作精细家具、工艺品及建材3。随着人们对枳椇的认识日益深入,对其研究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枳椇的药用机理和药用价值方面4,在繁殖方法与栽培技术方面有少量研究5,6,对树体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不管是基础研究还是栽培实践,都必须建立在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习性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因此,对枳椇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习性的研究,是枳椇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1材料与方法本试验用的枳椇种子来自河南洛阳栾川。试验点设在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苗圃内,土壤为砂壤土,土层深厚,肥力中等,排灌条件良好,pH值为7.0,面积为0.27hm2, 2006年春季

4、造林。1.1物候期调查采用完全随机抽样调查法,随机抽取10株做样株,从5月10日开始,每15d调查1次。观测内容为生物学特性,包括萌动期、展叶期、封顶期、落叶期、休眠期等。1.2茎生长规律调查 在试验地随机选取10株树,定时定株,测定地径粗度、株高、二次枝长度和粗度。地径的粗度为距地面5cm部位,株高的观测从植株根部固定地面处到整个植株的最高点,测量单位为cm。二次枝为当年生枝上抽生的1次副稍。从基部向上依次取5个二次枝测其长度和粗度,长度测枝条基部到梢部最后1片平展叶叶柄基部的长度,粗度测距枝条基部1cm处的粗度。长度用钢卷尺测定,精确到mm。粗度用游标卡尺测定,精确到0.1mm。每15d观

5、测1次,最后求平均值。1.3叶生长规律调查在以上选定的10株树上,对每株树的第1副梢上第5个叶片(从枝条基部数起)进行标记,共10片叶。从展叶后至落叶,观测项目有叶片长度、宽度、叶柄长度。叶片长度为叶片纵向最大长度,宽度为横向最大宽度。用钢卷尺测定,精确到mm。每15d观测1次,最后求平均值。2结果与分析2.1枳椇的物候期为了解枳椇的生长特性,对实生苗茎生长过程和叶片发育情况进行了物候期观测。枳椇幼树3月中旬萌芽,3月下旬展叶,茎生长期为58月,9月后缓慢生长,10月底完全停长,进入11月个别小枝开始脱落,11月下旬落叶休眠(见表1)。2.2枳椇树繁育技术枳椇常采取播种繁殖6,在管理条件基本一

6、致的情况下,不同播种方式其出苗率存在差异,本试验营养钵播种育苗出苗率最高,高床播种育苗出苗率最低,平床介于两者之间(见表2)。营养钵育苗成活率最高,原因是基质经过特别配方,吸水性、排水性和通透性较强,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生根。高床出苗率低,全园出苗率不足10%,缺苗断垄现象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洛阳属干旱地区,年降雨量610mm,本试验采用畦沟浇水上渗,但本地春季高温干旱,上渗难,畦面干得较快,很难保墒。不同的播种方式,在管理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其抽梢率差别不大,平均梢长营养钵繁殖的较长,平床次之,高床最短。2.3苗木生长发育规律研究2.3.1茎生长规律调查。对调查数据求平均值,在Excel中

7、作图,以观测日期为横坐标,生长量为纵坐标,得出地径粗度、株高及二次枝生长趋势的折线图(见图14)。5月底至6月底,地径有1次快速增粗期。之后增粗速度减缓;7月中旬又有1次快速增粗期,之后逐渐减缓,至10月中旬停长。一年生幼树地径年平均增粗1.36cm。5月底至6月初,株高增长较快,之后生长变缓。7月中旬又有1次迅速生长期,此后生长渐缓,9月下旬停止生长。一年生幼树年平均株高增长121.4cm。5月中下旬二次枝有1次快速生长期,之后二次枝长度持续增加,但生长减缓,8月下旬停止生长。调查的最长枝为104.5cm,最短枝为70cm,二次枝加长生长量年平均为84.6cm。5月中旬前二次枝粗度增长缓慢,

8、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1次快速增长期,之后二次枝粗度持续增加,但生长减缓,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停止生长。调查的最粗枝为1.28 cm,最细枝为0.11cm,二次枝加粗生长量年平均为1.08cm。4月开始,幼苗基部逐渐膨大,高生长逐步加快,形成主茎。5月开始分发二次枝,之后二次枝上叶腋处又抽生成新的分枝。为节约养分,培养骨干枝,应加强对新枝的抹芽。2.3.2叶生长规律调查。对调查的数据求平均值,在Excel中作图,以观测日期为横坐标,生长量为纵坐标,得出叶片的加长、加宽及叶柄生长量折线图(见图5)。叶片的长度、宽度和叶柄长度在展叶后第1个月内生长速度较快,随后增长减缓。单叶叶长的伸展期为1.5个月

9、,单叶宽度伸展期为1个月。叶柄生长期为1.5个月。最大叶片长度为18.5cm,宽度为13.0cm,叶柄长度为5.0cm。最小叶片长度为6.0cm,宽度为4.0cm,叶柄长度为1.5cm。叶片平均长度为13.7cm,平均宽度为9.8cm,叶柄平均长度为3.9cm。落叶日期为11月底。3 小结与讨论(1)枳椇树在年生长周期中茎(地径、株高、二次枝)生长高峰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其中年平均株高增长121.4cm,二次枝加长生长量年平均为84.6cm,二次枝加粗生长量年平均为1.08cm,地径年平均增粗1.36cm。(2)叶片的长度、宽度和叶柄长度在展叶后第1个月内生长速度较快,单叶叶长的伸展期(

10、1.5个月)比叶宽伸展期多0.5个月,叶柄生长期为1.5个月。(3)对枳椇幼树枝条生长习性的观测还应该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7。本试验未研究气象条件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年份气温、光照、降雨量直接影响植株的发芽率、生长势和休眠期。在引种中注意气温的调节可以提高植株的生长发育质量。(4)认真做好生长期的抚育管理,对提高枳椇树全年生长量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幼苗生长,增强其生长势和抵抗力及与杂草的争肥能力,在幼树生长旺期从5月上旬至9月上旬共除草5次。追肥3次,第1次于5月上旬施入,施肥量较少,追施尿素3045kg/hm2;第2次6月下旬施入,随着幼树生长,逐渐加大了施肥量,追施尿素45kg/hm

11、2;第3次8月初结合灌水施入,施复合肥45kg/hm2。同时根据试验地墒情,及时灌透墒水。良好的管理能促使植株良好的生长发展,根据植株不同时期对肥水的不同需求进行适时的调节,能促使植株茎叶的良好生长,使其尽快成型8。在本次试验过程中,在5月上旬进行第1次抚育施肥为宜,有利于5月下旬茎的速长。过早,杂草尚未完全萌发;过迟,则错过生长时机,抚育效果差。此外,田间各项管理(肥水及其他管理)也要配套实施,才能促进植株生长良好。4参考文献1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2 丁向阳,凌晓明,李志.珍稀果材兼用树种-枳椇资源利用J.河南林业科技,2004,3(1):44-45.3

12、陈淮安,汪正集.枳椇的栽培及综合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 2(1):63-65.4 嵇扬,陆红.枳椇子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2,33(9):5-7.5 葛扣麟,王蕴珠,杨金水.枳椇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6):44-45.6 李健,王和平,付殿坤.枳椇的特性及其育苗技术J.山东林业科技,1999(5):30-31.7 张慧丽,张延龙.新引牡丹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的观察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7(5):43-45.8 丁向阳.香胶树幼林生长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

13、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

14、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

15、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