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论文文化语境中的文化缺省及翻译处理方式.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65673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翻译论文文化语境中的文化缺省及翻译处理方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英语翻译论文文化语境中的文化缺省及翻译处理方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语翻译论文文化语境中的文化缺省及翻译处理方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翻译论文文化语境中的文化缺省及翻译处理方式.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化语境中的文化缺省及翻译处理方式 文化语境中的文化缺省及翻译处理方式 赵芳王红 摘要:文化语境是各语篇与特定的文化背景构成的,文化缺省与语篇外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是作者在与目标文化读者所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本文针对这一现象来探讨其对“动态/功能对等”之说的挑战,并从语篇连贯的角度来阐述文化缺省的生成机制,同时,翻译情境对文化缺省下的译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翻译过程中必须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的存在有个清晰的理解,正确处理、甚至对文化缺省进行适当的补偿,来实现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文化语境;文化缺省;动态/功能;对等;语篇连贯;翻译情境 语意不可脱离语境去理解,对文化的解读同样如此。从语境化

2、及情感交际出发来阐述探讨文化语境便成文文化翻译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文化缺省”(Cultural Default)与语篇外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属“情境缺省”(situational default)的副类。它是指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对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文化缺省是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性的交际现象,不属于该文化的信息接收者在碰到这样的缺省时便会出现意义真空(vacuum of sense), 一、对“动态/功能对等”翻译说之可行性的挑战 翻译活动是为一定的交际目的,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语篇。语篇的翻译离不开一定的交际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翻译的主要矛盾,主要是形式对应与功能对等的矛盾。“动态/

3、功能对等”翻译说将翻译看作一个从原文作者,原文读者到译文译者。译文读者的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比如,在中国,红楼梦的读者或接受者从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当今的二十一世纪反应变化非常大,因为我们读者自身的知识背景,文化程度,个人经历,哲学世界观,个人的宗教信仰,地域环境等各种因素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说同一文化环境下的读者对同一语篇的反应是有差别的,有时候甚至相当大。因此,“动态/功能对等”说受到了两个变量的干扰:一是语篇类型,二是读者的差异。这两个因素大大削弱了以读者的反应为核心的动态对等论的可行性。红楼梦中经常出现“阿弥陀佛”词语,它的文化和宗教色彩非常浓厚。西方社会佛教影响很小,他们的宗教是

4、基督教与天主教,挂在老百姓嘴上的是上帝“God”。杨宪益在大多数情况下把它译成与佛教有关部门的词语如“Gracious Buddha”等,而Hawkes几乎全把它们改成与上帝有关的词语如“God bless my soul”。那么在英语国家的读者看来,通过“God bless my soul”他们对红楼梦中的所反映的文化特有现象,即“阿弥陀佛”没有彻底的了解和理解;而通过“Gracious Buddha”他们也在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不了完全的对应理解。这也正是“动态/功能对等”翻译说之窘境所在。 二、语篇连贯实现文化缺省的生成 语篇连贯(text coherence)的基础是信息发出者和信

5、息接受者的认知和知识结构的沟通。读者从语篇中获取信息是并非只依靠对语言符号的破译,他还必须调动大脑里所储存的相关信息,主动地参与对语篇的解释过程。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顺着原文的逻辑层次和脉络,并对原文语篇的连贯结构(coherence structure)有一个明确的分析和把握,而不是照搬至译文,在句内,句群内,句群间处理得当的话,来实现从原文连贯结构到译语连贯结构的思维转换。从读者理解的角度看,保证语篇连贯得以实现的前提有两个:一是读者要具备相当的从语言符号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是具备相应的有关外部世界的知识。 文化缺省与Halliday(1985)所提出的衔接的四种途径之一的省略(ellip

6、sis)在本质上是有相同的连贯功能,在语篇内都可以得到结构空位(structureal slot)的填充。但是,文化缺省所省略或预设的内容通常不在语篇内,也不在语篇外的直接语境(immediate situation)内,它是通过接受者长期记忆或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Maltin 1989:191)中的具体的文化图式原型来建立连贯关系的。 三、文化缺省的翻译处理方法 同一文化语境下,原文作者与读者基于共有外部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各语篇中的各社会符号能积极地串联起来对语篇中存在的文化缺省所留下来的意义真空能有机地进行语义关系的连贯,填充意义空白。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对原文中

7、文化成分的合理、恰当地处理就显得至关重要。译者在处理文化成分的过程中会采用如下几种模式:模式1、文化直入(the Go-ahead Model)。源语文化表达形式直接进入译文。 模式2、文化阻断(the Block Model)。源文化表达形式消失,文化意义未进入译语语篇。 模式3、文化诠释(the Annotation Model)。为源语文化表达形式提供文化语境信息。 模式4、文化融合(the Integration Model)。源语文化表达形式与译语表达形式融合,以一种新语言形式进入译语。 模式5、文化归化(the Adaptation Model)。源语文化表达形式略去,代之以译语表

8、达形式,源语文化意义丧失。 四、结语 翻译是两种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的文化交际活动,在文化语境中,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要达到成功的语言文化交流就需要目标文化读者和译者对译出文化中文化缺省部分有个外部知识和经验的预设和认同。而译者此时既要充当原作的读者又要扮演作者的角色,这就需要译者对语篇中的文化成分采取正确、恰当的翻译处理方式来把握文化缺省,从而在原文作者、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交流架起文化的桥梁,消除他们之间的交际障碍。 参考文献: 陈历明.文化翻译简介.中国翻译,2004(1):75-76. 3Matlin,M.W.Cognition.Holt,Rinehart and Winston,Inc.,1989. 赵芳王红(江西九江九江学院外语学院33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