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依托重点学科建设之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66234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论文依托重点学科建设之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依托重点学科建设之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依托重点学科建设之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依托重点学科建设之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依托重点学科建设之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依托重点学科建设之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依托重点学科建设之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依托重点学科建设之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依托重点学科建设之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依托重点学科建设之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依托重点学科建设之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重点学科建设是一所学校的龙头,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阵地,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相配套的文献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近年来,随着西安科

2、技大学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学科专业门类的提升,临潼新校区的建设。学校在图书馆的期刊、图书及现代化建设上加大了资金的投入,使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的突破。但是从学校的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需求来看,在文献资源建设上还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1学科建设与文献资源建设的关系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增强核心竞争力,凸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的工作。一流的学科必须要有一流的学术队伍和一流的公共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在学科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文献资源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物质基础。同时学

3、科建设的发展促进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学科建设要求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随之发展并为其指明了方向,极大地推动了面向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可见,学科建设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相互渗透并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学科建设中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作用和重要性。重点学科建设不仅需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设施,同样需要有与学科建设相匹配的文献信息资源。在众多信息资源中电子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为学科建设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图书馆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更好地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信息资源支持,更好地实现其服务功能,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在探索。西安科技大学有10个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学校图书馆在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和电子资源的建设、

4、开发和利用研究中成功地实现了信息资源服务重点学科建设的思路。2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现状西安科技大学是一所历史底蕴厚重、综合实力较强的具有博士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学校现有51个本科专业,覆盖了工学、理学、商学、人文学和社会科学5大学科门类。其中工学的一级学科专业涉及地矿类、材料类、机械类、仪器仪表类、电气信息类、测绘类、土建类、环境与安全类、化工类。理学的一级专业涉及数学类、地理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商学一级专业涉及会计学类、工商管理类、旅游管理类;人文学一级专业涉及外国语言文学类、艺术类;社会科学一级专业涉及政治学类。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1979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1

5、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含盖安全技术及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矿山机电工程、矿山环境工程、矿业信息工程;同时有岩土工程、地质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安全技术及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安全技术及工程教学及科研基地,居于国内领进水平。学校有5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涵盖于理、工、管、经、法5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都已形成相对稳定且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3学校重点学科的特点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由我国矿山通风安全学科奠基人之一侯运广教授1938年在西北工学院

6、创立,历经西北工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学院、西安科技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是国内历史最长的安全学科点之一,是我国西部第一个安全类博士学位授权点。标志着我校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已处于国家安全研究领域的前沿。采矿工程学科是我校的优势主干学科,是一个以矿业工程为主,集地下开采,矿山压力及控制、地面沉陷控制、矿业技术经济于一体的多学科,宽口径的学科。本学科为陕西省重点学科,2000年获得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西部地区第一个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矿物加工工程学科是一个以矿物原料加工为主,集煤炭、化工、建筑原材料为一体的学科,多年来一直是我校重点学科之一,是陕西省的

7、重点学科。本学科是根据矿物固体废弃物原料性质的差异,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原理和方法对资源进行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学科。岩土工程以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和基础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以解决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与岩体和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是一门地质与工程紧密结合的学科。它是由土木工程、地质、力学和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融合而形成的边缘学科。岩土工程是一门服务于工程建设的综合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技术学科,是陕西省重点学科。地质工程学科是一个集煤田地质与矿井地质、矿床地质与成矿预测、工程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地质环境评价与灾害防治、地学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油气资源评价、环境过程与面源污染

8、控制、污水处理等为一体的学科。多年来一直是我校重点学科之一,是陕西省的重点学科。矿山机电工程、矿山信息工程、矿山环境工程是我校矿业工程一级学科下的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矿山机电工程学科是以煤矿机械、电气、控制、设备检测监控、矿山机电一体化等为一体的学科;矿山信息工程学科是以现代科学、工程和管理技术为手段,以各类矿产资源开发区为重点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矿业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矿山环境工程学科是以现代科学、工程和管理技术为手段,以各类矿产资源开发区为重点研究对象,直接服务于矿区的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以及矿区环境管理与规划等领域。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中所

9、面临的大气、水、土壤污染和地表景观与生态破坏等问题,寻求有效防治矿区各类环境问题的有效工程技术与管理手段。自主学科的设置既发挥了我校矿业工程一级学科的优势,又拓宽了矿业工程与矿山机电、矿山信息、矿山环境等学科的融合,发挥了学科融合和互补的优势,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壮大需要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保障,建立重点学科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成为图书馆一直以来的重要工作之一。4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措施及途径4.1加强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的采集和收藏高校图书资源的采集和收藏要以重点学科为中心,全面、系统、长期、稳定地采集重点学科多载体文献资料,使之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文献资源体

10、系。我校图书馆为保障重点学科文献信息的需求,每年投入200余万元采购相关信息资源,已引进了较为全面的网络文献资源数据库。包括全文类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Elsevier、Springer Link、ACM(美国计算机协会)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电子期刊数据库等。同时,我馆还引进了EI、中国会议论文数据库、世界煤炭数据库等重要的摘要数据库。还应该加大外文期刊、外文原版图书的收藏力度,保障重点学科教学科研的需求。4.2加强基于重点学科的特色数据库建设一般来说,重点学科有较长的发展过程,图书馆经

11、过多年的积累和建设,基本上会形成一定的专业特色收藏,如丰富的古典藏书、老版本图书和不再版的专业工具书,历史很久连续收藏的专业期刊、内部及特种期刊,博硕士论文等等,这些特色收藏是学科发展的宝贵资源,将其进行数学化处理和开发,形成特色数据库。将呆滞的资源开发为动态资源,丰富网络共享专业资源。目前本校图书馆已经建立了多个依托重点学科文献保障的数据库,如:西科大研究生学位论文数据库、煤炭技术与煤矿安全数据库、馆藏外文期刊文摘数据库、投稿指南数据库等。还计划建设两个特色数据库:矿业及安全技术文献数据库,西科大 依托重点学科建设之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依

12、托重点学科建设之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依托重点学科建设之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数字文库。矿业及安全技术文献数据库分为:专业图书库、重要期刊全文库、标准手册全文库、会议文献库、学科进展等五个专题。西科大数字文库主要分为西科大学位论文库(包括我校博硕士毕业论文和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西科大教师和校友著作电子书库、西科大教师和校友论文库、西科大教师和校友科研成果

13、库、西科大其他资料库(包括教师课件、会议文献、讲座报告资料、媒体报道、校报、校发文件等其他内部出版物)等五专题。通过基于本校重点学科的特色文献信息的收藏建设形成较为全面的文献保障体系。4.3积极开展文献传递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文献传递是将用户所需的文献复制品以有效的方式和合理的费用,直接或间接传递给用户的一种非返还式的文献提供服务,它具有快速、高效、简便的特点。文献传递是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形式之一,通过开展文献传递服务,建立网络环境下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体系,也是当前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陕西区域性图书馆系统的建立,本校图书馆文献信息共享进入实质阶段,在陕西省图工委的统一安排下,我校图书馆

14、从年初就开始了馆际互借系统的升级换代工作。随着新版通用借书证的下发,陕西高校图书馆区域馆际互借系统已正式投入试运行阶段。新版的馆际互借系统采用集中式管理和分布式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陕西高校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便捷的网络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陕西地区高校读者的文献需求,进一步弥补了我校各种文献资源不足的问题。整合各高校的重点学科资源,推进该学科在整个地区的发展。4.4开发重点学科导航,丰富馆藏资源本校图书馆根据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针对国内外该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该校用户需求的特点,组织专门技术人员有重点地、系统地进行信息采集加工、整理、选择和分类,并按一定的标准将采集的资源放在图书馆主页的学科导航上

15、,从专家学者、行业资讯、专业网站、学术学会、电子期刊、会议预报、研究机构等方面进行资源组织,图书馆通过提供链接优秀信息的网站,为重点学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资源,来满足不同学科用户的检索需求。本校图书馆还应在期刊文献载体、服务范围、文献传递方式上有所创新,开展期刊目次报道,将期刊的目次页放在网络上提供用户浏览。同时开展跟踪服务,周期性地为教师、研究生提供他们选定的专业期刊的最新目次,用电子邮件发送到对方的电子邮件信箱。开展定题服务,根据读者需求,定期不断地将符合读者需求的新的信息传送给读者。5结语建设与重点学科发展相适应的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应该形成具有本校鲜明专业特点的馆藏文献资源体

16、系,同时要根据读者需求不断地改进服务方式,如:开展对新购外文图书和已藏有价值外文图书的推荐和导读工作;对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二、三次文献开发利用;建立获得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团队的研究人员、研究项目、最新研究成果档案,以便主动地、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等等,这都是本馆应该倡导的提高文献资源建设和利用的好方法。参考文献:遥立会,郑桃珍电子环境下科技期刊管理与服务探讨J.情报杂志,2002(3):75 - 76.庞云,廖先珍,冯艳网络环境下医学图书馆期刊工作J.图书馆,2002(2):81 - 82.李成莆,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7(2)

17、:65 - 66.曹彩云,贺秀英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与利用J科技、人才、市场,2002(3):60 - 61.李凌杰,从学科建设角度优化馆藏文献资源配置研究一以天津大学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6):50 -53李鉴新面向学科建设的地方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配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88 - 90.p class=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18、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20、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