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硕士论文-城乡统筹视野下吴江市养老保险制度及其优化研究.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966715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硕士论文-城乡统筹视野下吴江市养老保险制度及其优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行政管理硕士论文-城乡统筹视野下吴江市养老保险制度及其优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行政管理硕士论文-城乡统筹视野下吴江市养老保险制度及其优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行政管理硕士论文-城乡统筹视野下吴江市养老保险制度及其优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行政管理硕士论文-城乡统筹视野下吴江市养老保险制度及其优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硕士论文-城乡统筹视野下吴江市养老保险制度及其优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硕士论文-城乡统筹视野下吴江市养老保险制度及其优化研究.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分类号:C913.7密级:U D C: 华 东 理 工 大 学学 位 论 文 城乡统筹视野下吴江市养老保险制度及其优化研究XXX 指导教师姓名: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申请学位级别: 硕 士 专 业 名 称: 行 政 管 理论文定稿日期: 论文答辩日期: 学位授予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学位授予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 阅 人: 华东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第39页城乡统筹视野下吴江市养老保险制度及其优化研究摘 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也是企业、社会团体、职工关注并需共同努力来构建的社会“安全网” 。人人享有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体

2、系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民的社会养老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城市的社会养老保险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从城乡统筹的角度推进社会养老保险的全面覆盖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本文从城乡统筹的视野出发,对城乡统筹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内涵阐述,梳理了城乡统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同时,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吴江市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演进历程和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从理念、体制等不同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吴江实际,本文提出了在打通“城保”、“农保”和“土保”政策相

3、互转换衔接的通道后,继续优化完善城乡统筹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对策措施。关键词:城乡统筹;吴江;养老保险;优化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of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n Wuji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anning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as a WholeABSTRACTThe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s related to the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Government s

4、hould provide it as public product and service. To build the “social security net”, joint effort from the enterprises, organizations and people is also needed.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claim for social security. The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s the core content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dur

5、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Chinas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has a typical dual structure. Farmers social endowment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fundamentally.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exist in the urban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ts urgent and important to unify the tw

6、o systems and get further optimization. This paper defines the relevant concepts and connot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anning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as a whole. It also lists the basic theories of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Meanwhil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u

7、rban and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n Wujiang during the past ten year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it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Considering the real situation in Wujiang, three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optimize the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anning the city

8、and countryside as a whole.Key Words: Optimization; Endowment Insurance; Plan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as a Whole; Wujiang 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11.1.1 问题的提出11.1.2 研究意义11.2 研究现状评述21.2.1 国内研究现状21.2.2 国外研究现状51.3 核心概念界定51.3.1 社会保险51.3.2 社会养老保险61.3.3 城乡统筹61.4 研究方法71.5 创新点7第二章 城乡统筹视野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理论82.1

9、公共物品理论82.2 社会公平理论82.3 城乡一体化理论9第三章 城乡统筹视野下吴江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轨迹103.1 城乡二元体制下吴江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103.1.1 吴江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103.1.2 吴江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113.1.3 简要小结113.2 城乡二元体制下吴江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123.2.1 吴江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123.2.2 吴江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133.2.3 吴江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143.3 城乡统筹视野下吴江市“城保”和“农保”接轨的探索153.3.1 吴江市“城保”和“农保”接

10、轨的动因153.3.2 吴江市“城保”和“农保”接轨的做法15第四章 城乡统筹视野下吴江市养老保险制度优化的瓶颈问题分析184.1 城乡统筹视野下吴江市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三大瓶颈184.1.1 养老保险体系碎片化差异仍将长期存在184.1.2 城乡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总体偏低204.1.3 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增大基金未来缺口压力204.2 造成瓶颈的主要原因214.2.1 城乡二元体制惯性的影响214.2.2 法律法规和制度设计的缺失224.2.4 部分人群参保意识的淡漠22第五章 城乡统筹视野下吴江市养老保险制度优化的对策思考245.1 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承受能力245.1.1

11、 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245.1.2 加强劳动者的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训245.1.3 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就业的长效机制255.2 增强城乡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能力255.2.1 建立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255.2.2 国有土地出让收益注入社保基金专户265.2.3 国有资产资本投资收益作为补充来源265.2.4 创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形式285.3 优化城乡养老保险体系运行的配套措施295.3.1 增强全社会的社会保障意识295.3.2 完善养老保险预算管理305.3.3 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31参考文献35致 谢38第一章 绪论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1.1.1 问题的提

12、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革命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体系,成为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长期来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由于我国是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具有深刻的城乡分割的特点。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城镇居民占全国人口总数30%,享受了85%的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占总人口70%,仅享受社会养老保险中的15%。可以说,在全国大多数地区,社会养老保险仅仅在城镇劳动者中推开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没有真正建立。农村居民对公

13、平地享用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理所当然地提出了利益的诉求。这对本就脆弱的政府提供公共资源的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考验政府是否能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而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解决城乡居民养老问题的社会政策,同时也是一项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社会安全政策。完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对经济较发达的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吴江市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在历史上吴江是个农业大县,同时以丝绸轻纺为主的国营、大集体工业在全县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使该地区的三次产业之比、农村和城镇人口之比发

14、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有、集体企业所有制改革和组织模式的变革使职工的身份性质和产业工人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多年的发展使吴江成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经济强市和外贸大市的地位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准和观念意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对发展的基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张“安全网”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吴江市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直致力于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从20世纪90 年代中期建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到尝试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被征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实现这三者之间政策上的接轨,吴江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吴江市的改革已经先行一步,但是在继续完善城

15、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工作中,也遇到了如下的瓶颈: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状态仍将长期存在,保障水平偏低以及接轨后基金未来缺口压力增大等问题。面对现实,着眼长远,只有突破这些瓶颈,才能巩固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这是笔者以研究统筹城乡视野下吴江养老保险制度及其优化为主题,对吴江市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展开调查分析的目的所在。1.1.2 研究意义建立并优化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经济及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建立并优化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突破城乡壁垒。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一方面它控制约束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它发挥着城乡之间的封锁作用,进一步

16、扩大了城乡差别。但是一旦彻底取消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更多农村人口会涌入城市。可能会给城市的公共设施、安全以及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在取消户籍制度后,进入城市的农民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就会产生一系列难以克服的社会问题。社会养老保险已成为攻克户籍制度的最主要障碍之一。只要能够打破城乡二元养老保险结构、建立合理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机制必将有利于消除城乡壁垒的封锁。 李俊.农村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四大难题及破解思路.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3) 第二,建立并优化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扩大内需。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的

17、拉动。在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导致国民经济增长对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的依存度也越来越高。长此以往,难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农村是最大的内需市场,近几年国家采取了“家电下乡”等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多次下调利率,增发国债,以期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由于农民有医疗和养老的后顾之忧,不愿或不敢将手中的积累用于消费。而通过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必将提高广大农民对未来养老保障的信心,刺激农民的消费热情,从而实现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目标,有效的拉动国内需求。 朱嵩松.城乡统筹视角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以绍兴市为例.上海市交通大学MPA学位论文.2009年 第三,建立并优化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

18、制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保证,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能够通过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方式,充当社会的“安全阀”和“减震器”,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公平,从而减少城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化解由于分配不公而引起的农民对政府的不满和对抗情绪,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21世纪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年3月1.2 研究现状评述1.2.1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城乡统筹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必要性研究、可行性研究 、“城乡统筹”的内涵以及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路径选择研究。在初步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的统筹基础上,如

19、何进行优化促进其制度整合和待遇衔接的关注基本缺失。 1、建立城乡统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研究熊思远(2003)认为, 建立城乡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 熊思远.关于在我国建立城乡统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学术探索. 2003(1)高全成(2002)认为,在生产日益社会化的条件下,农村的劳动者同城里劳动者的生、老、病、残等风险已经超出个人或企业自身解决的能力范围,需要由社会通过健全和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向其成员提供帮助。 高全成.试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建设的必要性.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1(2)欧阳仁根(2002)认为,现阶段是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黄

20、金时期”。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农村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配套工程,也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欧阳仁根 .试论国家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职责.财贸研究. 2002(6) 2、建立城乡统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研究在我国,多数学者认为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城乡统筹的条件,但也有少数学者持不同意见。第一种观点:全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件尚不具备。有代表性的观点出自何文炯等。他们认为,一个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于农民,都是处在该国工业化、市场化、农业生产集约化、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工业化由中期转向成熟期的过渡阶段,即工业化靠自身积累且其剩余

21、能反哺农业时期。这时,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农民收入大大提高,农民人口相对一国人口总数已不占绝对多数。而目前,中国农村多数地区仍处于相对封闭的小农经济阶段,且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过大,平均数掩盖了城乡和地区差距。因而,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经济条件尚不具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就全国而言,发达地区应积极推进, 欠发达地区应暂缓推行,然后逐步扩大其实施范围。 何文炯,金皓,尹海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与退.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3)第二种观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件已经具备。卢海元(2003)认为: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条件已经基本成

22、熟,而且国家层面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能力和手段都已具备, 特别是发达地区农村、城镇近郊农村和中西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农村,已经具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 卢海元.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条件分析.经济学家. 2003 (5) 3、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统筹”的内涵研究 景天魁(2006)认为城乡统筹不是城乡划一,而是整体的保障体系,不同的保障水平,灵活的保障方式,多样化的保障模式;不是城乡统一,而是指财政统筹安排,其中包括各级财政合理分担,明确责任。 景天魁.统筹城乡发展.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郑秉文(2001)认为所谓城乡统筹是指代替“制度统一”的“制度统筹”,指

23、尽快消除社保制度城乡之间的差别,逐渐走向“制度统一”。“制度统一”是指“单一制度”,而不是多种制度并存。在现实条件下,社保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应以“制度统一”为唯一目标,这个过程可被成为社保体系的“城乡制度统筹”。“制度统筹”仅是一个手段和过程,而不是制度目标。 郑秉文,和春雷(主编).社会保障分析导论. 法律出版社 . 2001 胡鞍钢、宋晓悟(2001)等也认为“统筹”主要是“强调统一”。 胡鞍钢.中国新政奠基石关于建立全国统一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建议.财经界.2001(2) 4、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路径选择研究在赞成统筹的前提下,不同研究者对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

24、险制度的路径具体看法不尽一致。第一种观点:分类分层。郑功成(2002)认为,一个较为合理的政策取向是,对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问题进行分类处置,优先考虑已经非农化、城市化的农村户口劳动者,优先在发达地区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和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及其他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以先行一步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郑秉文(2007)等认为,按照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模式,要做到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有序发展。还有人认为,中国应该改变目前农村既定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在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实施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接近的

25、制度形式;在农村中等收入地区,农民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可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养老金产品来实现。总而言之,在一种渐进的动态整合中,逐步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统一。第二种观点:“三结合保障”。 郑秉文.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光明日报.2007(9)杨翠迎(2005)认为,面对庞大的农村人口群,单纯地靠哪一种养老方式都难以担此重任。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需要发挥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社区养老三种主流保障方式的合力作用,方能解决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需要。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出路在于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建立不同的养老保障模式,而且重点在于解决养老资金来源

26、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杨翠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何去何从对农村养老保障现状与问题的思考.商业研究2005 (8)袁春瑛等为,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多管齐下,提高土地的保障能力,使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得以发挥,并在此基础上立足各地实际,分类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将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养老三者结合起来,是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一种理性选择。 袁春瑛、薛兴利,范毅.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理性选择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2(8)第三种观点: 创新

27、制度。卢海元在实物换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之路中指出,“实物换保障”是根据不同的对象,以特定方式将其拥有的农产品、土地和股权等实物转换为保险费,分别设计现实可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方案。年轻农民实行“产品换保障”,老年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实行“土地换保障”,进城农民工实行“产品换保障”+“土地换保障”的“双轨制”,乡镇企业职工实行“股权换保障”+“产品换保障”+“土地换保障”。 卢海元.实物换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之路. 湖湘论坛 , Huxiang Forum, 2003年 01期闫艾茹(2003)认为,根据中国国情,政府目前不可能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提供巨额的财政补贴。建立个人

28、账户储备积累、缴费确定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做出的现实选择,也符合国际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 闫艾茹.对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理论探索. 2003(3)5、政府在城乡统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角色研究当前主流的观点是建立城乡社会养老保险机制的共担机制,即政府、企业(集体)、个人甚至社会均应分摊相应的责任。不能以政府对农村居民没有承诺为借口来拒绝建立相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陆解芬(2004)认为,政府必须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运营中起主导作用。具体而言,政府的责任主要可分为:第一,政策责任。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过程中,政府应起主

29、导作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根本和前提。第二,财政责任。一项社会政策的执行,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支持,其中,财力支持是最重要的。第三,法律责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这种强制性必须通过国家立法来保证。 陆解芬.论政府在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体系建构中的作用.理论探讨. 2004 (3)李迎生(2005)认为,政府担负着构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兑现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并推动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建立健全农村社会

30、保障事业的监管机制,推动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建设,以及创造适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外部环境等重要职责。当前,为保证政府切实地履行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职责,需要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对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趋势应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估计,以及实践上的偏差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长期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的做法。 李迎生.论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角色.社会科学研究. 2005 (8)1.2.2 国外研究现状根据本文研究的主题,笔者参阅了介绍国外有关社会保障、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西方发达国家因为城市农村之间差距相对较小,普遍实行的是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少数国家实行的是城市与农

31、村制度统一、内容上稍有差别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国社会保障时,间接对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也加以一些关注。Hussain(2000)指出中国自1978年到1998年,从事农业的农民数量从原先的71%下降到50%,共计下降了21%。East Asia Analytical Unit(1997)指出中国有大量的农民脱离农业涌入城市寻找工作,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流动人口。Peter&Shang(2001)认为中国的户籍制度导致和加剧了城乡分割,从而严重阻碍了城乡之间人口的流动。White(1998)指出由于中国城乡分割,政府只对城镇居民提供社会保障,而对农民几乎没有提供保障,农民的保障主要

32、依赖于他们的家庭、亲戚和社区来提供。Peter&Shang(2001)认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通过社会控制来维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Lieberthal(1995)指出中国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对企业的改革、社会稳定的维护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应该制订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来对社会保障实施规范化的管理,社会保障水平应该适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社会应该鼓励互助,商业保险应发展成为社会保障的有力补充。 柳松.农民工社会保障研究文献综述.http:/ 核心概念界定1.3.1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和主导环节。19世纪80 年代

33、初期以德国逐步建立起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保险制度为开端,其他工业国家纷纷仿效。到1999年,全世界已有172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自己的社会保险制度。 根据社会保险的发展实践,对社会保险可定义为:社会保险是指劳动者及其家属由于生育、年老、疾病、工伤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时,根据立法享受的、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帮助的社会保险制度。 何军,王兰芳劳动与社会保障.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从世界范围看,社会保险项目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何生育保险。1.3.2 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指劳动者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

34、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依法获得经济收入、物质帮助和生活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21世纪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3)它是伴随产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所引发的社会需求而形成的。自德国于19世纪90年代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以来,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及其制度变迁无不对一个国家有着重大影响。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所谓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这一概

35、念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1、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2、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3、养老保险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达到保障目的的。养老保险是世界各国较普遍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加,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2、养老金养老保险费用来源,一般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或单位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并实现广泛的社会互济。3、养老保险具有社会性。1.3.3 城乡统筹“城乡统筹”是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

36、中提出的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包括城乡平等、城乡互通、城乡协调、城乡优势互补、城乡发展一体化等一系列工作目标要求。“城乡统筹发展”是指要从总体上通盘考虑、统一筹划城乡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对资源配置和各种利益关系处理的协调过程中努力要做到统筹兼顾、城乡协调、综合平衡、不可偏废。城乡统筹不是城乡划一,而是整体的保障体系,不同的保障水平,灵活的保障方式,多样化的保障方式;不是简单的城乡统一,而是财政统筹安排,其中包括各级财政合理分担,明确责任。但是城乡统筹的最终目的是要走向“城乡统一” 。 蒋华东.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统筹城

37、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就是要把农村和城市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加以考虑,逐步建立并优化覆盖全社会的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使得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到平等的社会养老保险。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证。1.4 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本文在分析吴江市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历程、存在的问题时,采用统计年鉴、历年社会基金收支报表等有关统计原始资料进行实证研究。 2、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办法。本文以定性研究方法为主,同时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城乡社会养

38、老保险模式进行分析,在吴江市已经初步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措施。1.5 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包含吴江市在内的苏州地区各县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打通了“城保”和“农保”互相转换的政策通道。本文首次全面系统地把吴江市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优化的方向,为其他地区的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第二,提出了统筹城乡视野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配套措施。包括社会保障意识的提高及社会保险预算的流程优化等。第二章 城乡统筹视野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理论2.1 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

39、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用它的人数规模变化而变化。它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特点,是市场不能满足的产品。社会养老保险是公共物品,按市场失灵理论,它的供给无法适用市场规则,而政府作为公共机构代表公共利益,充当“公益人”角色为社会提供公共品是它必须履行的职责,政府干预和管理也就成为必然。同时,再加上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参保人必须构成一定的大数,即满足大数法则要求。因为社会养老保险具有“互济性”,要从劳动者处获得保险基金供养退休者,如果参保人数少,筹集的基金就少,则无法满足养老金发放,所以必须由政府干预并强制实施,要求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必须缴纳养老费。另外,社会养老保险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

40、风险造成的市场失灵也需要政府的力量来矫正。因为社会养老保险具有收入再分配的性质,是从全社会收缴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来保证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需要,而高收入阶层则倾向于保障水平比较高的商业保险,所以作为一种“以富济贫”的分配机制,必须国家强制干预才可能实施。而且,参保者数量庞大,监督变得困难,道德风险成为一大问题,政府可发挥其优势,组建机构对个人进行监督,并制定一定的标准来衡量个人收益,从而使道德风险得以降低。我国目前的城镇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的,己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制度创新。诺斯指出“由政府实施制度创新可能产生极高的收益, 因为政府可运用其强制性权利实现一个有

41、任何自愿谈判都不能实现的方案”。因此,政府运用其掌握的强制力,利用法律和行政命令进行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以弥补制度不足,是政府的主要职责。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10)2.2 社会公平理论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来看,农民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险体系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公平的体现,也是农民作为公民应享受的平等权利。社会公平是指社会的一种符合人本性的、符合社会发展基本宗旨的基本价值观念和准则。社会公平不是一个现代社会才有的概念,作为一种观念和准则,人们对公平的探讨可以追溯到久远的时代,公平对于一个社会是极为重要的。所谓社会公平,就是公民衡量一个

42、社会是否合意的标准,换言之,它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和平相处的政治底线。作为研究公平问题最为深入、最为体系化的学者,约翰罗尔斯在他的正义论中提出了两条正义原则,一是平等原则,二是差异原则(或不平等原则)。在罗尔斯看来,第一原则优于第二原则,因为第一原则规定了实现这些价值的基本制度。这些原则包含三层基本含义:一是自由权利人人皆有,不属于分配的范畴;二是财富分配要遵守利己利人,至少是利己不损人的原则;三是机会平等。罗尔斯认为,社会不平等的最深根源,不是源于自由竞争,而是由于人们的天赋差异和所属社会阶级及家庭背景不同所致。是不平等使民众无法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公平竞争。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稳压器,应以维护社会公

43、正为初衷。蒂特马斯认为:“人不单是经济性的人,人是一种社会存在,“应该关注社会中的人,尤其是人际关系里非经济的因子。因此,社会政策,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一开始就应该维护社会的公正,实现公众的参与。保证个人获取社会保障的权利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价值取向,其核心理念即养老保险制度的公正性。社会养老保险有两个最基本的理念:生存权和社会公平。生存权具体表现为社会养老保险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只要居住在法定范围内的任何公民,不论性别、年龄、职业、地位、信仰等,在生存权利要求其都有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的权利。同时,社会养老保险是通过国家干预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追求社会公平的制度,虽然社会养老保险的水平

44、有高低之分,但在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功能上是没有差异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逐步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安老、养老安全网,要求不能对城市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搞“差别待遇” 。如果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缺乏最基本的“养” 的保障,就不可能有所“为”、“学”,更谈不上“乐”了。 叶宝忠.论社会保障对社会公平的保障.宁夏社会科学. 2009(8)2.3 城乡一体化理论在我国现阶段,城乡一体化建设有着深刻的内涵。它要求统一城乡规划,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 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与城市一样共享现代文明,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

45、的和谐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根据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经验,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市文明基本上固定在城市里,农村远离城市文明;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城市文明开始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长趋势。而我国目前城市化率已超过40%。因此,我们必须推进城乡一体化,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 王伟光.中国城乡一体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3)以上所分析的理论基础来看,社会公平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说明了在城乡建立社会养老保险的理论必然性,而城乡一体化理论则指明了

46、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理论可行性。只有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才能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乡协调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真正保障公民特别是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消除城乡二元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不良后果,实现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三章 城乡统筹视野下吴江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轨迹 以纺织丝绸为主的制造业曾是吴江市地方经济的主体。由于处于改革开放之前沿,21世纪初,随着企业改制工作的完成,公有成份逐步淡出竞争性领域,其所占比重已相对较低。与此同时,外资民资企业齐头并进,推进了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丝绸纺织、光缆电缆、电子资讯已成吴江市三大支柱产业,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羊毛衫加工等其他行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使吴江成为全国闻名的丝绸之府、经济强县、外贸大市(吴江市近十年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见表3.1)。表3.1 吴江市有关经济社会指标时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三次产业之比进出口总额(万美元)财政总收入总人口(万人)劳动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