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方式探讨.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67956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方式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文: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方式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文: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方式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方式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方式探讨.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方式探讨 杜良摘 要:分析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阐述了具体的教学做法,与大家探讨。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考核实施义务教育,使小学的一部分差生也都升入了初中。这样在初中的一个班级里,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层次不齐,理解、掌握、应用知识水平距离拉大,差生的比例明显上升。如何使这些学生留得住,有所学,成了初中数学教学的一大难题。显然,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式的需要,义务教育是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既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又要使具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必须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1.初中数学实施分

2、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分析1.1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造成个体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学生的先天遗传因素及环境、教育条件都有所不同,还有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即环境、教育条件、科学训练)。这些原因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学生所表现出的数学能力有明显差异也是正常的。既然存在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就有必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1.2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的数学教学采用的是统一教材、统一课时、统一教参,在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顾中间、丢两头”。如不因材施教,容易使部分学生成了陪读、陪考。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能力稍差的学

3、生就可能变成了学困生。我们的基础教育既要注意确保学生的共性需求,又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进行分层次教学确有必要。1.3分层次教学能够有效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按照教育家达尼洛夫关于教学过程的动力理论之说,认为只有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与对他们的要求是一致的,才可能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从而加快学习成绩的提高。而这两者的统一关系若被破坏,就会造成学业的不良后果。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中既有相对稳定的因素,又有易变的因素。相对稳定的因素,决定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的范围,决定了学困生要取得学业进步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易变的因素,使学生能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提高或降低自己的实际可能性水平,从而促进或

4、阻碍学习可能性与教学要求之间矛盾的转化,加快学习成绩提高或降低的速度。2.分层次教学的基本做法2.1课堂教学分层次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本次课改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的格外关注,交流、沟通、互动、探究、言语在教育过程中正日益凸显出来,代替了教师的“独自”,成为关键性词语。所以从语言社会学的角度讲,新课程下的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对话过程。而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是被灌输、被指导的对象,他们“由教而学,依教而学”,习惯与在教师划定的一个封闭的语境中,缺乏主动求知的热情和勇气,“教”成为教学的支撑点。国务院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

5、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而实际上,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层次是不同的,所以为了让所有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教师就必须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内容。“课堂教学分层次”就是为此而建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课堂提问分层次、课堂练习分层次。前者复习的问题即对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和以往所学知识的巩固,一般让D层次学生回答;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让B、C层次的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6、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2.2作业分层次美国哈弗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生与生俱来不相同,他们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而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如果考虑这些差异,考虑学生个人的强项而不是否定或忽略这些强项,如果教育能以最大限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那么教学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他认为如果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在教育中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就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会教学内容的机会,并将所学到的内容向他人展示,这样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同样好的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7、。多元智力理论的实质是实施个性化教学。分层次教学就是这一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在分层次时,要注意因人制宜、因题制宜的灵活性。对一些基础差学习数学有困难的C、D层次的学生,每节课的课后练习题必做,可以巩固每节课的定义、定理、公式、性质等,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应做到面批面改,耐心讲解。课后的习题,C层次的学生必须做,D层次的学生选做;复习参考题A组,B层次学生必须做,C层次的学生选做;B组习题,A层次的学生必须做,B层次学生选做,C层次的学生精做,以巩固基础,B、C、D层次的学生要求逐步提高,直到复习参考题必做。对于有精力的A、B层次的学生,为了开阔思路,精选一些典型习题让他们去探究。对于极个别

8、的学生,要求从书上的例题到书后的习题,按照每天固定的数量来完成,目的是达到在此过程中熟悉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用,有的放矢,作业不再应付了事,抄作业的现象也会明显减少。2.3时间分层次众所周知,由于个别性差异,每个班级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有扎实和薄弱之分,知识水平有高低之分,因此时间的投入也就不能一概而论了。具体地讲,针对D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两种措施:首先是对于此阶段所要讲授的新知识与旧知识相联系的内容,提前让学生进行复习;其次新课讲完以后,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鼓励学生多看书、多分析、多总结,既做到了温故而知新,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

9、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4考核分层次分层次教学是使所有学生通过学习都有所得,逐步向各自的“最近发展区”递进,从而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如每节上课开始5分钟,按A、B、C三个水平出三道题,如果每个人把自己层次的题做对就得1分,如果A组同学把B组题做对就再加1分,B层次也同样。根据所得分的情况每周总结一次,按分数的高低,各小组的前三名可夺得流动红旗。同时在单元测试的命题中也改变传统做法,可以将一份卷分为基础题和层次题两部分,基础题为各层次学生必做题,层次题指同一大题安排三个层次的题目,各层次做相应题目,难易度不同,但各小题所得分相同,这样既防止学生抄袭,也能使低层次学生享受到“高分”的喜悦,同时也可避免了优生常因得高分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思想。分层次教学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抓两头,带中间”,特别是对于差生这一头,不仅提高了差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