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植物的文化意象差异及错位现象的分析 英语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68018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汉语植物的文化意象差异及错位现象的分析 英语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英汉语植物的文化意象差异及错位现象的分析 英语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英汉语植物的文化意象差异及错位现象的分析 英语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英汉语植物的文化意象差异及错位现象的分析 英语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汉语植物的文化意象差异及错位现象的分析 英语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语植物的文化意象差异及错位现象的分析 英语论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Image of Plant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 the Loss and Skewing of Cultural Images of Plants英汉语植物的文化意象差异及错位现象的分析摘要 文化意象是渗透在语言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人类语言中的植物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可能具有相同或不同的文化意象,文化意象差异的形成是由于不同民族的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传统、思维模式等等。本文以英汉语的植物为例,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植物的文化意象差异及文化意象错位现象。 关键词 植物;文化意象;错位;对比分析

2、Abstract The plant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may have the same or different culture images, and there are lots of factors, such as .The article conduc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e images of plant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discussing the loss and skewing of cultural images of plants.Key

3、 Words Plants ; Cultural Image; the loss of cultural images; Comparative Study; 一般说来,文化意象大多凝结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其中相当一部分文化意象还与各个民族的传说,以及各个民族初期的图腾崇拜有密切的关系。文化意象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植物是文化意象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中英两种文化中的植物的文化意象存在着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错位现象。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中的植物的文化意象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 英汉语中的植物文化意象差异1

4、 对应的植物文化意象基本相同由于英汉民族在自然生活环境和认知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在中英两种文化中从植物的基本属性去认识植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植物相似的文化意象。橡树(oak)高大挺拔,质地坚硬。在汉语中,橡树经常被用来形容坚强不屈的男性。如当代著名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中将自己的爱人比喻成一株橡树。英语中也用oak象征“勇敢者、坚强者”,如习语“a heart of oak”即指“坚忍不拔者、勇士”;“Oak may bend but will not break.”比喻像橡树一样坚韧顽强。月桂树(1aurel tree)因其叶经年常绿、芳香怡人深受人们喜爱,桂枝也经常被

5、用来编织花环。中英两种语言中,人们都把月桂树和“胜利、荣誉”和“辉煌成就”联想在一起。在中国封建社会,也经常用“蟾宫折桂”来形容举人在科举考试中考中状元。同样,英语中也有很多与桂树有关的表达法。如:gain/win/reap ones laurels比赛(考试)夺冠:look to ones laurels意识到可能丧失优越的或优势的地位而要确保其地位或声誉:rest on ones laurels安于成就,不思进取,吃老本。由同一植物所产生的汉英文化意象相同,并非纯属偶然巧合,而是由汉英文化的共性所决定。由于人脑的生理机制和思维能力是相同的,再加上共同的认识规律的影响,汉英民族赋予一些植物的

6、文化意象基本相同。由于这类英汉植物词的文化意象相同,所以这样的语言趋同现象不会影响跨文化交际,不会影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不同语言的理解及运用。2 对应的植物文化意象不同在西方,peony(牡丹)是以医神的名字命名的。医神曾用牡丹的根治好了天神宙斯(Zeus)的儿子的病。因此在西方文化里,牡丹被看作是具有魔力的花卉。汉文化中,牡丹被誉为“国色天香”,象征富贵荣华,幸福吉祥。英汉两种文化中的牡丹的文化意象不同。 英美文化深受希腊文化影响。在希腊神话中,莲花 (Lotus)是以海神波塞冬(Poseidom)的女儿Lotis命名的,英语中lotus-eater和lotus-land均来自荷马史诗中的传

7、说。相传,吃了莲花的人就会忘记他们的朋友,亲人,忘记回家的路。在汉文化里,“莲花”自古以来以其淡雅而受到喜爱。它还常被用来指女人的脚,如“三寸金莲”。另外,莲花也是清廉高洁的象征。又如菊花(chrysanthemum)在汉语中象征高雅,在英语中象征财富。英汉文化中植物产生文化意象不同会导致理解错乱,交际失败。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时更应特别注意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文化中产生的不同文化意象。3 不同的植物在中英文化中对应相同的文化意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时会选用不同的植物喻体来表达相同的意思,使得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意象。如汉语中的“雨后春笋”和英语中的to spring up

8、 like mushrooms,同是形容新生事物的大量涌现,汉语用“春笋”(bamboo shoots in spring),英语却用mushrooms(蘑菇)。又如汉语中“苦若黄连”,英语则是as bitter as wormwood。汉语中用兰花喻香,用莲花喻洁,有“馥香如兰”,“高洁如莲”的比喻。英美人则认为玫瑰花最香,百合花最纯,as white as lily指像百合一样纯洁,a breadth as sweet as rose指气味香得如同玫瑰。汉语中松树喻“挺拔、坚毅”,as strong as oak指坚强如橡树。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英汉民族往往用不同的植物来表示同样的意思

9、,即不同的植物词在中英文化中具有相同的文化意象。4 对应的植物只在一语中有文化意象有些植物在某种文化里有特定的文化意象,而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却缺少相对应的文化意象,这是植物的民族文化特性在语言中的表现。如: 在汉语文化中,“梨”和“离”谐音,含有分离的意思。但是英语中的“pear”就没有这种意义。粟:重农贵粟(粮食的通称),渺沧海之一粟(喻物之微小);葱:启齿呈编目,弹丝动削葱(喻妇女纤细的手指);檀:黛眉印在微微绿,檀口消来薄薄红(指浅绛色);檀越檀信(施主)、檀维(佛教徒)、檀主(佛家对施主的称呼)、檀奴(女子对情郎的昵称)、檀林(佛寺的总称)、檀府(僧人对施主住宅的总称)、檀郎榭女(多才而

10、钟情的青年男女)、檀施(布施;施主)、檀会(布施)。这些词英语中缺乏联想,仅是一种植物而已。 同样,在英语中许多植物词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象,而汉语里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英语有喻义而汉语无喻义的文化植物词多数源于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如olive(橄榄叶),olive branch(橄榄枝,象征和平),hoId out the olive branch(伸出橄榄枝,求和)。再如 grape(葡萄)像橄榄枝一样,在圣经中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洪水退了以后,诺亚开始干农活,首先种植了一片葡萄园(avineyard),从此,葡萄园在西方文化里也就成了“富饶”与“和平”的象征。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自然条

11、件,有着各自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人类文化有其共性,更有其个性。同一植物,在某一文化有特定的文化意象,但在另外一文化里却缺少相对应的文化意象。二 英汉语中的植物文化意象错位现象的分析同一事物,不同的民族由于其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传统,往往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意象,这些意象为不同的民族所有,被赋予以不同的,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含义。在一种语言中是褒义,正面意义的事物,在另一种语言中成了贬义,反面的意义的事物。就是造成了文化意象的错位。如汉民族语言里的松树,梅花,竹子,兰花,菊花,英语语言里的橡树,橄榄树,白桦树,玫瑰花,郁金香,等等。如,汉语中的“松、竹、梅”能使汉民族人联想到“岁寒三友”,具有“

12、斗霜傲雪”、“高风亮节”的伴随意义。但英语中的pine, bamboo, plum却不能使英语民族人引起联想,也没有类似的伴随意义。又如,水仙花,中国人称之为凌波仙子,可见对它非常赞美,但西方人因为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传说,而把她看做自恋的象征。兰花,中国人以为是“高雅”,“脱俗”的代表,但西方人对之却并无优美的联想。以上是属于第一种类型的文化意象的错位,其原因多与各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的不同有关,其中,文化传统的差异是最主要的原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决定了不同民族的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悠久的历史文化,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等的积淀,都是构成

13、各民族独特的文化意象的原因。第二种类型的文化意象的错位则表现为作为喻体的意象上的差异。这种情况在成语,谚语中反映得尤为突出。这种意向本身没有太多的文化积累,而是在特定的语言场合中取得了特定的涵义(多为比喻的喻体)。谚语中,中文中描写事物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的景象,爱用“雨后春笋”作比喻,英语却用“雨后蘑菇”作比。如 the mushroom growth of (像蘑菇般地成长),spring up like mushrooms(像蘑菇般地涌现)。又如汉语中“苦若黄连”,英语则是as bitter as wormwood。汉语中用兰花喻香,用莲花喻洁,有“馥香如兰”,“高洁如莲”的比喻。英美人则

14、认为玫瑰花最香,百合花最纯,as white as lily指像百合一样纯洁,a breadth as sweet as rose指气味香得如同玫瑰。在这种文化意象错位现象中,翻译时可以采用归化翻译,用译入语中的形象来替换原语形象。如:polish the apple拍马屁;as red as a rose艳若桃李:potatoes and roses粗茶淡饭;Oaks may fall when reeds stand the storm;疾风知劲草;昙花一现 a flash in the pan;掌上明珠the apple of ones eye;世外桃源Shangri-la or Arc

15、adia。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对翻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要求译文优美流畅,要求译文能够尽可能的传达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否则,无论多么好的译文,如果失落了,甚至歪曲了原文的文化意象,那就会使读者感到美中不足,有遗憾,有时还会使读者产生错误的感觉。三、结语客观事物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中意象不尽相同。本文对英汉语中的植物文化意象差异及文化错位现象的分析,希望大家对这一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都应该充分了解英汉植物的文化意象,注意植物文化错位现象,切忌一律用本民族的文化意象去死搬硬套,以免产生文化意象的流失和破坏。参考文献:1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2 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3 王德春,国俗语义学略论M.语文出版社,1995.4 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5 杨元刚,张安德英汉植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M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